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首先摘抄自己豆瓣简介里一句话,同时也是自我认可的一句话,献给这部影片,强烈引起我的共鸣。
艺术向来都是需要投入整个身心的事情,所以艺术归根结底是悲剧性的。
晚上独自来电影院看这部影片,在看之前一个问题还萦绕在我脑海里,刚刚百度过-想自杀怎么办?
之前写影评前还犹豫要不要写这个情节,不想把事情搞得太矫情,但是为了引出下文,我想这个情节不可忽略吧。
不得不大概的自我介绍一下,虽然不是说写影评就必须要感同身受或者说同行来写,但是在我为数不多的影评里,这个影片是目前我唯一可以站出来以自身来说法的一部影评。
现在情绪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被电影深深的触动了,现在叙事可能有些混乱,还请大家见谅。
我的脑子里千言万语在就集聚在语言的大门口,可是我会有一些顾忌,因为谦虚这个词在国人的脑海里尤其的敏感,我不想引爆这颗雷.太多说些我怎么样,我怎么样,我特别害怕,有人说哟你是艺术家之类的话,所以我还是不说了。
我简单点说。
有些话不想说。
直白的说,我也是弹琴的,而且我真的热爱艺术。
和电影主角最大的差距就是我弹的没他牛逼,当然人家是大师了。
但这并不能否认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想我的生活也许比大多数人接近影片人物的生活状态,所以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影片的大概的氛围是什么样的?
男主角由于童年时遭受了阴影。
这大大影响了他的成长经历。
长大以后不知是这经历塑造了他还是毁了他,阴差阳错的他成了钢琴艺术家。
但是凡事是有代价的。
艺术性也融入到他的生活中。
他的灵感,他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
他的每一次痛苦,每一次犹豫,彷徨。
都是那么的生动和赤裸裸,我感受到我在进行音乐创作时经历的那种状态。
(插播,不是硬广告)如果有朋友感兴趣本人音乐小站里的作品-请在豆瓣音乐人搜索Mystery,或点击本人头像,进入主页,直接点击连接试听。
好了,咱们继续掰弯话题,逐渐继续进入电影的世界。
我的作品总体是阴郁的,不是我不想写动感十足霹雳贝贝的音乐,其实我喜欢,但是真的写不出来。
前面说了,艺术向来都是需要投入整个身心的事情,所以一些你潜意识里的气质,可能在这个时候你也刚刚发现,你会受他摆布.请自动脑补电影中的某些情节。
童年在我心里有些情景挥之不去,却又无力去改变的情景,在不经意的瞬间,它们都会浮现,艺术创作是件私人而隐秘的事情.之前我只会把这种闪回当做一种自我无法解释的体验,今天见到电影中主角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有一丝恐怖,有一丝亲切,有一种感动,有一种震撼。
回忆的情绪使我感同身受,眼泪默默从眼角不可控的流出.这个电影我给五星,我给一百个赞。
因为他拍得很细腻很写实也很现实。
在我声泪俱下把自我的感受说清的前提下,也许我可以大声的呐喊出我对这个电影的评论?
之前的钢琴师三部曲全看过了,情节为主,比较好看。
这部钢琴师,开始看到我豆评价那么低,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去。
看过以后,被深深触动,甚至这是钢琴师里面最出色的一部,把艺术者的心理,常常要经历的痛苦,彷徨,迷茫,折磨,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能我也是写这种比较压抑的音乐,所以对于他后来被回忆逼到发疯,最后上吊的情景,丝毫不认为夸张.看评论里有人说太矫情了之类的,我只想认真的告诉你,是真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性情,也许就出不来这个艺术家,就是那句,搞好了你成为艺术家,搞不好要么就成为疯子.……我现在既没有成为艺术家,也没有完全变成疯子,像我这种半吊子也许是更多做艺术人一个长久的遥无尽头的状态。
不能完全融入“正常人”的圈子,也没有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很鸡肋的活着。
在这里也向同样被艺术搞的朋友衷心的说一句:“挺住,共勉……坚持到底,不妥协!
”
不是每部電影都是美國片,高潮起伏,驚喜不斷。
人生就是套路,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感情。
每部電影就像一個獨立的句子,竭力地表達著一個獨立的思想。
表達能力,不是看情節。
OK?
這是我爲什麽給這部電影五顆星。
能夠讓大部份人看得懂的電影是好電影。
但誰去關心社會上邊緣人士的心理?
他們按照套路來說就是“有病”。
不按套路來說,他們只是不一樣,而且想走出來的人也不少。
他們既不能拋棄自己,也不能融合社會。
創傷一直都在,治愈的方法只有面對。
時間不是讓傷者遺忘,只是讓傷者等待到一個契機,突然明白了自己為何受傷、為何難過。
我們為何要珍惜幼年。
長大了,會發現世界不讓你難過。
盧卡的朋友不是罵盧卡“你就是小時候缺點教訓”。
這說得真對。
小時候培養個健康的心靈真重要。
爲什麽要在能夠學習的時候儘量學習?
不是學習知識,是學習提問和發現。
問問自己怎麼了。
問問自己爲什麽。
最後在身邊的,是朋友,是情人,是家人。
我想人會追求很多。
最後,是不是發現,整個過程像是撈了一把水。
捧了一把水在手心,滿滿的,滿足的。
時間只是讓水慢慢地流走流走。
手中只剩下一顆沙子,也顯得很滿足。
繞一個圈就好了。
我不知道心能夠受得了繞多少個圈。
所以一個就好了。
請別想“我就知道他會選擇自盡”,而是,他走過了自己的路,才決定的。
人生不是結局,電影也不止是結局。
對吧?
“一個人能夠走多遠?
”在十六歲的時候,我問過自己一字不差的問題。
“一個人,能夠走到他倒下爲止。
”這是當時我的回答,至今仍未改變。
影片,以一个镜头开始,又以同样一个镜头结束。
卢卡的童年,在那片被浪花击打的海边,是一幅很快乐的画面,但整个配乐的基调却带着那么一丝不知名的哀伤。
小卢卡本有一个完整的家,做一个普通的孩子,仍然有着那个年纪该有的叛逆。
在父亲每次出差的日子里,他都会躲藏起来,不肯送行。
不是因为不爱父亲,而是因为有太多的爱,而无法原谅父亲频繁的缺席。
然而,他总是在父亲的车开走的路途里拼命的追赶,最后默默的叫一声“爸爸”,目送父亲远行。
夜晚因思念而靠钢琴排解的母亲,依傍着琴声,孤独的流着眼泪。
小卢卡顺着琴音走到母亲身边,听母亲弹奏曲子。
那一晚的母子虽然起初是难过的,但钢琴将母子深层次的情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也因此,一个眼神的交流致使了一桩悲剧发生。
一场车祸,让小卢卡失去了最爱的母亲。
翻车后那刺耳的轮胎不停的旋转声,让小卢卡得了病,从此活在了自责和爱与恨交织的感情里。
那个与母亲一起弹奏钢琴的夜晚,成为了卢卡与母亲之间,最美好的记忆。
也由于那场悲惨的车祸对卢卡造成的刺激,让长大的卢卡成为了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意大利爵士钢琴师。
或许卢卡心里认为,只有钢琴可以让自己与母亲靠的更近一些。
影片讲述了卢卡经历的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对偶像的崇拜。
这些情感的交融里充斥着极端的爱,与恨。
他也以同样的方式爱着自己,也,恨着自己。
那么的爱,却无法原谅。
所以,一直痛苦。
那次父亲过生日,全家相聚在一起。
卢卡送给父亲的礼物是一本具有收藏价值的地图册,父亲看了很是喜欢。
可是卢卡心里掩饰不了他对现有家庭现状的一种不满和对父亲的埋怨,不由自主的对父亲说出了“现在的家庭聚会的现状,或许不能怪你,可是能不能不要只是在生日、节日和假日的时候,才会有家庭聚餐”,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意识上的冲动,又说了一句“是地图的错,让世界太大”。
随之气氛沉重,卢卡离开。
爱情的产生曾经一度让卢卡有了归属感。
他为她写曲子,那种轻柔慢调的曲子表现出他在这份感情里感受到的细腻与温暖。
但是她的离开和偶像的死讯又再次让他回到了那种阴影里。
甚至想自己结束掉自己。
病情逐渐恶化。
为了缓解病情,他选择离开他所在的城市,再次回到了非洲。
在路途里,给每一个人写信,告诉他们他的生活。
同时也是在表达他内心的爱。
从非洲回来,卢卡和父亲住在一起,那晚他想弹琴,但是却用一把小刀划破自己手背上的皮肉,在血液涌出的同时,他痛苦的哭喊着“爸爸,妈妈!
”,歇斯底里的耗尽了他生命里最后的力气。
在最后一次电击治疗后,他回到“La Rose”酒吧,让她再抱一抱自己,在她说出“卢卡,我爱你”后,失措的离开。
最后,卢卡留下了一个录音磁带,3首钢琴曲和一封遗书。
悬梁自尽。
其中有首歌名叫“How Far Can You Fly”,或许他一生都在寻找那种距离有多远。
这部电影的锁链其实重心是在亲情上。
正如她对卢卡的妹妹芭芭说的“恕我直言,你们的家庭关系才是最复杂的”。
也因而造就了悲剧的结局。
但又或许是喜剧,因为卢卡一生都在追求的距离,就是他追寻自己与在天堂的母亲的距离。
钢琴看似造就卢卡悲剧的结尾,但其实用钢琴的音阶结束自己才是最好的救赎。
不知道是天才都过于敏感,还是敏感天然是天才基因的必需品。
如果没有童年回忆中的那一段恐怕也无法理解和掌握爵士的精神。
快速与跳跃的爵士钢琴往往会让听的人得到某种平静,相悖又相契。
这是一种极致的力量,不得不叹服。
意大利风情的音乐原来会带有极强的画面感。
刺眼的太阳光、绚烂的红色、头巾和50年代流行的大墨镜都是我想要的。
那是一种致命范儿,难怪对于母亲的记忆总也挥之不去。
始终不能坦然的接受爵士乐,也不知道是有什么障碍。
需要找碟狂听来刺激一下了。
LUCA的爸爸有次在山上跟他的儿子说,奇怪,你是一个有才能钢琴师,而我却什么都不懂....你是一个钢琴独奏家,不过,也许我们一家人都是独奏家...一直以为才能是天赋的礼物,看到LUCA的生平故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才能也会变成一个人自己的捆绑.因为小时侯坐车时不断对母亲微笑导致母亲车祸身亡,所以也就一直都不原谅自己,哪怕他是一个才能超群的爵士钢琴家,他也决不原谅自己,而他决不原谅自己的态度同时也伤害了他的伙伴,爱人和家人,又反过来让自己深陷孤独无人可以理解的境地.而音乐,本来是可以做为缓解心情,表达自我的工具,在LUCA哪里音乐却变成了一座监狱,他会一天几个小时的练琴,而忽略与家人和爱人的沟通.看着这样的天才一步步的滑入深渊,不可能没有人不难过的.为了解决他的心头所患,他也曾勇敢地重回肯尼亚,可惜,仍然是要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去对抗内心的黑暗.于是,他还是失败了.有的时候想原来疯狂与清醒不过一线之间而已,LUCA的人生问题有解吗?也许,我又要说了,也许神可以救他吧.神的爱一定可以把他对自己无尽的责备都承担过去的.神的爱也一定会帮助他走出他的监狱和樊篱吧?说到底,人生不过是一场一个人奋斗的战争,依靠神的爱,原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给自己的陷阱吧.
音乐,总是记录了最美的时光。
但音乐啊,哪怕再美,哪怕走到极致……却仍然不能作为人生的救赎。
人生,究竟能飞多远。?
……只在音乐的梦境中高飞,也许,只不过是原地兜圈……——妈妈,他最爱的时光,他终于还是want to back..。
PS好影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1681709/
不像商业片无国界,艺术电影是有边界的,越艺术边界越小。
理解、判断甚至是批评的观众越少。
而这正是一部需要阅历、经验支持的艺术电影。
在和风细雨中表现彻底的绝望,绝望到底,充满了人生的无力感。
这大概就是影片的特色和贡献吧。
每个人都有心结,孤独的人尤其躲避不了命运的游戏,对某些不幸的人而言,人生就是一个长长的梦魇,无法摆脱,不可推却,即使有巨大的成功,即使有甜美的爱情,都没有用,心魔控制下的人将会失去一切,无论怎样呼唤,无论如何哭泣,不管天涯海角,此生,只能是断壁残垣,未来,一片愁云惨淡。
既然这样,怎不绝望?
只能绝望到死。
绝望到灰飞烟灭,人不成人。
影片男一号的选择非常成功,他忧郁的眼神和表演和电影融为一体。
春寒料峭,长歌当哭。
当母亲由于卢卡的不断微笑而失神,车祸身亡的时刻,卢卡的泪眼中饱含着血和迷惘。
泣涕而彷徨。
卢卡的一生成就于钢琴,是钢琴让他暂时和那个认为自己害死母亲的自己告别,而达到一种逃离怅惘和寂寞的境界。
他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他,可以在家庭聚会上间接指责自己的父亲;他,可以因为女友辛琪亚和另一个男人交谈甚欢而不相信其肚中孩子是自己的,导致辛琪亚的逃逸和人流;他,可以因为好友的死而认为是自己用音阶杀死了他。
这部影片从亲情、爱情、友情的角度,甚好地揭示了与音乐结缘的卢卡如何一步步滑向沉沦,万劫不复。
音乐人是孤独的,因为爵士而自由,可音乐付出的代价却是切实存在的清寂和薄凉。
他的内心无所依托,是以在音乐的羽裳中绽放自己超凡脱俗的艺术家天才,他的内心钩戈始终与母亲的微笑和允诺相伴连。
他没有将自己的才华束之高阁,而是以生命的薄凉渐渐稀释才华,让夜月不再怀疑自己的寻道心灵。
他曾经数度试图自杀。
第一次是在妹妹芭芭家,他将木板隔挡在房间门口,自己看着川流不息的道路,试图轻身一跃解决自己无法排斥孤独和心碎的生命。
幸好芭芭及时通知了辛琪亚;第二次是卢卡以刀片划开自己的手背,鲜血汩汩流出夺人心魄;最后一次是他选择悬梁结束自己的性命。
生命,原本不过是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有些人在束缚之中消磨了意志,有些人抑制不住与生俱来的悔和憾,只能由着大化的岑寂而杳杳归去。
卢卡的生命伊始就充满了疮疤和伤痛,结痂之后,心灵的沉重和悲痛还会以不同的形式提示他的残缺和价值领域的疏失。
他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浮屠的冷漠的盛世不会给他活在人间的理由。
有些天才的人格疏失却是天赋的,也是成就他们性命之情的必然条件。
即便梅兰之品,也要在翻覆和哀愁中刻写自己的绝命篇章。
他的内心浸润着悲凉愁绪,这种悲凉值得人道的悲悯同情,而他的写意——化非洲的独特文化为心灵之翼,和意大利城池的素性绝世之调相互融合的钢琴生命体验,也给他带来蜚声海内外的国际声誉。
我不愿意说他最后的下场是失败的,只能说个人有个人的品相和命数,卢卡之呜呼哀哉在于其独特心灵史的悲伤,这份悲伤影响了他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也许他的女友辛琪亚不能真正理解慰藉这一颗残缺的艺术心灵,只能够以正常人的面相梳理人生面临的窘境和轻狂。
卢卡最后的人道毁灭是一场劫难,也是他同宇宙结缘结仇的造化,他的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的丰厚和美好都将镌刻在每一个观者的心间。
当你面对钢琴坐下来,那个漆黑锃亮的庞然大物把你团团包围,你只能看到自己,所以钢琴师必然是寂寞的。
所以我讨厌在人前表演。
所以我讨厌LL那种用钢琴来炒作身价的人。
所以我宁愿一个人躲起来,SOLO。
How far can you fly?
看完电影后重听这首luca flores的曲子,越听越压抑,这是一个天才生命的终点。
JAZZ果然比莫扎特巴赫更适合他,因为随性,细腻,更加神经质,还该死的忧郁。
片尾kim rossi stuart抬头微笑,太美了。
不枉我20年来一直都把他当做最喜欢的男演员。
一部依靠情绪取胜的电影。
虽然情节推进很慢,但一点都不觉得闷。
男主角犹豫敏感的气质和一干演员们高超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
一句话,太赞了!
传达了
端坐 轻抚 弹起扼杀自我的E小调音阶~放不下最后那一幕 连音符也变得奢侈~心是孤独的猎手 射杀我所有的执念~
寂寞源于灵魂出窍。天才都有一样的结局。
看了半小时看不下去。导演这个流水账拍法很直白呢~然后怎么感觉男主一直在装哔?小时候躲着父亲连再见也不说其实依恋父亲追车跑?一开始接到演出邀约明知道朋友等待这个重大消息放下电话却只字不提?那英:妈蛋!最烦装哔的人!
对这样侵蚀心底的片子无抵抗力。
等字幕
一个人,永远走不出他的童年。
2008.11.19
挺可怜的,童年决定一生
+
痛。很痛。
孤独的骨髓造就华丽的钢琴solo.金玫瑰洞中的国王和firenz的nightclubjazz,真是极品
导演用画外音讲的故事太多了。
太压抑了,内心绝望的人才看得懂吧
看了就想留个那个意大利人一样的大胡子……另外决定下载OST
黄叶纷飞
用iphone4 在pptv在线看的第一部电影。杰丝敏,特里卡长的挺漂亮。电影画面不错,故事很一般,甚至无聊。
白开水一样啊。
爱情俗套,原声5星,最后一笑让人心碎
漫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