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不错,整个剧情逻辑严密,心理分析准确细致,中国版的盗梦空间,结局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国产电影中的典范之作。
电影潜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在心里都藏了一个秘密,为了这个秘密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最后不肯原谅自己,宁愿伤害自己,也不肯原谅别人犯下的错。
看到最后我几乎哭了,这部电影就是在催眠所有的观众,为我们治愈心理疾病,当电影结束时,告诉自己要爱自己,饶恕自己,宽恕别人,才能更加美好!
推荐大家一起享受这场催眠之旅!
认识自己,重拾自己!
《催眠大师》,原名《催眠档案之彻夜未眠》,是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于2014年4月29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间发生的故事。
另外,该影片同时是2014年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
打败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其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击溃TA,打垮其长期以来特定的矜持、自得与骄傲,才能破除其心防,令其袒露胸臆,对心理医师而言,这样也最方便给病患作新的心理建设。
所谓不破不立,片中的众人对徐瑞宁正是这么干的。
他们收效的基础便是来自徐瑞宁对自己的催眠术和心理诊疗的绝对自信。
国产悬疑片也能如此精彩,剧情慎密节奏把控恰到好处,挺好的。
陈正道,1981年3月3日,中国台湾导演、编剧、 制作人 、艺术指导。
2004年其电影短片作品《狂放》入围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竞赛单元与东京“亚洲之风”竞赛单元;2005年作品《宅变》与2006年作品《盛夏光年》均创票房佳绩;2008年只身到内地发展,先后接拍《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催眠大师》、《重返20岁》等作品。
并凭借《催眠大师》获得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看以上他的经历和作品,似乎这是个满身光环的青年导演,年少有为,80后,现在已经取得这么多成绩,导演之路应该是走得顺风顺水,属于天资聪颖的天才型人物。
其实不然,陈正道一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草根派,初次执导时在片场连对焦都不知道是什么,被跟焦员戏称为“导演小朋友”,23岁拍摄首部作品即入围威尼斯与东京竞赛单元的《狂放》,在威尼斯展映场,电影放到一半时观众已走了一半,第二天场刊评价毫不客气的表示“为什么威尼斯要选这部片,它应该在这里止步的”。
后来的真相是因为三大影展正在关注台湾电影,他又很年轻,作为代表才有了这次入围。
受此激励,回台湾后他的事业有了短暂的小高潮,《宅变》《盛夏光年》均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被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他开始骄傲起来,拍片时谁也不理,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很牛逼,自诩天才,几乎得罪了台湾所有电影人,毁约,赔钱,再毁约,自己“作”死,最后到了甚至连他父亲都不愿和他说话的地步。
关键时刻,彭浩翔拉了他一把,带他走进“4+1”电影计划,网上短片过亿的点击率让他重新找到了做导演的“快感”。
六年,他知道了珍惜,其后的《幸福额度》《101次求婚》让他成为“亿元俱乐部”的首位80后导演。
这之后,他才开始拍摄他最喜爱的题材:悬疑惊悚。
《催眠大师》,豆瓣评分7.6分,好于同期悬疑片的76%,在国产悬疑片,这样的成绩足够傲视群雄。
《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
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电影中的催眠世界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
房子里的地板的纹路,墙上画的摆放,桌上的道具等细节去呼应电影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像时钟不管拍不拍的入镜,那个时间都是完全对应的。
对于努力做的这一切,陈正道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希望剧本没有硬伤,这是我第一部悬疑推理类型片,我自己的期许就这些了,接下来我会让观众看到我的原创性,我所掌握的大场面,《催眠大师》对我来讲最大的意义,就是做好这个类型的准备。
”凭借《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催眠大师》重获成功的陈正道,骨子里有台湾人的文艺,在内地呆久之后又浸染了粗犷气息,对电影艺术与商业创意之间把握着平衡与自由。
作为导演,他想做的是尝试更多,更好。
2016年底的《记忆大师》,也许正是他梦想实现的更高山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二二一(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104079/不得不说它的的确确不能称之为一流的影片,它的匠气颇浓,有些台词不过是照本宣科,应当是套用了某些名句,后半段略有欠缺,前半段鬼片?
喜剧?
嗯哼?
但是还算是不错吧,至少治疗与被治疗这个梗还没烂,的确也做了一些准备知识,看这个电影时突然想起杨绛先生对鬼神之说的论证,我曾不满于最后模棱两可的说法,因为我胆小啊,而现在却有了深一层的领悟,倒觉得那说法是对极的,鬼神的存在感强弱改变不过源自内心情感。
所以他是有的也是没有的。
今天电影催眠大师上映了,凑了个热闹,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电影的公映,以国产电影的水准,应该算得上一部‘好电影’了,悬疑+惊悚,不仔细推敲的话,应该是勉强达到了观众的期待值。
同时,电影里运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论和催眠技术,并且做了艺术的夸张,相信一定让很多观众迷惑,怀疑,不解,让人感觉玄之又玄,虚之又虚。
本文,笔者就根据所学的有限的催眠知识,免费给这部电影做一次答疑解惑,也尽自己的一份力解除电影对于催眠术的误导。
解释过程尽量做到不剧透吧,免得被喷!
首先科普一下催眠的几个深度,最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催眠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法落下。
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令。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产生数字阻滞。
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之内。
第四级催眠深度:开始有失忆现象,被催眠者可以遗忘掉自己的名字,地址,某个数字,并可以产生痛觉阻断,可以做一些手术,拔牙、开刀等。
第五级催眠深度:开始产生梦游状态,产生正性幻觉,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是真的看到,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第六级催眠深度:更新的梦游状态,可以产生负性幻觉,看不见,听不见,确实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如暗示被催眠者看不见别人的身体,只能看到头部,那么他就只能看到一个的头。
在影片《催眠大师》中到底达到那个深度,也有人在争议,有人说三级,有人说四级;我认为,至少达到了第五级催眠深度,甚至是第六级,因为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具体情节电影中会交待,此处不详细说的话要剧透),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想像的范畴了。
但大多情节中出现的现象达到前三个等级就可以完成,如回忆起以前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情,跟想象中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在催眠治疗中十分常用,实质是跟自己的潜意识在交流)等,另外,演员在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符合催眠的状态,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等,说明剧组确实注意到了催眠状态下的细节,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
最意思是影片中使用的各种催眠技术,种类繁多,甚至可以作为了解催眠技术的一个入门教学了。
先说直接催眠法的技术,首先是眼睛凝视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怀表,用它的好处是让被催眠者不仅可以凝视重复的摆动,还可以听到单调重复的滴答声, 从而快速导入催眠。
影片中的用的凝视法并不限于盯着看怀表,还包括催眠师的眼睛,烟头,笔尘(沈医生在试图催眠徐瑞宁时所用到的)等等,让观众感觉处处有催眠,防不胜防。
其次是联想法导入催眠的运用,通过让被催眠对象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进而引导他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这个想像的画面,既可以是对象凭空创造的一个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过去记忆中的的一个场景,这种方法在影片中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多,如果有兴趣,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注意一下。
再次是反复加深技术,这种技术的做法就是不断引发被催眠对象唤醒,再不断地导入催眠,从而让对象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影片中徐峥和莫文蔚不断的互相催眠,又不断的唤醒,再不断的进入催眠……实质上确实使用了这种反复加深技术,不知道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编剧越催眠技术的特意安排。
这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在催眠中,把对象唤醒调整下身体的姿势,反馈一下感受,接着再导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对象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的肌肉疲劳。
然后再说一下间接催眠,这是影片中让观众感觉比较玄乎的地方,在影片中叫做清醒催眠,也有人叫做隐性催眠;就是让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交流谈话或者环境暗示,让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
整个影片框架也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搭建的,为了让观众了解这种催眠技术,影片还特意让主人公对这种理论做了一个讲解,给剧情的勾画做了一个铺垫。
如,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环境的暗示,通过水,声音、光线等,或某一个词语(如影片中用到的“船长”),让对象不知不觉中产生联想和回忆,从而再进一步导入催眠。
另外,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比较的高级催眠技术是:混乱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被催眠对象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发神经失衡,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绕过对象的意识评判区,从而导入催眠。
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技术,如,影片中心理咨询室故意布置得非常怪异,无形中给予被催眠对象一些混乱;催眠师故意把怀表掉在地上,也是一种混乱;来访者任小妍怪异的心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混乱,突然去拨弄钟表指针,突然把水泼出来等都是一种混乱技术的应用,以及从其他咨询师传来的大量信息,也加强了这种混乱,所以,对象没有理由不进入催眠状态了。
当然,能把这种隐性催眠技术运用的如此娴熟,绝非等闲之辈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还在世的话,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问题来了,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样的催眠?
我的答案是,有可能。
但前期必须做大量的铺垫工作,我不可能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做到这样的效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种心理技术技术,这就是“心锚”的建立。
所谓“心锚”,就是人的内心某一心理状态或行与另外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间的锚定,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
比如开车时看到红灯就不自觉的踩刹车,这就是一种“心锚”。
影片中,被催眠对象,一看到有节律的“一,二,三”运动形式就会被催眠,如听到数数123,看烟头有节律的3次一熄一灭,三次晃动水杯,拨动三下钟表针等都能迅速地导入催眠状态,要实现这种简单的瞬间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锚”的建立,而建立这样的“心锚” 一般还得在催眠状态下,所以这样的“心锚”又称为“催眠后暗示”。
看完影片后,观众还可能有一个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某一天被不知不觉的被催眠、被控制,从而说出自己不愿说出的事情,作出自己不愿做的事。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能做到这样快速隐性催眠的催眠师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早忙着去某个商业机构都赚大钱去了,恐怕也没有时间闲的蛋疼催眠你玩吧;其次,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旦有人要求你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很快就能从催眠状态下次苏醒过来。
调查显示,很多普通大众对催眠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催眠可以控制人或者让人失去意识进入昏睡状态。
因为催眠术早期多用于巫术和宗教等,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秘的色彩,影片的播出,也可能让许多人加深了这种误解,所以普及和了解一下催眠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任何一种催眠状态在平常生活中都出现过,如在睡觉即将清醒或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身体无法动弹,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人在某个极度的悲伤或恐惧情绪状态下,眼前突然浮现某个人,就是一种正性幻觉;又如某小美女穿着超短裙去玩,回到家发现青一块,紫一块,什么时候碰的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催眠麻醉状态;有时候时候拿着钥匙找钥匙,拿着电话找手机,或某个东西明明就在桌子上就是找不到,看不见,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一种负性幻觉;所以说催眠一点儿也不神奇。
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催眠术可不可能被用于犯罪?
答案是可能的!
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催眠犯罪的案例,如着名的“海德堡事件”,所以不要轻易找不熟悉的催眠师进行催眠,进行催眠之前最好对催眠师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既有利于对催眠师产生信任更好地进入催眠状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被催眠了,不知不觉中时间都这么晚了,哈哈哈!
有些东西可能说的还不是太清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也可以加我QQ:315678525。
(吕艳朋,2014年4月29日,于济南宝华苑。
)
心理状态是一个隐形的东西,只要它不出现在实际行为和生活中,只要我们还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就没人在乎它,要拿大笔钱接受系统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可谓天方夜谭。
无数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都将经历无数的痛苦、挫折和自信崩溃,绝大部分时间我们只能选择独自承受,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善待内心,为自己的内心详细去寻找医生,勇敢暴露自己。
实际上心理治疗也有局限性,它只能对个案和典型性人群起作用。
世间人千千万万,人性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生活方式和经历也多种多样,这些不仅是心理学无法概括和把握的,也是所有科学所不能涵盖与触及的。
人虽然是渺小的个体生物,但是他所携带的人性和匪夷所思的各种精神状态也依旧拥有着犹如宇宙黑洞般那么神秘和难以掌握的特点。
认知到我们是神秘宇宙的产物,认知到我们那模糊不可分辨且伟大的来源,也就认知到我们所谓知识永远存在的局限和时空短暂性,从而似乎也能认知到,我们所谓的失败或者光荣,都如此转瞬即逝,缺乏意义。
曾几何起,国产小成本商业片往往意味着漏洞百出的剧情、毫无名气的卡司和不忍直视的画面,几乎成了烂片的代表。
然而此片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确实是近年来少有的良心电影。
此片有三个优点,值得对国产电影还抱有一线希望的观众去掏钱支持一下,简要叙述如下。
1、在剧情合理的前提下开始尝试更复杂精巧的叙事结构。
所谓“烧脑”、“解谜”其实名不副实,此片对智商其实并无太高要求,正常观众完全可以理解剧情。
而事实上,故事本身不过是一个相互催眠且结局反转的故事,观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应该能猜到一个大概,这也不是我想夸赞的。
我真正想夸赞的是,本片虽然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但讲述故事的过程却一波三折,颇有听马三立老师相声的感觉,整个影片对叙事节奏的把握、惊悚气氛的渲染和悬疑的层层递进都做到了以往国产电影不曾做到的地步。
虽然前半段莫文蔚入场的节奏稍显拖沓,但中段和结尾把握的相当好,张弛有度。
我本人偏爱那种在方寸之间腾挪辗转,极尽变化之能事,能充分体现编剧和导演匠心独运的类型片,本片虽不中,亦不远。
在主线剧情上,徐峥和莫文蔚其实一直没有走出那个房间,在这样一个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完成了这样一部带有反转、悬疑和惊悚的影片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剧情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的。
本片逻辑缜密,无明显破绽和硬伤,充分体现了编剧正常的智商水准和对观众智商水准的尊重。
这在脑残遍地,奇葩众多的国产电影市场,简直就是夜空里闪亮的星星。
2、引入了新鲜的题材,证明我们在电影院还能够看到除了情情爱爱和家仇国恨以外的东西。
国产电影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爱抄,一旦一部电影火了,立马100个同类型电影跟风上马,其中99%还模仿的很拙劣。
于是乎我们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就只能被迫而又无奈的去遇见各种西雅图,去致你我他妈的青春。
本片正片开始前大概有七八部其他电影的预告片,我记得有一部是枪战、一部是喜剧、一部是主旋律,一部是爱情,还有一部没有鬼的鬼片。
为免被查水表,我就不黑它们了。
但是,假如一个像我这样的观众,已经看过500+的上述题材的电影,已经审美疲劳的状况下,我还能看什么?
就像你已经吃腻了热干面豆皮油条包子,还能不能对老板说来碗豆腐脑呢?
这部影片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催眠虽然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但在国产电影里作为一种核心主打元素想必不多,本人看片不多,不敢说国产电影首次,但就我个人观影经历而言是第一次。
本片的主题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主题:关于救赎与原谅。
然而包裹在【催眠】这样一个新的外衣下,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的电影,桥段被用烂,颠覆性的创新很难,于是新瓶装旧酒也不失为一种微创新。
至少,这种尝试给当下的电影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原来悬疑剧可以有这样的题材,原来惊悚剧可以这样拍。
很早之前我吐槽过这样一句话:想看一部不脑残不做作接地气的国产商业电影很难,而想看一部不脑残不做作接地气且没有床戏的国产商业电影更难。
现在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预测后面立马会有10部以上的跟风之作,不妨拭目以待。
3、画面和特效开始为剧情服务,不再喧宾夺主,最重要的是——不靠3D骗钱。
广大国产电影的观众想必深受3D之苦:坑爹的画面,除了字幕3D,其他都不3D;昏暗的光线,带上眼镜,眼前的世界陡然一暗;高昂的票价,本片3D,团购的请多加10元。
更别提近视眼镜外还套一个眼镜的痛苦了。
这些都是拜无良的国产电影所赐。
我本人一直坚持认为,除了A片,80%的电影根本不需要搞成3D。
本片就很良心的抛弃了这种恶劣的作风,只有2D版本,真是喜闻乐见。
此外,国产电影的画面和特效大于剧情是常态,台词也多不是人话。
比如拿奖宗师。
(你拿奖再多又有何用,我就是想黑你一下。
o(╯□╰)o)虽然看上去很美很牛逼,但电影最核心的故事却是支离破碎的。
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就好比魏晋名流整天酗酒嗑药瘦成皮包骨头还要佩剑一样,那画面太美我简直不敢看;又好比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极尽华丽夸张之能事不过是吹了一个好大的牛。
当然,国产电影没有这么极端,但却有这样的趋势。
当年韩文公发起古文运动,主张破骈为散,文以载道。
我觉得在电影圈,也有必要来这样一场古文运动。
以上三点,在一部国产电影中同时出现,实在难能可贵,理应支持一下。
而本片两大主演:徐峥和莫文蔚。
徐峥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大陆中生代男演员,没有之一。
虽然固有的喜剧印象会让观众偶尔出戏(我看的那场观众们确实笑场了),但徐峥的形象和演技驾驭此类影片确实游刃有余。
我只想建议说:不要拍泰囧这种无瑕疵却平庸的电影了,多尝试这样有新意的片子吧。
而莫文蔚简直帅到爆,抽烟的姿势完全秒杀我这种屌丝。
好吧,再说下去就成脑残粉了。
说点实际的:横向对比同档期影片,《超凡蜘蛛侠2》——抱歉,我不喜欢熊孩子,哪怕他有超能力。
更何况还是2。
《同桌的你》——当青春还在我身边,你就逼我开始怀念?
《冰封:重生之门》——天呐,这是一坨什么东西?
《里约大冒险》——虽然评分很高,但如果不是带着熊孩子还是不要去看动!
画!
片!
了吧。
《超验骇客》——你确定要带着你们家的文科生妹子去看这个?
so,你看看,你还有什么选择呢?
选择这部有诚意,有良心,尊重观众智商的电影吧。
在我的电影分类里,惊悚片和国产惊悚片绝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后者骨骼惊奇自成一派。
由于宇宙第一无敌的广电总局要求中国内地影片中不能出现鬼的元素,所以国内惊悚片到最后大都是一副坑爹的阴谋论嘴脸。
虚张声势的音效,僵硬的呼喊,性感女主角若隐若现的裸露镜头,加上最后审判者与忏悔者并存的嘴脸,构成了国产惊悚片的全部特征。
当然了,两者的刺激部位也完全不同,惊悚片让人胆寒,国产惊悚片令人反胃。
所以当我在看到《催眠大师》的时候并不对这部片子报什么期待,甚至在看到“零差评”的评价的时候,一度认为是浩大的水军刷分。
事实证明,《催眠大师》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至少在国内惊悚片领域,一扫之前烂片给观众留下的坏印象,可以说是国产惊悚片的新标杆了。
影片是一个不断解密的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几层梦境的设置都有理有据,留下的线索之后全部都得到了解释,既没有挖坑也没有随意搪塞,这在国产惊悚片中已经属于大不易了。
片子的音效做的很用心,在影片一开头,恐怖的音效渲染的很到位,着实令人捏了一把汗。
弹珠的声音尤其逼真,闭上眼睛都可以听出珠子的方位,滴答的滚动声和漆黑的夜色配合,加上乍现的人头,嘶……推荐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去升级了杜比音效的影院观看。
徐峥和莫文蔚的表演基本属于爆棚发挥。
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一个办公室之内完成,虽然有梦境辅佐,两个人在这样一个局促的空间里互相斗智依旧是非常考验功力的。
虽然这个设置不能与《十二怒汉》相比,但一定值得给两位演员点赞!
很多人将《催眠大师》与《禁闭岛》和《盗梦》等影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自然不在一个量级上。
虽然在情节上《催》与他们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但你如果经历了《孤岛惊魂》《荒村公寓》《不可靠岸》等片子的轰炸,相信你就会对《催眠大师》宽容很多了。
可以说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戴着镣铐跳舞的方式,没有审判与忏悔反而充满了温情与关怀。
在这部影片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摆上桌面,来聊聊国产惊悚片了。
当然,在这一档期的压力下,《催眠大师》的票房或许不见得能有想象中的漂亮,但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种子发芽的时候是不能多浇水的,哪怕这水是善意的甘霖。
((其实忙到疯啊,三天时间了啊,差点又没写,拖延症现在不写永远就都没有了……(这只是一个观后感,不喜勿喷,超剧透……好剧本,好故事,好演员,成就了一部比较赞的国产大片。
说实话是冲着徐峥去的,看片名也只是单纯理解字面意思没有想太多,而且连简介都没看,就直接去电影院买票进场了。
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意外,以及好打大一盘棋的感慨!!!
开始一段简直了,我以为我误闯了放映厅看得是鬼片,胆子小啊!
一个人啊!
吓到堵耳朵闭眼睛啊!
到莫文蔚开始讲第一个故事那段,我差点就崩溃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就起身走人了……当然后来想想,徐峥这么个大亮脑袋在,剧情能有多吓人,所以我还是很努力的坚强的看下去了。
中间那段没那么吓人,甚至变得有意思起来!
其实很明显就能看出徐峥的角色是有心理疾病的,或者说他也有他所恐惧的东西。
比如和教授坐上车后的反应,是那么的不自然那么的焦虑,我第一反应是他有密闭空间恐惧症,尤其是跟女性单独在一起的时候。
再有后来在卫生间水突突突往外溢出的时候,他的反应特别紧张特别害怕特别不能接受,很明显就是特别怕水的。
所以,我就在想说不定最后被治愈的人除了病人,还有医生自己,每个人都了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
到后来,又TM的开始吓人!!
当莫说有两个人一直在房间里的时候,我就疯了!
当莫在他肩上弄出水来的时候,我就受不了了!!
这尼玛啥又开始吓人了么啊!!!
心里各种祈祷不要放出那两个人的样子,疯狂的祈祷着,差点连剧情都看不下去了!!!
不过还好,导演蛮仁慈,没有真的拍成纯粹的鬼片,可是当屋里开始下雨的时候我还是惊悚了……这手法太特别。
最后的那些解析,真TM大的一盘棋,一步步慢慢的走下去,病人就这么彻底变成医生,医生就这么彻底被治愈,所以教授和导演都是人生赢家啊!!!
真心的猜到了结尾,却没猜到有这么的牛逼!!!
根本没想到徐的病情那么严重!
没想到莫的催眠这么diao!
没想到教授能力还带触动机关的!
没想到原来大家都是认识的(地球还真是大不起来啊)!
没想到其实这也算是非清醒催眠吧!
总的来说我喜欢这个电影,8.5分吧,那1分扣在它吓到了我,那0.5扣在结局。
(我能说我超想最后一个镜头是这样的么:一只手的特写,谁的不重要,画外音“一,二,三”,一个响指。
然后上字幕。
感觉就像是观众们都在电影的催眠中,然后结束了醒来了)对了!
很重要的一句话!!
这尼玛就是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啊!!!
个人不是那么喜欢莫文蔚,对她也没什么了解,只觉得她演技挺好,跨度那么大的这个转变,处理的很好,不管是哪个样子的她都演得很到位。
在开始的那段把心理活动处理的特别好,她整个人的神态、语言、动作都很到位,虽然透着一股“骚骚”的味道,但以最明显的方式表达了这个角色最初的信息。
而徐峥呢感觉没有发挥出他全部的表演才能,只用了八分力吧。
当然我对他的感觉始终停留在喜剧里,很难脱出来,即使这个片子这么的惊悚我还是看出了喜剧的味道,虽然被吓得不敢看但还是能笑出来,我也挺神奇的,有着奇怪的笑点。
(((好了,三天了,写这么点,快崩溃了,憋不出来了,再见……
今年2月份就听到一位做后期的朋友说陈正道的《催眠大师》很不错,不同于他以往的电影,这位朋友是我很相信的一个朋友,所以抱着期待一直等到今晚看完《催眠大师》,果然是一部精彩漂亮的好电影。
我一直不太相信催眠,但并不影响观影,就如同看《盗梦空间》时不相信人能被inception一样,但你得明白一句话,当告诉你别想大象时,你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一只大象。
《催眠大师》也是这个道理,影片其实并没有打高智商主题,因为想要理解影片并不难,所以不会存在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观众要准备的,就是接受人能够被催眠这个概念。
不说剧情,因为不能剧透,乐趣要留给观众自己去发现,但剧情上的设置是真的令人惊喜,基本每场戏都在埋线索,这些东西当你看完电影之后回想,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有迹可循。
影片在美术、道具上同样也下足功夫,徐铮所在的心理诊所很复古,但一些道具后很后现代化,地板、摆设等等也有很强烈的心理暗示。
再夸一下影片的音效,真好啊!
不愧是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音效设计得主赵楠,无论是徐铮办公室的空间感,还是玻璃球掉在地上的惊悚感,或者是比较紧张时的音效,都能把观众更深的带入到影片中,身临其境,抑或汗毛竖起。
最后说一句,可能很多人会把这片子和《盗梦空间》比,其实没什么可比性,除了音乐有些相似之外(对不起我是听了《盗梦空间》原声上百遍的人),影片的叙事风格、故事架构都与盗梦空间不同,所以观众可以放心看,大胆猜,反正,不看到最后不知道结局。
特无聊的故事就是卖气氛,讲真到了结局顿时好讨厌那个老师,一副“我就是为你好”“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的邪恶神情。莫文蔚唱的“You must love me”哪里比得上玛当娜,假装看到鬼的时候倒是想起“回魂夜”,那个时候多美好。
催眠show也太浮夸了吧?找的托儿都被自己逗笑了卧槽~
一点都不害怕 F K
果然片如其名,看得我好困。幸亏我妈禁止我学心理科,连影视剧都在玩命宣传心理医生有病。。拍的跟一代宗师似的,所有人都是医生。。想法是好的,作为国产来说已经算不错的了。希望不要再神化心理医生了。。催眠哪有这么easy?又不是特异功能。。看完之后觉得人生好艰难好想去安定医院住3年。。
国产片拍成这样已算翘楚。配乐和剪辑值得一赞。
比我想象的好,真的
“绝对没有鬼”政策罩盖下、“担心观众看不懂拖累票房”市场压力面前,结局能给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反转,再由心理教授里外解谜复盘让故事自圆其说,已是不易,虽是模仿痕迹严重,但在国产心理惊悚类型片里属于上乘,镜像催眠中的医患权力关系倒置。前面剧情故弄玄虚,梦境与现实嵌套,精神分析和鬼故事相互解构,但较容易冷场
国产电影算是比较好的了,就是有点惊悚。
徐峥说了这么一句台词:你知道什么叫蒙太奇么?我不禁放浪地笑了出来,然后发现电影院周围人全无笑点……然后就在想,该被治疗的难道是我……本片遵循了内地恐怖惊悚片三大原则:1、当然没有鬼啦 2、当然是神经病啦 3、当然是很怕观众和总急没看懂。鉴于东拼西抄的对象还算对路,鼓励下
候车的时候看了一下影评 难道我和大家看的不是一部电影???看着这么高的分儿,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了电影院 怀着失望的心情出来!莫名其妙就结束了!空间小格局大的电影就盲打星星简直就是骗子!
你知道什么是蒙太奇么?哈哈哈哈
3星合格比较中肯!
故事挺好,里边关于心理学的东西太鬼扯了,尤其是吕中的手背。。
我~我~我~我~说~不~出~口!立场转变的时候有点硬,期待值比呈现的要大。在国产片来看,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笨了,总觉得好多细节弄不清。BUT never mind ,还是推荐一下吧。
题材这么棒,拍得这么无趣,可惜了。karen好美啊!
佩服莫文蔚,演技棒,歌声棒,徐峥也很有才华奥
真正太一般,除了万达精致的音效不错。配乐不错,想给他找点能够赞的地方都很难。导演好像觉得观众肯定看不明白。于是努力让故事浅显易懂。各种我原以为是铺垫的实际都只是流于表面的浮夸,估计是悬疑剧看得在太多,导致影片中旬的时候就猜到了结局。期望太高。可惜
莫文蔚,从神秘病人到见鬼离奇经历到催眠后亦真亦假梦境与现实,再到反催眠徐峥,不得不佩服她的演技。
搞尼玛心灵救赎啊!翻番太少,极度无聊!
让我看了三分之一就知道徐峥是病人莫文蔚是医生 影片后面一半都是废的 解释的越多就越说明导演的不自信 影片的开头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