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的题材,经这群什么所谓大导演拍得就不是个味了还是个大校呢,里面的演员也确实不咋的,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个味还是怀念地道战
夜袭,这是部抗日的战争片. 夜袭阳明堡也算是抗日战争中著名战役之一,是小米+步枪战胜鬼子飞机的实证。
领导战役的是当时八路军769团团长陈锡联,该部队在前往雁门关途中发现日军空军所在的阳明堡机场。
团长率六百多战士冲进机场,在机群中与日军士兵展开白刃战,炸毁机场上的全部24架作战飞机,歼灭日军二百多人。
首先不是说我不爱国,而是你导演拍得太粗糙了.有些很悲壮得镜头看的我想笑.1.在<哈特的战争>里,同样是在火车站被飞机轰炸,俯冲扫射...同样的意思(不知是否是抄袭),但是你安澜,牌出来的效果居然截然是两种效果....我无语了,你就算是抄袭也不能做好点嘛?2.你一个小小的木制手榴弹能炸掉人家铁皮做的飞机?而且是炸的粉碎,偶玩盟军敢死队的时候都要用工兵拿个定时炸弹去炸,你一个小手榴弹就能有如此大的效果?比迫击炮还厉害,早知道迫击炮弹就省了,直接放手榴弹嘛(抗日时候中国用的木柄手榴弹好像是"边区造"把,威力顶多能把人炸个半死,当场炸死还要点技巧把...3.女人在战场上只能捣乱...比如<兵临城下>等等...看来国民党就是败在女人的石榴裙下的...4.国产片的通病:主人公怎么都部死,就算要死了还死不断气...比如:<十面埋伏>5.在战斗之前的侦察中,小战士去模飞机是否是铁做的....结果飞机里面的日军突然冒出来,小战士大惊,拿起步枪用力砸机翼,嘴里念念叨叨:砸断你的翅膀看你还怎么飞。
很快,小战士毫无悬念的被乱枪打成了筛子。
(你丫的小战士不会躲啊?躲一下子弹都好拉,明知是铁做的还拿步枪去砸机翼,不要说那时候的人单纯.....)当时的纪律这么差,不用去请示一下?要是请示过了,那个指战员也太弱智了把...6.你自己看了就能接招往下写了....
1,那个女记者演技低劣,还四处闹腾。
执行特种任务的部队,能带这种人随军?
胡来。
2,影片开头,轻武器打飞机,竟然还能击落一架...再有,八路军的枪有那么大火舌吗?
3,执行特种侦察任务的士兵竟然用枪敲飞机机翼,最后被日本人乱枪打死,有这么傻的八路军战士?
4,陈团长手下那个胖子是张飞再世,不用动手光靠喊就吓死一个日本兵...要夸张也要有个限度啊。
5,用油桶当掩体?
导演没玩过使命召唤么。
6,日本人真是装备精良,手持AK-47突击步枪7,零战出现在阳明堡机场...8,片尾夜袭机场,日军机场驻留的地勤人员与飞行员全部升级为陆军正规军,而陈团长以一挡百,州长在那一刻灵魂附体。
自从05年的《太行山上》之后,就再没看过国产新出的所谓“大片”,主要还是我的口味比较挑剔,不但要求有火爆的场面,还要求有较深刻的精神内涵。
恰好最近CCTV6吹的很凶的《夜袭》上映,为防止浪费我宝贵的硬盘空间和网络带宽,我还是选择了在线观看,结果……果然不出所料……影片一开始,八路军和晋绥军为了抢火车皮打了起来,乍一看我还以为是德军呢,还好MG42没出来,不知道是渲染国军火力强,还是衬托土八路的寒酸。
再往后,女记者出现了,不知道这位女记者手中的相机是什么牌子的,能变焦那么远,还这么薄(卡片机)?
那么远都能咔嚓的一清二楚,不得不佩服的说一声牛叉,居然可以胜过足球比赛场边的长枪短炮,按照国产“大片”的惯性思维,一般在战争中出现的女性(尤其是外表过得去的),结果无非都是一个:死,只是死法不同算了,结果导演果然没让我失望,残念……紧接着,主人公陈锡联出场了,让车皮,被日本的飞机扫(37年的时候鬼子就有零式了?
),接过,身经百战的团级指挥员不但不指挥部队疏散,反而扎堆集中轻火力射击,于是我们又见熟悉的不用换弹夹版的无限子弹,又见7.92口径的轻火力都可以打出曳光弹,又见机炮打在人身上只是个小小的洞……那位晋绥军郭团长和陈团长并肩扫敌机,想必会成为此片国共合作主题永恒的经典……紧接着,陈团长这位日后的上将军阶拥有者,被导演彻底塑造成了一名莽夫,中间还穿插了国片中屡见不鲜的感情戏,女记者向首长告白未遂,而且首长还挺封建……于是心里一阵念头闪过:这女的最后是挂定了。
一线天,陈团长勾引鬼子飞机撞山的时候,只见敌机子弹在密集的两路纵队身后掀起烟柱,却不见有人倒下,更好笑的是,几次和这支土八路作对的居然都是一个长相极其萎缩的飞行员,再次无言。
然后,女记者发烧,陈团长命手下给美女做点汤喝,指明了不准点火把暴露目标,君不见脸前就是马灯,两者差不太多吧?
女记者的军服又是掉到河里又是发烧生病,依然笔挺如新,敢问,这是XX狼纳米材料做的吗?
赶明儿咱也弄一件穿……中间的戏份硬伤不表了,无伤大局,直接跳到后面战斗场面。
身为堂堂一团之长,居然都能堕落到亲自带敢死队冲锋陷阵的地步(《太行山上》也有类似镜头,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也太过火了吧?
军事主官不是敢死队长,强烈建议本片导演多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免得大家喷饭,玷污我军光辉形象。
团长又是拼刺刀又是擒拿格斗,果然是兰博的前世,史泰龙见了绝对该称呼一声师父了。
值得讴歌的还有我勇猛的八路军战士,据说太平洋战争之前的日军士兵单兵拼刺功夫甚是了得,我军三个人都近不了一个人的身,电影里却翻了个儿,三个鬼子也砍翻不了一个八路军战士,爆强。
炸飞机的时候,一颗木柄手榴弹丢进去居然会引起那么大的爆炸,强,果然是强,有了手榴弹,还要什么重武器,木柄手榴弹也许就是电影中传说的终极武器吧。
飞机爆炸的火焰那么大,在旁边几米的战士却没有被冲击波和弹片所伤,我军战士的素质果然个个堪称铁汉了……当然,最搞的还是那句经典台词:用油桶做掩体……无语ing…本年度战争片最佳台词由此诞生,我不由得想起当年玩COD的时候专打油桶的情节,看来鬼子果然是不开窍啊……最后,政委一声令下,火力掩护兰博团长撤离,只见瞬间机场变为一片火海,看来八路军缺少炮弹并不是事实,这场面唯有盟军轰炸东京能够媲美,一点都看不出土八路每门迫击炮只有7发炮弹,难道是有几百门迫击炮?
幻觉,绝对是幻觉!
影片结尾,女记者为掩护兰博团长,还是挂掉了,死的时候脸部依然是那么干净,看不见任何战场留下的痕迹,这妆补的可真够及时,强烈建议MM们研究到底是怎么画的妆能有如此功效。
不知道这结尾是否是导演为宣扬国共合作大义安排的场景,国军女记者为掩护八路团长壮烈殉国,可歌可泣……除了这些,陈团长的部队第一次打鬼子,行军的队伍就有了鬼子的92式重机枪这类小毛病就不提了,太多太多了。
烂片不可怕,可怕的这部片子的导演居然会大言不惭的说,此片是中国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里程碑之作,真是把广大军事爱好者当白痴了,史诗题材烂片的风潮暂时过去以后,革命战争题材烂片的时代到来了!
,一个字:干!
国产战争题材影片《夜袭》从日本战机的轰炸开始,到我军直捣日军“机窝”、炸毁敌人24架飞机结束,整部影片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和不甘被欺辱的顽强精神。
《夜袭》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在享受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历史。
本片前一个小时主要描写我军夜袭前的行动,他们有条不紊地推进影片的情节发展,战前的紧张气氛被不断加强,后半个小时则完全是我军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争场面。
整部电影叙事流畅、情节紧凑,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又展现了其辉煌和壮丽感;电脑特技制造出来的爆炸场面增强了本片的观赏效果;电影配乐不过不失,基本起到了烘托紧张气氛的作用。
战争离不开人,只有把战争和战争中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打动观众。
本片一改之前国产战争片的说教模式,导演安澜加入许多人情味在影片角色的塑造上,陈锡联不再是纯粹的爱党爱国的高大形象,他爱嚼草根、说话干净利落、做事粗中有细,在郭家明求军火未果便用计偷走军火的这一情节设置上更充分表现了他农民式的狡黠。
特别是那条与战地女记者郭晓娟的淡淡的感情线,使得陈锡联这个角色更加有血有肉。
感情元素的加入更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缕温情、为这部男人戏增添了特殊的暖色。
尽管这一情节的加入颇有些好莱坞的味道,但无疑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战争片来说是个进步。
本片也有一些不足,如前半部分铺垫过多,稍显拖沓;镜头的近景、特写太多,中远景太少,让人觉得单调;陈锡联的扮演者的形象实在与片中所说的“22岁”差距太大等等。
但瑕不掩瑜,充满诚意而且拥有足够突破的《夜袭》绝对是一部值得我们观看并反思的优秀的主旋律影片!
在强忍着呕吐的感觉,中间停顿了无数次,看完了这部片子,如果说要用一句话来评价,那就是:见过烂片,没见过这么烂的片!
这简直就是一部九流演员+九流编辑+九流导演出品的超级大烂片。
情节虚假、演员做作、剪辑混乱、味同嚼蜡。
尤其是片中横生生插入的女记者,先是一脸愤青装,胡搅蛮缠要求八路军的部队南下和日本决战,感觉就像公司老总的大小姐对公司员工指手画脚一样;在决定要打机场后,瞬间变成一脸花痴,尤其是把自己写的东西交给陈后对陈说的那些话,简直酸掉大牙;在陈等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又偷摸着上去,说是要拍照,其实是为了偷拍裸男,在营长可能出事后,偷偷拿走人家的衣服,在没有确认的情况又发布假消息;本来随军,却偷偷跑回家;在执行偷袭任务的时候,自己悄悄尾随。。。。
这样的角色不知道导演/编剧是怎么构思?
难道是因为和人家潜规则非要加上大段大段的恶心戏?
中国的导演别拍战争片了,纯粹是侮辱先辈。
晚上去机场侦察的时候,居然有一个战士自己跑到飞机跟前去砸飞机,我还以为这个小兵得了神经病,导演和编剧不要用你们的弱智侮辱战士了。
当了十几年的兵,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不要说是执行侦察任务的士兵,就是普通士兵,都不可能在没有指挥员命令的情况下这样胡搞。
所谓“红色影视”我很喜欢看的,特别是对比起来看更有意思,因为能拍的就这么一些东西。
前几天看了所谓“新派战争片”《夜袭》,其实就是讲阳明堡战斗的。
关于这部片子,那种非要在一群男人里面加一个女人,还搞出点小暧昧的把戏我就不多说了,单说阳明堡战斗本身,如果跟另外几部片子里的阳明堡相比,就很有意思。
阳明堡战斗其实不是很大规模,炸了二十多架飞机,杀了一百来鬼子,不过算是八路在那八年里能拿的上台面的几次战斗了,于是只要跟八路有关的片子很少不涉及的。
今年跟这个有关的除了《夜袭》外,还有电视剧《八路军》、电视剧《陈赓大将》。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由这三部片子搞出来的从元帅到大将到上将的军功抢夺战。
电视剧《八路军》里,129师师长刘伯承发现了阳明堡机场,决定打,于是向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报告,朱德同意打,然后打了。
电视剧《陈赓大将》里,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先生发现了阳明堡机场,决定打,于是向他的师长刘伯承先生报告,刘同意打,然后打了。
以上两个吹毛求疵起来还算合理,可以是769团团长陈锡联发现机场报告386旅旅长陈赓,然后陈赓报告刘伯承,刘伯承报告朱德。
但是《夜袭》这个片子里,完全颠覆了。
作为旅长的陈庚先生完全没有被提及,他手下的团长陈锡联直接向师长刘伯承负责。
然后,陈团长的电台坏了,好巧啊,这样陈团长就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他自己决定打了阳明堡,而上面的旅长、师长、总司令根本不知情。
十分有意思,大概这也是一种戏说吧,红色戏说。
有很多废话一样的情节。
就像小时候小学生写作文,想把很多好看的句子都写进去一样,根本不管合不合适。
搞了什么女的在里面,几乎没有用处,只会带来弱智的情节发生。
战争电影就应该拍得血性、直接,很难吗?
烂片一个,好好的夜袭阳明堡非要掺个女人进来,还非得是国民党军的记者,还非要搞出点所谓的爱情来,恶心不恶心?是现在这些导演离了女人不会拍戏了?还是是导演出于满足自身潜规则的需要,才在军事题材的电影中安排花瓶角色?
日本零式战斗机是1937年开始研制,1939年试飞,1940年才有首批15架进入海军航空兵试用。
电影《夜袭》在1937年10月19日夜袭阳明堡就能出现,也太超前了吧?
我爹在隔壁看……
东西加的太多了,本可以拍成一部快节奏单纯的战争片
老早以前看过。37年哪儿来的零式战斗机??
国产片呀,
比“我是特种兵”还猛啊!哈哈哈哈。
露天电影
非得搞个女的进来么?好容易死了还要把帽子甩掉把长头发甩出来,又不是要你来拍洗发水广告......白瞎了那相机
从没见过这么差的战争片。穿帮镜头与错误数不胜数,编剧低能更惨不忍睹
这片挺男人的
小的时候看的。一直觉得很过瘾,很好看。
10——2分。还不如80年代国产战争片!这2分完全是因为我买了张正版来的!中国电影不容易,可要是都跟它这么烂的话谁还可能买正版呀?!
我真的很喜欢这类型题材的战争电影,尤其是国产的。围绕发现机场、制定偷袭计划的表现不错,侦查的情节再多点就好了。莫名奇妙地在镇上得到了弹药补充,在日军占领区偷别人家里好多箱弹药居然没被发现?男主角陈团长确实长得丑,没气质没韵味,反正里面的表演和台词和一些都有点弱智。
很好的电影,东哥在历史课给我们看过。我看哭了。她死了,他活下来了。
虽然昨天只看了二十分钟 但是想起来之前看过。就前二十分钟来说出现的情节都好烂好狗血。
军训时看的,感觉大家一起看还挺有意思
5.0
鸡窝啊
07年的抗日题材电影用了是06年的日本动画fate/stay night的BGM 音效这是干的什么事啊= = 这.... 川井宪次你怎么看?=。=
片尾很壮烈,不过唯一的一个女角色实在让人觉得做作
老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