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上一部超低分的电影作品是王牌逗王牌,这个一点也不意外,但打着热血和励志标签的音乐题材电影热血合唱团,仅获得了4.7的评分,还是和预期有很大差距的。
将音乐与育人合在一起,本身正能量满满,只是这个内核稍显平淡,难以形成整部电影的支撑。
若是再多一些外部因素和阻力,让矛盾冲突更加强烈一点,应该会更好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里三次出现了《谁能明白》这首歌,第一次是林子祥演唱,当年电影《猫头鹰与小飞象》的主题曲,现在听来依旧有一种气势和精神。
第二次是学生们正式表演之前的开场曲,这一段有打动到我。
第三次是刘德华翻唱,个人感觉华哥唱得更像是回首岁月的感慨,但若说热血,还是林子祥的版本听起来更富有激情和力量。
刘德华饰演一位著名的合唱团指挥家,应卢冠廷的邀请回港来教育、鼓励一批问题少年,在卢冠廷的眼中,音乐大爱没有高低歧视,非常的理想化。
曾经也听过一个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材施教宣扬了很多年,事实上,想教好所有学生,单靠一个好老师是远远不够的。
合唱团的孩子们有单亲家庭、有恋爱狂、有COSPLAY、有自闭症、有富二代等等,卢冠廷说了句全靠你了,仿佛听到导演在和华哥说,票房和口碑全靠你了一样,想想都觉得尴尬。
学生们因为各种理由不得不参加合唱团,来应对九个月后的校级合唱团比赛,过程想象得到,漫不经心的闲散混日子,然后共同经历一些事情逐渐改变,最终达到相互成就。
整个过程说实话并非我喜欢的类型,不过能看到谢君豪、关礼杰、吴岱融、尹扬明、雷颂德等人的加盟,哪怕戏份再少,也还是很欣喜的。
刘德华也并非圣人,他在困难面前也有过纠结和退缩的念头,但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关。
在他的激励下,学生们相互扶持,终于走到了比赛日。
最后那一段看似很感人的独白,硬生生被酒驾给毁了,还不如同学们唱起谁能明白我来得有感染力。
本来蛮期待以组曲的方式,将一些经典粤语歌曲从头唱到尾,没有完全本土化的呈现多少有些失望。
先要说好这个电影,稀碎,作为香港电影来说,实在是使人唏嘘。
但是我又不争气地流下了我廉价的泪水,宛如看了一个巨大的过气HK黄金时代演员拼盘演唱会,用我的钞票为我不值钱的情怀买单。
荧幕上老去精瘦的刘德华依旧在做着活力四射又夸张的动作,但是掩盖不住自己衰老的关节已经不灵活了,哪怕他那么努力保持了如此好的身材和状态。
吴岱融在我脑子里还是天若有情和郑伊健要死要活的样子,结果转眼满头白发。
谢君豪南海十三郎的样子早已不在,瘦到脱相。
卢冠廷更是老得胡子都白了,关礼杰家暴已然痴肥的李丽珍(我永远的心头好白月光李丽珍)……每一个都在告诉你,时代变了,他们老了,变了,虽然你还愿意为他们买单,虽然他们依旧全情投入依稀旧日身影,但他们已经不能变出黄金时代的影片了。
对比原版《放牛班的春天》,这版本土化得非常成功,因为因为这种本土化的成功,而分外失败。
我找遍整个北京没有粤语版,就离谱,然后看到片尾显示这是上海官方基金项目电影,默默明了。
电影里只要你稍微会点粤语就能处处看出违和感,甚至可以对着口型把词配出来。
里面手机聊天截图还是粤语对白,变成气泡对话框连北京话都出来了????
这就是不用心啊,或者说是一种投诚吧,就希望获得大陆票房。
那你怎么不把狮子山下、谁能明白我、筐底橙全都改成普通话啊,何必呢。
这个电影里香港那种被规训太久的乏味,得益于冲鼻子的精英味,他们拥有合唱团和搞合唱比赛合情合理。
结果呢,所有的矛盾都被柔光处理,自闭症随随便便就能开口、自残的姑娘一下子好了、劏房家暴好像是一个镜头晃过去,只要色调明亮一点就能解决。
精英们早早把孩子送去英国等着上剑桥牛津……李丽珍那个酷似方力申的崽可能演技好一点,显得他人物完整一点。
这些尖锐的矛盾比一点就到家的困境还好解决,很难说是不是一种审查下的不努力。
年轻人对着唱狮子山下的合唱团扔易拉罐,这个场面实在是太富有隐喻(拍得倒是相当不怎么样)。
当年狮子山下听着罗文歌声白手起家的香江人已经成为了过去,年轻一代哪里都一样,在卷不完的内卷里沉浸在小世界。
正如这个年轻一代的电影,所有人努力,老人发挥最后一点光和热,大家一起自我感动,整出一个稀碎又他妈的感人的作品。
情感确实很厉害,刘德华最后在机场候机室指挥的片段可以说演得非常好,他演绎生涯中罕见的演技高光时刻,甚至第一次感动了我。
但是前面的铺垫到这个感情爆发是一点也不顺,所以获得我廉价的泪水不能说明任何事,只能说确实有高光时刻吧……放牛班的春天是我人生中极重要的一部电影。
我至今会唱其中的每一首歌,马修离去时候,漫天的纸飞机和死亡诗社最后那些站在桌子上的朗诵惠特曼的学生一样,照亮过我的青年时代。
我们的电影里,坏孩子不如何坏,好人自然也不如何好。
我为刘德华的努力动容,但那些绵软无力又混乱的故事线实在是不痛不痒。
一个合唱电影,最好听的部分是林子祥版本的谁能明白我,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片尾我要再次哭号,珍妹啊!!!
你怎么就这样了呢!!!!!!
虽然你还是我的白月光,但是珍妹啊!!!
容颜不似彩楼前了……
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要像片名一样,去品读这部电影的意义之声,才能被这部电影感动。
这是所有人都会问自己的人生问题《热血合唱团》这部电影是2020年11月上映的,很多看过的人都形容“刘德华也拯救不了的票房”,但其实这部电影真的被低估了。
如果是抱着看精彩剧情,绚丽画面的想法去观赏,无法真正明白这部电影说要表达的内容。
但如果换位思考,以影片中参加合唱团的学生成员的角度去看,就会明白更多。
影片的名字在片中的英译为“find your voice”,是片名也是合唱团的名字。
主要故事讲述的是刘德华扮演的音乐指挥家“严梓朗”,指挥一个由多个学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参加演唱比赛的故事。
这些学生形形色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且演唱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从零开始学习的学生。
而严老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学生团结起来,让他们演唱歌曲,唱出真正的“声音”。
整部电影的贯穿词汇,主要有这几个:声音、热血和值得。
在最开始,严老师笑着问校长“值得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也渐渐明白,为了这些孩子,值得。
每一个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孤僻,自卑,逃避”等等,但是这些声音却是每个孩子心中最真实的声音,也是最动听的声音。
直到最后,严老师在感化这些学生的时候,才渐渐明白,自己也被这些孩子的热血所感化,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肇事逃逸的事情。
即使面对无法亲自指挥比赛,也终于心无遗憾离开赛场。
这部电影没有精彩的打斗场面,没有绚丽多彩的场景,更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都是一些正常人家庭故事的描写,家庭的贫困,家人的吵架,父母的理解等等,都是生活中那些最普通的故事,但是把这些普通的故事做一个完整的拼接后,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真实。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影片中的孩子一样,逃避生活,不敢面对,其实只要勇敢点,自信点,那些生活中所谓的困难真的没什么。
正如他们最后参加比赛歌曲《you rise me up》,总会有人帮助你,走出阴霾,去拥抱温暖的阳光。
热血合唱团一部电影从无到有,要经过多个制作程序的合作,如拍摄、美术、剪辑、配音、配乐……,那么同样,欣赏它的角度也便会360度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美。
我于2018年开始踏入探寻自己的旅程,借由这部很治愈系的作品,透过浅显的疗愈视角来跟大家分享《热血合唱团》带给我的滋养。
当严梓朗(国际知名合唱团铁血指挥家 刘德华饰),为帮助昔日恩师(卢冠廷饰)返回香港,初次见到这群港语被叫为“筐底橙”的青少年时,他说:“不是你们选择了音乐,而是音乐选择了你们。
”多么像疗愈领域中常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你的命运是自己选的。
字面的意思我们都理解,这其中的深意时至今日也没领悟很深,虽说也有老师用自己的经历讲授于我,可这世间任何的理论不都得自己来证悟之后,方可说上一句“明了了”。
我们想想看,时至今日,过去自己所经历的种种,是不是像一位编剧在撰写由自己主演的人生剧本?
没错,剧本里记录自己来这人世间的生活、工作、情感、财富……诸多方面,所经历的无论是坎坷……还是喜悦……
Find Your Voice人生剧本演到此刻,如有诸多的不顺遂自己也需要平复一下。
能好吗?
如果发现自己走错了,停下来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剧本中有诸多问题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和问题相处的方式,可以穿越,也可以无视,无视,或许可以逃避问题,但是穿越了,或许能够解决问题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人生剧本里,人来人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就像剧中大风吹的游戏,而或来或去的人群中,有哪些是真正的队友?
唯有用心去寻找你的同伴、同事、合伙人、伴侣……。
为自己热血一次 在你的世界里,到底能看到什么呢?
这真是灵魂拷问,所见即所念,在疗愈领域被称作“投射”。
就像剧中的群架事件,严老师说:“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我们,能看到事实的真相,他们能看到什么?
”孩子们看到事件真相,校方董事看到挤出比赛的时机,家长看到人文环境的预警……没有人有必须了解我们的责任,也没有人有责任帮我们解释,想要别人相信我们,我们做了什么?
众人共同面对生活的挫折和挑战,我们是否有经营好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还是遇事就发脾气,有用吗?
与其通过别人的关心和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不如先学会自己爱自己,让自己实力增长。
严老师,用这样的提问,一步步构建上下同心的氛围,将一盘散沙筑成坚不可摧的城墙,严梓朗身上的秘密也逐步被揭开……这个世界是一个力学的世界,严老师与这群孩子在彼此输送“Find Your Voice”的价值观,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成就,无非还是找到自己,然后勇敢的去做自己。
真正的勇敢,真正的承担,无论到世界的哪里都会好,寻找自己的声音。
没有手可以写字,没有脚一样走路,这个世界上缺了什么都没有事的,除了一样,就是信念。
相信自己,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真实的自己,为自己热血一次!!!
华哥的电影我一般都是会看的,这一部也不例外。
一开始宣传我以为这是个综艺节目,后来才知道是电影,为我的消息闭塞而充满对华哥的歉意,对于情节,我真的觉得很老套,跟以前看过的一些类似,通过音乐,合唱,让孩子以及家长都有巨大的转变,即使是这样老套的影片,看到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华哥站在候机室对着手机屏幕指挥可以说是很尬了,但偏偏收获了周围的掌声,这掌声也是送给舞台上孩子们的吧!
我强烈怀疑这位知名指挥家,其实是师范毕业的吧,要不他怎能这样会对孩子言传身教呢,作为老师,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和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他的爱心也是成功的关键,特别附和当下对老师的期许。
影片没有多出彩,但也还是有简单的感动。
前几天《热血合唱团》上映,本打算迟几天再看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结果没等看就下线了,真的有那么差吗?
我对华仔的认真精神一直很敬佩,所以更是充满疑惑和期待。
昨天晚上,无意中看到《热血合唱团》可以用VIP看,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
含着泪看完,满满的正能量,我给它点亮了五颗星。
电影很像是《放牛班的春天》的香港版,一群不被人看好的学生,被校长召集在一起组成了热血合唱团,由著名指挥家严梓郎来指教他们,把他们从一盘散沙变成了一个团结、自信、充满希望的团队,最后用自己的心声和歌声感动和征服了全场,他们果真赢了!
整个电影就像香港的一个缩影,到处都是香港元素,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以丛山翠绿为背景下的香港街景,底层小市民的艰辛、杂乱的贫民区、狮子山下的歌曲……华仔这些年来一直在支持香港本土电影的发展,或许这就是一个香港艺人最温暖赤诚的情怀。
电影中除了华仔没有什么大牌和流量明星,只有一些看似熟悉却又早就被人遗忘的老面孔做陪衬的绿叶,连学生们的颜值也都一般,反而更像那些不受喜欢的学生,但就是这样的“问题孩子”,在一起历经九个月的蜕变,终于变成一只只蝴蝶,轻舞飞扬。
华仔饰演的严梓郎,与“有教无类”的学生们相互鼓励和配合,终于找回了自信的自己,也让孩子们重拾了希望,连偷东西的小龙都知道补过,成绩从未及格的信希竟然三科都考过了70分,一直闭口不言的自闭症女孩天天盯着一个红水杯,最后竟也开口说出自己想当歌星的梦想并在比赛现场放下了水杯和伙伴们一起手拉手唱歌……有教无类的口号已经提了好多年,但是很少有人能坚持做下去,我们不能把所有孩子有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都是有不同的特点的,有时随其自然会找到希望的起点。
影片的结尾太感人了,孩子们在没有指挥的舞台上演出,小龙代表大家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孩子们认真的演唱让自己的光彩鲜亮地绽放出来,博文哭泣着录视频给严老师看现场演出,严梓郎在机场对着手机忘我地指挥,小龙用口琴吹响了主旋律,信希和几个男生唱的Rap让合唱多了少年的风采,而博文最后在父亲的理解下重新走上舞台和朋友们一起演唱……台下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的家人、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或许周围的光芒太亮,有时会不被关注,但给他们信心和关爱,他们一定也会熊熊燃烧,光芒万丈!
两个大佬几句古龙范的对话就把合唱团的经费问题解决了,钱在电影里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电影里钱不是问题,在现实里问题是没有钱。
场地也简单,很大的一块地,最后是人,为了凑数弄来各种问题少年少女,喜欢cos也被列入其中,天天看着瓶子那位明显有精神病也不去看医生,而是来唱歌,不光学生有问题,连学生家里都有问题,有钱人家的就来个生意太忙无暇玩亲子游戏。
总评一星0分,看了十来分钟看不下去了,用音乐教育问题学生,用爱发电。
最恶心的是特意提到炮王。
泪点满满却又如此的贴近现实,或许大家不太清楚香港底层市民的生活状态,确实与电影里很像的。
自勉自励、有教无类、为自己热血!
很励志很感人的片子!
不知道为啥评分这么低!
可能大家都喜欢刘德华在大片吧!
其实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厦门六中合唱团,向高至凡老师致敬!
真实就是这么平凡,虽然故事我们都知道,结局也明了。
但鼓励从不嫌多!
哎,不知道说什么好,刘德华拿自己的名声去做公益,也不知道是应该钦佩呢还是应该叹息。
挽救问题青年的话题,永远谈不完。
熟悉的桥段,在故事里头还是那么熟悉的出现。
这即便是一碗鸡汤,喝太多了也会吐。
在挽救问题青年这件事儿上,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也有各人的做法。
故事里头的问题青年,基本都是背景板,所以不妨看看在这起“事件”里头,其他人在干什么。
这位校长,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是一位“逆流而上”的勇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当得起“有教无类”四个字,我们只是希望,这样的人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而更多的人,只是借这件事儿,来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
这样的嘴脸可恶吗?
对不起,这样的人就是存在着,而且活得比谁都滋润,你又能奈何?
其实,更多人大概都是和鄂博的态度一样。
为一堆问题青年付出,明显的收支不平衡,做不如不做。
至于问题青年,又不是我家小孩,和我何干。
那么,这帮问题青年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故事中,将这一切都推给了家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关键作用,这责无旁贷。
可是故事中,太多的家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了问题,那这样的问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果我们单纯的归咎于父母的不努力、不负责,好像又过于苛责。
这个问题如何深究呢?
还是说点别的吧。
故事中刘德华在劝解“爱情狂”的时候,发出灵魂般的拷问——有用吗?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在问“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问的是,能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画一幅画,首先问的是,能不能卖到钱;做一档节目,首先问的是,能不能拉到赞助商……我们的“有用”是不是真的有用呢?
不过,另一句话,倒是有点“毒鸡汤”的意思。
没有人有必须了解我们的责任。
是的,这个世界这么忙,谁有时间来了解你啊,更何况,你也没有花时间来了解别人啊。
最后的最后,还是鸡汤。
为自己热血一次。
无论是谁,都应该全力以赴为自己努力一次,人生的遗憾,大都都是在后悔当年的不努力。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选了刘天王的《热血合唱团》。
优酷上看的,没精挑细选,打开电影首页看见了就是它了。
但要说这选择一点没有老刘滤镜光环的加持也不是真话,毕竟之前看过他诚意满满的手写宣传词。
比起一众靠流量圈钱的电影来,至少开头看见荧幕上打出的那些演员名单的时候,我还是有小小期待的,但花了三个中午90分钟的休息时间以后,我的评价是:这部电影真的是一份做得不那么好味的开水白菜。
众所周知,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开水白菜之所以成为国宴上的一员,原因就在于那一碗用料之好、之精的“开水”上。
老母鸡、火腿、猪蹄、排骨、干贝、去皮净瘦鸡脯肉、全瘦猪肉,丰富而考究的食材是这道菜的基础。
在食材的选择上,《热血合唱团》绝对是合格的。
《热血合唱团》看片名就知道是个以音乐为基底的鸡汤电影。
我一直认为:只要熬的好,鸡汤不怕喝,怕的是熬得不好,浪费了鸡、浪费了水、浪费了煲汤的时间。
从电影的想表达的主题上看:音乐、教育、问题青少年、自我的寻找、人与人彼此的救赎……哪一点不好?
哪一点都挺好。
演员阵容上看,除了主演“永远的华仔”以外,作为配角的卢冠廷、雷颂德、谢君豪、吴岱融、关礼杰、尹扬明、李丽珍、孙佳君,不论是演员还是音乐人,哪一个不曾在港片时代里熠熠发光?
配乐上看,《谁能明白我》《When You Believe》《You Raise Me Up》《狮子山下》,每一首的音乐流淌起来的时候,都会让人想闭起眼睛沉醉其中。
这么多好料,为什么做不出一道好菜?
开水白菜之所以好吃,除了食材的精挑细选,刀工、火候、煮食的方法,哪一样都不能差,只有所有细节都注意到了,最后才能成就一道汤味浓厚,却清香爽口、不油不腻的好菜。
而《热血合唱团》欠缺的,正是这些。
还是按上面的顺序,先从主题上看,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没有一个是重点。
故事架构、人物的设定、情节的推进都太弱了,完全撑不起来宏大的目标,结果就是什么都想,什么都得不到。
哪怕到了结尾故事的高潮处,虽然催泪,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但逻辑上还是有硬伤,没有水到渠成的畅快感,刹那感动结束后再细细品味,有为了煽情而煽情之嫌。
从演员阵容上来说,虽然大咖配角们因为戏份原因能展现演技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吴岱融的校董演得和《反黑》里的黑社会大佬气质无二,虽然我珍姐俨然变成了活脱脱的师奶,但,还是秒杀了电影里那些个哭戏连眼泪都流不下来的年轻演员。
本来这群孩子作为故事的中心,不说大放异彩,至少也应该中规中矩,但现实却是:屏幕外的我,脚指头就快抠出了魔仙堡。
另外,鄂靖文的角色真的是不知道有何存在意义。
再说说音乐,片中一共选了五首曲子,但五首歌曲只有《箩底橙》是原创歌曲,而且毫无亮点!
我除了记住了那是一首rap之外,什么印象都没有。
其次,虽然另外四首歌曲都相当经典好听,但个人感觉歌曲与故事之间的联系性、逻辑性不够强,很多时候我以为音乐要和剧情再融合一点点,或者音乐把剧情再推动一点点的时候,总是临门差一脚戛然而止。
《热血合唱团》这道菜虽然不算好味,但毕竟落了那么多料下去,喝一喝多少还是有营养的。
·如何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不仅仅是对老师的考验,同时也是摆在我们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相比中文片名,我更喜欢英文片名,也是电影中常提到的那句话“Find your voice”。
世界太纷乱、太嘈杂,而“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成就,无非是找到自己,然后勇敢去做回自己……”两点小建议:1、看粤语原音,不要看普通话配音!!!
2、类似题材的港片,《猫头鹰与小飞象》、《可爱的你》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放牛班的春天》,那绝对是做的相当成功的开水白菜。
最后一句,刘天王的字是越写越好看啦!
不瞒你们说,电影开场十分钟我就想走了,是华仔让我坚持到了最后,结果看完发现居然讲了个不要酒驾的故事。最后的大合唱里乱入一段rap,我真的尴尬到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我承认我哭了,哭了很多次,最后大比赛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但是,依然要说这部片子其实挺平平的,剧情没有什么意外,差不多老生常谈了,都是套路。不过还是要给片子宣扬的主题点个赞吧,毕竟全程在点题,结尾更甚,这个主题也真是挺好,有教无类。
三星是給劉華、一眾演員的演技以及支持這樣的題材。但是這部電影是不是刪減太多,劇情多但很跳脫。年輕演員都很自然搭配一群老戲骨不錯,只是這劇情拍的不行。
丽珍还是那么美。年轻人需要鼓励,犯错的年轻人需要指导。泪点太低了。。。
华仔大哥用心良苦了
我们做事情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上半年疫情跟家看了好多华仔电影,明显感觉他暗战后的表演稳重厚实内敛了好多,看合唱团也是,我是第一次在影院看华仔粤语版电影,我挺喜欢他演的老师的,电影里面好几位港片熟人也算是彩蛋吧。但这部电影节奏太赶了,每一步都伏笔潦草,最夸张的是结尾自杀式让华仔突然自首。香港导演干这种行活基本完成度还是有保障的不会说特拉跨,你踏实心看总能找几个怪乐趣,所以还是鼓励保护港片吧!
继《墨攻》之后,刘德华再次化身说教帝!
林子祥的《谁能明白我》真好听
find your voice.有教无类。经历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感觉很难相信这些,毕竟向上很难。少了什么别少了信念
开始的不错,结尾的潦草。音乐对人的教育流于表面。最终,只有热血,没有合唱团。
自认为是对电影有很高要求的我,看了片花就已经万分期待这部电影早点上映。终于在今天迎来了电影上映,最近接二连三的被打击被误解,太需要被治愈,痛快淋漓的哭一场。我们需要被认可,被鼓励。就像刘先生讲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无数的恶意,我们开始自卑,封闭,怀疑,最后,我们忘记了怎么爱自己,本该闪闪发光的我们,陷入了黑暗的谷底,此时,多希望有一道光 带我们走出黑暗,找到自己,如果没人给你那道光,你就要努力成为自己的那道光。 途人路上回望我,只因我的怪模样,途人谁能明白我,今天眼睛多雪亮,人是各自有理想,奔向目标不退让,用歌声用欢笑,来博知音的赞赏。喜欢刘华二十几年了,勤奋敬业,品德极佳,做事情认真,人生榜样,会一直喜欢支持。祝愿票房大卖,愿你我都能被温柔以待。
虽然拍的很烂,但一唱粤语《狮子山下》我就想哭
剧本、表演、尬穿地心的台词和国配,全面崩溃,除了几次粤语原声《狮子山下》响起,再没有任何值得看的地方。剧情推着人物走,没有一个角色是有生命力的。刘德华成为编剧手中的神,任何问题他一句话就能解决,最终还化身禁止酒驾宣传大使...最尬的还是结尾礼堂合唱之后突如其来的rap...
概念性的电影。和《放牛班的春天》很像。一堆失败者被关注,被希望,被要求去超越自己。问题在《放牛班的春天》那些困厄真实动人,特别最小的那个,拿着一个玩偶,最后跟着老师走了。这部里的失败者们的困厄只是形式上的,没法打动人,最后转变得也很突兀。只有富二代那个比较真切,可能因为富二代爸爸是谢君豪,成功人士的专制刚愎自用很有质感,最后对儿子的体恤也是。最后说唱那段是总结揭示了整部电影的主旨,我遇到所有的困难,没人关注,没人陪伴,我只好自己去撞得头破血流。然后我看得泪流满面。因为处于困厄中的被看到了,起码被这部电影看到了。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小孩会被打压得很厉害,没有几个人能看到他们与社会的不匹配。比如富二代,态度恳切,可自身素质不能读书到最好,自以为辜负父亲期待,把压力罪责背到自己身上。就是一种不幸。
去电影院看了,感觉这部电影被黑了,
这么低分?不至于
最主要的点还是教育吧,让身处逆境的有了生活的方向。其他的有点多余
必须用粤语看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好!我看到的是老一辈港片演员试图拥抱如今这个年轻人的时代,看得出来他们的良苦用心,只是没想到竟然这么多人误会了他们!我觉得评分绝对是低了!如果你结合当时的香港局势环境,会觉得这真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影片,至少是劝年轻人如此积极向上的!
和前排的小姐姐同时打开新浪微博…很默契地一起刷新…小姐姐听到声音回头看了我一眼相视一笑…
很尬… 但最后还是哭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