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月满轩尼诗》导演/编剧:岸西演员:张学友,汤唯、鲍起静类别:喜剧/爱情上映时间:4月2日读家:白小顶推荐指数:★★★★★☆一句话评论:表面上关注“剩男剩女的相亲故事”,其实是关于一个男人的迟到成长,关于爱与责任。
没看《月满轩尼诗》之前,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以为片名和某洋酒沾亲带故。
其实轩尼诗是是香港的一条著名老街道,和北京的珠市口、牛街一样,承载并见证了整个城市的变迁,这样的街道充满了无数鲜活的市井故事。
《甜蜜蜜》中有缘无分的恋情,《男人四十》中无疾而终的师生恋,再到自己执导彼此疏远的《亲密》,“金牌编剧”岸西眼中的情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男女主人公在现实压力中左右不定,就像咖啡般甜蜜和苦涩形影相随,浪漫和无奈若即若离。
而这一回,《月满轩尼诗》一改她的作品对感情的悲观态度,演绎了一出轻松的都市爱情小品,幽默活泼又富有情趣,甚至还有淡淡的温馨和乐观,没有咖啡的苦涩,犹如一杯布丁奶茶,有点甜又有点Q。
剧情本身很应景,说简单了,就是“剩男剩女相亲史”,安居男阿来男大当婚,倔强女爱莲女大当嫁,双方家人创造机会努力撮合,可惜两个人并不感冒,一个心不在焉漫不经心,一个心有所属打扮成村姑,彼此不来电。
如果让好莱坞来拍,接下来一定是欢喜冤家俏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套路,而导演却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里,虽然有两个人阴差阳错交往,彼此加深了解的过程,但电影的视角是以阿来展开,围绕着阿来和他身边的人,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男生如何身心成熟,真正长大成人。
阿来可不是什么好的相亲对象。
他被姑妈溺爱,痴迷侦探小说,活的没有原则,因为赖床没有见到爸爸的最后一面,会迷糊到记不住妈妈的年龄,情愿做前女友的备用胎,可以说只是一个长不大的老男孩,压根不会想什么责任、奋斗、努力之类的词……四十多岁的人,却只有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看似不可思议,却折射出这个时代的逃避情绪,阿来是个例,但是害怕去爱,害怕承担责任的男男女女却比比皆是。
影片并没有画蛇添足的交代爱莲对于阿来的变化影响多大,只是用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如共同的爱好,默契的言语,类似的反应,表现出两个人多么合拍,所以阿来的成长看似一夜长大,其实是他与自己较量中蜕变的过程,爱莲和前女友的比较是治病良药,母亲的意外入院成了催化剂,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他应该珍视和珍惜的,对症下药所以很快长大。
表面上讲述的是寻找爱情,放大的是一个男人的迟到成长,这样的成长或多或晚都会发生,20岁并不早,40岁也不见得晚,但却是因为爱和责任。
阿来和他周围的人,就是香港市民的普普通通的情感生活,无敌泼辣臭美的妈妈,处处留情小气的青叔,闷骚善良的姑妈,在鲍起静、李修贤、朱咪咪等一群老戏骨富有生活喜感的表演下,极富喜剧色彩和生活气息。
看过的人会觉得整部电影很香港,除了以平凡小人物的切入点,影片很注意表现出地域特征,尤其是对香港的市井文化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张学友和汤唯心照不宣的“压马路”,跟随拍摄中,湾仔小吃,三联书店,打折的品牌服饰,——形形色色的店铺进入镜头,这样的气氛像极了我们每天路过的街道,却具有特别魅力,让人觉得异常亲切,而这是这个故事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
不得不提到汤唯,她在这部戏的戏份并不是很多,甚至有点缺失,但把爱莲的宁缺毋滥、倔强又活泼的小性格,演绎的恰到好处,两年的时光只是让她变得更加的从容和淡定,感情也是这样,不管是沉寂,还是沉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想要什么。
阿来和爱莲又在茶餐厅遇见,谁也不知道两个人会怎样,但是不管怎样,他们俩一个不再会没有责任心,一个不会将感动当做爱情,相信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圆满。
虽然《月满轩尼诗》还称不上尽善尽美,但是足以看到香港电影的精气神,即小人物赖以生存的智慧和环境,而关注本土文化和本地人才是香港电影接地气的做法,比很多华而不实、虚张声势的大片更让人看到香港电影的未来和希望。
英文的片名很简单很切题很有意境,但翻译是个大难题。
直译成“跨过轩尼诗道”,对于一个文艺片来说也太不文艺了。
另一个问题是,大陆观众有几个知道轩尼诗是香港东西向的主干道啊,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不仅毫无感觉,还极容易误导,可又不能换算成“跨越内环”这样的本地化的名字。
最后还加了个“月满”这样的文字摆设,许是想沾些“圆满”的喜气,可这片子讲的却是人生的不圆满和不如意。
这么一通拧巴,这个片名的直接效果就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轮明月照美酒的标准广告画面。
故事的主线当然是爱情,阿来和爱莲本来一个轩尼诗道东一个轩尼诗道西,一个跟妈妈卖电器一个跟舅舅卖洁具,一个留恋嫁给富商的前女友,一个牵挂身陷囹圄的血气男,但双方家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硬安排二人相亲。
本想应付交差,不料频频巧遇,于是,虽然一个倔强,一个随意,一个敏感,一个慵懒,却是一样的俏皮,一样的好奇,渐渐生出笑意和默契。
与此同时,两人各自旧爱的光环也渐渐退去。
前女友离异,叫他装电器,叫他陪夜,但在客人来之前请他回去。
血气男出狱,但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电视只看球赛和武打片,他能给她的,只有担心和无趣。
我想,导演的信号是,纯情不是爱情,感激也不是爱情。
那个让你张嘴大笑露出蛀牙的力量,才是爱情。
可是别忘了,让我们开心的男人,往往不能让我们动心。
让我们动心的男人,又往往不能让我们开心,就算有让我们既动心又开心的男人,又往往不能让我们放心。
看来,找一个动心的开心的放心的省心的人来告别单身,注定是一件让我们碎心的事业。
下面说说各位明星的表演吧。
我觉得学友哥演得还是很好的,在电影里,你不会觉得他是张学友,他就是阿来。
一个懒洋洋的kidult。
他懒得理睬老妈的絮絮叨叨,他懒得看完每一本侦探小说,他懒得再谈恋爱,他甚至懒得早起去看老爸的最后一面。
但是他其实不笨,他总猜得出书里的凶手是谁,他清楚女友永远不会爱上自己,而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担当去建立一个家庭。
当他发现自己爱上了爱莲的时候,甚至懊恼地叫道:“我本来准备拖拖拉拉过完这辈子算啦,这也不难啊!
”还好,老妈突然住院,让他醒悟到自己是个63岁妈妈的41岁的儿子。
老妈都活得那么生机勃勃,自己也不该一直蔫下去。
再说汤唯同学。
我买票去影院,很大程度上是想去支持汤唯的。
她没有让我失望。
她的气质独一无二:她有种华丽的素净、浓郁的淡定、骄傲的谦卑、性感的纯情,犹抱琵琶半遮面,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种经得起审视和考验的美丽,好像一颗明珠,纵使身陷黑暗,兀自熠熠生辉。
几位老戏骨的表演个个精彩,一对老姐妹真是红白玫瑰的老年版。
青叔还是代表男人选择了红玫瑰,看来火腿鸭子陈皮汤终究敌不过青紫茄子指甲油啊!
张学友跟张可颐在台阶上回忆初恋,电器行的小开,不玩到四十一岁哪里会想要收手,当然不是青春热恋的好托付。
然而对于张可颐那样的女孩子来说,青春热烈的时候,却没有安全感,拼命只是要找一枝可栖。
所以汤唯才显得惊人。
寄人篱下十数载,却敢爱一个有今朝没明日的小混混。
她不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被子再温暖,被子本身不会发热,温暖你的只是自己的体温而已。
除非你找到一床电热毯。
可是电热毯也有断电的时候。
可是这个爱又那么不堪。
除了一身好肌肉,实在没有看点。
如何站在读书的她身边?
所以我们几乎一直在为他们的分手加油。
朱咪咪一出场,就全无神采。
但是她是老戏骨,没有神采也是神采暗藏。
直到菜场里那一句,哗啦一下就像灯亮了,我们熟悉的朱咪咪又回来了。
郑伊健和邵美琪,前后脚出来。
谁会想到,二十年前,这个女证婚官,也是汤唯这样青春少艾,风头无俩的美少女一枚。
她一笑,整个香港都会亮起来。
可他还是不要。
他远远没有玩够。
哪怕在新片里演一个发型奇怪的牙医师,他也要玩尽自己的人生。
我爱蒙嘉慧,希望蒙嘉慧的timing刚刚好,月满轩尼诗。
配角到处都是惊喜,这部戏,比72家租客还能肩负起TVB台庆戏的重任。
之前看預告的時候是粵語的 讓我有點小興奮 畢竟港影就是要看粵語的 七十二家租客的粵語到現在都沒找著...今天一進影院就聽到普通話的聲音然后就失望了..粵語講起來比較有感覺可能能彌補其它不足吧首先這部電影整個故事構架有點松散..一會講著一會將那的 不知道是被剪了還是岸西導演覺得觀眾會懂 有點太跳躍了 需要反應一下 看完整部電影沒什么感覺 可能張學友的率真和湯唯素妝讓我還有點感覺吧 當然還有安志傑的帥氣.其它的我覺得不妥之處的地方:1.阿來跟愛蓮的感情真的有點沒說服力 兩個人做朋友做著做著就吵架了 然后最后又好了 當然看這電影肯定知道會在一起 可是表現這段感情的內容不多2.阿旭只是因為愛蓮的猶豫然后說她不愛他了 可是他又怎么知道有阿來這個人然后去抓他來打?而且愛蓮并沒有因為愛上阿來而不理會阿旭啊 況且愛蓮跟阿來的來電畫面一點都沒有 到底是怎么個意思 然后就看到阿旭像個瘋子抓著阿來打...3.當阿旭打來說自己對不起愛蓮之后 愛蓮不但沒事 還去做了之前阿來說的蛀牙 鄭伊健的出現真是= = 這就代表愛蓮放下了然后愛上阿來為了他去改變?也未免拍的太隱晦了..而且照常理愛蓮應該憂傷一下或者失望難過之類的可是卻笑得跟朵花似的..4.阿來媽媽結婚那段著實是太長了 沒什么意義 沒必要用這么長的戲來連接一個下雨然后再連到阿來全身濕透到了餐廳 然后兩人交流了一下就完了= = 順便說一句 給阿來媽拍照時打光那人側面真像楊宗緯! 5.那個印度人的意義到底在哪啊 不時地就出現最后和老婆一起出現了就沒了- -什么意思!還有阿來的前女友和他的那段戲 是阿來生氣了所以走了?為什么?奇奇怪怪的 個人覺得阿來前女友的出現沒什么作用6.阿來和前女友吃飯的時候看到有人偷東西然后記下了車牌號碼就沒后文了..就剩下阿來的自嘲和前女友說:我也覺得你多事 好吧..當然喇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說不定是我境界不夠所以沒看出來 歡迎修正ps.愛蓮 就是湯唯整部戲都非常喜歡傻笑 有時候又是臭臉 喜怒無常的像個失常的人.. 是導演要表達什么還是湯唯自己的發揮或者其實是我想太多..安志傑的確是帥的啊 個人覺得應該在出獄后跟湯唯來一場床戲的哈哈哈....
有朋友发出个疑问,这电影看到底都没见着半个月亮,何来的“月满”?
说法解释很快就出来了,月满是用以形容圆满。
李清照那样的女词人经常使用月的意象,岸西是个女导演,她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据说本子最初叫“镜花缘”。
即便人们在前作《亲密》中看不出花非花的意思,然而岸西的文艺做派一点都没有更改,原来电影片名就提示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看67.4页的书就知道结局)。
反过来,这也是言不达意,故作矫情。
词里的西楼指代古代女子的生活空间,轩尼诗是今天香港的一条道路,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比照下去,《月满轩尼诗》必然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讲女人的戏,女人的情感、女人的生活、女人的命运。
不幸的是看到最后,我才惊觉影片是在讲一名本土大龄宅男的心理成长。
他那赖床不起的毛病和糊涂做事的习惯,明显还有长大不的影子,说天真孩子气更不为过。
无论老妈姨妈新对象前女友,所有女性角色只是充当活跃的配角。
从剧作本身来说,这点就非常不可靠。
而从女性过渡到男性,岸西这次的“中西结合”实在造成了不小的理解偏差。
故事的高潮点设置在婚礼,天降喜雨,直白得有些俗气。
个人的成长带来情感的觉醒,真有这么一回事?
这个圆满是主人公领悟到的人生之圆还是编剧之圆,看穿结果并不会太难。
很容易发现的一点,汤唯不像是女主角,她的戏份甚至不如演六十一朵花的老妈鲍起静,后者毁妆的惨样和之后的娇羞状当真是大抢风头。
其次,两个女人的感情收获没能齐头并进,老妈那段有很多细节铺垫,性格鲜明;爱莲那段就游离在外,时隐时现。
张学友突然一通感慨发作、说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不过几面之缘和纸上得来的东西,想想未免有点唐突。
最后可以说它没有情怀没有市井更没有小聪明,导演更喜欢把电车放在对白里,茶餐厅是为了带出神秘的印度人,梦境幻觉的利用更是太过呆板,十分刻意。
也许一个爱情小品只需要轻松活泼,不用承担多余的教育功能,只是无需设置高标准,《月满轩尼诗》依然有很多不对味的东西。
两个不来电的主角,更接近内地国情的大龄青年相亲。
笑料生硬或默契全无,几幕对话走过场,往复重来,没有多少技巧可言。
若说这年头缺乏合格满意的港产爱情片是事实,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要沦落到以次充好。
那段不知所云的情感障碍戏真是一处理解障碍,一个只会动拳头的大陆男子,一个能看破结局的侦探小说迷。
前者怒气冲冲出现,一方暴打、一方求饶,这些都不算意外,意外的是居然蹦出一句你能让她笑么。
说实话,真不知是谁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有局限,反正我没能体味出那个太过寻常的“哈哈哈”里居然还有文章可读。
如果大笑后的爱莲只有暴露了一颗蛀牙,那在张大嘴巴后,这部电影的蛀牙就不只一颗了。
至于轩尼诗,那真是可有可无。
有电车经过的地方,港岛真的太多了,这部轩尼诗没能体现出它所应有的代表性。
汤唯复出,果然号召力惊人。
连一向嗜睡的黄老师都嘱咐我务必一大早将她喊醒,结果十多通未接电话后,我不得不败下阵来。
电影结束收到她短信:“我还设置了若干闹钟,居然也一个都没听到!
”她要是看了电影就好了,可以洋气地说:《月满轩尼诗》里张学友都贪睡!
他每坐电车必睡着,父亲生病住院,他嗜睡都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半生大部分时间浑浑噩噩,庸碌迟缓,但是又温暖、善良、可爱。
电影中汤唯前男友安志杰跑来打他,“你这么懦弱怎么保护她!
”“可是我能让她开心!
”安志杰的手举在半空再落不下来。
岸西的功力就在这些细节中展现。
至于张学友和汤唯的感情戏,纯净到只有茶餐厅内的对话(这家檀岛茶餐厅想必要红了)。
说白了就是告诉女人:我们总被凌厉霸气的男人所打动,可时日渐去,细水长流的生活里发现,废话虽然是废话,可废话是重要的。
剧中张学友和汤唯都喜欢看侦探小说,会留意身边奇怪的印度招待,居然真发现他是个身份多样的便衣警察……电影里有很多香港电视剧老面孔,比如影后鲍起静,朱咪咪、郑伊健、邵美琪,后两人居然还前后出场了,真是人生比戏剧更有戏。
还有好久不见的张可颐。
演张学友的前女友,回头来找他,从车里一出来,果然是41岁张学友青梅竹马的前女友啊!
需要隔好久,大家才恍过神来,“这不是安茜么?
”不知道她为什么也选择大银幕回归,一特写纤毫毕现。
又不是鲍起静,演一个喜剧感很强的人物。
生病了,李修贤带花来看她,她倒缩回被子里,“你快走啊!
我没化妆!
”这次她演夸张的妈妈,而一向夸张的朱咪咪演隐忍贤惠的小姨。
两个老戏骨的戏非常之好看,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对,电影最大的亮点不是复出的汤唯。
她选择这部电影是有原因的:演一个有乖乖刘海的邻家女孩,在电影中来去,如同一阵清风拂过,不必留痕。
在这里有必要抗议一下媒体看片,为何每次都给我们看配音版本!
难道记者给大家留下连字幕都懒得看的坏印象么?
关键现在配音发挥得也太夸张了,台词随便改,张可颐一张嘴满口京片子,你以为是章子怡主演!
而且还带市井气,好歹人家也是摄影师啊!
况且,我是多么怀念《色,戒》中汤唯的……粤语啊!
鲍起静:Ms鲍从外形到眼神到演技,都是同龄人的翘楚。
印象最深的是她出演的《纵横四海》里嚣张跋扈的利兆天的妈妈,贵气逼人;可在这片子里,Ms鲍普通漂亮,十个小茄子似的手指甲,身上不超过五种颜色不认为是漂亮,不化妆尖叫着不敢见人;有点贪心,向政府交税款好似割肉,催着青叔(李修贤)把税款打对折(--|||);十分任性,支使姐姐(朱咪咪)做这做那还同她怄气说她抢自己男人,清明给老公烧纸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抱怨他先走一步,要他在地下保佑自己;很有经商头脑, 据说曾在两周内卖出五百个电饭煲;是个非常好的妈妈,如果一个儿子可以活到四十一岁还可以拒绝长大,那绝对是因为他有个保护他的好妈妈。
最自然的美丽应该是到什么年纪像什么岁数,《月满轩尼诗》里的MS鲍一定称不上多么美丽,但活灵活现的真实,绝对可以算得上她所饰演的角色中样子最好的一次。
朱咪咪:虽然100分钟的影片里有九十五分钟素面朝天,但是依然掩盖不了二妹姐天生丽质的本质。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网上流传的那张MS朱二十岁时从东南亚到香港闯荡时的照片,顶美的容貌,顶美的姿色,丝毫不亚于青春时的武侠公主郑佩佩的清丽, 尤其她漂亮的没有一点攻击性,更是难能可贵。
谁都年轻过,谁没漂亮过,MS朱在年轻时绝对有脱俗的姣好容貌。
可惜港片在大陆开始流行的时候,二妹姐已是中年人,一出场就已经脱离了偶像的年岁。
数十年如一日亲切的容貌,出演小荧幕里各种电视剧里的古装时装妈,或者鸡婆八卦的配角甲(参见天地男儿的小X老师);大荧幕里依然是各种妈(---|||唐伯虎的老母朱茜女士)。
在这个片子里,她终于没有演妈,出演始终单身、几十岁了才有些遗憾当年没有和秃头相亲的阿姨,这回的MS朱终于不是妈,却疼爱外甥无以复加胜似妈。
这个姨妈不化妆,这个姨妈是剩女,这个姨妈会在霉雨天里把许多年不用的皮包拿出来轻轻的擦一擦。
姿色虽改,容颜依旧,她的样子一直都这么好,每一次都是最好的样子。
虽然汤唯是影片的最大噱头,但其实就应该是“阿来的故事”。
如果这部电影不是汤唯来演,我觉得会有更高的质地,至少不会因为戏外带来的关注而人为变成了双线叙事,影片的核心人物原本应该是阿来。
至于爱莲,本该像《甜蜜蜜》中的李翘,从李小军的距离看着有种倔强的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清汤寡水的端出来一个愚蠢的角色。
我不是说汤唯演得差,而是说这个角色孱弱,而她参演本身又喧宾夺主了。
“我连个普通人都做不好,我只想稀里糊涂的过一辈子,有那么难么?
”影片里记得住的台词,都来自于阿来。
印象最深的,又是上面这句。
当然记得有些走样了,但大意应该如此。
阿来之所以41岁依然做赖床宅男,恐怕因为他明白当老公,做老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善良如阿来根本不愿意面对责任,所以委屈自己,其实就是成全自己。
固然影片后半段阿来被阿旭热血教育的桥段异常突兀,阿来最后“我没哭,我长大了”的台词也很矫情很雷人,但岸西关于“宅男”婚姻家庭的价值观判断是正确的:我不是没有放下旧爱,只是旧爱这件事告诉我啊:要做个普通人,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做个普通人怎么不容易呢?
范本是李修贤扮演的阿青,紧手紧脚一辈子,去发廊都要收集纸巾报纸,才攒下足够的殷实家底。
再说结婚这件事,结婚的代价是什么呢,鲍起静在片中结婚时给李修贤订了三条规矩:不能包二奶,意思是身体上的忠贞,不能对狗更好,这是情感上的绝对专一,至于不能比老婆早死,这是一句很有笑点的台词,死都要我同意。
但想起来还满悲凉的:生不得已,死不由己。
娶老婆不容易啊。
阿来角色的台词里面,我还喜欢那句张可颐说那句“你有你可爱的地方”时,他回答的“我知道,你以前说过了”。
阿来这些年选择单身,并非全因放不下旧情。
想必当年张可颐嫌弃的也是阿来的不思进取,阿来未必是看不懂学不会,他知道他爹强在勤奋能干,他妈精于世故,而他顶多只有善良而已。
既然现世安好,那么搞得那么累干嘛呢?
一旦投入俗世洪流,一不小心就会丢掉了身上的善良,这是他仅有让己心安的长处,阿来会的只是哄人开心,拿这一点去对抗全世界,真的是很脆弱的筹码啊。
这样的阿来,不做宅男,该做什么好?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月满轩尼诗》的本子是有意思的。
就好比岸西当年写《男人四十》,那种港式中年已婚男人的困惑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月满轩尼诗》却刻画了一张生动的宅男脸。
你会怒其不争,可难免又会唏嘘同情:何必让彼此为难,除了阿来之外的角色,又有哪一种生活,是你期待的摹本?
要不就是一身烟火气,要不就是无法面对的自欺欺人。
不想长大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多想稀里糊涂过掉一生,这样的我们都害怕:一进入成人世界,就失去逗别人笑的能力,一去承担责任,就觉得自己不会再善良。
阿来的人物形象是有充分的空间的,电影的败笔全在汤唯演的爱莲上了,我不是说汤唯的演技差,而是这个角色本身很难成立。
按照岸西接受采访的说法,爱莲的形象是为了汤唯另起炉灶的,原来的角色比爱莲大,或许也没她这么好看独立,但那样一个人物原本是在阿来完整体系下的,而不像现在这么突兀地并行存在。
如今电影的情境设置下,汤唯的角色属于寄人篱下,从未有过安全感,缺乏保护和爱。
于是在巴士上有一个人为她出头,她便死心塌地“爱上了爱”。
少女般疯狂的为安志杰付出一切,而真正相处在一起,才发现个性爱好南辕北辙,这时候才念及呆头鹅阿来的好来,整个剧情粗糙得好似TVB的肥皂剧。
但请问一个喜欢读侦探小说的女生,怎么会喜欢在公交车上为自己挥拳头的暴力男呢?
那么多推理小说故事算是白看了,“爱上了爱”,这分明是读亦舒的女孩子才幻想的故事吧。
除此之外,《月满轩尼诗》把汤唯的故事讲得太透,于是变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好的女主角都应该是像《甜蜜蜜》里面的张曼玉,像《新不了情》里面的袁咏仪,通过男主角的视角断断续续的看到她们的侧面,去揣测她们有怎样的经历和怎样的心情。
不是说不喜欢汤唯的表演,只是汤唯怎么看都是揣了一肚子心事,而且早慧,角色放在这里不当罢了。
我真是很期待最初的剧本是怎样,在汤唯介入之前,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怎样的性格。
其实爱莲分明是岸西自己,这部电影也比《亲密》更接近岸西的自传,比如那个“peter”啊,哈哈哈。
再比如,喜欢读侦探小说,这分明就是岸西自己的爱好。
喜欢写爱情小说的人,偏偏喜欢读侦探小说,去年东京电影节上问过岸西这个问题,她自己说她写爱情的乐趣在于,就好像在推理小说: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喜欢上另外一个人,经过怎样的事,有怎样的触发才动了心。
所以月满轩尼诗最有趣的点在“看看,我没有蛀牙”。
至于喜欢上之后呢?
岸西说:都没意思了,好像看侦探小说,在三分之二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凶手,接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很耳熟。
呵呵。
影片整体看来剧情老套、不知所谓。
明明是现代剧情片,中间却穿越了好几回(阿来和爸爸的见面)。
还有那个印度阿三,出现的很奇怪,消失的也很奇怪,看到最后也没有理解究竟为什么要有这个人物?!
听说这部片子因为汤唯的原因,被雪藏了两年。
看后觉得,雪藏不是因为汤唯的原因,而是影片的问题。
各方都太平庸了!
比较起来,觉得阿来妈妈的那部分还比较有意思,人物刻画比较丰满。
除此外,真的很感叹当刘德华还可以演绎像《未来警察》这样的英雄主义偶像剧时,张学友只能扮演《月满轩尼诗》中的落魄中年男人差别真的好大呀
这是我来到成都的第二天,我一个人出去看了场电影。
挑来挑去只有《爱丽丝》和《月满轩尼诗》值得一看,可我没带学生证,《爱丽丝》就显得有些贵,于是就去看了汤唯。
电影很舒服,就像成都这座城市一样。
在这个城市我可以大口的呼吸,空气里边都是温柔。
温柔化开了,这就是成都。
整部电影我喜欢前半部分,配乐少少的,却总仿佛听到了音乐。
这电影和成都都让我找到了一个调调,一个可以慵懒可以不要着急的调调,正是这种反现代社会的调子让我在电影院里忽然找到了那么点诗意。
一直喜欢看老港片,其实就是喜欢看那个调子,那种放松又幸福的节奏。
可惜《秋天的童话》之后我再没见过那么悠扬的爱情故事。
《月满轩尼诗》很清淡,很多处留白,这是它的气质,这是老港片的血脉。
如果换做其它片子,一定会把留白都填上糖果,腻到死。
从来都很看好张学友演戏的才能,他是有天赋的,基本做到了演什么像什么,算得上好演员。
他和汤唯,两个人的个人魅力和演技都有改变影片面貌的可能,但是汤唯更加独特,她不温不火,不蔓不枝,对人物的把握总会有一个纵深方向的发展,十分迷人。
看《色戒》的时候我还没觉得她这样好看,今天在大屏幕看到她穿上现代装,确实气场不同寻常,怪不得人人都想泡她。
影片大体上可以算作一场剩男剩女的保卫战,张学友扮演的蒋觉来是个睡神,常常睡到中午,年过四十,没有女朋友。
汤唯扮演的爱莲心有所属,可家里人却反对那门亲。
他们都顺从了各自的家长,去相了亲,但是他们都用另外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们适婚却不结婚,因此成了剩下的。
在别人眼里这算是某种失败,可我看到了导演试图诉说的诗意。
他们奉命约会、不期而遇、聊侦探小说,然后哈哈大笑,这分明就是在谈恋爱,在大家忙着操持家务的时候,他们在谈恋爱,青春期被无限延长。
他们是胜利的人,没有被生活骑在头上。
从而开出了自己的果实,酸酸甜甜的。
这部电影是一个好的模板,它映衬了千家万户的中国家庭。
中国的主流家庭非常套路,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值青春期,却被克制,不能谈恋爱,谈了就是早恋,早恋是重罪,是要由家长、老师以及本人三方会谈的。
和手淫还有追求理想相并列,成为三大青少年容易走的“错路”。
抑制本能与替孩子做主是家长们最明显的教育。
大部分的女生到20岁也没个男朋友,可大学一毕业,家长就来催命,你怎么还没被有车有房外表俊朗的好男人娶走啊?
得抓紧啊。
当我20岁的时候,我感觉我身边的人就跟上满了发条似的,好像马上要踏入老年,恨不得连退休的事儿都解决了。
要贷款买房、要贷款买车、要结婚,不能再玩了,要认真生活了。
周围人的这种转变让我很错愕,本来非常亲密的朋友一下变得没话说,他们谈论的事儿我一样都没想过,我觉得我还年轻,是真的还年轻。
我不急。
未来的确是个令人发愁的事儿。
然而在这代人的心中,未来几乎是个令人发指的事儿,它让大家都不再浪漫。
我认识的不少漂亮女生,在大一的时候谈恋爱,大二的时候谈恋爱,大三的时候尝试乱搞,大四的时候就专心研究怎样傍大款了。
可这里边有三个无解的难题,第一,永远的僧多粥少,哪有那么多大款等着你去傍?
第二,大款未必想让你傍,也许你觉得你行,大款觉得你不行,毕竟人家眼界比你高;第三,你总会变老的吧,那时候你除了傍大款再没其它手艺,总不是个办法。
我想痛骂这种司空见惯的既定的生活方式,它抹杀了一切情趣,剥夺了所有的可能。
人们要被迫的习惯在每个年龄段与别人攀比,上了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了什么样的工作,组成了什么样的家庭,住进了哪里的房子,开着什么牌子的车子。
现实成了每个人的顶头上司,而这种现实原本是可以改变的,是虚假的,是营造出来的。
因为这样的现实有悖于真实的生活感受,那样的幸福不是真幸福。
所以何必呢。
何必自己强迫自己一定要过上那样的生活,何必把生活中所有大的小的事情都弄成一个个的负担,如果你喜欢看侦探小说,那么就住在里面,它给你的快乐要远远超出你多卖一个马桶盖子。
因此我喜欢爱莲这样的女孩,她踏实,不慌张,不会一天到晚烦烦烦,她的爱是坚定的,她潇洒,惬意,乐于付出。
她能让你慢下来,这样的女人有大智慧。
如果你在每天挤同一班车回家,那么你总是会感觉很紧迫,似乎错过了就回不了家。
你以为那辆车能给你安全感,但它恰好带走了关于你的所有安全。
这样一代人一代人前仆后继,只有压迫感,只有窒息。
那就找一个无所事事的晚上,故意错过那班车,也许夜晚就突然变得美好起来了。
草威脉搏:http://www.mtime.com/my/caowei/
@百老汇电影院 我靠这演的啥玩意儿啊!我哈欠打的眼泪哗哗的!要不是怀着一颗与“不公平待遇”作斗争的心,姐真不去看汤唯。当然了,虽说姐看这电影没花钱,但也浪费时间啊!!
节奏好慢
喜欢这个电影,汤唯的清纯装扮还是挺养眼的。
这是嘛玩意阿嘛玩意阿,我操
汤唯可真漂亮啊
果然平庸。汤唯和张学友的爱情太缺乏前戏和铺垫,细枝末节却描述的很多,不明重点。以至于张学友那句“我爱上一个人”和安志杰打张学友的戏是那么苍白、突兀和莫名其妙。PS:汤唯依旧是女神,在哪里都能发光。
逻辑混乱,节奏奇差,情节弱智........
剧本平淡,个别情节扭捏生硬,剪辑混乱,汤唯的表演远逊于前,在误会阿来串通父母逼婚一场更是凌厉到恐怖的程度。若非老一辈演技派们支撑,此片也就2.5星的水平。
好吧,演员的表现都不错,鲍姐和朱咪咪的金像奖女配提名果然不是盖的。。。编导方面还是弱,原本平凡的生活却表现不出张力。其实这个类型还是很喜欢,如果给许鞍华来做,估计会好很多。岸西还是做编剧比较靠谱,导演火候不够。
清新 温馨 简单 没意思 主角好...
虽然电影还慢一般的!但是气质美女和歌神的搭配还是很吸睛的!
烂片届的奇葩
白水煮蛋,偷瞄汤唯。
岸西當了導演之後,編劇水準都下降了,好在表演拉了一下分。
岸西,你的爱情观是不是太软弱了。
汤唯很漂亮
不知所云 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 既不想表达浪漫又不想表达偶遇的那刹那 剪辑的手法过快 一会跳这 没结束又跳到那 非常零散 哎 岸西的《亲密》还是不错,至少值得回味,轩尼诗真的有些不伦不类了 汤唯纯粹只是简简单单,毫无亮点。。。。
好TVB好电视剧,岸西执导演筒似乎不怎么样。另外想说的是汤唯真的好漂亮。
为什么没有半颗星星评!!!
看的是汤唯 但是剧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