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討厭,因為已經喜歡上了。
一切都毀滅掉就好了,如此這般期望著,是因為早已經相互聯繫著。
連這些都不知道的我,推開了伸向自己的手,甚至連溫柔,也拒絕去面對。
給悠貴家裡充滿了悠貴的味道 不管是睡著還是醒著還是做著什麽 我都會想起悠貴 我一定會一直傷心著難受著 所以 我傷心難過到受不了的時候 就會來找你說說話 開心的時候高興的時候 我也會告訴你 所有的事都告訴悠貴聽 悠貴 謝謝你 謝謝你當了我的弟弟BONES一直能夠將虛幻的故事描寫的很現實,將現實的故事剖析地更加現實。
而東京地震8.0即使在其不朽的眾多著作中也能成為相當異彩的一部。
作為7月新番,大部份的眼球都被《鋼之煉金術師F》所吸引,對於以地震為題材的動畫並沒有給與什麽特別多的關注。
可以說大部份的觀眾都是沖著BONES這塊招牌以及攻殼出生的監督橘正紀去的。
當時一掃宣傳畫的時候,看見以幼童為主角的人設,還以為會有點《地球防衛少年》感覺呢。
雖然抱了很大的希望,但純粹是對BONES的希望,而不是對這部動畫本身的希望。
一直不大喜歡災難片,平時也不看有關災難方面的書籍或是影視。
總覺的別人寫的東西都是不真實的,那些用類似的手法描述的故事,看多了竟然產生了感動疲勞。
東京地震8.0如果不以悠貴的死做為結局的話,也許平淡到會淹沒在7月新番的動畫汪洋中。
如果對悠貴的死處理不當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據崩雷人的結局。
所以說,橘正紀能用動畫這種輕鬆的形式完美地闡述了超越一般悲劇的災難的傷痛與沉重,拿捏地如此恰當,看見功力一斑。
8.0的OP很好聽,對我這種音癡來說,是聽不出曲風什麽的。
OP的歌詞也不怎麼能聽得懂,唯一聽的最確切的就是最後一句“離さないで(不要离开我)”飞机的残骸让我想起了高达00的ED,玫瑰与枪,一个讲述的是地震,一个讲述的是战争,但同样都是灾难,同样通过一句“離さないで(不要离开我)”阐述了希望与未来。
故事的開篇我曾一度很不喜歡女主未來,典型的公主病小孩,任性愛鬧彆扭,明明生活的很幸福,但卻不知道好好珍惜。
隨著一句“這個世界乾脆毀滅好了”,東京遭受了了苪氏8.0級的海溝型大地震的襲擊,而故事也從這開始進入了正篇。
接下來的既是姐弟倆的回家路程,也是未來成長的歷程。
從未來拼命尋找悠貴那時開始,她就已經慢慢成長了。
嘴上說著弟弟有多么的煩,但其實還是打心眼裡疼愛他的。
但劇情使然,這尋找的過程並沒有帶來什麽懸念與震撼。
真正遇見第一次感動的地方,還是講述未來在學校避難的第5話。
當未來推開禮堂的門想向悠貴展示一下彩畫玻璃的華美的那一瞬間,迎面而來的卻是陣陣的慟哭和絕望。
燃燒的白色蠟燭,帶著生者的絕望和死者的不捨。
帶有宗教色彩的彩繪玻璃下的屍體,讓人聯想起了無辜的殉教者。
這一瞬間,現實撲面而來,終於有地震的實感了。
後來在學校,未來遇見了當志願者的古一老爺爺。
當老爺爺帶著未來他們來到水潭那裡,用蒼老的聲音說,“什麽都無能為力,至少找些涼快的地方”的時候,讓我很感動。
但那時,對 “什麽都無能為力”這句話,純粹只是以為是一個老人對年老體衰的無奈,而不知道其中隱藏的更深的情感。
那緊緊注視著未來的不捨憐惜的目光,也只是理解成一位老人的慈愛。
對餘震發生后迎面而來的老奶奶的感謝,雖然覺得怪異,但也沒多加思考。
但在餘震再次發生,在震中顫顫巍巍不顧危險走向未來,呼喚著小光小七的美咲奶奶,我們終於有所明白,那話語,那眼神,到底包含著什麽。
地震中失去的是自己幼小滿含希望的孫子孫女,而自己這些將死之人卻苟活了下來。
對古一老爺爺和美咲老婆婆來說,會說出“該死的人應該是自己”這句話,就已經超越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而是有一種失去未來的絕望。
希望別人不要經受自己經歷的痛苦,希望年輕人能夠繼續活下去,所以才會忍著痛苦到處幫助別人吧。
情節發展到這,也多少算是一個小小的高潮。
再到後來一話,會對真理說出“可以不管我們”這句話的未來,已經有了很大的成長。
從一個漠不關心,冷漠的小孩,未來已經蛻變成了會處處為他人著想的懂事小大人了。
災難,的確可以讓人能夠快速的成長。
但是,只是一集之緣的老人所帶來的感動是不夠的,哪怕後來菲娜真的死了,畢竟也只是“身邊的人”。
別人的痛苦,遠遠抵不過自身痛苦的萬分之一。
悠貴的倒下,則真正觸動了我的內心。
一路上看著他走來,知道他是一個多么懂事多么溫柔的小孩。
而笑起來小小的鳥嘴則有說不出的可愛。
雖然是在故事中,但儼然已經融入了我的內心。
未來的那場夢,隨著陣陣姐姐的呼喚,驚醒了。
我們暗自慶倖幸好是一場夢。
看著活蹦亂跳的悠貴,心裡有說不出的欣慰。
即使再怎麼辛苦,再怎麼不安,只要能和弟弟順利到家,一切困苦也不算什麽了。
而我們又再一次犯下了同樣的錯誤。
忽視了一些怎麼也不應該忽視的眼神和停頓。
那些不知所措的無語,那些愧疚的低頭,那欲哭的眼神。
這種種種種到底包涵著什麽,我們沒有深思。
甚至當未來留下便條獨自回家,而真理拎著悠貴的書包飛奔出來的時候,我們也沒能發現這裡所埋下的伏筆。
而當悠貴試探性地問道: “姐姐……那個……如果我死了該怎麼辦……”,那空洞的眼神,投射在臉上的陰影,耀眼的過分的日光以及規劃完平靜下來要做的事情后悠貴在微微泛青的的陽光下露出的分外溫柔閃耀但卻莫名虛幻的笑顏,則開始讓我們覺得異常不安。
進入學校后忽然不見蹤影的悠貴,在教室里忽隱忽現的悠貴,眼淚怎麼也止不住的未來,都讓我們覺得即將發生什麽,而不是已經發生了什麽。
因此,當我們知曉陪伴未來回家的原來是悠貴的靈魂,當我們看見即使自己死了也依然道歉說這對不起的悠貴的時候,我們的心仿佛被利劍狠狠地刺穿了,血流不止!
災難的悲慘遇痛苦,我們終於好好地領會了。
悲劇,就是把毀滅的東西給人看。
訴說著“還想和大家一起去大橋,手牽手地走過那裡。
想要去爺爺家。
想要和大家一起出去。
”的悠貴已經不在了,非常努力書寫著“未來”的悠貴已經不在了,一直鼓勵著未來,說了無數遍“想回家”的悠貴已經不在了。
夢想尤存,人已亡。
未來我們該如何走?
在耀眼的陽光下活下來的人也許更加辛苦。
新的一天到來,太陽冉冉升起,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但自己總會不知不覺看得出神呢。
是在傷痛中徘徊不前,還是肩負起這些悲痛向前走呢?
死去的人並不會消失,腦中的記憶,生活中的痕跡,都好好保留著逝去之人的影子。
雖然他們不在身邊,但他們存活在生存下來的人的心中。
悠貴也努力做了,明明頭很痛,明明很不舒服,但卻沒有一句抱怨。
明明有很多東西都不喜歡吃,很硬的麵包什麽都好好地吃下去了。
很了不起。
真的真的努力過了。
再覺得哀傷,就對不起這份堅強了。
雖然覺得悲痛,但至少不要否定曾經的努力。
思念會被傳達,小樹也會長高……我們必須要走下去,懷著希望,走向未來。
END
在看的时候觉得很平淡,到了第九集猜到悠贵死了,到了第十集还是没什么感觉,想这部就算个还行吧。
到了最终回就不行了,和当初看秒速5cm的感觉一样。
看到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看到悠贵给未来的短信。
眼泪就哗的留下来,悠贵你怎么就死了呢?
他会在妈妈生日的时侯特地准备生日礼物,他会迁就姐姐的叛逆期,他只希望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在一起,他是一个多好的小孩啊!
回想这次艰难回家之路,悠贵真得让人很喜欢,他是那么懂事,那么直率,一直在安慰未来,给未来勇气。
当真理看到家人的尸体时,也是他的灵魂在指引着未来去找那看似渺茫的生机。
当未来在那里闹脾气,他总是迁就她,每天姐姐姐姐的叫,他就像个天使存在在这个世界。
可是这样的人真的存在么?
就像《野猪》里的彰真的存在么?
那只是个美好的幻想罢了,也许这就是悠贵死的原因。
有天他会长大,有了自己的叛逆期,变得和现在的小孩一样,如果是那样的话,还是让他变成一个美好回忆存活在我们的心里。
未来很像现在的小孩,每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怨人怨己,恨不得世界能重新洗牌过。
世界末日,多么诱人的词汇,网上这样的帖子永远不用担心回复量,这个世界太平静了,都到了无聊的地步,但无聊总比灭亡好吧。
虽然日剧总爱说教,效果么那就要见仁见智,但此刻的感动是真的。
话说对这部作品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因为骨头社也因为这关于地震的题材。
其实日本对于地震的作品还是很多的,不论映画还是日剧,而且都很煽情,而且这类题材也比较容易出彩,大悲剧背景下的小人物群生向,这样的故事往往也能够直达人心,引人共鸣,同时也比较容易阐述对人性的思考,如果对票房再有点企图还可以加入些特效元素。
但是这类题材也正因为多元也变得难拍起来,虽然这类作品很多,但是正真出彩的却不多。
这样的题材如果被动画化后会怎样呢?
抱着这样的好奇《东京地震》在炎热的7月展现了不一样的地震思维。
前五话简评..........................因为只播了五话,所以先来说说前五话吧。
首先这是一部骨头设的作品,所以会下意识的寻找那些熟悉的元素,但是说实话却跳脱了我的思维,最近一部让我觉得惊喜的大概是亡念的扎姆的,跳跃的画面和亮丽的用色让我惊喜,还有时常跳脱节奏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脚本也让我着迷,而这部东京地震却不是这样。
故事就不赘述了,骨头的人设一向不是第一眼型的,但是这部我第二眼也没爱上,而且对于主角的着力描写使得主角以外的人都被脸谱化了,第5话的老爷爷本来很催泪,但是他那张没怎么雕琢的脸有点对不起骨头的招牌啊。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为了纪实,但我觉得画面有时候也是故事精彩的关键。
而且就算主角三人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人设的忽然变化。
一开始因为这样我对作品有点失去信心了,但是看下去才发现,STAFF也许是有意为之,因为与人设粗糙对比的是高精度的地震画面,不论是大桥断裂的场面还是东京塔倒塌的场面都能感到制作的用心。
制作组也许只是想让人们将中心转移至故事上也说不定。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女初中生未来,说实话一开始很讨厌她的性格,因为很真实,所以讨厌。
任性,自私,总是用自己不成熟的眼光去将一切不顺归结到大人身上。
对于整日工作忙碌的父母总是擅自去用爱或者不爱我的想法来判断他们对自己的感情,生活中的不幸似乎全是来自她身边的大人,然后将对部分大人的主观看法上升至讨厌所有大人上。
同时又有些傲慢。
我从她身上就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青春期的我们大多都会有的毛病在她身上被综合了。
这样一个一开始不太掏我喜欢的角色却在这次灾难中得到成长。
渐渐的她开始相信大人,去依靠身边的大人,同时又能对自己的弟弟宽容。
而且这才5话而已,后面会发生什么也说不定。
当然同时,她的弟弟还有帮助他俩的姐姐却英勇的感人,弟弟甚至能在东京塔倒下的危险瞬间飞身救到姐姐实在是感人。
最感人的一处应该是第四话后面,东京塔倒下之前姐弟两人终于把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都很害怕,害怕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害怕再也无法回到温暖的家。
姐弟两哭的很感人,然后东京塔倒了,算是个高潮。
制作组也很用心也很大胆,为了真实相信调查了很多,而且大胆的连东京塔也放倒了。
当然我觉得就前几话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在越来越卖萌的现在来这样一部纪实性如此强的作品本来就很让人敬佩,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作品去丰富市场,才能保证市场的健康。
但是这远不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脚本在某些处理上还略显生硬,人设也比较粗糙不像以往骨头的作品,但是从大场面的调度,和第5话色彩的构成上我还是很期待后面的发展,对于在灾难中结伴而行的三人也充满期待,地震果然无法击毁那些曾经被我们珍视现在依然活在记忆中的宝物。
后五话感动简评.......终于看到第10话了,心中郁结的无助一下上升到极点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后面5话很第六感 很小岛惊魂,但是不会让你失望,因为这原来是部感动与悬念并存的动画。
首先这几话的大悬念就是在大姐姐找她家人和他家人是否还幸存这点上,这条线延续了好几话,中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然后大姐姐终于和家人团聚时候监督又抛出一个残酷的命题。
对于这样的脚本我觉得可以用结尾升华主题来评论。
虽然前几话有时候很沉闷有时候很走形有时候很省钱,但是这最后几话足以点睛。
那个阳光照入阴影的瞬间,一个欺骗自己很久的谎言终于被带入心间,原来痛苦是这样来势汹汹》。。。。
_ 始终有一种好片是要用眼泪来换取共鸣的 .即便他没有那么彻头彻尾..那种哭着看完结局的陌生感,最终会让平凡变得无比光彩.
这个编剧实在不是人哪,花了几百分钟慢慢的下了一个套,先是用第三者的视角,纵容你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别人的悲剧,还特意安排了各种光明的、主旋律的桥段。
但这竟然只是为了引诱你,让你误以为生离死别并不残酷,让你在代入为姐弟监护者时没有心理负担。
结果,这一切幻觉都在最后的十分钟里破灭了。
残酷,无奈,才见真章。
可恨的是,全剧完全没有恶人,更找不到替罪的羔羊,实在是把编剧爆揍的心都有了。
更可恨的是,在天朝,唯一的安慰也是幻觉,因为“未来”都已经被“一孩”打掉了。
无缘故的想起仓央嘉措的一句话,"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
看这片子的时候我没想到真的有一天会有这么大的地震,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人的忧患意识真的是很厉害,他们预知了自己未来各种可能性。
动画中,有这样的一幕:那个在龟裂地面的窨井盖边沿挣扎着长出来的一株芽苗,被跑着的悠贵一脚狠狠踩下,却又柔韧地,在他的鞋底离开后,再次舒展开了叶片。
这也是这部动画一直在表现给我们看的,关于人的力量。
天灾:无可避免的自然力量日本是一个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岛国,地震对于几乎每一个日本人而言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他们从小就进行过无数次演习、受到过各种各样的防灾教育,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无论在这个岛国的哪个角落,都可能遇到地震。
到时候要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每家每户都有当灾害降临时必备的紧急救援包,每栋建筑都比其他国家建筑的抗震等级高了好几倍,因为地震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几乎是伴随着历史一同发生的,日本人对于地震的应对,可以说是世界最强,这也是在汶川地震时,我国特别允许日本的救护队前来救援的原因。
然而,自然的力量并不会因为人类的有经验、有应对就可以被消除,天灾,依然无可避免。
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3级的大地震。
这是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在这次灾难之后,日本制作过一部名为《地动之日》的动画,以此为背景,教育人们要从地震中学到什么。
10余年过去,在地震灾害一次又一次地让世界所有人都见识到自然之力的可怕之后,骨头社再次以地震为题材,拍摄了这部虚构震度达8.0级之高的《东京震级8.0》——七月新番中,日本当地收视率最高的动画作品。
故事的一开始就有这么一段申明:“本片构思了首都圈内发生巨大地震,以基于庞大的研究和考证制作的科幻片。
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模拟构筑了原创剧情,在表现手法上,实物和画法会有差异。
”然后,静态版画风格的OP,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震后的城市那触目惊心的景状。
第一话中,对于地震的情景描摹非常有临场感,从前兆到爆发,鸟的飞起、声波、震动,大桥的摇晃扭曲、建筑物的玻璃碎裂……这些都有经过考证,让荧屏前的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地震。
再看看片尾协力制作里的东京消防厅、陆上自卫队、海上保安厅等单位名称,可见这是一部精心筹划和严肃叙事的TV动画,骨头社这次不再露出兴奋的幻想面庞,而是沉静精细地,为我们制作了一部如此严肃的动画。
而,这部动画,想要讲述的是什么呢?
人心:灾害之下的温暖与成长故事的主人公,小野泽未来,是一个正要升上初中二年级的女孩子。
而她一不美丽二不勇敢,不像一般的动漫中那样在大灾害之中担负起拯救人类的责任,她不会创造奇迹,要很努力才能忍住哭泣。
因为名为“未来”的她,几乎就是现代日本的“未来”的代表——患有中二病的新一代年轻人。
“中二病”一词相当于我们所说的“90后”。
这些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生活普通,并不优秀,却又带着自卑与自傲交杂的心态,将自己圈在只有自己认同的小世界里。
对家长不满,一点点小事就能生气;讨厌被任何大人看轻,却又不得不接受自己只是个孩子的事实。
满腹的牢骚,对弟弟发泄,通过手机对朋友发泄,发泄自己觉得不被人了解,不被世界接受的烦恼:“啊!
每天都是烦心事,这样的世界干脆毁灭掉算了啦!
”按下发送键的一刹那,地震发生。
或许我们在未来的几话里,可以看到未来对于自己发送的这条短信到底有多么后悔。
因为,这并非她的本意。
即使有这么不耐烦的脾性,她仍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女生,一个姐姐,一个女儿。
即使会因为生日蛋糕不是圆蛋糕而生妈妈的气,即使讨厌没主见的爸爸不能带全家一起去旅游,即使觉得弟弟好烦而不断训斥他,在地震发生后,她首先做的,仍然是哭得一脸鼻涕眼泪,毫不在乎自己安危地到处寻找弟弟,想要牵了他的手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啊。
而临时接替“监护人”位置的真理小姐,则是一位强大而温柔的单身母亲。
因为商场里的一面之缘,因为“不能把他们丢着不管!
”的心情,更是因为母亲这个身份,她一路陪同姐弟俩,向三人共同的方向走去。
很多人质疑过真理小姐的行为:她还有个年幼的女儿和年长的母亲,怎么会不归心似箭地赶回家而是一路无私地护送两个任性的小屁孩回家?
她是圣母吗?
真理小姐不是圣母,她在听到自己家附近有火灾的消息后也失控过,她也担心得流泪过,但是,在大灾之下,人性的慈悲所产生的责任,是一股荣耀的光芒。
如同动画里也表现过的那样,也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自私自利,但更多的人,会掌握事情的全貌:遭受灾害的,并不只有自己一人。
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
片中的每一个志愿者、在未来学校做义工的刚刚失去了儿孙的老爷爷、以及真理小姐,都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才会在这样的时候,忍耐自己的私欲,而努力去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帮助自己能帮到的人!
灾难之后,这样的事迹这样的人,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熠熠生辉得耀眼。
所以,那个自私的、对一切都不耐烦的未来,会哭着懊恼,不甘心自己不能为认识的同学做一点事;会在任何时候追上弟弟,握住他的手不再放开;会赶真理小姐先走去见她的女儿,甚至去帮她租借摩托车好让她更快地回家;会不再闹别扭地坦诚地对弟弟说,回去后我们一定要对爸爸妈妈好点,重新给妈妈办个生日宴会吧!
她在每一话中的成长,我们都看在眼里。
灾害之后的人性和各种各样的成长,是我们能从灾难中收获的,最美好的东西。
学习:科技以人为本如果仅仅是讲述人性与成长,那么这终究只是部包装在灾难片外皮下的二流文艺片。
不,骨头要给我们的不止是这些。
关于地震的种种知识、灾后自救、以及针对灾后救援的种种科技预想甚至已经实现的部分,就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教授给我们的更多的名为“希望”的东西。
很多身处非地震带国家的观众看完1、2话后很是不解:地震了啊!
为什么还不赶快逃出去,每个人都是慢悠悠地走,发生余震的时候也只是呆站着不动呢?
这就是经验的差别了。
经常经历地震的或者接受过地震教育的人都知道,大灾害之后最怕的就是人群的恐慌,蜂拥而上的夺路而逃只会造成更大的阻塞甚至更大的损失,听从指挥有序地离开才是王道。
后来悠贵三人上船的时候就发生过拥挤踩踏事件,很容易酿成惨剧,所以不要恐慌,保持有序的行动,才是让所有人都获救的最好方法。
而获得资讯以及救援靠的就是科技力了。
虽然手机基站被破坏无法和家人联系上,但覆盖日本大部分领域的手机网络却不会轻易被破坏。
所以依靠手机来收看电视获取资讯是非常便捷的手段,不过要注意手机的电量哦。
在地震完的危险废墟里寻找幸存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救援机器人这个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不仅能比人类更灵敏地感知到生命的存在,更可以作为助力帮助救援被埋的人们。
这些机器人们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而野野宫正是因为儿时被救援机器人所救,从而坚定了自己学习制作机器人以后去救更多的人的决心。
秩序的维持、灾后物资的管理、能看电视的手机、救援用机器人……这部动画乍一看似乎是在炫耀日本的灾害应对能力以及科技力,但当我们想到他们的这些经验成果还有预想是建立在多少的灾难多少的生命之上的,就不会觉得炫耀了。
并且,这些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去学习,我们谁也不想再看到第二个汶川。
意义:延续与进步的人类这就是这部动画所展现给我们看的,人的力量。
“人定胜天”这四个字,并非是说人类能操纵或者打败那不可抗拒、无从预知的自然力量,而是寓意着人类不会因为天灾而屈服而崩溃,人性的光芒在灾后会更加耀眼,人类的学习力会将损失减少到更低更低。
我们会在每一次灾害中学习,我们会进步,我们会把人性和科技一直延续到很久很久以后……
有时候心灵会被记忆束缚,看到不存在的假象,相信虚幻的事情,仅仅是为了不使心灵崩溃,能治好的只是伤口,却治不好扭曲的心,所谓未来,不过如此。
八月,一眨眼就会过去,一年,一眨眼也会过去,即使这一年中发生了太多灾难,即使我看完这部动画用了一年。
个性超烂,即使现在谁都是这样的,装出了不起的样子,似乎知道一切,而又不把一切放在眼里,从来没有在看着身旁,直到一切全都因为巨大的外力改变了,才惊慌失措的不知如何是好,茫然四顾,谁都不在,或者,那最后的拯救,也即将离去。
即使声音变得再苍老,也无能为力唤回平常的日子,毁坏的东西已经毁坏了,无法修好的,毁坏的还有扭曲的心,平凡而安逸的生活到底有多美好,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
为了什么你们要存活下去?!
我记得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日本的311大地震已经过去,我那时候看的是剧场版型的,地震是人们熟悉却又害怕的天灾,因为它根本不能预测什么时后发生危害等级又有多少。
我觉得里面的姐姐还算勇敢的,如果是我我想我会不知所措吧,里面的真实性我觉得算不低而且贴近现在的生活。
整部剧情让我没想到的是原来弟弟已经死了,到很后面我才知道前面有一部分的弟弟是姐姐不愿接受事实潜意识幻想出来的,这也让人明白生命的无常,观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一起观看让他们意识到地震的可怕同时教导他们地震发生时该做什么保护自己,还要听从安全人员的指挥避难什么的降低灾害。
天灾虽然无法避免但我相信我们如果平常多作一点准备那么来临时可以减少伤害和损失。
既然悠贵已经死了 就只有未来可以看见他的 为什么 后来真理和那个士兵在和未来说话的时候都用的是你们 这里有疑问 谁来解释一下被
崩了···弃 剧情开始拖
没看完
看了第一集,被片头素描深深震撼,毫不犹豫的给了4星,看完十一集,降到三星,以小见大是值得提倡的,但还是拍得太小家子气了,可惜这么一个好题材了
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非得让小朋友去世了......日本人果然跟我们文化相通啊。
我泪奔了…………
这是一部精分片,带着幻想中的弟弟回家,看到我毛骨悚然。日本人就喜欢玩这套,你怎么忍心哪,这么乖的Yoki呀,来,姐姐抱抱。
相关稿子写了三篇。比起许多超级惨烈人死光家园彻底灭亡的灾难系温和与真实得多,所以总体情绪感觉十分隐忍,最后的爆发没想到是以悠贵的死亡为真相的,那部分有被煽出眼泪。
催泪
我到底是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看这个片子……当初忘了是谁的接档了,H&C还是好想告诉你?忘记了。好评如潮。但是果真是地震教育片。虽然有小小的几个地方感动点造的不错。唔,如今日本的民众大概看起来会更有切身体会吧
日本人的危机感 比这更可怕的地震3月发生了 不得不说这个片子真是拍得够逼真的 日本人自律的境界实在是高
3.5
以为这样中二的少女能突显出剧情的感人吗 适得其反呢
结尾啊结尾
没看完
因为这次宫城地震,一天时间看完了此片,只想象过地震的当时的恐惧,从未仔细体味过震后的创伤。另,结尾有恶意催泪的嫌疑。
11TV-Series
亲情良片一部。可惜这片子放在某些宅身上,似是喂猪吃人蔘
珍惜当下。
E8
亲情 总之哭成了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