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骡卡缪还在艰难地对抗重力,玛秋驾驶高达的理由是“我想去宇宙看看”。
象征自由、互相理解的Newtype闪光,在0079里是无法触及的悲伤幻梦,Gq的主人公一跃便攫住了。
没有重力地飞行原来如此轻盈、没有隔阂地对视原来如此简单,我在宇宙中弹射、旋转、起舞,因感动和喜悦而战栗的身心,沐浴新时代的绚烂闪光。
“动身飞向宇宙的彼方等离子流破开眼前的景象痴痴地沉醉其中连淤青与伤痕也浑然不顾纵然相隔数光年的遥远距离脚步既已踏出便不会停止此刻你的声音传来化作熠熠光芒“
8/10 影院看的真的爽死了,前半0079的部分有机械和作画爽,还能看到处处对元祖的戏仿小细节。
后半几首曲子加完全颠覆高达写实主义的演出风格还是很有氛围感的,打架的力量感和巨量细节也确实好看,堪比哈撒韦白鹅打柯西的感受。
剧透的来说:或许会成为第一部如此着力去描写战后的高达作品。
尽管仍然存在着富野想写的那种绝望的莫比乌斯环(逆鸭、哈撒韦和联邦的终结),但当电影的前半简单直接的让夏亚抢到高达抹杀了那个阿姆罗、夏亚最后在对时间的理解中消失之后,战争结束五年后的主角们是已经不再能真实地感受重力乃至海洋的战后一代了,(其实就是战后的日本吧)看似不再被重力束缚的他们要为了什么而去驾驶高达呢。
在抹去了来自人类历史的重力之后,尽管还有着如此多的人追逐着赤色彗星的尸体,但是少tv前两集这样的一个篇幅中,黑泽配音的女主人公也并未被日常的重力束缚?
那一份目前情报未知的kirakira,预示着这既不是属于80年代的想象力,也不是属于00年代的想象力?
斩断悲伤的螺旋,挣脱绝望之后,看似焕然一新的时代,一切都并未好转。
腐朽仍紧随新生。
没有感受过重力,不知海洋为何物,始终无法归乡的少年们在宇宙中降生然后魂归于此。
虚假天空下,他们依旧迷茫。
zeon的胜利无法改变那些早已根深蒂固的。
人们只是被迫从一个牢笼走向另一个牢笼。
伤痛过后是另一种伤痛。
因此他们不再追寻天空,他们渴望自由。
故事就开始于这群战后世代的向往自由的少年们在SIDE6的一次平凡相逢。
和以往大多数萝卜片的主角一样,年轻的少男少女踏上巨大兵器,齿轮开始转动。
他们能否破开残留的阴霾?
他们的反抗能改变什么?
他们迈步走入的未来又会是何种光景……我们拭目以待。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新……题外吐槽:开场几分钟没字幕纯靠听力和经验以至于0079的if线完全没怎么关注,有点难崩,(看的出来俺这个确实有点路边了,没人去工作人员都打算关了)另:本片的机设是山下,不是很感冒,不予评价,个人更喜欢形部的。
及:关于女主最为人所诟病的轻而易举驾驶夸克斯,用群大佬的一句话说就是:“日本机甲片太多这种毫不相关上来能驾驶机器人的,之后才会慢慢展开相关设定剧情。
”我认为大佬说的对。
当夏亚.阿兹纳布强夺RX-78的时候,《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就已经不是一部普通意义上的高达电影。
对于开启整个UC宇宙的“元事件”的改写会开创出怎样的新秩序也并非可以用简单的“平行宇宙”一带而过。
就像为何一部仅有82分钟的动画序章被作为电影引进一样。
其中匪夷所思还要回到标题中的关键词——时间。
时间是什么?
“如果无人问我,我尚且知道;如果有人问我,我便不知道了。
”圣奥古斯都的沉思免除了“到底何为时间”的疑问。
虽然这个问题至今尚无答案,但是却不影响人类可以掌控时间。
就连我也可以。
上个世纪90年代,史蒂芬.霍金为愚人准备了一部《时间简史》,以科学的名义统一了普罗大众对于时间的认识。
在书中,时间连接着宇宙的概念,由宇宙大爆炸中诞生,终结于黑洞或者宇宙坍缩。
宇宙好像一枚针筒一样,时间从诞生之日起朝着未来推进,一直到针筒被推到底时毁灭。
请原谅我在这里将愚人与普罗大众划上等号,其实这样做的并不是我,而是极少数掌控了世界的人。
他们的策略从来不是说出一个错误答案,而是给出一个不完整的答案。
就像人工智能确实在“连接世界”与“个性化体验”中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算法黑箱”和“成瘾经济”问题却被资本与监管俘获秘而不宣。
当然我也可以不去讽刺他们,如果换个角度来讲,“线性时间观”的积极意义就像“统一度量衡”一样可以确保一个稳定的世界,是科学对于世界的巨大贡献。
但代价是过去的总是确定了的,而未来从此向不确定敞开,奉线性时间观为圭臬的人再无“掌控时间”的能力。
那么是霍金说错了么?
并没有。
而是另一种时间的概念被“忽略”了。
区别于年、月、日这种外在的时间纪年,还有一种存在于人类意识内部的,以过去、现在、未来为单位的内在时间。
虽然过去、现在、未来和年、月、日一样,同样没有办法回答奥古斯都遇到的问题,但是它把时间从一个关于自身的问题转换成了一个关于人的问题。
即,时间关乎了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换句话说,时间的流逝并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生活状态的变化才是问题所在,正是变化造就了存亡兴衰的历史和未来。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现实世界中的一种权力关系: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赋予了每个年月日以意义,使得内时间成为了外部时间的主宰。
但是在具体生活中内在于每个人意识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却无法和“年月日”抗衡,好像日复一日、年华老去才是时间的永恒主题。
如何调和此间的矛盾?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给出了一种明确但不能直说的方法,请原谅我还需要借助另外一部作品。
不可否认时间是难以把握的,因为时间始终是在流动着的。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通常会有这样一种比喻:“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
而真正把这一现象写出来的人是博尔赫斯。
在他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创造性地把时间去除了时态化,为我们切开了时间的一处横截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无限可能的“当下”——这就是时间的拓扑学结构。
在这种结构里,余准在面对斯蒂芬.艾伯特和理查德.马登的一刹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杀死他、放过他、加入他、逃走、埋伏、自杀等等。
而迫使他做出牺牲自己杀死艾伯特选择的是,将情报传递出去的使命。
如果我们将这一“使命”分解来看,它由过去在长官那里获得的任务和部队避免在未来被空袭两部分组成。
那么想要改变余准选择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忘掉任务/历史或者修改任务/历史的内容都可以决定余准的未来。
这听上去也许非常荒谬,但这就是“生活”无法像“世界”一样去支配外部时间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世界”没有告诉我们时间的运动并不是主体朝着未来前进,而是未来朝向主体的降临。
历史比现在更先抵达未来。
在这里存在一种颠覆性的认识:人是不动的,而未来迎面降临。
即命运是存在的,主体已经被规定好自身的位置/原地不动,时间/绝对者“已经自为地实现,而用不着期待我们”,但真正得以实现的是我们的偶然行动。
简单说,人想要坚持以主体的干涉来实现可能的激进变革,唯一的方式就是接受命运。
区别于“主观能动性”这种自由假象的世俗版本而言,选择命运/坚持理想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通常会遇到一个经典的悖论,即“我的理想是有钱”。
这里被错过的地方同样是一种辩证法,人们通常会把“钱有我”误解为“我有钱”。
马克思对于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论述。
这种论述依然可以从时间性上来加以把握。
依照标准看法,过去是固定的,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不可能被取消;而未来是敞开的,取决于无法预知的偶然性。
在这里我们应该颠倒此看法:过去向回溯性的重释敞开,而未来是封闭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无法改变未来;而只意味着,为了改变未来,我们应该首先改变我们的过去,以一种新的方式解释过去——从那种先前支配我们的过去视域所规定的未来中解放出来,朝向一种新的未来。
而马克思正是在此意义上,将“钱”从历史上的一种一般等价物重新定义为一种剥削人类的劳动的“资本”,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未来。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到电影当中,更为时间性地把握“一年战争”、“RX-78”、“夏亚”、“五光十色的空间”等各种符指。
从1979年《高达0079》诞生至今,“联邦”与“吉翁”的战争从未曾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为和平而创造的高达并未如愿终结“一年战争”,反而陷入了战力升级战争延续的悖论中。
无论动画的制作人是否真的想终结这场战争,通过创造新高达来开辟新故事的路貌似已经被堵死。
仿佛总有一个“夏亚”拦住了“阿姆罗”;一个“面具人”是一个“复仇者”;一台“白色恶魔”要决战“赤色彗星”,这种以冷战为蓝本的想象力已经无法对应2025年的世界形势。
曾经那个“二元对立”的冷战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多元博弈”的混乱世界。
拯救之力也像《逆袭的夏亚》中所预言的那样,早已在拯救者的相互抵消中消散在了1988年之后。
没有拯救者恰是新世纪世界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显而易见,UC宇宙与现实宇宙之间的张力才是《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得以维持其自身的关键。
但与其说创作者为故事选择一条与现实接轨的命运线是故事得以延续的迫切需要,毋宁说为世界挑选一条新的命运之线才是文化创作者的历史使命。
在此意义上,曾经的拯救者必须褪去拯救的光环还原为普通人才能解放拯救之力,将其归还到新时空的序列里。
也是在此意义上,阿姆罗的缺席以及夏亚强夺RX-78才打开了未来之门。
现在我们应当不难理解,为何修司会从“RX78”那里获得指令,因为过去总是比现在更先抵达未来。
一台由过去而来的、为了终结战争而被创造的机体自身就携带了实现和平的力量。
修司对“命运之音”的忠诚,正是未来实现其自身的关键。
在此我们可以回顾电影中玛秋在七彩空间中接受夏亚指引的那一时刻。
那七彩空间不正是博尔赫斯笔下时间穿越主体时所形成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吗,一种量子场论和以太假说共同编织起的时间汇集-分岔-再汇聚-再分岔的迷宫。
作为新人类的玛秋同样继承了前辈们的可以感受未来的觉醒能力。
那种力量就是未来自身在当下化的力量,一种对“历史”重新阐释而形成的未来自我实现的力量。
在这里我也必须承认这种力量是危险的。
但与其说危险在于好像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毋宁说危险在于对于“历史”与“过去”这一概念的混淆。
在汉语中,历史这个词的本义是对事件(event)的记录(record)。
于是值得被记录的事才成为史,不被记录的事则成为过去。
历史往往成为了历史拥有者在场的证明。
在这一点上《1984》中的“老大哥”将这一在场推向了极致,整个真理部的工作内容就是将所有不利于老大哥的记录统统修改为对其有利的历史。
也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无需出场就已无处不在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真实可怖。
这种恐怖时至今日反而卷土重来。
现如今特朗普不正是一个妄图强行将霸权秩序铭刻进历史秩序中的“老大哥”?!
为了避免落入极权者的陷阱,也为了不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帮凶,曾经温斯顿的做法依然可取。
只要在美国的霸权秩序之外选择另外一种未来,我国那些没有被霸权秩序记录在案的悠久历史就是必然战胜霸权主义的有力武器!
这是一把可以掌控时间的武器,如果需要为这把武器起一个名字:“为一个可能的世界选择一种可能的时间”。
这把武器的使用说明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铭刻进了未来:“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
1.关于序章中的夏亚·阿兹纳布尔1.1 声优表现问题很多人觉得新声优表现不如池田,且就其本身论,也有点棒读的感觉。
关于这点,可以参考下庵野和鹤卷合作过的《他和她的故事》,不排除庵野故意这样要求的可能性。
1.2 富野的夏亚的性格部分遗老的两大基本论调:①希望把前半部分延长;②这不是夏亚。
前一个见仁见智。
至于持后一个论点的,估计很多这么说的人都是跟风,而没有自己仔细思考,还有很多人明显是被安彦良和、押井守与宇野常宽一干人带偏的。
富野由悠季世界线的夏亚,是一个慢慢演进的过程。
在元祖里面,至少就有几次明显的变化,比如算计卡尔玛、拉拉之死、向塞拉告别、和阿姆罗决斗,以及在逃离阿巴瓦·空时杀基西莉亚。
夏亚的底线总体上在变低,但他同时也在慢慢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在算计卡尔玛时,夏亚身上并没有安彦良和在GTO里归给他那种残酷的清醒,他是残酷的,但他没有清醒意识到这次算计的代价(后面的随波逐流)。
这其实是夏亚的书生气的表现。
随着故事发展,夏亚才发现卡尔玛这件事带来的后果,也就从庆幸的状态清醒过来。
自此,夏亚虽然没有放弃向扎比家复仇,但在精神上,对其他人的依赖越来越强,拉拉不必多说,其实基西莉亚也属于动力源之一,基西莉亚的怀疑让夏亚的精神始终紧绷。
杀了基西莉亚后,初步完成向扎比家复仇的夏亚在干什么呢?
他没有主动恢复身份,而是把锅甩给少女哈曼和年幼的密涅瓦,让她们面对旧公国势力,自己跑到奥古去玩角色扮演,他逃避了大人的角色,跑去另一个地方扮演大人,也没成功。
如果仔细看完Z,我们很容易发现夏亚性格上的问题。
蕾柯瓦的问题不必多谈。
我们可以看夏亚下地球的演讲,这能澄清一个误解,夏亚绝不是能力不足,关键时刻手腕与行动力其实不差,但如果没有奥古众人和卡缪“逼”他前进,他可能又会跑路,在Z的结局就是如此。
简单来说,夏亚其实害怕担责任,从算计卡尔玛和让拉拉上战场结果导致她身亡后,夏亚的底线确实变低了,但他主动去干脏活的意愿却在下降,如果缺少一个特别强的外部动力推着他去做。
否则他还是会逃避。
阿克西斯作战也是这样。
CCA和贝子里的夏亚看上去很成熟,甚至没底线到让葵司上战场,但他的犹豫并没有减少,这在两个结尾中都是可以看到的,CCA怪阿姆罗杀拉拉,贝子中被阻止后才突然念叨起在地球上的塞拉。
富野给的设定其实是很有趣的,安彦良和觉得夏亚作为要复仇的王子,就一定要残酷些,但夏亚的性格其实很哈姆雷特,说白了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下定决心一鼓作气的时候,由于他确实不乏才干,可能取得成功,但稍遇挫折,可能就陷入怪圈了。
从杀卡尔玛开始,对扎比家的复仇不再是一帆风顺,也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了。
而在一年战争后面对旧公国的势力,无论是戴肯派还是扎比派,更不可能这么简单,所以夏亚跑路了,跑到奥古去对抗提坦斯,看似是上前线拼命,其实是选择的伦理上最轻松的一条路。
但当这条路与哈曼和希洛克交汇时,再而衰三而竭的问题就来了。
Z的尾声处,希洛克说夏亚是他们中最危险的人物,没有说错,哈曼和希洛克的地位并不稳固,他们对权力的态度是谨慎的,只有夏亚是想离开就离开、想获得就获得,所以才会为了脱离迷惘,就采取地球寒冷化作战这么极端的战术逼阿姆罗来跟自己决斗。
说回来,这个if线里的夏亚,为什么不是我们看到的“随波逐流的阴谋家”和“气量狭小的人”呢?
其实很简单,if线没有卡尔玛、拉拉和阿姆罗出场,塞拉疑似出场,更没有杀基西莉亚和后续那些故事。
我们当然不该用富野世界线的后续发展来逆推这个夏亚。
其实这个夏亚某种程度上是符合富野的设定的,在和夏利亚的交谈中,我们能看出这个夏亚身上的书生气,没有经历失败,也没有仔细审视成功的代价。
这个if线本身也不太完整,大概庵野也没想好如果没有上述那些事件,夏亚的完整故事线会是什么样。
2.关于正篇2.1 必须扯到FLCL和飞跃巅峰吗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人一看到庵野就扯EVA,一看到鹤卷和哉就是FLCL和飞跃巅峰,红高达就是FLCL中海盗王力量的象征,双女主就是飞跃巅峰,这是很扯淡的。
我以为,有些人是显摆自己的二次元资历,有些人则是看完宇野常宽后,非得装一下——不扯两句从母性异托邦向新主体过渡之类的怪话,实在浑身不痛快。
宇野常宽的很多概念是基于高达V发展出来的,并不完全靠谱,尤其是涉及到元祖和Z里面的一些情节时,还是建议大家自己看元祖和Z。
而且,理解作品的几种模式不应该本末倒置,还是要从作品本身着手,而不是从相关作品来推测,你要理解高达,也不是非看丹拜因或伊迪安不可,且正片根本还没开播,一大堆人好像已经看过了一样,在这概括起思想内涵来了,实在有点奇怪。
高达这个IP有自己的风格,富野的开创性不必多谈,想想系列中别的作品,口袋里的战争、08MS小队、0083、W、X、武斗传、种、00、Age、独角兽和铁血,高达从来不需要模仿EVA或谁。
2.2 Gquuuuuux和水魔两部都是年轻化的尝试,很难说这部能不能超过水魔。
说一个略微双标的结论,这部未必和鹤卷之前的作品有关,但水魔确实把抄/致敬少女革命写脑门上了。
水魔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故事线本身有问题,致敬既没致敬到点子上,也和世界观有冲突。
Gquuuuuux目前的问题在于军团战,这和水魔的求婚者战差不多,处理不好都会导致故事安排出问题。
先提前说下,我对高达的了解,仅限《机动战士高达SEED》和《机动战士高达SEED DESTINY》,而且当年我不是因为喜欢高达,而是三角四角狗血恋+主题曲超成功让高达系列受众大破圈,破到我这儿了。
所以,我对夏亚完全不熟。
但这个角色毕竟太有名了,他这个面罩造型一出,我“原来你就是夏亚”,“赤色彗星”的称号一出,我“原来赤井秀一就是致敬的你”。
前半段故事虽然不至于看不懂,但确实有“我得回家补补课”的难受。
所以,夏亚的部分,虽然大概很对高达迷的情怀,但对我这种几乎算路人的观众,就挺不友好的。
但比起后半段,我可以接受这种不友好,甚至因此想要回来补补夏亚的高达故事。
看到后半段我真是不停地皱眉头,首先画风跟前半段的夏亚,就好像不在一个图层,美术风格的不协调就算了,主要是,主,角,真,的,很,讨,人,厌,啊啊啊啊——我真是给女主角的天才高达驾驶者光环跪了。
就算电影时长有限,只能稍微塑造下她对出生地的反叛,对真正的大海土地的向往(大概),但完全无法解释,她为啥因为看到穷苦百姓受欺负,就突然发癫想去干死殖民星球执法者。
而且发癫的方式就是“抢”,自己明明啥都不会,先去抢了另一波穷苦百姓的机甲;之后又抢了打着打着落下来的高达。
毕竟是主角嘛,抢的结果是,天赋觉醒嘞,围观配角惊呆啦,纷纷感叹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叹气之后女主也不是因为要为穷苦百姓伸张正义,或者自己穷到当裤子需要钱,而纯粹因为感应到了bling bling,很爽很喜欢很向往,所以又去开着抢来的高达打机甲赛了。
不仅如此,还要非常突兀地卖百合。
——不过我因为这点皱眉时,我还反思了下我有没有在看到明显卖男男的电影时皱眉。
——不对啊,我皱眉不是因为卖百合,而是很生硬地、生怕你不知道“我们要卖她们呦”往我脸上猛怼,这种卖法,甭管女女,男男,男女,女男,我都讨厌。
说回来,总之后半段,我真是全凭听歌和机甲撑着往下看。
然后,突然就完了,我:啊?!
坐在我后面的俩男生估计是高达迷,其中一个给另一个说:欲知后事如何,请看4月8日播放的动画。
(他说的,我还没求证……叹气要是之后播出的番还是这位主角,果断不会看,跟男女无关哈,要是男主我也烦。
虽然夏亚到底去哪儿了,干啥了,咋地了,“跨时”怎么回事我还有点好奇。
被媚到的粉丝感性五分。
纯粹从电影本身来说三分。
还是太粉丝向了,叙事也不够好,但作为tv的第零集来说,它超级棒。
好看!!
好潮!!
好帅!!!
日子太好了,现在能在imax厅看高达了。
好帅啊。
后半开始算是这一部的第零集,非常的没看爽,这就没了,啊!!
我没有看过0079,但和我印象里的并且与前半下的高达系列感觉相当不同,不知道是不是现代比较新作的高达是这个感觉?
没有什么政战,男人与gj间的斗争友情,取而代之的是宝可梦风格的亮闪闪,女高中生,百合,太媚女的男主角,电影院没有修司的裸体看!!!
啊!!!
(划掉)比起硬战打斗,更多是伙伴,和电波画风的未来观测,从潮潮的衣品风格到超热的音乐诸如夜游米津玄师不要钱一样的插入曲。
非常是现在大热动画的风格,时尚,然后卖关系性,虽说可能因此对故事剧情有点不太看好,总感觉会变成现在的那种青春文艺风,但电影院看高达机战真的太爽了就是有点没看爽,太潮了,反而动作场面少了点。
但修司好媚啊!!
啊!!
我要看祖传男主洗澡!!
我忍不了了!!
(被拖走)不得不说我还是很喜欢玛秋的几个自白场景,倒着入水的虚拟重力,充满了闪闪发亮的宇宙浪漫,自由!!
战斗!!
我要干掉那家伙!!
看得我直呼我也要开高达!!
看完一种兴奋的疯狂搓手忍不住对朋友的头进行硬搓动作,我好急啊,再来两集!
明知山有矢,偏向矢山行。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 (2025)6.72025 / 日本 / 科幻 动画 冒险 / 鹤卷和哉 / 黑泽朋世 石川由依日升和khara各做各的,同一个故事线里面硬是塞了两种画风和叙事风格,甚至能看到同一个画面里存在两种不同画风的人物,有点子抽象。
内容上整个就是日升风格的序章和khara风格(TV版本)的前两集TV拼出来的一个大序章,感觉纯是出来骗钱的——传统意义上用一个第0集可以搞定的事情,攒上两集正片捏成了一个观感上比较割裂的电影。
日升风格的就比较传统的if故事线,整体还是非常日升的,纯夏亚爽文,小元祖高达一开,到头了也没碰到阿姆罗。
到了khara风格的部分痞子小味孬一下就上来了:不会开高达?
没有关系,机体就那个有点机魂在身上,就全自动你就看我表演(暴走 bu shi×)就完了。
还有个读作真嗣写作渚薰的迷之男主,即视感有点强。
新人类这块khara好的不学光学日升神棍的部分了。
机战过分依赖新人类的超前感应:UZI来了全躲了。
80分钟的片长里女主总计开着高达出击两次,每次都进新人类+精神骨架特有的宇宙走马灯,说实话,太廉价,搞得我独角兽里面跨越历史长河的走马灯很没有排面。
感觉后续的剧情发展有可能是在超级系的路上走远了,不如痞子继续发挥一下来点劲大的。
插入曲这块也有点各写各的,风格不太统一,用的不好。
虽然都不太算是根本性问题,但是各种因素一整合就基本和好的风评无望了。
OK,矢也吃了,日升什么时候能把第二部的闪光的哈萨维给抬出来。
这部高达的机甲肉搏太潦草,分镜稀碎,爽感不够强烈。
开场致敬老版动画直接一比一复刻,也是在讨好老粉丝的。
剧情呢基本没有,也不必要去考证人物关系行为动机了,80分钟倒是不墨迹,瞌睡了一下,日漫平均水准也就这样了。
印象中看过最带劲的机甲战还是两部剧场版《苹果核战记》。
高达这个要是没有童年滤镜加持,真是磕不动。
作为一部剧场版对原作世界观和上下文依赖性太强,当做独立大电影来看的话,不能让我满意。
突然想起来初中的时候,坐我后排的胖子同学把变形金刚拿来学校玩。
当时我俩关系不错,他还送我一个。
他把他爸的外国科幻小说拿来学校,给我看完之后,让我给他讲讲是个啥故事。
我记得那个小说有外星飞船,生化机器人,还有Space sex。
在当时那个年纪看着也是很有启蒙意义。
后来我俩关系闹掰了,他把变形金刚要回去了,初中毕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了。
是不是每个人小时候的记忆中都会有个小胖子。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5.5分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杂志2025年第5期前言:自1979年那个穿着白色盔甲的机器人跌跌撞撞登场,用机甲战争这面镜子照出了全人类最真实的困境。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恰是打开这个传奇宇宙的钥匙。
我们无需记住复杂的机甲型号或势力名称,只需感受那些永恒叩问:当科技远超道德,当理想沦为暴力,当少年被迫成为战士,我们究竟在为何而战?
这不仅是给机甲迷的灵魂启示,更是给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寓言——毕竟在AI革命与星际殖民的前夜,高达早在四十余年前,就为我们写好了警示录。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是高达系列的全新剧场版,跟以往高达动画气质完全不一样。
从一开始让[新世纪福音战士](简称:EVA)的主创加入进来,就代表了这个IP想要一个新的开始。
“高达动画+EVA团队”,这两个关键词引发了全球机甲迷的期待。
这部作品以UC宇宙的“IF线”为舞台,讲述女高中生天手让叶因邂逅战争难民少女尼娅安,卷入名为“军团战”的非法MS决斗竞技,驾驶神秘机体“GQuuuuuuX”揭开宇宙阴谋的故事。
影片由EVA核心团队——导演鹤卷和哉、编剧庵野秀明与榎户洋司联手打造,米津玄师的主题曲更如星火般点燃了新一代观众的激情。
它不仅延续了高达系列对战争与人性的一贯叩问,更以赛博科幻的美学革新,将硬核机甲战争与浪漫青春觉醒编织交融成一场华丽视听盛宴,观众仿佛掉进了闪闪发光的二次元世界。
然而,这场“跨时之战”的震撼,仅仅是高达宇宙漫长史诗的一个涟漪。
若要理解其深意,需要回溯至1979年,那个以“宇宙世纪”(Universal Century, UC)为名的科幻纪元诞生的时刻。
1979年,一部名为[机动战士高达0079]的动画悄然问世。
起初,它因“反传统”的设定备受冷遇:没有热血少年的正义宣言,没有无敌机甲的华丽必杀,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在战争中挣扎的普通人。
主角阿姆罗·雷,一个偶然成为高达驾驶员的少年,在恐惧与迷茫中逐渐理解战争的残酷;宿敌“赤色彗星”夏亚·阿兹纳布尔,则是政治阴谋与个人复仇的复杂化身。
这部作品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地球联邦与吉翁公国间的“一年战争”,将机甲从“超级系”的玩具升华为承载人类命运的符号。
初代高达的“失败”近乎宿命——收视低迷、玩具滞销,甚至导演富野由悠季一度计划以主角同归于尽终结系列。
然而,其深刻的世界观却意外吸引了成年观众:宇宙移民与地球权贵的阶级对立、米诺夫斯基粒子引发的科技革命、新人类(Newtype)对战争本质的超越性思考……这些元素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冷战末期的社会焦虑与人性寓言。
最终,通过剧场版的重制与粉丝的狂热支持,高达不仅存活下来,成为日本科幻动画的三大里程碑之一,与[宇宙战舰大和号][新世纪福音战士]并列,如今,高达更是日本动画中经久不衰甚至是商业价值最高的IP之一。
高达系列的核心魅力,在于它从未将机甲简化为战斗工具。
在UC纪元的设定中,人类因资源危机向宇宙殖民,却未能摆脱地球中心的剥削体系。
宇宙移民与地球联邦的矛盾,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与腐朽政治结构的撕裂。
吉翁公国的独立宣言,起初以吉恩·戴肯的“新人类理论”为理想,却最终被扎比家族扭曲为军国主义的扩张工具。
这种“理想堕落为暴政”的叙事,映射了20世纪无数革命的悲剧性轮回。
战争在此成为人性的试炼场。
高达作品中鲜有绝对正义的一方:地球联邦腐败僵化,吉翁公国沉溺于种族优越论,而夹缝中的平民与士兵,则被迫在生存与道德间抉择。
例如[0080:口袋里的战争]中,少年阿尔目睹战争的无意义牺牲,最终捧起敌方机师遗落的头盔痛哭——这一幕无关胜负,只关乎战争对人类纯真的吞噬。
高达的哲学高度,集中体现在“新人类”这一概念上。
他们并非基因突变,而是在宇宙环境中进化出的、具有高度共情与感知能力的群体。
夏亚的悲愿是引导人类成为新物种,以摆脱重力(隐喻旧秩序)的束缚;阿姆罗则试图以理解而非暴力终结仇恨。
这种对“进化”的探讨,既是对尼采“超人哲学”的致敬,亦是对人类文明出路的终极追问。
然而,新人类的理想主义往往被现实碾碎。
[逆袭的夏亚]中,夏亚推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极端手段,暴露了革命者沦为独裁者的悖论;而[闪光的哈萨维]里,联邦政府以“维护秩序”之名镇压反抗,揭示了体制暴力的循环。
高达的宇宙从未提供乌托邦,却始终以机甲的火光,照亮人类在黑暗中的蹒跚前行。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达早已超越动画范畴,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万代模型(Gunpla)的精密设计与自由拼装,让每个普通人得以亲手缔造自己的机甲史诗;[SD高达]的Q版形象,则以幽默解构战争的沉重,衍生出跨世代的娱乐生态。
而在学术领域,高达的政治隐喻、科技伦理与叙事美学,更成为比较文学、社会学甚至军事研究的课题。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的诞生,恰是这一文化血脉的延续。
庵野秀明团队将EVA式的意识流叙事注入高达宇宙,让少女玛秋的机甲战斗成为战后世代的精神图腾——她既是对阿姆罗、卡缪等前辈的呼应,亦是对Z世代观众情感需求的回应。
当米津玄师的歌声与GQuuuuuuX的炮火共鸣时,高达再次证明:真正的经典从不重复过去,而是以新的语言,讲述永恒的人性诗篇。
这一部剧场版只是一个引子,懵懂的青春期少女少年无意间闯入高达世界,不拘泥于形式,反而打开了新纪元。
从1979年的[0079]到2025年的[跨时之战],高达系列始终凝视着人类的困境与希望。
它既是钢铁巨人的浪漫史诗,也是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战争的无情、权力的异化与救赎的可能。
正如富野由悠季所言:“高达不是儿童的玩具,而是给成年人思考的寓言。
”当新一代观众为玛秋与修司的命运动情时,他们承接的不仅是机甲的热血,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追问:在浩瀚星海中,人类能否以理解取代仇恨、以觉醒终结轮回?
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场“跨时之战”的闪光里。
鹤卷和榎户做的并非是什么 UC 野史,而是我即正史,我存在即正确。未感受过重力、不知海洋是何物的战后世代却能用精神念力驾驶高达,能轻易完成脱离重力超乎常人的跳跃(想象力)。高达-机器人不再是少年少女的母腹,而是犹如《FLCL》里的机器人,是少年因其自恋、自豪、自卑而孕育的怪物。宇宙的繁星不再象征宏大世界的无垠,而是宛如水面上的闪闪银光,奔跑时被抛到后头的斗大泪珠,这些无法言明的闪闪发亮正是世界的另一面指引着少年少女,他们深信这就是我之所以独特的感性。这大概是真正的第一部反富野的高达,富野总是强调回归重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乡土。但在这个世界线里,和没有登上高达、没能出现的阿姆罗一样,重力世代的夏亚面对这样的时间,他感到的大概是一种无力。因此夏亚必须消失。
像看了个快闪...真难为片方引进了 深深地感受到短视频化对大银幕叙事的冲击,全都是音乐+碎片,加上这个宝可梦人设,不知道 tv 开播后会是个什么情况预感以后二创会比正片有意思的多,khara 真就是拉团队来练手的。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一些亮闪闪的东西。
拉朋友一起看 他睡得很香 完全起不到吸引新人入坑的效果 痞子负责的部分确实是节奏太快了 只能给老粉看 新篇鹤卷和哉的部分可能还有趣一些 有点flcl的味道出来了 正片可以期待一下
又是为了卖胶的粉丝向作品,看在他把夏亚都给刨出来的份上,多给一星不为过吧🤣
79部分纯老害自嗨,鸭子声音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粥。原创部分还可以,挺时尚的,打戏一般,没有发挥出作画优势,期待tv。如果是高达粉肯定是推荐去看的,毕竟79部分映画独占,反正比水魔这坨屎强多了
666你们的高达都随便开随便抢吗,女主一学生直接在战场把人家高达抢了启动高校成绩第一毕业的军人都没启动的精神感应系统俗称神棍自动驾驶,零经验全点闪避上结果靠着高达自动驾驶就把对面俩警察扎古给干趴下了。开局全靠捡来的神器装备呗。干不过对面就kilakila神棍放音乐也是无敌了。就前面夏亚出场世界线变动开高达还能看,夏亚一走完全没法看了,还特别短感觉就像个宣传片,气笑了。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高达,机设的全新风格让我眼前一亮,各种打斗特效在画面和音乐的加持下表现的相当不错,看得热血沸腾。后半段风格突变,非常现代向,但又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最后的ED也很好听,期待tv剧情。
给前半小时在荧幕上看到夏亚打五个星,后面坐了一个小时十分难受,扣四星。不伦不类,生理不适。
这其实是两部电影,前半段是痞子的4K重置版,后半段是鹤卷的少女穿越版。夏亚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我辈是第一次在大屏幕看到。画面很精致,音乐很讨喜。把战争机器做成地下搏击,脱离战争叙事,会不会比较低幼化?
就是个番剧前置的第0集 没必要叫大家来电影院看 只给粉丝推荐吧
uc宇宙可以重复拿来解构,夏亚也这次解构再重组中成为一个拥有“神格魅力”的真·主角。很简短的序章也挖了一堆坑,但基本上谜底都写在了谜面上。当一群“我的画风在你之上”主角团出现时,eva机设的违和感已经不重要了,eva没做到的懵懂少年拯救“大反派”,这次一定要看到!
3.5 与三同学一起看,一个资深高达厨,一个flcl粉丝+术力口爱好者,一个acg纯路人,还有一个tomoyo粉丝+百合豚,我们都看得很开心。
台灣有上映,昨天去電影院看完了。此前只看過 GQ6uX 一開始的 PV,後面網路上有關的分享一律不看。電影開播時,還以為看錯電影了,直到辣個男人登場,才知道這竟是 TMD 的 UC0079!整個雞血灌注,只差沒把手中的可樂往前排灑過去。本來看 PV 還很擔心 GQ6uX 又是子供向的水星花園番,直到JK女角穿上戰鬥服⋯果然庵野老賊不會讓宅男們失望。期待四月正式開播。順帶一提 GQ6uX 的命名與發音看起來跟程式設計有關,qux 是程式設計常用的參數暫定命名,例如:foo, bar, baz, qux, quux, quuux,…,所以這個q6ux 應該是有什麼含義在。
夏亚终于在《飒爽的夏亚》里飒爽了
能在影院看到高清重制平行世界的UC0079,此生无憾。UC0085画风突变,别像之后《水星魔女》一样决斗决斗决斗就平稳了###剧透###鸭妹开高达吉姆真的惊喜,夏亚配音声线也太年轻啦#二刷 暂时对即将与TV动画对接的后半段持观望心态。目前的剧情走向注定不会像0079那样偏严肃,不过还是希望TV动画能把剧场版挖的坑好好填回来,虽然水星的魔女对前日谭的处理做得不错,但是这次的剧本是庵野秀明。。。。。。#三刷 应该是国内目前唯一一部设定集特典与日本相同的日本动画电影了,这就是财团B大手的实力吗?这次观众里没有观看过高达的朋友较多。很多细节在这次观影中得到补充:像是玛秋从未向修司等人透露真名等。 还有鹤卷和哉在访谈里提到的“剧场版内容前30分钟不会全部出现在TV里”下周就可见分晓了。
日本的动画电影就是垃圾了。
果然是屎。我还在想呢怎么一开场就是极富年代感的昭和配乐,然后夏亚就出现了。前30分钟都是夏亚,我还以为进错厅了。30分钟之后画风瞬间突变,从硬派昭和太空战争变成废柴令和高中生青春物语,非常割裂,然而电影里的时间线才过去五年。得亏前面把夏亚拉来演了30分钟,因为看到后面就知道整部电影也就这30分钟能看。我对令和的废柴高中生青春物语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之前电光机王已经让我大失所望,看pv的时候就多少有预感到不会吧,但看到编剧是痞子,我才决定再信他一次,辜负我的信任。这部电影叙事很不完整,角色塑造也是依托,就像一个长的预告,可问题是电影都没有一点能吸引到我的,我怎么会再去看tv ?
我是谁我在哪
戛然而止得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