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并没有很吸引我,只是为了福田才一直看下去。
直到二宫出现剧情开始有了转变,有些出乎意料。
到了末尾的时候导演用了很长的镜头拍摄福田和长濑的背影,风吹得大海起了小小的波浪,太美了。
PS二宫很惊艳,土屋连个正脸都没有。
= =
我并不想把宝贵的打字时间耗在这部平庸的影片上,但我实在不愿看到本片成为阻碍人观看德国原版的主要因素。
德国版是一个纯粹的黑色幽默,编导并不追求故事的合理性,相反还不断地添加各种无厘头笑料。
日本版的败笔,就在于它想把这么一个荒诞的故事讲得一本正经,结果却拍成了“我有病我怕谁”……豆瓣上两部影片的评分很切实地反映出了两者的差距。
日版有豪华的演员阵容,编剧是大森美香,导演更是Michael Arias,大家对他的代表作《恶童》和《黑客帝国动画版》再熟悉不过了,本片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类似《恶童》的制作手法,MA的镜头感还是很出彩的。
但日版却没能将以上优点结合起来,结果让故事显得沉闷,在貌似写实的外表下却比德版不合理。
看到剧组的一些采访,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剧组认真考虑过不让剧本沦为原版的重复,但我们最终却遗憾地看到,日版没能保留德版的优点,且还有各种画虎不成。
剧组把其中一个主角设定为女性也是为了与德版作区别,且为了“不让故事落入爱情剧俗套”,还特地降低了女方的年龄,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挺找借口的,同一题材的《水仙》男女主角还自称是恋人来着,但作者片冈智晴很好地把握住了各个细节,没有让这种“恋情”成为肥皂剧的复制品,真的想创新的话并不必去担心这些设定上的问题,所以《水仙》能成经典而《天堂之门》很难。
日版演员们还是演得挺卖力的,福田麻由子的短发造型很好看。
结局最后几分钟处理得还可以。
尽管日版和德版的主线剧情完全一样,但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它们会带给你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而我的个人意见是,日版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和德版作比较,先看、或者只看德版才是值的。
德版的中文片名是《敲开天堂的门》,本片和《水仙》、《遗愿清单》都借鉴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
豆瓣条目: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138/
不知道是编剧傻还是我傻。
两个罹患癌症即将死亡的人,就能轻而易举的抢劫,并逃脱日本警方的追查,即使在电视台已经播出新闻的情况下,两人还能光明正大的在夜店high,并获得餐厅老板帮助逃生。
只见28岁患脑瘤的大叔总是头痛倒地,但患了先天性心脏病+癌症的小女子却坚强淡定的坐过山车,恣意淋雨,然后生龙活虎的抢劫药店,要是换韩国人拍,这小女孩早病恹恹要生要死的了。
《天堂之门》的剧情交代不清,肤浅到只剩死亡,却没有更深层次的探讨,因为男女主角命不久矣,就成了二人打劫的理由,甚至在面临黑势力K3威胁生命时,都能博得敌人同情,以致引起敌方内讧,只能说那老大太弱智,把涉及大笔钱款的任务交给两个对自己早有异心的人,还要在执行杀人任务时只把这2人带上。
更弱智的,莫过于日本警方。
都已经把抢劫的大叔和小妹妹围堵在5星酒店大楼里的情况下,还能让2人乔装成警员,然后开着警车安然离去,即使是通知了交管部门后,2人依然能大大方方离开东京,往电影主题“看大海”奔去。
我不知道,这是一部喜剧,还是一出闹剧。
死亡并不可怕,但是把死亡拍得只剩同情,就太可怕了。
你知道天堂现在最流行什么话题么?
是大海啊!
大家都在谈论大海。
胜人对春海说,他们是《天堂之门》里的男女主角,他们之间无关爱情,友情,只关于生命的意义。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一周或是一个月,你想做些什么。
给你一张白纸让你写下你想做的事。
也许你也会像《天堂之门》里的春海写满满一大版纸,然而你的心里头绝对也会像胜人一样有个想奔向的尽头。
胜人他奔跑着,只为冲向大海,那个能让他找回自己的原点。
电影的一开始,春海对他说她从未见过海,于是胜人带着她开始疯狂之旅,生命结束前的疯狂之旅。
然而,胜人比春海对大海更充满期待。
被宣告生命将结束的胜人,之前一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从未干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当他到了医院后他也打算就这么死去算啦,直到遇见春海。
春海,一个从小就有心脏病的孩子,之后又被宣告得了并发症,只剩一个月生命。
一个14岁的孩子没见过海,没见过外面精彩的世界。
只有医院的白墙和穿白衣的护士医生们陪伴她。
直到她遇见胜人,开始和他一起奔跑,跑向那辽阔的海。
你也敲开了天堂之门吗,那也许代表胜人和春海心灵相通的起点吧?
14岁的春海很像个大人,28岁的胜人也有点像小孩,然而在奔跑的路上,他们相依。
他们是大人和小孩的结合体,就像此时的我们,我们有时叛逆,有时遐想,有时沉默 。
我们像春海 ,也像胜人。
这部电影里有坏人,虽然胜人抢过劫,春海开过枪,可他们绝对不是坏人。
坏人是那些不放过短暂生命的人,坏人是那些只为自己利益出发的人。
《天堂之门》不是为了告诉你,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它为的是告诉你,为生命,为了短暂的生命,积极去奔跑,奔向目标。
没有见过大海的人,会在天堂受到排挤的。
没有追求的人,没有目标的人,会受到这个世界的排挤。
生命如何去有意义,不要到了你死的那一天你才知道要去追。
电影最后胜人和春海通过种种难关,终于到了那海边。
他们安静的坐着,胜人把头靠在春海肩膀上,他很累了。
没有结局的结局,没有说他们最后有没有死去。
没有的希望的希望。
可是并不伤悲,而现实,我们还很健康,需要敲响的不是天堂之门,而是……而是 我想我们都很清楚。
如果男主换一个人演,这将是一个普通的极度压抑的文艺片。
但长濑智也充满荷尔蒙与鲜活气息的外表与孤独行走在人生尽头的演技的反差,反而给人一个轻松一点看待的机会。
正如灰暗的天空与建筑,跟鲜亮的衣服与环保袋颜色的反差吧。
两个主角用青春偶像的脸,和实力俳优的演技,将一个简单到“不合常理”的“警匪片”演的动人无比,当然,这样的动人,也是需要夜深一个人看时才能体会。
人生最后几天,要怎么度过呢?
不如痛痛快快做些活着的时候瞻前顾后不敢做的事吧!
最后出导演名字的时候,发现居然是动画《恶童》的导演。
他似乎很喜欢这种带着绝望爆发和救赎的剧情嘛。
不过觉得有些可惜,剧情简单了点,主题也有些勉强啊...。
长濑和loli感觉都很平,没有很出彩。
倒还是很喜欢那些打酱油的。
三浦大叔的警察啊“反正都已经犯错了,能不能解释得有趣点!
”还有就是认出nino的牛郎look了!!
好妖啊好妖啊当时我就笑场了... 《恶童》里对于打酱油角色的勾画也是很生动的,BOSS貌似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嘛哈哈。
(导演最不喜欢的那种、硬是要把新作和成名作扯到一起来一一对比的观众路过...)游乐园的一段音乐很喜欢,还有朴素又温暖的路上风景。
明明是普通的日常光景,在两个人眼里就是和平时不一样啊。
下了很久的电影,一直没看……怎么说呢,剧情其实不错,逃亡中还能有破案这样子。
文艺+悬疑,还是OK的。
其实剧还是挺有深度的,嗯,在时光网上看影评说,大人的理想其实比小孩的更简单。
是啊,就只是为了看一片海……这样子的执念,可以去抢劫,犯法,囧。
至于演员,我对麻由由的感觉……对啦,天才子役,可是不晓得为啥总是觉得怪怪的,有几场戏的确还是蛮震撼的,爆发力比较好?
可是就是那种平常戏就让我觉得还是看着有点不舒服啦。
汗还有BABE演的不错,可是不晓得为啥我总觉得J家人总是该演美美的角色,>/////<看到演这么惨的角色,总觉得不舒服。
唉……PS。
1、狗子是亮点 XDDD2、主题歌很好听。
我并不想把宝贵的打字时间耗在这部平庸的影片上,但我实在不愿看到本片成为阻碍人观看德国原版的主要因素。
德国版是一个纯粹的黑色幽默,编导并不追求故事的合理性,相反还不断地添加各种无厘头笑料。
日本版的败笔,就在于它想把这么一个荒诞的故事讲得一本正经,结果却拍成了“我有病我怕谁”…… 豆瓣上两部影片的评分很切实地反映出了两者的差距。
日版有豪华的演员阵容,编剧是大森美香,导演更是Michael Arias,大家对他的代表作《恶童》和《黑客帝国动画版》再熟悉不过了,本片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类似《恶童》的制作手法,MA的镜头感还是很出彩的。
但日版却没能将以上优点结合起来,结果让故事显得沉闷,在貌似写实的外表下却比德版不合理。
看到剧组的一些采访,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剧组认真考虑过不让剧本沦为原版的重复,但我们最终却遗憾地看到,日版没能保留德版的优点,且还有各种画虎不成。
剧组把其中一个主角设定为女性也是为了与德版作区别,且为了“不让故事落入爱情剧俗套”,还特地降低了女方的年龄,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挺找借口的,同一题材的《水仙》男女主角还自称是恋人来着,但作者片冈智晴很好地把握住了各个细节,没有让这种“恋情”成为肥皂剧的复制品,真的想创新的话并不必去担心这些设定上的问题,所以《水仙》能成经典而《天堂之门》很难。
日版演员们还是演得挺卖力的,福田麻由子的短发造型很好看。
结局最后几分钟处理得还可以。
尽管日版和德版的主线剧情完全一样,但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它们会带给你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而我的个人意见是,日版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和德版作比较,先看、或者只看德版才是值的。
德版的中文片名是《敲开天堂的门》,本片和《水仙》、《遗愿清单》都借鉴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
结果还好后来知道是《恶童》的导演于是……“哦,这样啊。
”刚对旁轴摄影感兴趣起来就见这位导演在片子里疯狂使用果然拍惯天马行空Anime的人叫他回归正常真人拍摄是不可能的了以下是题外话:1.三浦友和明天见?
三浦友和天天见!
2.长濑智也那么长的身板 随时倒地抽搐 真是辛苦了3.我爱的今宿麻美 什么时候能不那么龙套一点呢?
4.麻由子现在 真的狂像蒋小涵5.土屋安娜、二狗子……乃……乃们究竟是来干嘛的???!!!
初看heaven’s door,乍似平淡如白开水,心中却总有一股莫可名状的情愫挥之不去,或许观看之前已先知其意图诉说一些哲学的意味.囫囵一篇之后咀嚼不清,只有mayuko的倩影过目不忘。
两篇之后渐渐豁然开朗,三篇过矣茅塞顿开,希望抒发拙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用。
追随着mayuko和长濑通往大海的旅程,我踏上了探索其哲学内涵的脚步。
研究哲学的人首先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些问题:我是谁?
我从什么地方来?
我从什么地方去?
命运爱捉弄人,上帝爱开玩笑。
Mayuko和长濑,前者年纪尚轻,后者玩世不恭,有生之年还来不及弄清自己人生的模样、自己的生存意义,便已知道自己未来的状况。
没有长濑童心未泯的一句天堂最热的话题是大海这话,或许mayuko回眸审视自己转瞬即逝的生命时便和莞尔一笑失之交臂了,或许也没有了这趟不可思议惊心动魄的旅程。
命运不能预测也不可预测,及时行乐,不安于现状,驾着偷车向大海,便是对未知最大的挑战以及最炫的态度。
偷车、抢钱,无恶不作,令我不禁想起康德所说的话:最使我颤抖的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以及我心中的道德律。
道德、规范和法律固然万分重要,其在维系社会的安定作用明显。
但对于生命之火焰即将熄灭的两人而言,是否太过于苛求呢?
若他们遵守道德和法律,他们能实现他们定下的死之前希望完成的事情吗?
他们能知道自己所剩无几的生命之光能绽放如此绚丽缤纷的火花吗?
他们呢能认识到生命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吗?
破除思维定势,摒弃固有概念,重估一切价值,因为真理是无常的。
尼采说提出的超人学说,不就是指若想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就要挣脱束缚,抛开理性,唔想扩大主观能动性吗?
Mayuko剪掉翩翩长发,开枪求药,微雨中起舞,这些她之前不敢想像的事情,不正正是其超人潜能的显现吗?
快要到达旅程终点大海之前,长濑潜移默化的对死亡的恐惧终于表面化了,mayuko如春天般轻柔地抚慰长濑,蜻蜓点水般吻了吻长濑。
萍水相逢、同病相连的两人,对于其最终的归宿——大海,或者天堂,或者什么根本什么都不是——的希冀,是否就是自己死的终结呢?
他们对此茫然、困惑、不解,然而并非不知所措。
于他们,生命的重量不是由其生命的长短来衡量的,生活的过程里总有无奈,关键还是要迈出开始的一步。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电影到此已给出了一种答案,至于我们自己的答案,还是需要我们继续寻找。
只是,我们需要像mayuko和长濑一样要偷车、抢钱般追求吗?
最后,mayuko的眼泪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流呢?
是为了长濑的死而潸然泪下进而感怀身世呢?
还是哀叹命运的不公、生命的无奈?
还是终于到达心中的天堂而喜极而泣呢?
其实应该都不是,因为泪水中夹着浅笑。
命运的双胞胎已停止呼吸,自己还是要继续另一段新的旅程,泪水是缅怀过去,浅笑是展望未来。
这不就是大千世界每个人生活的缩影吗。
P.S.Mayuko和长濑在雨中起舞的场景是我在这部电影之中最喜欢的,莫逆之交的两人在雨中随心、随意、随性。
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可能已经被时间磨平了棱角,被社会消减了锐气,但也千万要保留哪怕一分的纯真率性。
FREE&amp;EASY的博物馆很强大
AKI的片尾曲增治愈~~酱油君们布林布林~~~~
日本警察好无能,小MM好清纯。大叔很有味。只是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看不下去
牛郎是亮点。
这就是我越来越少看日本电影的原因 总是吸引人的明星一堆 作品却无聊透顶 以后这种的都给差评 谁的面儿都不顾 PS。内个二狗竟然客串牛郎!(⊙o⊙)
麻麻由你那俩眉毛是咋回事- -;二狗你以后千万别演牛郎了,求你了。。A.K TM大爱&gt;_&lt;
剧情很无力,不知所谓的所谓浪漫,只有最后海边那一幕还看得下去,其他基本快进
恋人啊里的花美男终于也变成怪叔叔了
不好看,不过里面那辆maserati不错。
這戲重燃了我對日系ambient的興趣 雖然角色劇情很簡單 沒甚麼起伏 不過長瀨和mayuko妹妹挺好的嘛 nino演的host很迷人呢 我覺得比惡童好看
把人物换成青年男子和少女,让人更感叹人生无常,命运的捉弄。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摧毁给人看,那么让这么帅这么纯真的长濑来演这么惨的角色,更是让人觉得心痛啊。福田麻由子也很青春姣好,比白夜行时成熟,演技依然不错。
给我一杯tequila
我第一次看到不二的长濑智也……
我虽然喜欢loli X 大叔的feel而且两位演员都很DJ但是zenzen没有感觉啊……不过麻麻由淋雨之后的侧脸很好看,nino的客串有点囧、、这剧情……两绝症病人怎么这么生猛呢??意味不明……over了……
不是我想纠结.....只是,心脏病患者可以乘过山车的么?
要不是因为麻麻油,这真的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故事逻辑,基调都可以用莫名其妙形容。喜欢麻麻油的十年后才想起看这个片子,我们没长残,只是眉毛残了。
绝症大叔和萝莉的故事,小清新。
我们的快乐和希望都不是原罪
没能被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