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就爱断舍离

ฮาวทูทิ้ง..ทิ้งอย่างไรไม่ให้เหลือเธอ,时光机,无痛断舍离(港),Happy Old Year,ไทม์แมชชีน

主演: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桑尼·苏瓦美塔农,萨里卡·塞思苏帕,阿帕斯莉·妮缇布恩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19

《就爱断舍离》剧照

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2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3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4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5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6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3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4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5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6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7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8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9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20

《就爱断舍离》剧情介绍

就爱断舍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瑞典回来后,喜爱“极简主义”的简计划将自己的家改造成工作室,多年前的旧物相继被清理了出来,其中包括前男友艾姆的东西。这些物件虽然已经没有用处,却承载着往事回忆与情意,简无法如自己预期的那样直接丢弃。为了找寻这些物件的归路,她做了很多努力:一一归还属于朋友的物品,亲自送回属于艾姆的东西并致歉自己曾经的离开,最终也卖掉了已逝父亲的钢琴。伴随着旧物的处理,她也告别了自己的过去,面对重新布置的新环境,准备好了新的开始。该片曾获2020年第15届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草民县令网上怪谈惩罚者2:战争特区冰雪风暴马鲁姆蝙蝠侠:龙之魂不败雄心明朝刺客美人图红心的杰克我们仍未知道那颗星的校规欢乐守护者一屋两火茶餐厅十四号茶母与王一夜白色巨塔超龄英雄不速之客玩命剧组艺术史老师第一季惊声尖笑4便衣警察茜拉中世纪追爱四人行爸爸很漂亮美国骗局神奇动物管理员第一季友爱圣诞

《就爱断舍离》长篇影评

 1 ) 我们需要的是断舍离,还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时光机》是84年出生的泰国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执导的第七部电影长片,在过去几年中他的创作在商业作品和独立艺术之间游刃有余,尝试了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各种类型。

在前作《死于明日》闲聊死亡降至,在《恋爱诊疗中》探讨工作和健康生活,在《36》中定格摄影和记忆,无论话题轻重、艺术与否,其实坦荣瓜塔纳利电影的内核都离不开对于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一种关注,这部《时光机》也是如此。

审美上拥抱极简主义、将“断舍离”奉为行动哲学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标签。

《时光机》以“断舍离”的六步法则为章节,打开一个女孩告别过去开启新生活的故事。

瑞典深造归来的Jean回到泰国,她不仅准备开启自己的家居设计事业,同时立志于将北欧的极简主义哲学贯彻于生活中。

新的工作要求她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工作空间,于是Jean决定以断舍离的方式来彻底清理她和哥哥以及母亲共同工作生活的旧宅(过去曾是一间音乐教室),把它改造成一个符合极简主义美学的工作室。

Jean很快就说服了在家开服装电商小店的哥哥,拉拢了好朋友一起帮她寻找设计参考。

但这项工程执行起来并不只是扔东西那么简单,她遇到的第一个阻力来自于母亲。

经营音乐教室和乐器修理的父亲很早以前就离开家庭,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在父亲留下的一堆旧物的包围中原地生活数十年。

即使大多东西都不用,只是热衷于在家唱卡拉OK,母亲依然极力反对Jean的计划:“家里空成这样,你疯了吗?

”Jean依然不屈不挠从自己和哥哥的房间里收拾出来积攒多年的物品:课本、唱片、旧杂志、老款手机、磁带机,这些物件就好像打开了尘封的时光之匣,追溯回与之息息相关的过去的生活方式,而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成了笨重的无用之物。

尽管时代生产力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他们被赋予的功能性逐渐消失,这些物品身上有更多过去的经历和与人相关的回忆,Jean似乎并不能无情地将这部分都割舍给废品回收站。

于是她决定将这部分物品还给赠予她的人,由此与多年不联系的朋友有了交集。

胶片相机和旧胶卷是来自于前男友Aim的物品,这成为她清理计划中最大的情感阻碍。

回国之后一直步履不停朝着事业和生活的未来往前冲的Jean为难地停顿了下来,在归还物品的过程中不得不去面对自己没有好好告别的感情,去向当年自己不辞而别的那个人说抱歉,并且审视自己并不完美的一面:自私、冷漠、功利和逃避。

坦荣瓜塔纳利冷静简洁的镜头精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瞬间,慢慢构筑起围绕Jean这个人物展开的故事,在她身上有很多我们自己和身边人的熟悉的影子,那些决心要完成目标时的野心勃勃、那些重拾遗忘在角落里的物品时排山倒海的回忆、那些迟迟不肯面对自己错误时的逃避和懦弱、那些旧照片中定格的画面所唤醒的记忆温存。

同时电影通过Jean这个人物的故事,也对时下流行的“断舍离”行动哲学进行了反思。

在“断舍离”精神的背后,其实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焦虑。

在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越来越容易被海量的信息和品类繁多的物品所吞没,进而却发现自己失掉了时间和行动力。

“断舍离”主张将物品减到最少,可支配的时间会增多,丢掉不必要的杂物,这样才能夺回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

“断舍离”固然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整理空间、工作生活,但却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对生活的焦虑和无力感。

就像片中Jean的好朋友说得那样:“扔掉一件东西很容易,但忘掉一个人却很难。

”毕竟我们的生活并不完全是由物件和信息组成,更是由家人、朋友、伴侣等等人际关系所构成的复杂生态。

只是生产力空前的强盛和信息化浪潮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个个体都过于容易地被包裹在繁多物品和信息之中,让物品成为自我的延伸,而过多的自我凝视阻隔了与外界更多的关联,放大了我们的焦虑和迷茫,也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私冷漠和麻木不仁。

在Jean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断舍离整理术”所带来的魔术般的人生改造,事实上在这部电影里,比幸福的未来蓝图更重要的是关于过去的回忆,或者说是我们如何处理与过去的关系。

Jean试图践行极简主义来开展设计师事业,同时则借此机会切断与过去的联系,与不好的回忆说再见。

这些回忆中有父亲离开家庭所带来的伤痛,也有对前任的感情羁绊以及对自己突然消失所心怀的愧疚。

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总是会筛选那些有用的经历,为了更好的生存而暂时压抑那些负面的回忆。

所以我们始终都生活在不断遗忘、迭代更新的状态中,在当下的判断中产生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观看法。

但人类终究不是完美无缺的机器人,并不能像电脑一样从硬盘驱动中卸载一段数据一般却删除记忆,某段记忆可能会被淡忘,却被时光悄悄地雕刻在物件上,单单一张照片、一条围巾或者一封书信就可以把过去的色彩和温度还原在我们的脑海中。

曾经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我们的父母一辈就像Jean的母亲一样无法接受“断舍离”,电影由空间整理的话题引入,将两代人在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上产生的代际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Jean近乎于冷酷无情地清理掉一切父亲所留下的物品,包括那台没有人弹的钢琴,而因此与母亲发生激烈的争吵,母亲不愿意放手的执念被Jean认为是一种错误的方式,而母亲把Jean强加于别人的计划斥为自私:“难道我就不可以有自己的念想吗”。

但自认为完美的焕新计划,依然剪不断过去情感的错综复杂,让Jean迈开步伐大步前进。

她不能摆脱父亲不告而别的阴影,独坐在钢琴前痛哭流涕。

她夹在过去恋情的点滴记忆和前男友Aim也在move on的现实中怅然若失,在酒店空荡房间度过新年,被孤独和空虚的回响所击中。

“Don’t Look Back”(永不回头)是电影中断舍离整理法的最后一个步骤,对于实现个人成就达成进步来说,这也许是最理性也最优化的做法。

但作为复杂而感性的人类,我们可能永远都做不到这一点。

坦荣瓜塔纳利将理想化的自我实现和情感的复杂性糅和在故事线索中,在电影的前半段以干净利落的轻喜剧方式呈现,清新小品但不甜腻。

但后半段花了更多篇幅在爱情线索,太多的告别对白和哭戏场景让节奏明显拖赘了下来,有些落入感伤主义的俗套。

 2 ) 如何與自己和解?

一年一度的大掃除是整理自己思緒的好時機,逼迫丟棄無關痛癢的物件。

甚麼是有用,甚麼是無用?

物件本來就沒有意義,由後人賦予獨有的意義,物件才煥然一新。

筆者亦曾嘗試「斷捨離」,初段輕鬆拋棄過時的衣裳或封塵已久的兒時玩意,當涉足放棄有意義而現時無用之物,例如中學生涯難得獲得高分的作文、友人贈送的生日禮物時,筆者就此打住。

畢竟是個有感情的人,拾得起卻難以忘卻,只好將物件置於一個碩大的箱子內,避免墮進回憶的漩渦,耗用半天逐格播放腦海中的菲林,或會想到往事如煙而觸景傷情。

人不能沈淪過去,任由自己埋葬在回憶的墳墓,佩服女主角Jean大刀闊斧將回憶丟進漆黑的垃圾袋,豁然爽快的療癒感油然而生。

電影故事簡單,奉行極簡主義的女主角Jean動手清理雜亂無章的家,斷捨離過程喚起她連串的年少往事,愛情、友情與親情的羈絆,她將如何「整理」自己的人生?

女主角自私,先遊說到強迫母親丟棄父親留下的鋼琴,全無顧及母親感受,又在朋友面前丟棄朋友贈送的禮物,毫無同情心。

面對朋友的責難,只是口中道歉,心裡卻很誠實。

女主角草率處理親密關係關係,年少不辭而別摯友與愛人,卻抱著打死不往來心態蓋過,自私又逃避的心態終在她無法繼續斷捨離,決定暫緩時連珠炮發,逼迫直視曾經的摯愛,還了年少無知時欠下的「債」,學會顧及他人感受,女主角才從內而外實現斷捨離。

電影的二元對立設置巧妙,自私的女主角在實現斷捨離期間學會顧及他人,貿然出現曾經摯愛面前,卻被指控為了自己才道歉,彌補年少的過錯,成長線打了多個死結,兜兜轉轉繞到原點,女主角毅然揀選對自己最好的選項,斷捨離過程身邊人有得、亦有失,大概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人生苦短,先顧及自己最重要。

筆者最喜歡的一幕,女主角交贈年少相片給即將步入婚姻殿堂,展開人生新一章的兩位友人,友人目睹曾經失傳的相片後隨即淚流滿面,一張稀鬆平常的生活相片,背後蘊藏著對青蔥歲月的懷緬,與失去後再度擁有的難能可貴,對白也很巧妙道出「好像在搭時光機」,時光機不宜多坐,但偶爾乘搭魂牽夢繞一番,重新審視自己。

電影的製作亦奉行極簡主義,沒有花巧的運境,多段重要場口只採用長鏡頭拍攝,多以廣角鏡頭(Wide Shot)推進到特寫鏡頭(Close Up Shot),深入聚焦主角的神情,情緒克制、燈光設計極簡卻充沛,配樂淡然的哀愁充分調動觀眾回溯往事,最後一個鏡頭卻畫蛇添足。

《無痛斷捨離》是泰國近年的佳作,鮮明的題材,深入挖掘角色之間的關係與碰撞,探討都市新興潮流斷捨離的可行性,摸索如何與自己和解,電影的設計讓人難以抗拒。

💯 評分:8/10 🎥 電影類型:劇情

 3 ) 人物心理分析篇‖有些时候只是你自己忘记了,凭什么要别人也忘记。

这部影片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痛苦回忆”。

发现自己内心的丑恶才是真正的痛苦,当你痛苦到反胃痉挛时,是什么话都说不出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背负着多少罪恶感,让这部电影告诉你……

打开这首片尾曲再看吧

看完的那一刻,回想起导演在影片开头开的巨大玩笑,诺大的讽刺。

如果你已经认真看完并想听听我对几个人物情感纠葛的分析,那请继续阅读下去吧。

⭐根据每个人经历不同,也许我们的看法会有很大出入,既然点进来了,只希望你能包容我的想法。

毕竟你眼中的可能是时光机,我眼中的却是拖拉机🚜,都没错啊都没错。

开头本篇必看:首先,我觉得,这不是一部自私的女主经过旧物的救赎、好友的原谅而涅槃重生、放下一切的故事。

女主小琴一直都是一个自私的形象,结尾也可以看出她并没有得到救赎,诸位不要把它看成一部教大家断舍离的电影,如果你真的这样断舍离了,和女主一样,那些痛苦的东西不会消失。

影片的本意是让那些自私、健忘的人承受她们该承受的痛苦。

有些人觉得影片把角色刻画的太真实了,没有魔幻,没有反省,没有升华。

但如果这部电影就如此云淡风轻地掀起你自己的回忆,没有旁白的滥情,没有歇斯底里的嘶吼(因为我们最后可以发现,女主痛哭的时候导演没有选择放出她的声音,但却比听到她的声音还让我们心痛),这部电影为什么算不上一部佳作?

没有人生来就是前来治愈你的,这部影片亦然,它只会席卷你的过去。

这里还有一点,它的确会让你陷入回忆,但有些人没有相似的回忆,导演可以说放弃了大众化,选择私人化处理,这一点就让我很欣赏!

绕回开头发现太多细节本片以收拾家里的旧物为线索,展现的是友情、亲情、爱情里的遗忘与记忆,自私与愧疚。

简概: 留学回国的学生小琴因工作需要,打算把自己家改造成极简主义办公室,她把属于别人的物件归还,其中也包括前男友安哥的相机……一段段回忆就此揭晓.女主小琴极简主义的外壳下其实是父亲不辞而别、自私自利的映射。

极简主义教会她把最有用的东西留下,其他的都是无用的、羁绊的,应该丢掉。

她把父亲的钢琴卖掉,嘴上的理由是没人弹、不想母亲继续拘泥于回忆,但最终还是为了抹掉自己的痛苦回忆、建成自己的办公室。

她一边想摆脱父亲的影响一边又快马加鞭地变成他,她丢弃那些“珍贵回忆”就像父亲丢弃她们那么果断,不顾及别人的感情。

小琴拆掉了母亲的客厅、卖掉了父亲的钢琴、归还了亏欠的人情,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洗白自己的过去。

她允许自己有过去,与前男友的过去让她能够名正言顺地再次出现,被父亲伤害的过去让她能够名正言顺例行极简主义。

但她不允许母亲有过去,母亲与父亲最后的回忆,最终殉葬于女儿的自私,殉葬于女儿的极简主义。

这本身就是一场轮回,受伤最深的往往是最深情的人。

母亲这个角色很出彩

小琴的软肋我这里不是说极简主义都是无情的,影片也不是针对这整个群体,既然把镜头全怼向了女主,我们就要从女主的行为出发,她明显是借着极简主义的幌子想方设法地逃避,就好像世界上美的丑的都有,她却因为有丑陋的东西选择永远闭上了眼睛。

不要较真于此,把目光放在影片本身最好。

断舍离六步走:

……

这也是我觉得设计非常巧妙的地方,小琴只坚持到第三条,后面的剧情完全是朝着与小字相反的方向发展的。

极简主义不允许添加东西,小琴就马上拿回了自己的旧物,极简主义不允许她留恋,她打通了父亲的电话。

可是真的有人那么擅长遗忘🐴,也许他们只是过了眼睛这道坎,心里这道坎过不过得去,只有自己知道。

安哥有人说这条爱情线很碍眼,我觉得不然,通过安哥和小琴的故事,也是父亲在小琴身上产生射影的体现。

前半段女主去归还相机,宣泄了自己压抑已久的愧疚,她给安哥煮汤,和他的现任女友小密认识,她回来了,她想补救。

这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如此合乎情理,我们真的以为他们重归于好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为了自己的利益,小琴曾像扔垃圾一样把安哥甩掉,拥抱自己的未来。

为了自己的利益,小琴主动上门认错,哪怕安哥让她不要说了。

为了自己的利益,消除愧疚,她劝安哥和小蜜复合两个小时下来,小琴总共说了不下十遍的抱歉,可是几声抱歉真的管用吗?

自我感动中

占据道德制高点

(发泄够了吗?

看似无事,其实非常生气安哥和小蜜分手时,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出现造成的,但她还天真地认为安哥已经被自己感动不计前嫌,甚至想要亲自劝安哥和小蜜复合。

这都是小琴的内疚在作祟,看到安哥幸福才能真正抚平自己的愧疚,自己给不了他真正的陪伴,只能希望别人给他。

但这些早就被安哥看穿了,当安哥质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去承受罪恶感的时候,小琴开始手足无措,她的秘密被戳中了,她疯狂解释到自己是因为在乎他,反而质问安哥为什么不愿意释怀。

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自私……她认为自己和父亲不一样。

放P

不能还有一个很有心机的点是小蜜告别的最后一段话,她说“这件上衣是你留在他家的最后一件东西,他把所有东西都还给你了。

”看到这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想必安哥一定和小蜜讲过小琴的事,前面小蜜说自己拒签了快递,能看出她是真的在乎安哥。

这放在一个想要赎罪的人身上,无疑是最致命的伤害,所以如果你此时把自己想象成小琴,就很容易与角色取得共鸣。

小蜜微笑离开抛弃与被抛弃:其实我们换位思考过后会感觉更加深刻体会到两对抛弃与被抛弃者的心理。

母亲和安哥都是被抛弃的人,在母亲身上我们能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她的感情:小琴给父亲打完电话后想要转告给母亲内容,但母亲是十分抗拒的,她已经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丈夫不告而别逼她要靠自己,这时候告诉他丈夫的消息无疑是往伤口上撒盐,母亲疯狂尖叫,捶桌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最起码父亲没有嘘寒问暖,没有想方设法排解自己的罪恶感。

安哥再一次见到小琴也是相似的感觉,只不过小琴的目的是单纯的为了消除愧疚,重新在家乡站住脚根,她忘记了自己对安哥造成过多大的阴影,她出现在安哥身边,就像父亲出现在母亲身边一样。

是啊“有些事只是你自己忘记了凭什么要别人也忘记?

”尾声:说到头了这就是一个关于记忆的电影,那些记忆有些是有形状的,有些是有画面的,有些是记忆中飘忽不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管理自己记忆的权利。

你可以爱他,也可以恨他,可以选择单方面的忘记他,但是,就像小萍说的那样:“有些事只因为你自己遗忘了,不代表会就此消失,双方都要释怀才算真正结束。

”我们都做过错事,都有无法触及的历史,总有人会在当中受伤,承受那份痛苦。

所以不要逃避了,我们每个人都做过不好的事情的,去过你的生活吧。

回忆是影子,只要明天还在,它就不会消失。

它永远都在哪里,那些记忆的存在可以让我更好地对待别人,不让悲剧重演,没人想再经历一遍那样的痛苦,我们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不是吗?

善待回忆,该缅怀的缅怀,该不过问的,就再也不要过问。

……

小琴说

好友说

意难平啊意难平。

(我的第一篇影评,如果你喜欢的话请帮帮忙点一下有用,这会成为我写下去的动力!

)——The End

 4 ) 努力割舍,倒不如把它压在大脑底层,有时可能会翻滚,但逐渐地也会习惯这样的艰难

真的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就会挺喜欢这种朴素淡淡的风格,同样是亚洲,可以看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泰国都可以拍出这种普通人生活的影片,还是我们的生活档次太过高大尚,不对,是因为我的生活太寒酸,无法对国内的影视剧奢华生活产生共鸣。

别的不说的,主题很简单,风格像一阵清风,我们很多割舍不了的,用任何形式去遮掩其实都是在自己骗自己,放下很难,其实努力割舍,我倒觉得不如把它压在大脑底层,有时可能会翻滚一下,但逐渐地也会习惯这样的艰难,克服过了其实想想也不是多么痛苦了,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用图片代表我对留个阶段的体会吧。

第一阶段,设定目标寻找灵感

第二极端 不要怀念过去

第三阶段 不要有太多感觉

第四阶段 别动摇 要无情

第五步 不要增加东西

第六步 不要留恋

 5 ) 断舍离

其实我觉得就爱断舍离比时光机这个名字好,是同学推荐来看的。

因为名字比较酷。

看到中间以为是和解,没有想到最后是告别。

我很喜欢结局,非常酷。

💯可能是我没有理解结局的意思,我认可:解决不了的事就做到自己没压力就好。

比较喜欢女主的外形,非常简洁,只是看的时候总感觉很奇怪,扔的垃圾都很干净,让我觉得少了一点时间沉淀的感觉,不过整体完胜,我很喜欢。

情节的话,女主卖掉钢琴的行为很果断,非常不给自己和别人留余地,在很多情况下,我要是能这么果断就好了。

 6 ) 极简主义大逃亡

这几年大热的极简主义在其艺术风格上表现出来的是对物品做极致的减法。

大片的空白,没有多余的用品,甚至可以说可见之处几乎没有可用之物。

它是人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超负荷的过度忙碌而呼唤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对物质欲望的一种反思。

小琴向往的极简空间 电影里女主小琴从斯德哥尔摩留学回来,非常迷恋这种风格,一心想要把家里改装成极简主义的工作室和居室。

但家里堆满旧物的现状,预示着她将要面对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清理革命。

在她看来,她与极简主义的距离在于家里所有的物品,所要做的就是打包丢弃这些物品。

她参考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和近藤麻理惠的《整理魔法》得出了感情用事只会带来麻烦,最好是打个响指全部消失的扔东西准则。

她异常坚定异常绝情,买下超市所有的垃圾袋,打包了所有的东西。

根据断舍离的步骤指导,一步步靠近着自己想要的极简风格。

但在计划推进的过程中,她渐渐遇到了阻碍,这些阻碍来自母亲不愿意丢弃父亲留下的钢琴,朋友送的物件随意丢弃让朋友很生气,归还前男友留下的物品同时也被前男友归还物品。

这些旧物不断超越物品本身的意义,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角度不断拷问着看似情感冷漠的小琴。

“垃圾”堆断舍离六部曲 虽然断舍离步骤的字幕将电影间隔成若干段,但剧情并没有跟着步骤的提示而推进。

第一步:设定目标,寻找灵感。

第二步:不要怀念过去。

第三步:不要有太多感觉。

到这里,小琴都还非常坚定着自己一定要把杂物全部扔掉的信念。

她面无表情的将所有的东西打包。

她坚决不买纸质书,因为纸质书占空间不符合极简的理念。

哥哥说“丢掉生活物品很容易,私人物品却很难”因为私人物品里有太多私人的情感,小琴不以为然。

她不断给家人洗脑,”扔进垃圾袋的东西你根本记不得都有什么。

”“感情用事只会带来麻烦。

”第四步:别动摇要无情。

当好朋友阿萍发现送给小琴的CD也被打包准备丢掉时,被小琴的无情惹恼,非常生气。

小琴也因为亲自织的围巾被哥哥丢掉,而体会到了阿萍的感受。

接受了阿萍的意见,小琴开始逐一归还朋友们的东西。

在归还的过程中不得不直面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各种问题,这个过程让人心累,但做到无情丢弃真的很难。

直到送还前男友安的东西被拒收,小琴不得不亲自上门归还。

原来小琴曾无情的抛弃了安,就像丢垃圾那样,甚至没有任何交代。

归还物件成为小琴道歉的第一步,她逐渐开始面对被自己有意忽略的往事。

断舍离第五步是:不要增加东西,讽刺的是安带着女友归还了小琴所有的东西,被归还物品的感觉原来是这样的啊。

至此,小琴已经逐渐陷入了旧物带来的情感烦恼。

到了打出第六步:不要留恋的字幕时,小琴终于鼓起勇气去面对爸爸留下的钢琴,小琴的全家带着被爸爸抛弃的伤痛度过了许多年,再打电话过去时,爸爸已经听不出她的声音了。

至于留下来的钢琴,也早已无所谓。

这让小琴下定决定卖掉钢琴,甚至不惜与妈妈对立。

小琴被这场清理革命折磨的心力交瘁。

钢琴始终是矛盾的焦点 断舍离六部曲,条理分明。

但执行起来却异常艰难,在内心与外力的双重作用下,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最后小琴不得不把清理工作交给哥哥的灭霸之手抛下这一切逃到宾馆独自跨年。

尽管她的极简主义工作室最终完美呈现,但过程中留下的内心伤痛只有她自己明白。

自私与逃离 小琴是个自私的人吗?

当然是的。

很显然她已经自我惯了,也许是被爸爸抛弃留下了心理阴影导致了性格缺陷。

她私自决定重新装修家,并没有和妈妈哥哥商量,无视妈妈的反对卖掉爸爸的钢琴不管出发点是什么,离开安没有任何交代把所有的痛苦丢给安自己去消化。

但她自私的又不够彻底,在整个清理过程中,她不断面对过去,面对自私的自己,很多次她想直接丢掉所有垃圾袋但她还是狠不下心,她追着已经骑走的收旧物的三轮车,追回了所有的垃圾袋,然后坐在垃圾袋堆里被之前自己所戒备的“垃圾情感”淹没。

跨年日决定割舍的往事 自私的不彻底的人更擅长逃离,当她到达斯德哥尔摩,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与人,逃避感情变得轻而易举,她逃避了对安的所有交代。

当她卖掉了爸爸的钢琴,妈妈崩溃敲门,她戴上耳机打开主动式降噪功能屏蔽质问。

当她感觉已经无力面对这些情绪,便丢下烂摊子躲进了宾馆。

而她自己也是被爸爸抛弃又逃避的“旧物”,也最终成为安想要彻底摆脱的“旧物”。

反噬的记忆 极简主义究竟是什么?

乔舒亚·菲尔茨在他的《极简主义》一书中说:极简主义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而乔舒亚·贝克尔在《极简》中说:极简主义是关于给予什么,而不是带走什么。

它竭力倡导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生活,并清除任何阻碍我们获得它的东西。

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令我们充满了希望。

但究竟什么才是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生活,这其中充满了与生活的博弈。

一开始哥哥说分享整理术的近藤麻理惠是穿着天使衣服的恶魔,小琴不以为然,到了最后,她却说没必要全部丢掉,保留一些也可以啊。

过去是我们的敌人,是最难割舍的。

即便你扔掉了所有的东西,也无法释怀过去。

强行遗忘,最易受伤。

极简主义的清理革命,最终两败俱伤,物质消解,而革命者被记忆引发的情绪反噬。

也许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才是小琴追求极简的本质原因 所以说小琴对极简主义的执着追求到最后只能浮于表面。

到最后也无法释怀安对她的怨愤。

“极简生活的本质是刻意地扩展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并舍弃任何阻碍我们得到它们的东西。

有时候,与我们拥有的物品告别,意味着放弃自己想成为某种人的梦想。

有时候,将拥有物品极简化,意味着一个梦想必须破亡。

”她所拥有的只是一个极简空壳,或者说扔掉的越多,她的内心越繁杂,离她想要成为“某种人”的理想越远。

前男友

普通居所与极简风格 电影英文名叫《Happy old year》,旧物才是主角。

钢琴承载的亲情,相机承载的爱情,各种小物件承载的友情,是牢牢扎根在小琴生活里的记忆,丢弃记忆是对自己的背叛,当事人必然失魂落魄。

当我们越是加快脚步向前走,想追赶上新的自己,旧的自己就越是如影随形。

这些正是极简主义里所包含的新与旧,空与满的哲学关系。

 7 ) 如何 向过去好好告别

这是一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好像从2016年开始,人生进入了一种常常回头的状态。

活在的不是当下,而是过去。

我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和情绪,当时重要的人相关的事情,记忆尤为清晰。

就像三岁时一脚踏在门口的大石墩上,腼腆地问邻家白发小哥哥明天会不会来找我玩儿时那种心情都会记得。

但有时又好像很健忘,总是一而再再而三撞上南墙。

直到痛了,有可能还会想再试试看能不能从墙这里打个洞开出一条路来。

嗯,下次要不要换一堵?

其中的原因我也有问自己:是不是现实生活闲得无聊?

是不是过于苛责自己总会想“如果当时……就好了“?

是不是对现状不满意,才会一次次回想当初?

回忆一层覆盖一层,它不是伤口结了痂然后我再撕开,它更像是,蚕自己吐的丝,一层一层把现在的生活自我的现在包裹起来,22年回顾21年和以前的美好时光,21年回顾20年和以前的美好时光,5月回忆4月,4月回忆3月……但时间的跨度越来越大了——因为新的美好总是那么稀缺。

所以时光相册的时间轴像是指数型跨越的。

所以,今天在看到这段对话,感同身受。

但好像又不是,因为我已经不知道,我放不下,是因为我还爱着,还是因为最终没有得到。

大概率是后者,但回忆时那种感情又让我觉得不是。

关键是:我到底想不想放下。

这好像进入了一个dead end,或者说一个循环。

我深切地知道,放下,流出空白,然后可以用美好填满。

沉溺过去,结果就是现在产生空白,永远只有过去。

但回忆的沙漏总是把平凡无奇的过去中闪闪发光的点滴筛选出来,然后让自己捧在手心抚摸一遍又一遍,打磨出花纹的石头,让我这样一件衣服可以穿8年的人,怎么扔走呢?

我也期待着生活中发生一件什么震撼我心的事情,然后猛然醒悟,把握当下。

但人的自我认同和安全感来源之一,或者说缺乏安全感的我的安全感来源之一,可能便是那些回忆,发生过的事情和情绪。

把那些玩儿到发光的小石子,收到盒子里。

不是扔掉,不是否认。

然后去捡些新的小石子吧。

 8 ) 一些笔记

1.对她性格的描述和来源用过去资料的方式展现也挺有意思,有说服力。

2.多愁善感只会增加麻烦。

3.清冷的色调,很合适。

4.会独自展示物品,以一个中近景,仿佛赋予它生命。

5.音乐的对比,扔别人的东西时美声交响乐,很宏大略欢快;但到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就比较悲伤的钢琴单音独奏。

6.情感爆发时的追拉走垃圾大叔的长镜头设计的太好了。

坐在钢琴边哭的长镜头也很有力量。

7.还礼物开始变得有趣了。

8.长镜头声画不同步。

9.放CD的那个天黑天亮的转场很高级。

10.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小琴和小蜜站在门外,全景,拍的太好看了。

这个片子拍的好像我,有很多感触,前几年的我就是很冷血无情,不会留恋任何人任何事,离开了某一区域过了某段时间就也会相应的离开那段记忆的人,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开始有很多以前感觉很复杂的感情,才明白真的爱一个人是不能放下的,也许永远也不能,以前的我确实没有真的爱过除我妈以外的人。

我觉得这个片子很有新意的一点,就是她与自己的对抗,自己带来的阻力很大,而不简单是外在压力的压迫,这样的话,很多的情绪就很有爆发力表现力很合理,很多的长镜头我都很喜欢,比如结尾。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空间的思考很吸引我,题材比较新颖,无论是居住空间还是心灵空间,这些思考我觉得能成为未来热门的话题和趋势。

而且音乐也是极简风格,主要以单音为主,这样整体就很和谐融合。

关于剧情设置有一点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本以为父亲是去世了,没想到竟然是抛下他们离开了,所以和妈妈对话那一段,我真的真的觉得写的太好了,拍的太好了。

衣服的设计也很好,就是当时小琴就知道小蜜的角色设定,而观众看到那儿才知道原来小蜜是替代品,她心里其实也明白,是不过爱情就是没办法控制的事情。

还有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感角色,对于归还物品和道歉对我态度不同。

嗯……但是我觉得还是欠缺一些什么东西,就是想不到,总觉得解决妈妈对爸爸的情感的那一段还欠一个交代,是和外在压力有关的,应该是给一个结果的吧,起码外化的结果也该给一个。

 9 ) 极简信条

把屋子里七零八落的物件一件不留地清空,需要装多少个垃圾袋?

回答:买空一个货架上的数量,就可以了。

影片《就爱断舍离》又译名《时光机》,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女主Jean回国工作,笃定要把老住宅进行改造,改造的风格锁定在喜欢的瑞典式极简风,她有着自己的信条:“不要留恋过去,不要感触太多,不要回顾过去。

”把旧物件迅速地装进一包包垃圾袋,随着收废品老人远去,Jean内心滋生出了不愉快的情绪“愧疚”,立刻跑去追回了垃圾袋的物件。

清空旧物的方式可以很粗暴、很简单,困难的是割舍这些物件与自己的情感联结,空间可以无限的极简,可是内心的“断舍离”,不是扔了不见就完事了。

所以,故事有了后来的发展,Jean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清空”它们,这其实在与自己的过去、过去的自己和解,关于那些曾经的友情、背叛的亲情、不辞而别的爱情,丝丝缕缕。

“有些事情,不是单方面忘记它,就会消失”,只有面对了才算结束。

整部片子中极少拾起回忆的镜头,女主的衣服永远是白色,大量的女主特写,似乎也在契合片名的含义,追求极致的极简。

片尾又是一个长时间的镜头特写:舒缓的配乐中,Jean安安静静地望着镜头,克制的情绪在一点点波动,眼里噙满泪水,嘴角努力上扬。

扮演女主的Jean,是以模特身份出道的泰国女星,茱蒂蒙.琼查荣苏因,有着内敛、干净的独特气质,她的单眼皮是耐看的,也是有力量的,回到过去不是为了呻吟悲伤,只是去面对了那个阶段的“我”,才能简洁地往前进。

 10 ) 何以为家

《再见列宁》里,出于母亲生命安危考虑,主人公在79平方米的公寓房间内,延续着已不存在的,迷你微缩版的东德。

他也在无意中,打造自己理想中的共和国。

泰国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时光机》做了一次相反的时间旅行。

从瑞典归国的女主角,为了让自己,也让一家人斩断跟过去的联系,换取更大的生活空间,走上了不无痛苦的断舍离之路。

她要做的,是前往未来的跳跃。

以人生整理断舍离走红的近藤麻理惠,用扔扔扔对抗消费主义引发的买买买——许多人并没有被物质充足所满足,却发现自己被一堆垃圾所包围。

近藤的理念,是不再怦然心动的东西,统统扔掉。

排在最后被处理的东西,是纪念品和照片。

看到《时光机》的小琴一上来,就买上几十个黑色垃圾袋,秋风扫落叶般扔掉所有东西,包括有父亲签名的成绩单,原主不明的相机和胶卷,朋友的礼物……我内心是诧异的。

她的执行力,未免强大到不可思议。

《时光机》延续了纳瓦彭在前作《36》和《死于明日》中,对摄影照片的探索,胶片味满满,构图讲究。

外观上,除了流行的断舍离话题,《时光机》还有着ins风(即instagram)的外观,小清新的面孔,故事与国内当下的梦想改造短视频,同步发生,片子却是以余味致胜的那种高级电影。

扔东西是个陷阱,还东西是连环陷阱,《时光机》要讲的,是如何切断与故人的联系,即小琴的昔日恋人和出走父亲。

表面上,这两个男性已经不再出现于小琴的世界,她的生活静水深流。

断舍离的到来,突然刺激了小琴,她意识到自己是个逃兵,不敢面对,甚至害怕真正的失去。

小琴几句话就说服了哥哥,成为极简主义改造的同盟。

她的母亲,一个成天单曲循环《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露面不多的角色,却成了最大阻碍。

冲突聚焦于父亲留下的,一台没人弹奏的钢琴,母亲怒斥小琴的自私。

《时光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充斥着往日回忆,却没有出现泛滥的闪回手段——漂染的青春画面,黑白的家庭影像,或者是不无伤感的音乐。

那些勾动观众记忆,涟漪不断的,都是一些不经易出现的照片。

一张遗忘在记忆深处的家庭照片。

一张无意捕捉了好友姻缘一线牵的照片。

这种手法也有自作多情的风险,观众需要获知情节,紧抓戏剧冲突,《时光机》却抹去这一切,默认每个人都有接触过青春照片和家庭合影,不问悲喜。

在光盘、硬盘和笔记本电脑间,照片来去移动,正如记忆的舞动浮尘,闪耀着许多美丽一瞬,击中了小琴没有铠甲保护的软肋。

那就像梦中走入春天的花园,醒来时发现枕边有一片花瓣,是花瓶上掉落的,还是梦里飘来的?

你注视着花瓣,知道它没有了依托,注定要枯萎。

小琴身上,有着现代人追求的独立自主,《时光机》却在说,大家都是负重前行。

当小琴还给安哥相机胶卷,她却从安哥那里拿回了更多的东西。

记忆就是这样一种产物,它往往发生在两个人或者一群人之间,你来我往。

小琴不以为然的一张照片,却让一对新人泪眼迷茫。

但有些记忆,是要主动清理的。

这是一个不断卸载货物,与自我和解的过程。

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路上,小琴发现,原来自己是那样不完美且不完整的一个人(常人经常如此,只是多数人并不自知)。

她不体面地甩掉了男友,正如父亲不体面地扔掉了整个家庭。

极简主义换来了更大的空间,更少的负载。

最重要的,它代表了年轻世代主动做出与上一代不同的选择,是打造“我们的生活”。

相信与此同时,也有人选择遁入过去的生活,渴慕田野与星空。

不少人会觉得,《时光机》的矛盾冲突,似乎没到非要如此不可的地步。

譬如小琴可以找个旧屋,存放旧东西。

可以找个地方,做成个人工作室。

中国人的家庭和宅居观念,忤逆父母是大错,再不然也要同时保留两种生活。

父母活在简欧装饰、红木家具的世界,自己吹拂清爽的ins风,随时可以像个斯巴达人那样战斗。

作为一种选择,谁也不能说,改造两层楼本身就代表着不好。

甚至也不需要专门谈论小琴的设计风格有多好,电影会让观众自己看出来。

旧屋的逼仄紧张是其次,对小琴而言,那永远代表着,它是父亲遗留下的交通信号灯——就仿佛他随时可能会回来,指挥起一家人生活。

如此一来,扔掉一切,粉刷一切,停掉单曲循环,那是太有主见的一种生活。

= 原文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请勿转载挪用 =

《就爱断舍离》短评

颜色纯白,摄影极简。导演保持着自己的创作风格,摄影、节奏都与[死于明日]异曲同工,招人喜欢。| 通过“断舍离”探讨回忆、过去、感情。过去真的有意义吗?过去真的没有意义吗?影片末尾保洁来清理酒店房间,将所有的东西扔进垃圾袋里。酒店真干净啊,因为没有回忆。

3分钟前
  • nordgreen
  • 推荐

不行不行真不行

5分钟前
  • 支离疏
  • 较差

这不是那位天才枪手吗,我老觉得这个女演员的高级脸莫名地像杜鹃。其实极简主义一般都是在中产阶级中流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中产,他们普遍没有物质匮乏的记忆,商品对他们来说旧了没用了,扔掉换了就行。底层人没有那个经济能力,所以搬家迁移基本上都得大包小包全得走拿走,真有钱人那有的是地方放东西,就像郑渊洁专门买了10套房子存他的读者来信一样。死物就是死物,只是因为有了人的感情投影在其上,它才有了生命。这个影片其实挺符合小布尔乔亚的矫情劲儿。其实在古代基本没有断舍离这一说法,一方面确实生产力不发达,东西恨不得传好几代,另一方面彼此的联系确实不方便,那时车马很慢,一次别离很可能再也不见。到了今天生产力发达,物质富裕,联系方式便捷,天天见反而没了深厚的感情联系。

6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还行

大部分运镜很高效,构图也有好多挺喜欢。打光、画幅和色调都做到最大程度的“冷”了,甚至不像泰国,倒挺像日本的。不过怼脸特写这么频繁真的有必要吗?映照断舍离的冷和记忆的浓,也许是一种解释;但是过分烘托,加上女主生硬的情绪把控,造成的结果就是这片到头来一点也不“日本”——那些本该引起大震颤的小情绪,让位于舞台剧式的情感宣泄。我是真挺喜欢这个故事,因此觉得有点可惜。

8分钟前
  • 达力猿
  • 还行

很差,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女主行为极端,动机却没头没脑,感觉像是受到了时尚杂志蛊惑非要把家里人搅翻天,几滴泪倒像是反讽。

12分钟前
  • PinkSubmarine
  • 较差

退宿有感:华容道

16分钟前
  • Rolo
  • 推荐

人生中痛苦的回忆,从而就是甩不掉的,唯一只能去承受,谁也别想一句道歉就云淡风轻

17分钟前
  • 一只熊猫
  • 还行

愚昧自私到了极点 还喜欢自我感动的人 都给老子爬开

21分钟前
  • 较差

1.浏览照片仿佛搭乘时光机回到照片里的时光;2.扔掉东西意味着扔弃一份又一份情感和回忆;3.这或许就是我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念旧的人。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喜歡這個脈絡和命題,原來單方面的放下也是自私。或許遺忘或記得,是一種悖論,但既然都要耗費那麼多力氣,不如交給時間和心來解決。導演的片子都有自己非常獨特的敘事節奏,可我不是很喜歡他過度關注演員。

27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推荐

他没说错,她就是婊

29分钟前
  • 于成
  • 较差

6/10。相似故事日本拍了很多版,但都没有泰国这个独特的气质。演员选的好。真正该断舍离的是电影的时长,治愈和催眠混合在一起。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设计感很强,尤其是收旧货老板的出现。前男友线过重,反而弱化了亲情和友情。

33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冷静的情绪中带着太多不舍和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就是这样热烈地开始,然后断—断—断……最后再无交集的可能。可是,曾经互相关爱过,已经很美好了,不是吗……

36分钟前
  • 贩卖捌爪鱼
  • 推荐

我拿到的东西都让我有怦然心动的感觉。道歉的人总是希望得到原谅来赎罪是最大的自私。从决定还东西开始走向就离谱了

40分钟前
  • Callvados
  • 还行

感觉自己日记被偷了

44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对待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变成黄粱梦,不要再带入现实了。拍成纪录片更合适,演员的演绎太差了

46分钟前
  • chacha
  • 较差

承认自己的自私,继续去过你自己的生活,这大概是听过的最戳心的实话。我想有血有肉的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断舍离。

48分钟前
  • Truman
  • 推荐

细腻的心思,三年前的我应该会很喜欢。如今一些问题想通了,也就没那么多感触了。

53分钟前
  • 王俊俊
  • 还行

突然想起那些很久不联系的人,也不知道是谁在抛弃谁,他们大约活在我的某个角落。我是一个很喜欢收东西的人,每一次搬迁都害怕sort out stuff.却因为更害怕一次性地删除,我选择去厘清所有回忆的思绪。这里空间即回忆/情绪,对空间的整理简化对应于对自我回忆的move on. 摄影机推拉建立的空间感,每一个人的屋子即是他/她自己的记忆城堡,殊不知搜索枯肠,只寻得别人的欢笑和自己的苦楚,所以我们按下删除键,留下一间空屋,来容纳我们的自私的灵魂。最后的一镜再现了死于明日里的震撼,就这么个情绪,拍得真好。

54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力荐

导演错误估计了自己的编导功力和女主演技的感染力。“你来道歉时,我很生气。感觉就像是道歉之后就不必负责了,所以我只好原谅你,对吧?如果我不原谅你,就是我的问题,就不再是你的问题了。仿佛你把所有的罪恶感全加诸在我身上,然后你就一走了之。”

5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