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几乎从头哭到尾的片子,怎么办呢?看到男人不知如何面对那两位军人时,我们的心被揪着看到男人不知该如何再从家里呆下去时,我们的心揪着看到男人带着两个孩子去魔法乐园时,心已经生疼没有什么正面的反战、呼吁和平直到孩子问起爸爸为什么电视上说那场战争不应该进行,妈妈应该在家里时,爸爸依然很冷静的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只说要有自己正确的判断,世界上就是有些地方发生了不安全的事情,而军人就是要去维护和平妈妈从头到尾都在他们身边,那清晰欢乐的电话留言爸爸拿起电话给妈妈在录音里诉说心理的伤痛三个人在那间小小的房子里拥着,小熊说:我想家了,想妈妈爸爸给孩子们说出真相的时候,导演让声音消失了只有爸爸的解释,大女儿的抗拒,小女儿的惊慌失措然后故事在大女儿对妈妈的幸福追忆中美好的结束了音乐棒极了
爸爸因为妻子的死去领着两个小女儿做了很多疯狂的事。
1:带着女儿逃学,逃离女儿要交的报告,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兴的去魔法公园做一个短途的旅行。
我像没有哪个家长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2:和女儿一起抽烟,尽管两个人兜不会。
3:在旅行的途中,不在高速上开车,开到田地里转圈画面包圈。
4:同意两个都不到十三周岁的女儿穿耳洞。
总之,虽然只有85min的电影,看完就很温馨。
当他们终于开到amusement park 时,我突然想到高二那年暑假在北京公园玩时,虽然是和很多人出来,但是总是自己单独行动,看到什么就直奔过去,那种好奇心强过一般的人。
后来弟弟总是埋怨我,怎么不和大家一起走。
大二在武汉和杨发骏在东湖玩,走走就把她给甩掉了,她边追我边提醒我,“这可不是你一个人在走啊,还有我呢”其实我真的忘了。。。
可能天生我就喜欢一个人旅行,向往自由是射手座的特性吧。
PS:最近比较迷家庭题材的电影,刚看的《克莱默夫妇》,超感人的还有就像《大河恋》,《金色池塘》,《燃情岁月》都是描写家庭父爱方面的。
这种类型的比较容易深入人心。
片子是一个下雨天翘班在家看的。
没有想象中的好,情节与其说是平实不如说是拖沓。
没有高潮和预料之中的结局都让人提不起兴趣。
按理说一个关于失去亲人的主题,很容易搞得很煽情,让人动容。
可我从始至终就没体会到任何共鸣。
当然也许导演想达到的效果就是真实,而不是造作。
这一点做得倒是不错,比如丈夫得知妻子去世后的反应——愣神儿而不是崩溃、歇斯底里。
还有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儿的费尽周章的方式,也符合那样的人物性格。
中年、事业平平,凡事安全第一,不犯错误最好。
可这不足以成就一部好电影,他更像是一篇散文,娓娓道来。
只可惜虽然我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士兵,但却无法产生共鸣。
也许我从骨子里就抵触美国对伊拉克的这场战争。
我相信如果是一个伊拉克人,站在伊拉克的立场上,可以有更多比这更让人心痛的故事。
只是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真是部好电影。
选材很独特,从一个小的角度映射出美国一般民众对伊站的看法。
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
两小孩的爸爸本来就是个实力派演员,相对来讲,本片中的演出倒是相对一般。
但是是两个小姑娘,性格各异,表现突出。
这应当算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了。
另一部和伊拉克战争有关的影片,由于这次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是女人,而且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母亲,故事看起来很是不同。
从外表上看,约翰库萨克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这个从长相上就很是敏感脆弱的家伙,表演风格常常是不温不火,于是演起刚刚失去妻子,又不想向女儿们透露事情的父亲,简直是信手拈来。
当然,看得出库萨克还是费了一番脑筋的,比如微胖的身材,走路的姿势,以及那副眼镜,活脱一副普通得有些窝囊的中年男子形象。
最打动我的是男主角Stanley两次打电话的情节,借助电话录音重温逝去亲人声音的情节在影视剧中并不少见,但像本片这种明知电话另一端无人应答,却仍深情倾诉的并不多见,再加上想起这位父亲对两个女儿的良苦用心,看到此处怎能不为之动容。
片中饰演大女儿Heidi的小演员演技着实不错,将一个敏感单纯的女孩儿很好地诠释出来。
Heidi感觉到事情不对头,却不能从父亲那里得到答案,她整日担心有可能来临的不幸,却又在真正的不幸面前一时不敢面对。
从Heidi姐妹的反应来看,父亲Stanley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给了女儿们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难得的快乐。
当然,或许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他自己不知将这件事如何说出口。
好在,最后他终于说出来了,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最恰当的时机和地点。
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父女三人的背影看起来很孤单,却仍旧温暖。
对于这样一个男人来说 知道自己妻子牺牲于战场后最痛苦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将这个噩耗告诉自己的孩子 所以他强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带着两个女儿开始了一场旅行 途中他满足了两个女儿所有想要做的事情 他悄悄的打电话回家回忆自己妻子的声音告诉她他和孩子们都很好 其实这部电影拍得很简单 我甚至不想去提里面的反战情绪 像是一部DV跟踪拍摄的家庭生活剧 对话人物干净的混杂在悲痛的幸福的情感里 John cusack演绎了一个男孩蜕变成男人继而成为一位伟大的父亲 他的悲痛 慌张 无助流露在脆弱的眼神中 流露在略带滑稽的步子里 无论他是一个担心自己爱的女人不会接受他的求婚的男人还是一个因为作弊而被赶出军队的男人或是羞耻于让妻子去上战场而不是自己的男人 他让两个女儿知道了自己和妻子是多么多么多么的爱她们 这样就足够了 一个男人的一生说起来潇洒恢宏 但最幸福的也莫过于自己的孩子对你说一声:thanks dad
说老实话看完这部片子觉得不应该把篇名译成“幸福已逝”,经历完这次不寻常的旅行,在葬礼上,在墓碑前,我们能说这这一家人的幸福已逝???
格蕾丝真的走了吗?
但是她在每个人的心里,在男人的那枚戒指里,在小女儿和妈妈的约定里。。。
此时,悲恸逝去,另一种幸福降临。
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失去亲人更痛苦的事情了,作为一个男人,本来可以和妻子和孩子过的很温馨,尽管没有事业,一切都很平凡。
可是妻子却走了。。。。。。
且不说这部电影的伊战背景,我不喜欢将一部电影硬是放在一个什么政治背景下看。
电影感人就好,如果非要将一部电影像解剖一样去分析,或者用什么哲学原理来解释的话,那么电影就不再是电影了。
电影本来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感悟,没必要用什么原理或者政治背景来解释。
整部片子都是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下进行的尤其是作为观众,在影片一开始就知道了答案。
妻子战死在伊拉克战场(我不认为用伊战做背景就是个噱头),难道说不是伊战,这部片子就什么可看的了,去掉伊战背景这部片子照样感人。
整部片子没有得知噩耗以后的歇斯底里的狂吼,没有哭天喊地的渲染,有的只是男人的隐忍。
蜷缩在女儿们床边,躺在妻子曾今睡过的床上泣不成声。
男人不是不可以哭,只是不能在女儿们面前哭。
男人不是不可以软弱,只是不能在亲人面前软弱。
小女孩一直都很天真和调皮,但是每次他很快乐的在床上蹦的时候,总觉得作为知道真相的爸爸,此刻心里却是一片麻木。
大女儿似乎一直都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但是每次问爸爸,爸爸都不说。
整部片子就在这样一个知道自己的妻子永远离开,不知道该如何向女儿们说却又要强装什么事都陪女儿们去游乐场玩,大女儿心事重重,小女儿与妈妈的约定,时候都在纠结观众的心,抑郁,压抑,一直都被揪着心,最后终于在泪水中宣泄,任凭海风乱吹,父女三个紧紧相拥。。。。
当大女儿至誓词的时候,一切都归于平静,一场压抑的旅行,一场用来宣告母亲死亡的旅行,使得父女之间更加了解,男人虽然失去了妻子,但是他不能软弱不能哭,他要好好的活下去,他要照顾好女儿。
简单而温柔,没有什么深刻的构思,一个平常的故事,缓缓诵读的却是幸福逝去,悲恸逝去,另一种幸福来临的苦乐相融的散文诗。
循规蹈矩且工作并不顺利的父亲有一天带着女儿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放下工作和女儿的功课开几天的车去魔法乐园一个伤心到歇斯底里的男人无声的表述着自己的情绪妻子在遥远的战场阵亡当听到这个消息严肃到几近木讷的男人默默的走进女儿们的卧室在两张小床的脚下躺下蜷缩起来电话答录机兀自絮絮地说着女主人的声音轻快明亮古人说母子连心小女儿每到一个约定的时间放下手中的任何事情闭上眼睛默默的告诉远方的母亲她的思念大女儿开始反常无法在夜里入睡深夜在外面游荡白天在课堂上睡着几天的旅程中父亲纵容女儿的一切平时看来不合理的要求也纵容自己做年轻时候的泥地飚车父女相处中那样深切的绝望缓缓的流淌出来直到把我们包围是啊怎么说怎么告诉稚龄的女儿?
怎么让她们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
在自己还无法摆脱这个伤心到绝望的局面的时候父亲开始每到一个地方就给空无一人的家里打电话对着答录机中妻子的声音叙说父女三人的情况一如妻子在生唉第一次电话拨通的时候我泪盈于睫一个如此伤心的故事啊记得看过一句话:当你有孩子的时候你有责任不跟丈夫(或妻子)乘同一班飞机无论事情多紧急乘飞机尚且有如此责任那个母亲怎能去当兵?
留下那个独活的人也许孩子终身的阴影啊唉一个伤心的也许不该发生的故事
侄子只有7岁,比Dawn更小,小得不晓得现世的残酷Dawn是在事后听她父亲讲述;侄子是在万众团聚的喜庆之夜,目睹他父亲的离去侄子还太小,小得不晓得应循的规矩Dawn坐在教堂里,专注地听姐姐Heidi念诵悼词;侄子在父亲的灵堂前到处打滚,大叫大嚷,干扰居士们念佛侄子还太小,小得不晓得祭奠的礼仪Dawn站在坟前,虔诚地打开与逝者沟通的“专属时间”;侄子在父亲的香案前,跑来跑去,香未住,已然喊着要走侄子还太小,小得不晓得感情的掩饰当奶奶和侄子提到爸爸的事情,侄子会泪流满面…… ……
最好不要先入为主地谈什么反战,对于已经牺牲的人来说,战争的继续与结束对他们已毫无意义。
对这些已经承受了哀痛的人而言,更没有意义。
悲剧发生之后,家庭的突然破碎,人物心理上承受的重压和痛苦,都被刻画得十分到位。
尤其与军嫂家庭不同的是,主人公是一个男性。
出于更大的责任感和男性的某些性格特征,加之他面对的是两个女儿,为剧情营造了很多富有感染力的特征。
我们的国家也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有很多罹难者逝去,很多家庭蒙受毁灭性的打击,很多为夫为父为妻为母者遭遇到深重的悲痛。
希望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假如这个称呼还不太矫情的话),也能拍出这样的感人作品。
对逝者是尊重和缅怀,对生者是体谅和抚慰,对观者和后人是纪念和感动。
插曲更吸引我
一个关于男人治愈的公路电影,爱永不止息。
内心刻画好
另类战争电影
John是那种天生有着忧郁气质的演员……算是部反战电影吧,至少是对战争的反思。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what if u can't? then we will lost...
原声带不错~ 沉静哀伤, 最爱的人已离我而去
我喜欢很好看!!
我喜欢这种电影。Grace没有在电影里出现过,不过是几张照片隐约出现。但她是贯通全片的人。电影基调其实挺平静的,没有太多悲伤,是因为父亲掩饰的太好,连观众都被隐瞒了吗?失去至亲是件痛苦事,我还是忍不住跟着他们流泪。还有,Heidi长得真好看。
對最後擁抱的海景特別有感覺
治愈系小品电影。一如美式独立文艺片的含蓄舒缓悲伤慢节奏。没有硝烟战争的反战片,更加悲伤的难以自制
john人长得确实漂亮,演技却的确难以登上高层的台阶。
美国人的“伤痕电影”
挺伤感的。
不曾失去至亲的人,没法体会那种想要逃离的痛苦,仿佛你跨过整个大洲,只不过想寻找一个可能能够让你恢复喘息的地方
同题材片里的一般水平。
简简单单却让我哭了好几回
It's important that people have their own views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facts. But, it's also important not to trust the facts, because most of them are lies.
看
谁明了悲伤的力量
只不过想找个应景的看...这种悲情片儿我是看不下去 抵制无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