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影片中重点向人们展现了焦裕禄的两次工作经历,一次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调度科长,为了完成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为了请人才出山,他不惜放下面子让老婆挨家挨户的借白面,而自己家人却吃着窝窝头,他从不为吃的而发愁,他愁的是如何将工作开展好,如何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后因工作安排在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他没有安排专车接送,而是独自一人乘坐客车来到县委政府,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
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
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
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影片中重点向人们展现了焦裕禄的两次工作经历,一次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调度科长,为了完成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为了请人才出山,他不惜放下面子让老婆挨家挨户的借白面,而自己家人却吃着窝窝头,他从不为吃的而发愁,他愁的是如何将工作开展好,如何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后因工作安排在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他没有安排专车接送,而是独自一人乘坐客车来到县委政府,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
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
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
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很容易让人想起主席的“老三篇”。
《纪念白求恩》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写道: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愚公移山》写道: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焦裕禄同志一定学过这些文章。
他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
山东是出圣人的地方,前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有地委书记的榜样孔繁森。
提及焦裕禄,依稀记得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原兰考县委书记,后人称其精神为“焦裕禄精神”,直到最近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电影,才被其“焦裕禄精神”深深折服﹑感动。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影片中重点向人们展现了焦裕禄的两次工作经历,一次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调度科长,为了完成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为了请人才出山,他不惜放下面子让老婆挨家挨户的借白面,而自己家人却吃着窝窝头,他从不为吃的而发愁,他愁的是如何将工作开展好,如何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后因工作安排在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他没有安排专车接送,而是独自一人乘坐客车来到县委政府,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
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
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
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心里装的是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由于废寝忘食的工作,导致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
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
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
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已的病放在心里。
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
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
终年四十二岁!
刚看完这部电影的点映,还沉寂在片中焦裕禄精神中。
原来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说,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些伟大的人们,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才深深的体会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和不久前看的《守岛人》一样感人至深。
焦书记不仅是兰考的书记,还为重工业机械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是人民的公仆,他还是父亲,儿子,丈夫,每一个角色他都承担应有的责任,但每一个选择他都选择了人民国家,他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国家社会人民都需要这样纯粹的党员干部!
今天去看了《我的父亲焦裕禄》在1990年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电影《焦裕禄》太经典,以至于在看这部电影的没多大的希望,但是整片看完让人肃然起敬,不知道是自己年龄大了,还是怎么回事,不说从头哭到尾,但是整片的泪点是真的多,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又重温了书记的伟大
现说下电影的创作背景,电影是根据焦裕禄二女儿、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的口述改编而成,她还担任了电影的总监制。
是导演范元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主演郭晓东激动的表示,这是他流泪最多的一个戏,也为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感到骄傲,电影自2020年10月15日开机以来,摄制组辗转淄博、洛阳、兰考、银川、阿拉善等地拍摄,作品全面回顾了焦裕禄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作为一名影视博主,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除了感到之外,更多的是焦裕禄的奉献精神,他一生扎根基层,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如果不看这部电影,好多人觉得奉献都是大事,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这些冲在一些的人,才是最辛苦,最值得学习的。
他是“一位父亲”但是在他去世前,他的家里都没有一张合照,在电影院里你能真切的感受到场景的震撼,不需要多动人的画面,也不需要多煽情的表演,只是泪到深处自然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才是我们需要追的星,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的一生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为人民服务,最终长辞于岗位之中,他死前仍在为人民着想,不打止痛针。
最终死于肝癌晚期,是长期透支身体,营养不良所导致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们穿的是普通群众一样的衣服,吃的是家常便饭。
影片中最后镜头,一个黄沙的背影留在了戈壁,静静的守望着这片土地,热爱着当地的人民。
正是有这样无数的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平凡而伟大
提及焦裕禄,依稀记得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原兰考县委书记,后人称其精神为“焦裕禄精神”,直到最近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电影,才被其“焦裕禄精神”深深折服﹑感动。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影片中重点向人们展现了焦裕禄的两次工作经历,一次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调度科长,为了完成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为了请人才出山,他不惜放下面子让老婆挨家挨户的借白面,而自己家人却吃着窝窝头,他从不为吃的而发愁,他愁的是如何将工作开展好,如何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后因工作安排在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他没有安排专车接送,而是独自一人乘坐客车来到县委政府,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
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
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
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心里装的是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由于废寝忘食的工作,导致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
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
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
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已的病放在心里。
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
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
终年四十二岁!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
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
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45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就要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新的实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我的父亲焦裕禄我这一辈子,不是为了所谓的名利所奋斗,我所坚持的目标,是为国为民,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
又何必在意我身,我心。
古有岳飞精忠报国守家园,曾也有焦裕禄精忠报国离家郎,未能尽孝愧父母。
我心依旧,为国为民。
不论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身上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依旧如此,坚守吾心。
要做,就做天上那颗闪亮的星星。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非常 朴实无华的电影,它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人们的热情,勤奋,不怕困难等非常好的品格展现的非常棒。
服化道很贴合那个年代的感觉。
以前焦裕禄只是书本上的好干部,现在感觉经过郭晓东老师的演绎,焦裕禄更加生动真实了。
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就是需要这样迎难而上,积极创新求索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人,有文化有学识了一定要好好报效建设自己的国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意义深刻,在各行各业里,只要认真踏实,总会干出一番成绩,历史会记住有价值的人!
《我的父亲焦裕禄》多亏这片是自己来看的,太感人了~让我不顾一切的哭一哭吧~~~
最感动我的不是焦裕禄书记那些伟光正的时刻,而是他回临沂老家和母亲重逢时的那个拥抱,分别时的漫天雪花,从来都是父母儿女之间的感情最动人。
惊讶于这是一部诞生于2021年前后的电影……摄影啦叙事手法啦都太out了吧……
熟悉的人物和事迹,但情绪大部分是在靠音乐烘托。类似的情况基本都出现在今年的大主旋律影片里。说不了几句话就BGM响起。为什么要那么多音乐呢?
还行吧,可贵的只是那种很遥远的价值观。演技也还行,不过嘛。emmm
对焦裕禄同志没有进行深入了解,看了之后最深的感受还是兰考县的风沙盐碱和内涝,这样的地方最终真的是焦裕禄带领改造的吗?真是功德无量!的确值得立碑值得宣传,最后焦裕禄是不是真的安葬在这片土地了呢?这个遗愿,用烟戳自己止痛,以及回家见娘,跪拜娘,这几个场景真的泪目,娘送别焦裕禄母子应是肝肠寸断。想想妻子,我觉得焦裕禄怎么这么狠,就一点不顾及妻子儿女,伟大却狠心,我不赞同。有没有可能是塑造人物用力过猛?难以想象吃的少,钱拿的少,干活把自己熬坏,这多不值当?焦裕禄同志的精神长存,鼓舞我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工作学习实现个人理想。
后半截直接给我整破防了,一直擦眼泪QAQ
默默流泪,有一些场景蛮好
主旋律拍的不错,音乐略突兀。
看的點映場,從來沒有想過看《我的父親焦裕祿》會感動成這樣,郭曉東演的絕了。其實是一種精神的傳遞,捨己為人,大公無私,更廣闊的胸懷與天地,你會看到一個鮮活的人民公僕的形象,一個為了百姓疾苦兢兢業業,甚至獻出生命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當代也是非常值得鼓勵和敬佩!
在那个年代确实难得。
书本上只看过焦裕禄在工厂的事迹,没有了解过其与贫困县的过往,片尾放出兰考县如今的画面时还是有所触动的。不过男主的台词功底还需加强,剧情安排上有些跳了,也没有突出标题中的“父亲”,反倒是短短一段作为儿子的戏份更令人印象深刻。
红色献礼片,焦裕禄个人传记。完成度尚可,正规正矩。结尾那种过度煽情和表现悲痛没有什么意义。6.2
小县城里只有两个影院每天排一场,瑞立的影院里只有一对中年夫妇和我三人。最后那一镜焦老搭着松垮的外套在兰考的沙坡上走,后边的阿姨和我一起抽泣。感谢这部主旋律电影,建党百年,让我熟识焦老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此时好像又能够理解祖国强调的集体主义的优越性了。
郭晓冬演技牛逼,完整的展现了焦裕禄一家的生活和个人的奋斗旅程,意志力极其坚定,为人民服务一生,令人敬佩!
人民的好书记,故事十分动人,准备好纸巾去看!
这片子真的拍的不俗
演员感染力好强,看哭了。如今条件好了,有给好人实现理想的机会和条件了吗?
作为主旋律电影,算是拍的不错了。缺憾:导演几场戏处理的太煽情,尤其是最后住院,没想明白大银幕的表演要求是节制、内敛,反而会让观众感动;几个调查干部的形象太脸谱化;然后音乐也铺的太满。高满堂有个别场戏写的较好,比如焦裕禄带着大女儿卖咸菜,但也有把戏没集中在叙事主角(那个从小被奶奶养大的女儿)身上的基本技术失误,另外至少有六分之一的水词可以删掉。郭晓东的表演不弱于当年李雪健的那版焦裕禄,应该会拿奖。
焦裕禄是个好干部,但这电影真是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