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又出新作了,这部今夏推出但至今尚未在中国公映的动画,叫做《悬崖上的金鱼姬》,也可以称作《悬崖上的Ponyo》,Ponyo就是片中女主人公——新版人鱼公主的名字。
动画有别于其他影片形式的地方,首先当然就在于视觉效果。
而作为动画界的大师,宫老自有其独到而经典的风格。
有传言说他制作这部作品是为了缓和同儿子宫崎吾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有趣的是,此前儿子监督的作品《地海传奇》中有许多场景却令人不能不联想到他的父亲,看来两人表面的对立下有一种内在的传承。
显然,受到宫老风格影响的应当远远不止他儿子一个人,我们也许无法用简单的语词来形容这种风格,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众多作品中将这种风格的各种元素轻易地辨认出来。
关键词:手绘《千与千寻》是宫老的巅峰之作,让他在制作完成时“第一次有种自豪的感觉”,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之后的作品该往何处去?
4年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采用的不是原创的故事,画风上也迁就了所谓的“英伦路线”,这令老宫罕见地受到了某些非议,甚至他的本国人还毫不客气地颁了个“金酸梅奖”给他,但是,在我看来,纵然该片有不少缺点,但你至少不能说它没有新意,尤其是就视觉效果而言,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Osella奖正是对此最大的肯定。
而反观接下来的这部《悬崖上的Ponyo》,在众多的评论中,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最大的肯定却是“回归”二字。
这种“回归”首先体现在“17万”这个数字上。
据说宫老毅然放弃了其驾轻就熟的CG技术,这部新作最终是由17万张手绘图片构成的。
这种坚持在宫老身上并非新鲜事。
例如在创作《红猪》时就产生过关于制作方式的争论,到最后还是按照宫老的意见一张一张地去手绘。
制作完成后,宫老满意地说:你看这飞机在水上降落的画面通过手绘变得多么柔和!
但是,这次的坚持更为彻底,不仅不靠电脑,甚至还要令手绘的画面保持素朴的形态,也就是说,《千与千寻》等片中追求的精致也不复存在。
对此宫老说:“画面一定要简单,虽然阴影、高光也不错,但我就是不想这样做。
”也许有人看完后觉得画面依然亮丽,但那完全是因为色彩,稍微比较即可发现,新作在细节上是“不求甚解”的。
例如Ponyo母亲身上的光晕,简直就像是蜡笔粗糙粒子的产物。
有评论甚至说这部作品具有水墨画般的“中国风”,而我们知道,水墨画的特点就在于写意,而非宫廷油画般的细腻。
不用CG,更没有3D,如此展现的海洋画卷,自然没有《海底总动员》来得眩目。
在电脑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宫老这次可算是一把豪赌。
他对铃木敏夫说:我不需要你赚回成本!
看来他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然,铃木绝不会担心票房问题,他甚至在宣传时将这种制作工艺上的复辟当作是一大卖点。
关键词:理念宫崎骏作品通常诞生于寥寥几笔的印象图画,而不是丰满的故事脚本。
以往我们可以在预告片或者花絮中领略到作品的概念版,例如《红猪》的片尾曲中,屏幕上呈现的是一幅幅铅笔的素描,这些画面甚至比作品本身更具魅力。
这次也不例外。
宫老在2006年初就坐在洁净的工作台前冥思,然后用铅笔在面前的白纸上随意勾勒,最初这些成果通常都进了废纸篓。
直到夏天临近结束,灵感终于突然降临。
纸上先是出现了硕大的鱼类,成群结队如波涛汹涌,然后人鱼公主便站在最高的那个鱼头上,神情坚定不驯却又充满童真。
轮廓勾画完毕,宫老从抽屉里取出了从未使用过的一盒陈旧的彩色粉笔,犹豫片刻后便开始着色。
毫无疑问,这些后来被钉在工作室墙上的印象图稿就是在他的作品中必须始终贯彻的理念。
按照古典美学的看法,具体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而绘画是对模仿物的模仿。
但宫老的动画却是对此最好的反驳。
在着色之前,他的大脑中根本不存有现成的描摹对象,他说:“着色必须要大胆。
”然后便信手涂抹,最终我们看到,在阴霾的海面上Ponyo一身卡哇伊的Pink,出乎意料却又那么自然贴切。
这幅概念图最后被命名为:“Ponyo来了!
”印象图完成后,宫老召来他的团队,并对他们笑呵呵地说:“这样的画不容易贯彻吧?
”这次的制作阵容可谓鼎盛——绘画总监是曾参与创作《魔女宅急便》的近藤胜也,美术监督是制作《幽灵公主》的吉田升,画面导演奥井敦和色彩设计保田道世也都已跟随多年,即便如此,众人还是挠头不已。
因为贯彻同样也非照搬,而是一种再创作,他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必须时时刻刻观看墙上的印象图,按照宫老的话来说就是:动画没办法讲道理,只能通过形象来传达。
关键词:形象不少人意识到主人公Ponyo的形象酷似《龙猫》中的小米,尤其是在这条人鱼长出手脚之后。
或许正因为如此,宫老的这部新作被人称为回归《龙猫》的作品。
铃木敏夫曾说:迪斯尼无力创造出超越米老鼠的形象,而宫崎骏也难以超越龙猫。
宫老闻言大怒,说他一定能超越。
看完《悬崖上的Ponyo》,不得不说的是,描画孩子的形象是他的强项,但这个强项已成为他的界限。
我们知道,宫老从来不画纯爱动漫那样的唯美形象,也没有试过眼睛占到面孔一半的夸张脸谱,他一直在人物刻画上走着写实的路线。
到了后来,宫老更是不在意外形,主人公越来越普通,甚至出现了红猪这样有着啤酒肚和发福身材的中年猥琐男形象。
宫老曾自问:像千寻这样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主人公,会不会受人喜欢呢?
事实证明外表的普通不仅没有造成疏离,反而更唤起了观众的亲和感。
可见画风对形象来说不是关键,人物内在的丰满程度才是决定性的。
正是从这一点上来看,新作难言超越。
孩子的形象是宫老的招牌。
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龙猫》中小米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而新作中Ponyo的小短裙和白色灯笼小底裤和小米的行头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性格塑造也近乎雷同。
许多人关注宫老的色彩,但不知道有几个人会留意到他每每在着色之后还会再刻意突出局部的线条,例如备受称赞的孩童神情刻画,就是通过并无光影效果可言的纯线条来完成的,小米或Ponyo的唇线是突出她们执拗性格的要点。
简单的线条最忠实地贯彻了印象图的神韵,新作中最受喜爱的人物无不构形质朴,相反,华丽的Ponyo母亲却怎么看都不像是出自宫老笔下。
如此看来,观众对Ponyo的喜爱中不能说不带有某种怀旧的意味。
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龙猫》和《千与千寻》等片中“怪婆婆”的形象得到了改观,但宫老惯于通过表面看似危险可怖的形象来传递内在的温情,这样看来,面目慈善的老婆婆们却似乎丧失了形象的张力。
关键词:魔幻宫老的风格元素中不能不包含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本身即传达出一种矛盾,魔幻意味着光怪陆离,而现实却又意味着司空见惯。
在以往,宫老将两种对立的要素完美地融为一体历来是备受称道的,但这部新作虽不能说造作却难免有一点牵强。
还是对比来看。
在《龙猫》中,乡间原本就是各种神怪的家园,因此,穿过密林深处的甬道来到精灵的洞穴并非匪夷所思,在万籁俱寂的夜晚遇到过路的怪物也在情理之中。
神话与人类的契合在于原始,分离则在于科技,《龙猫》的魔幻与乡村的实景本是一回事。
《千与千寻》则看似脱离常景而置身幻境,实则不然。
成年人不仅看到澡堂中形形色色的神怪,也看到背后熟悉的金钱万能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起了早已失落的孩时的眼界,例如火车厢里的透明物正是孩子眼中的陌生人。
如幻如真的《千与千寻》,如幻的是成人的世界,如真的是孩时的记忆,两者的融合构成当代人矛盾的存在。
可见,所谓魔幻现实主义,表面上讲魔幻的是外表、现实的是内在,更深刻地来看,魔幻意味着残留的纯真,司空见惯的反倒虚假,两者均有当代的生活实践作为共同的基础。
宫老喜欢用油腻物的形象来表现灾难和危险,《千与千寻》中的腐烂神、《幽灵公主》中的野猪血都是这样,而新作中Ponyo踏浪而来,那些“浪”是由黝黑腻滑的大鱼形象构成的,同样有些触目惊心。
但Ponyo却不是来宣战的,相反,她一心一意要成为人类,崖上的小屋也不是金山法海寺,而是宽容接纳她的家园,这令那些阴霾的形象显得不知所云。
被海水淹没的山路也能令人联想到《千与千寻》,但火车同时是工业文明和人生旅途的产物,它从水下驶过画面就显得和谐又梦幻,而淹没的山路却并不能为我们呈现超越日常的视角。
水中游弋的怪鱼是入侵,而非安居。
不知道是因为手绘还是因为有了吉田升,《悬崖上的Ponyo》的魔幻画风不似《龙猫》的神秘,而更接近于《幽灵公主》的邪异。
5岁的男主角对大海的体验应当如他发给父亲的信号灯那样温情的,这个视角同海底的怪叔叔、华丽丽的女神乃至花纹奇异的大水母都不协调,小男孩一直在向金鱼妹传达人类的生活方式,但金鱼妹却只有不能带进新生活的魔法。
魔幻若是离开了生活的视角,就只是玄虚而已。
这个招牌般的元素在宫老的新作中可说是徒留其形。
中国人的语言中没有中性词,因此,说宫老的新作“回归”或者“重复”就包含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价值尺度。
但仔细一想也不尽然,说“回归”的在怀恋,说“重复”的在期待,说到底,大家都还是喜欢这个老头的吧。
妞波妞波妞 真的是个特别可爱的名字 单纯的波妞和宗介之间超越友情的爱 有人说波妞和宗介是个爱情故事 但我觉得并不是 只是小孩之间单纯的爱 并不觉得是爱情 说爱情总感觉他们长大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我比较喜欢说这是单纯的爱 这种爱单纯至极也坚固不可破 另外一段童真的爱之中,也带了一点不和谐声音 海洋垃圾 美丽的海洋充斥着大量的垃圾 童真的世界中的一丝阴影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啊
孩提时代看了童话,喜欢幻想的我便给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把自己幻想成宗介,期待啵妞的出现。
现在却不自觉地把童话解构,把童话打碎,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拼接起来,看他的绘画,他的特技他的诉求点,他的音乐他的穿帮他的破绽。
看啵妞逃出爸爸的家,和化成金鱼的姐妹们浮出海面,脑子里马上和fantacy 2000里面巨鲸的飞翔放在一起对比,马上会给自己个命题:这是不是东方大师和西方大师之间的惺惺相惜呢?
Ghibli永远也摆脱不了宫崎骏的痕迹,,Ghibli不是Pixar,Ghibli是宫崎骏的童话的衍生,这个工作室的传奇注定了要在宫崎骏离开的那天而结束,看宗介的妈妈风风火火的打着信号灯,仿佛看到了幽灵公主归来,看啵妞追逐心爱的人的奔跑又那么想宅急便里面的魔女,宗介则是一个风之谷女孩,小白龙的结合体,他的电影里面永远都有一个超脱于世间拥有无穷力量的神,来给故事加上一个句号,从风之谷的灵性的巨虫,到现在的月光女神,在老人的心里,永远有神秘的力量来帮你度过最后的一关。
偶然看到这部片子的话,还真的以为是二十年前的片子,看资料才发现原来是很原始的赛璐珞做出来的,一帧帧画面也是手工做出来的,相比Pixar一个篮球场那个大的超级计算机跑个一年两年渲染出来的后工业时代的光影效果真的非常之返璞归真。
你可以说宫崎骏守旧,你可以说他没有创新力,老了。
不过无所谓,在他看来,他不需要改变,因为他讲述的他所追求的纯真和善良,不需要变,他所爱的一切都不需要改变,正如他自己在片中说的:“不管爱什么,就爱一辈子吧”
动物界的忽悠·悬崖上的的金鱼姬by tassel满怀期待的宫崎骏新片,很失望,仅有画面值得一提。
已经第三次说是收山之作了,但是要是以这部收山,宫老自己会不会遗憾?
况且今年还有神话一般的Wall E。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讲得稀稀落落,既没有跌宕起伏,也不见平实动人。
除了信号灯那段,我找不出任何的亮点。
我不喜欢那个任性的金鱼小公主,尽管我承认她可能是龙猫之后宫崎骏作品里最可爱的小动物,但是性格,实在很寒。
她哪里像宫老其他故事里的那些女孩子一样:勇敢、善良、懂事、坚强,她只是纯粹的任性,对靠近宗介的小女孩和说她坏话的老奶奶使坏,为了见宗介就抵制爸爸,破坏爸爸辛苦建立的海底平衡,甚至随随便便掀起海啸,导致后来描述的给一个妈妈水和三明治的情节里,我总怀疑下一刻那个小p妞要做点什么坏事。
等事情终于安安稳稳的过去了,我还有点恍惚。
真像强加上去的情节,一点都不像那个忘乎所以的金鱼公主做的事情。
有人说,她的使坏是性格,她的追求是勇敢。
算了吧,一个有好奇心的小loli,本来就不耐烦目前的生活和陪伴她的爸爸,看到外面的世界和善良的小男孩,无比新奇,于是向往,可是她哪里有像海的女儿那样牺牲的决心,她哪里想过破坏她爸爸辛苦维持的平衡的后果,她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公主,因为有力量,所以就随随便便使用,责任?
后果?
她才5岁呢,关她什么事。
我也不喜欢最后所谓考验的那个情节。
本来全篇就没有什么高潮,最后一个情节更是把整个故事拉下一个层次。
所谓金鱼爸爸严阵以待的考验,只不过是金鱼妈妈忽悠lg,急于把波妞推销出去的几乎可以堪称史上最敷衍的考验。
以下详解。
解读《悬崖上的金鱼姬》的考验情节(EG) 这是一个严肃的恶搞,觉得金鱼姬非常好和很好的可以绕了~ 关于波妞妈的那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刚开始看的时候有没有像偶一样迷惑,波妞妈在考验的时候为啥问了一个极其没有技术含量而且答案相当明了的问题?
其实,波妞妈的这个问题是经过深思的。
她问:即使波妞真正的样子是半人鱼也没关系吗?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你介意波妞是条鱼吗?
宗介早就知道波妞是条鱼了,而且从来没有介意过。
这点以波妞妈的能力肯定早就了解,所以波妞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她放心了。
大家还记不记得早些的时候,波妞妈得知有人喜欢波妞,就乐不颠地游到她lg跟前,说:用古老的魔法,波妞就能变成人,只要男孩不变心。
lg担心:如果失败,就要变成泡沫。
这个对话点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男孩不能变心,否则波妞就要变成泡沫。
那么如果不想女儿变成泡沫,在考验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这么问:你能承诺一直喜欢波妞吗?
5岁小男孩可能还不能那么深刻的了解什么叫承诺,什么叫一直,他可能会回答:能。
但是宗介妈妈也在呢,一个有魔法的金鱼大妈让你的宝贝儿子保证一辈子喜欢一条金鱼是件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儿子现在是喜欢,但是他才5岁呢,一辈子这种事情太遥远,万一以后出点什么差错,那个承诺会不会有反作用?
魔法金鱼妈妈能放过宗介吗?
不保险。
宗介妈妈不会让宝贝儿子随便回答,于是答案不确定。
波妞妈当然不会用这种不保险的问题。
关于嫁女儿: 波妞妈为啥要用一个保险的问题呢?
答案是她急于把波妞送人。
大家都看到,波妞有兄弟姐妹无数,这么多孩子,波妞妈是很头痛的,要怎么才能把她们全嫁出去或者让他们全娶到lp呢?
估计她成天在各海域游览就是在寻找未来孩子的夫君/娘子吧。
现在大女儿年纪虽小,但是竟然已经有人说喜欢她,波妞妈心里都乐开花了,迫不及待就要把女儿嫁出去,那么多孩子不容易,能嫁一个是一个。
但是如果贸贸然就说:你愿意一辈子照顾波妞吗?
宗介妈妈很可能会看出一些端倪,我儿子才5岁,你就给他定娃娃亲。
虽然你是个大美女,但是毕竟是条鱼啊,这事得从长计议。
那这样不就折了。
聪明睿智的波妞妈才不会给自己埋坑呢,根本不问这样的问题,对方收了就行,以后退回来死活不认,反正都变成人了,变不回鱼了。
友情提示:务必计划生育啊!!
关于波妞妈对波妞的态度: 除了急于把波妞嫁出去,依偶看来,波妞妈对这个孩子没啥感情。
之前两夫妇刚见面的时候,波妞妈一听说有人喜欢波妞,就雀跃得不行,一直以来端庄优雅的形象都不顾了,忙不颠地计划嫁女之事。
作为一位母亲,连男方的具体情况都不太了解,就急于把孩子送出去,是一种什么心理?
而且,对方还是个人类,她的亲亲老公可不喜欢人类哦,当年她没变成人,而让lg来海域陪伴,多少能看出她对人类是存在隔阂的。
虽然有她救人的情节,但那可以理解为她良善或者以天人自居而已。
人类破坏大海、捕捉海生物,威胁她们的生存环境,她对这个种族不应该存有什么好感。
后来当波妞爸非常担心的提出要是魔法失败,波妞会变成泡沫的问题时,波妞妈给了一个模糊的答案:我们原本就是从泡沫繁衍而来的。
她的意思是变成泡沫就变成呗,有什么关系。
我们有那么多孩子,死一个没所谓了。
但是她的lg很明显是个经不起打击的人,所以她不能明说,只好说一个模糊的答案。
关于那个考验: 既然波妞妈那么不待见这个孩子,那还煞有介事的弄个考验干啥啊,直接私下塞给宗介不就行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波妞妈不疼这个女儿,但是波妞爸还是很关心波妞的。
所以波妞妈弄这个考验完全是为了安抚她亲亲的lg,她不能表现出她不喜欢这个任性的破孩子,她要维持lg面前的光辉形象。
波妞爸在考验场所旁严阵以待,他是真的相信这是一场严肃的考验,宗介要过了这个考验才能抱得波妞归。
至于考验的题目,已经不是波妞爸关心的问题了,因为对于唯lp鱼头是瞻的波妞爸来说,lp说要考验那一定就是最牛的考验。
失望之余,把宫老的旧片翻出来重温,依然精彩。
31/08/08
最初看这部电影的动机是因为看了久石让在武道馆的那场音乐会,听到穿白衣的麻衣唱《向日葵之家的圆舞曲》,静静的歌声让我把注意力从她略显粗壮的小腿转移到了她身后大屏幕上放着的那只可爱的无法形容的小人鱼身上。
是什么样的电影会让这么可爱的长着小人头的小红鱼配上这么柔美的主题歌呢?
我决定看看这部“悬崖上的波妞”……电影看完,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到底有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可是这么可爱的电影我记得我还是流泪了。
没有传统《小美人鱼》故事的悲剧结尾,波妞的妈妈海神问“你愿意放弃魔法放弃公主的身份变成一个普通人和宗介在一起吗?
如果宗介变心的话你可是会变成泡沫的哦”,这个喜欢吃火腿穿小红蓬蓬裙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雀跃的小人鱼公主坚定的边蹦跶边说“波妞想要变成人想要和宗介在一起!
”我想每个人都很想相信这样的美好,宁愿相信5岁的小宗介以后都会拉着小波妞的手好好照顾她一直到85岁,从此以后一辈子都不让波妞有变成泡沫的机会。
看电影我们当然这么相信,那个悬崖上的家,那片水彩色的大海,那些被海神治好的也喜欢波妞的老奶奶们,那场波妞不顾一切为了再次找到宗介引发的小海啸,那群波妞的可爱的妹妹小鱼们……一切都这么纯真,有谁愿意在看完这么美轮美奂的故事后忍心批判“这一切都是假的”?
可是……可是……我们又有谁会这样拿自己当赌注去相信一个人一样东西一件事情呢?
大概我们在宗介和波妞的年龄会,真的会,因为我们不谙世事,只是单纯的相信“TA会的”那在我们心中就“一定会”,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揣着这种梦想站在悬崖上,可能都已经跌落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怀抱里的纯真竟是把自己推向悬崖的罪魁祸首。
“原来这种纯真竟然这么傻……”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吧,可能是自己经历的,可能是看到别人经历的。
而这些看似完美的“他与她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故事之所以“美好”实际上恰恰是因为它们没有结局。
我又想到了《大约在雨季》里的女主角,去了自己病逝后的未来,知道自己如果嫁给了巧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后会在28岁那年死掉,明明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还是义无反顾的去追寻已经知道结局的短暂幸福;我想起了《天使之城》,赛斯从高处坠下,放弃天使的永生,只为体会普通人的感觉和爱……金鱼公主波妞和这些故事里的主角一样,他们的勇气和付出后得到的幸福大概每个人都羡慕,但到了自己身上,却也不得不踌躇和恐惧。
回到我的初衷,不得不提的还有那首《向日葵之家的圆舞曲》。
如果能再一次自由的行走想要迫不及待的去打扫房间,去洗衣做饭,出门散步在明朗的晴天里我会开心的笑着就算是雨天我也喜欢,可以打花伞,穿漂亮的雨衣可是这样的日子还没有来,我只能一点一点的向前挪步只想再一次的翩翩起舞,就像那阵微风一样……歌词里波妞的小愿望平实,却可爱,总觉得它颇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宗介家悬崖上的小屋不也是面朝大海,周围春暖花开吗,为自己的小联想笑一下,把这篇影评的题目从“遗失的美好”改成现在的样子。
有时候,我们的小愿望和这一样,很普通,很纯真,却很难心无旁骛的实现,很难说服自己百分百的放下,百分百的相信……如果说,有一个人和你有一样的愿望,愿意和你下一样的赌注,和你一样渴望纯真和永远,你愿不愿意相信这一切去爱?
愿不愿意去追求单纯美好的小幸福?
和你的爱人一起怀揣这梦想并肩站在悬崖边?
那一句看似容易的“我愿意”实际上包含了多少勇气啊。
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一片这样的大海,你也想从小鱼变成人,哪怕冒着变成泡沫的风险也想去体会和爱人在一起的幸福,就看你敢不敢,就看你有没有遇到值得的人。
愿你重拾心底里遗失的美好,愿你有勇气“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看完了。
这个故事其实很短,清浅如池水,淹不死人。
画风也还是我最熟悉的宫大爷。
差点就要叫“龙猫阿”。
去找理纱的路上,波妞困得迷迷瞪瞪的,连魔法也不能使了,宗介拖着她的手在黑暗的隧道里奔跑,发现她不是那个小女孩的样子,变成了半变身的小鸡模样,宗介抱起波妞往海水那边飞跑。
最后,波妞的妈妈问宗介,你知道波妞本来就是一条鱼。
“即使波妞的真正样子就是一条半人鱼,也没关系么?
”“嗯,不管是鱼,半人鱼,人类也好,我都喜欢波妞。
”在片子里这是很简单的一句台词,旁的人也热烈鼓掌。
宗介这孩子,到底因为是孩子所以答得那么干脆啊。
等他长大了呢?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的是拆开两个人的机会。
许仙看到白娘子饮了雄黄酒现出本身,也要吓得打跌,忙忙地找法师来驱妖。
所以,当看到宗介半道上发现波妞困得连施法都不能了以后,二话不说游泳推船,不能不有点细细感动的。
我本来还真担心他要强行推醒波妞,那才可怕。
如果他只接受会魔法的,红头发的,蹦蹦跳跳的波妞,受不了迷迷糊糊的,有鸡爪子的,虚弱的波妞,还敢作出肯定回答,我都要替他脸红!
我知道你能接受我,所以才不怕在你面前现出本相,但是也不会把自己心中最黑暗的一面拿出来折磨你。
这是一个亲密关系中的悖论,但是很重要。
连亲子之间也未必做得到,假如自己的孩子或父母变成异类,你能依然安之若素么?
心里一堆花花肠子的大人可不会像孩子那样答应了就是答应了。
我几乎要怀疑这世界上还可不可以相信承诺。
甚么然诺重君须记,一回头竟是无声无息。
其实,真的接受了,那么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话,都不必说出。
一举一动,都是承诺,会被另一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不过,这是一部动画片啊,给小孩和大人的那颗小孩心看的动画片,管那么多。
治愈系就是要让人相信,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草是绿的,接受一个人也是可以相信这句话的。
一定要戳破肥皂泡,有什么好处。
金鱼姬是一条活泼好动的小鱼,一次偶然的机会,它在涨潮时被冲进了玻璃瓶中无法脱身。
此时,刚好来海边度假的男孩宗介路过,帮它解困,从此人鱼相识。
宗介把金鱼抱回家里喂养,一起玩耍,感情甚笃。
由于海员父亲终日出航,宗介只得跟母亲相依为命,这让他的性格孤僻自闭,甚至对长辈也不理不睬。
但是,遇到金鱼姬后,宗介逐渐改变了对生活的冷漠态度,这也让他慢慢修复了性格中的缺陷。
一次意外的海啸中,宗介撞伤了身体,金鱼姬沾染到了人类的血,飘回了大海之中。
原来海洋中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个操控水文环境的古怪男子藤本,因为发现了人类污染环境的丑陋,所以自造了另一个水中世界。
他发现金鱼姬沾染了人气,正准备用魔法将它打回原形,却事与愿违…
为了好吃的火腿,为了5岁的男朋友宗介,波妞勇敢的冲向人间,观看影片时我脑子里一直都有一个巨大的不祥的阴影笼罩,担心“美人鱼最后会为爱情而牺牲...”这都怪安徒生给我们造成的童年阴影,而让主人公不得善终的事情宫崎骏先生也不是没有干过,会不会又是“再见萤火虫”那样掏干我们的眼泪呢,看着波妞笑得大大的嘴,圆鼓鼓的眼睛,心里不停打鼓,宫崎骏先生,您不会对这么可爱的美人鱼下黑手吧?
这回美人鱼故事里的王子,是一5岁大还在上幼稚园的男孩宗介,影片里有个描述小王子家蛮感人的镜头:宗介爸爸要出航,不能回家只能隔着大海相望宗介老妈(山口智子配音)用信号灯不停的打“バカバカバカ(傻瓜....)”而宗介一脸严肃的给爸爸发信号“一路平安”.....王子宗介一家3口人不很富裕(全家只有一辆小破车,好穷的王子),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连衣柜都买不起,用的超市廉价衣架),却是那么温馨而幸福的令人想哭宗介和波妞最后穿越隧道时,波妞的老爸(一直以为他是大反派)告诉小王子“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开波妞的手哦”我们中国人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成语其实这句话还有个上半句“死生契阔,与子相悦”用20年返璞归真的宫崎骏1988─龙猫 2008─悬崖上的金鱼姬“邻家的TOTORO”,我们小时候每个小朋友都会唱“我最爱的豆豆龍,豆豆龍”,两个傻乎乎但粉可爱的小姐妹晃着大脑袋,笑着大大的嘴,那只有点傻不隆冬的一幅没睡醒样子的胖胖的毛茸茸的龙猫。
20年过去了,我们又等来了5岁的小宗介和他可爱的美人鱼公主波妞到底什么是真正好的作品?
当1997年宫崎骏宣布“幽灵公主“作为封笔之作,我确实把它当作一部“遗作”“含泪看完”而多年后“千与千寻的神隐”对反复食言的宫崎骏也确实不愧是他创作生涯的新高度,而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原本得监督因为遭到所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人员的非议,慌忙中请来宫崎骏先生来当救火队员,可正是这部席卷欧美票房的“动画巨片”远远偏离了宫崎骏的原有风格,当然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英国氛围的舶来品从此动画制作似乎脱离“动画”本身的原意,而在越来越魔幻的路上渐渐远离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郎那部饱受非议的“地海战记”不可谓不深受其毒害,据说让他老爸看到一半就匆匆逃出来抽烟,看不下去了,关于怎么讲述自己的童年?
“悬崖上的金鱼姬”一共17万张纯手工绘图,大家可以留意电影里所有的背景画面都是水彩画风格的,这种制作动画方式早在20年前就被摈弃了,“波妞”这只美人鱼似乎太落伍,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磅礴的故事,没有深刻的启示而这恰恰是宫崎骏动画魅力所在,帮你找回那些曾经拥有的最美丽,最纯真的东西。
我们现代人好像都有太多的新创意想去表达,却没有人愿意静静的回忆过去周遭眼花缭乱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然而我们都成了没有过去的80后,是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讲述的童年,还是我们忘记了怎么去回忆过去?
http://www.douban.com/people/2624847/
昨晚看了宫崎骏的新片《悬崖上的金鱼姬》。
泪流满面。
想想你们日国真是低俗,你们的人民低俗,你们的艺术家也低俗,你们的老人低俗,你们的小孩也低俗,总之你们就是不如天朝高尚,我们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和《闪闪的红星》这种题材新颖、主题向上、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动画大片,不是你们日国一二十年内可以企及的。
像《悬崖上的金鱼姬》这种粗制滥造、低俗不堪的动画片是绝对不符合我国院线上映的标准的,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接班人,也是绝对不可以接受这种资产阶级腐朽落后的文化所腐蚀的。
一、题材老套 首先,人和美人鱼相恋的故事古已有之,影片几乎原封不动照搬安徒生《海的女儿》,已经有抄袭之嫌;将最后结局改成光明的大团圆,无疑更是拙劣的一笔,既丢失了故事的深刻性同时又无法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海底王国和水中妖怪等物象早已是司空见惯,此等桥段在西方童话和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早已用滥,我们在这只得叹息,影片编剧的想象力是多么的有限而苍白。
二、主旨不明 我们说文以载道,文艺作品当以主题先行。
一个作品是否优秀,决定因素就在于它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主旨思想,能否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能否以真实的情感打动人,能否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塑造人。
而我们在这部日本电影中看到的却只有灰暗的主题,和毫无教育意义可言的资产阶级小情小调。
首先影片除了家长里短的寻常琐事就是小男孩小女孩之间的愚昧无知的情愫,没有一个正面主题能够鼓舞人激励人推动人。
我国动画巨作《闪闪的红星》以革命的情怀熏陶人,以爱国主义的思想激励人,这样的影片同学们看了才会有收获,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才会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其次本片充斥着寻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和琐碎细节,人物、事件都平凡至极,没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如何提炼出崇高的思想主题,如何承载厚重的人文关怀,如何在同学们心中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这般庸俗无聊之作只会随时间的推移消散殆尽,绝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非不分 正邪模糊 该片除了男女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扮演反派的海神的态度则是暧昧不清,身为女主人公的父亲,却处处与正面人物做对,时好时坏分辨不清立场,这绝对不利于同学们建立起爱憎分明、是非明辨的价值观念,只会模糊了敌我界限,放松了对敌斗争,长此以往难道要我们的接班人是非不分吗?
反派角色当像我国优秀的动画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和《闪闪的红星》中胡汉三那样,是个的彻头彻尾的奸诈狡猾、背信弃义、十恶不赦之徒,这样同学们才能及早认清其丑恶嘴脸,与之坚决划清界线。
而正面人物塑造也应该秉承“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的观念,塑造像潘冬子和喜羊羊一样拥有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英雄人物。
四、故事荒诞 虽然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但是继承的时候我们也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类似装神弄鬼那一套毕竟是封建思想残余,而这部日本影片通篇充斥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荒诞剧情——一条鱼长着一张人脸,舔了下人血还会变人形,几个瘫痪多年的老太太撒开腿就跑,更无稽的是,从鱼凭空变成的一个人招摇过市继而走进人类家庭,大家居然也欣然接纳,让人怀疑这故事里的人是不是脑筋有问题,我们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导长大的新一代的接班人是不可以沉浸在这种荒诞无稽的鬼神故事当中的,应当及时醒悟,坚决予以抵制。
五、内容不健康 这部影片最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公然以不健康的成人思想教唆幼童,像影片中这种行为早已超越了严重早恋的范围甚至可以说违背了人伦纲常为社会道义所不齿。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仅五岁就互生情愫,私订终身。
试问五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叫男女之情,又怎能以成熟的道德价值观念判断是非曲直。
处于这种年纪的我国孩子正是接受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茁壮成长的阶段,是断然不能受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的,仅凭这一点,该片就万万不能出现在我国影院的荧幕上的。
六、影调灰暗 影片中的大海丢满了人类制造的垃圾,海底污浊不堪,海洋生态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紧接着巨大的海啸以灭顶之势咆哮着直扑海岸,人类的家园遭到摧毁,生灵涂炭,家破人不知道有没有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可怕的末世景象是影片导演消极悲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其一厢情愿强加给观众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认识受认识主体主观性的制约,作者看到的环境如此恶劣,甚至看到的海浪都是面目可憎的妖魔鬼怪,这种心态和看待事物的观念是十分消极的,在看过的观众尤其是少儿观众心里势必留下挥之不去的不良阴影。
七、制作粗糙 日国这种所谓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号称生产力发达经济富裕,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点在影片的粗制滥造当中就显露无遗。
影片完全没有运用国际上流行的CG动画技术,而仅是用可怜的手工画制而成,线条粗糙,画面单调,与真实形象相去甚远,这种落后的制作手法劳民伤财,效率低下,在我国更是摈弃已久。
反观我国优秀的几部动画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闪闪的红星》技术上都已经达到场景3D化,色彩炫目,画面饱满,视觉效果远在这种国外影片之上。
此本部影片之“七宗罪”,想必有革命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不会去看如此低俗不堪的影片的,不过要是你见草泥马就动容见法克鱿就落泪,穿鞋就穿阿迪王,牛奶就喝特伦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低俗之人,那么看一看也无妨。
昨天看完金鱼公主,想了很久,终于写出一段评语:“样子很可爱,故事很奇怪,没有人很坏,辉煌已不再。
”样子很可爱:金鱼波妞长了一副宫崎骏笔下很大众的脸孔,可我们就喜欢这样单纯可爱的面庞。
故事开头她被宗介养在小水桶里,左右摇摆着胖胖的身躯,对不喜欢的人不耐烦地转过身去,时不时滋出一股水流的样子真是很有爱。
宗介同学也不似豆瓣上面剧情简介里所说的孤僻自闭,他礼貌善良,还很体贴聪明。
故事很奇怪:看到一半,我判断它是《海的女儿》的happy ending幼稚版,可是那场莫名的海啸,还有波妞爸妈自导自演出的“爱的考验”,实在令人摸不到头脑。
我甚至没搞清为什么波妞一脸严肃地飞奔到船上,亲了那个看到她就哭的婴儿一口,那个娃娃就笑逐颜开。。。
没有人很坏:虽然波妞的爸爸长了一张带有坏人气息的面孔,可他莫名其妙地就改邪归正了,开始拥护起波妞和宗介在一起的愿望来。
所有人都很美好,美好得不够真实,美好得竟让人有些失落。
辉煌已不再:这个故事没有改变的是清新的画风,人物的样子,隐约展现出对现实的批判,以及我们一如既往的期待,然而看不到的是从前天马行空的想象,震撼心魄的感动。
也许是我偏颇,只是真的有点小失望。
剧作太差了……
真是简单得可怕,金鱼姬设计得像个河童样.就丽莎如我意.
除了金鱼姬在海浪上跑那一段之外很难再找到亮点
音乐是真好
烂
不怎么感动呢
还是东莞。故事完成度非常糟糕,我大概是不会对宫崎骏有感了。。
虽然故事简单,但节奏很好,是一部用心的作品,喜欢宫崎骏风格
虽然波妞很可爱,可是……这不是赤果果的早恋吗……5岁,冏……
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动画。
8分?我给2分吧。不痛不痒的东西
想象力不行了。
波妞爹要是早点知道,自己女儿谈个恋爱就有这么大毁灭性,他也不用费尽心思研究什么魔药了……心疼,小丑竟是我自己……波妞喜欢宗介!波妞要和宗介谈恋爱!哪怕淹死宗介爸妈和所有村民!不喜欢我波妞的人,我就要喷他!世界观和叙事角度都有些失真,情感不大成熟,故事视野也塌缩得不太像宫崎骏之前的风格,过于极致偏爱的童话设定,甜腻得有些难以下咽。极品宠妃爱你一万年之做宗介女人的代价!
看的时候想了一堆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结果现在全不记得了 反正就是很喜欢看 刚开始还以为波妞不会变成人类呢 一个好的结局~
宫崎骏一直在为我们塑造我们童年时的梦想。
波妞好烦。神烦,一看就不是个省油灯,拖累死那个男人,最后被甩变成泡沫。或者男人不舍得她变成泡沫而度过痛苦的一生。
2.5,嗯…好吧,是我對宮崎駿一向無感;2013/02/09
宫崎骏最烂之作
视觉呈现的想象力依旧水准之上(金鱼公主本身、一体的海浪和鱼、水下泡泡),画面也足够用心。虽然简单从来不是问题,但剧情实在是高开低走,为了波妞和宗介情感发展的完整连贯已经顾不得其它人物的逻辑了,尤其是藤本,他本来是最能体现主题(人类和生态的关系)的,但整体格局随着这个人物态度的硬性转变(对人类的极度憎恶——毫无说服力的认同和和解)逐渐显得避重就轻。
极其一般,人设很难看,理纱过于完美,我倒是喜欢那个怪人藤本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