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长
何处生长,Growing Apart
导演:龙凌云
主演:尚语贤,艾丽娅,岳骁恪,赵燕国彰,张熙然,孟可,阳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简介:18岁叛逆少年程非(岳骁恪 饰),从偶然在家中发现父亲所收藏的,失踪已久的女网友”燕尾蝶“——何生(尚语贤 饰)的寻人启事开始,逐步发现自己和她的渊源远不止有网络这么简单。神秘消失的何生,深埋谎言的程非爸爸,古怪孤僻的何生妈妈,从对家庭的反叛,到发现埋藏在深处消失的“她”,真相水落石出,原生家庭的隐痛被揭开,究竟..详细 >
影片制作精良,看得出导演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打磨剧本。但成片让人没有代入感,戏剧事件的痕迹太过刻意明显。选角上,让人感觉姐姐不够可爱,让我可怜不起来,印象深刻的就是她藏在衣柜里抬头的那个镜头,感觉缺少一点灵气。整个片子完成度很高,可以看出导演的努力和想象力,但就像是一个人为加工出来的产品,缺少了点生猛的生命力。
和金明一起看的。
#16thFIRST#很标准的院线类型,剧情风格是十年前热衷的青春代际家庭伦理古早味。p.s.一个小发现👀,剧情设定女主是川大教育学本科,但川大的教育学好像设在公管学院,影片里女主毕业证写的是“教育学院”。7.29
流畅,成熟。
最为一个打磨了3年的剧本,真的很欣慰看到如此饱满,情感如此真实的影片,向我们撕开了那个如此黑暗的时代,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塞入了太多的情绪(包括自己的),在摄影上就体现的目的性过于强,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片子
挺差,没多大意思的剧本,一开始其实还有点意思,越到后面越不知道导演要拍的是什么
#FIRST2022# 新人导演里少见的成熟作品,男性导演作品里难得的反思与愤怒
设置的悬念很有惊喜独生子女的话题 姐弟视角之间的平行叙述(妈呀 世界上罕见的正常男导演出现了)
用巧妙的历史契机回避性别结构问题。重男轻女都怪独生子女政策是吗??我大开眼界。
就看看成都的背景板,任何一段关系,但凡一方表示“我只有你了”,必崩塌无疑。
加油。
是非常好的题材,关于童年时父母离婚的创伤,终于从孩子会被周遭霸凌,回归到了源头,即父/母因为失去了另一半而把过剩的爱裹挟于孩子,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年代、过于偏激的重男轻女、对产后抑郁的疏忽等等,任何一个小点都值得好好拍,但问题也同样在此,议题都太大了,使得台词不得不非常直接地口号化,进而导致拿到这般台词的年轻演员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于是每句台词都令人尴尬…反而是艾丽娅女士,这些年看着她演各种外形、性格的角色,各个都精彩,这部也是。于是整个影片就很割裂,在艾女士的部分时会觉得这片挺好看诶,回到两个孩子的戏份就难受到抖腿…何生儿时的自杀又刻意又诡异,仿佛只是为了铺垫后面那个漏水噩梦,那个画面确实美,但多少有点本末倒置了。最后一个希区柯克变焦可能是最好的一镜,如果剪预告片可千万要剪进去。
原生家庭之痛,重男轻女观念之恶。让两个年轻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只能向前看。这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为自己而活。但剧本多少太单薄了点。
前半段还不错,从床下开始整个故事就挺悬浮的,可能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同吧。还有结尾过于直白了点哈哈哈。
#BJIFF2023#长片处女作拍成这样很不错了,每年“青葱计划”总有几部爽片,原生家庭之殇的话题永远拍不完。电影的立足点还算新颖,只是欠缺一点放飞自我与想象空间,且本子挖掘还不够深化,有些剧情处理略牵强(比如男女主的兄妹设定就挺奇情)。假如撕掉“独生子女”“单亲”“失独”“知青”等标签,我们依稀看见的只是一朵未被好好呵护尊重就过早凋零的玫瑰花,她的成长轨迹也曾是许多人的青春。一个开放式结尾,几位主演可圈可点,其中艾丽娅老师的表演最为惊喜(First影后实至名归),塑造了一个偏执封闭自以为是不善沟通的中国式母亲。映后与影迷们交流,都觉得有些压抑,女主本不该走上绝路,主创的想法未被完全呈现出来,看后意犹未尽……ps,片尾曲Joyside《命不该绝》好听,映后龙凌云导演很nice还给大家签名。
很压抑,很心理恐怖的片子,倒叙插叙地讲述了一个颇具社会争议的故事,反思了上世纪关于教育,关于重男轻女的反思,配乐烘托的氛围很好,故事充满悬疑性,这是一个关于爱的表达的故事,爱的错误的故事,父母刻板的爱往往成为了束缚我们的枷锁,而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还是能感受到那种隐秘的痛,导演用悬疑的视角一步步揭开两个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庭,也慢慢揭开整个社会时代的烙印,家长的一些话真的很有窒息感。手持的一些镜头也很好的代入到了那个年代。过去朝后、未来朝前,愿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ps:赵燕国彰一出来真的满脑子都是表情包😂
母亲和父亲演的好,男女主演的很出戏。
还好新一代,有新观念,希望你们长大之后世界能更好。“我要把我妈也写进族谱里”“就是我们的错”,在强势父母高压下虽然唯唯诺诺,也可以有一丝自由意志,这怎么不算一种“出走的决心”呢?不同的是那个逃离妻职母职,这个要逃离的则是为人子女的身份和宗族社会的吃人。秘密揭开,有稚嫩的部分,还是可以打到7分的。
脱不去一些命题作文般的强迫感,计划生育叠加重男轻女的议题一是稍嫌陈旧,二是除了正确的表态外没有提供透彻解剖,一些迷影小心思也未见其必要。比较惊人的是艾丽娅表现出来的窒息感太真实了,以爱之名行捆绑操纵之实,同时顺其自然地乔装为慈母与受害者,将这种病态压抑的心理外化为极其精准的阴郁、危险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