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台式的电影。
小乡小镇的平淡生活。
难怪bread会选择这个地方,留下来,除了要找寻他妈妈的故居,他妈妈吃过的最好吃的面包之外,他还在这个朴实的地方,找到了那份属于内心的平静——晓萍。
bread很完美,完美到半个月之后,晓萍就开始有点动心。
说实话,面对一个和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糕饼来说,bread实在是无可挑剔。
最后几乎是一个想得到的结局。
但,仅仅是几乎。
最后的结局真的有点意思。
bread在机场上的一番话,或者说是他的那篇博客,道明了整套电影的主旨——用心去做,用心去领会。
追求的并不是功名,并不是荣誉,而是对方切切实实的感受。
生活中,有哪件事不是这样子?
一切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
文/沐梵 (轻微吐槽,难得正经)台湾新电影到底是从何时起沦落得如此娘炮?
以至于小清新还成为它骄傲的标签。
新电影兴起初期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家国天下事拍得淋漓尽致,那时的电影人敢于直接与台湾历史对话,哪怕最终揭露的是民众苦难的命运。
那时的影像即便染着一圈温情脉脉的光晕或带着一种苦涩忧伤的情绪,可最终传染给观众的是一种坚韧勇敢的力量。
或许是前辈们光环太过耀眼,新生代们只能避其锋芒另辟蹊径,探索出了一条不耗神不虐心的小清新道路。
于是银幕上少男少女们搁置学业无视就业,只为谈一场白发苍苍时回忆起来依旧能够微微一笑的恋爱。
那些不识愁滋味的年轻男女主角们的人生宣言就是:要有最遥远的梦想,最矫情的恋爱,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所以出身平凡的Shopping会做着25岁在巴黎烘焙的美梦,会要求糕饼抛下店面抛下亲人陪她去巴黎。
可她真的有那么爱烘焙吗?
在乡间面包店也没见她努力学啊!
所有的面点都是糕饼完成,所有的打杂都由阿弟来扛,她不过洗洗盆子打打下手,怎么就矫情地非要远赴他乡学手艺了,而且还是去那个梧桐飘飞香吻也满天飞浪漫的一塌糊涂的巴黎。
姐姐你不想当村姑就直说嘛,干嘛一拒婚二劈腿地让人捉急。
Shopping姐姐理直气壮地说,人生不能没有梦想啊!
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不都是以要有最遥远的梦想为理由么?
《爱的面包魂》是道明显的台式风味爱情甜点,不同于大陆喜剧堆砌网络台词的东北乱炖味儿,也不同于香港喜剧癫狂自然high的火锅麻辣味儿,总之还是那走到哪儿都甩不了香草冰激凌的小清新口味。
故事的女孩清纯甜美,男孩要么活泼大方要么风采迷人。
不是不允许到用偶像剧的演员阵容,但用电影的成本拍出偶像剧的品质就不对了,不是谁都可以像铁道部一样财大气粗一掷千万拍出个大路货的。
一查此片原来是两位男导演的定情之作,哦不不,是两位男导演的处女作。
但处女作就可以用来作为原谅释怀的理由吗,怎么不想想姜文的处女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萨姆•门德斯一出手就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呢?
《爱的面包魂》当初的一大宣传点是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和去年同打风俗民情牌的《鸡排英雄》有所区别的是,后者通过一个虚构的夜市展现了台湾千姿百态的市井生活,弥漫着烟火味。
而《面包魂》则回归传统,试图用怀旧风情博取好感,为此还特地斥资五百万建了个百秤的面包屋,出现的所有高雄店面的古旧招牌也皆是手工绘制。
此外,播放乡民动态的有声微博——乡村大喇叭、里民中心阿不倒乐团、三太子、妈祖杯面包争霸赛,无一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人情味,从复古怀旧的层面来说,本片算是很细致很有诚意的。
但即便在复古上苦心孤诣,也依旧弥补不了本片故事的寡淡无聊,看片名以为要来个love or bread,that's a question的哲学大辩论,猜想或许会提出些新观点,让是选择在宝马里哭还是选择自行车上笑的男女生们不再那么进退两难啊。
可电影里哪有什么爱情与面包的冲突,无非是讲一个做面包的屌丝台客和青梅竹马的师妹忸怩拍拖了十年终于修成正果,最终爱情与面包两者兼得的故事,中间顺带将法国长棍面包炒成了壮阳药。
这样对得起伟哥玮柏(伟伯)多年来的口碑吗?
爱情与面包的激烈辩论不见端倪,文化差异倒是初露苗头,郭四说我的破牛仔裤怎能和你的晚礼服站在一起,我的旧吉他怎么可以跟你的钢琴合奏?
波波哥哥也说过,喝咖啡的怎能与嚼大蒜的一起?
所以乡下妞儿晓萍毅然从中法混血王子那里全身而退,回去过着那大漠一颗沙人海一粒渣的平凡生活。
片中的晓萍与糕饼,说是青梅竹马,可全无火花。
其实南加大留学归来的女神陈妍希骨子里还是有点不待见陈汉典浓重的屌丝味,演对手戏时也不走心。
演员之间有无火花看眼神对视就立见分晓,陈妍希看陈汉典的眼神敷衍得更像是在完成任务,可一切换到与ABC倪安东的对手戏,眼里的浓情蜜意怎么也掩不住。
留洋背景加混血皮相果真是无往而不利。
糕饼最后追回小师妹,是要向广大屌丝证明你们也是可以逆袭高富帅抱得女神龟的,额好像是抱得女神归哦!
陈汉典的屌丝气质很适合演口头猖狂内心慌张的小混混,去年陈凯歌来台湾上节目也盛赞了他即兴表演的内心胆怯只能逞口舌之快的小弟。
不管是《艋舺》里的狗仔孩,还是《LOVE》里的火腿哥,都是十足的欠揍形象,被人嫌弃到连个全名都无。
本片里糕饼是个有点嚣张有点油,有点莽撞有点自以为是的青年,有爱意却又不忍握太紧,有梦想却又宁愿安于现状,性格里也有点口是心非,算是陈汉典擅长的演艺类型。
但他的脸、气质乃至他的性格,都因为喜剧因素太强而难以诠释内心戏,因而演技显得很外在。
诚然他是个模仿天才,但表情丰富台风活泼不代表他的套路就适用于银幕表演。
女神陈妍希是个得不到真爱的炮灰命,几年来雷打不动地旁观着那些追自己的所谓直男激吻。
《那些年》里初恋情人和新婚丈夫吻得天雷勾动地火,金像奖典礼看电影里的男友柯震东和自己电影角色的初恋柯景腾吻得旁若无人,这一次做面包的青梅竹马和和还是做面包白马王子直接来舌吻了。
女神风光无限的外表下也有一把辛酸泪啊。
附注:①晓萍的英文名字是Subrina,但你不觉得我帮她取的Shopping更合适么,不然干嘛布莱德每次都这么叫她?
②屌丝台客与FBT高富帅突如其来毫无缘由的肉搏明显是在拾《BJ单身日记》的牙慧啊。
BJ1里科林大叔与休•格兰特打得从餐厅滚到大街,深受观众喜爱,于是续集故意安排两人转战喷水池再战三百回合。
③FBT高富帅:FBT即French Born Taiwan。
不过倪安东本人是ABC。
女权主义横行只会把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冷酷而暴力的地方。
女权主义只会嘉奖那些最肤浅的人,最愚笨的人,最贱的人和嗓门最大的男人。
她们不再知道何为正派,不知道羞耻,不分对与错。
品德最差的一群人既有名望又受敬仰。
撒谎和散布恐惧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这样做能够赚钱。
她们是只会空喊口号,喷吐着怒气的仇恨贩子。
她们让社会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灵魂。
喜欢陈妍希,喜欢台湾的电影,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简单,汉典的演技还需提高,尤其是吃面包那时候的表情还是过于浮夸,但总的来说还是挺感人的,陈妍希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总会出现一条项链串一个戒指,估计那枚戒指是她自己的故事吧。
在电影中晓萍犹豫不定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十年的感情,一想到被背叛,就觉得天崩地裂,撕心裂肺,现实当中估计也有很多这种狗血的剧情发生吧,爱一个人,一面会为了她的未来,做出很多自己承受不住的事情,难受的就只想死掉的感觉,另一面,又想让她留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去掌控她的幸福,让她幸福。
感情就是矛盾的组合,常常让人飘忽不定,心神不宁。
在俘获她的芳心的同时,我们应该常常扪心自问,自己做得够好吗?
这样才时时记得当初的承诺吧。
自己的一些观影感受,不喜勿喷,欢迎指正。
eflysky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总是在烦恼关于爱情和面包的选择题,这次不用烦了,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成年人不用做选择题。
一个资深网红,掌握着流量密码,但是因为老妈的去世,觉得是时候退隐江湖。
兜兜转转,就来到了老妈当年吃面包的地方。
而此时的陈汉典正在和小笼包求婚。
陈汉典的“浮夸”,在当年的综艺里头绝对是一股清流。
在故事里头,陈汉典依然“浮夸”本色,特别是视频里头的一段“太好吃”了,可以称为是浮夸中的浮夸。
难得的是,小笼包愿意全程陪跑。
30岁,对女人孩儿来说是个“坎儿”,内心里头都是拒绝的。
祝愿小笼包永远28。
这老丈人也是搞笑担当。
村里保留节目,基本靠这位老泰山一个人撑着。
对于女儿和“爱徒”之间的这段“关系”,老泰山从来不发表意见。
直到,那个寻找老妈的有钱网红,用一把萨克斯,就成功被俘虏。
陈汉典遇到这样的师傅,也是倒了血霉的。
但是,没有比较,哪有爱呢。
说实话,陈汉典和小笼包合唱的这段,还蛮有感觉的。
但坏就坏在陈汉典太“小气”,非想着让网红出个丑。
结果,白送了一颗人头。
接下来,网红简单做了一根“法棍”,竟然开启了村中大妈的“巅峰人生”,也是没谁了。
“法棍”,还有这功效,建议点赞收藏。
陈汉典是连遭挫败,听到师傅有事,赶紧表现一下吧。
结果,师傅只是因为贪吃,没什么大事儿。
却活生生的给小笼包和网红创造了独处的机会。
输的一塌糊涂啊。
面包和爱情都有了,可惜不是陈汉典。
追了六年追不到。
人家六个礼拜就搞定。
陈汉典到底是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这世上有一种说法,叫做“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其实,这事儿不能怪小笼包,哪个女孩心里头没有梦想呢,谁也不愿意过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
最后没辙了,只能决斗。
既然大家都是做面包的,那就在面包上决一死战。
但,死战归死战,别瞎摸。
可是,网红偏要摸,那除了打一架之外没什么解决办法了。
好好的网红啊,何必这么凡尔赛。
钱、粉丝、女人,你都有啊,何必和陈汉典抢这个唯一。
当然,故事的结局,其实是可以预料的。
爱情里头的犹疑,有时候会让爱情更坚定。
或许,相信自己,相信对方是明智的选择。
歌词里都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如果,真的是不爱了,分开也没什么遗憾。
只要,自己努力过,就不应该遗憾。
故事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头盔”问题,至少给点面子不是。
看完电影,回顾起来,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快进,实在是浪费时间。
陈汉典的头发实在搞笑,感觉是以前60,70年代的人留的发型。
我们的沈佳宜,还真的只是比普通的女孩子好看一点点而已。
剪了短发还是摆脱不了可爱。
整部电影的情节,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也不好看,而且也是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实在不是我的菜。
居然不快进,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悔啊。
台湾的小清新电影一直是华语影坛里一道青春靓丽的风景。
从我最早看的《蓝色大门》,到后来的《带我去远方》《一页台北》《海角七号》《听说》《艋舺》《不能没有你》《第36个故事》《夏天协奏曲》,去年的《那些年》以及《星空》,好像一说到台湾电影,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有关青春、梦想、友情以及爱情等这些正能量的东西。
去年的《那些年》让陈妍希大火特火了一把,金马颁奖典礼上,女神清纯造型艳惊四座。
Google了下她的资料,猛然发现这个女孩儿就是《听说》里面那个不会说话的姐姐。
若不是九把刀,我可能至今还不知道台湾有个女星叫陈妍希。
很早之前就看到了《爱的面包魂》的预告片,只是当时记住的只是陈汉典。
下载下来放在电脑里N久,昨天终于是“抽时间”看完了。
没事么惊喜,也没什么失望,反正对于这样的电影看一看也就罢了。
电影中,我感觉陈妍希的造型是一个很失败的方面。
虽然导演可能是为了突出台湾乡村的那种淳朴自然的风貌,所以才给陈妍希设计的角色就是做一个很一般的乡村女孩。
这个女孩家里开着一家小规模的面包店,有个平平常常的青梅竹马面包师傅做男友,两个人相处了好多年,但是却一直没有答应男友的求婚。
家里有个不怎么成熟的弟弟还有个老顽童一样的爸爸。
女孩儿一直心心念念的想去法国,却一直没有机会。
一切都是这么普普通通的,甚至连名字都是最简单的那种:晓萍--XiaoPing。
可是,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把女神的头发剪短??
还剪了个那么难看的短发?
短发了的陈妍希变得有点木讷,甚至有些许的老气,完全没有青春美少女的朝气。
陈汉典在电影里扮演的是面包师糕饼,在晓萍家里呆了好多年。
从做面包学徒开始,靠着模仿师傅的手艺来维持着晓萍家的面包店的生意,但是生意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
跟晓萍相处了那么多年,她却始终不能答应自己的求婚。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糕饼向晓萍求婚,结果晓萍还是没有答应。
晓萍拒绝的理由是糕饼似乎没有带自己去法国的能力和想法,或许这一点也是这么多年她一直不肯答应他求婚的原因吧。
糕饼对于生活的要求不高,只要是有吃有喝,身边有个可人的妻子,日子这么过下去就行了。
偏偏,半路上杀出来了个布莱德。
年轻有为又多金的烘焙师,主持一个收视率超高的电视节目,久居法国,典型的高富帅。
为了寻找过世的妈妈念念不忘的面包以及为了拯救自己收视率日渐下滑的电视节目,机缘巧合来到晓萍家的店,提出要向晓萍的爸爸学习做面包。
电影在这里就有点落入俗套的感觉,就像是所有的偶像剧一样,高富帅为了学做面包住到了晓萍家里,又在相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普通的女孩。
高富帅答应带晓萍回法国,而屌丝男糕饼为了挽回女友发愤图强做面包,最后成功把女友挽回这么一个故事。
里面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晓萍的爸爸对糕饼说的,“爱情你也有了,面包你也有了,你究竟还需要什么?
” 糕饼似乎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自己会做面包,却只是一味的模仿师傅的手艺,口味没什么变化,所以才导致面包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自己似乎也拥有了爱情,可自己爱的女人却一直不肯接受自己的求婚。
日子如温吞水般,自己看似拥有一切,但这一切似乎都不那么真实。
他不明白自己做的面包口味比布莱德做的究竟差在了哪里,也不明白自己这些年做面包的动力是什么?
最后,师傅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只要用心做,每一款面包都可以成为招牌面包。
他终于回想起来,自己当初做面包的动力也不过是想看见自己喜欢的女孩在吃自己做的面包的时候露出来的幸福表情而已。
只要用心做,梦想其实很简单。
糕饼在悟出这个道理之后,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了当年那个让晓萍还有布莱德的妈妈挂念一生的面包。
这个结局真是出乎人意料,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布莱德苦苦寻找的面包会是晓萍的爸爸做的,没想到却是糕饼当年为了让哭泣的晓萍笑起来而做的面包。
两位主角的妈妈是电影推进的重要元素,也是故事开始和结束的线索。
晓萍的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是做面包的,遇见了布莱德的妈妈--一位是天才烘焙师,一位是为了家庭孩子而放弃自己梦想的主妇。
晓萍在提起自己的妈妈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有着说不清的惋惜。
而在现实面前,不是说有了梦想就可以什么都不顾,就可以舍弃多年的感情而追随一个相处几个月的人去法国那么简单。
生活中连皮带肉的牵绊实在是太多了,晓萍在告别了布莱德和自己的法国梦回到糕饼身边的时候,我想她应该能明白自己的妈妈当年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梦想的原因吧。。。。。。
很少看到关于面包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里面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面包的做法。
美味的东西不分国界,都能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
所以电影里面,邻居家的大叔吃了布莱德的长棍面包之后,对妻子又有了情不自禁的冲动感。
糕饼吃了布莱德的面包,幸福的流下了眼泪。
电影最后,布莱德吃了糕饼做的面包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妈妈当年牵挂的那种味道。
晓萍在吃了糕饼做的面包之后,也给自己摇摆的内心一个明确的答案:要留下,要跟糕饼在一起。
总体说来,一部无功无过的电影。
喜剧,爱情,梦想,友情等元素混合在一起,可以一看,但不适合珍藏。
陈汉典把小男人的那种喜怒哀乐愁扮演的很真实,倪安东王子般笑容估计也会迷倒一大批观众。
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怎么,陈妍希在电影里跟倪安东讲英文的时候我听起来感觉是那么亲切,虽然陈妍希的英文发音很“Chinese”,甚至还略带一点台湾口音,但是完全能听懂。。。。。。
最后,看了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去蓝翔技校学做面包!!
台湾面包店便利店星罗密布,这家小小的面包店代表了无数个台湾的家庭和爱情,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在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同时也展现了台湾普通人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外面的大千世界和家庭中,他们选择了 家庭。
这也是导演要告诉台湾年轻人的东西。
要爱自己家乡。
然后我来吐槽下大陆电影。
——大陆拍电影讲求的不是演技和剧本剧情,讲求的是最红最热的明星,即使他们演技很差,没关系,大陆观众一般不看演技也不看剧情,只看电影院里面的人。
只要宣传广告做得好,你不好看一样有10亿票房。
市场摆那里你不得不服。
所以大陆一般就很难出好片,或者几年挤一部两部好片。
港资片不算,因为那是香港人的创意。
国内近20年来评分高的喜剧片就两三部。
喜剧片在大陆可以定义为烂片。
不过我不怪电影从业人员,他们也想拍好电影。
在我国,拍好电影很难,电影是创意行业,我们的审查制度从源头就把创意这东西隔绝了。
只要有审查制度和电影审查委员会,就没可能有好电影给我们看,这个是铁一样的实事。
本人挺喜欢陈汉典,能从康熙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助理主持,通过自己另辟蹊径的模仿路线,打出了知名度,成为电影的男主角,这完全是凭着努力练习+创新精神,这点十分值得学习。
好久没看爱情片了,有些感动,回忆青涩的青春。
虽然太多的英文,倪安东没那么精彩。
不过还是喜欢陈妍希的自然清新。
陈汉点,看好你~~。
电影中一句:“你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晓萍”,撕心裂肺。
现实中的屌丝发自内心的怒吼。
高富帅手下留情哈。
穷屌丝的逆袭高帅富只有在电影里有
三位主演 我真心服了 无亮点无笑点无哭点的我跟小姐妹还是把这给看完了
半路杀出个布莱德,真心不喜欢啊。。。
打回现实,显原形
卖面包的武大郎和做面包的西门庆以及城乡结合部潘金莲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虽然透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但本质上仍然是一出蹩脚的肥皂剧。
给陈汉典多一颗星。
陈汉典!放开你亲女神的嘴!
“我年轻的时候,做面包是做给老婆吃,我老婆不在,我做的好坏都无所谓。现在我吹萨克斯,因为我觉得我每次吹这个,她都有听到。” 快进的时候别错过这一段就好~
这玩意当电视看都有点嫌寒碜,居然好意思拍成电影。随便找部台湾脑残青春偶像肥皂剧胡乱剪下一集来都不比这个更难看。
充溢着對本土的愛,真讓人羨慕。陳漢典應該去寶萊塢喲
最后三太子那段还是蛮有爱的。
演员的表演其实还都不错,就是剧情实在肤浅媚俗,平板一样的人物与情境,完全无魂。
这是沈佳宜毕业以后的故事,她回到老家父亲的面包店里,还当上了翻译,还劈腿爱上了abc,说好的节操呢。。汉典不要在康熙混了,正经演戏满好的
台湾电影总是这样淡淡的轻松的,像小品文一样,有时又有点新意,不由得让你会心一笑,偶尔我们需要这样甜而不腻的点心,调节生活的单调。
为了女神而看的
台湾乡土剧,可惜配角没几个猥琐的,最猥琐的还是陈汉典
1星给陈妍希,不解释,1星给啊不到大乐团……1星给微胖才素正道= =
陈妍希、小费翔
就很平淡的剧情,就是看着面包松松软软的样子好饿啊。。。冲着汉典去的,阿典追起爱情来,其实也是挺执着的嘛,像模像样的,不过我还是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