我只能这样说明星一大堆预算一大笔期望满点出来这么一个片子故事太大的缘故吧,只能期待后面两部别烂掉我没看过漫画,据说挺好的。
建议没看过漫画的同学先去看漫画。
我先去补习了
当我准备看这部电影,我已经做好了最低的要求,只要把故事讲好即可,但是,就好像砖家不断突破人类智商下限一般,堤幸彦导演的《20世纪少年》,更高更快更强的突破了我能接受的最低值,再次让我明白,越期望越失望、失望之后是绝望,绝望之后看到一丝希望,拜托,那是为了迎接接下来更深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绝望”。
1)定位之过[图][图]漫画改编为电影,要照顾2种观众:1是看过漫画,准备来电影院用很黄很暴力的多媒体再复习一遍的观众;2是没看过漫画,听说漫画还可以,看演员,人靓眼熟,看预告,情节紧张,准备以电影的形式直接了解故事的;3是不识数的人。
如果说3种观众撇去一半,只留一种——在电影院门口架个测谎仪,来人就问“ 看过原著吗?
”标准的神经病腔调,倍儿有面子。
那么导演完全可以放开手脚。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就有这部电影电影的里外不是人了。
原作漫画读者会感到对真人版电影的不适应(下文详细说),而新人对于这部电影看后又会无比的迷惘,要知道,3部曲的第1作,剧情根本没说到真相,完全处于人物铺垫阶段,而20世纪少年人物众多、又采用“过去-现在”双线的叙事手法,2个多小时的时间,新观众不晕头才怪呢。
《名侦探柯南》每次人物出场,胸口处打个字幕的做法还算体贴,而对《20世纪少年》,导演真该为每个角色胸前挂个胸牌,避免观众看丢了。
(实际上,漫画每本扉页都有人物介绍图,提醒读者人物姓名与关系。
)2)改编之过电影与漫画的第一幕是完全相同的,贤知在广播室播放《20世纪少年》这首歌。
但随后漫画与电影的处理完全不同,电影直接讲到萤火虫监狱,被关押的落仔开始讲述20世纪最后发生的故事。
而漫画是描写了联合国纽约总部一个庆功晚会,主持人说到“我们欢迎20世纪最后拯救我们的英雄”,然后没给英雄正脸,然后开始讲1997年超市仔,看出什么不同了吗?
电影,一开始就揭示了贤知一派的失败,而漫画采用叙述性诡计,让读者误以为那个晚会是在表彰贤知。
萤火虫监狱 VS 联合国表彰大会[图][图]这是多大的差别?
你知道“黑勋爵是卢克的爸爸”,你还看《星球大战》吗?
你知道“许文强一出门就被乱枪打死”,你还看《上海滩》吗?
你知道“圣杯就在卢浮宫”,你还看《达文西密码》吗?
你知道“邓不列多死了”,你还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吗?
你知道“诸葛亮死了,司马家得天下”,你还要看《三国演义》吗?
同理,观众一开始即被告知,主人公被KO,观众请默哀,那么,观众还能投入100%的期待与热情去投入贤知拯救世界的战斗吗?
显然观众更偏向歪着脑袋:“哈,这小伙最终不过还是被敌人干掉了,就看看怎么失败的,学习下八荣八耻吧”而漫画中,读者会带着“贤知他们最终胜利了”的错觉,随着漫画家的笔触,迎接“血腥除夕夜”的到来,并最终在之后,看到庆功晚会上,友民党那些坏人的嘴脸,陷入“真正的绝望”,这才是《20世纪少年》中《寓言之书》部分的深意。
而电影中这一小小的改变,将漫画前大段的一个巧妙的叙述性诡计给放弃了,真是丢了西瓜捡虎照,丢了7亿新台币还入了牢。
3)节奏之过哈欠,这居然是影片前1个小时给我的感受。
这是摇滚漫画,不是《Touch》好吧。
漫画本质就是分镜头蒙太奇,切切切切切,“朋友”的邪教组织与年少时代的故事,三下五除二就迅速展开,然后就进入白色恐怖与邪教的神秘气氛当中。
[图][图]迷人的跑来跑去的公园而电影又是“怎么和客人打招呼”啦,又是“贤知在河边跑来跑去,毕竟租了场地了,导演咱们多拍2个镜头吧”。
前面的节奏完全是在演大河剧,什么诡异的邪教气氛、疯狂的世界犯罪行为,真相的抽丝剥茧,完全不要。
这是拍给那些成熟的成年人的“爱我日本”纪录片,还是邪教犯罪科学推理热血摇滚青春故事?
我真怀疑了,这个堤幸彦导演,是哪个曾经拍出《继续》系列、《TRICK》系列,两大涉及邪教的剧目的“疯狂”导演吗?
影片后半段则是另一个极端,堤幸彦导演一看,我x,没时间了,再这个节奏拍下去,就成电视剧了。
(果然你这厮忘不了拍电视剧吗?
)马上加快节奏,电影后半段的效果是:“不求细节,只求故事讲完”。
我倒是很期待吴承恩先生把《西游记》大闹天宫之后缩写成”后来至尊宝跟唐僧一起去找观音姐姐,全剧终”。
但《20世纪少年》这里是要拍3部曲的,伏笔全删,名场面全删。
原作中贤知处于一种宗教的负罪感之中不能自拔,电影完全没有这类的反思。
这是要开发观众的大脑补完计划,还是考虑“国际惯例电影票不属于商品,烂片不能申请退货+双倍赔款”呢?
*更多区别可以查看wikipedia(日语)4)名场面之过伏笔缺失,不由得让我对下一部作品担心,但考虑剧透,这里就不再赘述。
但名场面缺失,让这部戏几个看点完全消失。
胶片记录的,完全是与原作相同的大纲,而重点表现人物的几个场面像摄影家陈冠希老师一样,完全没了踪迹。
[图][图]福部与“朋友”的楼顶对决。
原作第7卷166页,是福部与“朋友”在楼顶对峙,指认“朋友”的可能身份、矛盾激化、坠落,贤知在旁边目睹一切。
电影版02:04:30变成福部简简单单与某人扭打一团、坠楼,落仔在一旁目睹一切。
这里可能涉及剧透,相信看过原作漫画的朋友能看出什么区别吧。
[图]贤知之歌(电影版不配图了,跟Windows XP 一样,黑屏了)原作第8卷第3章,2015年的远藤神乃听录音,回忆贤知在血腥除夕夜之前录制的“鲍勃•列侬”歌曲。
贤知说到“还有几个小时就是21世纪了”,末世情结与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恐惧与勇气都通过歌曲表现出来了。
电影版02:17:38在cast部分,已经播放完《20 世纪少年》一曲之后再播放一首背景音乐,这时观众都跟美女一样走光了,听什么?!
[图]还原度较高的为贤知与神乃吃拉面、街头唱歌、月台送别几个煽情的桥段,取镜与漫画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饰演神乃的小演员表现不好,应该是年龄太小了,完全没有入戏。
[图][图]日剧《白夜行》中饰演童年雪穗的演员福田麻由子是非常好的童星,可惜现在她年龄又比剧中人物太大了。
这也是一大遗憾。
5)堤幸彦,一起来玩吧我不理解堤幸彦导演这次为何畏首畏脚,你又不是拍《梅兰芳》的陈凯歌。
我只能揣测,是跟中国足球一样,思想包袱太重了。
整个项目60亿日元的投资,快赶上日立公司去年一年的亏损了。
拍不好,下半辈子只能当农民工,给日本春运增加负担了。
但是经费花的太快了,不说全剧比原作俊朗千倍的贤知扮演者唐泽寿明与日本赵雅芝--常盘贵子大美人 2人的片酬,全剧大部分演员都是日剧、日影中的熟脸,别说片酬,盒饭一天就不少钱。
把朋友的标志挂上太阳塔,一天租金又花了8000万日元。
堤幸彦导演这个愁啊,估计就跟食神一样一夜白头了。
作为NTV开局55周年纪念作品,这种不能失败的电影面前,堤幸彦导演不得不收起锋芒,中规蹈距的拍摄一部讨好制片、投资、发行、票房的电影。
结果拍出来东西就这样,我们感觉60亿日元,至少20亿真是浪费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交给动画片导演,更省钱,更讨好。
把庵野秀明这类流氓导演抓出来,没准还反赚一小笔。
堤幸彦导演,不知道2、3部你要怎么拍,但如果继续糟蹋《20世纪少年》,“朋友”就要跟你绝交!
除非你就是一原作党,烧60亿日元来拉日本内需,就为给一部漫画打个小广告。
这本儿,比恒源祥下的狠多了。
后面还一段,不和谐,就不给低俗网站第4批的网站添乱了。
妈的,一部片子放下来就在找有哪些熟脸大牌们和比较大牌们就不说了内个NIGHTMARE也太搞了xd还有及川光博,娃哈哈。
看了演员表之后才知道内主唱是他,感情当时就拼命在盯着瞅内摄像师什么时候给yomi个正脸。
然后还有taka and toshi, oriental radio。
娃哈哈哈。
有意思有意思。
a chan 居然就这么死了xddps。
我一直以为2000年就是21世纪了。。。。
终于看完20世纪少年三部曲了看到最后,终于明白,这又是一桩馒头引发的血案少年时的怨念导致了长大之后的仇恨,一致灭绝人类,证明自己的价值漫画故事果然是令人感到很雷陈凯歌导演并不孤独,而且显然,日本人比他还狠!
不止是灭国,而是要灭绝全世界了。。。
凌晨,躺在床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再看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已经四点多了。
在准备评论之前,看了其他人的一些评论。
发现很多人都对电影的拍摄手法还有在电脑设计方面显得非常失望。
然而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这种连续性的电影都需要拍得像《哈利波特》《指环王》那样精致的,你不觉得如果那样精致的,否则不也是落了俗套吗?
本来,这部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就是大多围绕着童年的回忆为线索,带引那些从未看过原作漫画的观众来逐一介绍主要出场人物,这也是系列电影一贯的表现方式。
而快剪、碎剪也是堤幸彦一贯的拍摄手法。
本来导演就是整个电影的灵魂人物,如果你熟悉导演的一贯作风话就应该事先有心理准备,看还是不看取决于你自己。
如果从来没看过该导演的作品,那就更没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他什么,老老实实地去墙角看你的漫画去,而不是真把自己当成专业影评人了。
在这个习惯运用各种科技特效来拍摄电影的时代,我们仿佛往往只注重了那些绚烂的却并非真实的东西,而忽略了隐藏在其背后最真诚朴实的,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污染”了。
《20世纪少年第1章:完结之开始》看起来像部喜剧片,最开始学校里到处是捣乱事情的开始,广播室里引出的第一次播放的摇滚乐,但说了一句,一切还是一样,之后画面转到监狱里被抓的漫画家和对门的对话而引到一个叫国王便利店的主人公的身上,很多事情就在看似正常严肃的表层下来一句,啊忘了收酒钱给弄笑了,每次对于事件发生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说些话的好几个家庭的生活情景和话语也是笑点,有点一会儿紧张一会儿笑下的感觉。
大机器人出现时电视上播出了很多国家的病毒侵袭报道,其中还有中国,经典的永远都:“有关部门对此事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少年时的梦虽然变成了现实出现在面前,但这个梦想不管我们长多大变得多老都不允许别人破坏他!
所以大家还是要聚在一起打败坏人,对,这就是给大人看的对于儿时的再回溯。
可是,看到最后那个幕后首脑摘下面具,就是一直有黑影在或从背后拍,还爆炸了,也不知道健儿(健次/贤加)怎么样了,那个幕后首脑到底是谁,最后还出现了神乃长大后的情节,啊,总共三部(第2章:最后的希望,第3章:我们的旗帜),我就下了一个第一部,太讨厌了!
片中是有一部分摇滚乐,包括主人公也被塑造成从前玩摇滚的人,看来漫画原作者真的是很喜欢摇滚。
那个小女孩神乃太可爱了,婴儿时和小女孩时都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了第一部想看第二部,然后同时去找漫画看,漫画之好完全出乎想象,反之,回想一下电影,选角都很不错,阵容强大,神似漫画人物,起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要去恶骂第二部了,想知道故事的原意还是看漫画吧。
以前在星空卫视看了台配国语版。
总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科幻片,三部曲的第一部剧情主要负责制造悬疑,一整部下来充满各种伏笔。
核心内容就是反对暴力,反对排斥并欺压弱者的行为,不然造成的后果可能无法想象。
日本人的脑洞大开,但确实也挺合乎逻辑。
希特勒从小也默默无名,同样被犹太人欺辱,这也影响了后来他对犹太人甚至对全世界的一系列独裁行为。
我们身边的人将来可能会成为决定大局的人,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受到身边的环境以及一些回忆的影响,这个人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最好友好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社会稳定从我做起。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电影版无法展现漫画的辉煌。
毕竟悬疑类故事每个细节都很重要,就算是2个小时的电影,想要把那么多内容融汇进去也是非常困难的。
从这个起点,电影版就略逊一筹。
再加上配乐和人物塑造不够丰满,令整个片子感觉匆匆过去,没有什麽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漫画中很下功夫的刻画每个人物,那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可爱到了骨子里,不是电影所能做到的。
虽然很佩服选角能力,居然找了那么多相像的演员,如丸尾,当机,忠诚信徒和双胞胎兄弟,都感觉神似已极。
但可能是主要配角太多的缘故,分给每个人的时间太少,所以就像《哈利波特》电影版一样,每个人物都很泛泛,没啥出彩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贤知倒是保留了漫画的基本形象(美型版。。
)。
主要是我觉得这个时期的贤知比较不出彩,随着回忆和剧情的深入慢慢成型的那个贤知,那个具有伟大精神的平凡的正义伙伴,才能绽放光芒。
相比之下,此时的贤知和一般角色一样,想出彩也难。
这个时期将军(落合长治)应该比较出彩,还有当机和那些童年时的朋友们算是真正的亮点。
可惜将军没分到多少戏份,那么靠后才出场。
和贤知一样,将军从小就展现的过人的意志,他的丧子之痛和他在泰国时与朋友组织的对抗是这一时期的一个主要内容,可惜在电影中没有表现。
缺少了这段情节,将军这个人物就无法完整了。
将军是我第二喜欢的人物,他说,“最悲惨的时候,是我小孩去世的时候。
”“那里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是充满空气的‘这里’,普通的现实世界”。
这些话从我看到的那一天起,就在鼓舞着我。
(前一句教会了我男人心底要有深情)其实将军是个比贤知还难塑造的角色,如果说贤知代表光,那么将军就是光下的影子,他更复杂,矛盾,他在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智慧,他和“朋友”一样,看到了很多同龄人看不到或理解不了的东西,这样聪明的人不会拘泥于简单的善恶,所以面对贤知的号召,他应是最理智的人。
但他毕竟回应了贤知的召唤,因为是朋友,因为约定了要拯救地球。
而且对经历了痛苦的他来说,确实有必须要做的事。
片中的小神乃实在很可爱,长大后的样子也出来了,虽然没那么可爱不过也还行,就不知演得怎么样了。
日本动漫改编的作品好像都有些动漫的夸张感。
这一点我还不太适应。
漫画和电影毕竟不是一个东西,如果电影太模仿漫画的话效果自然会很夸张,电影的真实感势必受到影响。
不过考虑到神作所受到的压力,为了但求无过也无法做太多改动吧。
关于配乐,我老感觉挺戏剧性的,不太流畅,一断一断的,煽情的地方还老想煽情,感觉不很自然。
很想听贤知唱的那首歌,但是又很害怕听到一个不好听的。。。。
音乐在这部片子中应该是压轴的一部分,如果音乐差就很难达到原著的高度了。
虽然一首《20世纪少年》作为主旋律,但贤知自己的摇滚才是重头戏吧。
现在来说说我觉得比较大的败笔,就是结尾那块儿。
机器人一来做的很糙,喷病毒和滋水枪差不多。。。
二来没有解释为什么日本没有派军队去破坏机器人,反叫几个市民跑到前面。
漫画中友民党那时已成为日本第一大党,日本国会议事堂被炸后,大部分议员非死即伤,友民党“受伤最少”,势力就更大了。
机器人出现时,日本同时有恐怖分子的爆炸袭击,加上病毒的杀伤力远比电影中表现的要厉害,又是火又是毒,一时间局势失控。
至于为什么不派军队破坏机器人,是因为侦查飞机发现机器人上印着放射能警告标志,就是个移动的核弹。
加之政府当局的应对迟钝,才导致最终的结果。
在那个时候积极对抗机器人的就只有贤知一派了。
就因为缺乏对以上问题的铺垫,使我自己看到最后都觉得这是个拙劣的小成本科幻片,一点不现实。。。。。
看漫画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故事进行到这里才刚崭露头角。
之后的故事要精彩百倍。
已被朋友统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童年的朋友们要如何反抗邪恶势力,朋友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我想光看电影的话也会有所期待的。
我也算是满怀期待的。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说一句很变态的话,贤知,一起来玩吧。。。。。
其实对于日本大制作,我一向是期待比较低的,一方面因为日本的现代题材大制作所传达的情怀都太过矫情做作,另一方面日本电影的剧本都属于行走于莫名其妙间的起承转合。
浦泽直树的原作我在去年还是小小拜读了一下的,可惜没有时间完成全部的阅读,当然也有一部分其他缘故,等下再展开…在开始的头30分钟,我还是颇为满意的,虽然节奏也很慢,但是我还真的是佩服了电影的复原力,绝大多数漫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在电影中得到了体现,所以我也小琢磨了一下,到底是浦泽直树的构建能力强呢,还是电影的高度崇拜原作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电影和原作一样的让人无法接受的都是节奏,当时不再看这漫画的原因也是因为前面故弄玄虚的铺陈太长了,似乎同样的故事进度和戏剧细节,被无限的放大并停滞,看得很累很累。
而可能正是我看过一部分原作漫画,所以前半部分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可是随着电影的剧情逐渐走出了我所熟悉的桥段,整部电影蹩脚的叙事能力就逐渐显现了…而真正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就有一种严重的浪费了时间的感觉。
我不相信这部电影可以给没看过原作的人看得津津有味。
这更不是一部可以走出亚洲漫画文化圈的电影。
所以他甚至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电影,反倒更像一部轰轰烈烈拖泥带水有什么都没说的预告片儿,豪华Cosplay的评价,很中肯。
演员找的好合适 完全像哎 另外被ARATA秒到
人物错综到晕!!又恐怖又好玩啊~~
比起漫画还是很显假~
兩星半。總是分不清楚堤幸彥和中江功。我居然認出了藏在人堆里的及川光博,沒認出豐川悅司,囧不已。前面都還好,機器人一打起來就不想看了。還是看漫畫吧我。
不如漫画...
电影进度好快啊……没看过漫画的人会不会觉得跟不上节奏?或者是节奏变化难以捉摸?
这系列就是灾难
这么阵容豪华的烂片,我要坚持把三集都看完。
实在搞不懂日本人的兴奋点在哪里。
比原作差太多了啦,不过也没办法,幻想漫画的改变就是无法完全还原原作的神采呀
及川光博在朋友演唱会上出演摇滚歌手。我说这就完全不应该改编成电影啊!
听说原著很精彩,但是这个电影完全不精彩,漫改电影看得也不少了,这么无聊的还是头一次见。不得不感慨,08年唐泽寿明还能演少年,现在已经变成大叔专业户了。至于丰川悦司,一如既往的显老。
这货是什么!!!!
挫大叔拯救世界失败,乍一看酷似奥德曼兄弟~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故事根本就屈機...
把漫画补回来
看到癫狂的视觉系的时候想:不会是及川光博吧?不会是及川光博吧?然后发现还真是及川光博啊……不看脸不听声音都能知道除了他不可能有别人了……T T
被名字骗了,大烂片
故弄玄虚,没看过漫画,不知道唐泽寿明靠什么去拯救世界。唯一觉得不错的是又看到漂亮的常盘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