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太极旗飘扬

태극기 휘날리며,太极旗飘扬:生死有情(港),太极旗-生死兄弟(台),兄弟,战火兄弟情,Brotherhood,Tae Guk Gi: The Brotherhood of War

主演:张东健,元斌,李恩珠,孔炯轸,崔岷植,郑太勋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4

《太极旗飘扬》剧照

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2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3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4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5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6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3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4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5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6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7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8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9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20

《太极旗飘扬》剧情介绍

太极旗飘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镇泰(张东健饰)是生活在汉城的一个修鞋匠,一家人的生计就从修补鞋子的费用维持。虽然物质并不富裕,这却是一个十分温馨完整的家庭。妻子李英顺(李恩珠饰)和母亲开一间面馆,平日还要照顾下面的弟妹,弟弟李镇锡(元彬饰)是家中所有的希望,如今正在高中读书,考上大学是他的梦想,更是哥哥镇泰的寄托所在。 然而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乱。战火蔓延汉城,镇泰决定带着家人到大邱去生活,躲避战乱。但在中途,他们却被强行征入军队,押上了开往洛东江前线的列车。从此一家人四分五裂。而在战场上的镇泰只剩下一个愿望:不顾一切用生命保护弟弟,当听说只要获得国家勋章就可以让弟弟免役时,他便疯子般冲在战斗最前沿。然而残酷的战场加上弄人的命运,他们的生命轨迹发生了无可避免的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恐龙世界冰之启示录与海明威为邻清秀佳人莫比乌斯堡内怪胎月光旅程狐狸女士第一季冷面赤心迷雾中的她(上)倾世皇妃伊比利亚的派对难为女儿红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爱的二八定律钻石惹的祸后遗症佛西与沃登向阳素描×三颗星热带雨老鼠爱大米卡米拉今晚出柜意乱情迷阴山异闻录杀了我吧十二生肖城市英雄廖家鬼屋直播黑百合小区总裁在上2:恶魔情人

《太极旗飘扬》长篇影评

 1 ) 这部影片拍得很真实

这部影片拍得很真实,也很精彩,场面宏大,完全不亚于好莱坞的大片水准。

正是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韩国只擅长拍爱情片的看法。

原来,韩国拍的战争片,也是一级棒的!

 2 ) 最残酷的战争是内战

小时候,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能够得到的关于战争的“知识”就是从官方的历史课本和如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这样的电视剧中获得,当时对战争的印象是好玩,埋个雷、挖个地道,甚至小孩子就可以将鬼子耍的团团转,而国民党就是日本鬼子的走狗,甚至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蒋介石的地位连个日本一个普通的小兵都不如,不知该说是自己愚昧还是官方洗脑成功!

直到10多岁之后,随着网络的发达及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加深,不断查资料,原来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是内战啊,就是中国人对中国人的战争、就是也许两人是邻居只不过机缘巧合的加入了不同的党派就成了敌人,就要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

在普通人的眼里,哪里有那么多的政治信仰,只不过是哪个军队给钱了、给粮食就加入哪个党派了,却从此就被卷入了政治和战争的漩涡,可是,在那个战争年代又有几人能幸免呢?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普通人也许就只是可怜的蝼蚁!

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

在看过美国战争电影的洗礼后,对战争的残酷画面已不再触动,但对于国人来说,相似的内战及曾经参战的情节,仍然让人有一种特殊的情绪!

李英顺因肃反而死、李镇泰反复参加南北两方军队,如果你了解中国的那场内战,都会觉得让人是历史的另一场重演,变化的是国籍,不变的是人性!

每次看这样印象深刻的战争的电影,都会让我觉得和平时代的宝贵和美丽!

 3 ) 兄弟之情和分裂、战争的苦难,韩国人自己的《兄弟连》

很大气的作品,战争场面真实残酷,以兄弟二人被南韩军队强征入伍的战斗经历为线索,简要勾勒出朝鲜战争的几次戏剧性局势转变在我看到弟弟冒死跑到朝鲜的阵地寻找哥哥时,我还依然有些可怜他一贯的情绪化(他的一直存留的人性和怜悯,我以为在战争中,作为战士,不害死自己也要拖累他人),直到他侥幸枪下逃生被押往安全部(应是考虑做宣传工具)又因为阵地轰炸不能执行,不得不因为军装而陷入拼杀以自保,终于在俯冲而下气势癫狂的“大旗部队”中边厮杀边挤出眼睛寻找到哥哥扑过去时,哥哥的刺刀狠狠的冲了过来,厮杀了几分钟才通过叫唤亲人的姓名把麻木癫狂的哥哥的理智夺了回来--这几分钟,完美的、残酷的再现了朝鲜战争手足相残的悲剧,我被感动了战争画面也异常惨烈和真实,如果非要以《兄弟连》作为样板的话,这部学生作品至少满分了(单指战争场景)。

以前看论坛里有人提出对导演的大韩国主义提出异议,个人以为那是误解了主创的意图;《生死谍变》在说分裂的民族创通和苦难,这部更加真实、鲜明和深刻以为是上乘之作。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2009迷失记忆》,尽管风格迥异,主题比较接近。

韩国人一直以平民视角反省近代被侵占,被分裂的苦难,而我们的《三大战役》依然是高空镜头多

 4 ) 独辟蹊径,也谈太极旗飘扬中的爱情

难数的影评着眼于电影体现的反战主旨、手足情谊,却少有其谈到这部电影中虽笔墨不多,却同样震撼我心的一种感情——那就是爱情。

     太极旗飘扬中的爱情是含蓄的、也是深沉的,并不轰轰烈烈,却有它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最早打动我的是振泰对英秀送给他一块布做的手帕的珍视。

英秀在送他手帕时叮嘱过他”以后就用这个擦把,别弄丢了”。

作为振泰英秀情感载体的手帕在影片中还出现过三次,一次是干涸的战壕里士兵纷纷思念自己家人之时,弟弟叨念着想念母亲英秀的话,不多言语的振泰只是默默注视着手中的手帕,思念着爱人;第二次,因为勋章事件兄弟大吵一架后,振泰夜里看着不断出冷汗的振石从胸口口袋中拿出这块手帕帮他擦汗;以及最后一次英秀中枪流血,他也是从胸口的口袋中拿出这块手帕按住伤口。

为什么要反复提及”胸口的口袋“?

这块手帕振泰一直是不离身的,他把他放在了离心口最近的地方。

     在振泰里去当兵前,振泰和未婚妻英秀间曾有过一个偷偷的轻吻,面对英秀的主动,在过世父亲面前介绍未婚妻都会害臊的振泰,木讷而被动地接受了,要知道在当年保守的社会风气下英秀的表现是非常大胆的,也反衬出振泰对爱情极为内敛羞怯的态度,为其后的情节做了铺垫。

火车站上的分别,他对英秀也只说了一句话”好好照顾妈妈“,其余便是久久的目光对视;之后在给母亲的家书中,振泰并没有说”告诉英秀我很想她“诸如此类的话,只是简单提及了”请向英秀问好“,这与他对感情一贯保守内敛的态度是相符合的。

     当振泰让振石把英民抱上肩背,当秀英嘱咐英佳牵着她的手,当振石在军中说着想念妈妈和英秀,英秋、英佳和英民,我方才恍然,原来振泰家那三个孩子并不是他的弟妹,而是英秀的弟妹。

两家人早已胜似一家人,这尚未走入婚姻的爱情也早已包含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成分在里面。

     在第一遍看太极旗飘扬时,振石的两句话一直叩问着我,在振泰得到勋章时,兄弟俩发生激烈争吵,振石说“为什么你只能替我着想?

要是你能也为英秀,为永万着想的话”,以及英秀之死,振石冷冷地质问他”为什么要怀疑她“,这两句质问总令我感觉心中有个疙瘩,振泰心中真的兄弟情高于一切吗?

他真的怀疑过英秀吗?

这两个问题在我第二遍回放太极旗飘扬时有了解答。

     不能否认振泰心目中确实是弟弟的地位高于一切,他是他们一家的“梦想和希望”,是哥哥一生的信仰所在,中心所在。

他也确实怀疑过英秀,答案也许令人失望。

但是他的怀疑并不是对英秀为人的不信任,而是对战争的不信任。

是的,战争太残酷了,战场上的振泰几乎天天生生目睹着被敌人残害的身体,就连本身善良朴实的自己在战争环境的摧残下也会不知不觉变得麻木、冷血,可以毫不留情地杀死自己的同胞,可以以看俘虏角斗为乐!

那么被战争”工具化“了的他怎能不怀疑柔弱的英秀不会被迫得出卖自己以换取生计?

正是这份怀疑更加丰满了哥哥的角色,使他变得有血有肉,真实而可信。

但是即使是怀疑,振泰最后依然决定不顾一切要救英秀离开。

英秀临死前说”相信我,我没做过丢人的事“,是该令振泰多么内疚和悔恨,为他自己片刻的迟疑。

     振石的感情是外放炽烈的,所以他想念母亲姐姐时就会说出来,所以在部队退至家乡时他不顾危险也要去探望他们,所以英秀死时他大叫着英秀的名字宣泄心中的悲痛;振泰的感情是深敛于心,所以他不把思念挂嘴边,不会为见亲人而离队犯险——他冒不起这个险!

英秀死去时,眼泪是振泰最深沉情感的体现,周围一片拉拽枪响里振泰抱着英秀的身躯不愿放手,似乎早已不记得自己所处的险恶环境。

是不记得,还是不在乎?

在被枪杆子驾着脖子拖走时红着的悲痛的愤恨的眼神,比撕心裂肺地呐喊更强烈叩击着我作为一个观者的心。

     比起感人至深的兄弟情,也许这份爱情显得渺小、微不足道,但是振泰朴实深藏的情感,对一块手帕的珍视,依旧打动了我。

最后不得不说张东健的演技是极为出色的,每一个眼神的把握是如此到位,直击人心。

即便是清秀温和的一张脸,演起战争戏和男人戏也是绝不缺乏力度和说服力的。

 5 )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为什么出现在韩国而不是朝鲜?

太极旗飘扬这部电影很早前就看过,最近又看了一遍,依然是如此震撼。

这部电影是韩国拍的,但它并不是什么“大韩爱国主义”电影,对北朝鲜的恶行也好,对南韩的战争罪行也好,都丝毫没有掩饰和隐晦的意思,赤裸裸地表现了电影创作者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善良人性的渴望,对“主义”的鄙视。

说穿了,人性高于主义也高于战争本身,不管是什么战争,更不管是什么“国家概念”。

对哥哥来说,国家算个屁,只有家人才是最宝贵的,为了家人可以不顾一切,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共产主义,只有血性复仇。

不过,看完这片子我最大的感觉还是,朝鲜这个民族可真够倒霉的,一会儿是共产党折腾,一会儿是中国干涉,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国干涉,韩国已经可以统一整个朝鲜,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

当然,关键是现在就不会有朝鲜这个变态的帝位代代传的国家,不会饿死那么多朝鲜人。

也许有网友说了,不帮着朝鲜打,那美帝不是可以控制朝鲜半岛了么?

当朝鲜分裂不是对中国有好处么?

问题就出来了,你如果是站在共产党的角度上说,当然了,这对维持共产党的统治是有利的,对整个共产主义发展是有利的,问题是,我不是共产党,我干嘛要为共产党考虑那么长远,共产党死了关我们中国人什么事?

朝鲜战争,只是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的贡献,是的,仅仅是共产主义,如果,你不喜欢共产主义呢?

那共产主义之死,又与你何干?

也许没有朝鲜战争,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虽然现在也进入了——权贵资本主义。

还不止于此,我一直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网友们都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主义真的不重要么?

是呀,主义不重要,可是,共产主义国家会拍出这样的片子来吗?

会有这种深刻反省客观真实的电影产生吗?

为什么共产主义只能歌功颂德?

为什么只有韩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才会拍出具有反思精神的电影?

主义,真的不重要吗????

你到底是要一个不允许反思不允许疑问和责问的主义,还是要一个可以骂可以恨可以公开表达反对的主义?

 6 ) 骨肉相残,还要继续吗?

振石和振泰是兄弟俩,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时候,兄弟俩被迫从军。

哥哥振泰为了能将弟弟振石送回家,在战场上不顾生命危险一次次屡建奇功,而在这个过程中,弟弟振石误读了振泰的爱,开始讨厌振泰为他的付出。

就在战争眼看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军队加入了这场战争,最后兄弟俩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最后一刻哥哥救下了弟弟,而自己却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在这场战争中,战争貌似一瞬间就爆发了,片子也没有特别交代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好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短暂。

我们看到所谓的士兵就是大街上强拉硬拽招来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被拉到阵地上连最起码的训练和休息都还没有,就被告知必须死守阵地,不能后退。

敌人的炮火来了,他们甚至来不及反应就送命了,幸存下来的也只是些苟延残喘的家伙,战争中每时每刻都在死人。

你同情对方,你可能就丧失了一次生存的机会,战场中生命显得是那样的珍贵与毫无意义。

振石与振泰的情感变化是影片交代的重点,振泰为了振石能够活着走出战场,一次次出生日死,而振石由最初以为哥哥是为了让弟弟活着走出战场,慢慢就发现哥哥利欲熏心,当了个小官就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眼里,振泰成为了为勋章活着的刽子手。

就当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顿时成为了巨大的绞肉机,振泰的未婚妻因为生存被迫为朝鲜做事而被韩国调查人员打死,兄弟俩也在战场上相遇。

战争是令人发指的,它导致我们骨肉相残、国民生灵涂炭,韩国对于战争的反思是及其深刻的,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丑化敌人,只是公正的交代这场战争。

这样的反思才是到位的,而且才会从心理上加以杜绝的。

 7 ) 与国旗无关

战争是罪恶的,没有正义的,满是兽性的。

[拯救大兵瑞恩]是改变我战争观的开始,我开始思考战争中人们种种行为的意义,种种武器的本质,[太极旗飘扬]则开始确定我对战争观的方向,我想通了战争即是杀人,冷兵器的过去如此,热兵器的现在如此,高科技战争的现在也是如此。

正义,只是自欺欺人的冠冕堂皇罢了。

战争的爆发对兄弟们来说,不是即刻感到了使命的召唤,而温馨家庭即将面对的坎坷预兆。

他们并不想登上战争,哪怕是所谓的为祖国而战,很荒谬,国家,一个事实上虚无飘渺的概念,不过是统治者为自己的描金而已。

弟弟被捉上了战场,为了弟弟能早日离开那个人间地狱,哥哥陪伴在身边。

他什么任务都接,什么勋章都要争取,战争的残酷只是让他坚定了要让弟弟早日离开战场的信念,而变得无比拼命。

弟弟的误解,等于所有人对他的误解。

哥哥不在乎,他不需要别人判断他的行为,他只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己的军队可以溃败,只要弟弟能活着,南韩战败他都愿意接受。

受着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人们,自己无法接受这种战斗的原因。

我们总认为自己在战场上射出的每一颗子弹都是正义的,杀死的每一个敌人都是该死的,战争中消失的每一条生命都是必要的。

可怜可悲,宇宙间最伟大的产物,生命,就这样被扭曲了它存在的意义,为一个不存在是非属性的主义,为一个荒唐的国家概念,为一个任何人都无法代表的群体——人民,生命可以被自己的主宰者慷慨地撤销。

武器是杀人的,军队是杀人机器,本质如此,只是我们想了无数的借口让它们变成伟大的东西。

故事的发展说明了这些伟大的东西是多么的荒谬。

妻子被自己为之战斗的国家所枉杀,弟弟在自己拼命为之规避的战火所燃灭。

被俘的哥哥失去了一切希望,只剩下仇恨。

这种仇恨只需杀戮,所以他可以叛出,杀向曾和他有相同战斗目的的刽子手们。

他也可以在发现弟弟仍活着时,于重围中倒戈。

看到这里,也许没有会骂他是奸贼亦或叛徒。

在无法保全最完整的人性时,他选择保全自己最基本的人性。

他是愚昧的,但至少,他看着像那么个人。

我从来都对共产主义所宣扬的英雄们不感甚冒,我痛恨战争至于恨屋及乌,恨战争中的一切,士兵、将军、武器、战略、目标。

它们存在的一切的一切的意义,只是为了一个词,杀戮,仅此而已。

哥哥并没有多大的见识,只是做为一个真正的人活着,那些有着大见识的人们,却在把枪口对着寸寸河山,对着血肉同胞,对着自己早已被阉割的灵魂。

生命的意义,与国旗无关。

 8 ) 对谁狠,都不如对自己人更狠

在我看过的,非常有限的文史资料中,除了南北朝鲜的记载,几乎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就将上世纪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次战争,定义为美国和中国的直接对抗。

如果将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格局算上,那也是苏联及其代理人中国和美国及其从属国之间的一次直接冲突。

所不同的,只是这次战争中的美国没有和所有别的代理人战争一样,获得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很美的胜利。

反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是,无论如何,在所有这些记录中,看不到关于朝鲜民族、朝鲜南北政府及其军队的任何正面描述。

仿佛战争双方都将那片土地和那些人,当作一个背景,一堆数字。

而截然相反的是,无论是北朝鲜还是韩国,在描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则无一例外地全力淡化、甚至无视中国及其背后的苏联,美国和那些定着联合国军名义的多国部队。

《太极旗飘扬》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只出现了一个漫山遍野冲锋的镜头,而可怜的美军除了一堆的飞机,连个正面的人物镜头都干脆没给。

好在仁川登陆等等历史背景无法回避,否则估计电影里基本上连麦克阿瑟的名字都不会出现。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屈辱。

从殖民地直接沦落为战场,而战争主导的双方却根本对这个民族不怀好意。

但在战争中,相互厮杀和屠戮最狠、最彻底的,却恰恰是战争主导双方操控下的那些傀儡。

而这些傀儡,原本是兄弟。

类似的场景,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日俄战争就是几乎类似的又一个例子。

而在现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关于这段历史,却根本找不到任何有价值、有亮点的作品。

从这一点来说,所有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以文化人自居的中国人,实在应该回家站在墙角里面壁思过一番。

傀儡的命运几乎都是被强加的,因此身为傀儡后人的反思,多半都是抗争、不屈和反战。

似乎一切的罪恶,都是因为战争。

而战争双方一旦被套上意识形态的面具,就彻底沦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任何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可能,在这两个物种之间,就彻底的绝缘了。

于是,最能体现战争残酷的场面下,弟弟对哥哥最大的指责,就是“XX是你杀死的……”、“要是你不去,XX就不会死……”。

弟弟不会去这样痛心疾首地指责战线对面的朝鲜人民军,所有看电影的韩国人,大概也同样不会认为,其实那些人是死在人民军的枪口之下。

即便哥哥不是为了一枚勋章、一个口头的承诺、一个对兄弟的愿望,而去拼命冒险。

这些人在战场上,在战场下,一样会死于枪下,死在自己同胞的手里。

反观中国的历史,反观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史,我们无一例外地会看到,在战争中对战的双方,无论理由是什么,相互之间的仇恨积累得多深厚。

但如果论起狠、论起杀得痛快淋漓,那对谁狠,都不如对自己人更狠。

这种现象不分地域、人种、文化和时间限制。

就以近代开始算起,美国南北战争后北方对南方的屠戮、苏联红军在二战初期大量缺少各级优秀指挥官的原因、抗日战争中著名的还乡团、49年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发生的那些事情,以及朝鲜战争中南北双方的那些血腥,以及在所有这些发生之后,历史上对此留下记载的偏向性。

无不证明了,对自己人、对自家兄弟的痛下杀手,几乎就是人类的共性。

当面对来自外部的强大威胁时,每个民族中都有那么多的人,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归因于自己身边的亲人和同胞,认为如果不是你的错误,如果你能够多忍耐一些、退让一些、牺牲一下自己,战争就不会爆发、杀戮就不会出现、我就可以回家、我的生活就会在一片血色中,保持一个幻想中的原样。

进而,这种抱怨就会顺理成章地转化为仇恨和行动,将所有的屠杀和残酷,在自己家门彻底演练一遍。

究其根本,无非是战场对面的那些人,是不会讲什么兄弟情谊的,所以对自己身边兄弟的伤害,相对而言最安全、最没有风险。

更进一步,在利益的面前,是没有兄弟情谊的,所以对那些弱小同胞的伤害,相对而言最安全、最没有风险。

所以,当看到弟弟那么大义凛然地在战场上,在杀戮中,去指责自己的哥哥,以代表一种反战的高标来俯视身为杀戮者的兄长时,我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心理年龄还完全没有长大的小孩子的任性和无知。

在看到哥哥的未婚妻最终倒在反攻联盟枪下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则是:当信仰被拔高成为宗教的时候,就天然地拥有了反人类的因子,而意识形态上的争端,几乎无例外的都可以归于宗教战争的范畴。

在这种背景下,人性的泯灭和扭曲,以及对自己人比对敌人更狠,从来都是一种必然。

 9 ) 面对天灾人祸,我们无力抗争

我只想说它告诉我的不是兄弟情兄弟情只是一个线索它可以换作母子情、爱情,等等这只需要换一个主角,重编一下故事就可以完成它表达出来的是个人的渺小和无奈我们每个人都有最珍视的东西或人但当天灾人祸发生时我们都是那么渺小和无力抗争战争不是兄弟俩所能理解的他们也不想参与其中但历史的洪流把他们卷了进去他们无法躲避也无力抗争他们没有所谓的情怀和信念他们都只是为了保护身边的亲人而拼命而已所以,当哥哥以为他所珍视的一切不复存在时他加入了敌对方……女主角也不想加入某政党,只是因为加入它,可以带来维持生存口粮但她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都很简单只希望过的更好一些看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感动因为里面没有英雄、没有主义、没有理想信念只有一个个的鲜活的“我们”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单纯的“我们”祈祷天灾人祸远离为灾民祷告……其实地震中去世的千万同胞和电影中亡于枪炮的万千生命并无二致我们都是对于天灾人祸无力抗争的一群人而已

 10 ) 《太极旗飘扬》: 你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太极旗飘扬》是韩国当时史无前例的巨大投资,导演姜帝圭在《生死谍变》之后的又一力作,并且吸引到张东健和元斌两位当红男星加入。

这是韩国版的《集结号》,同样取材于历史战争,同样定位于商业主流,甚至都可以算作各自国家的主旋律电影。

但是《太极旗飘扬》具有不小的野心,除了战争的血腥残忍外,影片也加入了人性,人情多个面向的思考。

在商业包装之下,还尝试解读和思考韩国南北战争的历史问题。

故事讲述两兄弟被迫入伍参战,哥哥为了让弟弟回家完成学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争取荣誉勋章,但在弟弟眼中哥哥不再是以前的哥哥了,将两兄弟关系的微妙变化投射到战争的大背景中,或者说在战争的宏大叙事中插入兄弟间的关系变化,电影就不仅限于战争场面的可观性上,同时在于人物情感,人物关系的咀嚼思索。

两兄弟的情感线索十分清晰直接,沿着既定的故事情节发展,没有偏离轨道,也没有过多的惊喜。

战争开始前,两兄弟欢笑打闹的时光非常吸引人,暖色调的处理与后面的阴暗战争形成鲜明对比,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让人想到吴宇森的《喋血街头》,都是流畅的剪辑,鲜明的色彩,简单的情节,勾勒出男人间的雄性竞争和不言明说的情义。

但是,随着影片的发展,情义变得更加内化,竞争(冲突)变得更加外化,直到哥哥以为弟弟死亡,情义和竞争(冲突)都暂时消逝。

然后影片一下跳入一年后,弟弟成为了一等兵,在医院工作,哥哥却在亲人的死亡刺激下加入了朝鲜“大旗部队”。

接着弟弟在战场上与哥哥相遇,哥哥已经“癫狂”,却又在弟弟的深情劝说下恢复理智,然后战死。

如果说战争前的一场兄弟打闹的戏有些矫情,那么这一场战争中的“癫狂”和“深情劝说”则完全成为了影片的一个败笔,人物的动机和情感走向过于夸张,故事桥段也显得狗血。

据说对于几场战争的拍摄,导演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现。

大场面的宏观战争展现加强了代入感,枪杀场面的细节带来的真实感,轰炸和逃跑带来的命如蝼蚁的感叹,最后雄性荷尔蒙喷发的肉搏战则是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可观性。

近三小时的片场,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将故事转折点加以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很有效的做法,不仅使得故事连贯,环环相扣,也在观赏上有了期待。

在呈现战争之外,影片对于人情,人性的涉及也使得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可读性。

比如朝鲜士兵苦苦求饶,韩国士兵放过他之后,他立马加以反击;同时擦皮鞋的伙伴出现在战场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他;利用斗牛式的打架来获得愉悦……不仅如此,《太极旗飘扬》的野心体现在它对于自己历史的解读和思考,士兵的疑问“什么是共产主义和民主”,“意识形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这些随口一说的言辞是导演对于南北战争的自己表达。

另外,哥哥认为是韩国士兵导致了未婚妻和弟弟的死亡后,加入朝鲜军队,在得知弟弟仍然活着时,他又开始炮轰朝鲜士兵,战争与他而言是什么?

他是为谁而战?

国家还是家人?

这也是指挥官对于弟弟的提问,通过这个提问和沉默的回答,“国家”的概念被模糊,被解构,战争面前,家人和国家的轻重关系得以呈现。

战争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交锋和决斗,于千万士兵和百姓而言,家人比国家更为重要。

他们战争的动机是家人,不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

总体而言,《太极旗飘扬》是一部反对战争的电影,兄弟间的关系变化,人情、人性的变质,战争的血腥呈现,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否定;电影更是导演对于自己国家历史战争的反思,战争背后潜伏的国家间意识形态的较量,与士兵而言,他们是在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太极旗飘扬》短评

关于一些短暂 关于一些回忆 关于一些夏日的痛虽然不是在夏季“无论发生什么 夏日终属于你”

3分钟前
  • 推荐

又是summer camp!年下刚一出场就是调皮捣蛋的感觉,好像总会惹事生非,可关键时刻还是帮年上解决问题,她对艺术理解和纯粹的追求令人动容。海边的咖啡,乱入婚礼现场,顽皮的跳海,放生牡蛎,之后就是我不经意间倒在你的怀里,那一刻似乎总是严肃的年上我相信你的心绝对化了,一衣同穿,有没有她的温度?年下又从后面追上来,又是皮皮的,你闹她笑🥹当年上宠溺的把哭笑两个面具给年下时,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暖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但是一切都在这个夏天,年下在年上老公前不经意的脸颊一吻是她们的告别,年上载着老公飙车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呢。还有孩子们 这个夏天也是他们情感萌发的夏天,我们都舍不得这个戏剧节,我们也都舍不得这感情

5分钟前
  • Sweety
  • 推荐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7分钟前
  • PHI1334
  • 推荐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10分钟前
  • 上世纪老人家🍦
  • 推荐

高潮是你和她在一起高兴的快要死掉的那种感觉年上莫名有咩姨的感觉

13分钟前
  • Felicia帆
  • 力荐

看得我死了

14分钟前
  • lamf
  • 力荐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16分钟前
  • 6‘3
  • 力荐

吻戏呢?!

17分钟前
  • bringIhomeshaw
  • 还行

剧本写得好诶。

18分钟前
  • 推荐

最后玛利亚开着车载着丈夫,默默地湿润了眼眶......草莓酒被永久封存在了那个夏夜的玻璃瓶中......

21分钟前
  • 冬天
  • 力荐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24分钟前
  • QearlAugust
  • 还行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28分钟前
  • Moranja
  • 推荐

俄语好催眠

31分钟前
  • Am I Dreaming
  • 还行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35分钟前
  • Willa
  • 推荐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39分钟前
  • No.A.
  • 力荐

校长好宠…对剧院的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有独特意义的、忧郁笼罩下的小假期

43分钟前
  • null
  • 力荐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

46分钟前
  • audicious
  • 力荐

夏日戏剧节的吊桥效应。草莓酒、亚美尼亚婚礼、蛋糕上的巧克力面具、海边偷吻、“你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不要放生五千块买来的生蚝啊😭

49分钟前
  • X
  • 推荐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50分钟前
  • 好天气321
  • 推荐

好细腻的电影

51分钟前
  • 阿穎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