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之地
Volaða land,Godland,Vanskabte Land
导演:希尼尔·保尔马松
主演:埃利奥特·克罗赛特·霍夫,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维多利亚·卡门·索内,雅各布·豪伯格·罗曼,希尔玛·古德容松,沃格·桑多,Ída Mekkín Hlynsdóttir,Snæbjö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冰岛,法国,瑞典语言:丹麦语,冰岛语年份:2022
简介:19世纪末,一位年轻的丹麦牧师跋山涉水,不远万里的来到冰岛的一个偏远地区,建造了一座教堂并打算拍摄当地居民。但他越是深入这不堪一击的风景里,就越是偏离他的目标、使命和道德。详细 >
秩序更迭失效,他者与父权崩溃,但可以更简洁一点。
悉尼电影节SFF第6场,摄影真是没话说,给不完的赞叹。屏幕前的观众如此渴望一场旅行,屏幕里的人如此不想继续这一趟旅程。谁也成为不了man of god,留下的只有照片的记忆,和吸收了血与骨的大地。
催眠效果一流,尝试了三遍都把我看睡了,第四遍才能看完,导演拍个两个半小时的风景片都比这个故事有意思。
8 质感极佳,方形的构图配上圆角的画面,是现代电影很新鲜的,并且。这种设定也符合整个片的基调、片中的摄像机以及它的年代的韵味。但是后半段的高度,因为叙事的溃散而没上去,导致后半段的观影比较割裂。最后看起来就疑似沉默的,缓慢移动镜头或固定镜头的观光片。
有一些做作的姿态,但奇景如此仍是男性权力角斗的舞台,形态之于这么狭窄的主题浪费了。不如《第一头牛》和《犬之力》,缺少了人、天地和时间的真正参与。
在不可名状的美丽又寂静的无人之地和高纬极地风光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又丑陋
Filmfest München
8.0。除去已邁入暮年的拉斯·馮、幾近封鏡的考里斯馬基和醉心於電視劇開發的NWR,北歐電影正在集體面臨兩種刻板創作路徑的夾殺:一是對遠古北歐神話經典元素的刻奇式消費(例如《北歐人》),二是對無趣現代生活中各種奇奇怪怪心理狀態的聚焦(例如《受夠了自己》)。不僅無人繼承伯格曼的衣缽繼續詰問基督宗教與人性善惡,連古代與現代之間的世事變遷都鮮見於電影中。在這一背景下,保爾馬鬆的新作顯得彌足珍貴。他自瑞典傳教士學習冰島語開始,用油畫般的寫實筆觸勾勒了兩種文明間寒冰最初始的漫長的解凍過程。標誌性的同機位蒙太奇既展現兼具秀美與苦寒的冰島環境,又如同上帝的主觀視點觀察著芸芸眾生。
80分。
第一幕非常棒,有强烈的赫尔佐格味儿(人的意志力对抗险恶大自然,并且带有存在主义思考),第二三幕则像是content filler,无论是感情戏还是谋杀戏都严重缺少铺垫,显得非常生硬、机械。
前三分之一的节奏把握较好,用照片倒叙回顾至今为止的见闻,作为高潮来临前的序章,情绪缓急得当。直到两位中心人物接连死亡,主题被用语言的方式揭示,影像迅速降为弱势,视觉平衡被打破。宗教的超自然性与这片土地自身的神秘和异质,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元素。
两个多小时的风景大片ppt。
世者皆渺小,都得回归自然,殊途同归
3.5 想不到是这样几组关系毫无推进之后的乏力坍缩,没有弹性、变化、丰富和一丁点神秘。“美”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好在还有一层银盐摄影,但也并没有帮助导演“放大”(与摆动比也很悬殊)。主竞赛给八座山也可以,半斤八两。
无论生命、信仰还是意志,都已成为这块土地上此消彼长的燃料。导演探索着一种同时超越人性和神性的创造,让创造回归本源。
在温吞吞的过了近两个小时后,迎来了我比较喜欢的结局。
@ L'Arlequin 张洪泰原创配乐 + Anna von Hauswolff的姐姐Maria掌镜
一张流动的冰岛环境画卷。火山,冰川,草地,教堂,民谣,很美很宏大很深邃,但看久了就开始看出0.8倍速版旅游宣传片的味道。
后半段女性角色的出场破坏了男人与鳗鱼故事的魅欲遐想延续,难道是两种语言与宗教的冲突效果?片子的性格很像《第一头牛》,但比前者更阴郁静谧。
画面真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