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照进现实,Dreams May Come

主演:徐静蕾,韩童生,贺鹏,孙少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梦想照进现实》剧照

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2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3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4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5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6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3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4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5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6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7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8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9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20

《梦想照进现实》剧情介绍

梦想照进现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某部正在拍摄中的电视剧的女主角(徐静蕾)深夜短信该剧导演(韩童生),称有事想面谈,见面寒暄完毕,她即提出罢演,原因是实在恶心剧本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演不下去,导演好言相劝,说该形象本是为她量身打造、要以大局为重等等,无奈女主角铁心罢工,导演作罢。 导演称当初接戏相当被动,女主角的辞演让他如释重负,得到女主角讥讽,导演暴跳如雷,两人开始争执,导演怪女主角歪曲事实,女主角嫌导演做人太假。最终,话题又回到剧本,围绕它,两人就做人的技巧、人生的困惑、现实对梦想的凌驾等方面展开辩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争钱斗爱ATM幸福又见彩虹复仇长官四海重明吸烟致咳酷儿解剖手术中的钥匙X档案第八季园艺大师绝望写手第三季金屋藏夫为何我的世界被遗忘了?幸福的婚姻瘦长鬼影真理战胜2溥仪:末代皇帝腐尸世纪之约银河守门员亿万图谋谍战古山塘三生三世花之殇弹道尖峰对决少年法庭妖怪手表:光影之卷之鬼王复活阴桃术我们的恋爱太糟了女儿停摆世界第一季

《梦想照进现实》长篇影评

 1 ) 无关梦想,也无关现实

无关梦想,也无关现实——《梦想照进现实》观后导演徐静蕾,主演徐静蕾,这部影片对于我基本上是有致命吸引力的,我基本上对徐静蕾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因为《将爱情进行到底》,因为高二春天上午照进学校综合楼的阳光,因为那个年少轻狂的年代,所以我决定去看这部戏,是,得去看。

故事讲的是一个剧组的夜晚,整部电影就两演员,一男一女,一个觉得空虚、绝望、恶心以致决定罢演的女演员,一个因此糟心、拧巴以致频临崩溃的男导演,两个人就这部戏、就女演员的罢演,就人生,就现实,就梦想,就我不能理解的痛苦与彷徨,就能联想到的一切的一切,聊、侃、谈、讨论、争吵、笑骂、矫情、互相讥讽,胡言乱语、自以为是、无病呻吟。

刚开始时,我还是饶有兴致往下看,挂着黑眼圈,瞪着肿眼泡。

两个痛苦的人用可笑的、不可笑的、深刻的或假装深刻的语言互相喷涂着心中的垃圾与毒素。

我觉得挺有趣,至少没舍得不看。

但渐渐的,我累了、厌了、倦了、腻了、也有点恶心了,画面渐渐模糊,剧情渐渐遗忘,感觉也渐渐麻木,就剩下两个声音,一男一女,一高一低,一紧一缓,说得是什么不知道,说话的人是谁不知道,我为什么跟这听着也不知道。

电影结束许久,依旧处于懵懂状态,就像电影所说的那样有点“拧巴”了。

我实在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轻易就多愁善感、胡思乱想的主儿,可此时怎么就“拧巴”。

就这样折磨了自己许久。

但外面天一亮,我突然就释然了,我真觉得自己傻冒了一回,就这一电影跟我有关吗?

这一导演,一演员,他们的生活我不清楚,他们的思想我不了解,他们的痛苦我不明白,他们努着劲想让自己成功、伟大、独一无二、高人一筹,这些我在乎吗?

我不在乎啊!

他们的生活太遥远,我够不着;他们的感觉太敏锐,我太迟钝;他们的痛苦太高级了,我还没资格!

梦想照进现实!

那个现实是他们的,梦呢?

也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我看这戏不就为了徐静蕾吗,看见了!

满意了!

模样没怎么变,就是没前两年水灵了!

成熟没成熟,没太在意!

说话还那音儿!

成,看见了就成了!

就是这样了,没看过这戏的,我不打算推荐;想去看的,我更不打算反对。

徐静蕾说,这电影可能很小众。

就是这样了。

这电影在我心中的评介可能也就是还行,可能还要低,主要看心情。

也许我看这电影时心情就不好,不知道,谁知道啊!

 2 ) 梦想只负责在角落里放光

喜欢这片子得符合以下几条:1.不讨厌王朔,也不能太爱他。

2.能适应北京人侃,不晕,不烦。

3.绝对不能讨厌徐静蕾。

4.真爱电影,至少是真爱看。

(公映什么看什么,随大流的那属于慈善人士)符合上述条件的,看了出来估计不会大骂。

电影方面,我觉得要做好一些前期工作就更好了:1.人手一剧本,头进场半个小时发,早看了也不好。

(新京报连载过剧本)实在不行,建议还是买盘回家看,被侃晕了的地方还能倒回来重看。

2.咱要是有俩房间就更好了。

开灯关灯,放音乐,吃饭抽水烟袋,老徐换发型、戴墨镜,上厕所,有沙发不坐坐地上。。。

能耍的地方不是一般小,看出导演尽力了。

现在详细说。

影片开始的超近镜头很有感觉,不过进屋了以后就没再用了。

也是,地儿太小,玩镜头显得太不真诚。

而且这片子话太密,镜头再乱就有点不道德了。

说到台词部分,的确很有王朔风采。

那些关于“说话一套一套的,不真实”的评论,绝对是没见过俩北京人深聊。

可能是说得流利了点,但一套一套,话语中透出的想象力特丰富,这是一定的。

王朔一直以北京方言写作,并创出了一类风格。

但,口语化写作写出来的毕竟不是真正的口语,特别是在对白很多的情况,还是会有点文,断句或语气稍微不到位,观众就晕了。

韩童生的台词相对比较多,有几处还是能感觉在背,背得太熟了语气就有点乱。

而且故事一上来就聊,虽然后来铺垫了导演和演员很熟,还是稍显突兀。

当然,爱听这一口儿都等着呢,甚太长时间也不现实。

导演方面,主要任务就是把握节奏。

把几大段台词分开,让观众感觉得出来翻篇儿了,到下一章了,或者主题进一步深入了。

上述的徐导用的开灯关灯等计谋的确达到了这个效果,分寸把握得比较到位。

演员方面,韩的表演没什么挑,除了上面提到的台词太熟,但这谁都难免,最怕的一个字一个字蹦没出现,真好。

老徐感觉前面有点紧,或者也可能是我还没适应电影的气氛。

后来两个人的嬉笑怒骂,气氛的几次改变,都很好地掌控了影片的节奏,可以使观众一直都集中精力,并且没跟丢。

广告方面,除了百合网,其他的都可以接受。

百合网没少砸钱吧,太TM明显了。

鉴于为了艺术的尝试,都忍了。

主题非常有意思。

让话从导演和演员的对话里说出来,满足了观众偷窥的快感,也满足了自个儿泄愤的需要。

其实如果非要从梦想照进现实这个主题上较真儿,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话题。

无数人说过了,要不是王朔的贫法儿,话说出来可能会变得特别老生常谈。

记得当初对冯小刚就有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他没有一般大陆导演的要么变态的内心,要么高大全的虚荣,有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加上对电影的热爱,一步一步在自己稳赚的情况下,走出一个商业化模式来。

但同时,又觉得他对所谓的艺术不够衷心,能为了养家糊口而做出一部分自我放弃的人,总感觉有点危险。

老徐的出现让我觉得另一个入世的大陆导演出现了,而且还带着女性视角。

公平一点说,中国电影先需要像上面两位这样的专业电影人,等电影业繁荣得跟好莱坞似的了,再出几个非要跟艺术死磕的人也不晚。

而这个想法,也很靠近梦想照进现实的主题大意。

谈了一夜,导演和演员都拧巴了,或者都豁达了。

接下去这戏还拍不拍,生活说了算。

建议把这电影拿到电影学院给学生们看看,结局自个儿决定。

您要是不缺钱,就不拍了,扭头找艺术去;要是指着这电视剧吃饭,就废话少说,给人家拍生孩子去;要是您都红到家喻户晓了,还给人家拍生孩子呢,那您就站窗口沉思吧。

 3 ) 严拧的现实飘渺的梦

我觉着我真是个严拧的人。

而且越来越有毛病。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哪根弦儿搭错了线,看悲剧看得发笑,看消遣唠嗑的戏笑着笑着就哭。

《梦想照进现实》是个好片子,比我想象中好,这说明任何事情都是你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没惦记着倒是能落这点儿好了。

这片子好就好在让人看着挺累的。

2个多小时就见着两人跟那儿蹲着唠嗑,唠得那是昏天暗地裂山崩溃得很。

韩童生是个好演员,徐静蕾麽,因为以前毁她的戏儿太多我对她印象一直不咋地,这部戏,好歹让我觉着,她不那么装纯得让人恶心了。

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好多了,这片子应该得奖的。

王朔是个明白人,活明白了又不甘心明白的人都严重拧巴。

所以他写出来的那些个台词,大段大段的显着贫儿,偶尔的一新鲜词儿听着耳朵里头就跟在挠痒痒似的,熨帖,逗乐。

可是写得特实在了,特现实了。

现实中的乐呵,总是乐呵着乐呵着,一不留神就郁闷了,不由自主就严拧了,自己跟自己死磕,跟个漩涡似的往死头拧巴自己个儿了,拧着拧着就崩溃了。

里头有句台词,老韩说的,说得特别招人。

他说,人一生最重要的也就是年轻时候跟谁一块儿过了,等年纪大了,跟谁在一块儿,遇着谁了,跟谁打过招呼,都不重要了。

日子过到后来就是熬,赶紧的熬干了算个事儿。

原台词太长了,记不清楚,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总之听得有点儿想西里哗啦一场的那意思。

我不记得我年轻时跟谁在一块儿,还没怎么着过那,怎么就突如其来老掉了。

怎么着日子还没阳光灿烂过就开始慢慢熬了。

怎么着就变得不好意思谈梦想就敢没心没肺死惦记钱了。

我真不是故意活成这样的,谁他妈的爱故意活成这样啊。

可是我能怎么样呢。

那句台词说得真惊心动魄啊,谁他妈的百年之后不是自己陪着自己个儿跟土里头埋着阿。

这话真让说的人跟听的人,都耳根子发麻,身子上起鸡皮疙瘩。

这年头,谁好意思理直气壮地谈人生谈梦想啊,都他妈的没种,只敢先把自己忽悠成一流氓,再把别人都忽悠得以为你就是一流氓。

谁都倍儿讨厌装纯的人,稍微有点儿年纪的,还他妈的一副纯真操行,要么是不要脸特别死乞白赖的,要么就是真蠢从来不想事儿的。

这世上人人都在装,不装不行,不装让人见着你怎么死的,自己跟自己没法交代,索性装把装把不是罪,谁他妈的都是在装。

说到底,梦想为什么让人们都不好意思说,都他妈的不惜的说了,是因为人人最初的梦想都他妈的一个样儿。

谁他妈的都希望世界大同,人人美好,没心计没勾心斗角,人跟人都特肝胆仗义,爱一个人被一个人爱那就是天荒地老宝马奔驰都拉不回来的事儿。

一切都很美好,一切都很顺利,所有人都特快活特高兴特幸福地过着生活。

这梦想一经现实的孔儿照进现实了,就虚无飘渺难以达到得骗自己都骗不过去了。

所以大家伙儿都不好意思说梦想了,咱们都心照不宣地管那叫做意淫了。

这多么猥亵的世界多么残酷的现实,哪配得起用上梦想这么高贵圣洁的词儿。

跟现实有关的那就只能叫做意淫,所有的人都是淫荡的。

这样反复暗示自己给自己催眠,把对日子的期望值降低到只要有得日就是好的,只要跟个牲口似的有吃有喝能睡就是美滋滋的,不这样,怎么熬巴这日子。

能拧巴的时候证明自己还是活着的,别一不留神沦陷了,成了个特别面儿特别磨即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肉蛋就成了。

告诉自己,他妈的哪有这么好这么美的事儿,折腾成啥样是啥样吧。

拧巴干了,就是个头儿了。

 4 ) 王朔小说就该这么拍

我看了一次以后,又看了一次,然后陪着别人再看了一次。

王朔的小说,就是靠语言推动情节,你无需去看人物的样子、服装……那都不是重点,只需要听他们侃就直接嗨了。

本来就是口腔文化,情节都在话里。

所以,大可以只开音频,闭上眼睛——听。

以前看过王朔的小说改拍的电影,90年代拍了好多,被当时的电影风格所影响,都很不对味,包括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等。

现在想来,真正叫排出点味道的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 阳光灿烂的日子 和青春有关的事(电视剧,最牛) 甲方乙方 过把瘾(电视剧,徐和佟的电影不能看,挺毁的) 还有就是这个,这个算次之的吧。

看完这个电影,我突然想起王朔的新书千岁寒里头有收录原本,还没来得及看呢,于是马上翻回去看。

搞了半天这么长呢,搞了半天删除了这么多呢,要按他写的那个拍,估计得要4小时。

我觉得以后王朔的片子都能这么拍,估计 1、制作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2、演员演起来太累,还得北京话溜的,外地的不行 3、票房会很差 我还是很期盼的!

 5 ) 跟老徐有乜关系啊???

明明是王朔制造,结果我看一批人还说什么老徐作品。

靠,豆瓣里不着调的人越来越多了,素质降得厉害!

懂不懂的都人五人六的来两句,到是严体了言论自由。

就这电影,这手法,没人家王朔的本子,老徐能拍吗?

从头到尾,就在一个屋子里,场景没换过,就凭两个人言语支撑,这么长且吸引人的小品,相声,段子,别人谁能写出来??

编剧是影视作品的灵魂,人家王朔是因为跟老徐铁,才给了她这么个本子,说老徐作品的人都看过小说没有?

没有的,去《我的千岁寒》里好好补补。

人家王朔那都是成熟的物件了,换他妈的张纪中也能拍出来!

另外,那些说不好看的我也不能怪你们,就没有一部电影能是人人叫好的。

文化,教育。。。

人人不相同。

口味各异很正常。

但不能说你觉得不好的就是臭狗屎。

这片子就是给北京人看的,因为玩的就是北京话。

而且还要是北京小知识分子看,大文化人不看,他们估计都跳着脚的说自己不屑。

所以觉得没劲的你就别叫嚣了,显得你特有文学素养啊?

 6 ) 现实就是个洋葱

这部电影就象是一个洋葱, 一层又一层, 掩盖着太多的东西. 最外面那层是一个才女的第三部导演作品, 撕了这一层, 发现里面不过是个北京大妞对生活一厢情愿的撕扯. 再往里, 发现是王朔这个胡同串子在耍贫嘴. 紧贴着贫的是幽默, 紧贴着幽默的是讽刺, 讽刺再往里一层是矫情, 矫情的下面是落寞, 落寞下面是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下面是悲观, 是挥之不去的感伤, 是现实这个洋葱永远都会让你流眼泪, 而梦想永远无法照进来, 只能在最黑的地方见.

 7 ) 终于看过《梦想》一片,

  终于看过《梦想》一片,     首先我要说,这不是一部电影,     如果把图像去掉,     依然不会对这部作品有任何损害。

    这仍是王朔的一部小说,    如果没看过该片,我强烈建议看一下。

   片中有太多的欲言又止,且话又密,    最理想是买碟在家看。

       但这部作品仍然是王朔的一部杰作,    该片王朔的印记太重,    已经完全看不到导演在哪。

    在看片的时候我时常会把片中的导演一角置换成王朔,     然后会心一笑。

      王朔对现实有思考,    但因缺乏理论,    深度还不够。

   因此只能对一些事情进行表面的调侃。

   看《八十年代》访谈录中的崔健一段,    也有此感,      他对现实有批判,    但仍是他接触的那个小圈子。

       另外,对片尾的处理表示不满,     后面的拖沓完全没必要,     不如以急促的敲门声来结尾。

 8 ) 鸟儿问答

若干年前,王朔写过一篇《鸟儿问答》的文章。

凭空杜撰出一个记者,与自己斗智斗勇。

文章具体讲什么问题我忘了,可这种自己跟自己较劲的形式令我印象深刻。

《梦想照进现实》就是“鸟儿问答”的电影版,那个较劲的人可能是徐静蕾,也可能是王朔,又或者是两人的混合体。

因为梦剧的导演是老徐,而编剧则是一脸坏笑的王朔。

梦想与现实,这个话题并不新鲜。

老早以前赵传就在《我是一只小小鸟》里问到: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老徐要表达的,可能更多是一种“呈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入、质疑、否定,却并不阐释、回答。

对于我们无法解决却又难以回避的东西,把它晾在那也是一种态度。

电影在文本意义上的试验色彩很浓,两个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通过对话的形式来缝合一场叙述,而叙述却又非单纯的“呈现”(记录片),而是披着“讲故事”的外衣——老徐的勇气值得敬佩。

正因如此,台词之于电影变得格外重要。

语言既不能太平淡,失于沉闷,又不能太闹,失于油滑。

王朔的力度把握的不错,台词里抖着机灵,却又不是那种浮在表层的单纯搞笑。

如果没有王朔操刀,不知道老徐的勇气是否会打折?

老徐同学有点文学青年的气质,当导演还凑合,演起戏来却总是一个模子,千人一面。

我始终觉得她一直都是本色演出,也只能本色出演。

身边也有类似性格的朋友,有点神经质、偶尔歇斯底里,有时候会很“唧唧”,内心世界经常掀起风暴(纯属主观臆测)。

所以,她的表演看起来毫无惊喜可言,老韩演的也中规中矩的。

结尾那个面对面发短信的桥段很有意思,特生活。

人真可以无聊到无耻的地步,比方在qq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废话,吭哧吭哧的发图片;比方在电话里没完没了的腻歪;比方面对面的发短信……这事咱不都干过吗?

梦想放在哪了?

聚光灯打在哪了?

路走到哪了?

生孩子的车已经出发了,导演,我们还出发吗?

 9 ) 老王老王

大概是半年以前在望京吃饭碰见老徐和老王在一起吃饭……老徐胃口很好,看得我目不转睛,一顿饭光顾扭着脖子看她了……没准就在谈这片子怎么分钱吧,嘿嘿没办法,这2个人我都是贼喜欢。

片子看得很过瘾,老王不写书已经很久了,只能看这个片子解馋……现在唯一就是等,希望老王发一发慈悲,把剧本出本书,我等着买。

应该会出书吧。

又不耽误,还多挣点闲钱。

 10 ) 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

这部电影的DVD碟在好几家音像店都是大摞的堆积,不用问店家,就知道它的命运同老徐的那本博客书一样,与其热闹的博客形成鲜明对比,问津的人鲜有。

老徐在拍这片子时大概也想到了最后会死得很惨,但她没为赢得票房在媒体面前使劲糟蹋自己,从而再次成功与那些知名美女明星拉开不小的距离,离真正的艺术家又靠近了一步。

同时,观众的不买账或多或少又一次证明了大家多么喜欢自欺欺人,明明是脑袋琢磨事的功能日渐退化,却还偏说老徐的电影太文艺,看不懂。

何况,无人问津不代表片子就糟,小众与否也更是要相对来看。

如果从单调狭窄的电影空间,略略极端的拍摄手法,以及老徐和韩童生两个人聊的那些影射娱乐圈混乱的事上来说,这片子确实有些小众,让人提不起精神。

但如果我们能稍微留点心,会发现电影所表达的东西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有关。

老徐说“我不拍别人看不懂的电影”并非为了把观众哄进电影院,影片的确不是那种应景的热闹之作,可是其中的力量要靠耐心才能寻到。

当老徐和韩童生跳出原来被宥的演员与导演身份,索性敞开来谈不准备再拍下去的电视剧的本子时,原本压抑的矛盾也跳上了桌面。

导演发现原来自己的民主公正,在演员这头不过是表面装样的自大狂——这样直接的碰撞多少有点杨德昌电影的味道,人与人交往时都在装虽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但如果真捅破那层窗户纸,全然接受在对方心中原来龌龊到了不堪的形象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搞不好就会崩溃。

如果说有不足之处,该是结尾女主角在所谓的强调重现生活原状的“理论”下让导演将那些丑恶的面孔全从剧本里删了去,只留下她自己,还反问一句“这不就是现实吗?

你原来的梦想是什么?

”这说明老徐还不够残忍(或者说老了的编剧王朔失去了在《动物凶猛》里的那股劲)。

本来英文片名“Dreams may come”里的“may”特别有味道,它能很好的说明生活原本要比电视剧还要恶心,这样一搞,反给人装纯装B的嫌疑。

《梦想照进现实》短评

2014.5.18凌晨听了一遍

3分钟前
  • 冷水浇头
  • 还行

没看到梦想也没看到现实啊

4分钟前
  • viviyin
  • 还行

才女电影

6分钟前
  • mofile
  • 推荐

俩人聊天聊了整场电影

10分钟前
  • yadiel
  • 较差

王朔的本子永远都是一股不服输的痞子味。

12分钟前
  • Elynne
  • 推荐

批话多过文化 当时还和操操在QQ上分享 有句台词不错“装不可耻,装得可耻才可耻”

16分钟前
  • 东星斑
  • 还行

有趣

20分钟前
  • 松狮牌机器猫
  • 力荐

谈到了一些东西 制作方面有欠缺 像舞台剧

21分钟前
  • 李豆瓣
  • 推荐

啰嗦,烦,没看懂。

26分钟前
  • 宁十九
  • 较差

形式的探索,内容的空洞。

28分钟前
  • 较差

simple?

29分钟前
  • 困冬。
  • 推荐

二流偏上的短篇小说二流偏下的电影

32分钟前
  • moonpaul
  • 较差

建议大家用MP3听这部电影吧,我们一起来装B

35分钟前
  • xjc_jovi
  • 较差

40分钟前
  • Innocence
  • 还行

大学的时候,边画图边听,喜欢这种感觉,听一个比自己大的男人絮絮叨叨说些似懂非懂指点人生的话,女人也得够忽悠才能将这样一场精神上的深层次交流顺理成章的进行下去。现在的我多么需要一个至少三十五岁以上的人来指点一下人生……羡慕徐能有王朔的指点。

42分钟前
  • kkkekedou
  • 推荐

明显是王朔电影...

44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看的痛苦死了...

45分钟前
  • 憨蜜瓜
  • 很差

话好多,好聒噪,好任性,像听话剧一样~

50分钟前
  • 叶酱
  • 还行

看了五遍,每遍都睡着的一部电影

55分钟前
  • 六月。喵
  • 推荐

韓童生演得真好。王朔真能掰,但掰得好。徐靜蕾有進步。

58分钟前
  • Ailouro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