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TV也不影响观看剧场版,温柔治愈,还不错。
故事不谈剧透,简单说就是薇尔莉特与她的同事们,用职业精神,影响了一对被迫分离的姐妹各自的人生,不仅维系了姐妹的感情,也将她们与更多人“连接”在一起。
说起来邮递员将人与人连接在一起,这不就是小岛秀夫开发《死亡搁浅》的启发来源么,现在《紫罗兰永恒花园》的外传剧场版,用动画的方式体现了这一点的美好。
看这片也不由得也怀念起了那个信件传情的年代。
不善言辞的人通过信件能更好传达感情,又比看上去随处可及的即时通讯(QQ微信)更承载心意。
当然也如薇尔莉特的女同事感叹的那样,没有战争动乱的新时代,总归是朝更好发展的。
(比如薇尔莉特她的女同事,哪怕结婚也不必辞职当全职太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很好。
)另外,看完强烈建议中国邮政应该组织全员观看此片,看看动画里的同行是什么做的,哪怕没有地址也要拼命将幸福与心意递到收件人手里,再看看你们在干什么,多少信件搞丢都没有寄到收件人手里。
(我至今有个贺卡都没收到,怨念)片尾STAFF名单滚动的时候,想想京都动画的动画人们传递给我这样的观众的事物,也和作品中薇尔莉特等人送去的事物是一样的,不是只有“这光这影这山这水”,再想到现实中京都动画受到的遭遇,本来治愈的心情又忍不住有些愤怒了。
这部紫罗兰外传是在七月十八日大火之前就已经完成的成片,庆幸得以保存并且上映;因此我想说,与其在不断挑剔它剧情的薄弱,不如好好的享受吧,享受京阿尼式的感动,享受它完美的音乐和画面,享受京阿尼带给你的治愈。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吧,京阿尼以最京都的方式来给你们传播爱,毕竟谁也说不好未来一年五年乃至十年,我们还有机会看到最纯正的京都脸吗?
你们的感动不是虚假的,留下的眼泪也不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适可而止”,他人没有受到触动并不代表他更高级。
因为纵火案导致了很多人来观影吧,对一些人来说既然花钱看了电影那自然是要发表一下评论的,毕竟情怀是别人的,票钱和时间是自己的。
互联网时代在网上发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此即使有所不满也不必愤怒。
说说剧场版本身吧 在这部剧场版又能见到violet了,而且有新的服装和发型,真的很美。
本来只是想上来看看大家夸violet的,但是看见热评区对剧情的大量差评把我震懵了,所以想正经分享一下关于我的自我感动,希望观影流泪的大家不要因为别人看起来理性又高调的发言而否定自己的感触第一是:我不像你一样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完美 伊莎贝拉是在自卑吧,不然独自带着妹妹在战争时期求活的人是多么帅气啊。
然后看见violet像骑士温柔一样照顾她,为她解释,帮她道歉,就想起violet最初到伊芙加登家的生硬,初到公司给别人带来的麻烦。
很感动。
第二是:我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了,所以我要努力让这个孩子获得幸福 太帅了。
以孤儿的身份独自勉强生活,却极力给了泰勒一个幸福的童年。
不是以愤怒、埋怨、自暴自弃、酗酒等消极地来面对生活的绝望、不幸,而是自己即使没有被光照着,也奋力地燃起光芒和温暖。
一直觉得,能说出“打你的人说他们爱你,是在说谎,真的爱你的话就会像我这样抱紧你”的人,绝不是因为他幸福,而是因为他痛苦。
主动拥抱别人的人,不是因为他被爱,而是因为他不被爱着。
第三是:不认识字却像当邮差的泰勒 这可能是我太过个人的触动吧,我一直很怀疑自己。
从小因为家里高压教育没有什么玩伴,所以18岁以前没有去过电影院KTV等一系列场所,每次和同学出门都局促不安,不知所措。
被初中唯一的朋友邀请到他家参加生日聚会后,只是一个人坐在他的房间里,还要劳烦他特意进来照顾我。
只和朋友一起去过1,2次海底捞,所以和女朋友去的时候被笑说像小孩子,居然要她来下菜。
明明想好好地在一起,但是前后两位分别只谈了7个月和1个月。
想做的事情总是做不到,每次回头一看就会发现又浪费了好多时间。
泰勒肯定觉得特别对不起violet吧,明明她都帮自己说话,让自己当上实习邮差了,结果自己居然隐瞒不识字的事情。
不过泰勒最后肯定会变成一个好邮差的吧,就像信号塔会慢慢建好一样。
我也会像这样慢慢变成一个拥有幸福的人吧。
看了好多评论,主要是剧情老套没起伏没新意,说因为这样的剧情流泪的人都是在自我感动。
能自我感动,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期望吧,希望大家都有好运。
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就是抹去了时间的刻度,跨越了空间的距离,始终完成了陪伴两个字。
自动手记人偶的意义:在于传达收信者和传信者之间的思念。
不管身在何方,请呼唤我的名字。
因为这是我们的羁绊。
愿这不断编制的心意,有一日传达于你, call me mame我会乘着魔法去见你,再次相遇,call me name我爱你,深爱着你。
2019年7月17日,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顺利制作完成。
2019年7月18日,这天是日本动漫史上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被人为纵火烧毁,导致35人死亡,多人受伤。
2019年9月6日,《紫罗兰永恒花园 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在日本限期上映3周,在片尾演员表中将公开在火灾中不幸逝世的工作人员与受伤人员。
★★★★☆ 战后休养生息的重建,从压抑、平和到重新充满希望,战争带来的科技发展也随着人们的观念生活不断进步变化,一切都在变好(贝尔电话,摩托,信号塔,追求幸福的方式多样化,结婚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女性也从工具人蜕变成拥有独立价值的人(泰勒,violet ,因为男性参加战争,女性也成为了生产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电影情怀感挺重的,比较粉丝向,分离后的情感处理我自己觉得稍显平淡,信号塔与邮递员的职业也有冲突,但音画很棒啊整体节奏和情调也很喜欢啦。
利申:男性观众,路人京,已看过tv剧观影时间:2020年1月4号剧透程度:无走向发展相关,有具体画面整体观感上保持了tv的京紫的作画水平,每一帧都是桌面的夸赞并不过誉。
世界观细节考据充足。
架空世界中映射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欧风格,包括了家具陈设,服装造型,街道场景的细节考据都做的很好。
整体上除了电梯的一幕并没有强调时代感,但是很好的展现出了十九世纪末混合二十世纪初一战后诸如维也纳,巴黎等欧洲城市的浪漫感,包括沉浸感十分强的配乐。
大概就是这样浪漫感极强的映像让日本人有了在去了欧洲后有了巴黎症。
剧情上起承转合做到了游刃有余,伏笔的埋藏和展开都做的很自然。
叙事跳跃足够浪漫但是不至于太大到需要一边看一边理解。
不同于tv剧力求独立短剧却要塞进番剧时间的过于仓促的感觉,在电影的时长下原创故事的叙事结构更为合理。
也没有过于依赖之前tv剧留下的设定内容。
一个小时左右故事高潮后的subtitle给了完美的冲击,教科书级别。
女性角度的展示同时祭出了百合大法。
故事角色以女性为主,男性角色戏份比较多的只有快递小哥,老父亲一样的社长都比较酱油,薇尔莉特在一众女性角色中保持了最温柔但是男友力最强的人设。
这样的人物结构设计恐怕也只有从导演到主创团队以女性为主的京阿尼这样的日本动画团队能做到了。
作为商业电影,包袱丢的讨喜但不媚俗,这点不容易但是我觉得京紫电影还是做到了。
比如说入浴一幕,不同于平时福利阶段的场景,全程我在意的是薇尔莉特义肢和肢体的连接的描绘,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又没有设定崩坏,薇尔莉特还是那个女神。
我发誓我不下贱,没馋薇尔莉特的身子。
(除了超越时代科技的假肢真的很让人在意以外)换发型的一幕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换装很像,还是那句话讨喜但不媚俗。
退休的老爷爷重新工作以及同僚嫁人后依然工作还有一些关于战后的感受,这样以小见大的社会评论可能更贴近日本文化社会,但是毕竟都是东亚文化圈,还是能感受到电影的思考。
更多的细节我想可能要等正式上映后第二第三遍看后才能说明的更清楚。
逻辑是剧情番的重中之重,紫罗兰又不是无脑爽番,是需要动脑子去理解去思考的剧情番,做剧场版不是光音画做到极致就行的我隔那做坐那么长时间你就给我看精致的画面有用吗?
那我还不如去看作画mad还不花钱。
再好看的画面剧情逻辑不自洽的话就很难去欣赏画面,我会一直纠结着这个点的逻辑bug,让我在看后面时会陷入迷茫且像看鬼畜一样有泪点我不想哭甚至有点想笑。
且电影延续了tv的缺点就是剧情拖沓缺少明确的笑点,不够紧张刺激说句实在紫罗兰剧场版放在电影院是指定票房低,更适合放在app里分集播放,因为大部分人是不会去看剧情平淡拖沓的百合电影,天气之子剧情两极分化但他好看不无聊,bgm响起时觉得激情澎湃好看有趣刺激永远是大部分观众喜欢。
可紫罗兰剧场版tv粉觉得不满意,路人觉得无聊评分票房怎么会高。
本身tv的剧情就不错,非要挑这篇外传。
且tv主打的是女主与少佐的感情戏,我也好久没看到这种没有ntr什么的绝美情侣和不卖腐和百合的番。
我就希望俩人什么时候能再见面,结果剧场版我看到京都又在卖百合心态直接炸了,在百合和纯爱的边线反复摩擦,我真是被那些什么百合耽美ntr之类的番剧搞烦了。
这就好比新海诚出了你的名字外传结果剧情一直是泷和他好基友卖腐搞假基情,三叶压根就没怎么出场;或是三叶和她闺蜜一直在卖百合卖肉且泷压根没怎么出场;关键如果时间线是他们长大还没相遇时,我tm怕不是会直接抄起大刀砍爆编剧的狗头。
我就想看个男女主不卖肉卖腐正常纯洁恋爱的剧场版怎么就那么难。
就算女主和女二关系不是真的,但看电影时总觉的少佐都被飞龙骑脸了。
觉的纯爱战士的心终究是错付了。
所以爱是会消失的对吗?
“紫罗兰”这个电影,它来自刚刚遭过一场烈火劫难的日本“京阿尼”动画公司。
所以呢,创作这个电影的有一些主创,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他们的作品依然在陪伴我们。
伟大的动画片,就是抹去了时间的刻度,跨越了空间的距离,始终完成了“陪伴”这两个字。
姐姐为我放弃了名字,她希望我拥有选择的权利,于是我成为想成为的邮递员,再站到她面前去呼唤她为我放弃的名字,这才是这封信里的爱意,也是成长的意义。
书信这个载体是我从小就很偏执的东西,小学语文课讲写信的时候我是最认真的,每次路上看到信箱我都倍感亲切,这也是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写信寄明信片的原因。
书信没有被电气时代所取代,我也希望未来不会被任何更先进的通讯技术淘汰,因为书信不像时事通讯对话一样直白,简洁。
更多的是婉转的将自己复杂的思念传递出去,而感情需要“从前慢”这样的过程去沉淀。
最后,不存在不必送达的信件。
说在最开头,因为豆瓣评分不高我预期低所以看完后反而觉得不错。
但不得不承认缺点还是有的。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谈谈观后感吧。
首先谈缺点:这部确实是粉丝向,出场人物和世界观介绍不够,没看过的观众会懵逼。
比如C.H邮递公司的运行机制,自动手记人偶的工作,主要配角的人设;一些在正传单元剧的主角也有几分钟客串,比如露库莉娅(我当时还懵了,一下子没想起来这是谁她就下线了);少佐太可怜了,作为男主连回忆的画面都不给,薇尔莉特抚摸着胸前那颗绿色宝石时的心情可能只有粉丝才能懂。
其次是平淡的剧情。
没有冲突点,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世界观和人物介绍得不够,非粉丝的观众很难看下去。
正传其实也是这种调调,所以我当初追正传时有点坚持不下去。
如果说这部是商业片的话,那就是定位较为失败的。
但我认为这部应该就是粉丝向的文艺片,而且极大程度展现了京阿尼的优势。
1.画风音乐唯美。
京阿尼的特色,紫罗兰系列达到顶峰。
惊艳到我的是服装。
看预告时我以为薇尔莉特跳舞时的礼服就是男士燕尾服,结果是改良版:上半身是蕾丝仿旗袍风格,而下半身才是燕尾和长裤,即绅士又柔美,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在服装设计上用心了。
2.感情含蓄细腻。
这部不是商业片,外传风格和正传一脉相承,抒情是首要,剧情都是为了煽情而已。
但这里不是用直白的语言,不是用撕心裂肺和眼泪等夸张的手法来强行抒情。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角色的感情展现出来,含蓄细腻。
感情的层次也很丰富,除了主线中姐妹情和友情,还有师徒情和对理想的追求,多条感情线交织,互相影响,层层递进。
如果说刺激的商业片是重口的快餐,那这部更像是一杯茶,虽然清淡但是醇香艾米和泰勒两姐妹之间不能相见但又互相思念的感情其实是对应了薇尔莉特和少佐的感情(少佐太没存在感了,我觉得很多观众可能没品出来),虽然没明说但细品能感受到。
3.人设很立体,不落俗套。
现在的动漫喜欢靠角色某个特别属性来吸引观众,这样塑造出来的很单调,真实“纸片人”。
紫罗兰里每一个角色都有多元属性:泰勒天真阳光但她不识字还曾不懂装懂;艾米是个好姐姐但她自卑内向;贝尔迪克特外在骚包傲娇内在温柔有责任心。
主角薇尔莉特,看过tv版的都知道,她是战斗力强大的武器,但内心细腻,柔刚并济。
他们都有正负两面的形象,塑造得很自然,观众不单从外表,还能从行为举止中感受其性格。
每个人设的魅力是由内散发出来的,不限于外在。
我很不喜欢小孩,尤其是吵闹的孩子,但我居然被这样的泰勒所吸引。
初看她觉得傻乎乎、闹腾还不诚实。
但她的笑容很阳光,她笑着跟所有人打招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她又是个爱撒娇的小孩,听着她奶生奶气的叫着哥哥姐姐时以及她看着糖果和泡泡时闪着光的眼神,我心都化了。
成年人觉得无聊负担的工作,她却觉得是传递幸福。
身心疲惫的社畜表示得到了安抚。
4. 主题鲜明三观正。
我个理解的主题是“爱与幸福”。
正传中薇尔莉特因为从小被当作武器来培养,所以她对感情缺乏认知,她一直在追寻着“爱是什么”的答案,遇见过很多人后慢慢开始理解爱的含义。
所以外传中也是如此。
爱是非血缘关系的姐妹情深,是少女之间的友爱,是她对少佐的爱情,是邮递员和人偶手记员为人们传递的幸福,是市民对城市的热爱,或许还有更多的含义。
“希望”是这部片另外一个主题。
贝尔迪克特一开始对一成不变的邮递员工作颇有不满,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日复一日地寄信,他也迷茫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
当老人指着还在修建中的埃菲尔铁塔问他什么时候能修好,他不感兴趣地说谁知道呢。
遇到泰勒后,他慢慢找到了本职工作的意义和对生活的希望,能够将只有姓名没有地址的信送达也只有他才有这本事了。
平凡的工作也有非凡的意义。
老人后来又问了一样的问题,他笑着回答是:“应该很快就会修好了。
”紫罗兰的三观正还体现在对女性的认知上。
在这部的背景下,曾经女性结婚后要辞职当主妇的,但是现在她们已婚但还是能继续工作。
而且她们除了本职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爱好和理想,她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用仅限于养家糊口相夫教子,而是能追求自己喜欢的事。
优缺点分析已完毕。
以下全是个人吐槽。
前半段女校部分我不知怎么地想到了《小姐》,比如共浴同床牵手私奔都很有既视感,所以不自觉地往百合方向想。
但其实是很正常的友情啦。
豆瓣有人吐槽全片几乎都是女性唯一戏份多的男性还骚得不行。
所以我看到贝尔迪克特时不小心笑喷了。
电影还给他骚气的高帮小高跟和露腰的衬衫多次特写哈哈。
不过他也是个尽职的邮递员和温柔的师傅,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原本是为了情怀,毕竟正传的剧情也忘的差不多了,但是电影意外地对我胃口。
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粉丝不多原因,影院几乎都是各种包场。
我这场次只有三个人,但另外两个人都看的好认真,全程都安静专注地看着,放ed的时候都没有走。
等武本康弘的名字出来后,我默默拍了照留作纪念。
感谢京阿尼曾经给我带来的感动。
感觉在看日本人模仿欧洲人生活,第一部京阿尼没看完…
点映 苍白无力的剧情,浪费制作水准,实在不能称之为好动画,京阿尼老毛病
情绪饱满节奏恰当,导演藤田春香在这部作品里将一对战后孤儿姐妹的真挚情感描绘得十分动人,更加烘托薇尔莉特做代写书信和传递书信的非凡意义。
明显是三集TV动画的剧本连起来凑成的剧场版。画面一流,剧情白开水,演出较弱,作为电影非常不推荐(两星),当作tv动画续篇还可以接受(三星)。
几乎没有故事性,但是非常美,非常治愈,非常似水流年。“维尔莉特”只念这一个名字都能让人安静下来。
就这?
我走错场次了吗,这是《你的名字》吗。毫无意义的剧情看得人一脸懵,8.2分里有多少是情怀成分?
紫罗兰永恒,京阿尼永存
明明是温馨happy end的剧情,但是看了一会儿就开始掉眼泪,断断续续哭了一整场。剧情很棒,制作更棒,听着配乐就能哭出来。【信差运送的是幸福。时代不断前进,已经是新时代了。】
2.5 好困
运镜以定机位和平推为主 只有一个旋转镜头(结尾处Amy)相比于汤浅少了很多灵活度。剧本一贯老套 相当于两个TV版的叠加。前半段百合情节细腻如故 牵手 洗澡 理发 都令人动容。后半段有点垮。当然对于京紫谈人物形象或动机的合理性都没有必要。给京阿尼捐个电影票
7分,没看过剧集版,但是这个剧场版也算是京阿尼正常发挥了。画面太美了,人设也漂亮,服装更是件件充满设计感。故事还是女性向,真善美,小感动式的。
如何驯服傲娇的野狗(不是)Violet真好看呀真好看~京阿尼🐂🍺!不过阿尔尼迪克特穿的是细高跟鞋送邮件…在那时候是真的么…穿细高跟鞋送信还跑那么快?!tql…泰勒的身材比也有时候怪怪的…但总的来说还是好的…京阿尼不容易…
太精美太细腻了,那种对自然风物的描绘,对女生生活细节和情谊的刻画,赞美京都动画。
我看了部创业期京阿尼样板戏???
补标
又哭了。。“邮递员送给大家的是 幸福”@东漫
画面人物真是美轮美奂~当年的TV版没有看完,这个剧场版中规中矩吧,分镜演出并没有特别出色~剧情量大概是OVA的标准,做成电影有点单薄。
还坐着看什么啊?这还不搞百合对得起谁啊?虽然是我说你们用心做单元剧用脚做主线的,但是剧场版都不让大佐出来露个面过分了。本尼桑果然不让人失望,透视露背装妥妥的妖娆本妖。最开心的还是看到Violet的成长,眼看着她从一个承受战争摧残,失去一切的麻木破碎的灵魂,成长为一个能给身边人带来幸福的人,真欣慰。我也想成为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
当时我为什么没能到影院看现在已经忘记了时间过得好快我至少两个月没进影院了吧?//作画上大概京阿尼不缺画匠 但在整体故事的编排上有种已经要崩塌下来的感觉 贩卖情怀没问题 但情怀这种东西总有被消耗殆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