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锋利的杀手里昂变身软萌的三星大厨,和天马行空的小厨师上演了一出美味与笑料兼具,才华和“美貌”并重的美食喜剧。
作为一个吃货,这部美食片必然是不能错过的了。
其实这部电影讲美食的部分较少,喜剧料子诚意满满。
偏执和痴迷的特质往往令旁人望而却步,而在道同志合的人眼中有可能是一种略带麻烦的可爱,关键是能让自己以热情陶醉的心态达到新境界又何必不偏执下去呢,同时也是一部充满生活味道的法国片,结尾让人发自心底的高兴,谁会不喜欢美好的结局呢。
三星的米其林大厨 亚历山大和一个追逐他脚步的“油漆工”杰克。
这是一个灵感枯竭的行为艺术家和一个追逐梦想的小厨师的故事。
拥有十五年米其林三星资格的传奇大厨亚历山大,面对分子美食的挑战,随时面临被解雇和掉星的危机,女儿的埋怨不解,助手的众叛亲离,他有些力不从心。
哦,应该确切的说,从他上一段爱情的离去,他就已经把握不了最初追逐美味的那么悸动。
而年轻的小厨师杰克,追寻着这位传奇人物的脚步,对亚历山大的所有美食著作了如指掌,做出的食物可以与之媲美。
但是他坚持要让最适合的食物互相搭配,导致他一度被小餐馆扫地出门,毕竟谁也不需要一个会端走顾客食物的厨子。
杰克为了怀孕的妻子能够安稳度日,硬着头皮找了份油漆工的工作。
而却又抵挡不住对烹饪的热爱,他想改变养老院的伙食,却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
一个和偶像公事的机会。
他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工作,在亚历山大的厨房做试用工。
虽然没有薪水,虽然他答应了妻子要坚持工作半年。
但是为了追逐心中的光,他得到了绣上自己名字的主厨服。
法式的美食,不仅仅是色泽诱人,做工考量,更多的是每份食物中蕴藏着制作者的热爱。
在与新式厨艺抗衡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发现自己除了保持自己的星级,忽略了身边最为重要的东西爱。
而最后他们都挽回了自己的挚爱,小厨师杰克也创作了自己的菜单,保护了亚历山大的星级也为自己赢得了工作,荣誉和尊重。
这是个不传统的励志故事,但是确是个温馨的好故事。
有梦想,别放弃,有追求,别停下。
梦想就在你前面,多走几步,即使走错路,也在坚持一下,总会看见那个梦想抓在你的手中。
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爱你的人总是陪伴在身边。
让雷诺老了许多,他的很多电影多半都有一些偏执搞笑的搭档,这部片子是个loser和他搭档,总之loser最后很幸福,多么麻醉人的剧情,相信这样励志的电影谁都爱看!
5星其实是有很多的感情分啦。
记得小时候的时候,每次过年都要在凌晨的时候看一部喜剧片,而中央六台又很有情调的每次都播法国的电影。
从最早的穿越题材,到中世纪搞笑,几乎伴随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我对雷诺大叔的印象最早也因此不是这个杀手不太冷。
虽然只是元旦,但是异乡的估计总让我更加想念家乡的新年。
记得还在校园里住着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和我挤在一个屋子里,每当过年大家串门迎新。
小孩们兜着鞭炮和花炮四处招摇,而大人们挨家挨户拜年欢醉。
到了深夜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就打开电视看电影,在欢笑和温暖中迎接新的一年。
那时候没有快消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没有快捷酒店爆满的旺季,没有查着电话簿挨个发短信打电话的“硬需求”,只有一门心思的欢乐,以及动动小脑筋就能和喜欢的姑娘一起玩耍。
不曾想到,不费大脑的喜剧片竟然会是记忆中留存最久的映像。
喜剧片不考太多智商,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情节——或者说就算它做的复杂也会在欢声笑语中淡过。
小时候看的多的是滑稽、搞笑与无厘头,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跟我们正常人不一样。
长大了阅片多了,就会像天津人看相声一样留意这种梗。
像这部片子里jack求婚失败后,在车里主厨说“你脸上有果酱”,我就在等“他一定会尝一口然后吐槽”。
果真如此后旁若无人的笑起来。
其实旁边真的没有人。
而我会脑补如果身边有一两至亲挚友,我们会如何默契的举杯相庆,倾酒欢颜。
第一次在成都过新年,大家相聚天府广场等了一场没什么后续节目的倒计时,给忘记了那个人打了一个电话。
第二年在失恋的噩耗中上网等天明,蒙蒙看日出(结果下雨)。
第三次看完演出后陪着兄弟送妹子会学校,然后在活动中心的走廊里聊天对酌。
第四次只记得圣诞那天一个人干了一瓶二锅头,寝室里只有我一个人。
后来的日子仿佛过的很快,快到不曾想要记录这样的时刻。
其实这一天与一年中365天没什么不同,就如同20121221其实只是玛雅人的世纪新年一样。
可是看着右下角时间栏的年份——2014——又是如此的不熟悉,还是会感觉到有一些不一样。
生活是在变化,人也在变化。
豆瓣微博人人上的粉丝也在变化。
就连笑点每天也在变。
正事干的越来越多,深夜写东西的机会越来越少。
可喜的是,这个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
虽然有几年, 因为一些我不可抗力的因素我过去写的三篇“年记”找不到了,不过现在淡然了很多。
有些事情如果只靠记录来记忆,说明好像也没那么值得去纠结。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发现更多值得坚守的传统。
【老右派思维赶快去死!!
【【矮油你其实是个左派文青吧少年!!!
今年的年纪,以及以后的,就用这种方式来记录吧新年快乐
最最传统的喜剧电影。
主角是一个叫杰克的男人,一个疯狂于厨房的天才,但对于美食的固执甚至是不可理喻,都让他不断被解雇、从不被认可,怀孕的未婚妻也希望他不要再继续执着下去,好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养活家庭。
让·雷诺饰演的亚历山大是杰克的偶像,多年来都是米其林认证的三星大厨,近来的事业瓶颈和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杰克——一个正就职为粉刷匠的落魄男人,并决定聘用他作为助理厨师实习。
于是两个执着的、不肯妥协的人一起研究出了震撼米其林美食评论家的新菜单,做出了饱含情感的餐点,杰克与女友重归于好、求婚成功并当了爹,亚历山大功成身退喜遇人生第二春,亚历山大的宝贝女儿论文答辩顺利通过,一众配角们也嘻嘻哈哈重新投入到生活当中,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balabalabalabala…是金子一定会发光,受到排挤的天才一定会出人头地,有情人一定会终成眷属,有才但卑微的主角一定傻得可爱,高高在上的人一定嚣张,而嚣张的人最终一定会灰头土脸,认真坚持的臭皮匠一定能战胜趾高气扬的诸葛亮。
喜剧手段并不高明,甚至还很落俗套,纯粹的生活多美好、人生多灿烂,这样的快乐结局让这部影片几乎没有一丝悬念,各种情节和走向基本都按照套路走,矛盾不激烈,冲突不复杂,观众们也都能猜到接下来剧情会如何发展。
虽然如此,并不妨碍大家观影很愉快,现实总是很残酷,但平凡人的梦想和坚持需要鼓舞。
不过我忍不住要说,正是因为电影简简单单的正能量,我才越发觉得很伤心。
现实生活很难拿去跟杰克的坚持相提并论,谁能随随便便因为坚持「炖牛肉不适合搭配红酒一起喝」而毁掉餐厅顾客的点单,然后轻易地弄丢了无数份本应靠此养家糊口的工作,然后还傻呵呵地感叹,「对不起,是我太自大了,人们总是不关心质量。
」…大哥?
你有没有尝试去不那么自大一点?
我差点想问问,哪怕是为了妻子,哪怕是为了未出生的孩子,哪怕是为了家庭。
可是我很怕有圣母的声音反问我一些什么。
但生活不是电影,世事往往难两全。
看着杰克大着肚子的未婚妻,我甚至突然有那么一点生气,气的就是这位大哥是个角色而已,所以就可以拿着坚持任性给大家看。
那我们呢?
迫于生存要不要妥协?
遭遇阻碍要不要坚持?
如果我们妥协了,放弃了,是不是就没资格谈追求了…但伤心是我的,和电影无关。
电影起码让大家看到了一些人和事,坚持到了愚蠢的地步,也是存在反转的,死脑筋是有意义的,牛角尖是有意义的,坚持是有用的,傻得固执是可爱的,身边一定会有人挺你的,梦想是会被让路的,你以为的一定会是你以为的…你以为的「坚持就是胜利」,你以为的「团结就是力量」…现实总会有偏差,放在我们的世界,杰克也没办法是杰克,就像死脑筋的他总会被解雇一样,太较真的人总会被怪罪矫情。
像我现在一样。
所以还是放轻松好了,把这当成一碗鸡汤,开开心心地喝完就可以了,给自己加加油打打气鼓鼓劲,然后也不需要回过头品味出什么深入的思考。
所以,此片无错,传递着正能量,鼓舞着平凡人的坚持。
毕竟,你如何在一个标注为「喜剧」的电影里去跟大家赤裸裸地说,别傻了,电影是电影,杰克是杰克,你是你。
BTW,杰克对于食物的偏执让我觉得很兴奋,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厨房,精致、干净,在里面做好吃的食物,制造香香的味道,喂饱自己和灵魂,满足一切对美和美食的追求。
生活的态度住在厨房里。
岁月不饶人,看着胡子泛白的让叔真的觉得岁月如梭蛮温情的电影也很法式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美食家》
第二遍看这部电影。
上次看好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还有一个叫人人影视的网站。
在这里真的要感谢人人影视这个网站,从上面下载了很多双语影视剧。
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简直如获至宝。
谈谈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很轻松的,情节上毫无负担的,适合全家人在一起看的电影。
主人公二厨(A)是个没脾气但有本事的人。
从来不去记电影里的人名,觉得那是一件费脑的事。
虽然A有点固执,但正是因为固执他在做美食这件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可以说是有点励志的小众电影。
整部电影3/4开始的情节是印象最为深刻的,里面还融入了日本元素。
和大厨(B)去店探的桥段,使人津津乐道,还有那段幽美的BGM。
那为什么会有日本元素呢,是因为日本对法国美食的影响颇深。
同样日本美食也受到了法国美食的影响。
全世界获得米其林星级餐厅最多的国家就是日本。
在东京的米其林餐厅甚至超过了法国巴黎本土,据说在法国的餐厅里都能见到在当地修行厨艺的日本人。
很爱这部片,所以我放弃码我那些漫无目的的日志。
抽空写写自己的观后感吧!
我自己也是枚厨子,一直指望能学更多更好的。
用最新鲜的食材和最好的调料,做出让客人喜欢的东西!
很可惜,若干小时之前,我还在为了能调换到饼房做想做的食物头疼。
中餐?!
或者说国内大部分的厨房很奇怪。
貌似跑题的有点远,但是现在中厨或者说国内的很多厨师厨德很值得怀疑。
撇下这些不说,说说西餐好了。
好的西餐厅,不同的前菜搭配不同的开胃酒,不同的份量;侍酒师会根据不同的宾客推荐不同的酒品,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储存方式。
喝在嘴里的感觉自然也感觉的出差异。
有人争论过法式料理的起源,虽然我比较支持意大利人的说法,蒙蒂奇家族 {-A-好像,有点忘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核实下}的女儿嫁给法王,带来了工匠和厨子。
个人也比较中意意大利菜和法国料理。
米其林是个国际的餐馆评分二星已经很赞了,三星的就相当了不起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子料理是很风靡。
我更向往传统料理。
回望那些往白汁里添加洋葱的现实中的厨师。。
偶尔觉得我可能也是偏执中的一员,抛下创新不说。
天朝的西餐厅里,有人真正的了解西餐的精髓么 = =!
就像落地的婴儿,站不稳就开始学跑步。
:-( 顺带感叹下现在的国情,究竟是世人和社会太过浮躁?!
还是偏执的人真的没几个了。
说了好多偏题的话,大家把这步片还是当个纯喜剧好了真希望现在工作在任何岗位上的人!
多几个像“杰克”这么可爱的人就好。
这部电影有法国传统喜剧的因素,经常会在不经意间逗你一笑。
当初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外教曾让我们去配字幕,说实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困难,且不说法国影片的语速之快,这部影片中的各种关于美食的专业词汇就已经让我抓耳挠腮了。
亚历山大(让雷诺)一直坚持的传统料理在新兴兴起的分子料理的冲击下艰难求生,为了维持传统料理的发展,为了在星级评审中取胜,亚历山大可谓压力重重,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一名热爱传统料理的小厨师(其实是一名养老院的油漆工😂️),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
后来考试的时候我又抽到了这部影片,当时外教问了我一个问题,怎样看待传统料理和分子料理?
所谓的分子料理就是改变食物的外观和味道,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分子料理虽然提现了厨师的创新和创意,但却丧失了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传统简历则会让我们更加淋漓尽致的感受到食物本身的魅力。
这部电影看了两三遍了,有好几年没看了,腾讯视频只有预告片😂😂😂,让人回忆,一个三星大厨与另一个热爱做菜的夢想的男人这就是伯牙啊!
人生难得一知己,一个想冲向一颗星,另一个为梦,但是工作理想都是必须滴,而且少了和家人的扣,工作好了忘却了家人,这部剧告诉我们工作之余別忘了亲情,俗话说得好:唯有爱情与美食不可辜负。
谢谢,『不喜勿喷』
当年看完后很有感触的美食电影。
不单单是出于对美食的热爱,而是它真的满足了我对厨艺大赛的幻想。
厨师间的对决,比的不仅仅是水平高低和经验丰富度,理念才是根本。
理念反应到技法上有传统和创新之分,在电影中就是古法料理和分子料理的碰撞。
分子料理来自于西班牙,是集烹饪、现代高科技和新派餐饮美学于一体的存在。
相比于传统餐饮,它更加天马行空,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趣味性来颠覆人们对美食的理解。
现实当中,我们可以参考:西班牙的El Bulli、英国的The Fat Duck、美国的Alinea和中国香港的Bo Innovation……凭借特立独行而剑走偏锋的烹饪风格,以上餐厅皆获得了米其林三星,同时在英国餐饮杂志“圣培露”评选的“世界50佳餐厅”或“亚洲50佳餐厅”中屡获佳绩,其中El Bulli和The Fat Duck获得过全球第一名。
透明春卷
甜瓜琉璃珠,使用了海藻凝胶和“表面胶化”技术
液氮冰沙
烟雾技术
低温慢煮
如何概括他们的风格,那就是“厨房搬进了实验室”、“服务生戴上魔术帽”,以及“餐桌上的艺术展”。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餐饮革命,传统烹饪该如何自居呢?
这就是电影所要探讨的问题,改良派们排斥老牌菜式,守旧派则对那些“巫神鬼术”感到膈应。
从影片最后主人公的逆袭来看,传统与现代的双管齐下才是最好的出路。
其实只该2.5颗星
不想反抗偶像的油漆工不是好厨子
呃……没结婚就生孩子了呀,没反应过来
现在每次看让雷诺都觉得是哆啦A梦出现 ><
叔叔你机器猫瘾没过够,卖萌有点狠,温情小喜剧,蛮不错的
11/6/2019 MSP alone
3.75星,法式可爱,女性角色都好美好优雅。
让我看看美食也好啊,才不想看小迷弟的“我比你自己更懂你”
简单轻松的美食喜剧小品。
雷诺新片,你真的老了。
对美食的热爱在这部片子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轻松喜剧片,细节上的笑点很丰富。记住一句台词:Sans amour, on est rien du tout. (没有爱,我们什么都不是。)
剪得太紧凑了,有种赶进度的感觉;故事情节还行吧。。。BD 720P 12/09/09
让雷诺本来就让我无法抗拒,片里的女人美的惊人。美好的法国片,轻搞笑情节。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法国菜真的吃不饱。。。
较真人士的励志片
我真的对这部片的法式幽默不感冒啊抱歉····
老去的杀手做起饭来还是跟莱昂一样木讷,没有小萝莉,根本没法看啊。
非常轻松搞笑的美食剧,法国人拍这种电影真是驾轻就熟啊。只是我刚看完《舌尖上的中国》,表示这种法国大餐真是弱爆了
让雷诺胖了。法国食神?
让大叔铁汉也可以变鸡婆,形象大扭转。看美食节目或者电影总让人食欲大开。能开玛莎拉蒂的饭馆小开,菜得卖多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