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小说桃花灿烂,不敢比较王学兵是否忠实于小说中的人物陆粞。
但是电视剧里他将被家庭和时代裹挟下一个优秀青年的奋斗挣扎纠结痛苦演绎得令人疼惜不已。
他的斗志雄心聪明善良乐观幽默软弱英雄主义怜香惜玉审时度势优柔寡断既是他披荆斩棘的武器也是他屡屡受挫的软肋,最终害人害己。
然而你无法指责他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错过,他的贫困使他无法目光远大,他必须首先解决个人生存问题和家庭责任问题,他的自尊也让他无法忽视爱人母亲对他的羞辱,他的英俊能干善良幽默又使得他无法拒绝一个又一个漂亮女人的主动诱惑,毕竟,他才20岁,毕竟,他的父亲是个自私无耻的反面教材。
陆粞的妥协和悲剧虽然有来自个人年龄和智识的局限,但更多来自原生家庭和特殊时代的戕害。
王学兵高龄挑战年代剧中的小人物,他总是用他无辜善良毛茸茸的大眼睛告诉你,他是陆粞,是个怎么也逃脱不了命运摆布的悲情角色,是个令人疼惜和惋惜的青年才俊。
其实情节记得不太清楚了我想说的,只是那个地方武汉,想想会有点痛向往却怕的地方喜欢一个人,是不是就会很想去他生活过的城市呢?
看了一部电影,《桃花灿烂》, 细细究来,其实是很老套的情节。
只是其中有很多地方触动了我,那种淡淡的风格我也很喜欢:氤氲的桃林、长长的铁轨、河边的小路、江边的落日、呜咽的洞箫、悠长的汽笛...... 文革后第一个春天,桃花灿烂的季节。
他和她一起去了装卸站工作。
她在片头的一句独白里说:他住在火车站对面的片区里,从小母亲就不许她去的地方。
听见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已经预见到了故事的结局——因为她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尽管从来书上说的,戏里演的,故事里讲的:富千金和穷书生,王子和灰姑娘最终会冲破一切世俗的阻挠走在一起,但是我从来不相信,就像邻班的一个才女所写“我相信这个世界即使还有灰姑娘,白马王子也早就消失殆尽了”。
门当户对,是爱情幸福的一个条件,这样彼此才不会有压力。
只是这个“门当户对”是广义的,不单单指双方的家庭条件,还有俩个人的思想、气质。
她每天和装卸站一帮小子们上班下班,她总是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经过灿烂桃林,河边小路。
江边的黄昏里,她坐在他身后,听他的洞箫,遥望江对面的武汉大学,她的梦想。
他们走在长长的铁轨上,她说来生要做只小鸟,他说他想做只大白鲨。
她被他推上舞台,一个在台下一个在台上,朗诵那首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挨,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千万 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 可是,就算他每天送她回家,就算他们一起温习准备考大学,却谁都没有说出口,那三个字。
第一次争吵,他要放弃高考,他的生活没有条件让他选择,他只能参加理论培训班然后被提拨,领更多的奖金。
大雨磅礴中,她央求他责怪他别放弃梦想,他狠狠地问:你有什么资格什么权利教训我?
她生日,他上门祝贺也是道歉。
可是邻居大姐对她悄悄叮嘱,告诉她不要和一个装卸工好,一字一句敲在他自尊又自卑的心灵上。
他扬身离去。
很多时候,爱情的阻力并不是来自世俗,而是自身。
她的父母虽然鄙夷,却并没有恶狠狠硬生生要拆散他们。
可是,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自己的放弃,才是毁掉爱情的元凶。
可是,我们又能责怪他什么呢?
梦想,谁不想追求?
生活却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爱情,谁不想拥有?
生活却不给你相爱的资本。
他借酒消愁,他和那个一直在试探他,向他献殷勤的女孩发生了关系。
从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失去了她。
她在那个春天里迅速地成长,甚至学会了自己骑自行车,那个单纯娇羞的女孩成为独立忧伤的女子。
失恋也许是让人最快蜕变的方法,挫折之后才会懂得如何学着长大。
她考上大学去了江对岸的武大,他没有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依然在江这边苦苦等待。
他有段很俗气的表白:不管你现在是否还爱我,请允许我一直爱你。
如果这段话放进琼瑶剧里,我肯定已经吐了10次,换台N次了。
可是偏偏在这里,我一点也不觉得恶心。
她其实还爱着,却不肯原谅他,这样的背叛是耻辱是伤痛。
当她说原谅的时候,他却没有听见...... 她有了男朋友,他娶了老婆。
在他看来,娶不了她,娶谁都一样,过日子嘛。
替他老婆叹息,把终身托付给他,其实不过是他的凑合,为了把生活凑合完整。
是不是,每个投入爱过的人就会失去再爱的能力。
莫名地害怕,害怕自己以后也只是别人的凑合而已。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倒是很真实。
可是编剧偏偏要男主角娶的老婆是神经病,偏偏要男主角被撤职,偏偏要男主角得了癌症晚期。
想起昨天看的那个帖子《幸福像河》。
同样是初恋,同样是错过,同样是爱仍在,却全然相反的结局: 一个是幸福的圆满,一个却是最决绝的离别——生离死别。
只是,在现实的世界里,更多的是淡然吧——从此各自生活,把那些甜蜜那些遗憾一起埋葬在岁月的尘埃中,或许只偶尔在某个春天想起那桃花灿烂.....
你善于苦苦的等待那时的年轻人是中国最阳光的年轻人,没有之一。
他们依然怀揣着朴素的革命情怀,对新生活胆怯、懵懂、青涩。
他们把钉子放在铁道上碾压变成“小钉刀”,粞送给星子,星子戴在身上,放在心口。
粞的妈妈说,那么漂亮的女孩也当装卸工。
星子在粞的家里看到《西蒙诺夫诗集》。
星子当着全部同事,朗诵粞西蒙诺夫的诗,粞轻声的和。
彼此扣动心弦:等着我吧,我会回来,只要你善于苦苦的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纵然朋友们等的厌倦,在炉火旁围坐,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里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的等待。
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却隐约觉得,西蒙诺夫的诗已然破题,道出天机。
这已是粞的结局,直至他生命的消逝。
闻郎江上踏歌声星子对粞说,江的对面就是武汉大学,我们以后也要上大学哦!
小胖子(记不住叫什么了,粞的朋友同事)说,想多了,我们都是扛大包的。
粞俊朗的面孔没有能掩饰内心的愁肠,用箫吹奏复杂的情绪。
镜头中的粞临江而奏,文艺的很,吹的星子小鹿乱撞。
画面沧桑、寂寥、唯美、多情。
缘起、缘尽。
扛大包而又怀揣梦想,是星子和粞爱的缘起;扛大包而又怀揣梦想,也是他们爱的缘尽。
出身不同。
星子妈说一个大姑娘家,穿男人的衣服,让男人送回家,整天和二流子在一起,像什么样子!
星子说人家不是二流子,是同事是革命战友。
星子说,不知道是粞的自尊还是自卑,他从来没说过喜欢我,我也没有告诉过他我喜欢他,我不喜欢暗示我只想等一句大白话。
在星子家门口,她回眸叫住粞,但还是没有听到那句大白话。
导演给了两次场景,男青工们在看出浴厂花水香,粞也在看,星子在看粞。
一起看厂花,多纯美的时代,不知怎地,想起那首《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二次看厂花,粞看到星子手中的报纸,恢复高考他们相约考大学,互相帮助。
星子的来生愿做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想飞哪就飞哪。
粞愿做虫子,让星子吃饱在飞。
但是,请注意“但是”,粞说:我骗你的。
他要做大鲨鱼,自由自在,想游哪游哪。
鲨鱼和鸟,天海只能相望,不在一个世界。
火车呼啸而来,他们紧紧抱住,快亲嘴的时候,火车走了,没亲成!
(可惜了,气煞人也)造化,都是聪明人,忍忍就过去吧星子坚强而柔软的身体正在扛大包,领导把粞叫去了。
“大学考不上,你还能回装卸站!?
你出了门就休想回来!
”为了当上小队长,粞忍了,不考大学了。
瓢泼大雨中,星子怒其不争,竭斯底里:粞就试一次,大学就在江对岸!
粞说,我们处境不一样,这里不是你的世界,我们的未来可能不一样。
粞在星子家听到了闲话,伤了自尊,夺门而出,借酒浇愁,路上被人泼了水,酒都没醒。
之前他也被水香泼了水,还洗了衣服,那只是勾引的开始。
他觉得星子聪明,水香漂亮还会干活,干柴烈火,着了,办了!
水香“无辜”的告诉星子,他们“那个”了!
星子在桃花林里,迷乱、哭泣、奔跑。
好一个桃花乱坠。
人跟人不一样啊!
生活就是这样,忍不下又如何?
水香家里她不同意嫁给粞这样家庭的人,粞一家耗尽所有赔钱了事。
粞亏大了。
那个桃花灿烂的季节,星子很难熬,她迅速的成长。
青春注定在这个季节寂寞的开放。
谁也挽留不住过去的时光。
星子和粞,如同陌路。
星子学会骑自行车了。
星子考上大学了。
她感谢组织的培养,那时的人懂得感恩的。
半路,星子不要粞送了……粞说你可以爱别人,但请允许我爱你。
粞在等待,星子跑了,忘记不了那片灿烂的桃花。
亦文出现在星子的世界里,幽默多情,星子勉强受用…星子和粞见面了,哭戏…分离…想想还是回去找…都没找到对方…星子大叫:我原谅你了…粞摔晕了…星子不知道,以为缘已尽,负气和亦文“那个”了…悲摧粞娶了沈书记的妹妹,星子知道那晚粞也去找她了。
其实不过是情节而已,就算那晚他们彼此见了,也不过赚个眼泪罢了,他们不会在一起的。
星子好难过!
此恨绵绵无绝期沈书记跑了,粞的前途没了。
粞癌症晚期,他离婚了。
他不治疗,想让星子看到帅气的他。
粞还是会吹长箫。
粞不让星子知道他得病,却只想在生前见星子一面。
粞倒下了,离开这个世界,他没有见到星子。
星子没和亦文去上海旅行结婚。
她拼命的跑回去。
粞和星子都在回忆曾经那些美好的片段,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桃花灿烂的景象。
导演给了星子在很长的一个奔跑镜头,她大声的喘息。
桃花依旧笑春风星子说:粞,我知道你去了哪里,现在大海里一定有一条自由自在的鱼,等待天上的一只鸟和他一起遥远守望。
只是,粞,你恐怕要多等些日子了。
星子在江上遥望抒情,片尾响起《生如夏花》:痴迷留恋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我是这耀眼的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愿桃花灿烂。
男人这辈子都暗恋过白莲花,亲吻过红玫瑰,最后娶了康乃馨。
女人这辈子曾是一朵白莲花,经历过红玫瑰,最后成为康乃馨。
这是我看完最想表达的。
那个年代,是妈妈他们经历的,也是我很想一探究竟的。
多少少年在那个年代,按压住自己的思念,从了父母,嫁了一个自己并不中意的男人。
也有多少男人,曾经梦寐过多少女子,最终,娶的不是自己想的那个。
生活,总是不能给你一个完美。
然后又在报叹后给你一丝希望。
那个时候的牵手,拥抱,亲吻,做爱,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那个时候的年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多么遥远的臆想。
有时候,仅是想想,觉得美好,又觉得残忍。
桃花依旧笑春风,可是总有人看不到。
今天终于看了这部电影,比起原著差距很大。
演员都很不错,和《爱情的牙齿》一样,陈思成扮演了女主角最终选择--然后不是出于爱情--的丈夫。
周韵是个美丽的女子,而且不是一目了然的美。
郭晓冬扮相好,演技也好。
但是最早读原著的时候,我构想的粞应该是更多几分秀气的男子,郭晓冬的豪气多了点。
影片结尾没有完全服从原著,很遗憾。
这个故事这样就没能被讲全。
方方应该再找个导演来拍,演员都不用换,编剧一定要换。
与电影相比,书中描写的爱情,是让人信服也让人震撼的。
那种从无到有暗地滋生却不能得以成全的爱情,滋润着也折磨着两个人。
可以如磁石般相爱的人本来就世间难得,这辈子你真的遇上了,已经算是幸运,轰轰烈烈的爱了,彼此都知道了对方的爱,是更大的恩赐,若要这份爱被成全,有结果,就是极大的奢侈了。
这份奢侈,不是用钱来获取,而是时间,运气,机遇。
亦舒曾反复地说,恋人分手,说到底,原因还是爱得不够深。
但是很多时候,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可是能那么爱过,已经很难得。
我心怀鬼胎的看完了这部电影因为这是我喜欢的男孩子推荐给我看的我们也在这个城市相遇自行车铃铛声轮渡靠岸的汽笛鸣声江水拍打着岸边火车经过的隆隆声清新的吉他拨动的琴弦轮渡化过长江推开波浪的滚滚江水将你我的等待都覆盖再掩埋我们一起自习说笑你送我回家理所应当的送我礼物我细细保存挂在心上我为你打算将来我们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年华那个桃花灿烂的季节绝不开口我们以为早已心领神会其实与我无关无论你是否原谅我我只要求等你然后爱你只是这还是成了你中的一根刺在一起拥有的火车站里你拔下了的刺只是 你原谅我了 我却再也没能听到总要有人离开也总会有人进来又响起了悠扬的吉他声甜蜜弥补不了原本的漏洞因为你心里有一个人当我和你的画面一个一个闪现的面前我决心回头找你连最后一面也见不到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在所有的爱情故事中你问我爱情是什么假如你问我粞是谁我会告诉你粞,是我的爱人
P: 海浪扑向沙滩,一遍又一遍。
为了什么?
D: 为了过平静的生活。
以上对话,是在数年前一个桃花盛开的春天,大学里一对恋人的思考...很好很纠结。
在不久后一个骚动的大四,他们摆出各种真实的理由顺理成章地加入校园失恋大军。
从此,一股强烈的“桃花灿烂”式的屈辱感或阴影让他们由恐惧再恶心到不屑,终归各自遗忘各自前行。
茶余饭后偶然提起,还能当做过时话题一笑而过。
几年后的这个6月,桃花早就谢了。
我已不再记得桃花灿烂在心里留下的背叛的屈辱和阴影。
现在的爱人是个极其可爱的人,不仅别人羡慕,自己也舒心的很。
对于我这样一名业余观影者来说,《桃花灿烂》是一部很普通的改编电影。
在我个人看来,除了武汉江边悠长的汽笛声外,没有可嘉之处。
从业余观影者的角度,情节改编一般,渲染一般,周韵演得一般,音乐也一般。
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故事——男子酷酷地帅,女子痴痴地爱,在两人心中皆貌似完美而圣洁的组合却随着时间推移,被现实(如学历、经历、相貌、家庭、前途、错误等等)强奸。
女子发现,男子变了,并不像曾经看起来的那样自信有型;男子发现,女子变了,猜疑不信任朝三暮四眼高手低……在两人心中,爱变成了一件自我的事,且摆出那句著名的“我爱你,与你无关”。
于是,各自在心中以对方为原型树立起一个形象,注明“爱人”,并强加各种自己喜欢的优点和双方共同经历的美好于这个形象。
然后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无法挽回。
女子会说:“我永远爱他,但不可能和他走到一起。
”男子会说:“虽然她在我心中无法取代,可是做老婆,谁都一样。
”后来的事情,就离青春越来越远了。
不长几道年轮,男女就发现,没有对方,自己一样可以得到爱和付出爱,甚至比以前更幸福。
他们大多选择了迅速离开过往,放话:“即便有好的可能,我也断然不会等待这一天!
”并对自己出示“严禁后悔”的警告。
而我们知道,因为有可能,才会有禁止。
因为,和她(他)一起走过的是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我相信,是这个太让人心痛不舍。
而有过相似故事的我们,都不善于苦苦地等待。
《桃花灿烂》,一部根据武汉作家方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部影像再现武汉城市的电影,一部不为影界大多数人所关注的电影,一部仅以怀旧与城市景观为卖点的电影。
在影片推广中,唯一引人侧目的,或许只有武汉的江、武汉的湖、武汉的桥、武汉的码头、武大的校园,还有校园里的樱花(却不是桃花)。
对于一座被中国影像记忆长期遗忘、却又不应该被遗忘的城市,当这些具有城市坐标性质的景观再一次在电影镜头前并不太惊艳一现的时候,或许它的意义已并不仅仅停留在电影本身了。
故事本身可以说颇为老套:一段不门当户对的爱情,而这天生的不足又被一个转型的时代所放大,爱情战胜一切的神话在现实的残酷面前破灭,而当主人公们再次以美学的姿态超脱世俗的羁畔的时候,无法抗拒的灾难的“适时”降临给我们留下的只有梦中的长恨。
故事发生在武汉,许多的情节在设计上也似乎与这座城市的空间不可分割:如武汉大学的校园,还有长江南北的轮渡。
但如果与同为“武汉作家”的池莉相比较,方方的故事似乎更具有“普适性”,可以发生在另外任何一个地点。
池莉的笔具有解剖刀的寒光乃至残酷,那些被撕开温情默默的面纱、却又不乏亲切质感的众生相,在很大程度上和这座城市牢牢捆绑,在空间地域上很难具有复制性。
吉庆街的弹唱、花楼街的邻里——这些老武汉最具“排他性”的坐标,在池莉的小说中具有结构性的意义。
而在方方的作品中,这些武汉景观似乎只是可以随时被替换的背景幕布而已。
即便如此,它们很快享有被指认的功用,成为可以作为代言性的简约标志——尽管熟悉武汉的观众可以一眼辨认出电影中对基本景观的多处误指。
如果说作者对桃花——而不是更具地域代表性的樱花或是梅花——这一意象的使用,从文化遗传学的角度上讲扣住了国人对“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样的文化记忆,从而使作品在时间上具有了承载意义,那么同时也使得它在空间上的承载性大幅度降低。
或许对于作者来说,武汉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标志,只是属于怀旧与前现代的浪漫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个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年代,星子可以选择考大学,从而选择“现代的”、以脑力劳动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而粞由于家庭、社会地位和机制的束缚选择了留在企业的铁饭碗体制内——最重要的是,这种生活道路的选择延伸并反映到爱情的选择上:粞背叛了星子。
粞的母亲对粞在爱情选择上的指责,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更可以还原到他对于两种决定命运的价值观的选择。
事实上,在今天众多对于武汉在全国城市中的相对落后的这一现实的讨论中,矛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起始于那个时代的改革开放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粞获得了相当的典型性,他代表了一个城市的一个时代的痛苦。
星子有某种资本可以不在乎地选择,而粞却无从选择——因为他必须承载历史与现实的负担(他的家庭),还有体制无情的羁缚(考大学或者铁饭碗)。
在此可以看到方方和池莉的一点巨大不同:前者的故事不出意料地回归到爱情的浪漫本体,而在后者的作品当中,爱情对于“去浪漫化”的生活现实来说往往是形而下的。
星子不肯原谅粞,源自于他的背叛——很大程度上是肉体的。
在一个看似颇不合时宜的地点——桃花丛中——星子得到了这个消息。
从此,桃花便在星子的心中具有了性意义上的象征(或许这是这一意象的另一文化继承?
)。
每当爱情纠葛于情与欲的分界之时,桃花便会在星子的脑海中暧昧地摇曳着。
之前星子问粞什么是“那个了”,显得做作与突兀。
之后不经然间“那个了”却成为星子心中永远的痛——她甚至于宁愿陷自己于可爱却不可嫁的折磨之中,却不愿接受肉体上的污点。
说这是女性作家的某种“处男情结”或许言重,但女性的性主体意识在此彰显却是事实。
星子无法让自己不爱粞,却又无法get over him。
只有当她对第三者献出自己贞操的那一刻,她才觉得自己终于有权利失去粞了。
显然,星子将失贞化作了某种仪式,赋予了它“超越”(transendental)的标志性。
而也是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了,在灵与欲构成的复杂矛盾体中,肉体上的失贞相对于心灵上的忠诚又是多么不足言。
桃花,在这时候也因此重新获得了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从而摆脱了肉体上的下行指涉。
江南江北,文化惯性上的雅与俗的指代(江南的武昌是文化教育的基地,江北的汉口是传统上的商业中心)。
影片结束时星子在长江大桥上的奔跑,是对哪个方向的归依呢?
粞在死亡中获得了想象中的(imagined)自由——离开的长江的束缚而成为一条大海中的鱼;而他的离去,同时也赋予了他确证性(validity and righteousness),使他成为可以怀念的对象,可怀旧的目标。
逃跑的新娘也以其挣脱的姿态完成了一曲《长恨歌》的最后一个音符。
http://hamiltongong.spaces.live.com/blog/cns!280E2BC7BAF20DBB!668.entry
创作灵感来自安徒生的童话《柳树下的梦》===========在豆瓣上看到介绍的这样一句,顿时一个激灵。
对男女主角无感,就是想看成才同学。
片头看到沉思成才的名字放到联合主演里还在四五六的位置,就有点蔫。
上半集大家都在甲醇,下半集也有一阵了,甲醇加小玩闹,成才同学的梨窝还没出现。
于是开着电视做旁的事情。
等到突然想起这码事,冲去一看,太阳的,成才都和女主角睡一起了!
这什么世道啊。
晨儿有桃花运,橙子桃花灿烂,这小爷俩,还真捉对闹绯闻……鉴于基本上没看,不好意思给2星,SO。
里面印象比较深的是吴晓敏。
中央六台,凌晨三点
男主的口音真的好特别。
周韵的武汉
两个相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能在一起。放在现在看,相当俗套的情节,但是发生在70年代却让人觉得纯粹又干净。决定去看一下原著。
剧本烂,导演烂,俩我喜欢的演员,演得也烂的惊人
好吧我真的喜欢方方。另外原来女主演是她啊~~~
看过已久,忘记了剧情,我好像说过我再也不去武汉了吧,我记得看这部片是在武汉归来不久,看到眼熟的码头和长江,看到这么煽情的武汉,还是稍微唏嘘了一下。。郭晓冬一如既往的让我想掐
小冬原来过去也是偶像派的啊,还有陈思成也在里面,真是各种青涩,只可惜是部超长版琼瑶片,桃花什么的都是幌子罢了。
关于武汉这座城市的一点遥远的记忆……
狗血的厉害~
铁道爱情,挺美
烂片一部,矫情,过火的表演,很假~一直忍着看到最后……太刻意地把主人公悲剧化,各种不舒服。
怎么说呢?因为是武汉,所以评价给的好点,但是电影还是不敢恭维。。
某位同学推荐的 所以…看了看还行啊
有点做作但是还凑合
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知道爱人是谁——我现在挺相信人间有爱情的。
边看火箭比赛边看这电影。真的是纯爱,再拖沓再矫情我也看完了。这电影让我不断回忆我的初恋。我也挺喜欢周韵的。气质跟苍井优有点像
纯净
60/70年代生人,才可以理解那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悲剧的爱情,永远让人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