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不多,主要人物也只有这么几个,但每个人都刻画的那么鲜明,好几个人身上都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
整部剧看下来,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在耳边平静地讲着故事。
非常喜欢单纯善良的孙燕和痴情又特实在的潘树林,到后面斗小偷的时候都有点不敢往下看,生怕再出什么事,只希望他们俩能就这样平淡幸福的过下去。
如果孙丽和马黎明、孙燕和潘树林这两对一开始就结婚了,日子会过的怎么样?
可能生活就这样吧,注定要遇到一个一个过客,只是有些人能不忘初心,属于自己的终会得到,另一些人经过岁月的洗礼,也会成长起来。
前几天刚和朋友讲到《昼颜》没有一个多余镜头,每个细节都是必要的,感慨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这种电视剧?
现在我想,我大中华也有没有多余镜头的电视剧。
看完《空镜子》我就是这么想的。
看似平凡的主题,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作品汇集了各色常见人等,那些个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
有漂亮聪明的自私鬼、慈祥操劳的父母亲、英俊浮浪的发小、憨厚暴躁的傻大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小肚鸡肠的性无能……而主人公是一个善良可爱的普通姑娘。
平凡的人啊,他们的生活才是这世界的主流,他们的追求、彷徨与喜怒哀乐才是最真实的人生话题。
他们的身边有自私自利蛮不讲理的绿茶婊,讨厌牛莉饰演的孙丽这个角色。
单凭这个人讲,是差劲。
但是她恰恰可能是你最能交心的人。
彭玉母亲是最典型的妈妈了,一直都非常喜欢这个演员,典型的东北老太太特别亲切,说话声音、语气都和我姥姥特别像。
爸爸也是老演员,非常面熟,一看就忠厚老实,可还是和妈妈有着一些婚外情的误会。
这对老夫妻不能不说是几十年夫妇的典型,虽然磕磕绊绊一辈子,实质上已经超脱了爱情,成为真正的亲人了。
许亚军真是太帅了,没的说。
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老版《三国演义》里见到他饰演的陈琳,那真是惊若天人。
可是他饰演的马黎明这种人终究还是靠不住的,不过你说他风流潇洒、玩世不恭,甚至坑蒙拐骗,但是我相信他始终爱着自己的初恋。
个人还是最喜欢姜武演得潘树林,虽然脾气差、没啥文化,但人家实在、善良、对妻子好,这样的人最值得托付终生。
至于张波这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我真的是厌倦了,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这种气质的人,真是受够了。
当惊现女研究生的时候,我就知道完蛋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不能说是衣冠禽兽吧,但这种温文尔雅的人做些不对劲的事总让我感觉反差太大,最让人无法接受。
至于翟志刚,也称得上是最典型的小男人,一无是处还特爱猜忌,毛病多,本事少,不是男子汉,最鄙视这种人了,不过他的结局也可怜。
普通平凡,看上去最傻的孙燕其实正是坚持以自己的信念与准则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觉得自己综合来看就属于孙燕这个类型的,所以我感觉望见了自己的未来……孙燕和姐姐讲自己和马黎明那段的时候,我泪如雨下,因为她的心声、她的苦恼、她的感悟正是我所想的。
我们就是平凡的人。
平凡的人依旧能有自己的幸福,或是怀揣着一颗幸福的梦,快快乐乐的活下去。
纵然像孙丽,风光无限,要什么有什么,最后也是自尝苦果。
镜花水月,过眼云烟,走过了才知道,还是踏踏实实是正经。
经常出现的那段插曲真是太美了,还有那白塔旁经常想起的钟声。
钟声依旧,岁月如歌,人们不断走在那条最熟悉不过的路上,体味着自己或忧或喜的生活。
演员演得太好了,全都演得太好了,那么自然、真实,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我怀疑是不是即兴发挥,身随意动演出来的呢?
中国不是没有好剧,只是,现在看来连回去都不容易了呢。
还记得万方说得一句话:有时候生活在我们不经意间就这样过去了。
(大概意思是这样吧,原话记不清了……)空镜子就是这样在我不经意之间,流过我的心头,淡淡的却让人难以忘怀。
其实真正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就是这样淡淡的,平淡的甚至没有滋味,但是没有人能够忘记自己的人生。
空镜子对于我更有一番不同的意义,妹妹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这不同在哪里。
妹妹和我性格迥异,甚至没有共同喜好,可是空镜子却是我们共同喜欢的一部电视剧。
妹妹说:“这电视剧简直就是咱们两个的写照。
”另外电视剧里的演员各个都很棒。
牛莉和陶虹就不用说了。
演他们妈妈的彭玉,真的把一个关心女儿、挂念女儿的老人刻画的太生动了。
我觉得那简直就是我的妈妈。
还有张波的扮演者刘冠军,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希望这样的经典越来越多
这部电视剧我看了很多遍,还看了原版的小说,每一次都能被深深的打动。
生活的本质也许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透着美好与温暖。
提醒我们每个人去珍惜身边的一切,像善良的小燕那样最终收货幸福。。。
听说当年这剧也是万人空巷,在各地电视台重播了上百次。
可惜我生不逢时,没赶上好时候。
作为21世纪生人,我们这代人没有这类电视剧看,权当考古挖到宝了。
1、关于剧名——为什么是空镜子?
首集马奶奶提及晴雯,接着又开始嘀咕《好了歌》。
之后《红楼梦》成为全剧的间奏曲,借马家祖孙之口频频闪现。
用《红楼梦》解释《空镜子》,镜子里虚虚虚实实,红楼中的真真假假;我仅把空镜子看作生活的索隐。
剧中有大量强调标题的镜中戏。
细数一共四处景有镜子的元素。
姐妹闺房里的镜子
孙家姐妹的卧室潘树林家的水壶提手构成的镜框
前景是水壶的提手还有孙燕初婚和二婚家中各有一面镜子
第一次结婚
第二次结婚每一面镜子里都是孙燕当时看似牢不可破的稳定关系。
和姐姐守望相助的血缘关系,和潘树林渐入佳境的恋爱关系,两段婚姻中浓情蜜意的夫妻关系。
在“空”的语境下,无形的命运之手开始昭示故事的结局,孙燕与这三个人注定分道扬镳。
恋爱不欢而散,初婚以绝望告终,姐姐也远走异乡。
镜中人总是转瞬成空,她的爱恨悲欢成了世界盲目意志的一面镜子。
故事必然是个幻灭过程,一出跌宕的悲剧。
二、关于角色的争议和结局的改编——1、孙丽开放奔放但有序。
能肆意的拥抱情感,也能淡定的迎接代价。
这个人物贵在没有哭哭啼啼,她的每一步似乎都很坚决。
如果说情感独立热衷事业是大女主的标配,那么孙丽对女人X欲的提问 对男人性能力的质疑更是时下罕见。
姐俩无话不谈他不会为了真爱等待一个入狱的男人,也不会为了孩子放弃大好前程。
她永远不愿甘当客体。
当一个女人开始冲破丈夫和孩子,一批观众开始不适了,说她抛夫弃子,好高骛远,可试想留守在家的是她和孩子,一个奔前程的丈夫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她的问题在于对恋情和婚姻不忠。
当然诡异的还是在结尾,她居然为了外国小男友打电话回家哭鼻子。
一批大观众感叹孙丽恶有恶报,把那几滴眼泪放大成对她浪荡的惩罚。
而另一批观众看到的可能是悲凉,电话那头只是姐姐的一次情场失手,电话这头妹妹却已经在一段失败的婚礼里消耗完了整个青春。
如果这段剧情是孙丽浪荡的天谴;那对照孙燕委屈自己接纳了所谓的缘分,能算福报吗。
有钱无家皆为瞎混,相夫教子方为幸福,这恐怕是强词夺理。
妙的是,它给了不同受众不同发现的余地,故事的逻辑延伸至过去未来,再次与几代人接轨了。
2、马黎明【对不起我深受时下电视剧的毒茬已久,以为男二永远是忍辱负重,万年备胎。
】马黎明可太复杂了,他一往情深但绝非良人。
其实他才是全剧最不幸的人,幼年父母相继离去,青年入狱,人生充斥着动荡和爱而不得。
可他的态度是尽量舒坦的活着,和奶奶苦中作乐。
与已婚的爱人偷......很多人说,他和孙丽棋逢对手,相互背叛伤害,本质上是一样的人。
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彼此相似、相爱,但并不适合一起过日子。
出狱后,马黎明就活成了一位注视者,一种赤裸的酒神精神。
他参与故事,但不再影响故事走向;他依然游走在姐妹之间,但只是个旁观者。
他成了站在高处的局外人,是姐妹命定的遭遇和考验。
无时无刻不在揭示生活的背面,那些在生存和欲望面前的无尽恐惧。
3、孙燕是个好女孩,但不傻【她就是生活本身,编剧把她献给了观众。
】他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寻找一个最优解,但有一套严格的自我规训。
她的这套自我规训,严格但标准颇低。
结合下文的例子,总结三点:对自己的家人要好;人品没问题;对婚姻忠诚。
(潘树林曾对她姐无理;翟志刚后期人品稀烂。
江波婚内也是找了别人,这让她很破碎。
至于马黎明,她很了解,浪荡子第,忠诚信誉度为0。
)⑴和姐姐,孙燕肯定是爱姐姐的。
姐妹看似有比较有竞争。
但戏里不可动摇,她们是彼此最重要的人,交换秘密,无话不谈。
⑵和潘树林,一个老实男人的恋爱邀约,她没拒绝。
潘树林莽撞,她原谅了,但她没原谅潘树林对姐姐的无理。
⑶和翟志刚,一个喜欢了她多年的男人的结婚邀约,她没拒绝。
翟志刚不育且心胸狭隘她原谅了,但她没原谅翟志刚的险恶自私。
⑷和姐夫,孙燕觉得这个男人总归比潘和翟强,稳重大气有文化,而且肯定不羊痿。
她以为姐夫离婚了,她排队在第一位。
没料姐夫早就有了候选人了。
(孙燕第一次有了爱情受阻的感觉,之前的分手离婚她都思虑在先,但这次她没料到姐夫是她规则以外的人。
)⑸和马黎明,孙燕明确知道这是她规则以为的男人。
马做朋友还算义气。
做恋人肯定不够专一。
孙燕是要找过日子的人,她拒绝纯粹的睡觉邀约。
她总在考虑能不能,而忽略了自身想不想。
马奶奶说孙丽是王熙凤,孙燕是傻大姐。
但“王熙凤”是享荣华富贵的主子;“傻大姐”是个做粗活的下等丫头。
“刁”也并非“坏”;“傻”和“善”更不能混为一谈。
旁人总说孙燕是个好姑娘,这个“好姑娘”的代价是,利他不利己。
好人没好命的潜规则,让性格悲剧同样和命运悲剧一样不可规避。
姐姐的能力明明比她强,却每次都是她在帮姐姐。
给姐姐当约会的挡箭牌;帮姐姐秘密手术;帮姐姐照顾父母和带孩子.....在医院,自己流产了还在安慰责怪她的丈夫。
自己过得一团糟,却同情姐夫孤身一人,给人家免费当保姆。
直到最后,去努力当好一个后妈。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个孙燕,他们的运气似乎总不是太好,常常露出又傻又惨的笑。
大多数人都爱和他们相处,不经意提供的情绪价值,几次无关紧要的利用。
自私的说,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人。
如果世界的艰难有总和,这样的人会替我们承担更多。
如果我们把她的好,当成傻,那么我们就是纯粹的坏。
关于孙燕的结局。
孙燕和潘树林完成了破镜重圆吗?
我相信剧中呈现的结局不是真的,它不符合题意。
陶虹老师在一个采访上说,结尾是后来改的,为了温暖观众,关照当时的价值观,他们选择为悲剧蒙上面纱,向苦涩的现实发糖。
补充一下,孙燕和潘树林的复合历程,强调了飞鸟倦归林的宿命感,还有后妈成正果的社会认同。
这个凭借机缘搭建的结局,其实是很合理的。
只是企图用二婚偿还一位好姑娘的不幸。
我作为来自2023的观众,实在难以接受。
如果非要这种委曲求全的结局,我宁愿相信 故事只是在一场看似圆满的情境下掐灭,这不是happy end,是留白,是开放式结局;她和潘的结果,回归到“空”,我们终究不得而知。
早前儿的电视都能深刻反映社会状态。
马黎明从游手好闲到坐牢,出狱后从出租车司机再到大老板,他英俊风流人见人爱,他希望被爱,也得到了很多的爱,却因此变得惧怕婚姻。
翟志刚有学问就自命清高,看谁都想数落几句,生理缺陷让他变得自卑,小气,婆婆妈妈,看不上孙燕离婚后却找了个母老虎,孙燕没有为他生下孩子,和后妻的孩子患先天性哮喘,真是有苦说不出。
孙丽利己主义,爱着玩世不恭的马黎明,嫁给了才学兼备的张波,赶上了留学潮赴美后被资本主义利欲熏心,和张波离婚嫁给了老外得到绿卡,被第一个老外抛弃找了第二个老外,再被抛弃再找第三个、第四个...。
孙燕善良朴实心气儿高,这个丑小鸭也希望像白天鹅姐姐一样能找到像姐夫张波那样完美的男人,相亲对象潘树林的直性子暴脾气让她反感,此时重遇了以前的同学翟志刚,为了结婚而结婚她嫁给了翟志刚,夫妻生活不和谐产生各种矛盾,离婚后又兜兜转转的和以前特看不上的潘树林重逢,得到了简单的幸福。
大龄男女问题由来已久,以前,像孙燕一样,从未想过要靠相亲去结婚,要好的对象也会因为对方的某些小缺点将人拒之千里,也曾遇到过张波介绍给孙燕的那个洁癖同学一样的诡异娘炮。
人没有十全十美,剧中所有的人都在失去后回头再看才感受到被伤害的事物往往那么美好珍贵。
没看过原作小说,听说结局还是很凄凉的,但是剧终的改编仍是希望生活的一切都能有新的指望。
孙家爸爸在西藏的旧情人病逝了,爸爸后半辈子在心里还是惦记着她,最后也算是和他理想中的那份美好在另一个世界重逢了。
孙家妈妈深知爸爸有别的牵挂,爸爸去世了是不是也算了却了她的心结?
现在有了嘟嘟,有了潘乐,含饴弄孙也能充实愉快。
孙丽又要回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孙燕和潘树林学会了互补有了新的婚姻也得到了潘乐的认可,张波和学识思想登对的新妻子有了孩子获得了真正的幸福,翟志刚有了自己的孩子为孩子而努力着,马黎明的事业会越来越壮大挣更多的钱享受他想要的荣华富贵。。
这个结局挺好,都是好的期许,都是新的希望。
“我开门相送。
无边际的夜色在静等着他。
他走出了门,消溶而吞并在夜色之中,仿佛一滴雨归于大海。
”“头脑里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
床沿边梳妆台上的镜子,我特爱照,人都说女孩爱漂亮,有着骨子里爱美的天性,即便我长得平平,尤其与我姐比,她是如此耀眼,漆黑夜空中闪烁着的繁星似的,她冷,站在面前的人无一感到那距离有着万里之远,可我不同,爱笑,傻呵呵地笑,大家都与我好,就连镜子,那里面的我,美得自然,美得纯真,美得百看不厌;这条胡同走了多少回,我已经记不得了,唯独那路灯,含沙射影地使得我想起悸动过什么,有些事过去了就不想再提,有些事总是不经意间片段式浮现在眼前,如浩空中的鸽吟般,游弋离开,不惊不扰,此刻,春华秋实满院开,睹人间四月美景来。
院里老树伛偻的姿态,像位耄耋老者,霜白的两鬓挂满沧桑,眉宇间写尽华年的迷茫与彷徨,这院也是老了,由不惑之年一路走来,与我一样,由傻呵呵变得越来越周正,想了许多年我姐和马黎明的秘密,亦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朗,说真的,从来就没啥大事难事,所谓一时的想不开和糟心的,其实都是些自找麻烦、顾影自怜,好事只会越想越好,而坏的、不顺的远没有想的那么坏!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潘树林,长得魁梧如松柏,说话气宏如惊雷,整日的和我一样傻着乐,我问他“你乐什么呀”,他直说“看着你我就乐”,人生啊,百转千回,坎坎坷坷,到头来,旁人眼中的阴差阳错,却是我自个儿画的天圆地方。
一切都在往前走,老的老,离的离,连我姐,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她眼神变得温柔而非跋扈,她话少了可字字走心,她依旧是美的,那天我俩一起照镜子,我还这么觉得,姐说我也变了,一连串的形容词,天花乱坠的,我不愿去深想,只是死死地凝视着镜中的自己,变了?
老了吗?
可分明还是美的啊!
镜子里除了我,周遭是空荡荡的,唯一能想明白的,只有是“时间”这东西,缥缈不定,走走停停,尽管如太虚幻境般远近难恃真假难分,却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生活,因此不同,生命,因此各自绽放。
记得第一次看,是02年寒假,在北京一个电视台。
每天2集,可是没看多少就没再续上。
本不爱看电视剧,这么多年过去,可还是对它记忆深刻。
后来终于补完。
再次观看,终于想说点什么。
每位演员都很出色。
孙燕,本身就是本人喜欢的类型,加上演的如此自然、真实。
更是喜欢。
另外可圈可点的就是二老。
似乎他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生活。
看着电视,如同生活就像眼前流动。
细腻、平淡、真实。
感动、感慨之外,看到孙燕幸福的泪水,又有些满足。
好人好梦。
六七歲七八歲看的電視劇 記不清劇情 卻總能想起好人好夢帶給人那種觸動心靈的感覺 重看空鏡子 昏黃的鏡頭下 把擁有最複雜情感的人的生活狀態的縮影都放在裡面 驚奇的同時又真實得抻動人心 劇中的幾位男主角馬黎明 翟志剛 潘樹林 張波 姐倆爸孫廣田每個角色都耐人尋味 值得反覆品讀推敲 反正我是不能理解 馬黎明對妹妹是怎樣的感情 是發現平淡才是真尋求對生活的安穩抑或是刺激 是為了挑戰姐姐讓姐姐回到自己身邊 是為了證實奶奶的話 實現奶奶的心願 是心疼憐憫妹妹 還是恍惚間的純粹的愛...看不透我怎麼覺得翟志剛小心眼愛面子斤斤計較虛偽但還沒有想像中的壞哈哈 除了流產那段 不是男人 最後悟的很透 一起學習
孫燕我覺得是一個傻呵呵很善良很貼心能幹 好學 堅持做自己不服輸很大氣用力生活的那麼一個女人 她羨慕麗 殊不知自己也有資本值得被羨慕 對翟志剛果斷放手 再見時忘卻曾經受到的傷害還能平靜的安慰對方 對張波勇敢表示愛(雖然不能理解 這麼穩重的人怎麼會對姐夫有想法)對潘樹林幾次放棄又決定牽手的決心(老喜歡這一對可惜一開始沒堅持走下去 不過可能當時沒分開 婚後也不一定幸福 兜兜轉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馬黎明和姐姐這對志趣相投的青梅竹馬經歷最純粹的愛情悸動 到互相幫助到最後利用合作 是真愛 但是緣分還差了點吧 可惜了
幾個場景總能想起來 大的廣告牌 人來車往 胡同和白塔寺、紅牆 那面梳妝台的鏡子 老爸指著西藏的照片只有潘樹林一眼認出老爸......還有恰到好處的配樂 一切生活的不能再生活 卻又文藝十足
鏡子 空鏡子 到底代表什麼 從鏡中人應該能摸出點門道吧 母女 姐妹 夫妻 天空 幾次不丟棄的執念.....劇給了相對小說完美的結局真好... 生活已經夠辛苦不想給觀眾帶來壓抑哈哈用燕兒最後的幾句話結尾生活要好好過 相互幫助相互愛護 這樣不好麼這樣,才好 下一次看希望會有新的感悟 請用力生活!
歡迎重溫的和我交流!
和經典不說再見 感恩 致敬!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