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指望丧尸只啃掉脑中关于剧透的记忆区域而留下其他部分,这种好事是不会发生的。
其实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组建“蜘蛛侠电影宇宙”了,本片及十年前的前作相当于这个电影宇宙的《复仇者》。
男一号卷毛是超凡蜘蛛侠的生意伙伴,跟他一起开发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之后又把人家踹了,良心大大的坏;女一号石头姐是超凡蜘蛛侠的前女友;男二号光头是共生体“屠杀”的宿主。
又是十年布局的一盘大棋。
分割线之间是关于第一部的复习,对前作记忆犹新的可以跳过。
--卷毛是一个不跟任何人来往的死宅,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趴在电脑桌前维护Facebook网站。
这时候他的身边还没有足智多谋的人提出逼死人不偿命(字面意义上)的绩效提升计划,要不然身为老板本人,他也不用忙成这样了。
卷毛一直垂涎女邻居海后湄拉的美貌,没想到她居然有一天会主动投怀送抱。
在卷毛纠结是要趁人之危还是要坐怀不乱时,女邻居变成了丧尸。
她夺走了卷毛的第一次——第一次杀丧尸的经验。
从那以后,卷毛发现身边的所有人都变成了丧尸,而他在长期与丧尸的斗争中总结出了一套生存法则,包括锻炼心肺功能、勤做拉伸、系好安全带、检查车后座、及时补刀双保险、别逞英雄等。
凭借这套法则,卷毛成为了地球上唯一幸存的正常人——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他遇见了暴躁易怒的光头。
后者崇尚武力,喜欢花式虐丧尸,极度鄙视厢式旅行车。
两人决定暂时结成旅伴。
接下来他们又遇到了精于骗术的石头姐妹。
两个大老爷们儿被两个小姑娘两次骗得毛干爪净,终于甘拜下风,被她们收为小弟。
石头姐妹的目的地是一处主题乐园,她们相信那里是没有丧尸的净土——其实也不是真的相信,只是在绝望的世界里给自己找一点希望罢了。
一行四人途径好莱坞,决定去名人故居朝圣。
在光头的极力推荐下,大家来到了喜剧大师比尔墨瑞的豪宅。
不明真相的卷毛误杀了扮成丧尸来整蛊他的比尔墨瑞。
在悲伤的死亡气息中,四人互相了解了彼此的过往。
卷毛差一点就要在石头姐的帮助下实现一个童子鸡小小的愿望了,却被光头打断。
第二天,不想有太多感情羁绊的石头姐妹自行驾车离去。
光头劝卷毛跟他一起留在豪宅里安度剩下的人生,遭到拒绝。
卷毛决意独自去救援石头姐妹。
光头被卷毛的勇气感染,与他一同出发。
四人在游乐场会合,石头姐妹被困在半空中的跳楼机,光头单挑群尸,而卷毛则遇上了生平最大的考验——一个丧尸小丑。
这是他最害怕的形象。
最终卷毛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把自己订立的生存法则中“别逞英雄”这一条改为“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完成英雄救美的壮举。
四人从此以后互相依靠,成为彼此的家人。
-卷毛之所以讨厌小丑,因为他本来有机会跟光头拉上小绿魔的弟弟以及绿巨人等人一起组一个变戏法的曲艺团体,而小丑属于他们的竞品,严重抢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种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只要找到共同奋斗的目标,稍微变通一下就能化敌为友,你搞蝙蝠侠,我搞超人,在超级恶棍的发展道路上实现互利共赢。
或者干脆一起搞蝙蝠侠,卷毛和光头他们几个变戏法的小伙伴负责对付蝙蝠侠的管家,这样小丑在下手时也能少一些阻碍。
《丧尸乐园2》跟前作一样,是一个以家庭为主题的“金羊毛”故事。
这类故事的三要素是一只旅团(四人组)、一段旅途(两部电影中主角们开车穿越美国的历程),以及一份奖励(两部电影都是“回家的诱惑”)。
开场是对几种丧尸的介绍,配合他们虐杀人类的画面,奠定全片血腥又诙谐的基调。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代号为“霍金”的高智商丧尸,挖人眼珠子过安检那招,跟洛基一样骚。
主角四人组杀到了白宫门口,通过卷毛的旁白,揭示了电影主题:回家。
四人组在白宫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经过十年的相处,中年丧子的光头已经与父母双亡的石头妹形成了类似父女的关系。
光头送了一把手枪给石头妹做礼物,手枪大有来头,是当年猫王造访白宫时送给时任总统尼克松的。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可以去看2016年的电影《猫王与尼克松》,两位主角也是专门跟超人作对的主儿,一位的尸体被卷毛回收再利用成了毁灭日,还有一位是卷毛在平行宇宙的二重身,要不是私生活不检点,还可以在总统之位上再坐五百年,所以卷毛在白宫未来可期。
石头妹对于光头给的礼物并不感兴趣,她现在最想要的是一份恋情。
另一方面,卷毛正式向石头姐求婚,后者却因为压力太大而选择了逃婚。
两姐妹又一次干走了光头苦心改装的战车。
石头姐妹的离去是两位男主角生活发生变化的“催化剂”。
卷毛和光头在外出搜集物资时,捡到了一个傻白甜金发美女。
故事进入“争执、辩论”阶段。
卷毛在纠结要不要为石头姐守身如玉,终于还是被傻白甜霸王硬上弓了。
光头对此事的点评是,傻白甜在应用卷毛的生存法则中“小确幸”这一条,重点在于一个“小”字。
第一部当中主角四人组一同享受小确幸的段落是中点处四人把印第安纪念品店砸了个稀巴烂,之前男女主角之间互相看不顺眼,自此之后四人开始建立起友谊。
我在五年前写《天龙八部》读后感的时候提到,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细节是包不同在西夏答题时说自己生平最快乐逍遥的地方是少年时做学徒的一家瓷器店,他为了报复老板的欺侮虐待,“将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壶、花瓶人像,一古脑儿打得乒乒乓乓、稀巴粉碎。
生平最痛快的便是此事。
”当时我在文中另外举了一个宣泄破坏欲的例子相应和,举的是2012年的《云图》,如果那会儿已经看过《丧尸乐园1》,肯定也会多提一句。
不同风格的文艺作品中不同性格的角色都通过发泄破坏欲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而现实中也已经有人把这件事做成了一门生意,可见这种对于“以自己力量摧毁外物”的渴望是扎根于我们这个物种基因里的。
人被压抑得越久,就越需要通过破坏来进行自我治愈。
换个角度去看,变成攻击性十足的丧尸,或许是人们彻底告别压抑、释放天性的一种终极手段。
砸东西砸得再爽,终究还是小确幸,不如“生命的大和谐”见效快。
不过见效快的东西副作用来得也快,卷毛身体还没恢复过来,就发现已经离家出走的石头姐又回来了。
原来石头妹在旅途中被一个假眉三道的文艺青年拐跑,还把车开走了。
三人都觉得文青不靠谱,决定一起去把石头妹找回来,故事由此进入第二幕。
傻白甜也要加入他们的行列。
在光头看来,这姑娘唯一的优势在于丧尸喜欢吃人的脑子,因此她相对安全。
他们的代步工具只剩下了光头深恶痛绝的厢式旅行车。
第二幕的游戏娱乐阶段,主要通过傻白甜与其他三人迥异的画风来制造笑点。
按理说傻白甜应该是影视作品里最烂大街的角色,也应该显得最无趣、最让观众想要跳过,可是她偏偏在本作中表现得最抢眼,甚至说她是本作的灵魂人物都不为过。
再俗套的角色,只要把她/他的典型性发挥到极致,就能征服观众。
跟傻白甜女性角色对应的,是屌丝男角色,一提到后者,观众联想到的就是油腻的过度意淫,瞬间觉得不敢领教、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去年的《毒液》就把主角的屌丝气质做到了极致,反而做出了一种类似宠物的萌感。
所以没有哪一种角色设定是天然不讨喜的,关键要看编剧能否填充足够的细节去让角色生动、可信。
除了靠傻白甜制造笑点,丧尸片的乐趣当然也离不开血战丧尸的动作场面。
由于光头对厢式旅行车极度反感,一直想要换车,在寻找新车时傻白甜误触警报,引来大群丧尸。
最终主角一行人解决掉了来袭的丧尸,不过新车并没保住,他们折腾了大半天,最后还是回到了结实耐用的厢式旅行车。
傻白甜突然爆发了类似感染丧尸病毒的症状。
卷毛被迫亲自帮她解脱。
看到这里我就想,完了,最喜欢的角色这么快就领便当,这电影最高只能打四星了。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主角三人组继续前进,来到猫王故居雅园,发现了石头妹停在门口的汽车。
三人进屋寻找石头妹,身为猫王迷弟的光头表现得格外兴奋。
他与早已将这里作为据点的女战士内华达不打不相识,共同体验了生命的大和谐。
在“金羊毛”故事的中点,主角被旅途中突然出现的“路旁的苹果”吸引,他们的征程会为此中断。
雅园就是那个苹果。
中点之后,进入“恶人逼近”阶段。
光头和卷毛各自遇见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光头表现得非常不爽,因为对方不仅毛发比他浓密,而且还早在他之前就已经与他心仪的对象共同体验过生命的大和谐。
卷毛倒是很开心,他跟卷毛二号有一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借此迅速从傻白甜之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丧尸来袭,喜欢逞英雄的光头二号(其实并不是光头)和卷毛二号坚持不要其他人的救援,结果双双遭到感染,被主角一伙超度。
虽然很想留下来,但是石头妹还没有找到,光头吻别了心上人(“第60分钟的浪漫”),继续踏上征程。
由于驾驭不了光头二号和卷毛二号留下的大脚怪,他们只能继续开厢式旅行车。
石头妹此刻身在一个名叫巴比伦的嬉皮士聚居区。
那里的人反对暴力,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把武器融掉,打造成一个没什么卵用的项链坠子。
前往巴比伦的路上,主角一行人居然又见到了本应已经被人道毁灭的傻白甜。
原来她之前只是对坚果过敏,并没有感染病毒。
看到这里我就知道,可以给这部电影打五星了。
四人来到巴比伦,入乡随俗,只能放弃他们的武器——他们“失去了一切”。
石头妹果然在这里,光头想要带她离开,却遭到拒绝。
除了光头之外的其他几人都迅速地融入了当地。
倍感落寞的光头决定自行离开。
在“灵魂的黑夜”,光头与家人们一一告别,然后独自驾车离去。
巴比伦的居民们燃放烟花来庆祝他们的和平生活。
巨大的爆炸声引来了大批丧尸。
意识到家人们有危险的光头返回巴比伦,故事进入第三幕。
五要点结局的第一步,集结队友,主角们重新聚首,并传授巴比伦的弱鸡嬉皮士们如何抵御丧尸;第二步,执行计划,主角们以及巴比伦居民们布置好防御工事,与丧尸展开厮杀,这一段非常像《权力的游戏》第8季第3集,也是那部电视剧让人勉强看得下去的最后一集;第三步,高塔意外,丧尸们杀也杀不完,主角们被团团围住,危在旦夕;第四步,再次深挖,光头的生命大和谐双修搭档驾驶大脚怪前来救援,之前一直拖后腿的傻白甜和文青,也爆发出让人惊叹的战斗力;第五步,战胜对手,一行人退守巴比伦塔顶,光头做出信仰之跃,引得丧尸们纷纷模仿,最后全都掉下塔摔死,只有一个牢牢抱住光头。
危急时刻,石头妹掏出光头送给她的手枪,击落了丧尸,拯救了光头,一家人重新团聚。
终场画面是石头姐接受了卷毛的求婚,原本的一家四口现在又加上了光头的红颜知己,五口人开着婚车愉快地行驶在遍布丧尸的公路上。
主角们一直想要“回家”,最终发现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他们没有在白宫或雅园或巴比伦定居,但是他们已经找到家了。
整个故事的最大输家毫无疑问是超凡蜘蛛侠,他不断被生意伙伴背叛,如今终于连女朋友都被抢走了。
如果卷毛拿出对付超凡蜘蛛侠的这种热情去对付超人,那正义联盟早就完蛋了。
不过话说回来,好像不用他对付,《正义联盟》也已经完蛋了。
片尾彩蛋是关于那个与超凡蜘蛛侠扮演者有同名之谊的橘猫。
在丧尸病毒最初爆发的那一天,喜剧大师比尔默瑞正在接受采访,主要内容是: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加菲猫3》即将正式开机,我继续配音加菲猫,我会用加菲猫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负能量的形象,懒馋两开花,弘扬丧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
采访进行到一半,现场就出现了丧尸病毒感染者。
比尔默瑞加菲猫附体,大杀四方。
谁能想到如此神勇的一个人最后居然意外葬送在髭毛乍鬼的卷毛手上。
比尔默瑞既是两部影片的彩蛋,也是重要的致敬对象。
除了他以外,第二部的另一位重要致敬对象则是猫王,他是光头眼中唯一的“King”。
不过作为电影观众的我心目中也有一个“King”——“The King of The World”詹姆斯卡梅隆。
本片也对《终结者2》进行了多处致敬,片中特别扛揍的特殊品种丧尸被卷毛称为“T800”,其首次登场时,配乐也变成了《终结者》主题曲的变奏。
过去几个月看的几部影视作品,包括《速激外传》还有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甚至Netflix出品的日本电视剧《全裸监督》,都不约而同地对《终结者》进行了致敬,也许大家都是为了詹姆斯卡梅隆“王者归来”亲自担任制片人的《终结者》系列最新电影即将上映而感到激动吧。
Rule #1别给小孩看:这片子的脏话相当多。
所以如果你不想小孩子满嘴冒出流利的美国炉灰渣子,就提前让他上床。
Rule #2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这片子血腥指数相当高,还有花样死法的表演,另外还有断肢断头的特写,外加拍摄的时候,可能导演赶上了番茄酱促销减价,一口气买了好几吨。
所以谨记,看的时候避开饭点。
Rule #3本片不是恐怖片:这个系列主打爽的喜剧元素,风格类似丧尸版《庆余年》,走《速度与激情》的伐木累路线,大团圆是必须的,所以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心享受吧。
Rule #4本片走了最近好莱坞电影的两个常见套路,一个是伐木累,一个是致敬流行文化,以及其他一切能代表文化的“特定目标”。
比如白宫梗,林肯梗,特朗普梗,猫王梗,嬉皮士梗,终结者的梗,意呆利比萨斜塔梗,甚至大麻合法化、枪支合法化的梗Rule #5我觉得本片致敬了僵尸肖恩,两个团队成员遇到,定位类似,作用类似,长得类似,说话类似,这情节不能再搞笑了。
Rule #6除了肖恩之外,本片还致敬了同类题材比如Left4dead、生化危机等等同题材游戏和电影的元素。
Rule #7比尔莫瑞,太逗了,居然还有给他的彩蛋,我喜欢他是从《土拨鼠之日》开始的,你呢?
Rule #8没有工业基础,子弹无限……Rule #9无视危险围绕在四周,和平主义者基本脑残到家,那城墙叫城墙?
我的天,还要溶解武器……铸造项链,还要放烟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死…… Rule #10各种肉体爆浆效果,为了爽,加了十八倍的喷溅效果,无视人类本身,呃,感觉不是不合理,感觉太合理了……特别解压第一部叫 宅男末日求生记,第二部叫 宅男末日求爱记。
我喜欢这片子,希望你也喜欢
《丧尸乐园2》有着跟上集相似的故事氛围,作为僵尸电影与《丧尸乐园》的影迷,我很高兴能在10年后看到由相同演员、导演与编剧共同合作的续集电影,完整重现当初最原汁原味的风格调性,依然这么疯狂地玩弄僵尸,又一次透过爆笑的剧情来为僵尸电影做出跟过往不同的诠释。
如果说首集把故事锁定在末日爆发,全美国大部分人民都变为僵尸或成为他们口中食物的情况下,这四位成功幸存的角色如何从独自行动到相信对方、团结一心,用他们的过人之处在这人烟稀少且充满怪物的环境成功生存,并找出彼此性格差异的相处默契,而在首集故事的六年之后,《丧尸乐园2》就是聚焦在已经熟悉彼此的四位角色本身,透过他们心境在这些日子的转变,探讨着一段关系如何从最初陌生、深入了解,到最后迈向长远的过程
萨比视频po主 '哇萨比抓马 WasabiDrama' 照抄我的帖被抓还嘴硬,多列了几个reference就好象是你总结的了,抄还抄错一大堆,人渣工作组早点死绝。
下面内容有剧透,本文主要侧重于电影内场景对白的背景介绍与解读,先看电影之后再来食用效果最佳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用于制作视频素材):抄袭的知识点(摘录及翻译于外网):1. 四大主角均获得过奥斯卡提名:Woody Harrelson:The Messenger(最佳男配),三块广告牌(最佳男配), 公诉拉里·弗兰特(最佳男主)Jesse Eisenberg: 社交网络(最佳男主)Abigail Breslin: 阳光小美女(最佳女配)Emma Stone: 鸟人(最佳女配),拉拉之地(最佳女主),宠儿(最佳女配)2. 只有Emma Stone凭借拉拉之地获得奥斯卡奖。
3. 影片里还有一个演员获得过奥斯卡提名:彩蛋里出现的Bill Murray。
4. 这些人里Emma Stone是最后获得提名的,确实第一个(唯一一个)获奖的。
5. 小贱贱 Ryan Reynolds 本来要出演Albuquerque,就是Luke Wilson演的那个和老男人争车道的另一个老男人,最后因为档期推掉了。
6. Albuquerque和Flagstaff是第一部里最开始准备给两个男主用的名字,后来换成了现在的Tallahassee和Columbus。
7. 影片开始不久Tallahassee签了一份文件,可以看到文件里有"I, Tallahasse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字样。
这是一份给黑人演员Wesley Snipes的特赦令,他因为偷税于2008年被判入狱3年。
但是Snipes直到2010年才开始服刑,所以在本片宇宙中僵尸病毒爆发时Snipes是罪犯但是没进监狱。
Snipes和Woody曾经合拍过电影,这个特赦令的梗就是让Woody特赦了和他合作过的演员。
8. Uber成立于2009, 正好是本片宇宙中丧尸爆发的时间。
而成立Uber的主意是本片中最傻的角色提出的。
9.影片中的Babylon可能位于佐治亚州,因为在Babylon中四个主角坐的一张桌子是用I-185(连接亚特兰大与佐治亚Columbus(不是俄亥俄的Columbus))的路牌制成。
10. 一个穿帮镜头是Tallahassee踢坏了Minivan的后视镜,在下一个镜头里后视镜依然完好。
11. 指环王的出现:除了一开始很明显的送托尔金的初版书当礼物之外,Madison穿了一件Law & Morder的T恤。
Law & Order是著名的电视剧,而Morder是索伦的领地。
12. (来自本片讨论区,发自豆瓣网友 长袜子 ) 扮演Berkeley的Avan Jogia和扮演Madison的Zoey Deutch在2012-17年曾经交往,现在已分手。
13. 影片中Tallahassee给Nevada讲的那段在高中图书馆学猫王,后来一个叫Robin Rogers的姑娘亲了他一口的故事是真实发生在演员Woody Harrelson身上的。
那个现实中的姑娘就叫Robin Rogers,是他们高中戏剧社的副主席。
没错,真实宇宙中Woody Harrelson在学校图书馆模仿猫王,学校戏剧社副主席Robin Rogers过来亲了他一口,这两人后来交往了一段时间,Robin鼓励他尝试演艺道路,后来Woody就真的成了演员。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heat-vision/zombieland-2-moment-straight-woody-harrelsons-life-1248490 https://www.daytondailynews.com/news/local/woody-harrelson-early-stars-share-memories/ozs160PxnYgkIV2GOb21JO/ 如果老天不开眼,你的前任成了奥斯卡提名级别的电影明星,在一部电影里把你们之间的甜蜜回忆深情叙述并且用的还是你的真名,你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定也会内牛满面吧。
14. 有一个镜头最后被剪掉了,是Tallahassee在白宫里拿起雪茄嘬的时候, Wichita跟他说这些雪茄应该是克林顿管理处剩下来的,Tallahassee立马恶心地把雪茄都啐出来了。
(众所周知克林顿曾经用雪茄对莱温斯基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15. 因为Madison表现过于抢眼,导演目前在酝酿一部在同一僵尸宇宙中关于傻白甜Madison的专属影片。
16. Woody Harrelson是素食者,不光不吃肉还不喝奶,不吃糖不吃面粉,拍Zombieland的时候有他特别喜欢的Twinkle出场,用的是棒子面做的假Twinkle。
不仅如此,在10年前拍第一部的时候他还把导演也变成了素食者并且延续至今。
-自己的一些不靠谱的解读与感想:1. 看到另一篇影评解读了4个主角名字之后隐含的意义,补充一下,本片另一个配角Berkeley的名字来自加州Berkeley,从60年代起直到现在都以各种政治运动著称,左派的聚集地,60-70年代是嬉皮士,反越战。
现在是LGBTQ,反Trump。
2. 傻白甜Madison可以理解为Wisconsin州的首府Madison(影片里没有提到是真名还是地名)。
Madison也是威斯康星大学的故乡,同样以各种学生运动著称,被称为中西部的Berkeley,也是最Gay-friendly的城市之一,这些都可以在关于Madison, Wisconsin的英文维基页面里看到。
因此可以认为Madison和Berkeley最后在一起的结局在给他们二人命名时就有了暗示。
同样Berkeley和Madison在影片里的功能也类似,都是对主角之一的感情产生困扰但最后离开。
3. 傻白甜Madison是Stereotype的"dumb blonde", 从Tallahassee说她没脑子,Wichita意味深长地说她"cute", 还有她不知道怎么关Freezer的电源,都能看出对这个角色没脑子的描写。
她自己的用语,用”soy"代替"so",是标准的Valley girl的用法:
至于什么是Valley girl,我直接copy了中文维基:山谷女孩(英语:Valley girl, 或简称Val)起源于1970年代起对美国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地区富裕中产阶级卧室社区年轻女性的别称[1]. 一般被如此称呼的女人都是外表给人感觉愚笨,性欲极强,打扮夸张及喜欢购物的金发姑娘. Val的群体中存在着一种特别的美式英语方言 - Valspeak, 都是用简单的单字以强调句子的语气. Nicolas Cage在头发很多的时候演过一部电影就叫Valley girl,讲的就是他在一群Valley girls中的故事,Madison演员Zoey的家也在这里,所以演起这种女孩对她来说得心应手。
1983年电影Valley Girl 4. 在劝说Columbus杀了Madison的时候,Tallahassee说Maybe it's time for you to be the Brave Little Toaster。
The Brave Little Toaster是1987年的一部动画片,讲得的一群以面包机为首的电器要被主人抛弃了(有点像玩具总动员的情节),他们为了留在主人身边经历了很多冒险,最后面包机牺牲了自己,救了主人,也让同伴都留在了主人身边,当然,作为动画片是个大团圆的结局,面包机最后也没死。
5. 当Columbus下决心射杀Madison的时候说了一句Time to teach Lennie about the rabbits。
这句话来自30年代著名小说《人鼠之间》( 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teinbeck,也是愤怒的葡萄作者 ),30年代翻拍成电影获得四项奥斯卡提名,92年翻拍版John Markovic饰演Lennie,讲的是两个工人朋友George和Lennie,其中Lennie是个善良但低智的人,喜欢兔子,梦想就是有很多兔子,也喜欢抚摸柔软有毛的东西。
一个孤独失落的女人碰巧知道了这个习惯让Lennie摸她的头发,但是发生了一些事故Lennie不小心杀了这个女人,为了避免Lennie将要受到的残酷的私刑,George让Lennie讲述他的梦想,然后突然开枪给了Lennie解脱。
92年版《人鼠之间》6. 三大主角(除了阳光小美女)说话风格都很讽刺,这点借Madison的嘴直接指了出来。
如果3个郭德纲互喷,没有于谦和于谦的家人被调戏,喜剧效果也不会很好。
傻白甜超额完成了于谦的任务,可以说是本片最出彩的角色。
或者更好的类比,请搜索视频"郭德纲调戏各路女主持人"。
7. 扮演在剧里最怕小丑的Columbus的演员Jesse Eisenberg的母亲在医院工作,同时在医院的各种儿童party上扮演小丑前后长达20年。
母亲对扮演小丑相当认真,每天早上都练声,Eisenberg说这对他自己的演员生涯以及职业态度有着很积极的影响。
8. 猎犬旅店的大姐Nevada,最后说她来自Reno,the biggest little city in the world。
Reno是内华达仅次于拉斯维加斯的第二赌城,甚至比拉斯维加斯更加内华达。
Reno在美国文化里是一个"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
也充斥着暴力,毒品,黑帮(与现在的现实情况并不相符)。
9. Tallahassee说自己有Blackfoot印第安人的血统。
他的名字Tallahassee也是另一个印第安人聚集地(并非blackfoot印第安人)。
10. 看到一篇影评里吐槽了第一部里Tallahassee迷Bill Murray,这部里又迷猫王。
这有什么可吐槽的呢?
一个70后可以同时迷周星驰和小虎队。
说不定还有周润发,四大天王,AC米兰,乔丹之类的。
11. Tallahassee和Columbus的镜像: Albuquerque是新墨西哥州的首府,也是电影《阳光小美女》里一家人的故乡。
Flagstaff坐落于大峡谷边上算是个度假胜地,《阳光小美女》也有一部分场景发生在Flagstaff,这是两个土味十足的城市,而且相距并不远,美国第一条通向西部的铁路曾经连接着这两个城市, 著名的66号公路也路过这两个城市。
12. Tallahassee的卡迪拉克 "Beast",并不是他给这辆车起的名字。
总统Obama的专属座驾就是影片里的这辆车,在现实世界里的绰号就叫 "Beast", 车辆配有15厘米厚的防爆玻璃。
车身密封防化学武器攻击,油箱保护系统保证油箱直接被撞击也不会爆炸,车辆还有紧急供氧系统和紧急输血系统(车载冷库可以保存血液)。
所以Albuquerque为了一个女人弄毁这辆车真是暴殄天物。
现实世界中的奥巴马元年也是电影宇宙中的僵尸爆发元年,不知道奥总统是否在电影宇宙中是否还在以某种形式奔跑在这个世界上。
13. 关于Tallahassee车上涂的"3",大多数都认为这是向Nascar传奇车手Dale Earnhardt致敬,他的车号一直是3,并且第一部里几辆车的配色都和Dale Earnhardt的配色一样。
也有少数认为这是Tallahassee儿子死时候的岁数 (这种说法缺少旁证)。
除这两种之外并没有看到其他的推测。
至于为什么向Nascar车手致敬,我认为这是描写Tallahassee红脖子人设的一部分。
Nascar是典型的红脖子运动。
总部在北卡夏洛特,圣地在佛罗里达Daytona Beach。
14. Columbus告诉Flagstaff他最喜欢的电影是Fantasia,Fantasia是40年代迪斯尼经典动画,主角是米老鼠,可能是迪斯尼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
这段描写继续刻画了Columbus的宅男本质。
15. 前面说了Babylon应该是被设定为在佐治亚。
Tallahassee要走的时候众人问他去哪儿他说向西。
佐治亚在美国最东,说向西相当于在珠穆朗玛峰顶上说要往下走,再加上Tallahassee不知道西在哪边,这里(双重)暗示Tallahassee只是想离开,并不知道去哪儿。
16. 四人在Minivan里Tallahassee建议搬到岛上,Madison说搬到Temptation Island上吧,Temptation island是一部真人秀的名字,把一堆单身男女扔岛上那种。
17. Madison把Babylon(巴-bylon)的名字发音成了baby-lon(卑鄙-lon),和傻白甜形象一致。
搞笑的是底下有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影评把Babylon写成了Babyland,和影片里没听说过空中花园的Berkeley和不知道Babylon的Madison一个水平。
18. 影片里出现的钻石,最开始Columbus准备送给Wichita求婚,后来被Madison拿走的。
名叫"hope"(希望),是世界上最大的蓝色钻石,传说带有诅咒,会为拥有者带来厄运。
(所以Columbus拿到手后立马老婆和小姨子一起跑了,Madison拿到手后立马过敏差点被当成僵尸突突了?
)曾经被路易十四十五十六拥有,当时叫“法兰西之蓝" (Le bleu de France),比现在还大,后来被盗,经过再次切割,成了现在的"hope",现存于华盛顿Smithonian博物馆,就是博物馆奇妙夜2的那个博物馆。
19. Tallahassee离开旅店时Nevada送给他一枚戒指做定情信物。
上面写着"TCB",这是猫王的戒指,TCB=Taking Care of Business。
20. 关于雅园 (graceland),主角一行人曾经要去的地方。
是猫王的奢华故居,每年的维护费至少50万美元,为猫王的女儿拥有,因为无法承担维护费对公众开放,是美国每年游客数第二高的房子,仅次于白宫。
Bill Murray的那个蜗居几个人住得都那么舒服,别说美国历史上顶级明星的高维护费奢华豪宅了,所以几个人把那里当作一个目的地。
21. 影片里出现的猫王的其他物品,包括送尼克松的.45柯尔特手枪,蓝羊皮鞋,也都是真的。
和真实情况稍有不同的是蓝羊皮鞋目前收藏在拉斯维加斯,那是猫王的唯一一双蓝羊皮鞋,而且Elvis有一首歌就叫Blue suede shoes,这使得这唯一一双蓝羊皮鞋意义很大。
影片里的1955粉红色Fleetwood卡迪拉克也是猫王的车目前陈列在graceland,这辆车非常有名,Bruce Springsteen有首歌叫做Pink Cadillac,克林特伊斯特伍德80年代末也拍了部烂片叫做Pink Cadillac
22. 刚进白宫的时候Tallahassee感叹了一句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只懂英语的人可能觉得来这么一句毫无头绪,实际上在西班牙语里casa=house, blanca=white, "Casa Blanca"就是西班牙语White House的意思。
23. 不仅如此,影片里有名字的男性角色都在影片里说过西班牙语,除了最后Babylon里的几个无名龙套台词太少之外。
Tallahassee在最开始两姐妹走的时候告诉Columbus "Adios" (再见)Albuquerque和Tallahassee对话的时候都说过 "No bueno" (不好)Berkeley在进Babylon的时候对Little Rock说 "Senorita" (小姐),在车上还用了 "mucho, mucho" (much much)Bill Murray对僵尸也说过 "Senorita" 和 "Buenas Tardes" (下午好)Columbus和他的镜像Flagstaff都引用过终结者的名言 "Hasta La Vista, baby" (再会)看来僵尸世界生存西班牙语要过四级。
24. 从导演对Berkeley的反面描写,到最后对Babylon的领袖的讽刺:成天想着群交,问他怎么战斗他接过锤子喊了句口号,都可以看出导演对左派深深的恶意。
25. 一行人离开猎犬酒店的时候看到大轱辘车Wichita说了一句 "Sunday, sunday, sunday”, 后来Nevada大姐开着大轱辘车来救主角四人组的时候她又说了一遍。
这是一句10多年前的广告词。
这种大轱辘车学名叫Monster Truck,Mega Monster Truck Rally赛事的电视广告最后就是这么一句"Sunday, sunday, sunday”(四声,一声,四声),和Wichita的发声一样。
油管上搜赛事名可以搜到这个广告。
26. 影片里的音乐, 自己总结的,不完全:开场3分钟还在走演员表的时候,有一段四大主角慢镜头扫射僵尸的镜头,用了Metallica的Master Of Puppets (木偶的主人)。
这首歌用来做屠杀僵尸的背景音乐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部里的开场演员表音乐是For Whom The Bell Tolls,也是Metallica的歌曲。
Berkeley最开始弹吉他唱的歌(在Wichita刚回白宫的时候的讲述里), 是Bob Marley (70年代的牙买加歌手,无可争议的Reggae之王) 的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后来Berkeley弹吉他开始给Little Rock唱了一段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却骗Little Rock这首歌是他自己写的。
这首歌也是滚石乐队和滚石杂志名字的来源。
Bob Dylan也是60年代反战文化的代表,和Berkeley这个城市有着同样的形象。
Berkeley接着唱了一首Lynard Skynard的Free bird,骗Little Rock说这是一首他还没写完的歌。
这首歌是美国摇滚乐历史上最经典作品(很多人会认为没有之一)。
讲述得是一个男人要离开他心爱的(姑娘,城市,生活之类的,不必特指),虽然留恋但是还是要奔向诗和远方之类的渣男情怀。
后来镜头切换,主角们的车上也同样在播放这首歌。
Bob Dylan的乐队甚至在演唱会上演奏过Free bird的片段。
歌迷在各种演唱会上喊"Free bird“已经是一种美国演唱会文化。
Tallahassee在旅店弹钢琴唱的是猫王的Never Been to Spain。
这首歌描写的是一个人没去过一些地方但是有一些间接的经历,比如知道西班牙的音乐不错,女人很疯狂之类的,很符合刚到猎犬酒店的场景。
Tallahassee后来给Nevada唱的是Hound Dog,猫王的代表作之一,确实是影帝级演技,把猫王的味道模仿地惟妙惟肖,参加模仿秀也是冠军级水平。
Tallahassee引用了一句歌词if you love somebody set them free,说这是Phil Collins的,Wichita说肯定不是。
实际上这首歌是Sting的,歌名就是这句if you love somebody set them free,也是歌词里的一句,两个人都是80年代的流行/摇滚歌手,都在乐队中成名(警察乐队/创世纪乐队) 然后单飞,所以两个人算是有些相似,弄混也情有可原。
Tallahassee在离开Babylon之后遇到丧尸之前在开车时唱的歌是John Denver的Home on the Range(农场上的家)歌词的第一句就是Oh, give me a home where the buffalo roam (给我一个家,水牛在四周漫步),暗合了影片开始他讲的黑足印第安人的血统以及与buffalo的渊源,也联系了把水牛赶下山的捕猎方法和后面对付僵尸的战略。
影片里还提到了Portishead乐队,一只90年代英国的Trip hop乐队。
Little Rock和Berkeley刚到巴比伦的时候,Little Rock说空中花园,Berkeley表现出困惑好像没听说过一样然后说这是David Gray的一首cool song, David Gray是90年代英国的另类民谣歌手,大家可以听听这首歌,流行味道很浓,很难谈得上cool,这里是对Berkeley无知和poser的另一次描写。
影片片尾演员表时播放的, Bill Murray的彩蛋之前的歌曲是猫王的Burning Love, 是Woody Harrelson翻唱的,非常,非常,有猫王的神韵,Woody Harrelson学猫王真是绝了。
27. 和这部无关,不过还记得第一部里的406吗?
演员Amber Heard那时还只是个小演员,后来她嫁给了Johnny Depp又离了婚,去年又在海王里演了Mera。
丧尸片边界模糊,可以视为恐怖片、灾难片、科幻片的亚类型或混合类型。
自问世以来,丧尸片算不上主流片型。
但也因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刺激性场面和“恶趣味”的审美感受,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
2019年底,一部走了10年的丧尸片续集终于走到了观众面前。
那种简单粗暴的快乐也准确地戳中了粉丝的G点,成功掀起一股话题小高潮。
而几乎同时上映的韩国丧尸片《奇妙的家族》则在延续美国丧尸片类型规则的基础上,尝试打破类型惯例。
逆转了丧尸咬人使人变成丧尸的定律,开创了正常人咬丧尸使丧尸变回正常人的先河。
并且该片融入了家庭本位、因果轮回等东方伦理,体现出了迥异于美国丧尸片的审美旨趣。
本期推送,小官就梳理一下美国丧尸片的发展历程,以及亚洲丧尸片的在地化风格。
-01-萌芽期:巫毒的传说1932年,美国第一部丧尸电影《白色丧尸》上映。
从此,电影史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zombie。
丧尸(Zombie)一词,源自海地巫毒教文化中的词汇Nzambi,其意为死去之人的亡灵。
在巫毒教文化中,相传死人通过某种宗教仪式可以被巫毒教巫师唤醒,从而变成由巫毒邪术创造和控制的行动缓慢、丧失记忆、无自主能力、身体腐烂的的奴隶。
《白色丧尸》改编自神秘学作家威廉姆·西布鲁克(William Seabrook)的游记专著《魔法岛》(Magic Island)。
1929年,威廉姆·西布鲁克将他在海地的旅行见闻汇录进《魔法岛》一书,第一次将源自海地巫毒教的丧尸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该书带有明显的东方主义视角,将海地的宗教仪式夸张为巫术与恶魔崇拜,将丧尸形容为依靠黑魔法死而复活,夜以继日地像牲畜一样为主人劳作的傀儡奴隶。
《白色丧尸》由维克多·哈普林执导,贝拉·卢戈西、玛奇·贝拉米和罗伯特·弗雷泽主演。
上映后,《白色丧尸》以超过影片制作成本200倍,近800万美元的票房收官,这在尚处于经济大萧条的美国绝对算得上一个奇迹。
由此,美国丧尸电影开始迅速崛起,代表作品有:
《丧尸的反抗》
《行尸走肉》
《与丧尸同行》二战期间,世界上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商业电影制作几乎全部处于停滞状态。
美国的商业电影体系仍然在运作,却也难免主题先行,整体看来情节单薄、制作粗糙。
这一时期的两部丧尸片《丧尸之王》与《丧尸的复仇》中,表现了纳粹科学家企图建立活死人军团实现第三帝国的崛起。
二战后,随着太空时代的来临,核辐射焦虑、美苏冷战、外星生物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文化的主题。
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哥特时代的传统怪物吸血鬼、狼人以及科学怪人等黯然失色,而毫无宗教色彩的丧尸反而成为最方便与这些现代话题进行融合的怪物。
1950年代的丧尸片基本上可以归入B级片的范畴,最著名的就是“烂片之王”艾德·伍德那部《外太空计划9》。
直到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问世之前,美国电影中的丧尸一直都是以被操控的奴隶形象出现。
这些傀儡丧尸形象具有三大特征:由他人操控复活的死人被占领的身体-02-成型期:丧尸围城揭开现代意义丧尸电影的序幕的是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一经上映便引起轰动,从而真正让丧尸电影走向辉煌。
影片中的丧尸不再是让人心生怜悯的苦力形象,而是跳出巫毒教的窠臼,从早期阴森冰冷的尸体变成肢体腐烂、撕咬活人的恐怖形象。
这部电影中,丧尸以大量的超自然威胁力量出现,以围城的方式入侵人类社会,并对人类进行攻击和吞噬。
导演乔治•罗梅罗(George A. Romero)也被称作“丧尸电影之父”。
《活死人之夜》诞生的1968年前后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冷战、越南战争、反战运动、性解放运动,种种国际问题及社会冲突叠加在一起,使之成为了一个充满“愤怒”的时代。
主人公本是一个黑人,他是小屋中众多幸存者的领导人物,且敢于掌掴白人女性,这些在当时的电影及电视中都是极易引起争议的画面。
在最后他被当做丧尸一枪打死——他甚至什么都没做,只是在屋里朝着窗外看了一下而已。
颇具象征意味的是,正是在影片上映的同一年,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亦遭人刺杀,这使得这部影片具有了可阐释的空间。
之后,乔治•罗梅罗又先后于1979年和1986年推出《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和《活死人之日》(Day of the Dead),从而构成了他著名的“丧尸三部曲”。
《活死人黎明》讲述了困于大型超市的人类和丧尸群的抗争,是对越战之后的美国人因深陷消费主义泥潭、物质富裕而精神颓废的辛辣反讽。
《活死人之日》中,丧尸已蔓延到世界各地,幸存的人类身陷绝境,孤独无助,讽喻了冷战期间,在核威胁的阴霾之下,对未来失去信心的现代人的颓废、无助与绝望。
三部影片均不同程度地探讨了美国的社会议题,令美国丧尸片开始兼具现实镜像与社会寓言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丧尸三部曲”创造的入侵型丧尸电影对于后世的丧尸电影创作,无论是在叙事结构还是视听语言方面都提供了范本,之后的丧尸电影基本上都延续这一模式:原因不明的起死回生丧尸毫无自我意识,全靠生物本能追逐人类并生食血肉丧尸咬人具有传染性,能够通过啃噬批量复制出新的丧尸丧尸不会死亡,除非被爆头或燃烧致死进入1980年代,影视特效和化妆技术越发高级,再加上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丧尸片在罗梅罗确立的类型基础上,逐渐在血腥、残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代表作品有:
《活跳尸》
《活死人归来》
《鬼玩人》
《群尸玩过界》据说,在《群尸玩过界》上映时,很多地区的电影院专门为观众准备了呕吐袋,以防身心不适。
-03-分化期:丧尸也壕/沙雕/温柔新世纪之后,丧尸片进入“后罗梅罗时代”,丧尸片的类型与风格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
《生化危机》于2002年上映,从此开启了丧尸片的“豪华”时代。
《生化危机》系列、《我是传奇》、《僵尸世界大战》等大片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美国丧尸电影也在全球文化生态中酝酿发酵、生根发芽,从而诞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衍生品:如“丧尸文化节”、丧尸主题酒吧、包括连小孩子着迷不已的丧尸小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等。
丧尸电影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巨大的商业价值开始彰显出来。
而以《僵尸肖恩》为代表的一支则刻意反类型而行之,处处以打破丧尸片的叙事惯例和观众的观影预期为乐。
之前,丧尸片至多是像《群尸玩过界》那样的恶趣味,直到2004年的《僵尸肖恩》才真正地把丧尸片玩出高质量的喜剧范儿。
从此,丧尸不再从头到尾以恶心、残暴、丑陋的形象示人,开始有点萌萌哒。
不仅如此,丧尸还谈起了恋爱。
被称为丧尸版“暮光之城”的《温柔的尸体》就讲述丧尸回归心灵,重拾情感的故事。
丧尸开始被赋予了更多人类情感,丧尸片也被附加上了更多文化属性。
-04-丧尸片在亚洲丧尸片在亚洲出现的比较晚近,但是亚洲对世界丧尸文化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1996年,日本喀普康(CAPCOM)公司推出了风靡全球的系列游戏《生化危机》。
该游戏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对丧尸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
日本丧尸片的创作主要集中于2000年之后。
以2000年的《摇滚狂人》为起始,尤其是近几年的《僵尸小姐》《Z岛》和《请叫我英雄》品质与票房俱佳。
日本丧尸片融入了任侠黑帮片的元素以及宅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得丧尸类型与本土文化能够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确立而发展起来。
在亚洲,有一类电影与丧尸片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香港的僵尸片。
“僵尸”,对应的英文单词也是Zombie。
所以在很多时候,“僵尸”和“丧尸”还有混用的现象,比如前文中说到的很多片名中的“僵尸”改为“丧尸”就更合适一些。
香港僵尸电影中的僵尸,通常全身僵硬,指甲发黑尖锐,有锐利犬齿,以人血或家畜血液为食,跳跃前进时双手向前伸,这一点颇像被巫师复活的丧尸。
可是僵尸惧怕阳光、日间躲于棺木、要靠桃木剑杀死等特点更与西方的吸血鬼更接近一些。
另外,僵尸片的清朝服饰扮相以及所宣扬的因果轮回、惩恶扬善等主题思想极具中国色彩,与丧尸片还是保持着较大的距离,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能够称得上亚洲丧尸片标杆的还得说是韩国制作。
早在1980年,韩国就拍摄了第一部丧尸片《怪尸》。
但本片剧情模仿1974年由西班牙、意大利合拍的丧尸片《僵尸坟场》,丧尸形象则借鉴了香港电影中的僵尸。
往好里说,是将西方题材与东方表现手法相结合;往不好里说,就是两边各抄一半,没啥新意。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韩国电影工业的逐渐成熟,丧尸片开始崭露头角并占据一席之地。
2006年,韩国推出了第二部丧尸片《突然有一天之黑色森林》,该片很大程度上模仿了日本动作片《千年决斗》。
之后,又相继推出《邻家丧尸》《丧尸先生》《美丽新世界》《丧尸高校》等影片,并开始了韩国丧尸片本土化的探索。
2016年7月上映的丧尸电影《釜山行》票房井喷,在韩国观影人次破千万,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第十四部“千万电影”。
该片在亚洲范围内广受好评,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丧尸片旗帜。
《釜山行》巧借美国丧尸片类型,又融入了东方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甚至因果报应等内容;不回避丧尸的冷酷无情,流露出温情诗意的情感,拷问了生死面前的人性,悲情中充满人性的温暖与救赎。
区别于美国丧尸片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韩国丧尸片着意刻画的是普通市民在灾难来临和丧尸袭城时的反应与选择。
在《釜山行》和《奇妙的家族》中,主要人物都涵盖了老中青少的年龄段,并有病弱残孕者的加入。
《釜山行》
《奇妙的家族》导演试图在电影中建立起一个缩小版的人类社会,以完成自己对人性和社会两个方面问题的探讨。
《釜山行》的男主角石宇带着女儿踏上驶往釜山的列车是为了满足女儿想要见久违的妈妈的愿望;
肌肉大叔尚华对怀孕妻子盛京的照顾与保护,是守护家庭成员的行为;
支线人物中的中老年姐妹也是以家人亲情作为情感维系的人物设定;
荣国和珍熙看似儿戏般的高中生恋情,却演绎了一段以身殉情的凄美爱情故事;
即使是影片中最大的反派人物巴士公司金常务不择手段的逃跑,也只是为了能够回去看望自己的母亲,其同样是以家庭为主要诉求的人物。
在剧情及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家庭本位”更体现出东方民族独有的情感、伦理。
在各种媒介的呈现下,丧尸文化已经成为全球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僵尸世界大战》的小说作者马克斯·布鲁克斯甚至还写过一本名为《僵尸生存指南》的学术著作。
《僵尸生存指南》是一本教人们如何在僵尸横行的世界中求生存的完全指南,从选择武器到制定逃生计划,从家中防御到主动出击,从储存食物到选择交通工具,作者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指导。
感兴趣的可以私信,万一能用上呢?
本推送主要参考:王树振:《西方丧尸文化的前世今生》姚睿:《类型进化、末日想象与亚文化奇观——美国丧尸片的特征与发展》张燕:《韩国丧尸电影的类型探索与社会隐喻》邵彤:《日本丧尸电影研究》熊啸:《论当代丧尸电影的文化焦虑及其快感建构》作者:雅宁编辑:雅宁图片:网络
这一段主角的话痨都被抢了风头了。
亮点不断。
尤其是最后被咬了之后的反转,这一段滑稽又搞笑的打斗场面,很好看。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非常轻松愉快的,整部的搞笑风格也是典型的美式风格。
剧本写得还是不错的。
部分继承了第一步的内容,但是又有不同角度的阐述。
使得亲情和家庭的概念贯穿始终。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僵尸喜剧片。
还是可以一看。
不仅能够使得感官得到满足,心情也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10年过去了,没想到2019年还真能等来它——《丧尸乐园2》
记得2009年看《丧尸乐园1》的时候,我就觉得“丧尸乐园”是对其英文原名Zombieland最好的翻译,“乐园”这两个字准确的传递出了这部丧尸电影的精气神儿——不正经,不负责,很沙雕,很逗比。
再加上杰西·艾森伯格、艾玛·斯通、伍迪·哈里森、“阳光小美女”阿比盖尔·布蕾斯琳四位大牌的出演,更为影片增色不少。
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血腥场面只是它华丽的辅料,一部以家庭喜剧为核心的公路片才是它的精髓。
它竭尽所能地插科打诨消解了一切丧尸之地的肃杀感,你看,最后的决战真的就发生在游乐场里面,恰好应和了电影本身所营造的“乐园感”。
当然喜剧与丧尸的结合不是该系列的专利。
从《丧尸乐园1》往前倒个几年,“鬼才”埃德加·赖特在《僵尸肖恩》中就塞进了多到夸张且令人捧腹的鬼点子。
《僵尸肖恩》沿袭了乔治·罗梅罗对行尸走肉赋予的讽刺性,再结合社会时事后将其发扬光大。
而《丧尸乐园》系列导演鲁本·弗莱斯彻用自己的方式对传统僵尸片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挖掘,他的幽默感建立在对传统丧尸电影的解构——毕竟还有什么能比杰西·艾森伯格用碎碎念的嘴炮列举出来的条条框框更加直白呢?
(编剧瑞特·里斯与保罗·韦尼克后来均参与了《死侍》系列的编剧工作,怪不得)
你也可以说《丧尸乐园》是对“娱乐至死”社会图景的另类呈现,但它最出彩的仍旧是对于类型元素的玩弄。
可与《王牌特工》急着给老特工电影树立新榜样不同,《丧尸乐园》无处不在的随意性使它看起来就像是创作者纯粹想玩儿个痛快。
什么生死离别苦大仇深,通通抛开。
它牟足了劲让你错以为一些经典时刻就要来临,结果转头甩给你一句“Why so serious?
”这种做派放到2009年确实有够叛逆,它的神经大条也是扑面而来的美式喜剧范儿。
然而谁能想到,都过了十年了,这部看似一场疯狂Party的电影居然出了续集。
而且还是从导演到编剧(多了一位参与过《敢死队3》编剧工作的戴夫·卡拉汉姆)再到演员阵容的真·原班人马,这场突如其来的回归本身就有够酷了。
十年光景使得主演阵容相当耀眼,要作品有作品,要演技有演技。
更重要的是,除了已经长大了的“小石头”(阿比盖尔·布蕾斯琳 饰),其余三位主演看上去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再度拾起熟悉的角色时可以说是无缝衔接。
在上一部的故事结束之后,四人组入主白宫。
这个“重组家庭”逐渐拥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僵尸世界总归是要给生活找点儿乐子的,这对于几块儿活宝而言不在话下。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后末日时代的“重组家庭”却迎来了多重危机。
哥布伦(杰西·艾森伯格 饰)突然向威奇托(艾玛·斯通 饰)求婚,这让对“亲密关系”一直有所防备的威奇托有些不知所措。
(谁知道为什么这对儿鸳鸯隔了十年才上演这一出戏码)
塔拉哈西(伍迪·哈里森 饰)则时不时会露出严格老父亲的一面,这让小石头(阿比盖尔·布蕾斯琳 饰)倍感压力,没有同龄人可以理解她也令她想逃离这个家庭。
威奇托与小石头就这样一拍即合,再度重操旧业,留下个便条便不辞而别。
在旅途中小石头遇到了一位在外游荡的嬉皮士,两人一起甩下了威奇托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无奈之下,威奇托只能回头,叫上塔拉哈西与哥伦布,一起上路寻找妹妹。
《丧尸乐园2》的一大亮点就是“原汁原味”,整体气质完全衔接上一部。
所以被阵容吸引来的新观众注意了,爱第一部的人只会更爱这部,而不爱第一部的,也别指望这部能让你喜欢,只能说《丧尸乐园》系列的笑点都比较奇怪,故事重心更是清奇。
别看电影一开始头头是道的给你科普新品种丧尸,到后来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告诉你游乐场又来了几个新员工而已,功能性并没有变化。
“家庭情感”依然是推动故事前行的主要动力,角色之间的情感危机令他们再度踏上旅程。
不过“杀丧尸”仍旧是本片的重点趣味之一,突然冒出来的“每周最佳击杀”把杀丧尸变成了一项刺激的娱乐活动,勇气与创意并存。
到了这部,我们当然可以看到更多更离谱更大规模的击杀方法(连比萨斜塔都用上了),我相信能特地找丧尸片来看的影迷,多少都得好这口儿吧。
佐伊·达奇饰演的麦迪逊在预告片中就已经超级“抢眼”了,她是你脑海中对于傻白甜所有想象的集合体,其“第三者”的身份犹如一颗情感炸弹被扔入了新鲜感有所降低的人物关系中,赋予张力又消解了情感中更加严肃的部分。
更可贵的是她所有“烦人”的举动都显得很有趣,并不会令观众产生真正的厌恶,从头到尾连口音中都透着的沙雕气质的麦迪逊与影片完美契合。
对于跨度长达十年的新作,如此毫无违和感的新人物也是很难得了。
(她的人物设定和命运走向就是大写的“反类型”)
《丧尸乐园2》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被发扬光大的“随意性”。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调调,那么“随意性”一定会变成破坏叙事的缺点。
看似经过精心设置的配角可以说死就死。
整场战斗的目标可以在意想不到的瞬间突然瓦解。
看似重要的剧情推进秒变“节外生枝”,撑死了是服务于一些奇特的笑点。
你可能觉得它毫无意义,都是废戏,但要是能get到这种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喜感,那每一秒都是迷人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管不顾,使得影片压根儿就没想着在任何地方停留过久。
没有大涨时长,保住了整体明快的节奏和令人愉悦的氛围。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点是创作者对于嬉皮士文化的态度。
如果你恰巧尚未看过影片,可以稍加注意,有一些看似诙谐的段落其实就是《好莱坞往事》中更加直白态度的“卡通版”,再结合每位主角名字所带有的含义(萨拉哈西是标准的“红脖子”),你可能会看出恶搞之下另一层可解读的内容。
缺点也是存在的,不过正如之前所说,在《丧尸乐园》这个系列面前,优点与缺点是会根据主观喜好而相互转化的。
比如刚刚提到的“毫无意义”,影片在对丧尸的处理上其实很偷懒。
致敬终结者搞出了个“T-800”,但与普通丧尸的区别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虽然影片展现了它们好几枪都打不死的特质,但这样的特质与高潮戏份是脱节的。
对比一下第一部与第二部的高潮戏份,两种丧尸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更别提一开始的“丧尸科普”了。
另一点就是围绕着十年跨度的世界观问题,许多细节完全被忽略了。
十年的僵尸时代对于人类的异化在片中等同于零,一切看起来就像是紧接着2009年,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嬉皮士们在这样的聚集地中如何维持食物供给,哪怕一秒晃过一个不成比例的菜地都可以啊。
最后就是类似《死侍2》的问题(编剧一脉相承),前大半段都以反类型吐槽为乐,但最后终归是扣到了最俗套的母题上,两部《丧尸乐园》的结局都太中规中矩了,不过对于一场盛大Party,就别纠结这些啦!
PS.近些年最精彩的彩蛋出现了!
比尔·莫瑞惊人回归绝对是全片的华彩段落!
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沙雕极限了哈哈哈!
刚开了一个自娱自乐公众号,刚好写到了这个电影,后台回复僵尸乐园 Or 我选僵尸,可以找到脑(Pian)子(yuan)原文链接(一)每年到固定的两个中国传统节日,关于人死后存在形式(鬼?
)的种种故事都会成为一个固定话题。
我和朋友的真实对话除了成为鬼,如果有的话,那么也有可能变成僵尸。
毕竟这两种死后的存在形式都广泛的存在于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
那么,你愿意做僵尸还是鬼?
据网络报道,牛津大学万灵学院2018年出过类似一个问题:Would you prefer to be a vampire or a zombie ?你愿意做僵尸还是吸血鬼?
《卫报》的一个记者分析的有点道理:当吸血鬼:优点:1,很酷,很时尚,平均颜值高。
2,长生不老。
(绣绣注:不用吃唐僧肉的那种)。
缺点:1,孤独,长生不老的话,就要看着你身边爱的人,亲人朋友偶像啥啥的在你面前变老死去。
2,当然,你可以把他们变成吸血鬼,永远陪着你。
而这让你在选择跟谁确立如此永久关系时会有很大的压力。
再说了,人家不一定乐意呢?
毕竟下午三四点钟懒洋洋地晒太阳这件事再也不存在了。
当僵尸:优点:1,成群结队行动,孤独?
不存在的。
2,脑髓为食,营养价值又健康,富含DHA/ Omega-3脂肪酸,想想冒脑花,烤脑花的味道……啧啧,美得很!
缺点:丑?
(二)啥?
让我先选?
太难选了!
我能不能都不选,我想该活的时候好好活该死的时候静静地死……那么,换一个问题,还是问,你怕僵尸还是鬼吧?
这个问题我可以答,我肯定怕鬼啊!
有一种说法,人的恐惧都是源自未知。
那鬼实在太未知了,你不知道ta存在不存在,也不知道ta到底什么样,可能ta此时此刻就在你身边,你头上,注视着你,和你一起看着这篇胡扯的推文……啧啧,太吓人了可……而僵尸么,我算是个0.765个僵尸片爱好者,怕还是有点怕,但感觉可以克服。
毕竟僵尸电影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大量实战演练。
比如《zombie land》,甚至仔仔细细地将进化后的僵尸仔仔细细地分类为“荷马”、“霍金”、“忍者”、“终结者T-800”四种,还总结了33-101条生存法则,学习价值很高。
(三)看僵尸片儿时,内心活动可以分两条故事线:一条,跟着主人公打怪升级,生存游戏ING。
另一条,阿Q的想着万一不小心被僵尸咬了也没事儿,咔咔几下就没了,吃了一辈子食物,以僵尸的食物作为ending也不算太坏。
再不济,没死成,变成了僵尸。
也算是找到了组织。
每天随着人群(哦,不对,是僵尸群)漫无目的地游荡,偶尔静止发呆……为了吃上一口豁了老命地跑,见到吃的蜂拥而上,玩命挤……条件一般的只能吃上一口别人(别的僵尸)剩的,来晚了还可能吃不上……害怎么听着,做僵尸和做(社)人(畜)差别也不太大。
但,做僵尸好像更纯粹些,毕竟目标更单一。
况且,除了吃不上,也没啥烦恼。
好的,我决定了,我选僵尸。
(四)鬼,可怕多了。
真的。
豆瓣上有个话题 #社交ghosting#据该话题:2016年“ghosting”一词被添加到牛津字典中,意为:“突然结束与某人的关系,并没有任何解释地停止联系”,即为玩失踪,人间蒸发。
ghosting有三种级别:社交软件上的已读不回属于轻量级;你和一个人见了几次面,却极力回避属于中等程度;而第三波则是重量级的,当你进入一段深度关系,却突然离开——这会让对方遭受沉痛打击。
好像之前也有类似“不回消息的人到底多可恶”之类的热议话题。
Ghosting算不算冷暴力?
你ghosting 过别人,或被别人ghosting过吗?
这算不算是一句灵魂拷问?
别怂啊,做了就要认。
你可以说,我没做鬼啊,只是ta情商低,讲的话题没营养,我真的没兴趣……你可以说,我没做鬼啊,只是ta情商低,热情洋溢捧场无比只是在配合ta的演出,我也很累……你可以说,我没做鬼啊,只是ta情商低,我情商高出99个段位,让ta产生了我高度共鸣是ta的soulmate的错觉……你情商这么高,永远上帝视角,但是,北鼻,你这么累,为什么还要演?
你情商这么高,有没有想过,为什么ta会乐此不疲地和你分享鸡毛蒜皮的烦恼与网络即时段子?
Ta就是憋不住?
还是因为你给了Ta一种诚挚的错觉?
早上网上看到一个陌生人说,“ 给之前关系很好的室友和朋友留言,梦到他们了,没有回复,平时也没主动联系过,是只有我还念着当年的感动和友谊吗?
……想想还是我傻吧…… ”另一个陌生人回:你是小孩子么?
Ta是小孩子么?
Ta可能只是没做僵尸也没做鬼。
太好看了!!!
很早就在杂志上知道了续集的启动计划,没想到这一等就是那么多年啊,但也重新让我感受到了十年前看第一部时的那种开心和不忍影片本身和片中的美好事物结束的感觉。
导演在这十年里完成了不少比较成功的商业电影,像《匪帮传奇》和《毒液》,使电影的质量有增无减。
电影里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虽天生杀人狂老了阳光小美女也长大了,但这四位的角色演绎依然和当年没差的!
伍迪哈里森太有喜剧感了!
开头也依然是metallica的歌曲,甚至就连比尔莫瑞也再次出现!!
这电影既是一部情怀的作品,也真的是非常好看的喜剧片!
实在不舍影片的结束。
2019年,喜剧动作恐怖电影《丧尸乐园2 | Zombieland: Double Tap》我说我怎么没看到过第一部,原来是十年前的作品了,大家的评价都是偏怀旧一些的说。
有点水分,不过电影本身也是挺有意思的,各种梗,各种吐槽,各种话痨,各种丧尸也带劲,哈哈。
小石头确实胖,不管原来怎么样,现在确实有点。。
说好的忍者丧尸呢?
也没看出什么T800有多强,也不爆头当然死不了。。
有空我应该去看看第一部,也许就更有感觉了。
这个必须火了,哈哈哈。
确实不是小姑娘了(捂脸)
各种规则,真乐。
黑人问号???
捂脸
这点乐死我了。
开始恶搞猫王了
你怎么比丧尸回来的早那么多?
加菲3,其实这个电影的正片在彩蛋里。
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欢乐的电影的,感谢丧尸爆发让我没看到吐毛球。。
话痨和玩梗有点多了,我更想多看一些打丧尸的场面呢电影的片头SONY和结尾加肥都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比正片都要看好的说。
满分作文。
我是毛球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怀旧恶搞又欢乐。
新年期间看到这么一部欢乐的电影真的很开心,也算是看个情怀,虽然剧情和最后的高潮戏都没有第一部棒,但很多梗和很多吐槽实在把我看笑了。超喜欢佐伊·达奇的角色,如果要再等10年才有第三部的话,我希望还能有她和罗莎里奥·道森...当然,还有比尔·莫瑞!Little Rock发育得太好了吧,都长这么大了,赞一波丧尸之地的伙食。
太有意思了!伍迪哈里森真的很适合演逗比哈哈哈~
技能点相同会被消除哦
欢乐
狗尾续貂。无脑、无趣、无聊。
看到最后发现这竟然不是一部僵尸电影,而是一部爱情亲情友情电影。恋爱中的男人,都是最蠢的Homer型僵尸。卷毛和石头姐的故事,根本就是真人演绎《冰雪奇缘2》哇。卷毛和加菲是老基友,加菲和石头是旧情人,这回换卷毛和石头?阳光小美女的角色是亲情线没错,可总有点鸡肋。话说回来,爆米花电影,好笑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整那么多流行文化梗
后半段比较搞笑,37分左右居然改编了Lynyrd Fucking Skynyrd的《Free Bird》...片尾Bill Murray的彩蛋好评!~
三星半。算是很有诚意的续集了,只不过后段节奏有点崩掉,十年后的卷老师依旧无敌可爱
节奏不太好
原班人马 有生之年 确实不如第一部
演员债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十年了竟然会有第二部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epic for just putting these guys together
十年之后还能再原班拍个续集是真的有趣和厉害,而且还在用上一部的梗且自我吐槽hhh。喜欢哈叔的新女朋友,比夜魔里的夜护角色sexy美丽太多了。编剧细细碎碎地写了一个剧本结果还挺有趣,粉色的Madison还有伯克利新角色也是简简直直的。从来没见过这么emotional的哈叔哈哈哈哈哈真的看得很搞笑,致敬猫王吐槽hippies各种金句满天飞。卷西是依旧的好玩,石头姐表情丰富,这一帮人凑在一起太有趣,搞怪幽默血腥暴力爽,是我最喜欢的僵尸题材电影其中之一了。Murray的彩蛋太逗!
综艺丧尸片。
这剧本???跟第一部差太远了吧 希望别拍第三部了 前一个小时无聊的可以 前一个小时丧尸的镜头加起来有十分钟吗 刻板印象浓度过高 变异丧尸T800最后突然变弱??全电影还没有最后的加菲猫有意思 白瞎这个阵容了 石头姐存在感还没金发妹高
剧情欢乐,角色可爱,新加入的dumb vegan blonde很抢戏。再一次表白石头姐~
1080#不喜欢那些梗
多久没在大片厂美国电影里感受到如此活泼生猛的娱乐精神了?
网飞实际上拍出来的玩意
很欢乐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