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时候女主闺蜜说异地恋就像无糖饮料,我想没有人喜欢异地恋,但不得不异地恋,为了那个人我是愿意勇敢的,不在乎结局是好的还是坏的。
在男二男三给女主住院送花唯独男主没来的时候,我就以为男主接受出国名额,弹幕也好多人这样认为,直接没和女主商量,但居然不是,女主跑去找男主发现男主和同小组的女生一起在当时吃饭那家吃过饭,还一副女主人姿态,女主生气离开述说自己付出多少是男主不知道的,这段情节我感觉太真实了,我以为在这里他们会分手,男主的样子也没有很在乎这段感情,但他们和好了,男主放弃出国。
女主发现男主为她放弃出国而离开的时候,弹幕说如果男主放弃,那么女主就是下一个尤永慈。
女主和宛瑜不愿意展博为了自己放弃自己前途一样,这是情侣会面对的抉择。
到结局的时候,我想异地恋是很痛苦的,但很多人异地恋坚持不下去了是有个人不够爱,想起一段对话 “我们明明那么相爱为什么会分手” “是因为我不够爱你” 。
都说异地恋考验的是两个人,一个人认输就结束了。
高中的时候看的小说是爱能迎万难,虽然现实生活中爱并不能,但异地恋还不算最难,它只有思念的痛苦,而不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昨天和久别的小姐妹重逢,走累了决定看个电影填补一下约会时光。
在那个时间段里,最近的电影就是这部《异地恋》,再加之我本人即将也要开启一场北京-成都的异地恋。
因此,抱着一种期待走进了片场。
校园恋的开篇就是极度的非现实主义,丝毫没有代入感,唐突的甜蜜大概也是这种青春爱情主旋律电影的最主要目的。
今年已经25岁的我,大概在“表白”开启之后,就进入了不断的吐槽模式。
其实我是一个很热爱电影的人,我喜欢看不同的故事,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生来思考自己的生命。
我向来也很尊重电影,看不懂的电影也会再去思考是不是有自己认知不足的地方。
但这场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有些“低素质”了。
完全控制不住的吐槽和无语。
大概是发生在——开篇疯狂的互相告白、女主刻意的撒娇卖萌以及疯狂的恋爱脑(剧情设定,不怪演员)、男女配的爱情故事。。。
还有更多奇葩的地方想不起来了,回忆起电影,只能想起自己浑身的不适和对情节设定感到的匪夷所思。
已经很现实主义的我,真的觉得,这么优秀的女主(长得好看、性格独立、目标感强、能吃苦、学习好能力强、能赚钱能省钱舍得给男人花钱)把精力如果一心放在搞事业上,应该早就成为闪闪发光的职业女王了吧。
在这个残忍的世界里,放着这么多优秀的条件不使,反倒全心全意扑在爱情上真的很奇葩。
其次,男主,长得挺帅一小伙子,全程痴心守候女主,我也没法相信。
就算男生忠诚,也不至于没有其他女生惦记。
现实社会中这种男的一出现估计就被扑了。
怎么在电影里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还有很无奈的,比如男主说,我要给你一个家。
我脑子里马上就想说,哥们你知道北京的房价有多贵吗。。。。。。。。
是我的问题。
有一瞬间我忽然在想,我的大脑为什么会对他们的每一个“浪漫”进行攻击。
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对电影里的甜蜜世界进行共情与幻想。
学生时代的我,最期盼的就是这样浓情蜜意的恋爱了吧。
答案是,我25岁了。
我所经历过的爱情,是面临毕业时的“大难临头各自飞”,男孩没有勇气蓉漂,丢下我一个人自己回家工作。
我的“两个人毕业一起租房子,一起努力工作奋斗”的爱情梦想,破碎了。
我所经历过的爱情,是男孩用百分百的占有欲爱我,爱到偏激,爱到失去自我,爱到用他的爱束缚我的自我。
是双方家庭经济不平衡, 我的家庭为了配得上他的家庭,老父亲花积蓄去打造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门面”,其实对于对方家庭而言还是很菜。
我所经历过的爱情,是自己的收入不敌男孩的收入,工作不如男孩的稳定,学历不如男孩学历高,由此引发的对方家庭不支持。
自己时时刻刻焦虑提醒自己要努力。
是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攒好的公积金、什么时候才能存够的首付,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郊区的新房或者城区的二手房。
全是现实。
大概青春时纯粹的那种恋爱向往,早就在好好生活的过程里被磨灭了吧。
环顾四周,现在身边结了婚的朋友,能够嫁给最爱/娶到最爱的,也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
更多人在努力提升自己,想办法挣更多的钱。
这样才会有更强大的能力去守护自己最珍贵的“爱”。
-想跟年轻的姐妹们说,如果你向往美好的爱情,衷心的希望你,可以把握住现在有的时光,能学习学习、能学特长学特长。
养成一个好的性格,聪明的头脑,坚强的意志,再搭配上能够赚钱的能力。
未来的你,可以更加从容的选择你的爱情。
在最该学习的年纪,一门心思恋爱脑,只会导致未来的自己陷入一个被动的处境。
爱情,需要现实能力去支撑,才能成为美好的常态。
否则,只是昙花一现,徒增遗憾罢了。
看完之后思绪万千,回忆起以前的种种才让人难受,分别及重逢的一幕幕像极了以前的我,可惜最终无疾而终。
电影结局是好的,而我们很多被现实打败,女主和男主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这一次你选择了我,就够了,男主把唯一出国留学的名额放弃了,被狠狠戳到。
异地恋多少被不信任而打败,是真的熬过时间和距离就是一生吗,也许是的,也希望是的。
有些看不懂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编剧在一些情节设置上会否过于随意了?
我理解想要突出异地恋,但是男女主相恋的过程真的有点随便了……坐在电影院就是说脚趾抓地可能是我自己没有恋爱经历,也更没有异地恋的经历,里面男女主之间的患得患失我觉得有点、、、我无法共情吧其次就是,一些配角的设置是为了什么呢?
结尾仓促得像是我自己的论文,看得出来有些无助有些绝望,我不知道那个吉他社社长的设置是为什么,不知道那个校花的设置是为什么,不知道女主的朋友是为什么,他们本来可以有些故事,但是都没有展开,要是想要聚焦男女主之间的事,就可以不用设置这些不是吗?
2013年的时候主角团一堆人都是iPhone5S,女主用的还是MacBook air,我依稀记得那一年我买了小米2,乐呵得不得了。
5K起步的iPhone5S,我望而兴叹,至于苹果电脑,啥家庭啊?
感情线也特别迷,编剧是没读过书还是在国外读的书?
高中毕业学生代表致辞,女主拿着个喇叭就站起来了,墨迹了半天也没蹦出个啥,男主冷不伶仃的来一句我喜欢你,我???
我要是校领导,早就赶他下去了。
这种剧情我只在日剧里看到过。
上大学不认真上,一天就扭着男主聊天,闺蜜团很真实,「人家可是清北,你以为和你一样成天混学分的」。
好不容易被闺蜜带出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男主蹦跶过来说「 我希望你所有的开心都是因为我 」,我直呼问号,这是什么大男子主义男癌发言,我一个男的都看不下去。
说起闺蜜团带线,那个吉他社的社长,第一次被女主讽刺「这水平也就骗一下小女孩」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 《女高中生的虚度日常》 那句「呵,有趣的女人」。
《女高中生的虚度日常》然后果不其然这社长就对女主开始有好感了。
男二女二线有点像大户人家的傻儿子追媳妇的感觉,特别是投篮表白那里「复读再考不上你就按照安排出国吧」,我???
心痛读书时候努力学习外语最后家里没条件留学的自己。
还有男主在北京说的「我要给你一个家」之类的,这片对我这种平民老百姓真是不友好。
最后吐槽一下,这片把性别互换一下,就是我虽然成绩很差也没啥特长,但年纪第一的漂亮大小姐在毕业典礼上说喜欢我,这种yy小说的感觉。
光线的青春电影不咋样,但是OST都还是不错的这不就是梦幻版《同桌的妳》?
高中3年就说了不过10来句的两个人,一个好学生一个差生,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基础就在一起了?
高考前就双向告白?
然后就是异地4年、异国1年多?
不是我不信异地恋啊,而是你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梦幻恋爱很失真啊就像女二周雨彤说的女主的世界只有男主和爱情,真的离大谱男女主仿佛在一个真空世界谈异地恋,男女主身边都有的“新人”设定,但是吧你这也太蜻蜓点水了吧?
女主这的吉他社长就送了次伞和花?
搁那感动自己呢?
男主那边一起做实验的女生,就一直做了4年吗?
也不避嫌?
原本不打算吃晚饭的,我不懂为什么女朋友来了,要3个人一起吃?
不怕尴尬?
我还蛮喜欢辛云来的,可惜这部电影里面为什么那么丑?
还有林俊毅在《觉醒年代》很可,为什么在这泯然众人了?
周雨彤真的很爱演人间清醒角色,不过人设很舒服任敏其实不适合这类青春片女主人设
这部片子这么差,导演第一背锅,编剧第二背锅从导演资历来看,既没有专业背景,也没有从业经验,之前的工作多以商务为主,很难不让人猜测是不是一个不懂电影不懂剧本的人在商业资源置换,仅仅是猜测。
如果是这样,一个不专业的导演,会造成什么后果?
剧本很烂!
会把自己很多不着边际不专业的想法,强行塞进原有的剧本中,能想象编剧被折磨得有多惨。
以上仅仅是猜测。
再说编剧,去年一部不怎么样的爱情电影第二编剧,第二部作品就出来成为第一编剧,还是太急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剧情这么差!
真的是给中戏丢脸啊!
三幕结构没有,主视角没有,主角对抗阻力没有,主角缺点没有,主角目标计划没有,主角弧光没有!
这么多电影剧本的基本要素,统统看不见!
我简直要怀疑是不是编剧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东西?
异地恋要让观众能带入,你最起码要有一个基本思维,就是观影人群是谁?
总不能指望全是有异地恋经验的人贡献票房吧?
所以你不能预设所有人都懂异地恋的感觉,相反,你要让没有异地恋经验的人都感同身受,那你才算成功。
开篇,不痛不痒的解释女主喜欢男主,男主喜欢女女主,why?why?why?没有来由的喜欢?
OK我接受,青春期很多喜欢没有来由,但是你不能没有经历啊?
他们在一起之后,没有经过任何事情,那等于没有感情基础,那么他们那什么来对抗异地?
观众没有看到他们在一起时候经历的各种欢笑和泪水,你让观众怎么因为他们异地分开而惋惜?
主CP都说不明白,还加入副CP?
紧接着,他们分隔两地,我暂时默认编剧把女主这边当做主视角,但是编剧从来没有解释清楚,异地,到底给女主带来哪些压力?
不要说什么发短信不回,联系不上这种,太表浅了!
你就算来个校庆舞会谁都有男朋友抱,就女主角没人能抱,我都能理解异地到底给主角带来了什么压力。
退一万步,我认同你联系不上也算压力,那么她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闹?
那就是编剧没招了,没有矛盾非得找点矛盾,非让女生做点降智的事情,然后编剧就开启了漫长的女生作,女生作,女生作完男生作,我们闹,我们和好,我们感情升温,重复了两次。
编剧能不能切切实实说清楚,异地的矛盾是什么?
这是需要一句明确台词交代的!
到后来就是无意义的延长剧情,女主莫名其妙奋发图强,莫名其妙疑似三角恋,莫名其妙出国延长距离,最后莫名其妙跨越人海找到你。
WHY?
每一步情感既没有在之前的情感基础上做升级,也没有在每一次变化之前有合理的动机。
最后俗烂地给一个大团员结局,有说服力吗?
他们是靠什么对抗这些距离的?
编剧自己都说不清楚吧?
真爱大过天?
有情饮水饱?
你没有现实意义做基础,怎么让人有情感共鸣,怎么让人信服你的剧情?
不管最后设计在一起,或者没在一起,都OK,但是请讲出一个高级一点的人生真谛,且是能让观众信服的(毕竟得是真谛),在一起是励志片,没在一起是现实主义,但是一定要有真实感。
光线啊,你可长点心吧!
因为现在上档的电影真的很少,我这里排片的全时段电影只有这个影片,抱着试试的想法,我就和同学去了。。
我浪费了20多块钱,更多是忍着看完心里的那种不适感吧,甚至因为这个电影,不想再看这个导演和主演和配演的片子了,为什么要接烂片啊。。。
影片开头是烂到爆的暗恋喇叭喊话情节,有模仿恶作剧之吻的各种情节之嫌, 然后就是情节设置牵强到爆炸,这个导演和编剧俗气到爆炸了,两个主角三年没表白和任何发展,毕业了,然后表白了,就给了两个镜头说两个人怎么相互喜欢的原因,台词就像是烂俗小说的词 这个影片唯一可取之处,就是把电影搞成了写真合集吧,看电影我认为观众想看的是个没有听过的好故事,或者和科幻大片一样的视觉享受,导演把拍写真的画面视频传到大屏幕上,真的没什么意思,完全就是借着异地恋这个话题,来博眼球,来博取同样恋爱中的情感消费,实际上就是个壳子,空壳子,里面的情节,立意就像是各种烂偶像剧情节的合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女生黏人,男生出国,女生胳膊受伤住院,女生胃病住院,女生和男生都有个误会对象,结果什么形象都没塑造好,就将下一个了,特别是周雨彤那对,更是发展的莫名其妙,没有原因,没有一个专一的线索线,叙事就显得牵强和拼凑的短视频。。
只要有一点转折,就是脚扭了,生病了。。。
还有,最受不了的最后结局,好家伙,男配为女生复读两年,女生才让他连续投10个篮球就同意交往,转变突然,主角为了所谓的爱情,牺牲自己前途,要放手又不放手,出国了一年又回来,互相牺牲,前期女生牺牲过多,来回打工和坐车,又不说,真的无语,为什么要传播这种牺牲姿势式的恋爱啊,女主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翻出来一条很多年前的朋友圈。
当时也正处在一段异地恋之中,男朋友给我发消息说:我在你楼下。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看到朋友圈的那一刻,好像又短暂地变回了当初那个扔下电脑,飞奔着下楼,心情雀跃到不行的女孩子。
异地恋真的太不容易了。
每一次见面都弥足珍贵。
为了能和许嘉树多几次相见,赵一一每天忙忙碌碌打不同的工,工资和生活费都变成了一张张车票。
厦门到北京的普快列车,二十多小时的路程,花朵般娇滴滴的女孩子,没有卧铺,硬座居然也能将就。
幸运的是,这种付出不是单向的。
后来的许嘉树为了照顾手术后的赵一一,果断请假回国。
为了多请三五天假,这个清秀美好的男孩子躲在夜色里抽烟,窗台的烟头里是数不清的无奈与愁思。
有人坐长时间的硬座,有人搭红眼航班,有人买站票,自己带一个小马扎坐在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摇摇晃晃地颠到喜欢的人所在的城市。
大概每个异地恋人都会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一摞摞的火车票,高铁票或是飞机票,也装着“我向你奔赴而来”的决心与欢喜。
因为无法时常见面,牵手、拥抱、接吻这些恋爱中的常规操作,对于处在异地恋中的情侣们来说,无疑是奢侈品。
很喜欢电影里许嘉树第一次亲吻赵一一的片段。
漫天大雪,女孩子闭眼许愿。
许嘉树惴惴不安地靠近,飞快地啄了一下赵一一的嘴唇。
被偷亲的人起初是怔愣了片刻,回过神来的反应是拿手捂住自己的脸,跑开。
这是跨越了两千公里的亲吻,是穿越了青涩岁月的亲吻,是熬过了日夜思念的亲吻,有那么一点忐忑,有那么一点羞涩,像是有人拿着泡泡机向屏幕外的人发射粉色爱心,不咧嘴笑是不可能的。
异地恋当然也很痛苦。
短暂的相聚之后通常要面临漫长的分离。
赵一一和许嘉树第一次分开是各自奔赴大学所在的城市。
两个人搭乘不同方向的火车离开福州,赵一一哭着扒在车窗上说,我好想再抱你一下。
火车开动了,他们在车厢里疯狂奔跑,只为再多看对方一眼。
能想象,日后片子上了各大影视平台,一定会有弹幕在这个时候说,太假了,哪有两列正好在同一站台同一时间出发的火车啊?
或者是,要不要这么夸张啊,又不是生离死别再也见不到了。
确实,电影把场景戏剧化了,但情绪不会是假的。
我试过坐高铁离开北京的时候,靠在窗口哭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
感觉自己是偶像剧里的悲情女主角,实际不过是还要再隔几个月才能见到异地恋的男朋友。
这样说出来挺好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分离带来的痛苦在那个年纪那个场景下是真实存在的。
旁人看着矫情,而异地恋的人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他们只顾埋首在自己的难过里。
关于异地恋的痛苦,还有一段经典的句子。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
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给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异地恋的人好像同时生活在两个城市,手机上的天气APP默认有两个城市,熟知这两个城市的大部分景点、路线。
可即便是知道另一个城市的天气和路线,也没办法赶到对方的身边及时地撑起一把伞。
就像片子里的下雨天,赵一一困在图书馆的时候,是吉他社的社长给了她一把伞。
就像当初的我,加班到深夜的时候,是同事顺路送我回家。
男朋友说,本来男生送你回家,我应该不高兴的。
但我现在却只能感激有他送你回家。
就有一些无可奈何的痛苦。
好在片子不是狗血走向,不然这个对赵一一有些好感的学长又要给这段异地恋带来新的痛苦了。
虽然异地恋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不得不说,异地恋也可以很美好。
《小王子》里的小狐狸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异地恋的人们,约定了一个见面的日子,那么临近这个日子的那些天,都是快活的。
买票、准备行李、商量见面之后的活动、提前订下旅店,在心里倒计时出发的日子,每一件小事都洋溢着无法言喻的幸福感。
奔赴对方的路上,窗外的风景从小桥流水到白雪皑皑,从我生活的南方到有你在的北方,车子每开一公里,我就离你近一公里。
直到火车停下,在出站口看到张开双臂等着拥我入怀的你。
赵一一和许嘉树在车站的每一次拥抱都是奔跑着撞上去的。
真的,如果是不远千里前来相见的人,用走的是来不及的。
不见面的时候也有同频的浪漫。
两个人一起按下开始键看同一部电影,捧着电脑和屏幕里的对方一起跳一支舞,当然最浪漫的还是两个人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问的是你听过最可爱的表白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没什么印象深刻的。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想去答一下——异地恋的情侣,女孩子哭着想要放弃的时候,男孩子跑到结着厚厚冰层的湖面上画了一个房子,站在房子里对女孩子说,别放弃好吗?
我想给你一个家。
又有童趣又有真心。
影片的尾声,许嘉树中断了美国的研究,跑过青春的坐席,穿越时间的回廊,跑向赵一一。
赵一一接到电话,丢下聚餐的同事们,跑向许嘉树。
两个人最终相拥在一起。
好喜欢这种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啊。
这世界上最最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奔跑着去到喜欢的人身边。
然后牵手,然后拥抱,然后亲吻,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诉说想念。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真的是又臭又长的电影最后的20分钟像受酷刑一样难受。
女主全程跟个不会交流的傻B一样,那段“哇,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雪呢我要许愿!
”宝宝巴士级别的台词配上女主一边吞音一边像个恐怖娃娃一样的夹音那个画面真的是要多傻有多傻小猪佩奇都比这会拍!
男主牺牲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留下来陪女主的事情被女主发现了,本来能发生这种事情我已经觉得很离谱很无语了女主还要玩失综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就是不会好好沟通就是要哭要失踪……这剧情就硬搁那悲伤,整个剧情基调就只有悲伤和“甜蜜”这两个情感一点过渡都没有!
男主和女主上一秒还在那唧唧我我可能下一秒就开始生气、开始哭、开始冷战、反正不管发生什么事这两人都不会找对方沟通,就硬要误会,硬要“吃醋”,就硬要冷战。
男主也是跟个二B一样不会跟其他女生保持距离然后就被被女主撞见了超级俗套,撞见就算了男主不赶紧叫那女生走还把人家拉过来吃火锅喂,大哥,你还记得你有女朋友吗?
你都跟人家好几次单独吃过饭这是正常的“小组”工作嘛?
男主也啥都不解释来了一句“我跟她没什么的”。。。
这台词这剧情编剧到底要在粪坑里待多久才写得出来的啊🤯🤯都这样了还不分手还不沟通,男主跟女主“说了句“我要给你个家”女主就把这事忘得了一干二净了🙄🙄🙄🙄🙄🙄前一秒还挂着眼泪生着气下一秒就乐呵呵跟男主搁那跟个zz样互相承诺。
我当时就想把男主和女主两个人摁到冰面下去 !
女主生病住院自己要保密特别叮嘱了所有人不要告诉男主!
然后到后面就开始反过来怪男主不关心自己。。
你们还记得你们是异地恋吗你不告诉他片中也没显示你给他打过视频那男主怎么会知道呢?
而且还是女主自己说要保密不能告诉男主自己生病的事。。。
这种逻辑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吗?
编剧和导演你们两个是塞了一吨小学生恋爱知识库吗?
男主和女主完全不像是是相爱了好几年而且完全没分过手的样子电影中男女主起码在一起了十几年但是我觉得他们像是连情侣之间最基本的交流和沟通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小学鸡早恋,而且还是那种刚谈三个星期就分手的类型…每次电影镜头一转显示男女主在一起之后又过了多少年多少年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祈祷他们快点分手,真的🙏两个小时我一直在默念:分手,分手,分手…剧情烂就算了男主和女主有时候表情和脸还会崩坏长的还不能算好看只能说勉强能看,脸长的烂就算了演技也烂。
好的演技能让人共情能让人陷进你的戏中。
男主女主的演戏就真的是演戏,跟我小学演话剧一个路子哭戏热恋中的戏都像是硬挤出来的,看他们戏中的热恋就真的像是两个不认识的人演热恋,非常出戏,反正我是完全感受不到这两人热恋的气息反而想给他们一人一耳光。
这两人的眼神是没有交缠和交流的是没有感情碰撞的很硬也很死。
反正粉丝滤镜有800层墙那么厚两个人在那里演乔治和佩奇都能嗷嗷夸哥哥姐姐好棒好甜的。
反正这部片从演员到编剧台词…没有一个是好的纯纯烂片!
建议别看!
但如果你非要吃屎那我也没办法
能承受异地恋的得是有多爱,我指定是不行
一直有个疑问,火车进站根本送不到站台,包括《薄荷糖》《爱有天意》《独自等待》里面也是,按我的浅薄的实际经验,除非双方都买票然后有个故意不上(我为啥要较真啊)可是如果不较真的话咋知道看了个闭门造车的异地恋mv。闹腾的青春不存在,恋爱脑活不过甄嬛传半集。那全身心为爱奔赴有错么,那请看看保奈美如何在车站留下一个手绢
看之前预期不高,观感高于预期。异地部分其实应该挺真实的,还是喜欢周雨彤的自然,任敏不知道为啥这部片子台词很生硬,男主演技不是很行。会有触动到,最感动的趴居然是乔乔答应和李唐在一起。希望所有相爱的人能够经历时间与空间的考验,修成正果,爱情本身是很美好的事。
任敏你在干什么…….
看到女生恋爱脑就受不了。女演员们都很美,演技还不错。男的丑,演技也不行。
这剧情就一味堆砌,全是老套的事,关键也没觉得男女主角有多喜欢对方,凭着异地恋三个字矫情了一部电影…乔乔是唯一还行的角色。
很好看啊
很轻松啊,还以为会很虐。。。赵一一手机掉在马桶里那段我整个一个爆笑,像极了我闺蜜遇到恋爱“难题”找我支招的样子。谁恋爱的时候身边没有两个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呢哈哈哈。感谢导演最后HE了!
光线真是一贯诈骗,狠狠避雷光线爱情片
很久没看过不那么讨厌的青春片了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片尾曲又好听,只是男三号的戏份有点尬。
看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我说辛云来任敏都不错,未来戏路子一定很好。 然而他俩用一部又一部的烂片向我证明我当初的预言是错的。
装腔作势,忸怩作态,一言不合就拍mv,浓浓的咖喱味儿!除了打情骂俏就是视奸别人微博,没别的事干了,矫情到每一秒都如坐针毡。虎纠的故事为什么没有虎纠口音嚯?!!
打发时间 一直觉得男二眼熟 原来是个扑水少年
演技都可以,但是剧情也是真的矫情。从头到尾最喜欢的大概是这部电影的名字。因为异地异国都经历过,所以也很懂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在和一个虚拟的人物谈恋爱,也是真的难熬,希望可以不再经历异地恋了。真的饶了我吧。
光线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拍疼痛青春啊,真是太难看了太难看了。第一次看任敏的戏,原来也是一个超级大夹子,一讲话我就脑壳痛。男主一遍一遍聆听她的声音是赶due的时候用来提神醒脑的吧。男女主把周姐李孝谦这对衬托得好清新可爱。
谈了四年异地,和男朋友一起看的。尬是有点,但一点没觉得烂,中间高呼7364836次“真实”。甚至羡慕他们的恋爱发生在前疫情时代,得个阑尾炎对方就能从波士顿空降到病床前,这年头等到他隔离完我刀口都恢复了。最后片尾放许多真实异地影像真的绷不住,异地恋的大家都好好坚持下去好吗,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大概是因为能够共情吧,觉得这片子很不错,给四星。
还是任敏同学的solo场,在类型片符号化的角色和套路剧情包裹下,她还是把情绪丝缕尽放,呈现出一个真实可信可近的女孩儿。
🆘 好好看! 是我没想到的感人。 在我看了诸多国内垃圾爱情片之后,终于找到一部能看的了这部爱情片反常态,没有堕胎、死亡、逼迫、爱而不得这夸张种剧情,而是讲刚在一起的情侣如何面对克服大学异地、异国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动画好可爱,字幕词条小特效很应景。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他们的对话,后面觉得好甜。让我想到过年看的《花束般的恋爱》,意犹未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