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结尾的设计,电影缺少很多表达,我们只能理解是为观众提供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我想这也是电影是文艺专线而不是广泛受众的原因。
电影在我看来有个致命的缺点,可能也是它的优点:它漂浮到完全背离很多现实,但也是现实之外带来的。
我觉得角色的演绎很好了,因为那也是不存在的现实。
看电影时,想到了很多,想起了很多。
也扪心自问重新定义“爱”到底是什么。
也恍然发现这部电影不只是讨论爱到底是什么,讨论的还是人是什么吧。
严重怀疑男主是为了把女主从男二身边骗走然后自己和男二在一起?
像男二这种颜值,身材和家底,怎么会有女人那么轻易就想要离开?
脑子瓦特啦?
文艺男还是不要碰。
整体还可以吧,算是提供一种关于爱情的思考,当我们要爱情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要什么?
表达有些前卫,不是中国式的习惯表达,换一批外国演员可能会稍微舒服一些。
胡医生下个片子要不还姓胡吧!
看完第二天后劲挺大,改三星为四星。
男主搞文艺艺术,天性是孤僻孤独的,习惯自由享受孤独,但有时候又难免寂寞,遇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便会觉得是爱,但真正在一起了却又觉得还是自由好。
没勇气去改变什么。
不想被过分依赖,被人需要被人爱的太深会有窒息感。
女主就是安娜卡列尼娜,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想要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计后果就算死也无所谓。
她要生活,要爱情。
男二是逃避的,不敢抵抗母亲,因母亲放弃了前任,对母亲妥协,对爱情不再有幻想,只想好好把家族生意继承下去,然后生个儿子。
做爱只为繁殖。
爱情好像怎么走都是错的。
但可能这就是爱情真实的模样。
对于爱情我们好像有个误区,总要给爱情加一个很长的时间,总要觉得我爱你一辈子才是真爱,爱你一年,一个月或者一周那就不是真爱。
就像片子的曾用名,我们不能白头偕老,但不表示我没有好好爱过你,盛极一时的爱情,也是爱情。
盛极一时的爱情:繁华落尽,真爱何存影片以独特视角剖析爱情与名利的纠葛。
男女主在娱乐圈的浮华中相遇,爱情迅速升温,绚烂如烟火。
他们在镁光灯下的甜蜜互动,一度让观众以为是童话降临。
然而,随着名气增长,猜忌与争吵接踵而至。
男主深陷绯闻,女主事业压力也让感情变质。
曾经的深情对视被冷漠取代,温馨场景成了回忆。
电影深刻揭示了娱乐圈爱情的脆弱。
名利场的诱惑与舆论压力,如同放大镜,让爱情的瑕疵无处遁形。
在追逐名利中,他们逐渐迷失自我,也弄丢了爱情。
影片警示人们,爱情若建立在虚荣之上,盛极而衰便是必然。
唯有真心相对、坚守初心,爱情才能在风雨中长久。
#盛极一时的爱情 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真实展现了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状态与复杂的生活困境,全程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影片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此外,电影的艺术氛围浓郁至极,画面质感堪称上乘,而结尾部分更是设计巧妙,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令人回味无穷,后劲十足。
来看了广州首映,导演说这是女性找寻自我觉醒前的故事……非常不能认同!!
没有自我的女性做出再大胆的行为,也只是在找“薛定谔的自己”🐱如果有自我认同自我追求,在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有力量。
而不是靠去到异国他乡,去出轨一个丑丑油腻一头卷发的出轨对象……异国的月亮特别圆吗?
出去了所以就代表着自由?
激情?
找到自己?
这里面隐含了什么价值观?
🤔作为大学讲师,女主在剧中呈现的专业能力和表达都看起来非常弱。
虽然我非常不愿意物化女性,但这个水平如果真能成为大学讲师,是不是教育制度的悲哀?
背后有未来婆婆帮忙吗?
女主在国外,英语磕磕巴巴,表达也畏畏缩缩。
却在国外一周内,就勾搭上一个中国的戏剧导演——莫名其妙地相遇,莫名其妙地在排练场重逢,一起聚会。
莫名其妙地坐火车去找对方,莫名其妙地上🛏️,莫名其妙地深爱……也不知道这么难得的访问学者计划有没有好好做?
临近学习结束就安排了一场女主发现出轨对象有女友,突然来了一场激烈的“传统”发疯分手戏。
太老套了……没有什么心理历程,就回国了。
还是正常按流程结婚。
中间的挣扎和妥协不是最精彩的部分吗?
为什么反而没有刻画一丝一毫?
最惊喜的是女主老公。
刚看完《好东西》,居然发现女主的7年长跑结婚对象,是任彬!
这么帅身材这么好,这么多金的老公,为什么啃的下长卷发,爱把头发往耳后卷的出轨男??????
为什么啊????
到底是就因为跟老公一起没有“激情”,还是误以为激情就代表着“自我觉醒”?
如果不是出轨对象再打电话来找,她会放下一切去找他吗?
还是就这样继续唯唯诺诺过下去?
靠别人的召唤而做出的选择,真的称得上主动的寻找自我?
于是乎出轨男的一个电话,女主又不顾自己的工作,生活,跟老公分开,义无反顾去到异国他乡……这真的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吗?
最后出轨男丢下她走了。
导演说是新的人生开始……我突然觉得这整个也许就是国外杀猪盘的故事——没有自我的人,靠别人的救赎,终究被骗到一无所有这部剧的内核还是传统社会女人靠“男人救赎”的视角但女孩子们就是先要有自己,才有爱情和其他啊#首映在广州##电影盛极一时的爱情##广影协观影团#
盛极一时的爱情 (2022)5.9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李冉 / 梁翠珊 张宁浩
蜀乔把自己的全部都押在了一个异国他乡搞戏剧编导的男人身上,被他的才华自由快乐所深深吸引,放弃婚姻,放弃恋爱六年的男友,放弃寡淡无味的生活,放弃被要求被规训被束缚的轨道人生,她在欧洲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类人,爱且被爱,她的内心被点燃,她还那么年轻,一切都刚刚好,可是事情并没有按照她的愿望发展,他们的重逢不似童话,那个男人再次不告而别,把她抛弃在了长途大巴上。
开放式的结尾——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蜀乔充满质感的皮肤上,她睡着了似乎还在梦里,彩虹般的泡泡破掉之后,她会明白,她向往的其实是五彩斑斓充满无限希望的生活,这个生活一直都在,研学、书店、团队、工作、学生、公寓、阳台,只是里面的那个男人不在了,他可以有很多离去的理由,也许最关键的是蜀乔的深情,他感激却也感到恐惧,他不想被束缚被包裹,所以走时他轻轻地吻了她,没有不舍,就像放下一件心爱的礼物。
爱是什么,是被充盈,被照耀,被温暖,被认可,被引领,被激发,是看到彼此最善良最美好的地方,是能做最好最真实的自己,蜀乔很快会明白,这一切的感受都离不开主体性的自己,那被推开的窗,被点亮的心火,指向更广阔更深入的世界,不要误解爱是永恒,那些灿烂便是永恒,一瞬即永恒,没有人会永远在你身边,但是爱会。
影评里说这是现实版马思纯重生的故事,不管那些,姑娘,找到自己看见自己就是重生了,没有浴火,哪有淬炼。
#电影笔记 #盛极一时的爱情 #女性导演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电影盛极一时的爱情#电影里的景色sence都挺美的,电影的画面很有文艺感。
感觉作者跟主演像从电影里来表达出一些东西,虽然我也不太会形容,感觉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文艺片,但是总感觉剧情有些少了,内容有限。
全都给画面了,剧情的空间就不那么充足了。
看的时候心里一直被揪着,但是看完的时候如释重负。
我总喜欢在电影里找一些内在的感受,这个电影好像有能触碰到心里深处的一些东西,而且看完有些爽哈哈
今天看完这部电影,实话实说很意外!
因为看到片名,我一直认为是一部爱情片,没想到是一部外表是爱情,内里讲述女性力量的文艺片,而且很有哲理和后劲!
值得多刷!
电影讲述女主在两个男性跳跃:一个是由任彬饰演的条件好的类型,一个是张宁浩饰演的艺术,当然中间有很多细节我就不在这里透露了,类似于一种伪纪录片式的文艺片,很唯美的画面配合淡淡的钢琴声,凄美感爆棚!
我想说的是后来的结局我万万没想到,女主和“完美型”丈夫离婚(之所以打引号是外人看来完美,其中的窒息感只有自己才知道)后选择这位艺术家时,却被扔到半路!
她何去何从?
导演没有交代,只留给一个雾气茫茫、前路漫漫的留白,但是庆幸的是我看到一束光,虽然对于女主,这段爱情诗惨败的,但是对于自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开始!
PS:我不认为张宁浩饰演的这位艺术家是渣男,原因我想类比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女二号,有些人尤其艺术型人格,他们喜欢的是变化,当一段类似婚姻似的重量过来时他们是承受不住的,他们希望的是每天在变化中。
其实事实上,不可能有完全安稳的,因为你不变世界也在变!
总之,真的这部电影很有“料”,如果你喜欢有点深度的电影,请12月10日走进影院,能给你带来深度的思考,保不齐看完后你会对你自
影片的拍摄角度非常的新颖,影片给人的后劲十足,我在回家的路上不断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是我所热爱的?
是否因为缺乏勇气而错过了某些机会?
我认为,一部能让我捧腹大笑、痛哭流涕的电影,不一定就是好电影;而能让我真切感同身受、触及内心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这部影片带来的震撼感,让我体会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思维碰撞。
《盛极一时的爱情》极具现实感的层层挤压下,蜀乔人生的剧本不断反转,她最终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不断的创造变化,她的犹豫、她的压力、她的释放,她的清醒,都是那么直接甚至残酷了还原了陷入感情困境中的每个人的处境,可谓真实到扎心,理想和现实总是不合拍。
达不到想要的东西,也并非只能被动接受一切。
彼岸也许无路可达,但至少可以一直拒绝融入此岸。
女主重新找寻生活中的激情的方式不应该是换个男人,时间卡片用的太多,张中臣对剪辑的缩减挺有意思的,给观众很多想象的空间,这一点我和陈小雨导演有相同的看法。
影片最后,蜀乔在车上醒来,重回一个人,也终于是她自己了,那一刻属于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有勇气,走出困住的生活,追寻没有结果的旅途,不为别的,只为开心的笑
典到极致,典到观影过程中一度坐立不安。冷静和理性的七年之痒与浪漫和激情的一夜风流最终都会幻灭,在迷雾中迎来黎明的女主能否寻找自我还是依旧迷失,没人清楚。
不给两星是因为今年炸弹太多,我就有一个问题,你出轨结果发现对方也是出轨,你至于那么要死要活吗?
“你故意在天平的两端放上了完全不对等的砝码,天平必然一边倒。你再将你的价值观、艺术性、女性主义放在轻的一方,试图宣布两方现在等重了。仿佛这样就能称量出,你的创作才华如此厚重。”
姐遇到的这两个男人不可谓不典型,实际上一个想要进入婚恋市场的大陆女的能遇到的所谓条件最好的男人也不过就是片中的这两个人的形象了,那自然是忍不了要幻灭且对人生失望的,进入这个游戏的下场都逃不过姐一直都有的迷茫、孤独、不适和痛苦,未来的路总是只有自己一人能坚持走完的。You won't lose if you don't play,而且我们这个文化里有太多做作和虚伪的人事物了。
关于女性觉醒的主题,这部就太平庸了。剧情、人物陈旧,塑造人物也缺乏细节叠加,整体的起承转合浮于表面,人物行为动机立不住。另外导演不断重复地宣讲自己法学转电影的动机和经历,如果导演辉煌的谈资仅限于学历的话,只能呈现出不断的自证过程,像她的电影一样平庸无趣……关于剧情的出轨男可以是个真正懂得温暖体贴、尊重女性、有自由灵魂的外国同学,引导她遇见更好的自己;但现在塑造的这位潦倒、装追求情怀的戏剧导演,真不够有魅力,那场吃饭的场面戏凸显尴尬,甚至会显得身为大学老师阅人无数的女主没眼光。其实也不用非得出国外遇才觉醒,温水煮的青蛙试图跳出舒适区即可,在日常大学工作里,和学生、新同事思想的碰撞;和家人重复又重复的守儿媳、媳妇的归训日常种种……不知导演写的“盛极一时的爱情”,是自己高学历转戏文的昙花一梦?
无法评价…
#7th PYIFF 场刊 2/5 : 1. 你们这些中年导演 (能写出这种故事的就是中年导演)无论男女 对人与爱情的观察都 太逊色于青年导演了 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别再沉溺在你们的后悔与臆想尽拍些自传性电影了。 2. 你们这些跨专业导演,建议再多读些书再来拍电影,你的冲动 cant imply more than your 贫瘠的思想
其实主要是寻找自己吧
整部电影的剧情没什么惊喜,也不意外的“俗套”,但很喜欢蜀乔这个角色,她是活着的人的样子,会乖乖被推着走,也会做一个张扬的梦,没有想清楚,那就去撞,肝肠寸断、头破血流,伤疤会结痂,自己的路会被光照亮。如果畏惧试错的成本、疯狂的代价,那样的人生,或许顺利,但却麻木。
阿航曼谷-迪拜航班上看的,仿佛看了一场女主放弃基金帅老公、放弃大学教职中产生活,一出国就寂寞出轨、被文艺长发丑男pua、寻求所谓“爱情”激情和生命轨迹改变的自媚戏码,我强烈建议女主加入长发文艺男青年受害联盟等组织。另外这种长发男实在满足了一些我的刻板印象,请不要侮辱艺术家这个行业。想给一星的,为了不显得我很mean,并且一星给陈婧霏《今晚》,遂两星。
马思纯和张曼乐,平遥电影节看过的都懂。
真的还不错。结尾有点怅然若失。
外貌党可能无法很好的理解女主……对比实在太惨烈了
可以理解的故事
很奇妙,其实不太能共情,但看下来观感却是无法言喻的舒适,故事和质感都挺引人入胜,当我们谈论爱情时,究竟是选择物质的现实,或是文艺的浪漫?那场盛极一时的爱情,不同人有不同的法则。
谁说的张曼乐马思纯接受这个设定真的回不去了。导演本科就清华不至于没浸泡过学生社团和这种文艺活动吧,那女主30岁还能被草地弹琴唱歌迷到星星眼?那场戏剧还不错,但是刻画欧洲文艺逼的生活我是没过过可也很难信服。感觉导演自己不文艺但在努力模仿一种文艺的腔调,那些对话你让邵艺辉哪怕那帮老登导演(毕竟八十年代文艺过)去写,都不会这么僵硬。
国内是这样的vs国外是这样的,结尾安静的睡颜所代表的,处理真的很好
#7thPYIFF# 本届我看过最喜欢的一部了,也许是因为导演和我的经历有些接近(法学院、待过一段时间荷兰),很能理解女主的状态和感觉,选择安稳的生活还是艺术的人生,永远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命题。但其实看起来是蜀乔的两个选项都是假的,建立在伴侣身上的安稳的生活或艺术的人生都是镜花水月,所以她最后身边空无一人。但似乎也没关系的,她仍旧是教授眼里那个很有潜力的人,她还年轻,还有无限可能和机会。/ 话说回来,胡准的妈妈演得可真像张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