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16年5月30日)对很多影迷来说,冰岛导演格里莫·哈克纳尔森的名字相对陌生,冰岛语的影片也相对陌生,因这部《公羊(Rams)》有着明显的北欧风格,也易被以为是其他北欧四国制造。
影片的叙事基调较稳,颇耐得住性子地在“方寸之间”讲述着一段以羊之名的亲情故事,属小格局下诠释人性与情感的温情小品,剧情简单到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兄弟隔阂,经年累月,以羊为线,终得破解。
故事简单,并不意味着单薄乏力,该片剧本还是相对扎实的,偶尔,还有铺垫太过足够的嫌疑,如事无巨细地再现了片中孤僻老哥俩中的弟弟,一个人生活还不凑合,爱听歌剧,爱阅读等细节,并以此对比哥哥生活状态的邋遢粗劣。
影片对白很少,故事讲得有条不紊,从公羊比赛到发现羊瘙痒症,从接到指令到动手清理,从私藏“根苗”到秘密被发现,从兄弟阋墙到关系解冻,一步一步,以平实的电影技法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塑造着相对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着矛盾凸显的兄弟关系。
片中的兄弟俩乍看上去像双胞胎,都是大胡子,身材肥胖臃肿,两人若是扮起圣诞老人来,绝对只需换套服装即可,体型上第一印象中的唯一区别只是,哥哥比弟弟“丰满圆润”一些,这两个年纪一大把的亲兄弟已40年没说过话,而他们的房子却是比邻的。
对弟弟而言,哥哥的不羁人生简直是一种负累,他们新添的矛盾是,公羊大赛中,哥哥的羊以微弱优势取胜,弟弟的羊屈居亚军,不甘心的弟弟在勘察哥哥的公羊时,发现那只羊得了病,并予以检举,于是旧恨添新仇,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亲情的罅隙一般都是积年累月越来越深的,大概因为哥哥狂放的性格太过不靠谱,不似弟弟那般谨慎自律,父亲在临终前立下遗嘱,把农场留给弟弟,而在不放心不靠谱孩子生计问题的母亲临终时,弟弟答应了母亲,会让哥哥一直留在农场,于是,哥哥就大喇喇地住在老屋里,霸占着老农场,弟弟却只能在边上开辟了新的……遗产的分配和性格的差异往往是造成家庭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桥段仿佛全世界通用般不新鲜,但所幸这部影片用的有趣。
鉴于这两位老小孩般的脾性,影片在表现兄弟关系时,不时地闪现出一些小幽默,如伊始准备去参加公羊大赛,一个先车载好比赛羊,将车开上路,路过另一个身边时,假装不经意地轻松开过去,开出栅栏后,又不嫌麻烦地立即下车,将栅栏关上,以给对方带来不便。
再如兄弟俩在不得不沟通时,靠一只牧羊犬来传递纸条,脾气暴躁的哥哥醉酒后开枪打碎了弟弟家的玻璃窗,弟弟通过牧羊犬来讨要玻璃费用。
还如,哥哥喝得大醉睡在冰天雪地里,弟弟以铲土机铲起醉卧的哥哥一路开往医院,到达后直接卸载,酷酷地离去,有种看似矛盾却有趣的冷峻的温暖、暴力的温情。
冰岛这个位于北大西洋中的岛国,大约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片中画面一再展现着地广人稀的寂寥和凛冽,影像风格还有些片中人的部分特质——任性,将那种铺天盖地白茫茫的任性般的气候特征尽显,独特的自然地貌,肆虐的风,阴沉的天,人烟稀少的山谷,在一场灭绝性的羊瘟到来之后,更显的严苛。
观众可以预见的是,看似不可调和的兄弟关系必然会有一个和解的机缘,只是片中的这个机缘来得自然而妥帖,符合兄弟俩牧羊人的性格。
作为牧羊人,检举疫情是必须的,作为牧羊人,也有延续一个生物种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上面下达指令必须全部屠宰时,对牧民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为谋生,不少人离开故乡去别的城市发展。
比起哥哥的骂街和酗酒,弟弟做着实际的工作,他绕过检疫部门,自己屠羊,只为了留下“星星之火”,亲手屠杀,这对一个视羊如珍宝的人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性格相对冷静的弟弟胜任了。
然而纸包不住火,藏在地下室的秘密还是被发现了,弟弟向哥哥求救,牧羊人的基因起了作用,矛盾开始瓦解,直至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弟弟冻僵,哥哥破开冰雪挖洞,以体温温暖弟弟……结尾的开放式,来得并不突兀。
虽说“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
”但如果没有记恨,何以显出和解的美好。
(杂志约稿)
在一部冰岛电影中,冷酷的喜剧和悲剧交汇在一起,讲述了两个疏远而年迈的兄弟和他们的羊群。
冰岛获奖故事片《公羊》中,风的尖啸声有助于强调这个故事的几乎所有内容都以“S”开头。
羊,雪,疥疮,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咝咝作声的天气。
住在山谷里相邻的小农场里的两个60多岁的老冤家是兄弟。
他们已经几十年没说过话了。
现在,他们在一个关于命运反复无常的无表情的寓言中走到了一起,这是托马斯·哈代和伊萨克·迪内森可以一起梦想出来的——先是背叛,然后是血腥的协议。
Gummi在他的兄弟Kiddi拥有的一只获奖公羊身上发现疥疮爆发后,吹了口哨,然后试图将Kiddi拖进兄弟线以欺骗剔除。
这两位演员看起来就像《旧约》中饱受生活、天气和土地斗争折磨的先知。
这部电影以其疯狂的魅力和疯狂的诗歌赢得了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奖(最佳杂耍奖)。
或者,在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巴别塔世界里,评委们被这部电影赋予的沉默和自然声音的特权所吸引,而不是字幕上的冗长。
一看,盯着看,一个誓言,反复思考,在这个寒冷的北方歌舞伎的世界里,这些都很重要,导演格里莫·哈克纳尔森拒绝让场景、故事或人物变得更加滑稽。
残酷的喜剧之后是残酷的悲剧。
结局是一场与元素的生死对决,呈现得非常有力。
就像《李尔王》一样,人物在一场风暴中重生,或者(请带来你对最后一幕模糊的看法),人类的羊群轮流面对更大的“剔除”,来自上面的牧区权威。
By:Nigel Andrews
去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恰巧跟前年的获奖作品《白色上帝》如出一辙,都是跟动物有关,当然这部《公羊》好看得多。
这并不是从动物眼光去看待人类世界的那类环保题材,导演讲述的是一个简单质朴的亲情故事,羊是两位老死不相往来的兄弟之间的纽带。
没有叙事技巧和悬念,平铺直叙的故事也可以很吸引人,尤其影片贯穿着北欧人特有的幽默感,以及镜头下展示冰岛的自然景观。
没有呼天抢地的哭诉,也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统统在娓娓道来的情节里展现出亲和的感染力,即使在冰天雪地的生存环境里,亲情也能如炽热的火焰将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心结融化掉,正如影片最后的感人一幕。
《公羊》又名《两个兄弟和八只羊》,导演西德格尔•西乌尔乔森(Grímur Hákonarson),这是一部冰岛的电影,剧情小品类型。
电影中出现的人物不多,讲述了一对老年兄弟,谷米和基蒂居住在同一个山谷里,两人是邻居,农场也相邻。
但由于某种原因,两兄弟四十年来都没有讲话,相互之间的交流靠一只牧羊犬索米来传递信息。
基蒂在家门口学着狗叫,索米就会奔跑到跟前,嘴巴衔着信送到古米手中,这一画面印象深刻,在片中出现了两次,让人感觉很暖心。
公羊是当地人们收入的唯一来源,公羊是家人,是渡过寒冬的好伙伴。
在一次公羊比赛中,古米以微弱的优势赢了基蒂得了冠军。
基蒂不服气,偶然发现古米的公羊得了羊瘙痒症,这对于羊来说是致命的,就这样举报了古米。
这一举动引来了检疫人员,最终为了彻底消除瘟疫,使得整个农场和山谷的样都要清理掉,包括基蒂的羊。
古米是固执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反抗,不配合这一行动。
晚上拿着枪去找基蒂,咒骂,打碎了基蒂房子玻璃。
更有因买醉,一次掉入水沟,一个晕倒在基蒂门口。
基蒂没有视而不见,第一次把古米脱光放到自己家的浴缸,让古米恢复过来。
第二次,基蒂则用铲雪机挖起雪地里的古米,一路送到医院门口而后离去。
节奏缓慢,这一举动让人觉得温情。
而基蒂则积极配合行动,自己亲手打死了147只羊。
但私自在自己地窖里存留了八只羊,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羊,在羊身边阅读。
当然最后还是因为羊动静太大被前来消毒的检疫人员发现。
这时候基蒂求助于古米,古米也不计前嫌地给予了帮助。
40年的不言不语终于因了这8只羊化解,重归于好。
为了守护羊,不得已,在暴风雪的天气中将羊赶往高原,这一过程中,雪地车陷进雪里出不来,羊走失,基蒂去追,最终晕倒在雪地里。
古米发现时,第一时间挖了雪洞,将基蒂和自己脱光,在雪洞里紧紧抱在一起。
全篇背景还是非常干净的,没有女人,因为没有女人愿意到当地,当地环境恶劣,全靠祖辈传下来的纯种羊赖以生存。
可以说,兄弟俩把最柔软的情感都给了羊,这冰岛里温暖的精灵。
而两兄弟的情感像极了两个小男生,相互之间的攀比,相互之间在恶劣环境的相互守望,这样的情感深沉且细腻。
两兄弟长得好像,都留着络腮胡,胖胖的身材,我都分不清楚,感觉挺小众的电影,喜欢这样的电影。
最推荐的绝对是冰岛的《公羊》,短小精悍的兄弟故事,最后一幕令人震撼。
其次是《沙尘暴》,虽然是以色列影片,不是伊朗的,但都有一种类似的中东电影的味道。
《男人与鸡》略有些失望,本来期待可以更重口更怪鸡一点的,结果还是没能放开手脚。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作为一个半纪录片形式的电影,逼格实在太高,欣赏不能…隐约觉得有些无病呻吟。
半夜醒了,翻豆瓣,广播里提示种草很久的几个电影有片源了。
选了一个适合冬天窝被窝里看的电影《公羊》。
喜欢北欧 荒凉 平淡 寂寞 压抑 冷漠 温情 羊 心灵 笨笨的执拗 白胡子老爷爷 在冰岛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里,两位穿着北欧款复古毛衣的白胡子老爷爷,简单的情节、干净的画面、寥寥几句的台词。
因为满眼都是白雪皑皑的冰山,才显得夜晚烛灯的光晕更温暖。
因为要长期忍受孤独和无边的沉默,他们把所有最激荡的情感、最柔软的话语都给了羊,先辈传下来的品种,他们赖以生存的羊。
长期生活在人潮涌动的城市里,很难想象一辈子面对无边无际的空寂是什么样的感觉。
片子告诉你心灵的富足并且守护你所热忱的比物质的充裕更让人充实。
放在手边的书、从羊舍向外扒忘皑皑白雪、每年一度的公羊选美大赛,电影里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这一天老爷爷穿上了西服、买了牛排、点上蜡烛,像过圣诞节一样精心布置,而这一天不过是为了庆祝种羊交配的一天。
我想说是这种一个人的狂欢更让我羡慕。
喜欢这类题材电影的原因是没有鸡汤和激烈的矛盾冲动,因为台词少画面美,导演不会直抒胸臆的告诉你想表达什么,从主人公的眼神里去猜,从他们的生活里去找。
1,兄弟俩是两个农场主,都是养绵羊的。
2,公羊比赛得到第一第二。
男主第二。
他哥第一。
3,他把疫情传给第一公羊。
后来农场全部的羊因为疫情要处理掉消毒。
4,他哥开始时不想换。
5,他偷偷留了一批。
被人发现后,两个人带着羊就跑到山上躲着。
绵羊,留胡子的大爷,羊疫情,消毒,保险,隔离。
隐匿。
嫉妒,感情。
有大量剧透,慎入慎入。
冰岛电影《公羊》又名《两个兄弟和八只羊》,导演西德格尔•西乌尔乔森(Grímur Hákonarson),有点意思,这么小的地方,那么遥远那么冷,喜欢看的人一定会看。
冰岛这地方人口30万,羊口80万。
两个主人公带着八只羊,这比例够高。
当然,这是电影,而且人家是以羊为生的。
光是弟弟基迪那次宰杀的就147只了。
羊可以成为羊口,是因为羊在这里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在这个国家,在这片冰与火的土地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超越羊的重要性,在所有灾难面前抵抗和支持,亦是人类上千年来的朋友和救星。
每一天,无论欢愉或是痛苦,羊的生命和它的牧羊人以及它的辛勤坚韧紧紧相连。
如果我们的羊高兴了,太阳也会温暖地祝福所有人;如果我们的羊不开心,则如同黑夜与诅咒般黑暗。
” 这感情,不亚于印度的神牛,还有诸位的爱犬了吧?
这部电影符合我们对冰岛的一切想象,远,冷,荒凉,除了这还有什么啊,哦,因为人烟稀少,一定还会有蓝天白云,一定可以找到世外桃源般的闲适惬意。
冷,电影给个够,冷的另一面,电影一个镜头都不曾给你。
开场的镜头就已经打下全片的格局和基调,灰灰的,静静的,多么无聊,这一个半小时就这样撑下去?
其实,转念一想,人家可是世世代代在那里过活,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个偏僻的小村庄连个女人都没有,这是一双孤单的老兄弟。
他们毗邻而居,却形同陌路。
弟弟的日子像我们这些万里之外的人们一样,听听音乐看看书,做点美食,玩玩拼图什么的,威士忌伏特加是不会喝的,只喝饮料。
高寒地带不喝酒,好少见。
内敛,沉稳,讲究。
他爱羊,看到他抱着羊亲着脸颊说,我的小可爱。
柔软的情感全都给了羊,这是冰岛里温暖的精灵。
比赛完了,把羊放在浴缸里给它一点点洗浴。
比赛以0.5分之差输给了哥哥那只羊。
基迪心里老大不高兴,去看看这两只羊后腿肉到底有什么差别。
这一看不得了,他们兄弟,不,整个山谷牧羊人的生活被彻底翻了个。
四十年不说话的哥哥醉酒后,夜里对着弟弟窗户射击,咒骂。
哥哥原来如此嚣张,倔强,挑事,借酒壮胆。
那时,胆小的弟弟抱着被子躲到了地下室。
破碎的玻璃自然是要陪的。
弟弟写好账单,学着狗叫叫来牧羊犬。
兄弟俩是靠这个通讯联络啊?!
没有羊,这个社会没有办法支撑下去。
哥哥悄悄摸进弟弟的羊圈,一把将弟弟按到在地,吼道:“这世界就剩我们俩了。
”人们陆续搬离山谷,而哥哥在崩溃的边缘游走。
在弟弟门前都醉倒两次,险些冻死。
一次弟弟将他泡在自己的浴缸里,让他慢慢醒来。
一次弟弟直接把哥哥装在大铲车铲子里,在医院门前搁下掉头就走,一句话都没有。
好冷的幽默。
弟弟的秘密在地下室里,但秘密不可能太久。
哥哥发现了。
很快兽医也发现了。
最后八只羊又到了生死边缘。
四十年了,弟弟终于开腔和哥哥说了第一句话。
短暂的转移引来更大范围的搜寻。
相依为命的羊,成了最危险的源头。
一铁锨拍晕检疫人员,兄弟俩踏上了亡命高原的路途。
唯有那里才可以让羊活命。
天黑了,更暴烈的风雪可以埋葬一切活动的生命。
仅存的八只波尔斯塔德羊迷失了,弟弟晕倒了。
哥哥什么也不顾,将弟弟拖进雪洞里,赤裸着身体抱紧弟弟为他取暖,等他苏醒。
基蒂挖开一个雪洞,脱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兄弟古米。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亲爱的古米。
外面暴风雪还在嘶吼着。
这一刻着实酣畅淋漓。
这其实是一个人心的故事。
不只是冰岛。
缓慢深沉,与众不同的电影,冰冷的世界,温情的人心。
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暴风雪中八只羊和兄弟俩的命运,我们都无从知道,一如为兄弟俩隔阂的留白。
极少的对话、极简的角色塑造,但有着丰富的风雪声、绵羊声和雪地行走声,贯穿着极度内敛的高冷幽默。
而冲突在舒缓的节奏中,不经意地爆发出来,而无刻意的铺陈和紧张。
在这个国家,在这片冰与火的土地上,在所有灾难的抵抗和坚持面前,没有任何事物能超过羊的重要性,羊亦是人类上千年来的朋友和救星。
每一天,无论欢愉和受苦,羊的生命都与它的牧羊人以及它的辛勤坚忍紧紧相连,如果我们的羊高兴了,太阳也会温暖地祝福所有人;如果我们的羊不开心,则如同黑夜与诅咒般黑暗。
以上是影片里评羊比赛主持人的开篇语,毫无疑问在冰岛的这个小村庄里,对于这些牧羊人家庭而言羊几乎是信仰的载体了。
在圣经里,耶稣基督是降世的羔羊,要为所有人赎罪。
羊不但象征着耶稣,也象征着信众即上帝的子民。
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他们寻见。
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样寻找他的羊,我必照样寻找我的羊。
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我必从那里救回他们来……通篇之下我的理解偏向于冰岛的地缘,农场中的羊因为疾病感染的风险而被悉数扑杀更像是这个刚经过一场巨大金融危机的30万人口国家的一个隐喻。
为羊颁奖仿佛灾难前的狂欢,性情奔放的Kiddi获得了头筹,而兄弟Gummi因获得第二而闷闷不乐,后来我们发现Gummi有着冷静理智的思维,而Kiddi是一个情绪化且酗酒的人他数次醉倒在冰天雪地里,他们冬天穿衣服都呈现两种颜色,红色的Kiddi和蓝色Gummi,两人亲为兄弟却不交谈,情感与理智仿若人性两面又似社会两极。
在村民讨论羊痒症的聚会上,Gummi提及本地的羊会被“外国的激素羊”所取代,冰岛人对外来事物的恐惧以羊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丹麦兽医和政府坚持的大规模扑杀行动,和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对冰岛采取的一系列紧缩管制措施遥相呼应。
在电视播报羊搔症新闻时,gummi看向墙上的羊头,主持人补充道,羊瘙症时十九世纪末期由一只英国的羊带到冰岛的。
旁白无心听者有意,冰岛人对外来事物的恐惧从羊的历史看来原来也由来已久,更不用说那仅剩的八只波尔斯塔德羊了,说开了便是冰岛对欧洲大陆的一种又爱又怕的心态。
也许你会认为我是过度解读,这里还是要聊一聊结尾,冰天雪地的夜里,兄弟为了保住羊进入漆黑的山谷,Gummi救羊心切倒在雪里,Kiddi为救兄弟脱光了衣服在冰窟窿里为他取暖,那八只羊已不再重要,从未真心交流的兄弟两紧紧抱在了一起,在严寒之下危难面前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危机后的冰岛也需要人们相互取暖团结一致。
如果静下心来看的话,这不是一部沉闷的电影。
电影画面荒凉,展现了单身汉的独居生活:做一顿饭吃几天,衣服破了也没人缝补,爱动物胜过爱人,平时听听音乐,玩玩拼图游戏,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电影虽然情节平淡但层层递进,影片名字叫《公羊》,公羊是人们孤独生活里的唯一寄托,可他们如此爱羊只是因为不能把满腔热爱倾注在彼此身上。
围绕着公羊,兄弟俩嫉妒,愤怒,自私到团结一致,公羊不见了,他们爱却慢慢复苏了。
在那种寒冷、闭塞的地方,兄弟俩如此排斥又互相需要,眼角余光都带着对方的影子,格维兹常常透过窗子窥伺克里家,看到他过得不好久放心了,看不到他还担心得慌。
每个人周围的一切便是他的整个世界。
和家人吵架,以为所有的亲情都是这样;在社会上被坑,以为人心就是这么险恶;内心的热情渐渐冷却,以为人生不过如此。
眼前的迷雾越来越厚,心里的盔甲越来越硬,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结尾处看到克里抱着格维兹,有些感动,毕竟血浓于水,兄弟之间有不愿解的结,没有解不开的结。
画面还行
跟我想象的有差异,还以为没有语言交流的故事会是个奇葩片儿,结果弹幕上出现冰释前嫌四个字感觉很好的总结了影片哈哈哈~第四颗星是给画面的
味同嚼蜡。
两兄弟跟一群羊的故事,童话意味很浓,想整只羊做宠物
冰岛人真的很简单,也很执拗。因为他们社会的稳定和发达,以及人口少、阶级感弱,我觉得整体来看,冰岛人简单的带点天真。这种天真无邪绝大部分时间是一种幸运,但偶尔也会觉得他们头脑简单了点,有些事情,他们是不可能真切的懂的。这部电影里反映出的,是冰岛人简单中的朴实一面,电影没有太夸张。
兄弟俩的和解显得很温情
对这种电影节特供小清新电影非常厌恶。故弄玄虚把剧本设置在极端非人状况下,但演绎过程,从叙事发展到场面调度都是平庸大路货。故作聪明在结局上玩弄小聪明,包装好像作者电影,其实既不懂人,也不懂电影。
羊就是一切 节奏好喜欢 平稳 with阿姨@朝阳大悦城
简单的情节,配上这大风大雪的景,应该放到大银幕上,配上啤酒和夜里的风才知味。
download | 四星半 | 喜欢结局
他们的毛衣看起来好暖和
冰雪天气地窖里那一段拍得真好。
人生就是一场风景一场平淡,主题简单,想搏大奖的人性小剧
简单有力,冷幽默好搞~
简单、高冷、孤独、阴郁。
That's why I wanna have a sibling!~…管风琴!~…(如果我没听错的话…相拥取暖想起Twilight…
我以为剧情后半段会讲他兄弟俩为啥不合..二倍速看完无压力 这个简介就已经把剧情讲完了我看了个寂寞?最后我好担心那只边牧是不是也冻死了..
人和动物的互动好看 人和人的互动不好看
所有的恨都藏在得知兄弟的羊夺魁时那个落寞的眼神里,所有的爱也包含在给冻僵的兄弟盖上的一条棉毯中。聪明如导演,他偏不告诉你为什么兄弟二人四十年不曾说一句话,却给你看家中摆着的那张儿时一起骑羊的泛黄照片。留白的艺术还体现在冷峻的摄影和配乐中。最后赤裸相拥的兄弟仿佛重回子宫,寓意颇深。
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