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封面做的还是多有意境的,一个肉身的双重灵魂——红色的未尽与蓝色的完满,可以看出这部美国经典惊悚片的内核还是有那么点点的。
但是,林赛的妖而不娆的钢管舞、和那个男的莫名其妙的床戏,却表露出美国电影深入骨髓的实用主义气质,只记得,林赛背后骇人的脊椎骨……林赛这个姑娘,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可爱童星,也是网络时代被全世界消费的IT GIRL符号。
童年时,林赛是叱诧风云的明星、一呼百应的偶像;成年后,吸毒、私生活混乱、同性恋、双性恋、酒驾、偷窃……林赛的名字和所有不堪的行为紧密联在一起……林赛在娱乐圈初露峥嵘的时候,我还傻乎乎地背着书包,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因为要去幼儿园而黑丧着脸;还是用一个棒棒糖就能哄住不哭的、用五颜六色的皮筋扎着朝天辫儿的小丫头。
林赛在娱乐圈如日中天、一呼百应的时候,我快乐的在小学读书,已经在老师的教鞭之下学会了上课不要说话、手要老老实实地放在桌子上听课,因为成绩好初尝了父母、老师的无限关爱与偏袒。
林赛开始各种主流意义上的“堕落”之时,我也开始了短暂人生中痛苦的中学时代,终日在寄宿学校里埋头苦读,脑子里只能装得下成绩、考试,懵懂的爱情、纯洁的友情、自我价值的探索……悲哀地像没有发生过。
现如今,林赛在一片质疑声中参演了玉婆的传记片,而上了大学的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平淡或者疯狂的青春岁月总会过去,是时代、是国家、是家长、是社会成就了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大多数人只是按着常规的轨道生活,想要突破常规,就要承受常人鄙夷的议论和身边人叹息的声音。
想要得到、就会失去,就算你是上帝的宠儿也不能例外。
说实话,和其他人的感受不同,中间部分的温情实在让我感动了不少,可是这到底是什么片子啊,就像街边的麻辣烫,扔进去了各种美味,吃到嘴里,都是一个感觉。
惊悚片?
没什么太多的悬疑和迷题,很简单,上ask.com就找到了答案。
(很奇怪,亚洲的片子上网都是用google.com,怎么美国的用ask.com?
看来google.com的广告重点不在本土。
)恐怖片?
除了割指头之外,没有太多恐怖的元素,而且中间段太温情了,也不像。
温情片?
估计会被人打的,连环杀手还能算温情片.侦破片?
不要搞错,最后找到凶手是靠双胞胎的心灵感应,关FBI屁事。
色情片?
可是只有不到5分钟的艳舞而已。
教育片?
用割指头来惩戒有天赋而不听话的学生,似乎有些过分了。
会被告虐待儿童的。
变态连环杀人狂?
除了他的工具比较变态外,其他都还好,不算太变态,只是不知道挂了一屋子的假肢算不算变态。
算了,部分了,看看就算。
写于2008-01-20-23:24借题“同卵双胞胎”总能编出不少新异奇趣的故事,小时候看的成龙喜剧《双龙会》就是,至今记得那些港式的搞笑片段和随后我按捺不住的开怀笑声。。
后来一部由“珍西摩”一人分饰姊妹俩的《代罪羔羊》更是成为我年少记忆中无法抹灭的挚爱经典(当年的“力士国际影院”播出,我的最最最爱啊!!
),前两年看的《两生花》里---基耶斯洛夫斯基巧妙地将“孪生感应”纵向延伸、通过“双面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严肃+尖锐地探讨了“存在与孤独”这一深刻主题。
这一回的《双面疑杀》唱的是红与蓝的双重奏。。
导演的表现手法很直接---透过那些红与蓝、交替出现的光影在不同的时空里、女主角的“人格”也随之裂变、直到许多证据说明其并非“人格分裂”而是确有两人且属孪生!
红色的钢管艳舞娘和蓝色的学生钢琴手、一个是放荡的风尘女、一个是温和的乖乖牌。。
同样的青春姣容、跃动着红与蓝相异节奏的心跳在DAKOTA感应到Aubrey提示的线索“蓝色奖章”后,那一刻我对凶手是谁也有了底,而最后的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到底没白看那么多探案片啊。。
琳赛洛翰的表演还是不错的,让我对负面NEWS缠身的她有“刮目相看”之感最后必须提到的是本片的“特效”---相当之好!
我是指拍摄DAKOTA单侧手脚被截肢后的那些镜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里没有发现其他片里常见的“破绽”如鼓起的衣服---里面是演员被叠着藏起的小胳膊小细腿。。
这个剧组的特效甚至“野蛮”的让截肢后未装假肢的DAKOTA穿上小小的吊带背心和短裤---众所周知,在那种穿着下是无法藏匿小XX小XX的,我又要重复了、但---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还是电脑特效吧?
OMGU GOT ME!
影片用极为拙劣的手法告诉了观众,“我知道是谁杀了我”,而观众却通过影片遗憾地知道了“是谁杀死了问题少女林赛·罗翰的表演事业”。
——有志女青年好莱坞问题少女林赛·罗翰再次因为非法携带毒品、涉嫌酒后驾车在影片《双面疑杀》宣传期间被捕。
这样的新闻对于熟悉林赛的人们来说,基本已经可以说见怪不怪了。
二十一岁的林赛依然是一个过着离经叛道的生活并且极度叛逆的问题少女,并且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公众人物而有所收敛。
即使被公众评选为2007年娱乐界最招人厌烦的明星,她也绝对不会因此而为自己给公众造成的恶劣印象做任何改变。
身材性感诱人,一副典型的美国甜心宝贝模样的林赛,虽然脸蛋上还有着可爱的雀斑,却已经无法再掩盖其日渐消逝的美国甜心形象。
从出道到现在,林赛从来不是同年龄段好莱坞年轻女星中的花瓶榜样,以杰西卡·阿尔巴为代表的新生代美国女星,基本都以一种讨巧的姿势去努力迎合大众,可偏偏林赛不是。
她是那个问题少女,过着放荡形骸的生活,是各种不法传闻的焦点人物。
却也正是这样的林赛,在被人们唾弃痛骂的时候,依然吸引着大众关注和媒体的过度关注。
在其主演的新作《双面疑杀》中,她竟突然成为了一个从和睦温馨家庭中孕育出来的典型乖乖女奥布里,热爱写作并且在钢琴大赛中得到过很多的奖项,这样的人物怎么说都不是林赛擅长或者说适合去扮演的。
当然,这个乖乖女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不到30分钟就消失了。
虽然导演给林赛戴上了黑框眼镜,虽然林赛努力穿的很保守,并且努力作出一副优等生的样子,却依然无法遮掩其问题少女的本质。
于是,乖乖女消失后问题少女再次出现,在影片大部分的时间里,林赛扮演的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早熟少女达科塔,因母亲是一个瘾君子家庭贫困潦倒,达科塔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成为一个脱衣舞女。
叛逆、放荡、出口成脏,这些典型是专属于林赛的,所以说林赛因为自己本身是一个问题少女,其所扮演的荧幕问题少女形象基本上也就是自己在扮演自己,只不过换了身份和背景而已。
在其上部作品《乔治亚法则》中,就已经体现出林赛自己演自己的特点,幸运的是《乔》在立意和题材上虽然算不上佳作却也不至于太糟糕,大众和媒体都在此片中看到林赛演技的成长。
可是幸运不是一直都有,关键问题在于,林赛不能总是扮演问题少女,总是去演自己,总是固定一种形象。
《双面疑杀》让林赛突破性的一人分饰两角,却因为影片本身拙劣的水平,让林赛的表演不但没有任何突破,反而本未倒置。
美国评论界毫不留情的说本片是年度又一烂片,而林赛的表演因为烂片的烂导致完全没有任何进展,再加上林赛本身的私人不良现象,大众媒体骂声四起票房成绩不佳,问题少女的问题之作这次惹得麻烦还真大了。
当然这是大众的判断,林赛的表演生涯有可能因为本片而遭遇瓶颈,甚至因此不再对林赛的星途抱有任何希望。
就拿影片本身来说,故事基础其实是很好的,一个关于孪生姐妹的故事,有传言说,孪生的胎儿即使在地理上被分开,但是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于他们之间,首先是有心灵感应其次是如果一方的肉体受到伤害另一方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
奥布里与达科塔本来是一对孪生姐妹,而奥布里却在刚出生的时候被其养父买走,以欺骗与其妻子的亲生女儿已经胎死腹中的真相,一个专门折磨少女并残忍截肢少女四肢的连环杀人狂出现,奥布里不幸地被其绑架了。
奥布里所受的折磨也发生在了在夜场作脱衣舞女的达科塔身上。
被救的其实是达科塔,可是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奥布里,只是因为遭受了过多的折磨而失忆导致了人格分裂。
于是,通过这场恐怖的绑架和最后的获救,两个从小被分开的孪生姐妹又找到了对方。
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吸引人的,可惜,本片导演却太过于急功近利了,想把很多元素都塞进一部仅仅一个多小时的电影里,结果是不伦不类,电影整体风格严重畸形。
既有孪生姐妹奇妙的心灵肉体感应,又有一个变态的杀人狂(此杀人狂和所有平庸的杀人狂电影中的变态一样,毫无特色和档次可言,只不过喜欢DIY杀人工具),又有类似于侦探片中的FBI人物形象。
可以看出,导演是想又走惊悚路线又同时兼顾温情路线,又要把握悬疑和本身故事题材的神秘色彩又不想弄的太过于悬乎。
结果各种元素的综合,不但没有提升影片的立意和档次,反而是把影片弄的四不像。
除了影片的画面风格以及整体色调的设计,尤其是对蓝色和红色的对比使用,造就了一些另类感和惊悚感以外,影片真的可以说把一个基础很好的故事糟蹋了,也让林赛跌了一个大跟头,其在影片中钢管脱衣舞女的形象,虽然非常性感撩人也足够的色情(虽然未露点,但是凭林赛的性感身材和妩媚勾人眼神已经足够),影片却很可耻地展现太多林赛的色情舞姿,有明显地吸引观众眼球的嫌疑。
可惜,也导致了戏里戏外对林赛本人的质疑和骂声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请注明
讲, 从前有个母亲, 生孩子前摔了个跟头, 把孩子摔掉了. 父亲瞒着母亲花钱从一个吸毒女那买了她的一个双胞胎闺女, 女孩长大学钢琴, 青春期心浮气燥不想学了. 钢琴老师变态扭曲, 报复她, 绑架之, 剁手剁脚. 与此同时, 拥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脱衣舞姐妹, 突然断手指头, 在回家的路上, 晕倒在一个坑里, 被警察找到, 误以为是被绑架的女孩. 然后这个悬疑故事就开始了.
当人们遇见一件感情上无法接受的事情之后,肯定会理性的对自己做一个解释。
《双面疑杀》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一个品学兼优的小女孩A,被连环杀手卸去一条腿一只手,被人发现在大街上。
当她醒来后竟然拒绝承认自己是A,而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在俱乐部跳舞的舞女B。
她想象自己跟A之间有某种生理上的联系,所有加诸于A身体上的伤害都在她的生活中渐渐显露。
洗澡的时候莫名其妙就断了指头,早上醒来发现没了一只手加一条腿。
满床的鲜血,无法抑制的尖叫,所以不难解释当她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只是难过的看着自己残缺的身体,却又有点冷漠的说,我不是A。
其实刚开始看这部片子,是当作惊悚片来看的。
琳赛罗汉算的上是我喜欢的美女。
不过很多人似乎都不喜欢这片,说是烂片子,烂女主,烂剧情。
不过是理解方式不同罢了。
看电影前稍看了些影评,很多人讲说,这部是讲双胞胎之间的感情的,凶手是钢琴老师之类云云。
看完电影总觉得不够确切。
于是开始浪淘沙般的为自己对此的反应找一个合适的解释。
于是就发现了人格分裂之说。
很好,我喜欢这个。
如果把影片理解成,A不能接受自己没了手脚,于是将自己幻想成另一个人B,而这个人只是刚好承受了跟A一样的身体虐待。
被幻想出来的B要在这个精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所以不断的说服别人跟她一起去拯救A,所以钢琴老师所代表的凶手出来了,所以陪她一起去救A的爸爸死了,所以屋子旁边的警察始终都没有出现。
好像影片里的情节都串联在一起了。
所以我心里的电影也得到了升化,不过是南柯梦一场,一场空欢喜,自演自导,自我安慰。
千万个人心中有千万个哈姆雷特。
千万个人心中有千万个世界。
如今在这个物质条件如此发达的社会里,为什么人人所追求的却还是心里的一方宁静,一方舒适。
灵魂是什么,人格又是什么,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些化学物质相互反应相互作用罢了。
语言也不过就是语言,不能代替思想,有时候甚至连交流的功能也不尽发挥得了。
恋爱时,缺乏安全感总是问对方你爱我什么。
失恋时,掩饰事实总是我什么地方不好。
考试考不好了,找个借口。
事情出差错了找个理由。
于是人们醒悟了,得找个责任承担者。
于是乎,解释有了发挥的余地,惩罚也有了对象。
就像我看完电影觉得心里不爽快一定要写些什么。
好像心里一定受到了某种影响,而这种影响却又是我乐于分享的。
就像左手跟右手石头剪刀布,如果哪一天你明明知道两只手的路数却又像个旁观者一样漠视,那么很高兴的恭喜您,您分裂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很喜欢琳赛,这个小妮子演技不错,长相不错,性格不错,伴侣也不错。
总而言之,让我这么憋着想写点啥至少不能只算是一片还不错的电影。
PS:电影真的是满血腥的,让人后怕。
一开始以为女主角是人格分裂,看到四分之三的时候越来越迷糊,觉得自己也快人格分裂了。。
一开始断手断脚的拍的挺恶心的,还很牵强的搞出点悬念来,又把所有悬念都放到最后四分之一全部解释出来。。
感觉应该是导演的问题,没有理好故事的进程就急着想拍出一部十全十美的片子,最后反倒弄巧成拙,没能力好好收尾。
搞得整部片子有点莫名其妙的,反正看得挺没意思的
其实大家对于金酸梅奖的含义不要那么认真。
它的诞生并非完全为了严肃地鞭策电影作品的高度和深度。
综观这个奖象的历史,都是讽刺某名导、或名演,甚至叫座电影的。
感谢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一般的B级片还排不上号去领这个奖。
Razzie Award的核心精神还是娱乐的,尤其是今天。
说得更直接一些,谁有名谁红谁人气高,我就要臭臭他/她/它。
虽然出现了怪力鬼神,但这部电影的故事脉络还算顺,处理段落时,也做到了抓人,但是如同电影里说的people get cut,这电影的细节一半好一半粗糙。
如果不是Lindsay主演,这部电影也许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
迪士奈放弃小甜甜之后,Lindsay被钦点拿下甜心女孩的接力棒,没想到啊没想到,造反得比前任还要快。
Aubury对于L没有什么突破。
sweet girl的演绎对于L来说真是麻麻地,甚至手到擒来。
Mean Girls里面那种good girl gone bad,她也演得很麻利。
本片唯一的不同,甜姐拍类型片啦但尺度也是有限的,无非是扭扭屁股,摸摸钢管什么的。
之所以被Razzie瞄上,个人估计是因为那段床戏过于boring,评委们很生气。
最不符合逻辑的是,音乐老师喜欢在解剖房里挂那么多义肢,很明显就在告诉大家凶手在这里在这里。
发生了这么严重残忍的连环凶杀,FBI竟然没有挨家挨户地调查,美国的工作环境还真TMD宽松。
电影是7月暑假挡期嘛,对于放假的青少年,导演用了很直白的画面冲击感官。
大概是太TMD直白,心理上的恐惧没有那么强烈。
还是我个人底子好?
反正就是及格的商业电影。
投资成本也不是很高的。
大家开心点。
接下来是点剧透。
Dakota在描述自己落魄身世的时候,个人理解是导演故意设计的陷阱,这样观众会先理解:Aubury受到强烈刺激,造成人格否定,自以为小说里的人物。
自始至终受害人就俩,一个是Jennifer,第二个就是Aubury。
Dakota是Aubury的分身(我意识到这个的时候,猜测剧本爱看日本漫画)。
Aubury喜欢写小说,而且很投入很用心,她在遇害的时候,产生的强烈意念把小说里的人物具体化,自己未了却的事情希望通过这个人物带给世上的亲人朋友。
但是她也不知道小说里的人物长什么样,幻化成的样子就是Aubury自己了。
根据是:Dakota和小男生作爱的原因就是补偿,Aubury生前打算去Yale求学,害怕距离恋爱,因此故意冷淡小男生。
Dakota告诉父母和所有的人,她不是Aubury,间接引导他们后来是父亲寻找犯人。
当然如果Dakota直接说我是TMD神奇的分身,估计这吸就没办法往下演了。
因此,剧本故意编得这样,让观众和女猪脚一起发现棺材。
可以预见,影片后来是Dakota消失,警察发现Aubury的尸体。
就是这么杯具。
在相当现实题材的故事里,使用这么不靠谱的设定,导演,你需要勇气来尝试。
不过你的尝试是有后人的--2009年的the lovely bones,也是个死不瞑目的故事,更加细腻,不过女猪脚演得是个魂而已。
第一是因为没有字幕,听力境界不够。
第二可能是因为剧情设计太好了。
女主角的皮肤可真差,不得不说,那肩膀上粗糙的程度,很多特写啊。
最后什么意思啊?灵魂跟自己又躺在一起了?
没看明白。
一句话点评:三流科幻中的恐怖片,不入流的恐怖科幻片。
因为本片的故事设定,不得不把它归到科幻恐怖的尴尬位置。
同卵双胞胎的心灵感应升华为一种生理反应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这比较容易勾起作为中国观众看成龙《双龙会》的感觉。
只不过林赛·罗汉很显然没有大哥的幽默感。
与《双龙会》轻松幽默的心态不同的是,本片将“感应”这一概念树立为整个故事的核心。
看完本片有一种受教育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
原来真的可以这样!
导演似乎并没有能熟练掌握怎样把生活中的确发生过的不可思议事件,有悬念的表现出来。
估计不是《X档案》的忠实粉丝。
不知怎的,看幕后介绍中似乎每个制作人员都对这个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整部影片表现出来的就是那么的漫不经心。
恐怖气氛的营造让人失望,悬疑的部分编剧还自以为得意的把凶手隐藏的很好,殊不知电影还不到一半,凶手就已经能有个大概,结局只是确实了观众的怀疑而已。
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没能从“人性的黑暗面”找到凶手行凶的行为逻辑,或许暗示了一点:处于嫉妒的占有欲。
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凶残的杀手,除了截肢的欲望得到了一定的解释,那种对蓝色和玻璃的病态依恋却没有很好的解释出来。
至于办案的过程,导演和编剧似乎并没有发觉这样一件案子在FBI办起来会多么轻车熟路,所谓的心理专家的介入,并不是常理的解释犯罪者的行为,一反常态的转向了对受害人的分析。
这种“心理专家”有点让人难以适应。
24小时驻防的警察和探员被男朋友骗还有情可原,父女两个人黑夜接连外出,警察和探员竟然没有丝毫的交待。
看来导演是对美国警察和联邦警探有太多的不满,竟然都懒得交待他们的无能,直接把他们踢出了镜头和故事。
导演的抓大放小使得整个案件的“侦破”成了一场灵媒表演。
至于主演,这是我印象中林赛·罗汉第二次饰演双胞胎,虽然过去快十年了,演技却未见大幅度的提高。
在《亲亲两颗心》(又译《天生一对》)中,林赛·罗汉的不足还仅仅局限于美味儿十足的不列颠口音。
本片的一大突破可能也就是题材上的,表演更为大胆一些。
估计林赛是把浪漫爱情喜剧中接吻之后的部分,在本片补齐了:脱衣艳舞,摇摇晃晃的床戏,外加缺胳膊少腿。
角色上是全新的尝试不假,却没有什么全新的味道。
事实上在充斥着林赛·罗汉的各种丑闻内幕的今天,更看不出什么演技了,根本不用体验角色,她的人生如戏。
当年我却又一度为她的《亲亲两颗心》而痴迷一时,相信她会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但没想到她会走“愈出名愈堕落”的老路。
前有薇诺娜·赖德,后有甜甜布莱尼,她还如此糊涂,让人伤透心肝。
当然,客观来讲,对本片的不满可能源于一种对超自然的抵触。
个人不大喜欢玄之又玄的东西,更不喜欢硬去解释这种玄妙的做法。
虎头蛇尾,林赛很美
血淋淋的恶心片加上色情片就有了美国的惊悚片。剧情是拼起来的,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悬疑的感觉。
其实一开始我就知道凶手是谁
边看边搜剧情,不过还是大概看懂了~有点像张悦然的《樱桃之远》。
美女很卖力啦
天涯看图234 我觉得还好啊 林赛长大了
看了文字介绍才明白到底说了些什么。
还行吧,琳赛算最大看点了,没想到因演双胞胎而出名的她成年后又摇着丰满胸脯再演了一次。。。
残疾大奶妹
不觉得是人格分裂。
已经忘了片子讲什么,但印象中片子是不错的。不管他人观点如何,电影,重要的是对自己胃口。
得到金酸梅奖,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是两个人格的互相救赎。
说实在,情节牵强!
说这部片子不好看的 绝对没看懂这个电影
有悬念的感觉!
导演在悬疑片中,不应该愚弄观众,这是我的看法。而这部片子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场景。真正的高手是逐渐将观众带入高潮,然后如抽丝一般将放映过的场景印象重现,让观众知道“哦,原来是这样!!”
个人挺喜欢,蛮有意思的,要悬疑有悬疑,要惊悚有惊悚,但为啥得了那么多金酸梅?
就是冲着lilo看的,看人就好了,别注意剧情了就。。。
卧槽找到了!!!!!! 卧槽我08年在小饭桌看到的奇怪的电影!!!!!!
莫名其妙的恐怖片。而且不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