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德惠翁主

덕혜옹주,末代公主(台),The Last Princess

主演:孙艺珍,朴海日,罗美兰,郑尚勋,金所泫,朴珠美,安内相,尹宰文,金材昱,白润植,高洙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6

《德惠翁主》剧照

德惠翁主 剧照 NO.1德惠翁主 剧照 NO.2德惠翁主 剧照 NO.3德惠翁主 剧照 NO.4德惠翁主 剧照 NO.5德惠翁主 剧照 NO.6德惠翁主 剧照 NO.13德惠翁主 剧照 NO.14德惠翁主 剧照 NO.15德惠翁主 剧照 NO.16德惠翁主 剧照 NO.17德惠翁主 剧照 NO.18德惠翁主 剧照 NO.19德惠翁主 剧照 NO.20

《德惠翁主》剧情介绍

《德惠翁主》长篇影评

 1 ) 高级政治筹码们的悲剧和伟大

想回家的德惠盼了38年,受尽煎熬的又何止是德惠。

不知为什么,吸引我的倒是两个次要角色的性格和人生。

李方子,李银在病床上陷入弥留之际,方子照顾在侧,还牵挂着朝鲜小姑子的归国愿望。

第一次德惠从饭桌上愤然离去,方子惦记小姑子,叫侍女端去宵夜。

小姑子相亲,虽是政治联姻,方子也要陪着。

策划逃亡,逃跑路上一直惦记丈夫的安危,(此处李银也表示:我若流亡,方子必随我同往)计划失败,能理解德惠去国怀乡,帮德惠争取逃跑时间。

历史上真正向朴正熙提出接德惠回国的也是方子。

身为战胜国皇室亲王女儿,嫁战败国质子,温柔善良而不骄横傲慢,成婚后主动冠夫姓学习朝鲜文;虽为贵族,命运半点不由自己掌握,即使如此,也要竭尽自己微弱的力量保护家人,何等伟大。

宗武志,历史上真人真是英俊得出乎意料,选金材昱来演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被迫结婚,但他那句台词“我知道你是被迫的,但对我来说你既非朝鲜人也非日本人,只是我的妻子”应该是出自真心,知道德惠思乡情切,为妻子准备朝鲜饭食,家里总放着德惠喜欢的朝鲜唱片,德惠走后认为是德惠抛弃了自己,但还保存着她的东西,“多年来我视你为至亲,真心待你,你怎么还是要弃我而去呢,故国家园就那么重要,比不过你的丈夫吗?

”心寒甚于心痛,如何能不怨呢。

史料记载宗武志对妻子照顾关爱有加,二人的合照上居然可见德惠的笑容,宗武志面容平静,眼角嘴角皆有笑意,55年被天皇强迫离婚重组家庭,72年他还去首尔看望过德惠,也有诗集作品出版,也是一个伤心人。

李方子,宗武志,哪个不是牺牲品,在他们眼里并无朝鲜人李德蕙/李银,只有妻子李德蕙和丈夫李银而已,战乱年代,即使是王族后裔,苦苦支撑只求家人安稳而不得,结合同分离皆身不由己,说到底,都是悲剧。

全员演技在线,而且相貌与原型多少都有些相似,孙艺珍是我最喜欢的韩国女演员,演技毋庸置疑,惊喜的是配角能看见安内相,尹帝文,高修这些演技精湛的戏骨,而他们演绎的是一段失败者在屈辱和希望中苦苦挣扎的历史。

ps:不是五星的原因在于有几个部分的节奏太慢,过于着重大特写慢镜头固然能凸显演员精彩的演技,不过如果情节上能紧凑些,应该会更吸引人吧。

 2 ) 以小见大,厚重感和人文关怀兼有。

东亚历史悠久,为影视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南韩还有我国本身就有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优势,本片就是其中佼佼者。

是很工整的传记电影,基本按照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拍的,虚构了一个守护她的金章汉,不过历史上她爸确实给她指婚过,只不过没记载姓名,这里巧妙利用了历史的空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挺好的。

呈现出来的已经是调暖了的,真实的德惠翁主只会比电影里更惨,她背着一个有名无实的王室身份,实际上却是被大时代深深伤害的人,更是代表着落后就要挨打。

孙仙为了这个电影形象也不要了,老年妆有点真实。

看完整体还是挺喜欢的,因为我们有和南韩一样被侵略的历史,很能共情。

这个电影选择的视角还挺巧妙的,选了战败国的上层人物,他们都这么惨了,更遑论底层民众。

看着是讲翁主,其实是在表达战争之下那些被迫远离故土之人的不幸,多少人一辈子都回不了祖国。

历史片怎么做,应该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怎样传达思想,这部片子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我是感觉这个片子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关怀都不错的。

 3 ) 韩国人之殇

看到我看这部电影,我的韩国朋友评价了下:啊,这都什么时代了还皇帝公主的,愚昧又土气,真是的,再说他们也没有为朝鲜人民做什么啊朝鲜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烈的民族,远比中国人更敏感,比如之前大火的日漫辱华事件,实际上很多辱华辱亚都是韩国人在声讨。

毕竟不是自己独立的,自己一辈子也逃不出日本手心,提起这事就没那么硬气。

朝鲜王室几次派密使求援于国际,恰像胡适大师和抗日前期的蒋介石,自己任人宰割毫无反抗勇气,全部押宝国际反应。

这里面深深的屈辱与无奈,朝鲜体会的更深一点。

王室举事,对独立一点用处都没有,胖臂挡车。

是美国中国苏联重塑了半岛格局,时至今日在半岛说话有用的还不是两个孩子,而是两个大人。

很多韩国人说即使中国不再支持朝鲜,半岛的大事还是要看中国眼色需要中国点头的,轻举妄动的坟头草都一米五了。

更不用说更强大存在的美国了。

作为一个GDP高达三万美元左右的发达国家,民众内心充满着不安焦虑,异常敏感的民族自尊心支配着他们躁动和极端,没有大国崛起,没有国家地位,民众的权利就是放屁

 4 ) 历史原型

某日在B站看视频看到了德惠翁主的介绍,然后查到这部片子。

许秦豪是拍爱情片出身,电影也美化了历史,尤其是虚构的男主金章汉,完全变成了护花使者,而实际上真实的历史是相当悲惨的。

德惠翁主高宗国王一生除闵妃(明成皇后)外,先后有六个获得正式名号的妻子。

自从严妃1911年去世后,他便移情梁姓尚宫。

1912年5月25日,梁生一女,即高宗惟一女儿德惠。

此前高宗曾经有过几个女儿,但都幼年夭折。

依制,德惠作为国王庶女称翁主。

1925年,年仅13岁的德惠被送往日本。

1925年3月30日她到达东京时, 其兄的日本妻子方子到车站去迎接。

第一次见面,方子不禁为她的憔悴大吃一惊。

直到60多年以后方子回忆起当时见面的情景时,仍对她当时那对忧伤的眼睛刻骨铭心。

虽然当时她仍是一个童稚未脱的孩子,但当方子对其旅途劳顿表示问候时,只见她默不作声,脸上毫无表情,只是深深地垂下她长长的睫毛,把那双过于成人化的、无底深渊似的眼睛埋了起来。

李垠夫妇原想在德惠入学以后仍然让她住在李垠处,以便早晚有所照应,但遭到日本方面一口回绝。

1929年5月30日,德惠得到生母梁贵人病逝的消息。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数日未出。

日本人开恩准她回国参加母亲葬仪,但15天后她就被匆匆送回日本。

虽然仅仅15天,但李垠夫妇再见到她时,已产生了一种近似恐怖的不安。

因为她此时削瘦异常,几近脱相,面色惨白,没有一点青春少女的生气。

更使他们吃惊的是,她除去沉默无语以外,脸上竟看不到任何表情,既无泪水,也无悲伤,眼睛里有的只是冷漠和茫然。

不久后医生们得出结论,德惠患了一种神经性疾病,且病情迅速恶化。

见已无法继续学业,日本人把她送到了李垠处。

她整天不吃不喝,死一样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有时她会像夜游症患者一样在夜里走到院子里东走西串。

后来她被确诊患了“早发性痴呆症”。

就在德惠患病最为严重的1930年秋天,日本当局决定了她的婚姻大事。

他们为她选择的夫婿是日本对马岛藩主的儿子,名叫宗武志。

李垠对这个决定感到愤怒,因为在他看来,当前妹妹最要紧的事是治病,而不是结婚。

何况,在她患病之前她曾向哥哥表达过自己的愿望,这就是学校毕业后返回朝鲜,在那里当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祖国过平民生活。

但妹妹的事情李垠说了不算。

1931年5月,年已19岁的德惠病情有了好转,她的意识有所恢复,对人已可以分辨你我,食欲也有改善。

有时她甚至对人说几句话。

日本人见此又为其婚事忙起来。

她被告知,这年5月8日已被确定为她结婚的日子。

一听此言,她立即犯病。

一连四天颗粒不进,滴水不沾,一动不动地呆坐流泪。

即使如此,吉日一到她还是被罩上了婚纱。

1933年8月14日,德惠生下一女。

此后她的病情时好时坏,医院便成了她的日常居所。

德惠在病床上神情恍惚,外部世界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日本挑起了侵华战争,旋即败亡投降。

她的祖国被南北分裂,随后发生同族相残的战争。

1953年,在她神志不清状态中,她被安排离婚了,她被抛弃了。

她的女儿后入明治大学读书,毕业后嫁给一个日本男人。

电影中说的是后来自杀了。

也有种说法是继而离家出走,杳无音讯。

德惠离婚后一直住在松泽医院。

这是日本一家很著名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她的病情每况愈下,最后完全失去意识。

这家医院的院长对德惠的悲剧深表同情,对她的照顾也很周到,这样,才使她的生命延续下来。

1961年5月韩国发生军事政变,政治强人朴正熙手握大权后于这年11月出访美国。

路经东京时他会见了李垠夫人李方子。

当李方子向他说起德惠的悲惨处境时,朴正熙吃惊地问道:“德惠是谁?

”朴正熙完全不知道德惠此人。

当李方子向他介绍了德惠的身世和经历后,朴正熙眼圈湿润地说:“她的处境太悲惨了,要尽快让她回到祖国。

” 朴灿珠携其次子李淙专程赴日本接她。

1月26日,她终于要返回离别38年的祖国了。

这天,在人们的搀扶下她步入东京羽田机场时,有10多位30年前与她同在学习院学习的童年伙伴前来送行。

他们把一束鲜花放在她的怀里,挥泪告别,但她目光呆痴,面无表情,说不出一句话,甚至连当前这一场面意味着什么也全然不知。

对于德惠终于返回汉城,最为高兴的莫于过纯宗的遗孀尹大妃和云岘宫的兴王妃。

但是,她们很长时间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事实:记忆中那个伶俐欢快的小女孩,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一个呆傻的老妇人了呢?

对这件事最为痛心的是德惠幼年时的乳母卞氏。

此时她还活着,年已71岁,但当年怀里的德惠翁主的影像仍然历历在目。

因此,当飞机在汉城金浦机场停稳时,她竟冲上去失声大哭起来。

德惠被径直送往汉城大学附属医院,乳母卞氏自然成了全天候的护士。

也许是亲情暖热了她结冰的心,住院后不久德惠竟然神志清醒起来。

又过了些日子,她竟然能够用幼年时学得的朝鲜文分别给尹大妃和英亲王李垠各写了一封简短的问候信,这真算是一个人间奇迹。

再后来她病情稳定下来,出院住进了昔日王宫一隅的乐善斋,与尹大妃为伴。

1989年4月21日,德惠去世,享年77岁。

德惠的悲催主要在于她的病,不过病也是因为环境所致。

实际上也没有金章汉这样好的护花使者。

李垠英亲王李垠(1897-1970),德惠的哥哥。

高宗第三子,1907年,日本朝鲜统监伊藤博文以“皇太子需要摆脱宫人影响,跟从帝师学习帝王之道”为名,将其带到日本,送入贵族学校。

韩国人民普遍认为,年幼的皇太子是被作为人质带去的。

李垠到达日本后,当时的明治天皇对他十分喜爱。

日韩合并后不久,就封李坧为陆军大将,世子李垠为步兵中尉,李坧的弟弟李堈公则受封陆军中将,还都配置了韩国人担任的御付武官。

李坧、李堈的大将、中将自然只是礼节性的,但王世子李垠和李堈的儿子李键、李鍝两公则是实实在在和皇族一样接受军校教育,走向了日军将校之路。

1917年,当时任日本首相的第一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为李垠挑选了梨本宫守正王的女儿方子为李垠未婚妻。

方子本来是作为裕仁天皇太子妃的人选,但是由于阴谋被诊断为不孕,所以被指给了李垠。

方子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休克了过去。

但是结婚后第二年方子就生了孩子,当时诊断的太医畏罪自杀。

方子为人贤淑,从结婚那天起,她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方子”,把自己看作是朝鲜王子的发妻。

因此,他们婚后生活是和睦的,这使从小便失去家庭温暖的李垠深感欣慰。

李垠夫妇携幼子回朝鲜省亲,然而离开的最后一天婴儿被毒杀而亡。

有人说,朝鲜王室憎恨这个有着一半日本血统的王室新成员;也有人说,这与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暗斗有关。

李方子悲恸欲绝。

她暗下决心,假如上天仍能赐她一子,她发誓在儿子成人之前,绝不让他踏上朝鲜的土地。

李垠历任陆士教官、近卫步兵第二旅团长、留守第四师团长,到昭和十六年七月终于当上了宇都宫第五十一师团的师团长。

八月,出征满洲,不过只干了四个月就被转到教育总监部,在同美英开战前回到了日本。

顺便一提,昭和十七年秋,第五十一师团从中国大陆转战新几内亚,死伤惨重。

战败那会,李王担任军事参议官,此前两年则是第一航空军的司令官。

日本投降,1945年11月29日,日本天皇裕仁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由于盟军总司令部的命令,除了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高松宫、三笠宫之外,其他的12家皇族成员:闲院宫、伏见宫、东伏见宫、贺阳宫、久迩宫、东久迩宫、梨本宫、朝香宫、山阶宫、北白川宫、竹田宫、昌德宫全部降为平民。

李垠自此被取消日本皇族身份。

李垠在法律上由王族降为平民。

随后,李垠到美国占领军的军政厅登记为“在日韩国人”,李方子一并作了同样登记。

他想返回韩国,但是由于国内民族主义及共和主义力量的反对,李承晚总统因政治理由拒绝其回国。

李承晚担心,李王室正统继承人回国有可能拥有太多的拥护者,这会对新贵的权势构成威胁。

同时,在大韩民国成立之后,被视为韩奸的李王家族在韩国的财产大部被没收,在北朝鲜的王室财产更是早被没收一空。

在日本的财产也因盟总对日本皇族、贵族和财阀征收巨额财产税而几乎丧失殆尽,在东京纪尾井坂的府邸也因财产税而被迫出卖(后成为东京王子饭店),电影中重要场景。

他生在王族,长大从军,没有生存技能,也没有真正的朋友。

他彻底孤立无援。

他开始以典当旧物过生活。

汽车、家俱、房子,甚至他最喜欢的兰花、珍藏多年的传家宝皇后大礼服也先后被卖掉了。

李垠夫妇只能以蘑菇度日。

1950年,其独子李玖自费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1957年毕业前夕,李垠夫妇多方凑了盘缠去美国看望儿子,在纽约郊外的公寓里生活了两年。

这是李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返回日本时,李垠夫妇为机票款无着而焦急,后来一位日本电影发行商资助5000美元,夫妇二人方算归期可定,不过,这时李垠却突患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

东京对他来说是爱恨交加的地方。

穷困潦倒不免焦急上火,重返是非之地令人心烦意燥,于是病倒了。

这样,直到1959年5月,李垠勉强可以步行时,他 们才返回日本。

1959年,李垠因脑血栓突然卧床不起,5月回到日本治疗,生活仍然贫苦。

1961年5月韩国发生“五一六”军事政变,张勉政权被推翻。

好在新上台的朴正熙对李垠很宽厚。

同意负担其医疗费用和生活费,并恢复李垠夫妇的大韩民国国籍。

不过此时李垠已无法对此表示谢意。

因为几天前李垠再次发病住院,已处于昏迷状态。

直到这年9月他才恢复知觉。

同年11月朴正熙访美途经日本会见了李方子,他表示要尽快让病榻上的李垠和同样流落日本、住在精神 病院的高宗惟一的女儿德惠翁主回到韩国。

1963年11月22日,李垠夫妇踏上了飞往汉城的专机。

一个小时后到达韩国金浦机场。

人们拥上前去欢迎去国近60年的英亲王,但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躺在担架上已失去知觉的濒死老人。

李垠被直接从机场送进了圣母医院。

入院一周后出现奇迹:李垠会微笑了,脸色也渐有血色。

后来他恢复了意识,也能看电视了,但也只能以医院为家了。

李王家族尚存人世的老年成员们住在旧王宫乐善斋,近在咫尺,但无法见面。

1964年春,李垠已经可以坐在病椅上遥望窗外的天空了。

他放眼望去,突然失声叫道:“啊,南山!

”两行热泪滚下来。

这是他儿时的山,60年后终于又见南山。

1967年10月,李垠在病榻上度过了其70岁生日。

1970年5月1日,李垠病危。

为了使他能在死前见一见他日夜思念的儿时居住过的乐善斋,李方子和李玖夫妇令人把他抬上了汽车。

到达乐善斋后人们最大的期望就是他能睁开眼睛看一看这里旧时的屋舍,旧日的草木,但他始终未能睁开眼睛。

这天下午1时,他死了。

他死时73岁,归国6年又6个月。

追谥大韩帝国愍文仁武庄至孝明晖皇太子。

李鍝李鍝,影片中高修饰演的人物,喊德惠姑姑。

大韩帝国皇族成员,义亲王次子。

被日本册封为公爵。

六岁时,李鍝被过继给云岘宫李埈镕为子,成为第四代云岘宫。

1922年被送到日本学习院就读。

193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35年5月3日,同朝鲜哲宗的驸马朴泳孝的孙女朴赞珠结婚。

忤逆日本自主择婚并取得胜利,这在当时朝鲜王室是一个异数。

第二年长子李清出生,同年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1942年,作为少佐来到中国山西太原,担任情报参谋。

曾和韩国独立运动有来往。

1944年升为中佐。

1945年被派往广岛。

在和叔父李垠见了最后一面后,8月6日,在上马去工作途中,遭遇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次日死亡。

他因此也成为第一个战死于“国内”的“韩国皇室成员”。

此前有人说李韩王室几乎都是绥靖派。

但是李鍝却是一个异数,却死于非命。

宗武志宗武志(1908-1985)是家族的最后一代伯爵,是德惠在日本王室的逼迫下下嫁的日本人。

父亲是黑田和志,母亲是鏻子。

黑田家在江户时代时是久留里藩的藩主。

黑田武志的伯父宗重正是贵族院议员。

1920年入读对马中学校,1923年因表兄宗重望离世而继承宗家爵位,成为第37代当主和伯爵。

1925年从对马中学校毕业后进入学习院高等科(旧制)读书。

1928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英文科。

1931年与前大韩帝国德惠翁主结婚,1932年有了女儿正惠。

后来德惠翁主患精神疾病,在双方家族压力下,宗武志与李德惠离婚。

1944年任内阁情报局总裁官房职员。

战后的1946年被选为贵族院议员。

1947年随《日本国宪法》第14条的生效,失去贵族爵位和贵族院议员席位。

1955年与日本人胜村良江结婚,两人有儿子宗立人、宗中正和女儿宗和木。

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真实历史中,宗武志对德惠都是十分照顾与怜惜的。

之后两边家族说离婚的时候他也不怎么愿意,即使那时候德惠已经在精神方面有很严重的问题了。

在电影中就有说过“我知道嫁给我这样的日本人你是不会情愿的,但是对我来说你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朝鲜人,你就是我的妻子,我会努力让你幸福的。

”他在1972年的时候曾经去韩国想要拜访德惠,都遭到了她的拒绝。

他对她怎么也算是在那悲惨岁月里的一丝阳光了,可她对那片土地的恨意太深,始终打不开心门。

宗武志同时还是日本近现代的诗人和英语学者,论才貌和学识怎么也可以拥有更好的家庭其实他又何尝不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大部分都是搬自于百科和维基。

= = ,仅供参考。

 5 ) 没有什么比历史剧更能触及家国情怀!

每每那种国破家亡心犹在壮士为国捐躯的情节上演,总是反复告诉我:一个国家独立自强有多么重要‼️先辈们淌出的路是多么鲜红‼️单纯本电影就艺术表现力而言:或许是靠女主一人撑起全场的情节比较累,死之咏赞男女主双线给我的打动力会比这部强很多(不否认有爱情加分的可能)当然女主那种丧国凌辱隐忍的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政府对翁主和朝奸韩泽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纳入拒签名单,后者保镖护送回朝)真的很现实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的齿轮在转,为了得到现实的利益,光靠浓烈爱国心是远远不够的,得跟上时代进步实质上去为自己创造出条件,否则只会将自己蚕食在无限的苦痛之中。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中年金章汉那句轻轻描绘却意味深长的话“她的痛苦有谁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她一位末代翁主。

对金章汉而言,从精神养护所接走德惠在监护人那一栏签下的“金章汉”三个端端正正的大字,既是写下了高宗皇帝交给他任务的答卷,更是写下了对德惠翁主一生的誓言!

说到她的日本丈夫宗武志,但从电影看来却也是个被国家利用的工具人,身上带着一丝可悲,但从结婚之时表达德惠在我眼里不是朝鲜人或日本人,只是我的妻子来看,或许他曾经也只是个卑微的祈求拥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好男人。

而意料之外让人最好的哭的,竟然是回国之后机场等待的人群里最前排那几位身着翡翠绿和嫩芽黄传统服装的曾经服侍着她长大现头发已花白的嬷嬷们,更是呼应了送小德惠去日本时的场景。

如果前面说德惠的痛没有人能懂得,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她的痛还有这些嬷嬷们懂得。

ps 就冲孙艺珍演老年德惠历尽沧桑的双眼无神、年迈体弱的瘦骨嶙峋、重见故人的欲哭无泪、重游故地佝偻背影,难道不值得一座小金人吗!

 6 ) 孫藝珍富有層次的演技是該片最大的亮點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她畢生深愛著思念著祖國,然而祖國卻將她拋棄遺忘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飄零幾十載歸來後,飽經風霜, 煢煢孑立,老無所依。

孫藝珍貢獻了從影以來又一次演技巔峰的代表作。

高貴、桀驁、妥協、隱忍、忍辱偷生、思念、愧疚、無力、決絕、崩潰、絕望、癲狂、癡呆、如夢初醒……末代皇女被遺忘的、孤苦的一生。

故園『西』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7 ) 末代即是悲哀

前几天看微博有一段视频 是描写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故事《末代皇帝》的片段。

讲已经成为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的溥仪花钱买票去参观紫禁城 在正大光明殿他跨过围栏走上龙椅被一个小朋友叫住。

后面我没看。

我觉得溥仪的人生是悲哀的 末代是他的宿命注定了他的悲哀。

逃亡,傀儡,被老婆背叛,被妃子离婚,最后进监狱,成为一个普通的公民。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

我一直记得黄子华饰演的那个版本《特殊公民》 影片的主题曲《飘》,黄子华演的溥仪在那么大的一个宫殿里他独自走在中样的样子。

所以我特别同情溥仪,他是一个悲剧人物。

前一阵被微博公开一段视频,他一个东北皇族末代皇帝坐在东京审判操着一口地道北京口音坐在证人席大骂日本人的罪行。

因为知道他们的结局所以对他们充满同情。

德惠翁主在电影里面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

孙艺珍演的非常好,所以我一直看好她凭这部影片获奖。

电影里把德惠翁主塑造了一位非常优秀进步爱国的女性,在电影里面提到了她政治婚姻的丈夫宗志武,金材昱演的非常好,虽然只出现了几次但是真的印象深刻。

电影带有戏剧的效果,现实历史朝鲜最后一位翁主确实非常可怜 被迫结婚 最后又被迫离婚 生的小孩也死掉了,一刻短暂清醒又会被精神疾病困扰,她是一个木偶被日本侵略者操纵自己的人生。

在生病之前一直希望能有一天重回故土只做一个平凡的教师普通的平民。

只是她所期寄的美好。

可是却没有实现。

如果不是自己的日本嫂子惦记她可能在死之前都不能重回故土,所以李方子是一个非常贤惠忠于家庭的好妻子好大嫂。

一个离开时还是懵懂纯真少女,可是归来是却成为被精神疾病困扰的小老太太 这是谁的错。

也许这就是朝鲜末代最后一位翁主的宿命吧。

末代即是悲哀。

 8 ) 谈点不一样的感受

正义为什么总要迟到令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德惠的爱国之情,而是那些加之在她身上的痛苦。

不知为何,想起神话故事中的美杜莎。

她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受这样的诅咒,永不得解脱。

德惠翁主三次崩溃瞬间,我认为,一是在朋友侍女福顺的离开,二是在得知母亲的离世,三是章汉受伤不知生死。

她一次次想要逃离,却又一次次被现实击溃。

德惠的一生并不是传奇,只是极具悲惨的。

在异国他乡,奴隶一般的活着,影片中说她多次想要自杀,是啊,没有灵魂的活着有什么意义。

直到章汉的到来, 她说,他等了他好久。

她不止在等他,也在等回到故国啊,这是她的执念。

晚年的德惠,精神已经失常。

如果生逢其时,她…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如同蝼蚁,我们真的有的选择吗

如果要喷,对不起,是我格局小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

 9 ) 看《德惠翁主》有感

影片讲述朝鲜高宗的女儿德惠翁主作为末代公主的坎坷人生,因为政治原因,德惠翁主被迫去日本学习,本以为结束学业的她可以早早回国,却在日本呆了整整38年。

电影再现了朝鲜李氏王朝末代翁主令人唏嘘的一生,是当时朝鲜人民的缩影,当时大量的朝鲜人被迫来到日本打工,而德惠翁主被作为棋子一样成为当时朝鲜在日人民的信仰,德惠翁主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爱是无比热烈的,影片中当她被迫演讲时,她还是勇敢的鼓励自己国家的人民,让他们充满希望。

德惠的境遇悲惨,她回国期望热切,爱国之心强烈,从小高宗指婚的热血骑士章汉等人和她开始了一场逃跑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德惠翁主的回国之梦也就此破碎。

她被迫与番主的儿子结婚,最终又被迫离婚。

回来可以回国后,当权人却怕王室的回归会影响自己的地位拒绝了她的回国要求,她就此奔溃了就连她最爱的祖国也抛弃了她。

之后就神经失常常年在精神院,被人遗忘了。

1961年朴正熙访美路过东京时才听说她的事情,并安排为她办理归国手续。

这个国家承载了她太多的思念和期望,却也给了她太多的绝望。

一个美好的女子,离开故国三十八年,最美好的青春却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她的爱国情怀显得一文不值,这是个悲惨的故事。

历史是没有温情的,我们常常为那些被抛弃的人而感到心疼和可惜,电影的拍摄更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更好的理解这段历史。

 10 ) 最是仓皇辞庙日

2016年孙艺珍有两部电影上映,6月的《没有秘密》,8月的《德惠翁主》,就题材而言,《德惠翁主》更有观众缘,朝鲜末代王女的飘零人生,不用多说,光是名字打出来,就有足够的吸引力。

不管是不是对朝鲜历史或者说是东北亚近代史熟悉,对德惠这个朝鲜公主知不知道都不重要,只要把“末代王女”这个概念提出来,切入时代背景,就知道是怎样悲惨的人生。

当时知道这部电影,是经文友苏枕书小姐在微博转发,一看是孙艺珍的新作,又是一出历史人物传记片,便在第一时间找到片源。

看了之后说,孙艺珍这下又要拿奖了。

枕书的评语我至今仍记得,片末德惠归来,旧时服侍她的白发宫女们大礼迎接,并无呼天抢地的场面,只是默默流泪。

东亚女性含蓄深切的情感表现,让人五内俱铭。

最是仓皇辞庙日

可是当时人面 当年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说,孙艺珍这下又要拿奖了。

此片一出,毫无悬念,别的影片就算再好,也要让道。

孙艺珍的表演是无可争议的好,能够得奖,题材也是重要原因。

这样的故事,天生就能打动人。

国家被占领、君王被毒死、王子公主作为人质被羁押在敌国,几十年不放归。

故国换了朝代,曾经的朝臣二次弃主不认,他们被国民彻底遗忘,贫病终身。

王子在病床上神智模糊,公主在精神病院里关押失魂。

韩国人只要还有一点点朝鲜民族精神在,就会被激发。

身份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渲泻,所有的爱恨,都会倾向这部电影。

但在一开始,这部电影并不被看好。

这样冷僻的故事,揭开的是整体国民的伤疤,又是女性传记片,历史题材投资大,乐天的100亿预算依然不足,到后期制作时孙艺珍拿出10亿韩元(约合6百万人民币)注资,才完成发行。

电影上映后反响出乎意料地好,损益点350万,票房559万,口碑和票房双赢,到年底孙艺珍凭这个角色拿了大钟和百想的最佳女演员,就差一个青龙,就是三大奖两轮影后封顶。

这一年的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是《小姐》金敏喜,说起来《小姐》的故事,倒是符合孙艺珍在06年说的她想演的女性之间的爱情,英剧原版的女性视角就很好,改编后两个女孩变成了男性凝视下的客体,那味道就不对了。

相比之下,《德惠翁主》的叙事手法更舒服。

为了表现德惠忧郁孤苦的境地,妆面做了修饰,眉梢眼尾嘴角均向下调整 由于李德惠的生平资料太少,导演兼编剧许秦豪在创作时花了很多时间去查找她的事迹,在她一片荒芜的人生中发现了一个消失的人物,再从这个人物入手,开启德惠翁主的一生。

朝鲜高宗的子女活到成年的只有三子一女,三子为纯宗李坧、英亲王李垠、义亲王李堈,和女儿李德惠。

朝鲜宫廷的规矩,正宫王后的女儿才称作公主,贵人嫔妃生的女儿叫翁主,故李德惠虽然是高宗唯一存活的公主,却只能是德惠翁主。

朝鲜被日本占领后,高宗降为李王,处处受日本钳制,高宗担心女儿德惠被日本人利用,给她挑选了一个驸马,此人之后不见踪影。

许秦豪导演从这个漫无记载的人为立足点,虚构了一个金章汉,用他的视角去讲述末代王女李德惠的一生。

小金章汉有霍去病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七岁时少年初识,十三岁德惠离国,德惠十九岁时金章汉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成为英亲王的侍从,两人重聚。

在日本的朝鲜独立运动团策划让朝鲜王室流亡上海,计划失败后生离死别。

直到六十年代金章汉才找到失踪人口李德惠,在他的活动下,迎接德惠回国。

从十三岁离开,这一天李德惠足足等了三十八年。

少年去国,辞家别母

当年高宗就死在德惠眼前,德惠怎么敢拿母亲的性命来任性 不愧是拍爱情文艺片出身的导演,许秦豪的切入点有着文人的敏锐和深情,这样一来避免了宏大叙事的庞杂,把视线收束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做到节省成本。

二来主线明确,只有一个目的:寻找德惠,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把德惠的生平交待清楚。

三来感情充沛,用恋人视角去看德惠,观众被金章汉的情绪带动,爱他所爱,思他所思,感他所感,恋他所恋。

青年重逢,金章汉眼里的德惠,孤立无援,孤苦无依 这个时候,观众就是金章汉,从金章汉的眼睛里看到的德惠翁主,端庄得体、文雅大方、哀婉深情、楚楚动人,怎么可能不爱她呢?

她那么美丽,又那么脆弱,群狼环伺,孤立无援。

她父亲把七岁的幼女交托给他,他怎么能不用全副身心去保护她的周全呢。

但时势如此,整个国家都覆灭了,个人的力量如此微小,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办不到呀。

英亲王李垠和夫人李方子

急急报上家门

误会解除,德惠以为来了依靠 我在五年前看这部电影时只是被电影本身打动,此番重看,才领悟到许秦豪导演讲故事的角度选得如此之好,手法如此之妙。

为了讲述这个大家都不了解的德惠翁主,他把自己代入到金章汉的世界里,一片深情,天日可表。

仔细分析,其实这还隐含了一层无奈,不是我(我们/编剧本人/观众群体)不想迎回朝鲜的翁主,我们(独立运动/韩国人民)做过很多努力,只是做不到。

情况就是这样,当时的日本军国太强大,后来的韩国政府太无耻,致使一国翁主落到这般境地。

整个电影看下来,观众都没有被冒犯的感觉,这份观感很重要,它让人能够沉浸进去,还能脱身出来,心痛德惠之余,好像自己也干成了一件大事。

虽然导演是在讲一个观众不知道的故事,但视角与观众始终是平行的,没有站在某个高度上逗引观众。

用一个虚构的金章汉来讲真实的李德惠的故事,即使有夸大,也是被允许的,因为那是恋人视角,有主观癔测和美化,正因为如此,就显得更为动人。

《白夜行》的男主角高修演义亲王的儿子李鍝,死于广岛原子弹爆炸

李鍝是独立运动的成员 真实的德惠翁主在日本羁留期间大概率上是不太可能像电影中演的那样,为朝鲜劳工营的孩子办韩文学校、公开发表爱国演讲、参加独立运动打算逃离日本流亡上海……日本人根本不会允许德惠和英亲王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做出任何举动,但也不能就此说德惠没有抗争过。

恰恰相反,我觉得德惠做到了在她的范围内能够做到的最大反抗。

她能够支配的只有她的身体和精神,她用她的身体和精神切切实实的在反抗日本人加在她头上的屈辱。

这一场戏是到日本开拍的第一场戏

局势越来越不妙,独立运动团决定带英亲王和德惠逃离日子,流亡上海。

英亲王被阻,金章汉带德惠赶到海边,还是没能逃过日军的追捕

就此生离死别 李德惠出生在1912年5月,1921年入学时有了学名德惠,1925年3月被送往日本。

英亲王在十岁时就被日本人带到日本接受日式教育,德惠翁主在十三岁时步上英亲王的后尘,作为人质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1929年德惠的生母梁贵人去世,德惠曾被短暂的送回朝鲜为母奔丧,再次被带回日本就有了早发性痴呆症的症状,这个症状时轻时重,重的时候可以拖延一阵日本人为她安排的婚事,轻的时候能够完成日本人为她安排的婚事,轻也好重也好,德惠都在十九岁时被迫嫁给了日本人为她安排的结婚对象——对马岛藩主宗武志。

从唯一留下来的结婚照片看,德惠的脸上还有笑容,在次年生下女儿正惠后,一直到1945年前都在家接受精神治疗,46后住进了东京都立松泽医院治疗精神病,55年与宗武志离婚,更换户籍名为梁德惠,56年女儿正惠自杀,一直到62年回韩国前都住在精神病院里。

朝鲜翁主的作用就是日鲜亲善

宗武志由金材昱饰演,最像日本人的韩国男演员 从她荒芜平淡的生涯中可以看到,她始终在坚持自己的意志,生病、梦游症、精神失常、精神分裂都是她保护自己的方式,她在神智清明时甚至可以更改自己的姓氏,把李德惠改为梁德惠,从此彻底消失在官方档案中。

父亡母丧,家不是家,国不是国,身世漂零,雨打风吹。

晚生的大韩民国既不承认她朝鲜人的身份,那她也放弃了,彻底死心,连姓氏都抛弃,国在她心里从此也不存在,改从母姓,那是她唯一能做出的反抗。

李承晚担心英亲王和德惠回国会影响他的声望,把他们拒在国门之外

总督府的事务官韩德秀摇身一变又在新政府里掌了权

德惠除了发疯,没有别的出路 要说她痴呆,痴呆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决绝的行为,这是经过思考后才有的举动,表示她对家国和身份的放弃。

从回国为母奔丧后就发作的早发性痴呆,是她武装自己的一个手段。

如果她从婚姻中得到过温暖,那将是她更不能原谅自己的更深层次的痛恨,她不原谅自己的凉薄,居然能有笑容出现在脸上,因此更加凶残地折磨自己。

一个亡国的翁主,身上背负的是父母家国的屈辱,如何能活得心安?

人人都向前看了,都扔下包袱朝前走了,只有她还在罪恶感下活着。

当日海边船上的福东,和金章汉两人都活了下来,别人都忘记过去往前活,只有德惠,为过去殉葬

她甚至抛弃了父姓。

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

梁德惠早把一切斫断

眼前的白发老妪,当年的如花少女 精神分裂,是梁德惠最好的保护色,她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活在虚空里,才能够活下去。

62年回国后在医院疗养了几年,之后一直住在乐善斋,直到89年4月才去世。

一个瘦瘦小小佝偻身躯站立不稳的老妇人,以残病之躯活到了耄耋之年,心志不可谓不强大。

迎英亲王和德惠翁主回国,当时的议长后来的朴正熙总统做了点实事,他甚至不知道高宗有个德惠翁主

十分钟过去了很久,过了很多个十分钟,德惠终于等来了金章汉

眼下是阔别三十八年的故国家园

三千里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最后一幕,像极了《末代皇帝》 最后,《德惠翁主》作为孙艺珍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细节台词动作场景即使无法复制,镜头语言可以有相似的处理方法,随便找几处。

少年德惠和少年金章汉第二次见面,德惠教章汉弹钢琴,那是回忆中最美好的一刻

正赫和世丽并肩坐在琴凳上,原来七年前他们就遇到了彼此

一个过肩镜头,表示这是金章汉的视角

同样是过肩镜头,这是一种表现亲密关系的镜头语言

德惠教章汉弹的是她写的曲子

世丽弹的是正赫为哥哥写的曲子

海边,德惠望着开来的船,以为希望在前

同样是在海上,世丽望着开走的船,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大脸大鼻子大嘴唇的海关官员,把德惠拦在了国门之外

这回他又变成了朝鲜海上巡逻舰舰长,再一次让世丽回不了韩国的家。

他们前世真的有仇,导演让这个演员来客串这个角色,绝对是故意的

《德惠翁主》短评

或许人物略显空洞,也没有太多背景支撑得起翁主的一生,甚至都说了很多情节是虚构,但只要套上“我回我的家”这一套语法,就还是很抓人。

5分钟前
  • 春天正是读书天
  • 还行

演员不太行,电影本身拍的也太不行…

10分钟前
  • 德尼罗家的橘子
  • 较差

最后有种差了一口气的感觉,但是有孙艺珍和金所泫的滤镜加成。所以还是四颗星吧。

11分钟前
  • 曾小姑娘
  • 推荐

期待好久的电影,看完以后有点无语。我还以为是《末代皇帝》,结果闹了半天是《像火花像蝴蝶》。全片其实并不是想讲德惠翁主的悲惨人生,全都剧情都为了烘托结尾那句 “没能成为大家动力”,“不,你是我的动力”里。感觉挺好的题材这么虚构太浪费了。

12分钟前
  • 卜卜
  • 较差

我期待的是韩国版的末代皇帝,没想到是韩国版的抗日神剧

16分钟前
  •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 较差

有野心,但不擅长,毫不打动我。

19分钟前
  • peipakoa
  • 还行

补完,哭死我了……剧里宗武志人挺好的,可惜了,男主韩国黎明哈,高修连演员表都没得上是怎样…

21分钟前
  • Finn
  • 推荐

传记难拍,而且故事较为平淡, 还好孙艺珍扛起来了。

22分钟前
  • 马鹿野郎
  • 推荐

孙艺珍已经变成实力派演员了。

27分钟前
  • 哗啦啦
  • 还行

在这么一部大煽特煽的韩式催泪电影中,朴海日是唯一一个没有用力过猛的演员,不知道他是用怎样坚强的定力不被导演和对手演员带跑的。

29分钟前
  • 骷比酷
  • 较差

孙艺珍,颜值巅峰能维持多久不清楚,不过这演技已然炉火纯青!

31分钟前
  • 郇七
  • 推荐

3.5 其实去查背景史实,整个朝鲜皇室是很窝囊的。但还是忍不住被豹子女士和孙仙的演技深深打动,她们痛苦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一抽一抽的😭能等来🇯🇵投降的一天真不容易啊

3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宏大的历史架构,沉重民族疮痍,半戏说的2小时其实很难陈情,如果再加入爱情戏,则更加摊薄了历史的唏嘘。

35分钟前
  • vivivinona
  • 推荐

这么家国恨的东西为什么要硬加上爱情啊 真实的翁主比这更惨 加一个爱情是让她看起来不那么可怜吗 拍这样的电影不是为了让人感受到痛然后记住吗 为什么还要美化虚化呢 不过孙艺珍演技真的很👍🏻

38分钟前
  • 𝘈𝘢𝘭𝘵𝘰
  • 还行

朝鲜李氏王朝末代公主的悲惨人生,孙艺珍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演技。

40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全片唯一的坏人是朝鲜自己人,在日本期间吃香喝辣,还许配一个疼爱她的老公,根本不及真实事件万分之一的凄惨,拍成这样是怕得罪日本人吗?

43分钟前
  • 银丝华鸡扎
  • 较差

全靠女神的演技支撑起来的。哭得稀里哗啦

46分钟前
  • 绿
  • 推荐

人物传记题材作品来说,节凑过于拖沓,照猫画虎《末代皇帝》之感,cosplay令人极度审美疲劳。配乐,还是多向你们前辈学习吧。

48分钟前
  • 养心斋
  • 较差

韩国的主旋律,这两年,暗杀也好,德惠翁主也好,都不让人讨厌。一个国家灭亡的时候,是很痛苦的吧。

52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因为那部八月照相馆,许秦豪一度是心目中最佳的爱情片导演,这次的德惠翁主,依旧是诗一般的画面和音乐,表演与煽情都有做到,然而历史人物的厚重与宿命的悲剧并没有极好的表达,尤其看过真实的那段历史,对比之下更是隔靴搔痒之感。

53分钟前
  • 倒带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