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力强,真实,老戏骨好看。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的生活状态,真实存在,比年轻的演戏多了一份真实,值得花时间观看,会继续跟戏,希望看到结局也是真实的,现在大部分电影或电视剧的结局都是结婚了的结婚,和好的和好,其实真正的生活是无休止的幸福加坎坷,看到这部戏,瞬间觉得超真实,简单朴实。
很棒,加油。
以前对她感觉还行,和赵本山在一起演小品作品都还不错,也看了家有儿女。
不过现在不喜欢宋丹丹,发现人品真的很差。
英达评价她真的很好,她真的是缺爱,心理有疾病。
可能本人直观感受,不喜欢一个人,她主演的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了,看了一集。
唉!
做人要厚道,有些假话没人逼你非要说,你其实也可以不说的,干嘛一直强调自己是实在人呢。
自己有多真实,心里能没有一点B数吗?
冲着韩剧《Dear My Friends》拿下2016豆瓣最高韩剧的名头,兴冲冲地追下了这部剧,当时整体感官差强人意,我给了三颗星,但当我看了国产版的《亲爱的她们》后,给韩剧的那三星让我有点后悔,分分钟被吊打的国产翻版让我在打分上纠结不已,最后也要支持国剧,索性给三分,但两部剧差得真不是一星半点,详述如下。
1. 国产版《亲爱的她们》基本保留了原版的人物框架,一位大龄女青年和五位中年阿姨的故事。
但就具体细节而言,浮夸、不接地气是我对编剧最直观的看法。
就家庭背景而言,国产版的阿姨们定位应该都是中产以上,住大房子开着小车子,开得小餐馆也是高大上、充满小资情调,这样小康的背景+鸡飞狗跳的家长里短(癌症+车祸+离婚+老年痴呆),又如何打动大众?
剧组可能就是有钱,但有钱就一定能产出打动人心的好剧吗?
从豆瓣给这部剧打出的分数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并不是。
女主白莲花的人设路线、二男无条件追一女的套路对于人物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浮漂,顾嘉一集美貌多才、善良单纯、闪闪惹人爱于一身,加上姜妍的“锥子脸”,成功演出了一位大龄女青年的完美人设,假得离谱。
2. 舜华想要自杀,去顶楼上、去马路上、去海边;佳雯遭到家暴;慧贞忍受老公暴脾气;男主向女主求婚,被车压断双腿等等,就这么平铺直叙地拿着原版照抄?
细节呢?
本土化呢?
一堆人选择在深圳拍戏,除了车牌号,我没有看到这些人在深圳生活过的痕迹,做饭一溜北方菜我能说分分钟跳戏吗?
宋丹丹还是老样子,“嘿、讨厌、白眼”三段式一成不变,拍摄组把大部分心思放在硬广上了,三九感冒药、那个抽纸盒、还有一箱箱的莫斯利安...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比较良心的一点是剧组舍得在手机通话上下功夫,每个电话都是实实在在让你看出来真是来电话了,通讯录也与剧情保持同步。
但是,这并不是重点啊。
3. 实在打不出来字了,懒得吐槽了,当编剧一厢情愿地不走心就想不劳而获、或者是想省时省力时,这部剧的质量就注定漂浮在云端。
如果我没有看过原版本,如果我没有那么执着地把这部原版放入我的最佳韩剧前三位,仅次于1988和信号难分伯仲,我很多次庆幸我没有错过这部如晚霞般绚丽温暖的虽然和我的年龄不大相符的以一群老年人的生活为色调的品质佳作。
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深入人心独一无二,而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他(她)的这群可爱有时候胜似亲人的朋友们,看完此剧仅仅20集,我很羡慕这些老家伙们,他他们相互鼓励相互依偎彼此信任活得活色生香活在当下。
这部韩剧温暖厚重生活气息在点点滴滴中浸润每个人的心灵。
而我们的翻拍做一些减法就好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慧贞阿姨知道佳雯被家暴的那一幕。
那一刻,想起了妈妈。
不听妈妈的劝告,嫁到外省。
当时妈妈问,以后会不会后悔。
我说,过的好久不会后悔。
妈妈说,你早晚都会后悔的。
怪只怪自己悟性差,明白的太晚吧。
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在看什么?
看的也是自己吧。
晓得时候有一个愿望,有一个大大的房子,能亲戚们都住在一起,外婆外公、姑姑们,都可以在一起。
渐渐长大后,就明白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生活在一起算什么?
现实生活里没有童话世界啊。
但是那些家长里短却很真实,有一些些夸张的地方,还是可以理解。
今天是平安夜,节日的气氛很浓厚。
祝愿大家都能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感受到一份温暖,用力拥抱生活。
好家伙,这是亲爱的她们演的是在深圳呀!!
每个阿姨家都是豪宅呀,个个都是成功人士,壕!!
就连他们的孩子们都有车有大房子,复式房,别墅,还有姥姥家的小院子都不是一般人呀!!
开会所的木子阿姨,那也不是一般有钱呀,还那么年轻漂亮,还会发嗲,还是单身,简直不敢想这是啥样人的生活,个个都是成功人士,会不会让不了解国情的人以为我们国家的普通人都过的是这样的生活,而让我们的年轻人误以为爹妈应该也是过的这样的生活?
剧情里的妈妈们真的是我们日常看到的妈妈们吗?
她们都化着这样精致的妆容住着这么富丽堂皇的小别墅?
中国近几年的历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造就出这样一群人?
剧情人物完全是飘着的,没有根,只像摆出来一个个标签化的人设。
我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这居然是翻拍的韩国那部亲爱的朋友们,因为说翻拍吧,没抓到现实中的精髓,但是换内核吧,又没有看到真正接地气的中国妈妈,有人说演员演技在线,可惜这糟糕的精致感和刻意的煽情让我根本没有看下去的勇气。
不知道前面那么多好评怎么来的,感觉都一个论调,也可能那是高端人口的亲切感吧。
真的觉得现在国内真正有水平的影视都不在正规军里,有灵魂的作品在年轻的导演和原创者手里。
我特别喜欢这部剧,当年的韩版我看了好几遍,看到中国翻拍又都是老戏骨可以说是相当开心了、又有张若昀演也不差~但是看到那个看不见眼睛的发型,以及装13的演技我就真的看不下去了,没有CP感,感觉太端着~闺蜜团这边,嗯怎么说无功无过吧,看韩版的会被他们之间的小举动感动哭,会感觉他们是扶持彼此后半生的家人,可是感觉我们拍成了两个小团体,外加卫华~哎,演员是真的不错,但是不知道为啥就是看不下去~
我觉得从剧照就看得出差别,原版的干净,简洁,温馨,虽然一个个暮年老人,但都如手中的鲜花般美丽,尽管花期短且将至,仍然鲜活绽放,底色明亮温暖,一看就觉得舒服。
改编后的剧照,看着背景的高楼大厦,奢华的椅子,一个个穿的跟走红毯似的,一水的黑白配,冷淡又疏离。
妆容,发型浓浓的暴发户土豪风。
主演们穿着打扮的精致又时尚,住的房子又大又宽敞,看着都是有钱人,一说话:嗬!
矫情带冒烟。
能不能真诚点。
主创是对原版有误解,还是对群众的欣赏水平有误解,改成这样,良心不会痛吗?
一群老戏骨,演的偶像剧,太违和了。
我是来看 闺蜜团的,男女主,男二 女主的戏也太多了吧。
还有这年轻演员的选角也真是为了还原而还原,看的心里好难受。
可以用小宋佳演女主么?
就是不像丹丹老师的女儿。
丹丹的戏,一看就知道很多台词被她生活化的调整过,比如那句哥德巴赫一猜想…不管咋样还是很喜欢丹丹老师演技。
柔弱公主奶奶本来觉得演员不是适合,朱茵老师演强势上海妈妈印象太深了,个子也太高,发型也太女强人。
不过看了两集就还是能认下来这位柔弱奶奶人设,老艺术家演技是没话说。
翁虹的戏,这口音和节奏还是有些跳戏。
最喜欢刘莉莉老师,和罗文姬风格不同,善良的、简朴的、乐观的她。
邬君梅演大明星有什么可说的,绝对的没问题。
三星给老戏骨,年轻演员还得练。
回家呆两个小时就想走
真心不够符合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华丽的场景整齐的一切,真的接地气吗?翻拍要注重本土化啊,把本国的文化和生活拍出来,这才是翻拍的价值啊。不过老演员演技还是不错的
昨天看了 3.4,5个老太太拍遗照还笑到那么开心,她们从容的笑着面对以后我哭了,真的老戏骨演的太好了
还行吧,就是主角们都太有钱了,哈哈
最近补剧的时候猛然发现这我以前就看过一半了 总得来讲演员们都很好 但是就是有种脱离真是生活的漂浮感 ps:安宁过来揉揉妈妈爱你
刘忻的那首插曲简直了
已阅
难得的我妈看的剧我在一旁没有翻白眼吐槽,很喜欢剧里面几个阿姨的友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烦恼,但是整体她们还是乐观积极的
不要毁剧了好吗?!!!
一言难尽,不敢相信有宋丹丹。。
了解妈妈们的世界和喜怒哀乐
外婆很喜欢看……
挺有意思,继续!关于老人的电视剧,很不错,我们老了会不会这样?需要有一个人陪到老!2018年1月2日22:13看完!
老演员无限点赞 姜妍这脸蛋和以前不一样了吧 还有这扯淡的何安宁 小公主舜华阿姨 儒雅宋大叔和大王 好的不能再好的惠贞阿姨 刀子嘴豆腐心的宋丹丹(总是这类角色)故事很感人 但确实有槽点
觉得挺好的,毕竟演技甩了某些国产剧几条街
制作还不错啊
如果嘉一这条恋爱线砍掉一点会更好,因为我就想看中老年她们的戏码!!
跟着我妈一起追的这部剧,认识了一个新演员姜妍还挺好看的。看到宋丹丹和姜妍的角色仿佛看到了我妈和我,挺有意思的。演员们演技都可以,题材加分。
我原本以为我国的年轻演员的演技被韩国吊打,看完这个我发现我不仅年轻演员,还有中年演员,老年演员都被韩国吊打。
中国剧情,韩国插曲?服气,辣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