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一曲
Aimer,酣歌畅爱(台),爱,饮和唱,终曲欢宴,雷利的生活,Life of Riley,Love, Drink and Sing
导演:阿伦·雷乃
主演:萨宾·阿泽玛,伊波利特·吉拉尔多,卡罗利娜·西奥尔,米歇尔·维耶尔莫,桑德琳娜·基贝兰,安德烈·杜索里埃,阿尔芭·贝露琪,杰拉德·拉缇戈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简介:科林(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和凯瑟琳(萨宾·阿泽玛 Sabine Azéma 饰)是一对戏剧爱好者,在两人排练新戏期间,他们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他们共同的好友乔治(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患上了不治之症,时日无多了。 乔治生病的消息让凯瑟琳..详细 >
遗作+回顾性总结作品,雷乃在这部片子里将自己拍片生涯的许多内容做了整合:回忆/当下/未来的讨论,脆弱的关系背后人心灵空虚的体现,人的理想与现实的沟壑,舞台与电影的讨论等。从《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已经是在告别与交代了,这一部仿佛就对应了《阿涅斯论瓦尔达》,是对自我一生的直面式总结,挺唏嘘的。
依旧是雷乃晚期电影戏剧化的典型作品,本片对舞台布景插入绘画元素,审美很好,但在戏剧本身也依旧乏善可陈。
情感研究,幕布是一个相当出彩的设计。
舞台剧爱好者居然看困了
因为一些事没能完整的看到电影。我是个有强迫症的人,看电影一定要从头看到尾,不能断不能少。今天我心里其实已经很冒火了,但却没发出来。由于几件事的相互关联影响,最终造成了我今天进场迟了,而且迟的挺久。其实这跟电影里所表现的戏剧冲突很像,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汇聚到一起造成这样必然的结果。
哈哈舞台布景简单又到位的突出表演和对白,阿伦雷乃年纪越大拍得越是轻松。
天使翅膀的魔鬼。一个人将故事全部串联,从生病到死亡,两对夫妻一对情侣的中年状态,要是大多数都能像这个结尾就好了
看的有点烦,大约是台词的废话太多,中间场景转换的时候特意加个路的镜头进去感觉毫无意义,既然坚持舞台化的set就坚持到底吧。最后大概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台词还是要在这几条线之间循环。
3.5
Alain Resnais执导的最后一部剧情电影,就像是一部阐述“最美夕阳红”的法式小品。场景布置非常有趣,高度饱和的色调,犹如糖果纸一般,欢快的节奏更是一扫沉痛阴霾,让失去的悲伤无处遁形,就只是几个老年人在处理情感问题,最后各得其所,欣然离去。
+,解构舞台表演和调度已在《吸烟/不吸烟》与《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完成,做一些重复与减法工作。老是老了,但台词充满生命力。纵情离开。
绘画与舞台剧在电影中的呈现,从雷乃最初的《梵高》他对电影形式的关注一直未曾改变。缺席的乔治就像导演一直所想要探究的记忆,所有人都在追忆和乔治的过往,而乔治虽未曾出现却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最后留下的,是少女与死神。
用葬礼戏来告别,男人女人间的那些小心思纠缠在一起,中心人物的却是缺位的,与他的一切只能间接的表达,间接的了解,甚至还有些矛盾。戏中戏,最终结束的恍惚间不知结束的是哪一层
中年人的爱情真的饶有兴味啊!
小布局,背景巧妙,纯看演技,老戏骨们都很赞啊~SIFF2014D1
上来就看遗作 大约不是太好
有趣的
看过~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聆听一位富有思想和见地,有比你多活了数十年的老先生去讲述他在人生暮年对于老年和死亡的思考,是有益、高深又有趣的(也许带着痛苦)。“哦,原来在阿伦雷乃眼中,死亡是带有一种戏谑感的轻松呀”这是我在看完导演的作品以后首先想到的。他的这种轻松态,也是建立在对终极不可知的妥协背面的吧。雷乃最负盛名的电影《去年在马里安巴》《情人》都带有一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黑白片,很先锋,但到了老年的这部电影,不论是是颜色还是叙事,都给人一种“丰富、圆润”的感觉。他的心路历程如何?真的是很令人好奇!
电影的意义远远大于电影本身。继一场葬礼之后的又一次离别。导演玩的很High,同时也在风格化上进一步坚守,舞台戏剧感,戏剧式的转场设计以及独白的放大化,这一切都和故事以及故事所表达更具深远意义。以这样自在的方式谢幕,对雷伦对几代观众,都是幸运。#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