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地,把《西游ABC》看完了。
这个剧辱华倒谈不上,它聚焦于一个平凡的华裔少年的学校和家庭生活,并借用和魔改了《西游记》里的若干人物。
其实还是在探讨自我认同的话题,但就观感而言,让人感到肤浅无聊甚至幼稚。
影像上首先就压低了饱和度和亮度,让黄种人的肤色更显黯黄。
里面展现的华裔还是刻板印象:压抑,保守,顺从,无法融入以白人为主流的圈子。
当然,这也可能确实就是大多数华人在欧美的生活现状。
看到第四集,上了天宫,是真服了。
服化道演都跟闹着玩似的,让我体会到了啥叫尬到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来。
佩服演员们是真敢演,怎么说服自己参于这么一出闹剧。
主创团队应是故意把这一段设计成七八十年代邵式片场的风格,有着满满的荒诞和不正经,只是这难受的观感已让人没心思再去细想编剧的“要勇敢为自己发声要勇于展示自我”之类的立意了。
有好奇者可直接从第四集两分钟后看起,看看是怎样的一个奇葩。
IMDb7.1分并不算低,不知道在美国的华裔是否真就喜看这样的作品。
不过不管怎样,美国出于对华裔市场的考虑,开始愿拍以华人为主角的影视剧,总归也还是比没有强。
西游ABC拍得真的很别扭。
且不说各种中国神话人物与中国元素无脑堆砌,刨除这些,剧情与人设方面也是很不合情合理。
王进:真的会有华人高一学生的言行举止、做派这么像美国高中生(不自信版)吗?
演技严重模仿美国青少年。
另外作为维辰的指路人,竟然到倒数第二集才相信维辰的话…维辰好惨。
孙维辰:咱就是说,一个梦就给了一个小孩儿单挑自己老爸、老爸朋友以及大boss的勇气吗?
一个梦就把自己——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神仙小孩儿——的前途命运交给一个loser-like的男高?
你很厉害!
孙悟空:蟠桃会后对牛魔王的表现就是很不合适啊。
牛魔王:蟠桃会后对孙悟空的表现就是很不合适啊。
观音:请问天庭的安危竟然会比一个小孩子的成长历程更重要?
美式观念下好像确实。
济公:前半部分的行为逻辑还很正常,后面怎么突然就转变啦?
艾米莉亚:美女,别太倒贴了……玉坠:被说的神乎其神,结局竟是如此不堪。
Racism议题:讨论到一点但并不深刻,这么处理也许有好处但是我还是觉得很遗憾。
第八集:其实如果默认前面的剧情和设定都是正常的,那么第八集的球场部分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为此我也多给了一星以示鼓励。
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太简单,二是结尾悬念有些没必要。
这个剧为什么会选择一次性放出,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平台知道这个剧本身就不好看,所以没必要一直吊着大家。
结果还要留个大坑给下一季。
迪士尼续订了吗?
如果希望尽快开拍上线,虽然看着别扭但俺就是好奇这个坑啊。
总结:这是一个很新颖的题材,但是观感非常不佳。
把华裔故事拍得这么别扭,华裔主创是要负全责的。
如果主创水平再高一点,把中美元素结合得更舒服一点,达到一个两开花的效果,或许迪士尼也会给到这部剧一周一更的待遇,甚至国内都能引进。
可惜,遗憾。
(纯个人感受,不喜不喜)
1 评分差,到底是剧情差还是上纲上线2015年诞生的一部美剧:初来乍到,一部情景喜剧,聚焦亚裔。
在豆瓣上好评满满。
一直到2019年的第6季,仍然豆瓣评分8.0,非常难得。
这一次的西游记,第一季,豆瓣评分就只有5.7分,到底是因为剧情不好,还是因为大家上纲上线呢?
2 希望有更多聚焦华裔/亚裔的作品诞生作为一个观众,即使是拍出来一部很烂的聚焦华裔/亚裔的作品,我也举双手支持。
大家一方面说:美人鱼等各种影视作品里边,黑人的角色越来越多。
甚至把本来是白人的小美人鱼也改成了黑人。
为什么在影视作作品中黑人的平权越来越夸张,而华裔/亚裔的平权还没有看到苗头呢?
我想:黑人在影视作品中最开始也是配角,然后慢慢在某一部作品中成为主角,然后在更多作品中成为主角。
刚开始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担任主角,慢慢在更多的优秀作品中担任主角。
慢慢的,黑人在影视作品中的占比越来越接近白人,而华裔/亚裔的占比仍然很低。
我想黑人最开始担任主角的作品很多也是评分很低的吧。
但没关系呀,好作品都是慢慢拍出来的。
Netflix刚开始拍片子,也是一堆烂片,之后拍的越来越好。
不一定每部作品都能像瞬息全宇宙那样口碑票房双丰收,但只要有更多的作品,就一定能出现优秀的作品。
|本文作者:Carina|审校编辑:Juliet|总 编:大风哥Wind点击这里一键添加我的微信 https://kri.xet.tech/s/KnSiI
时代变了,大人。
我太想看武侠了。
杨紫琼在老中哪里还有戏拍啊,她只会因为腰不细、胳膊粗或头发长短、唇色浅淡被各种营销号、APP轮番拉出来鞭打没活成一个“好女人”。
在何赛飞老师那样的角儿为了半两碎银和七分温饱,都得出走梨园跑影视圈揾食才能坚持演戏梦的老中社会,我对日益高涨的西方文化“侵略”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度”。
毕竟本土处处都是声声“OK”的“大肚罗汉”,哪里轮得着我一介草民指摘人家姓赵的老爷呢?
反正三百六十行,行行要走关系说人情划圈子,这东西东西方一个样,但人家能拍,我们能演吗?
能,咋不能,只要上面发话,我们也能,但是上面不发话,你还能什么?
要么你有人,要么就还是要隐喻,要审改,要删减。
我们不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做不了一心向佛的玄奘法师,成不了掌管十万天兵天将的天蓬元帅,守不得鹅毛不渡的流沙河。
我只是三界众生中一个凡夫俗子,想看点好的,值的。
但血是蓝绿的,屁是临时工放的,海报是生活西式的。
我们骂人家政治正确黑人篡改一切角色,但我们这儿甚至不能够有“政治正确”。
电视上演的是什么,影院里放的是什么,大家都装聋作哑、心知肚明,那点破玩意不比这部西游ABC强到哪儿去,甚至人家主演能为呈现流畅打戏,而付出肉眼可见的努力,我们这边划破个皮都得住院上热搜。
咱们208w连花架子都不肯做。
可拉倒吧。
能躺着挣钱怎么能让人家吃苦呢?
钱反正不知道哪里去了,老中人都很忙,辛苦半生,到头来连个能入眼的电视都都看不成。
害。
这剧里起码大家中文都不像以前那华裔演员说的拗口了,而更多的黄皮肤黑眼睛的面貌,可以得到更多在国际荧幕上出演自己文化背景故事的机会。
内娱,你还可以继续骄傲,没关系。
反正这个剧能比你用心,你还能给这个剧兜底。
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内耗和摆烂中,其他群体年复一年的尝试与迭代,最终会用摧枯拉朽之势,占据原本属于你的地位与文化。
西游因为民间群众的智慧与各方文化的涌流而诞生,经历史的大浪淘沙沉淀为四大名著,伴随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过童年、成年、暮年,但你知道我为什么看到如此戏说和胡编都愿意看下去吗?
内娱。
你不知道。
你一直都可以不知道。
昨天一口气看了5集,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最后拍着大腿叫好。
抱着期待的心情打开豆瓣,不出所料,国内观众无法理解这个剧的深度。
我举个例子:男主姓王,男主听到别人喊他wang而不是wong当场试图纠正,但是根本没用。
因为拼音是wang,美国人都会喊他wang,而不是应该的普通话发音wong。
因为wang在美国俚语里有dick的意思。
我就姓王,这种事情我每天都能碰到。
一开始是一个美国同学在过了很久之后才跟我说wang的俚语意思,我当然不在意因为大家都是开玩笑,但是久而久之着就成真的了因为没人把你当回事。
再到剧里的那个情景喜剧,关继威演的也是一个姓王的丑角,天天被人嘲笑,甚至还有一句专属谐音梗台词:What could go Wong?! 这种台词本身也很难翻译成中文。
导演故意用看上去粗制滥造的特效以及诡异的西游记情节来和严肃有深度的问题做对比,反衬出在美国的亚裔的困境。
这个剧不仅讨论了二代的融入问题,也有一代大人融入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诉求说出来,别人才能把你当回事。
这些都是有无数细节组成的,其他的细节比如:学校、公司中午带饭,作为中国人你敢不敢带你自己经常吃但是白人认为奇怪的食物?
电视机里成天都是嘲笑亚裔的小段子,你应不应该跟大家一起笑哈哈?
学校组织去参观奶酪厂,味道能把你不吃奶酪的你熏死但是白人都觉得很香,你应该怎么办?
你作为中国学生,如何平衡和中国同学相处以及美国同学相处的时间?
这些每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亚裔,以及我亲身体验过的真人真事,可谓极其鸡零狗碎的破事,但是剧都事无巨细地展现出来了,并且还更进一步探讨了解决的方法,你说好不好看?
真心推荐。
一口气看了四集。
前面两集我忍了,男主那个香蕉人长相和软弱无能的性格,我觉得可能亚裔在国外就是这样吧,这很正常。
但是剧里各种西游记元素又是那么不自然。
我以前以为日韩改编西游记已经够无厘头了,没想到迪士尼就这水平。
第四集蟠桃盛会,台词犀利,毋庸置疑。
但是总体的设计就是赤裸裸的侮辱华裔亚裔文化,凭什么你们西方的天界就是耶稣圣母天使伊甸园,到了东方的天庭整一个低俗夜店风来了,王母玉帝敖广三个丑化到了极点,最好爆出来牛魔王和孙悟空反目成仇的原因是因为牛魔王傻了吧唧一事无成的自尊心。
后面的剧情实在是没什么看头了,棍子都给抢了,傻逼男主还人畜不分踢球开心的很,说不定回头他那个软弱老爸就被开除,他老妈因为无证售卖被抓呢。
我不管你后面有没有强行洗白或者让他们一家变牛逼,反正在ABC看来,这就是华裔亚裔应该有的样子,懦弱,无知,好面子
开始确实觉得离谱,但是你打开这个剧的时候期待的是什么?
魔改本来就是意料之中。
整个西游神仙系统杂揉了佛教,道教,封神演义,民间信仰,<西游记>本身就够魔改了。
而我们熟悉的天庭,就是源自现实中的封建宫廷,当时人们能想像最高级的地方就是皇宫,所以原著天庭就是这个样子。
从这个角度,蟠桃大会的魔改就不奇怪了,美国人想像到的最高端的party,就是东南亚夜总会,蟠桃大会这个画风也合理。
其实了解人物背景再看也觉得有意思,孙悟空的反叛精神,猪八戒贪吃,济公喝酒,人物都改了很多,又保留了特色。
这种改编让我想到了<格林><童话镇>都是改原著,至少西游ABC故事更完整紧凑,没有谁完全忠于原著。
如果说《小美人鱼》口碑的扑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观众对“政治正确”的反感,改编下的叙事苍白,以及对演员个人的外表霸凌。
那么,《西游ABC》这部涵盖了国民级的西游记元素,加上认同度极高的杨紫琼、吴彦祖、关继威等一众亚裔演员,再搭配上近乎一半的中文对白,这样的剧集,为何还有人以极其狭隘的心态大骂rh?
豆瓣评分仅5.6的《西游ABC》在海外却获得了极佳的评价,MTC媒体综评76分,烂番茄指数95%,爆米花指数86%。
一部宣扬中国文化和探讨华裔身份的剧集却不被本民族认可,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剧集将原版《西游记》故事作为“美生中国人”寻求身份认同的一个载体。
文本的第一条故事线,就是孙悟空的儿子孙维辰偷走了金箍棒,执意下凡寻找传说中的第四卷经书卷轴,以打败欲叛变的牛魔王。
梦中出现的白鹅意象带领孙维辰找到了王进,一个美国高中里少有的中国人,也是典型第二代移民下的“美生中国人”。
不料,孙悟空很快就找到了儿子孙维辰的藏身之处,前来拿回被偷走的金箍棒,可孙维辰并没有那么容易放弃寻找第四卷卷轴乖乖和父亲回家。
两人很快打斗起来,突然灯光闪烁,原来是观音菩萨及时赶到化解了这场父子危机。
于是,来自《西游记》中的众多人物就构成了王进对于中国文化的一次探索。
孙维辰需要找到第四卷卷轴,而王进则需要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范式下做出选择。
《西游ABC》有三条故事线,除了对西游记元素的再演绎外,文本的核心其实是关注王进这个”美生中国人“个体的心理历程。
作为第二代移民,王进不太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又因为原生外貌在白种人占大多数的校园内不受欢迎。
因为想要结交更酷的白人小孩,王进加入了足球队,还放任他们欺负自己的印度裔好友。
为了获得虚假的认同,王进甚至一度背叛了为自己发声的少数族裔文化社,只因欺负他的白人男孩和足球教练关系好。
而当孙维辰进入他的生活,当他接触到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拥有了以他为核心的冒险故事,王进突然就在左顾右盼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这份身份认同,来自于沉甸甸的中华五千年文化。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王进父亲为样本,在他身上看到亚裔在美国的现实困境。
剧中,王进的母亲一直在为丈夫辛苦工作十年,却不敢向上司提出升职加薪而苦恼。
王进父亲拥有典型的中国人性格和思维,为人憨厚老实,在集体中讲究低调和随众,而这与崇尚个人主义、鼓励个性表达的美国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冲突。
工作十年,直到上司临近退休,他们才得知对方有一样的兴趣爱好。
与憨厚的丈夫不同,王进母亲虽然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头脑灵活、主观能动性强。
眼看谦卑被刻进了骨头里的丈夫最终没有得到上司退休后空缺出来的职位,她抓紧了中草药火爆的市场机遇,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就是这样,性格迥然不同、终日为琐事争吵的夫妻成为了第四卷卷轴的看护人。
矛盾与分歧在岁月的流逝中归于平静,最终产生爱的结晶--传说中的第四卷卷轴。
这个巧妙的安排暗喻了东亚父母常见的拧巴状态,而他们对子女的爱却又是出奇的一致。
剧集的第三条线是穿插了活跃在喜剧领域的亚裔演员弗雷德的故事。
弗雷德在年轻时出演了一部丑化亚裔形象的喜剧《蠢到无药医》,其中的一个片段迎合了当下舆论对于亚裔的排斥再次火爆网络。
王进在学校里出丑的录像,经过剪辑与弗雷德的视频片段共同构建了关于亚裔的负面印象。
这一插叙的安排不仅在更大维度上为王进所处的”美生中国人“境地提供了拟态环境,更在戏外与关继威的真实人生构成了互文。
可当在这样一部关于亚裔主题的故事里,我们能坦然解构这一曾经的不公与羞辱,何尝不是我们掌握了话语权的表现?
全然,《西游ABC》并非完美的,由于经费有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对于西游世界的建构十分简单粗暴,试图采取怀旧的画风来遮掩这一缺点。
第四集交代了孙悟空和牛魔王矛盾的来源,对于天庭和众位神仙的呈现画风清奇,敷衍中带有一丝有趣,潦草中带有一丝幽默。
全剧中文对白占比一半,多首经典华语插曲,尽管也有对中国文化融合的不够深入,依旧存在刻板印象,主题略显幼稚等问题,但《西游ABC》不失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中国文化的好作品。
一部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口碑走向极端,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海外观众来说,《西游记》建构的奇幻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是在现有的西方几大奇幻IP下具有东方代表性的文化弥散。
顺应着”政治正确“的热潮,更多的华裔或是亚裔故事被搬上了大荧幕,前有拿下第9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瞬息全宇宙》,后有大火的亚裔发疯实录《怒呛人生》。
新鲜的世界观架构+当下火热的亚裔话题+华裔身份认同的细腻主题,无论怎么说《西游ABC》在海外的语境下都是一部优秀且新鲜有趣的作品。
但是对于内地华人来说呢,《西游记》作为我们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抱着狭隘的民族心态,自然会有一种文化挪用的愤怒感。
但不同于迪奥的马面裙事件,《西游ABC》对于《西游记》的改编重构是正当的,毫不遮掩的。
原漫画作者杨谨论作为华裔的一份子,他有资格在他的生活现状下重新抒写属于”美生中国人“的西游故事,这一点无可置疑。
作为世界华裔和亚裔的一份子,看到更多属于我们的故事走上大银幕,我们应该给予的是支持和包容,而不是狭隘的将个体的身份与他者割席。
海报难道所有的西游记都要按CCTV版的拍才叫西游记,二十多年前,一个叫周星驰的男人按他的理解解读过一次,现在,老美的米老鼠按它的理解再次解读一次,以后,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解读,这,才是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呀,文化多点包容,解读更多角度,这片明显就指出了某个大国的一些不好的现状和亚裔在漂亮国的处境和地位,这哪里是烂片了!
没错,那个大国就是……印度🇮🇳
(有剧透,第一次写影评,接受所有的角度,所有的批评,这个文章主要是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的一些感想。
有些东西也是基于在美国的观察体验,比较针对面向在美华人,望理智观看谢谢)最近能量比较低,看这部剧也是本来就是拿来当做一个下饭剧,但是没想到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特别是最后两集(其实我也很喜欢第四集,就是被很多人吐槽的蟠桃会)看完之后,查了一下这部剧在豆瓣上5.8分,及格线都没有到。
然后看到一个评论提到这部剧在IMDB7.2,烂番茄96%,总体在美国评价还算不错,也算松了一口气,庆幸主创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其实是看完剧才发现《瞬息全宇宙》的一家人全员出演了本剧,加上彦祖,刘玉玲,甚至卢燕杨雁雁吉米欧阳,绝对华人全明星阵容,他们可以认可的剧本应该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何这部剧在国内可以得到这么低的分数,因为如果是几年前没有出国生活的我可能会直接给一星滚粗。
这部剧荒谬不堪,把中国最有名的神话,不可侵犯的童年记忆,嫁接在漂亮国,对白中英混杂,可爱的济公像个homeless,慈祥的观音穿上不伦不类的外增高,孙悟空的金箍棒竟然不合逻辑地可以被抢走,无用的高中爱情线,主角是个香蕉人的俗套英雄故事。。。
所谓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
吐槽可以写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观察了数年的中国人,不妨换个角度看,我看到了这部作为儿童奇幻剧,其实和《瞬息全宇宙》一样的内核,披着“荒诞”的外衣讲述ABC甚至在美生活的中国人的生活,挣扎,抗争和觉醒。
《瞬息全宇宙》也有很多争议,但是不妨它横扫今年的奥斯卡,我一点都不惊讶并且非常开心(关于此片去年也写过一篇post)。
而且本剧除了荒诞地呈现了西游的故事,剧中也多次无差别扫射美国社会的荒诞。
这其实是个成长故事,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在成长,而且成长方式各种各样。
彦祖的孙悟空最为复杂,从最初愣头青但是有独立思想的毛猴,变为齐天大圣且为人父后的‘中国式家长“,最后遭遇挫折后悟了“孩子如明镜,面对需荣戚”。
牛魔王则是”长歪了“,从最初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牛妖,被好友“背叛”后黑化要手撕悟空毁灭天庭。
男主父母的成长则是从两个有冲劲的第一代移民,被生活打磨成了大人的形状,然后最后互相和解,和自己和解。
反倒是男主的成长最为俗套,ABC小孩做了次英雄的故事,可能是为了让小朋友看个开心吧故事其实有三条线,男二作为悟空的儿子下凡寻卷轴是最为“荒诞”的一条线,关继威作为丑角爆火为“搞笑荒诞”的第二条线,男主和父母作为在美华人的生活是“最接地气”的第三条线。
三条线在前六集中穿插交织,在最后两集收束融合。
结构上也有很多前后呼应,比如教务主任第一次叫男主王进的姓就发错了音,男主只是无奈弱弱纠正,到男主父母被“请家长”后父亲在办公室很正式地纠正主任发错了“wang”这个姓氏。
还有关继威在剧中的电视访谈节目中说自己不想只做丑角,希望可以演个英雄,然后cue到屏幕前的小朋友可以勇敢做英雄,被男主看了节目之后加上和父母的和解,最终做了一次英雄。
我很喜欢最后一集里为了找出隐藏着的牛魔王,男主和基友cosplay观音和牛魔王。
男主面对照妖镜,借cos的牛魔之口说出了其实是自己的心声 “我看到了悲伤又孤单的小牛,这个人相当在意他人的看法,这个人不太喜欢自己,这个人不想对外展现本色,他害怕别人看到真实的样貌时被嘲笑,甚至被无视。
但有时这也会伤害在意他的人,最惨的是他不知道为何有这种感受”讽刺的是台下坐着的美国家长们无动于衷,其实也无可厚非,就像所有无法共情的其他人,只是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没有人可以完全共情。
也许男主也意识到了,当男主眉头一挑,画风一转,开始自嘲式的脱口秀,台下观众纷纷哄堂大笑,这又多像当今娱乐至死的社会,真诚的表达和袒露已经因为so serious无法被大众承受。
之后牛魔带金箍棒现身,悟空父子与之大乱斗,上天入地,观众并没有意料中的惊慌失措。
最终教练终于发出了疑问:“他们是在飞吧?
” 教导主任说的话好像解释了一切:“男主基友的家里十分有钱” 她为这眼前魔幻的一切找到了解释,都是男主和基友安排好的表演,好像有钱就可以做到一切,甚至违背物理定律原地起飞。
另一个荒诞的小细节就是他们举办足球赛的场地,其实是一块橄榄球场,也许这场所谓的足球赛只不过是为了给这次大乱斗找个借口,聚集一些看客罢了。
第四集的蟠桃会算是集“荒诞”之大成,也许是最近越来能接受荒诞的一切,完全没觉得不适。
其中有段对话猴子问老牛:”你知道你是谁吗“老牛:”我是牛魔王,我有个房子“猴子:”谁稀罕你的房子,我是说你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吗“老牛:”我觉得要是我勤奋努力。。
“猴子:”你就可以当一品大圣“老牛: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猴子:“你看你共鸣强,想法多,当一品大圣最合适了”我甚至觉得这段巧妙呼应了男二和男主,男二是个自信哥,男主是个陈词滥调的典型ABC。
男二不惧他人目光,很有“松弛感”,男主在白人同学中唯唯诺诺。
当然男二是孙悟空的儿子,是个神仙,也代表了虚幻,但是我真的很希望有原来越多这样的华人(小朋友)在美国社会出现,可能需要心底里坚信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然后包容并济所处在的西方社会。
我觉得这就很需要有华人父母的恰当的教育和支持,父母首先要非常认同中华文化然后也要有开放的胸怀。
正如剧中彦祖饰演的悟空落魄地在华人餐馆阴暗的储物间里和男主父母的对话:“孩子如明镜,面对需荣戚”然后在最后一集的高潮部分,也就是男主做英雄前的梦境闪回,男主父母和男主坐在饭桌上,妈妈说:“你要勇敢,Jin” 爸爸说:"做自己就好,Jin"。
这个“勇敢”道尽了多少人生遗憾的原因,这个“做自己就好”说清了多少自我怀疑的底层。
“你是两个世界碰撞的产物,集大成于一身”这是妈妈对男主的鼓励,我也多希望在美国的华人可以这么认可自己,这么认可自己的孩子。
在国内抱怨环境不自由,在美国抱怨文化冲突难融入,为何不试试坚守我们勤劳勇敢善良真诚的中华文化的根,在美国这片“自由”的土壤肆意生长呢?
你就是集大成于一身的产物!
就像男主爸爸勤勤恳恳十年没有升职就错了吗?
也许只是他没有慧眼识珠的上司,也许只是他少了一点点勇敢的表达自己,但勤劳善良永远不应该被否定。
看到了很多言论,说华人职场碰壁就是因为太老实blabla,就要学一些人的小聪明,其实本质上是有些舍本逐末。
真的不用去否定自己,包括文化基础,只需要在此之上发现不足提高就好,因为其实你永远也没办法否定自己,与其活在内耗虚无中不如接纳自己做自己就好。
我想给满分的原因,虽然剧传达了很多思想但难免还是有瑕疵,但是希望的是借此可以更多的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华人的影响力和音量。
看到剧中列举的那些西游相关的漫画影视作品,竟然没有一部是国产,反倒是日韩出品甚多,难免感觉黯然。
我觉得这也是为何此剧可以召集到华人全明星阵容。
之前在湾区线下参加组织了《追光万里》的观影活动,片子主体就是卢燕讲述华裔前辈如何艰难地在电影业努力提高影响力。
而之前在彦祖哥哥的一个线下活动中也听到了他如何亲力亲为努力提高亚裔的影响力,非常respect。
希望借《瞬息全宇宙》的东风,华人也可以通过娱乐业增加我们的音量。
啊!我不该吐槽国内特效,没钱都这样,说不定外包给了ABC公司
老美一直不知道改编东方题材的要点。他们总以为扔掉主题,拿设定套皮类型片就行,其实亚洲题材,由于大规模的历史沉淀,一旦舍了主题,舍了所有人物关系,就等于舍掉了人。舍了人的戏还能是戏吗?……所以,结果就是两边观众都不讨好,没法看。ps:虽时常不伦不类,但还是期待,望老美的左翼作者们能继续他们的政治正确,接着拍亚洲题材,华人题材吧,再尬也好过那些粉饰一切的戏!如果能偶得几部《怒呛人生》,便是赚了!
我就想知道孙悟空儿子的妈妈是谁
神作,可惜中文名挂了西游两个字被各种judge……其实只关乎ABC,you&#39;re worlds crashing into each other, you&#39;re all the pieces merging into one.
刘敬不就挺好的啊,这个男主角我是有点看不懂。最主要还是熟脸的登场,故事本身很无趣。
天雷滚滚
还是挺有趣的,虽然充满了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不过基于奇幻元素来讲 ABC 的故事还挺好玩。
各类文化融合的还挺有心意,剧情细节也有周到考量,但民粹粉红和极端敏感的人不建议观看~
一部玩味气质更重的剧集,地球都要毁灭了大家还自说自话,足见其并不严肃的属性,所以不用上纲上线说点什么。个人观感反而在看完整季之后有所改观,好像我们看日剧里的普通,却无法将故事完全汉化,岩井俊二拍的中文电影就是很奇怪。于是乎,剧里用一种ABC视角重新演绎“生活困境”,倒能咀嚼出新的真诚口味。是的,有点老调土气,不过却足够永恒。也许在他们成长过程里重新解读来自于自己血统的文化本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碰撞,十来岁时的狂喜纯粹犹如发现宝藏一般一如我们几岁时候的天真和雀跃。如果中国文化可以成为其铠甲,那么何乐不为呀!文化输出的步骤一,应该就是好奇与兴趣吧!
不喜欢,虽然知道编导只是利用了西游记这个壳子,讲abc的故事,但确实接受不了改经典人物的一些人设,不喜欢。
解构主义不是插科打诨开玩笑恶作剧
主要还是美国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成长困惑主题,不过是借一次冒险来对自己说一句我认识自己了,故事塑造牛魔王人还怪好的,只不过他没找到自己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发现中国人变得越来越保守和教条主义了 西游记就不能改编吗 小时后七龙珠不是看的挺香的?而且人家这部片子原名哪个给你说是《西游记》?明明是《美国华人》。这只是用这个神话人物来套入的讲美国华人的故事。
从指定唯二的黄种人面孔做朋友,再到类似鸡爪、茶这类最浅显片面的符号笑点;当中的触及和赋予角色的后代经历,其实和《初来乍到》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升格——在“亚裔故事热”的当下,它显得有些迟到。但故事中所塑造的多重世界:充满奇想、翻新经典的大胆发散,尴尬、格外真实的校园生活,甚至是关继威荧幕内外动情到半真半假的剧中剧,都切换得灵活自如;并且在每个部分都找到足够出色的演员,让其得到最有趣的诠释,也同样铺垫上最引人期待的后续。Disney+在手握两大IP出产的各种“流水作”之外,它成为是最独特的存在;或者说,它的发生就是独一无二的。
有点好玩,有点尴尬
尚气十足,浓郁齁咸,当代黄皮入白样板戏
还算不错,制作上讲完成度中等的校园风格的美剧,也许是赶着《瞬息全宇宙》的热度,打斗场面和服道化不是很走心,男主表演最具松驰感。目前剧情用神话故事牵引一大一小两代华裔的身份认同变化,期待后续剧情。之前也抱有偏见去看待这部作品,后来看过之后有所改观。认真的想过了,首先为人诟病的神话故事魔改元素是作为故事的部分而不是主体;其次手握优秀传统ip的文化工作者这么多年从未输出过优秀作品(以西游记为例:86版)就休怪他人文化挪用。在文艺创作上没有自己的话筒就自然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用老套的剧情正面地把黄种人的拧巴生活拧巴地位给摆在台面了,并且自然地植入中文内容,虽然这几个演员中文都不太行。最后一集着实把我笑坏了,观众的痴呆和教练的清醒形成鲜明对比。
借着西游记人物讲了个奇怪的故事。我倒不觉得这么个中为洋用的故事有什么问题,但你既然说的是天宫大战,放了那么多ABC的日常又是干嘛呢?两个主角的内容完全是割裂的,简直就不像是同一部剧。这实在是让我有点不能忍啊~~~个人评价:B-
3.0/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最后一集还不错。但是他们中文太烫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