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100块钱的电影票和半个粉丝儿的立场上说点什么。
先说电影部分。
第一次看真人3D,3D效果非常好。
剧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烂,也就第一段稍微尴尬一点儿,其他两段还成。
画面精美,配乐与转换演唱会曲目的部分都很好。
就是故事情节还应该更成熟饱满,衔接的再好些。
不过毕竟小故事不是主题,演唱会才是王道。
然后说音乐和废话部分。
电影一开始就是演唱会部分,近距离可以看到每位的细微表情和动作确实很棒,而且是3D立体的。
到第三首《最重要的小事》时,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我也不知道我哭啥,反正就挺感动的。
可能是歌词太动人了吧。
“这一刻最重要的事,是属於你最小的事…… 就算庸庸碌碌匆匆忙忙活过一辈子,也要分分秒秒年年日日全心守护你最小的事……” 五只的歌迷应该集中在80后,确切的说85后吧。
反正我刚接触五月天的时候是在初中。
那时候《倔强》这首歌太红了。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直到现在,整首歌的歌词都铭记于心。
在那时叛逆的青春期,即使是老师家长面前的乖小孩,也怎么会没有偷偷的藏着一些倔强呢。
后来人们变得更加热爱颓废、另类以及残酷的现实面等,关于五月天是“伪摇”等唾弃指责也已经司空见惯。
说实话我听得摇滚比较少,也没参加过什么音乐节。
我不知道所谓“真正的摇滚”到底是什么样儿——是歌词必须充斥着性*爱 暴力 血腥 反*动?
还是一定要台上打扮怪异癫狂摔吉他,台下冷漠耍酷周身围绕着骨肉皮?
我百度了一下也不得其解。
反正不管怎样,我倒还是很喜欢一直简简单单,歌声与歌词却直指人心的五月天。
好像现在也是个“以丑为美”的时代,就像是芙蓉凤姐等网络红人的成名以及谐星丑角的地位高涨。
我记得很多年前好像也是初中那会儿还没几个人知道陈绮贞的时候,我当时第一次听到她冷清纯净的声音就惊为天人了,再加上那些小文艺小情调的歌词。
于是还觉得自己发现了宝藏舍不得告诉别人。
而直到现在却变成你要明目张胆的宣称自己喜欢陈绮贞张悬苏打绿五月天什么的,怕是就会被冠以文艺、小清新等称号了。
而这些词汇也变成了贬义词,等同于装逼、脑残一类。
反正这些事情压根儿也不必辩驳,不管时代精神流行趋势等等怎么变。
我都会在心中保有一个地方,那个是除了我自己以外,与任何无关的。
电影后段的时候,“倔强”终于出来了,连带着是是从1999到2010的五月天走马灯回忆录。
一点一滴的浮现在眼前,然后我又泪牛满面了。
这次大概是为了自己吧。
我想起了我的青春,从初中到现在有多少年了,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记得初三那年在西安一个人去看五月天的演唱会,凌晨结束的时候孤身走在冷清寂寥的街道上。
那时候我多年轻,有着全世界的机会,而现在呢。
想想以后不管未来我们是不是不断的跌倒以至于最后再也爬不起来了是不是不再相信亲情友情爱情甚至这个世界了是不是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一切都麻木了是不是工作失败婚姻失败处处碰壁走到绝境想着一死了之是不是醉生梦死不知所措对这个世界充满迷茫是不是变成了铁石心肠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不管怎样还有五月天的那些诗而最重要的是“就算会有一天,没人与我合唱。
至少在我的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
”(这首歌也是结尾曲,头一次看电影等到电影完全落幕黑屏。
)
到电影院不知道看什么好,上豆瓣瞅瞅吧,近期的几部电影里这一部评分最高了,之前也听过这部电影的原声,还蛮好听的。
电影开始了,3d的特效后就是五月天演唱会,一首歌,两首歌,三首歌...我快崩溃了,这是电影吗?
正当我就快要忍受不住的时候,一个小故事开始了,然后又是一首歌,两首歌,第二个小故事开始了,然后一首歌两首歌,第三个小故事开始了,最后唱了几首歌,没了。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采用3d的效果,反正我是觉得根本没有必要采用3d,当你看惯了让人头晕目眩的3d以后,除了几颗飞起来的石头和一层层不同的人群以外,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看电影之前我是喜欢五月天的歌的,没事下班一边骑自行车还一边哼唱几句,可是那种五月天就好像是“你爱与不爱,我都在那里”,可是这部电影里,我却没有了这种感受。
五月天的追梦历程一定也是个很好的故事吧,可惜,影片拍出来让我感觉,歌迷去看他们现场的live就是歌迷的梦想。
歌迷就是追逐这样的梦。
此外,每个去电影院的人也许等待的都是一个故事吧,我记得有首歌快要结束,最后一句之前是长长的空白,电影院里一个大妈级的人打了个哈欠...我也忍不住笑了。
但是我相信,对于真正的歌迷也许看了都会很感动的吧,很不幸的是我不是歌迷,所以我强烈建议电影院推出前十五分钟不满意退票制度,这样我等闲散人等就能早点离场,除了省点银子外还能留给歌迷一个舒适的,没有人打哈欠的电影院。
特地带了一个70后纯影迷,非五迷,性格很直的朋友去看这部电影。
她说,3D效果确实很好,还有音乐很棒(除了那首OA), 她宁愿一直就放演唱会画面,放剧情时感觉不那么HIGH。
虽然奶茶林雪小齐真的是演技派啊..演的真的好搭调咯.....阿咩咩....后来她也跟着唱了。
其实,真去看了这部电影的,对五月天会有一点真心一点感动。
虽然,那些小故事我也有笑到,林雪真的是金牌男配啊。
当然我也宁愿都放演唱会啊。
我看的不是粉丝包场,就普通电影院小厅,满座了,有一家三口来看的,小孩很小,8岁的样子,家长应该是歌迷.听到电影里五月天唱”温柔“,心里温柔牵痛,曾经伴随我整个飞扬的青春,虽然我的青春慢慢消逝了,但是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都在,隔着这么久的时光往回看,还是“依旧新鲜,潺潺涌动。
”那些五月天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真挚的青春。
当时,他们17,我也17。
笑。
当然不是。
有些东西一旦住进了心里,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每次你放弃我,突然回头,发现你还跟着我""我想表达出爱情的百转千回,完全幻灭之后,还有什么东西在“这部电影,我很满意。
我真的不是来黑这部电影的,首先要对这里的一些人说的话就是,星不是心。
打一颗星的未必不是“五迷”,打五颗星的或许更多是冲着音乐或回忆而非电影本身而来。
作为一个很喜欢五月天的人,这部片子我绝对不给五星,只给三星,而且我是进了电影院买票看过的。
我看完了包括片头广告和片尾曲在内的整部片子,作为一部电影,它显然不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最好的,但也不是最烂的。
作为回忆的载体,它倒是让我产生了一种冲动,让我这样一个常年只看豆瓣从不发言的人在今天注册了一个马甲,第一次在这里留下这些文字。
你可以叫我五迷,也可以说我不是。
我听五月天的歌很多年,有一些音乐,不管它们是口水歌也好是冷门歌也罢,只要它们触动过我,引发过我的共鸣,我就会喜欢,我就会记得。
我身边的人对五月天大概持三种态度,一种是无感的,一种是爱得发狂的,多半是对阿信或怪兽喜欢得两眼放光的MM(真的是实话,因为这样的男生我确实见得不多),再有一种就是对五月天极其鄙视或不屑的。
对迷妹们,我没有什么话好说,喜欢谁是一个人的自由,追星是一个人的权利,但是应该理智。
至于第三种人,我自己身边就有很多,比如每天在人人上发几条“我今天听了****乐队的砖这才是真正的摇滚五月天那种伪摇算个P”的状态,或者发几篇题为“我为什么喜欢摇滚乐”之类的日志,我同样也没有什么话好说。
装B或装A或怎样也是一个人的自由。
我很喜欢五月天,也欣赏他们的才华和音乐,但见到陈信宏我从来不会尖叫,我叫不出来。
我也从来没觉得五月天是“伪摇”或者听他们的歌很丢一个乐迷的脸,哪怕他们说自己很摇滚,因为我从来没把这些歌当摇滚来听。
不是只有那些很小众很小资很不知名的歌才是好歌,也不是只有那些别人从来没听说过的乐队才是好乐队,有些歌,耳朵喜欢,心喜欢,就是好歌。
这部电影我是带着回忆去看的,或者说,去听的。
第一次听五月天,是从高中最喜欢的一个男生手里抢过的mp3耳机。
我还记得他当时放的歌是《恋爱ing》,我当着他的面扯下耳机嘲笑阿信的“happy”发音很难听。
我那么做是为了惹恼他然后和他理论,因为我想让他注意我。
再后来,我真的喜欢上了他们的歌,因为很多歌唱出了我当年的那点小心思。
我自己下了很多歌到mp3里,听《恒星的恒心》和《志明与春娇》也会心酸和难过,因为你喜欢的人不知道你喜欢他。
听《一颗苹果》或者《透露》又会很开心,能够心情很好地把物理练习册做完整整一章。
直到,我喜欢的男孩子给我发短信向我表白,我说好,那个时候的我哪怕听五月天最忧伤的歌都是欢乐的。
我也记得,某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俩在湖边……唱歌,想想那时候的我们真是纯的可爱啊,就是唱歌,我唱一首,他唱一首,我唱的是《纯真》,他说我唱的好听。
还有那个晚自习下课,我的班主任把我叫出去,狠狠地批评我,说我让他失望,说我不想考北大清华只想着儿女情长,我没有辩解。
那个晚上我和他走到公交车站,说我们好好学习吧,高考结束以后再说。
回到宿舍做题、背书,一切按部就班,睡觉前听《温柔》却掉下眼泪来。
直到毕业后回去看老师,我们班主任对他说你不好好照顾她我就踹死你,我明白老师都是很爱我们的人。
高三时我有段时间数学很差,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都是因为数学。
他的成绩考清华都够,我考不过他,我不甘心。
模拟的名次一次差过一次,就像是有心理障碍一样。
三模成绩出来后的一个晚上我自己跑到宿舍的天台上,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天台上都是厚厚的积雪,我跺着脚流着眼泪唱《倔强》,唱《咸鱼》,没有想过跳下去,唱完歌我就回去继续做数学题,那是我高中最黑色的日子,我永远忘不掉。
哪怕我后来的数学成绩又漂亮起来了,那是一段不能抹去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一段自以为牛逼其实非常傻逼的青葱岁月。
这话在我毕业两年后的今天看来,很正确。
我们还在一起,只是他在哈尔滨,我在南京,虽然不是什么北大清华,但都是很好的学校,也都在努力着并互相关心着。
我仍然听五月天,我的mp3里还是有很多他们的歌,我称自己五迷,虽然我不迷五个人中的任何一个。
孩子们会长大,会懂得放弃,会懂得选择。
比如我的房间里那把落了灰的白色的吉他,比如我当初固执地要学基础科学的所谓“理想”,比如我最想去申请的那所德国学校,比如我曾经说过的很多我一定要实现的事。
比如呢?
比如很多很多。
比如你渐渐看到的很多东西和你想的并不一样,比如你看到有很多人在荣誉和利益面前开始变得不再一样,比如你不能再随心所欲地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有一天孩子们会走进社会并融入它,追的那个梦,可能已经和当初的那个不一样。
所以有些人,不要常常把“****已经被商业化了,我很失望”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你改变过吗?
今天的呢成为了自己当初想成为的人吗?
你可以被“社会化”,可以被“大众化”,你的偶像如果不这样做,可能连被你知道的机会都没有。
我甘心买票看这部电影,因为我觉得不管它是精彩也好糟烂也罢,一个多小时够承载一些不咸不淡的回忆了。
3D效果确实很好,从一个从未去过五月天Live的“五迷”的角度,我自己觉得值了,哪怕那三段故事实在是很牵强和小儿科,有些时候我甚至听着歌,没注意到阿信的脸出现在出租车旁边时后排已经有人在尖叫了。
对我自己来说,这个电影给了我一些不同的感受,就可以了。
每个人来看一部电影时都是抱着不同的心态和目的,所以没有什么必要争论这到底是一部拍给歌迷看的电影,还是一部“带着诚意而来的电影处女作”。
就我而言,我自己从这部电影里听到了属于自己的回忆和感动,很知足,很足够。
从电影的角度,实在是很一般,所以我只打一颗星;从“追梦”的方面看,我认同并且喜欢,但是毕竟这是一部电影不是回忆录,这不能掩盖作为一部电影的硬伤,所以我打三颗星。
一颗为电影,两颗为梦想。
什么是“五迷”?
你觉得什么是“五迷”?
其实,五迷不五迷的,又有什么意义。
电影精彩,做歌迷的自然开心。
不精彩,那就继续听歌去,好的音乐不用屏幕也能打动人心,好的音乐过去很多年仍然能唤起回忆。
我一直跟他说,咱们都好好努力,什么时候,能够靠咱们自己买两张最前排的五月天演唱会的门票,一起去看。
我想,只要这个愿望还有机会实现,我们就不应该放弃。
每个人都一样。
之前一直纠结要不要去看这部电影,毕竟我曾经花了198刀买了也许是这辈子唯一一张演唱会VIP的票,应该也够得上NC粉了可是让我自己花90块钱人民币去看一场他们的电影,我却又舍不得了...特此向掏钱请我看这部电影的小姨致以深深的敬意,外加歉意...2:10开始的电影,虽然我们迟到了10分钟,幸好这不是一部真的电影,只是三段情节有点长的MV外加穿插演唱会片段,所以没有所谓影响剧情的事情发生。
MV之咖喱鱼蛋篇我只看到了一个非常不懂事的小姑娘,用死去的娘亲威胁每天养她的老爸,非要去上海看五月天的演唱会。
而咖喱鱼蛋制作的秘密,也就值300+的一张五月天演唱会门票。
所以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用恋爱ing这首歌...MV之台北失恋篇我只看到了两个被劈腿的伤心人四处偷取公共广告牌,然后跑到顶楼无人停车场又肆意毁坏广告牌,骂的不给力也就罢了,还非得剩下一个广告牌来个拥抱。
最后那些垃圾不知道他们管不管收拾...唯一的笑点大概就是“小乃”和“小齐”了吧刘同学演这种被劈腿姑娘真是专业户一般的神似。
我深深地觉得,为了和《温柔》这首歌扯上边才搞一个拥抱广告牌...MV之上海快递篇满足去世妹妹的心愿攒钱去看演唱会什么的,尽管从那两句“哥回来咯”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我确实没什么可吐槽的(但我还是阴暗地以为闭门不出的妹妹其实是严重烧伤患者来着...)。
可是这哥哥都已经住到工厂里了,每天只赚几十块钱,还要从里面掏出五块五块的攒演唱会的钱,而且一买还买300+的门票而不是100+的门票,我就觉得这妹妹太任性,都死了,还不让你哥好好用这三百多块钱买张床...歌配《倔强》,真是生生让这歌变了味道。
然后到了演唱会那一天,三个MV的主演在上海“汇集”。
令我惊讶的是,鱼蛋小哥居然带了三个小姑娘来看演唱会——深深为三个小姑娘的家长默哀...咖喱鱼蛋的不懂事小姑娘还把门票弄丢了,快递哥哥与小齐配合抓到了小偷,而快递哥哥追完小偷还完包不立即存车去看演唱会,而是累得花了眼,不小心把鱼蛋姑娘看成自己的妹妹,一动情,把自己攒了那么久的票送给那倒霉孩子,钱也不要,就走了...那孩子也真大方,就一句谢谢,就高高兴兴的走了。
然后,电影就结束了。
上海演唱会场面一点没有,小奶也没露面。
追梦追在哪儿,我实在没看出来。
只看到自己还没赚钱的小姑娘,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都剥削着身边的大人,只为看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3D效果远不及阿凡达,穿插的演唱会效果远不及看现场,三个MV故事内容和催泪效果远不及青年文摘和读者文摘,唯一一首新歌还搞得总让我想起“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的旋律。
这就不是一部电影,根本就是五月天骗NC迷妹的一部四不像!
我估计还得再吃好多好多包NC片,才能打5星。
包子陈以及其他四位,咱能踏踏实实先写新歌做音乐么即使这么说,他们下一场演唱会,我还是很想攒钱去,只是下一次,打死也不买VIP门票就是了
高中时听到五月天的歌,很奇怪我乱听来乱听去很多人的歌,却始终没有对五月天真正来电.我不能说清楚为什么,就像不能说清楚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吃了饭绕到影院,鉴于排的片子都实在不想看,买了已经晚半小时的《追梦》.有的人是一见钟情,有的人天天见,忽然一个契机才仿佛发现,呦,这还一个异性呢. 我似乎可以解释我为什么一直不去听五月天了,高中时的我竟还难得的保有少年的天真幻想,还以为自己的人生总有些冥冥注定的命运,以为自己总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不去听五月天,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倔强,什么是为梦想坚持的伟大的痛苦. 我没恋爱,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是不打扰的温柔.因为没痛苦过所以不理解你的痛苦,因为没坚持过所以不理解你的坚持.我所能听的只是"不识愁滋味"式的听爱来恨去的歌.直到现在,当初的没来由的自信已慢慢磨去,当时的无知的天真已被自己证明真的只是天真.曾经的梦想,我只能忍着些许忧伤当笑话似的跟人提起,好像自己已经不在乎,好像自己从没当真过.然后,已准备按部就班的走向所谓生活,直到死亡中止我悲哀的平凡.因为还记着什么人,所以怕听《知足》》,因为还记着也曾有过梦想,所以怕听《倔强》. 怕再次无法控制的想起,然后又深深的发现自己的无力."人群中哭着,你再也不会梦或痛或心动了"直到有一天,我再听歌都没反应了.我只能在歌里唱唱罢了,没有什么就喜欢什么,就像没有性生活就只好阅片无数,不举总爱夸口自己的性能力.我不是真正快乐,我害怕知道自己不快乐. 我嫉妒追寻梦想的人,嫉妒到怕听见他的歌. 因为我不能跟着他们唱"难道就真的抱着遗憾到老了"我怕,我不配.(另外,这片明显是3D演唱会,只不过用几个小故事穿插一下.任何以电影剧情片要求本片的人,显然是认识错位了.意思就是你可以说"我不喜欢这场演唱会"而不能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2011.10.2
刚结束一件事,想起这电影来。
这是来自《后青春期的诗》MV里的一句独白。
团长大人说,只要握着一丝微弱的光,就不会害怕。
定哥哥说,青春不留白,后青春更不能留白。
然后一晃眼,三年多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等啊等啊,小八还是没有出现,倒是等出了追梦。
电影都下档了,忽略了剧情的追梦才是真正的追梦,有多少人是因为剧情到电影院的呢、也许是我泪点太高,我实在是很怀疑大爷们说的那些“一下脱眼镜擦眼泪,一下戴上眼镜很high”的人到底占多少人。
事实上,剧情什么的,真的就是一堆浮云,至少,我就是趁着3段故事刷围脖的那种人。
╭(╯^╰)╮所以,尽情享受五月天音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吧。
所以,怎么样也不想放过每次的包场。
9月23日、10月6日、以及最后的10月22日。
一个月虚幻的梦,狂欢,深爱,是生命中得以难忘的一段经历。
让演唱会变成蓝色海洋的奇迹在自己手上实现这件事情不惊讶,能在电影院里疯狂蹦跳不惊讶,却是因为五月天这三个字,让这个小小的城市的人变得更加亲近,让原本路过就忘记的人紧紧牵着手,一起唱着属于我们的歌,在这个颠沛流离的世界,让我感动的几近要哭泣。
果然这种粉丝电影就是要跟一大群粉丝看才会过瘾啊。
我们当然会知道剧情幼稚,故事老套了。
虽然是脑残粉,但是还没脑残嘛。
可是,电影这种东西不就是让人将情绪放进去,在退场时最后那一地爆米花么。
清洁大妈会来把它扫走,你会穿上外套,对旁边的朋友说:“那么,接下来,我们去哪里吃饭?
”你会记得电影里的自己,也会忽略电影。
电影这种事情,不就是在光影中看见自己么。
而我也不过是感谢自己在曾最美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唱着着这个疯狂世界,于是我每次站在风中都想张开手唱“我好想好想飞,逃离这个疯狂世界”;他们唱着自己的憨,于是我再任何播着憨人的店前都心脏跳动成一个节拍“我不是头脑空空,我不是一只米虫 ”;他们唱过看不穿的湖泊般的心,于是我总对着迷茫的电脑桌面想起“长长的路上我想我们是朋友,如果有期待我想最好是不说”;他们对着中国5000万的同性恋说过的话,于是我拿着写着“可是你如何真的确定,灵魂找到自己的样貌和身体”牌子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唱着长长的革命之路,于是我想着切格瓦拉唱起“谁愿意和我,一起写一个传说,就算谁能消灭了我,却夺不走我们作梦的自由”然后在《突然好想你》的MV中想起当初那个陪在苦逼的自己却又离开的你。
我最多,也只不过是爱自己的同时,刚好遇见了这个月份团。
也有很多刚好遇到月份团的后来,说他们没有青春还死赖在青春里蹦跶,真心不能反驳啊,因为大约我到了后青春的时候肯定也是死命赖在青春里,不要脸的抱着青春的大腿,哭喊着“青春,不要分手啊!
”。
所以你们尽管嘲笑36岁的主唱到现在还拼命卖萌,一脸风骚的贝斯手尖嘴依旧吧,反正,我们要抱着义无反顾的心情对抗着青春无情的抛弃。
任何一秒都是我们咬紧牙关赚来的!
每次出电影院那首《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总让我想到这样恬不知耻的世界依然有一群恬不知耻的中年大叔正为着梦想努力追着,为想要的东西放弃了许多,才能得到许多。
总有一天 要人们叫我披头,最后没成功 也作过最美的梦
过去一直也很喜欢听五月天的歌,不过那时候只是单纯觉得好听而已,甚至有时候觉得阿信的嗓音有点直白。
不过,最近突然感觉到五月天的歌你开心也好,伤心也罢,都能给你带来些什么。
好像有的人说的那样,五月天是一种信仰。
五月的天本来就是和风细雨,温暖人心房的季节,伴着五月天永远青春主题的歌,伴着阿信后青春期的无限延伸,这一切让我觉得五月天真的好棒。
大爱五月天!
关于梦想你想到了什么?
关于摇滚,你记忆里浮现了什么?
关于五月天的那些旋律,每个转场是不是会让你看到一个又一个青春里的回望!
晚上翻出的吉他落满了灰尘,有点像梦想在被埋葬…看了期待已久五月天的3D电影《追梦》 。
电影里穿插的几个故事和整个演唱会相互呼应,让我们知道关于音乐信仰带来的力量。
音乐想起,旋律重现。
阿信的词带着感动更带着一种莫名的力量,似乎在每个真心感受的人心中种下的一粒关于勇气的种子。
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太复杂,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无形的力量来驱使我们前进。
有时候似乎每个字都是在唱自己,深深被刺痛,而后开始学会懂得坚强。
电影院里有荧光棒,有同样为之疯狂的歌迷,让这放映厅有些现场版不插电的氛围。
虽然音效不能媲美现场,但是当纸片在空中散落,3D效果浮现得触手可及,还是多着感动。
那么就让我们写下那些你记忆里最重的关于MD的词句,来共勉关于未来。
在每个人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去追寻一个梦想。
你是否能够听到,关于一个转身的距离…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最怕回忆突然翻滚绞痛著不平息最怕突然听到你的消息想念如果会有声音 不愿那是悲伤的哭泣事到如今 终于让自已属于 我自已只剩眼泪 还骗不过自己——突然好想你我们 那么甜 那么美 那么相信那么疯 那么热烈的曾经为何我们 还是要奔向各自的幸福和遗憾中老去——突然好想你像孩子依赖著肩膀 像眼泪依赖著脸庞你就像天使一样 给我依赖给我力量像诗人依赖著月亮 像海豚依赖海洋你是天使你是天使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的天堂——天使终於我们不再为了生命狂欢 为爱情狂乱然而青春彼岸 盛夏正要一天一天一天的灿烂谁说不能让我 此生唯一自传 如同诗一般无论多远未来 读来依然一字一句一篇都灿烂——后青春期的诗你的眼中藏着什么 我从来都不懂没有关系 你的世界就让你拥有不打扰 是我的温柔。
——温柔逆风的方向 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 只怕自己投降——倔强真的痛 总是来得很轻盈 没声音从背后慢慢缓缓抱著我 就像你——时光机 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 要怎么收藏要怎么拥有如果你快乐再不是为我 会不会放手其实才是拥有——知足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215120820.jpg怎么可能。
因为他们花了时间精力去搞这部电影,所以也想认真给它个评价而不是简单的歌功颂德。
这是部在结构上有很大毛病的片子,如果你真拿它当部电影的话。
但如果只是当成几个音乐故事汇用真人真事(?
)配上几段音乐提纲扼领下推波助澜的话,那就还行。
只不过,电影中演唱会的部分因此是主还是次,就由不得观众主观判定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从来没有想过这部电影也需要编剧,所以整个电影一直给我一种他是费尽心力想法设法把演唱会部分塞进整个电影里的感觉,从剧情内容切入到演唱会画面颇多生硬,只有第二段比较自然。
至于三段剧情,不可以说完全脱离实际,或者说编剧虽然一开始就没站在准时的起跑线上,但一路跑来总还是奔着比较正确的方向去。
无论是单纯的你造出来我就崇拜的HK小妹妹,跟她相配的也是一系列轻松愉快芭乐歌,主打亲情+友情;还是我们爱过一些人当我们说爱的时候真是发自内心比谁都更真挚更坚定比谁都更盼望着看到海枯石烂那一天直到这样的感情也会沦为过去的TW成年男女,跟他们相配的一系列看似豁达的叙情诗,主打爱情+职业道德;甚至是最后一段里在生老病死面前谁都是平起平坐的SH快递小哥与他妹妹,跟他们相配的自我奋斗——还有平凡让他们倔强,主打亲情+石头演技;这部电影已经把会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分成了三类:狂热的粉丝,感同身受的听众,掏钱请客的,所以,这就是一部拍给歌迷看的东西,靠歌迷包场重复观影口耳相传带人同往积累票房的电影,顺便再完成一个他们的梦想,若干年后演唱会MC搏感情再来一发——“我们一起做到了”。
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虽然3D效果最足的还是字幕,但是齿轮转动机械拼装等等确实做得还不错,真人3D跟全电脑做出的动画比起来立体感原本就要弱一些,所以吉他没有打到头PICK-UP没有划伤脸也不算很失望。
演唱会部分虽然出过DVD,但这次电影的剪辑要比DNA LIVE DVD好很多。
他们之前发行的那张DNA LIVE DVD,从头到尾都让我有一种在看比较清晰位置比较正的歌迷自PAI密录的感觉,摄像机的台数和位置都无法很好的囊括整个舞台效果,既看不出如梦似幻变化多端的灯光,也看不出万人场馆应该有的纵深感,而用剪辑花絮的方式来剪辑演出,台上台下镜头切换太过频繁,造成最终视步页的节奏和画面不够流畅。
我不止一次蹙眉心道都已经用了海外优良灯光师了剪辑师也用GLAY的不好么。
而这次3D电影里演唱会部分无论是镜头切换素材重组还是后期制作对画面气氛确实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表扬一个。
至于三段剧情部分,演员表现其实都不错,一些喜剧桥段虽然刻意,但观影的时候周围人确实有笑出来,还都很善意,而成员参与的都有亮点,拿腔拿调演自己,他们本身就是HHP。
在这三段剧情中,单说表演,最好的确实还是第二段。
我曾经以为让两个加在一起超过八十五岁的各自已育已婚男女演爱情戏码会很容易让人出戏,然而事实上刘奶茶一个头抵玻璃窗泪光闪烁的侧面就让坚韧隐忍新时代女性的形象呼之欲出。
这,真的是演技啊,演技啊,作为一部电影的演员那五个人有么,可能有么!
感谢刘奶茶和任小齐在戏剧上的表现让整个第二段故事有了说服力,再紧跟什么时候听都让人无法拒绝的还你自由版温柔,这部电影演唱会与剧情结合最好的高潮就在这里。
然后,就暴露了这部电影不像电影的一个最大问题——节奏看DNA演唱会时其实是有run down和song list的,哪怕不是每首歌都很喜欢(至少我是这样的),但这些歌围绕一个concept都不能随意被去除。
这就好像一串珍珠项链,有几颗珍珠可能特别大特别亮特别吸引人眼球,但前后必须要有其他的东西把它串联起来,而这部电影就好像把珍珠项链里的那几颗珍珠拆了出来并排放在一起,它们当然还是闪闪发亮美丽周正,但不同场次不同画面让它们各自独立像LIVE版的MV而不是一场演唱会。
更不要说那么多次还你自由版的温柔后应该有拱廊然后就那么不愿意散场的离场的印象有多根深蒂固。
这造成了第三段结束后突然出现的电影主题曲OAOA,让人有一种,哎,你出来干嘛的感觉。
诚然,现在的电影,好莱坞大片也好,都很喜欢把电影片尾搞成BILLBOARD TOP40排行榜,一首ED接着另一首ED不停放。
但3DNA作为一部在OAOA出来前还放着演唱会画面并且OAOA放完之后用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的LIVE来放含演职员表的真正ED的音乐类电影,全员精装亮相拍摄的OAOA的MV夹中间真的有些微妙,跟未崩坏倒一倒拿来放演职员表还更合适点。
如果ED用未崩坏是取它的寓意,那么,艺术创作不是一股脑儿把什么东西都倾排出来就最好,给人留点思考空间同样很重要。
当然,这种也确实不是他们走人人都懂手把手教的路线。
不过,OST还是有小惊喜,家家唱的民谣版OAOA给这歌加分了,是嘛,本来就不是史诗类歌曲搞那么澎湃的弦乐干嘛。
总体来说,没宣传说的那么好,但可以看,非歌迷可以等歌迷请客看。
另外,本周三的时候去大光明看的魔都点映。
右手边是个鸡血壮汉,歌曲部分我基本都听他唱了;见面会环节,壮汉时而高喊跳舞时而大吼伴舞,嗯,他和他的倔强;结束后,他把荧光棒随手扔邻座的包上扬长而去。
呵呵,饭什么其实都一样。
看这种电影,进了场想伪装自己其实饭的是五月花都不行。
是给偶像加油添彩还是给偶像拉敌抹黑,全看进场秩序和散场行为了。
让我想起去年看完工体演唱会后,因为你,我哭了好几天。太爱阿信了。
故事画面精致内容粗糙。可是,那又怎样。这是我最爱的五月天哎。永远充满能量,随时等待爆发的小宇宙。
不好看。虽然是5迷。期待新专辑快点发过来。另 一个又丑又任性的小女孩,弄丢了一对情侣本打算一起去看演唱会的票,然后拿走了一个死去妹妹的想给妹妹完成梦想的哥哥的票,究竟有何追梦之处?多恶心的小女孩。
台湾腔难以下咽
粉丝电影,其他不提。
是我看过最好的3D效果了
2011.09.30 @ 科文我对8.2的高分表示一下震撼,虽然了解,会去看这个电影肯定是喜欢五月天至少曾经喜欢过的。电影很小白,但是如我昨天所说,满满的正能量。我看的5:45的场,一共6名观众。但是全部看到结尾。
与剧情无关,与回忆有关
我不是NC粉,所以没办法打五星,我挺喜欢五月天,所以不能违心打一星,不算电影来说,还行吧,就算个广告吧~~
这东西应该放到音乐频道。
我还想再听一次“让我享受这感觉\我是孤傲的蔷薇”和“向你要求的誓言\就算是你的谎言”,而不是将《知足》翻来覆去唱到无感。
客观来说···2字 垃圾
我想给你100000000颗星星
要是有阿姆斯壮我就给5星了
渣剧情! 剧情只能得两星 有一星给五月天 有一星给3D的效果 。如果全是演唱会的现场 没有那些渣剧情就好了~
3d满分,不错的演唱会
送给粉丝的~
1、因为是五月天嘛,所以必看;2、还是没摆脱看演唱会必哭的命运。。。3、没唱我最喜欢的那两首,生气;4、片子本身真的很二
3D眼镜是否干净很重要。
我们要纯演唱会不要剧情阿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