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影败家子】,头条号、百家号、公号皆可我喜欢尼古拉斯·凯奇,不仅仅因为他从《勇闯夺命岛》开始,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更因为《离开拉斯维加斯》、《火柴人》和《战争之王》。
他的作品,是某种更接地气、更颓废、更简易的“男人圣经”。
可惜,这部“圣经”不完整。
他之昭示了无奈和毁灭,却没有应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当我期待凯奇大叔用新的电影完成“圣经”时,他却掉进了投资失败的漩涡。
玩笑也好、现实也罢,曾经的奥斯卡宠儿,开始在烂片堆里打滚儿。
我怀疑只要钱到位,他或许连中国网大都愿意来拍。
但我还是喜欢他,原本以为是对过去辉煌的依依不舍;直到看过他最新的两部作品《曼蒂》和《星之彩》后才明白,我是在身披血浆、恶斗怪物的凯奇大叔身上,看到了业已老去的自己。
无须翻身,因为从未倒下很多人在争论,《曼蒂》是不是凯奇的翻身作?
《星之彩》又能不能让他走出烂片的泥沼?
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因为凯奇从未倒下。
他只是需要钱,于是演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小制作,但他有没有放弃作为一个演员呢?
我觉得没有。
本片榜首的评论说得很好:什么人需要翻身?
同辈的,约翰尼·德普需要翻身。
他被杰克船长这一角色捆绑后,就失去了在演技上求新的尝试,几十年如一日的自甘堕落,跟“海后”那点破事儿,翻来覆去,就是过不去了;约翰·特拉沃尔塔需要翻身,这个《变脸》的另一面,沉浸在“科学教派”里,根本不思进取,唯一关心的是飞机跑道上的青苔。
但是尼古拉斯·凯奇,他需要翻什么身?
再烂的剧本,他也在好好演;只要有机会,就会加入一些代表人物性格的小动作和细节,和深层次的表演。
他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把姿态放低,低到泥土里,竭尽远超100%的努力,出片子、挣钱。
如果你管这样的人叫咸鱼,那么我无话可说。
这几部的分数,豆瓣都太低了确实,从《国家宝藏2》开始,凯奇大叔就开启了“来者不拒”模式。
但是他也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海扁王》,也给高分动画《疯狂原始人》贡献了卓越的配音。
接烂片是为了生活,但无论戏好戏坏,他作为演员,一直认真对待着每一份工作——面对媒体,他一直表示:演员的工作养活了他,让他有能力还债,因此他一直感恩(出自《好莱坞先驱报》)。
血之《曼蒂》在《曼蒂》这部作品上,我们能看到有意思的群氓效应。
一开始,圣丹斯传来喜报,说凯奇大叔终于要考《曼蒂》翻身了。
然后一群连圣丹斯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就跟着起哄。
结果看到片子,还是这批人,又掉头炮轰,说凯奇翻身只是个笑话。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社交网络上,整了一套行为艺术般的笑话;而我自始至终都认为,凯奇是个好演员。
烂片找他,他会好好演;普通剧本找他,他能化腐朽为神奇。
血浆B级片《曼蒂》,讲的是一个男人,为了给妻子报仇,屠尽整个教团的故事。
整体迷幻、神经质、血浆成吨、狂乱嘶吼。
是近年来最具狂放气质的B级片,氛围方面,甚至有些绮梦、有些蒸汽波。
当他手持自制的长戟,靠药物强化展开复仇时,整部电影展现出了当代“铅黄电影”的巅峰。
那复古的荧光美学,是蒙太奇的高级应用,我们看见的,就是疯狂的复仇者看见的。
这是从脑到眼的复刻,不得不说,凯奇大叔的表现实在太好——他整个人像浸泡在鲜血中那样笑了起来,荒诞出世的感觉达到了难以置信的顶点。
大众接受与否?
圣丹斯不在乎。
凯奇或许还是在乎的,但他接到了这个剧本,就用自己的方式,将之演绎至想象的尽头。
那就行了。
票房普通?
那就再拍几部烂片补上呗。
绝望《星之彩》作为克苏鲁神话忠实的拥趸,我早就看过原作《来自群星的色彩》,小说、漫画、广播剧,不一而足。
这次的电影《星之彩》,出自《曼蒂》同一家制作公司。
我第一时间看了。
作为原作粉,是满意的。
整个故事的主题,其实只有两个字:绝望。
这也是洛夫克拉夫特最典型的创作方向。
凯奇扮演内森·加德纳,是个被生活逼得有些神经质的乡下中产,但属于比较善良的那种。
他只想在老房子里照顾好得了癌症的妻子,和三个叛逆的孩子。
一颗陨石,带着难以言喻的色彩,落到了他家的前院里。
那其实是高等种族“星之彩”的胚芽。
这东西只要遇到肥沃的土壤或浅水,就能孵出果冻样的幼虫。
幼虫会渗入地下,吸干至少方圆5英亩范围内所有动植物的生命力。
更可怕的是,“星之彩”在孵化的过程中,会改造周围的环境。
首先所有的植物都会疯长,结出五彩缤纷、炫光夺目的果子——但每一个都异常苦涩,还伴随着臭氧。
然后是动物的各种变异……具体怎样的变异,我就不剧透了,这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这个由变异到吸光生命力的过程,虽然缓慢,但却是恒定不可逆的,“星之彩”幼虫甚至还能直接捕食控制范围内的人。
在周围环境越来越张牙舞爪、摧残娇艳的情况下,动物则变得各种异常和古怪,如此带来的恐惧和绝望,会呈几何级数上涨。
凯奇大叔这一次的“疯魔”更加内敛,他将一个已经疯了、但表面正常的普通中年男人,演得入木三分。
到最后,宠物和牲畜陆续死去,家人也一个个干枯,他都还是不愿离开。
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他在一开始,就是疯的——这不算剧透,因为电影里其实没说,是我结合原作的推断。
较之《曼蒂》的铅黄艺术,《星之彩》的克苏鲁调性,虽然仍是小众,但接受面和接受度,都广了许多。
君可见,国内某标榜文艺的评分网站,这部恐怖电影的评分居然及格了,也是殊为不易。
只有了解绝望,才能最好地演绎绝望,凯奇大叔在电影后半段,将一个时时刻刻欺骗自己的绝望男人,演出了深度。
我不会说《星之彩》是最好的克苏鲁电影,但凯奇的确是同类题材电影中,最好的男主角。
他一定深切体会过绝望的滋味。
见自己当我看见凯奇大叔在《曼蒂》里吊挂烧烤、玩金属骑士,又是电锯又是铁链,还徒手爆西瓜……然后在漫天血浆和粉钻氖光中狂笑时,我想起了《变脸》中那个段经典的“迷失之笑”。
远隔22年的两个笑容重合了,凯奇还是那个凯奇。
只是当年意气风发,如今……依然在搏命奋斗。
所以我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我相信有更多的人,也能通过他的表演,看见奋斗的自己。
年纪越来越大,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现在的年轻人,在专业领域里,也没想象中那么吃得开。
但是日子还得过,贷款还得还,所以只能埋头苦干,脏活儿累活儿全都大包大揽。
看客笑我们不体面,猜我们永远翻不了身。
我们只能笑笑,继续默默做事。
哪怕满身污秽、双手绝望,该干的事,干就完了。
加油,凯奇大叔。
关注【电影败家子】,头条号、百家号、公号皆可
《曼蒂》 5.5分 如果不对cult片 抱有极大兴趣的观影人群,基本也就不推荐了。
——————分割线—————— 本片的基本剧情可以都可以非常轻易的了解到,凯奇在妻子曼蒂被一伙嬉皮士邪教徒杀害之后,对邪教组织成员进行复仇的一个故事,异常简单的一个故事。
而口碑的爆点都是在对cult片重口的展现,在北美有着庞大影迷群体和基于影迷建立的cult片、邪典电影爱好者,对于这样一部cult片自然是不会放过。
作为一部cult片,说实在这部《曼蒂》完全用不了两个小时,而电影又分成复仇前后的两个部分。
电影前半段很多元素都是邪典电影的元素,无缘由的打光、重金属摇滚配乐、夸张的表演。
而后半段就是铅黄电影的类型,神器的展现不断的杀人、劈砍、血浆,都是属于邪典电影的子类型 铅黄电影。
《曼蒂》全是为了满足类型而去进行情节,而电影的情节却是基本完全不讲逻辑,很多情节也不经推敲,空间展示也是非常有问题。
曼蒂被焚烧之后马上衔接凯奇的马桶戏也是非常令人出戏,直接跳接了喜剧片的类型。
如果不是对cult片 、邪典电影 有特殊爱好的人群,基本就不推荐了。
对于一个连娘炮小鲜肉都接受不了的中土世界来说,接受邪典电影,太难了。
凯奇什么片子没演过,无论是大众爱看的勇闯夺命岛变脸这种准商业片,还是鸟人、离开拉斯维加斯这种影展片。
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
怎么样?
人家欠了钱照样可以接烂片谈笑风生。
你们啊,就是太幼稚。
人家需要翻身么?
需要证明自己么?
人家就像拍个有风格的片。
他可是科波拉的侄子!
你们啊,有一点好,国外影展出个什么好片子,你们比谁都报道的快,可是报道来报道去,说得问题都too simple。
什么咸鱼翻身啊,为自己正名啊,naive!
除了在成功学流行的中土,谁家影人天天想着要衣锦还乡,名利双收啊!
CULT片的灵魂是,无逻辑无理由仅凭导演喜好对既有的规则和看不惯的一切开枪!
开刀!
开操!
CULT片,也就是常说的邪典电影。
他有几个关键词——血浆、粗口、肢体、善恶模糊。
值得肯定的是凯奇奉献了极为出色的表演,尤其是在邪教分子烧完他妻子之后,凯奇回到家里的一段独角戏,情绪的掌控张弛有度,无论是肢体表演还是人物节奏的把控,凯奇将愤怒、悲伤、绝望,以一个穿着三角裤坐在马桶上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人的愤怒像是一把火,像是一把刀。
故事是乏善可陈的,极为简单的复仇故事,没有情节上的反转,一路按部就班——情节导入(夫妻生活,身份的交代)——意外发生(邪教上门杀了妻子曼蒂)——主角获得主线任务(复仇)——然后便是一路开挂,杀将过去,直到最后——似有似无的主题升华(与恶魔争斗,主角凝视着迷幻中的自己,然后看到了妻子与自己坐在同一辆车内,而自己也变成了恶魔中的一员)观看邪典电影,有一点必须要明白,甚至于需要建立这样的心理,才比较好去理解这样的电影,不然一定是看的一头雾水——你要明白,邪典电影是属于导演亦或是一群人趣味的呈现,单纯的为了爽、或者有趣而呈现的电影。
它可以是没有主题,它不会教给你们,它甚至于不屑于去传递什么精神、内涵、意义。
邪典电影更像是叛逆的少年朝着大人们挥出的巴掌,这个巴掌没有明显的意义,没有目的,可以是单纯的恶,也可以单纯的傻。
这类的电影,归结于核心在于,它就像是一个大大的不字,否定着一切默守陈规的人和规矩。
买东西要付钱?
不!
也可以是一颗子弹!
好好劝劝那些碰瓷的老人?
不!
也可以碾上去!
老实人会安分地忍下委屈?
不!
他的含愤一刀可以切开一整具躯体!
作为邪典电影去看待曼蒂,它还不够邪典,它的粗口有点少,它的血浆还不够多,它的逻辑还太强。
(对比参考电影《杀手阿一》《冷冻热带鱼》等等)作为主流电影去看待曼蒂,它的色调过于迷幻,它的社会意义不明,它的镜头呈现过于粗暴。
(对比参考电影《上帝保佑美国》 《海扁王》 《杀出个黎明》)CULT玩的最纯粹的在日本,韩国。
CULT玩的最有B格的在美国——以 罗德里格斯 和 昆丁塔伦提诺为代表。
香港回归前也有几部樊少皇的《力王》、冠希哥的《狗咬狗》都是非常不错的好片。
我特么找不到在哪能下啊,你们能给链接或者教教吗?。。。。。。。。。。。。。。。。。。。。。。。。。。。。。。。。。。。。。。。。。。。。。。。。。。。。。。。。。。。。。。。。。。。。。。。。。。。。。。。。。。。。。。。。。。。。。。。。。。。。。。。。。。。。。。。。。。。。。。。。。。。
不知不觉地,“烂片之王”这个名头,跟随曾经的“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也有近10年之久了。
而他最近的一部“好评”作品,大概得追溯到10年的《海扁王》了,不过主角其实是科洛·莫瑞兹。
也是从这部片子开始,每年他都以3部以上作品的速度拍片还债,这些电影基本都是在烂片和庸片之间徘徊,再无佳片。
所以当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凯奇叔的新片《曼蒂》放映后,获得了大片的赞誉和好评,烂番茄甚至一度是100%,让媒体惊呼他的“翻身之作”终于来了。
之后,在戛纳电影节上,《曼蒂》同样获得不俗的口碑,映后获得观众长达4分钟的起立鼓掌,烂番茄依然有90+%新鲜度,MTC也有80+,着实让人期待。
但就在这几天,电影北美开始上映,国内也出了资源后,这部“翻身之作”直接来了个大型“滑铁卢”,不是翻身、而是翻船了。
虽然目前烂番茄依然有93%新鲜度、MTC也有82分。
但IMDb降了近1分,只剩7分。
而豆瓣更惨,从7+秒降到现在5.5分。
可以说跌得比A股还猛了。
看完让人万万想不到原来它是这样的片子,这也是继今年《寂静之地》和《遗传厄运》后,又一部水土不服、与前期口碑落差感极大的影片。
这里要先说一下,《曼蒂》并不适合所有人,请谨慎观看!
(降到这分数估计也让很多人打消了念头)就像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斯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部片子并不适合所有人”(原话是:“It's not for everyone”),而凯奇叔则说“这部电影不为票房、不为得奖、只因为对电影的爱”(所以,债是还完了吗)。
因此,这部电影从制作的初衷来看,定位就是小众类型的。
《曼蒂》从类型上分,可以归为邪典电影,受众主要是喜欢cult片、B级片的群体,但它极度风格化和意识流式的拍法,不说欧美影迷,在国内绝对是小众中的小众,一般的恐怖片爱好者也不一定能接受得了。
电影的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背景设定在80年代,伐木工人雷德·米勒(尼古拉斯·凯奇 饰)与老婆曼蒂(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饰)居住在深山林里水晶湖旁的一栋木屋,过着温馨美满的二人世界,丈夫负责赚钱,妻子负责看书作画、讲故事。
直到某一天,曼蒂步行于林间小路时,被开车路过的邪教头目看上了。
回去后对曼蒂念念不忘的邪教头目决定召唤4个“怪物”,加上自己的信徒前往小屋,企图用自己的“魅力”征服曼蒂。
不料,自我感觉良好的邪教头目使出的招式 - 袒露身体和原创音乐,却因“尺寸”和“品味”(这个是我乱掰的),被曼蒂无情地取笑、羞辱。
不好意思,打码了恼羞成怒的邪教头目随即把曼蒂绑到雷德·米勒面前,活活烧死了她。
来到这里,影片刚好过半。
之后,电影画风一转,精神大受刺激的雷德·米勒带上“一弩一斧”,踏上了手刃仇人的复仇之路,大开杀戒。
说白了,《曼蒂》跟《飓风营救》、《疾速追杀》以及近期的《升级》等这类型片子一样,就是给你一个理由,之后让你freestyle的复仇片套路。
只是《曼蒂》的前一个小时的铺垫却极其难熬。
首先是它视觉上的极度风格化,大篇幅烟雾弥漫的霓虹色调,人物作似文艺、隐晦的对话,让电影充满着嗑药、不知所云似的迷幻感,而且在叙述节奏极其缓慢的情况下,还加入了大量的慢镜和叠影之类的视效,可以说非常意识流了。
这种对颜色的大胆使用和视觉呈现,在专业人士看来很艺术、很高级。
但在普通观众眼里,除了“我是谁、我在哪”式的懵逼外,整个过程极其煎熬。
据说国外观众在观看本片的时候,全场笑声不断,简直当成了喜剧片来看,还没看的人不妨也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来看这部电影。
另外,被国外媒体、影评人盛赞的,凯奇目睹妻子活活烧死后,在厕所里的那段长达2分钟“喝酒咆哮”的表演,恰恰是喜感的起点。
如果看第一遍时没什么感觉的话,我建议你再看上个两三遍,比如踱着小碎步趴下找酒、喝酒时各种小动作里的细节(被酒呛到头痛难忍和捂脖子、淋伤口刺痛感的身体反应等),再到坐到马桶上前后非常有层次感的咆哮、抽搐和愤怒表情,配上虎头印花T恤的造型,在凯奇标志性的疯癫式表演(他把这种表演风格定义为“新萨满”)下,确实喜感十足。
在电影中,凯奇从头到尾只换过一次衣服,除了上面的虎头印花T,就是开始复仇后换上的那件“44”印花T了。
有趣的是,两件T都是那种双袖和身体撞色的款式。
后来,在刚复仇就不慎被抓到时,“怪物”划破了他这件T恤,而他竟然说的是“这是我最喜欢的衬衫”,也算是笑点之一了。
如果你熬过了电影的前一个小时,那后一小时对于你来说就好过许多了。
带着“一弩一斧”的凯奇叔,开启了无敌“杀人模式”的个人show time,用尽各种方式手刃杀妻仇人,血沫横飞。
使用的武器也是应有尽有,像手工刀、菜刀、电锯等大小家伙都派上用场。
甚至最后是徒手捏爆邪教头目的头颅,然后一把火烧了,以火还火。
良心说,《曼蒂》并不能算烂片,只是用这样一部邪典cult片,凯奇叔要想翻身,那是不可能的。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道“暗黑料理”,如果你接触过、也喜欢这类型的片子,你可以看,反之的话,还是不要尝试了,看完也只有骂街打低分的份。
《曼蒂》前期被吹捧的太高,造成如此的落差感,和两极分化的评价,都是正常现象,这部电影注定只能在小众群体中受追捧。
至于尼古拉斯·凯奇的“翻身之作”,我们还得再等等。
或许会等不到,但毕竟就算在烂片里,他的演技大多时候还是在线的。
这应该就是认真地拍烂片吧。
【更多原创文章请移步公众号:小辉叔影社】
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一直在翻身,始终难成功。
触底反弹是好莱坞最惯用的人物剧情走势,凯奇在一部又一部大作中经历了这一美妙的转折弧线,可现实中的翻身之作总是差强人意。
最近,凯奇的又一部“翻身之作”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差点让人气血攻心,溺毙于泛滥到自己口鼻的鲜血当中。
天雷滚滚,立地成魔——恐怖惊悚的《曼蒂》(Mandy)真可谓是一部邪门的异片!
那当了十年“烂片之王”的尼古拉斯·凯奇能靠这部乱力怪神之作翻身吗?
《曼蒂》一出,一众媒体和评论人,迫不及待的为凯奇翻了身。
IMDb给出了不错的7.5;
难伺候的影评人论坛MTC给出了惊人的81分。
难道是曲高和寡的文艺恐怖片?
再看偏向大众的烂番茄也拿下了中等偏上的成绩,烂番茄新鲜度一度高达95%。
国内观众看到流出的评分后,一度欢呼雀跃,感叹凯奇大叔终于熬出了头。
可越来越多内地观众看完成片后,表示“居然看睡着了”。
不同于国外网站的一致好评,《曼蒂》在豆瓣网上的得分目前掉至5.6分,连及格线都没有碰到。
胖哥“以身试片”之后,为凯奇的卖力“潸然泪下”,但《曼蒂》注定只能是小众群体观众的兴奋剂或快感药,
影片中大段的炫技设计,绵长的意识流、心理刻画换来了影评人们的高潮,却给大多普通观众带来了副作用!
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斯极度个人化的风格痕迹是把威力十足的双刃剑,让影片容易走上阳春白雪的逼窄之道。
其上一部长片《迷幻黑彩虹》,用心理学配硬科幻,加上一场接一场令人沉睡的蒙太奇,给影迷留下了“偏驳”的整体印象。
到了这部《曼蒂》,帕诺斯·科斯马图完全放飞了自我,把B级片玩出了cult味无缝对接意识流,强调“走心”!
其实,《曼蒂》的故事非常简单,凯奇饰演的瑞德是憨厚老实的伐木工人,带着妻子曼迪生活在乡野林间。
两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平时除了夫妻间的交流,没有太多的社交负担。
曼迪敏感,细腻,有着特殊的女性气质,带着让人说不出的神秘特质。
《曼蒂》从第一幕开始就打下了自身类型元素的基础。
第一幕由曼迪对瑞德的两段对话,一段独白构成。
分别讲述了曼迪小时候和父亲的诡异交集,还有两人谈论宇宙中星系之间相互吞噬的自然现象,那段独白则是来自一本恐怖小说的读后感。
缓慢的叙事节凑,闷骚十足的潜文本建构,这些伏笔的设置方式本就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导演还嫌氛围不够,猛得往场景和图像上灌入自己的审美风格。
反学院派的妖冶打光,浓得化不开的猩红色调,还要刻意做旧的图像噪点,
夸张的、注重隐喻性的超现实构图,人物面部表情的超慢镜头特写。
难怪有影迷说,影片的第一个小时实在太过难熬,为了强调风格而完全牺牲了故事。
慢节凑的叙事,较弱的主线故事,是《曼蒂》遭受非议的最大原因。
而后,以上所有的元素特征在后面的几幕中得到了延伸和扩张,甚至有点走火入魔。
一群邪教雅皮士意外闯入了瑞德和曼迪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那位精神分裂,极度自卑导致格外残暴的邪教头目对曼迪“一见钟情”。
恋恋不忘的他干脆施行了绑架和囚禁。
可在那场“曼迪的嘲笑”之后,自卑心泛滥的邪教头子对曼迪施行了残酷的火刑。
瑞德大难不死,踏上了血腥的复仇之路。
《曼蒂》的主题是复仇,描绘的是人性的堕落和腐化。
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把复仇行径渲染成了地狱之旅。
徒手爆头,电锯对战,割喉断头,血涌入注,在意识流,重心理的风格中加入了大量的暴力元素。
玩到性起之时,连身体溶解,肉体肢解都一齐奉上,看得人头皮发麻,一阵暗爽。
复仇的叙事与前面的低落节凑完全不同,前后形成巨大的情感落差,划裂出冲突强烈的剧情张力。
在《曼蒂》中,我们看到了致敬意大利铅黄电影(Giallo Film),美式磨坊电影的众多B级和限制级电影元素。
身体溶解、变形、爆炸是他的特殊癖好加独门绝技,浓厚血浆,不明液体,要多少有多少,仿佛美国B级片大师斯图尔特 戈登灵魂附体。
但融合进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的心理戏和独白设计,又让《曼蒂》给人形式突破的新意感觉。
把B级片变得文艺起来,具有美感,让人想起了意大利铅黄电影大师达里奥·阿基多的《阴风阵阵》。
对于女性的刻画,浓烈的色彩运用,高饱和度的底色,极端残暴,对死亡过程的分秒呈现到达了详尽写实的耸人程度,伴随血腥场景烘托而出的还有悬疑吊诡的气氛,猝不及防的暴力上演,使两部影片有了跨越时空的类型共振。
但《曼蒂》最大的特色还是心理向的刻画。
毒品和密药,为大段的心理戏提供了逻辑印证。
从抽烟、嗑药、尝毒,一步步滑入暴力的欲望深渊,男主角瑞德常常游走在幻觉和现实交接的边缘。
片中出现了一群骑着机车的黑色骷髅,
他们是邪教成员召唤出来的帮手,也是瑞德在复仇路上的第一批对手,他们是人?
是魔?
还是怪?
其实并不重要。
他们贪恋无比,享受痛苦,沉溺于情色和毒品,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群恶魔和后面的邪教成员,两批人员其实互为投射。
那些邪教成员,不过是人形恶魔,披着人的外衣,在社会作恶,释放着贪欲和邪念。
瑞德在幻觉中先打败了恶魔,
再于现实中消灭了这群恶人,
最后焚烧于森林中的怪屋殿堂,这是恶的集中隐喻。
影片最后的一幅画,是巨大的两个星球在上,被大火照得通亮的森林做底,
细心的观众一定会想起枯燥第一幕里,女主角曼迪与瑞德之间,有关星球的深情交流。
所以,第一幕的伏笔其实在后面也有收尾和呼应,并非完全的“无病呻吟”,刻意文艺。
《曼蒂》这样的异数,必然会引来两极分化的评价。
电影从来不是为了迎合所有观众而拍摄,它会表现出导演特有的质地,对能够引发共鸣的观众发出讯号,让有的人爱的死去活来,有的人有嗤之以鼻 ,这难道不是电影和其他艺术作品应有的品质吗!
在地球那一边看完的时候就想写影评了 介于懒惰拖延没有写本片的剧情无外乎爱情,仇恨,复仇。
更深的寓意和表达是通过人物的比拟和毒品的幻觉推动,是不是看过的人都觉得前面像雾像雨又像风?
后半段是大开杀戒后的视觉快感,美国人拍片就是这样,没有大动作或者大场面似乎就会觉得这影片味道平平。
我觉得导演很会挑选演员也很会用人,凯奇一向是硬汉形象英雄光环那么在复仇环节就可以突出角色形象了。
女主不食人间烟火与世无争的样子上来就索然无味但她却助推故事的走向,她有她固然存在的象征和意义,这个人物就是要被利用的,女性的牺牲者,女性的脆弱面,女性的天真都得以她那双眼睛里体现。
也更像是二次元老少女,呼应影片一上来的色调。
我看片子的时候感觉很享受 它整体是美的,美的地方很美丑恶的地方黑暗并丑陋的痛苦不堪。
红色的天空星星环绕,几束光恍惚隐约塑造了奇幻的美感。
这种大胆的拍摄我买单。
应该能感受到导演玩的很刺激了,首映上看到凯奇自信的亮相能清楚的感受到他很满意这部作品。
附上两张小臭美
节奏一点也不明快,前面铺陈要一个小时?
复仇也不令人爽快,整部影片暗的受不了,超级费眼。
而且反派一个个像弱智。
皮衣套装黑没有van的给力。
也不能说一无是处,凯奇的演技还是可以的,被杀妻之后的悲愤表现的很到位,但是这个电影从哪个角度上来说都不能算好电影,就算是血浆b级片他也让你感觉很不爽,相比同级别大佬,伸冤人,极速刺杀,怒火攻心,这些都是复仇片,跟他们一比 简直就是弟弟。
我还是简单地吐槽下几点1.台词慢吞吞地说,莫名其妙的长镜头,稀奇古怪的幻境?
是不是当观众傻,以为这种高深莫测的东西就能认为是一部好电影?
2.那几个骑摩托的到底是人是鬼?
说话一副恐怖的口气 是鬼吧?
还骑摩托?
还打手枪?
还看av?
死了还飙血?
3.整部电影都特么的装神弄鬼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 说的台词都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装b样,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根本不能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和大卫林奇的区别)4.看前面的幻境 以为是心理片,看到女的被烧死 才知道是复仇片…那么我就搞不懂了,前面一群乱七八糟的东西对电影主题有啥子作用?
铺垫?
渲染?
不好意思真心感觉前半部分烂渣了 估计是想模仿大卫林奇的作品吧,从坏人那里,莫名其妙的什么上帝啊……又有点向宗教片靠 ,可是最后坏人又向男主求饶?
什么狗屁宗教信仰啊?
5.所以整部电影就是一部复仇片 其他玩意莫名其妙地加上去装b 以为高深莫测 观众看不懂 再搞得虚幻点就能成为一部好电影?
拜托 不是所有人都是打5星跟风的傻子
emmmmm 三星都有点儿多呀,画面超级美,剧情不太懂宗教那挂,但是有一丝丝搞笑是怎么回事儿呢?手没停,一直在截图,实在画面好看,美术棒呆了。影片全程音乐几乎没有停过,听得有点儿烦躁。凯奇大叔表演的很好,可是也没什么台词,怎么就成了翻身之作了呢?反正外媒说翻身就翻身吧,说不定从此以后凯奇就能接到好片子了也不一定。主要是还清债了,可以安心演戏啦哈哈
这么飞的本子就是凯奇的爱啊!凯奇对于乱飞是有执念的。
终于不算烂片了
名副其实的邪典烂片!
酷毙了!
很典型的复仇类型片。少女被强后的丛林复仇是这一类型的极端了。这类电影,血浆够劲爆就行,而本片在满足这个基础上,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不同,纯红色调营造迷离的恍惚的氛围,电音那种镜头的摆动,感官刺激很足,不过这类型我一直不喜欢。看这片也是想看看凯奇大叔现在过得如何,实话,仅此。眼神还是有戏。体形就令人失望了。
没看完,很奇怪的电影,让我感觉不适。凯奇都有点认不出来了。
要是任性一点就给五分了
What the fuck did I just watch...
可以说很垃圾了,
给音乐加一星,字幕走完还有个小彩蛋的。【1080P中字度 /s/1GIKxL-dCZfnT1-bUD3XTqg 码 6xf5 】
莫名其妙 故弄玄虚 作为邪典电影 可能部分人会是非常喜欢的吧
吊挂烧肉后,疯眼伐木工铸炼除妖战斧,大战宗教狂及LSD天启四骑士:弩狙车碾,钢刀丁丁,怒火点烟,口裂飞脑,电锯对决,徒手爆头,驶入双月悬空异次元空间……续《Beyond the Black Rainbow》后,导演Panos Cosmatos继续将自己的闷骚迷幻复古风极致化
眼睛受不了这个色调,sorry
有点嗑多了,不是很能接受。
恶的味道,血浆的味道,无能为力的味道,大胆的影像实验与华丽的剧场性了无禁忌,恐怖到了炫惑的地步,令人难以逼视而又叹为观止。
仿佛一段Slam死核超长MV 无法讲好还是不好 只能讲喜欢还是不喜欢
导演这货必成大器。
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才会相信凯奇婶子能翻身还债,充其量就地十八滚而已,看得浑身膈应没找您赔钱就不错了。最后几秒有个彩蛋or what?
看过迷幻黑彩虹跑过来扒导演“新”片结果大失所望。。。。虽然可以算是一部正经的电影了,但落入俗套烂到出奇,曼蒂死亡前后是两部片子,死前可以说还有一丝前作的影子,再加上安德丽娅比较仙还算说得过去,后面凯奇自由发挥的部分真的有点没眼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