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美国的校园青春喜剧,想必但凡是受过好莱坞电影熏陶的人都能随意的说出几部来,《美国派》系列、《贱女孩》、《小姐好辣》等等,有很多如今活跃在银幕的一线明星当初也都是从此类影片中混出来的,瑞秋·麦克亚当斯、贾森·比格斯等等。
大概是这类片子属于娱乐性很强,没什么深度,只要是年轻靓丽的面孔都可以从这里起步,至于演技嘛,就算是本色演出,都上过学是啥就演啥,剧情基本也都差不多,青春期躁动,用各种噱头表现亲情、友情、爱情、性,帅哥衰哥、美女霉女们个个都跟嗑了药似的,精力充沛、生龙活虎、干柴烈火,热热闹闹的上演泡妞、追仔、同居等青春期必修课。
美国人的开放与前卫在这些影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当然也有很多美国特色的意识形态主旋律交相辉映,比如自由(校园生活很少有老师、家长的干涉)、人道(再丑的衰哥也能追到校花)等等。
让我们这些在升学、考试压力下度过学生时代的人们不禁想问一句:同样是上学的,怎么人和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看的多了,也难免会对一些细节产生怀疑,是不是美国的学生真的都如此生机勃勃,是不是在这个年纪都只是对有关异性或同性的性问题感兴趣,如果美国的青春都是这样的青春,那我还是宁愿选择自己枯燥乏味的学生时光,至少这种生活还是清纯的青春。
当然生活的真实不是演出来的,美国青春喜剧片只是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刻意营造一种青春的类型,真实的生活远没有影片中那么丰富与“性”趣昂然,而同样是青春喜剧也不都是如此表现,比如这部《大人物拿破仑》就是与《美国派》等截然相反,主角是一个典型的闷蛋,呆头呆脑、行为笨拙、无精打采、没什么理想更没什么精彩的生活。
但就是这样一个闷蛋,却有着普通人都有的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坚持、一点点哪怕是卑微的成功,我是个闷蛋,但我有我的世界。
拿破仑是住在爱达荷州普林斯顿的一名普通高中生,他有着一头蓬松的红色头发,穿着笨拙的登山靴,还有一些并不为人欣赏的特殊技能,同时他也有着和其他处于这个迷茫青春期的男孩一样的烦恼。
拿破仑和奶奶及失业的哥哥凯普住在一起,这位已经30岁的大哥还游手好闲,整天留恋于网络聊天室找寻自己的爱情。
一天,奶奶在院子里晨跑的时候摔伤了自己,于是又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个他们远方的叔叔里考,他特意跑来这个偏僻小镇照顾兄弟两人。
拿破仑和刚刚结识的校友佩德罗一见如故,当他得知佩德罗正在参加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的竞选,而他面对的是相当强大的对手,也是自己讨厌的惠特利的时候,他决定暂时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全力帮助自己的朋友。
同时拿破仑还要记得去喂奶奶那只肥胖的宠物猫,尽量避免和糟糕的叔叔以及他正在挨门挨户推荐的丰胸草药搭上关系,在这些麻烦事的困扰下,只有一些美术小技能的拿破仑和佩德罗凭借他们的热情和努力,最终还是赢得了胜利。
拿破仑这样的人可能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任何一个地方,可能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闷蛋,生活就像电影的节奏,缓慢、枯燥、沉闷,但作为普通人,又有几个能经受的起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死里逃生的折腾。
拿破仑和影片中几个主角的生活看上去是相当的无聊、无趣、无意义: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橄榄球四分位,不遗余力推销各式产品的叔叔、目光显的呆滞,用自做蛋糕去邀请舞伴的墨西哥朋友佩德罗、整日上网期望找到真爱的32岁老哥,终于给他找到的那个风骚十足的黑人女朋友、上门推销手链会吓到逃跑的黛比。
而普通人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样,不管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无聊、多么的可笑,我们依然在坚持着自己认为是精彩的事情,至于意义,完全是自己给出的。
当那些热衷综艺节目的人们,在为“超女”、“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等造星机器倾洒所有的感情、热情、激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对这些素不相识的、胜出后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人长时间的关注、花血汗钱狂发短信、跟随着选手的进退喜悲却不知道这背后有多黑的黑幕,这样的折腾有意义吗?
对他们来说,也无非是一种活法而已,怎么活着不是活。
但闷蛋的精神还不止于此,美国闷蛋拿破仑虽然闷,但有更多的自我,选唯一的朋友当学生会主席的原因仅仅是“佩德罗有很帅的自行车,还有全校唯一的胡子”,而不是为了让朋友当上主席后自己能得多少好处,动机很“自我”。
在选举过程中用自己不高的智商想尽办法为朋友拉票,干着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永不放弃”,最让人佩服的是当拿破仑在竞选现场一舞成名后,并没有打乱自己的闷蛋生活,依旧自己玩着弱智的游戏、依旧和同样不出色的女孩黛比交往,没有因为自己有那么一点才华而投身于“娱乐选秀”活动,也没有利用自己此时的人气去追求更漂亮的女孩。
在拿破仑的身上我隐约的看到了阿甘的影子,面无表情的一张脸、永远是木讷的神态,真可谓百毒不侵,他没有更多的奢望和欲望,所以能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坚持属于自己的信念。
相比起来,中国的青春学生们或许是接触的事物太多、至上也发达、想的太多,想唱就唱,有太多的偶像,都成了名花有主的FANS,他们的生活是精彩的热闹的,个个都不是闷蛋。
但这些人为了各自的偶像而生活,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没有自我,也不管所崇拜的那些人真实的一面如何,反正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这算是什么呢?
我觉得他们还不如闷蛋,纯属傻蛋。
===============我的BLOG:http://baibo.blog.sohu.com/
不能完全的理解其幽默,但人物的呆样,偶尔还是能会心一笑。
像是美国高中版的《阳光小美女》,但主角呆更甚,魅力有时几乎为零,其他人也都缺的独树一帜的。
土壤不同,两国的怪胎也不同,这没有异议,于是有了些许的距离感,总在尝试理解其幽默的时候笑点就过期了,可惜了。
情节中到处都是兜里直接塞零食,翻墙摔到地上的情节,颇贴人物的呆。
偶尔确实有意思,但诸如此类的情节过多,这种呆甚至让我这个没耐心的人感受到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当然上述的笑点过期也有影响,总之是颇为煎熬。
但一切情绪都释放在第三幕中的高潮,在舞台上的舞蹈,总算把这蹩脚的鞋子撑开。
无比的畅快。
这样一想,前头的煎熬似乎是有意为之,而且这个人物确实是如此的生动的呆,这绝少不了前头的煎熬。
也许生活里就是有这样的人,平时挺呆的,偶尔看着还挺有意思,和他呆久了就煎熬了,但煎熬着煎熬着偶尔又给你一个刮目相看的“劲舞”。
说实在话,对于我来说,呆的还是太无聊了。
更爱《SUPRE》的呆一些,但此片的结尾又如此的动人,也更爱《阳光小美女》这类处理,但相较本片的呆,阳光小美女的那些呆都不算呆了,甚至显得如此正常。
颇为特别的观感。
影片中食物涂抹酱料当作字幕颇有意思,除此之外有几个远景有点味,其他拍摄上没有新意,但从·各种窗外视角看也是合格的。
好玩
搞笑、灰諧的確是看此片的主要因素,是實情,但笑過後想想,其實也很寫實,本人亦建議一些已經脫離了校園生活的朋友再三回味片中的一磚一瓦。
Napoleon 未必一定是您校園生涯中出現的一角,因為他可能就是您自己的倒影,那些焦慮、煩燥不安、任何時候總要「有自己一套」。
有位愛出風頭的、有位欺善怕惡、加多位怕羞仔,這種校園中的戰隊模式早就在《叮噹》中出現過。
片中往往都有些淡淡的笑話跟愚蠢的行為令您發笑,但更加會是大笑一輪後再匯心微笑;年少無知,就當要跟心儀的女孩子搭訕時第一句竟問「妳覺得自己很胖嗎?
」,這樣「精警」的對白毫不間斷地出現,那就看您跟哪一段產生共鳴。
但不得不提是結尾 Jamiroquai音樂伴著Napoleon從影帶中秘密練成的「舞功」,禮堂立刻變成的士高,務必留意。
*有位切雞員朋友都寫了編《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http://21thfriend.blogspot.com/2005/09/blog-post_15.html)》,他介紹我看的,但講到尾講TYPO,激死!
這裡我更有興趣的是以下這一幕。
Deb見Napoleon坐在樓梯上畫畫,便問他在畫甚麼,他答:「Liger(獅虎)」。
我的反應是「頂!
玩呀!
」。
不過我原來「頂」錯人,Liger(獅虎)是真的,是一種雄獅與雌虎交配後所生下來的,其實就像驢的情況,相反言而亦有Tigon(虎獅),則是雄虎與雌獅的配種,更有一些雜種及雜雜種,甚麼Tig-liger、Ti-tigon、Tiglon...真的有興趣的話,這裡的連結(http://www.geocities.com/pride_lands/Liger_Tigon.html)大概都可解答,內附各種父系母系圖表,很詳盡。
再說,古谷實的漫畫中也曾有一則會令人有起疑的章節,究竟貓跟狗混種後生下來的動物會怎樣叫呢?
書中的答案是「啊」。
我都講到尾講National Geographic,哈哈。
GOSH IDIOT圖片來源 : http://www.geocities.com/pride_lands/Liger_Tigon.html《Napoleon Dynamite》Officel homepage : http://www2.foxsearchlight.com/napoleondynamite/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6/02/napoleon-dynamite.html
炸彈頭拿破崙(napoleon dynamite)就像印象中某幾個小學同學的合體......或換個說法,小時候總會有認識的同學像極拿破崙:面孔長得傻傻戇戇(佢個咀真係冇得頂)、絕對地跟自己討厭的人周旋到底、總有一個老死,而且會義無反顧地幫助他、會袋食物入褲袋(講緊係薯脆薯條麵包之類)、家裡養了奇怪的動物、有自己的一套衣著哲學和品味、當然還電了個當時算「潮」的爆炸頭,總之就充滿個性。
我與拿破崙簡直一見如故,第一眼便對上了:片首校巴內書友仔問拿破崙:"What are you gonna do today Napoleon?", 拿破崙於是開金口說出他的第一句,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句對白:"What ever I feel I want to do! Gosh!!"然後從書本掏出六吋人形膠公仔,二話不說拋出窗外並以魚絲拖行,一臉悠然自得;我看著亦暗爽,因為以前也做過類似的事;可能正值青春期,拿破崙大部份時間都處於焦燥不安的狀態,說話總是語帶不耐煩+雙目緊閉,一副「乜你咁能蠢?!要我講幾多次你先明??!!」的態度,拿破崙天才橫溢,畫得一手好畫,但並不以此自居,非必要時並不出手;拿破崙一家人都非泛泛之輩,個個有菱有角,有個三字頭仲箍牙的女人型阿哥,為了打低細佬拿破崙走去學擺明o厄錢的跆拳道;有個自戀狂阿叔,得閒無事上ebay bid左部時光機,爭d電死拿破崙;還有隻叫Tina的古怪寵物,永遠不會吃拿破崙餵的飼料,但又不會餓死,非常神奇。
拿破崙的世界,頗有《IQ博士》天神村的氣味,甚至沒有打裂地球的暴力或則卷千平的咸濕幻想,內裡的人大都好像白白痴痴但又心地善良;拿破崙的世界,令我憶起上學讀書的生活:陽光永遠充足,生活永遠簡單,我們好像都不需要面對太多的問題,能困擾我們大半天的事其實都濕濕碎碎,拿破崙與藉貫墨西哥的老死Pedro所面對最大的挑戰就只限於班會長選舉(在這裡拿破崙終於使出他的"skill",我看完之後對那位演員非常配服!),臨時監護人Uncle Rico則連自己都養唔掂,每日只是据据牛扒,上門推銷一下「草藥增大法」,正如拿破崙那句"what ever I feel I want to do",講到尾大家也是想無拘無束「做自己」,懶理別人覺得自己怪,學唐伯虎周星星話齋:「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相比之下,另一套怪人處處的電影《Ghost World》(港譯:黐孖妹)則有如拿破崙的成人版本,主角的命運亦悽涼得多,堅持自己風格的人在這裡好像都沒有好下場,「怪人」註定與外在世界有溝通上的障礙,結局Jazz迷西摸(由我最愛的布施美飾演)更攪到要睇心理醫生,看得人心情沉重。
据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喜欢本片的和不喜欢本片的。
我显然属于前者。
这话听起来像故弄玄虚,但不尽然。
因为网飞曾经悬赏一百万美元征求能解决所谓“《大人物拿破仑》问题”的算法,即根据一个人的观影经历和评分来预测他是否喜欢本片。
此问题的难点在于,观众对本片的评价似乎过于两极和随机。
而说到底,是本片的独特性、邪典性、怪诞性使然。
本片的特质与其发生地紧密相关。
这是一个位于爱达荷州的叫普雷斯顿的小城市,仅五千居民,地广人稀,闭塞单调。
事实上导演本人正是毕业于普雷斯顿高中,而片中也充满了导演的个人经历和见闻。
片名Napoleon Dynamite是高中生男主的名字。
这名字起的霸气(拿破仑就不说了,Dynamite本意是炸药,形容人时指充满活力或令人激动),但他实际上是个瘦高内向、眼睛永远睁不开(或者说不敢正眼看人)、说起话来总有股淤积之气、在学校被人欺负、没什么朋友更没什么自信的呆子怪咖,总之跟名字完全相反就对了。
事实上不仅是他,他们全家都是怪人,他阴差阳错交的唯二朋友也都是非主流。
全员极客的设置很容易让人想起韦斯·安德森,但小成本制作的本片可没有一丝不苟的韦式镜头(光开场序列摆放食物就由于种种原因用了三只不同的手,这要是强迫症的安德森早抓狂了),最多就是背景中无处不在的爱达荷荒山意境还不错。
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小镇,你无法不面对你周围的人,过着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
如果你是校花校草,那你可能轻松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但如果你是不合群的无名小卒,那岂不是要受一辈子嘲弄?
本片正是以一种冷幽默却不乏温度的方式聚焦这样一群“边缘人”:有人到中年仍搞网恋的弱鸡宅男,有对当年未入选橄榄球队意难平的自拍大叔,有资质平平却要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墨西哥移民,有其貌不扬但立志自筹学费的腼腆女孩,当然还有为了朋友放下包袱当众独舞赢得满堂彩的男主。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但内心不坏,待人不赖,一边封闭自己,一边也渴求着沟通。
其实他们只是我们的极端情况罢了,谁不是在人生的路上一边找自己一边找同伴呢?
导演最后给了准大团圆结局,让每个人都找到了能够接受自己怪癖的伴侣。
时光机终是虚幻,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焕发光彩。
四十万成本,四千万票房,让探照灯影业大捞了一笔,但这帮人到头来一个也没红。
如今20年过去,听说有可能拍续集,我好奇四十岁的拿破仑会是什么得性。
开场看起来有些枯燥,很多人看了20-30分钟肯定会觉得这牌的是啥,演的是啥,真是无聊白痴,但是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可能有种可能性就是你的年岁已老,已经对那些青春岁月的事情失去了感觉,也或者你正好青春年少还有着更多想法充斥你的大脑以至于你也无法静下心来感受这个拿破仑看起来简单生活中的那种内心波涛汹涌情绪。
这是一部看到最后你会感受那之前青春真好青春应当如是的感受,然后会想自己的青春一些糗事和趣事,然后你会想年轻真好。
让生活更安静一些,让我们对岁月更加认真一些,那就来看这部电影吧
片名叫《大人物拿破仑》,或许是出于同样的黑色幽默,这个总是张着嘴巴露出龅牙,说话弱弱的美国中学生跟法国那位鼎鼎大名的拿破仑皇帝不仅没有丝毫的共性而且可以说是俩个极端,一个是没谱的中学生,一个是人类史上杰出的天才,他们用同一个名字--Napoleon。
整部片子除了Napoleon的没有一个靠谱的人物,片子的基调却像纪录片一样的不动声色,也可以说是恶搞的不动声色,进入这个美国的乡村小镇后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特别的个性,Napoleon是个中学生,每天却插进一辆载满小学生的校巴上学,趁别人不注意时拿出个超人玩偶缠上线放在车外拉着遛,说话时老是眯着个眼睛,声音单调软弱,而且有种特别的不耐烦,家庭成员之一的kip是他老哥,每天戴着眼镜干的唯一正事是在网同MM聊天,说话时喜欢用娘娘腔的声调自我吹嘘,他唯一的一位朋友pedro是个新转来的墨西哥人,说话时声调有气无力,身体部分只有眼睛会动,Napoleon喜欢他是因为只有他才会相信自己有个很hot的模特女朋友之类被他所有同学都认为白痴的bullshit,Napoleon在他面前有优越感,一种的惬意感,还有Napoleon的叔叔,喜欢用台破烂的录像机录下自己扔橄榄球的样子,对1982年有种旁人无法理解的迷恋,因为他觉得如果他回到那时候他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橄榄球明星,会有很多钱,为此还从网上买来一台能回到1982年事实上只能电自己JJ的时间机器,还有后来成为Napoleon女朋友Deb也是同样为她塑造了一个古怪搞笑的性格,她喜欢自己做些她认为时尚的手工艺品,通过出售这些来积攒自己未来大学的学费,正是在这个自产自销的过程中认识Napoleon,并在销售的过程中把这些被Napoleon称为垃圾的东西因为受到情绪刺激全甩给了Napoleon,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就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荒谬而又日常的展开,整部片子拍的很细腻,笑料通过这些细节一个一个铺展开来,象漫画一样夸张的白痴一个接着一个在不断的挑起你的优越感逗笑你,让你也去回想自己的校园生活是否也有同样白痴行为出现过,如果没有(这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恭喜你,尽情的笑吧,这种笑会同Napoleon在pedro面前一样很是惬意。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来说算是比较精致而有特色的,这应该归功于那5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的充裕使得他们能较细腻的完成整部电影,而电影的对人物性格的特写总使我想到法国经典电影《天使爱美丽》,同样是有着那种生活的情调同对人物细微性格的强调,至于导演是否真的受到这部影片的影响则是不得而知的事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纠结一个问题,拿破仑的嘴巴就不能闭上片刻么。
虽然这并不是重点。
可是,就是这个小细节,让我对拿破仑产生了“怪伽”的感觉。
但我想,对导演,对观众,对“拿破仑”自己而言,永远合不上的嘴真的很重要,这不仅是外形的与众不同,而也是导演匠心独运的拍摄点之一。
拿破仑是个挫人,大家是这么认为的。
行为举止的不合时宜和怪异让拿破仑显得那么的不合群,但是拿破仑好像偏偏少了点叫自知之明的东西,当大家都想迅速变得合群,变成一个样子,变得所谓的受人欢迎时,拿破仑却并不为所动。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偏偏有自己的坚持。
电影略微沉闷,亮点来自竞选会的精彩舞蹈。
结尾处拿破仑继续在操场独自玩着风车球,然后黛比加入了他。
一切照旧,拿破仑还是那个拿破仑。
这也许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怪伽”的生活哲学。
我们生来自由不设防,但是参与社会活动后,从幼儿园开始,我们渐渐明白我们应该合群。
我们为那些不一样的特质焦虑,我们害怕被孤立。
其实我们内心不够强大。
我们甚至会为了合群而刻意改变自己。
这种改变看起来悲哀,却也无奈。
可人么,说白了也就一辈子,不为自己活,为谁活?
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如果你真的和别人不一样。
就算你没有改变社会的能力,但至少你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出自己。
某些时候,你不一样的频率和步伐还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而不是所谓的同样的面具。
这部电影是社会学的老师最爱的电影。
他说,每次看这部电影就能从中获得很多力量。
特别是听到那句“我做我觉得应该做的事。
”台词确实给了我些许的触动,但是于我自身而言,它更像是一个心理暗示,需要自我不断的供给勇敢和果断。
《大人物拿破仑》是一个自传,但又像是一个乌托邦,既治愈又疗伤,有时我们偏要这样的一个幻象来深陷其中,逃避现实。
直面血淋淋的事实,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看不惯的事做出微薄的抵触,这样简单的事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看得太透不是好事,因为无法解决问题,还让自己难受。
而每个人总有自己在乎的事,那个就是本我的软肋。
这个社会,没有特殊之处,平凡的人是很难活得又拽又自在的。
我们太害怕成为“异类”,即使知道活出自己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勇敢的表达,或许真能收获不一样的东西。
挣扎也好,找寻出路也罢,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这个社会磨平而变得圆滑世故。
不算坏事,因为我们需要生活,需要好好生活。
不管怎样,我想在内心保留一个没有被改变的位置,为自我留一个地方,不会迷失。
就算是“怪伽”的生活哲学吧,一个强大的自我也比什么都强。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ovies I have ever seen. Some people may not appreciate it because it is a "different" type of comedy. It is nothing like "Meet the Fockers" or "Dodgeball" but is in a different league of it's own. Most of my friends are absolutely in love with it except for one, who says it was the "stupidest movie I have ever seen". I totally agree with the ones who loved it and like most other postings, I must put a few favorite quotes: "Tina, you fat lard, come get some dinner!" "I don't know; maybe I'll build her a cake or something." "Napolean, maybe one day you'll find you a babe...peace out."
总有人表示对cult片很感兴趣,说《博击俱乐部》是cult片,《索多玛的120天》也是cult片,反正只要是另类一点、颜色一些就被称为cult片,也不知道是哪个大仙儿规定的。
一部电影够不够cult既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验,也需要影迷不断的热情。
2004年推出的《大人物拿破仑》就是这样的电影。
该片从主角到路人甲,几乎都是怪咖。
主角拿破仑是个四眼田鸡,他相貌平平,反应迟钝,一副屌丝相。
这样的非鲜肉自然在学校里成了被小霸王欺负、被小美女飞白眼的可怜虫。
拿破仑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学校里唯一的拉丁人佩德罗,一个是极度害羞自卑的女孩黛比。
佩德罗和拿破仑一样都是屌丝,他俩只能惺惺相惜,彼此慰藉。
一天,佩德罗突发奇想要竞选班长,对手是胸大无脑的金发校花,他其实根本没有胜算。
不成想一幕辣眼睛的疯狂迪斯科扭转了局势,表演者是他的好基友拿破仑。
当佩德罗无趣的演讲结束,拿破仑替他站台,表演才艺。
只见他面无表情地跳着热舞,疯狂摆动腰肢,竟产生了一种怪异的喜剧感,博得了全场喝彩!
就这样佩德罗战胜美女,成功当选。
本片出自一位刚出校门的导演之手,这部lo-fi(低保真)的小制作除了零星几句“提携后辈”的勉励之词外,影评家们几乎全给了差评。
但观众却毫不在乎什么评价,影片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本片在全球票房约5千万美元,是制作费用的100倍!
它还被评选为“成功原因最莫名其妙的电影”之一。
当然,感觉最莫名其妙的是“影评家”们,他们不懂这种没有任何思想高度的廉价电影怎能被青少年所追捧。
他们绞尽脑汁想原因,不停分析解构电影,难道是观众对拿破仑和他朋友们的屌丝命运心有戚戚焉?
难道拿破仑的没心没肺是类似于《无因的反叛》中那句经典台词“我不知道该做什么,除了去死”的后现代解读?
可惜对于cult片,一切的解读都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觉得爽,觉得过瘾,觉得应该告诉你的朋友进行分享,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好电影。
为了forever young看的一部片子 很不喜欢
无法理解其中的邪笑点。。。
那舞还行
@student center;喜歡開頭
哈哈傻蛋电影,会跳霹雳舞的白痴男主角,复古但是很时髦~看它不算浪费时间~
怪胎很有爱!
小人物的圣战
小囧样儿~
要么赶紧绽放 要么赶紧死~~
青春是平凡而唯一的
很“蠢”的电影,阳光小美女式的精彩结局造就了一部好片。原来有人养草泥马当宠物阿...
mtv的最佳电影~乔恩·海德那时候挺红的,很geek,那段舞跳的很牛逼
片子充斥着冷笑话,还好最后拿破仑那舞很赞 加了一颗星。
我也想养个草泥马~
13分左右出现一只草泥马,另美国的学校是弱智和正常人一起混编的吗。
蠢电影!!!有种Wayne's World的感觉。麻痹的太傻帽了!看着乐呵……主角这哥们,能把眼睛睁开么?!哈哈哈哈。我喜欢片头字幕,neat
好干
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欣赏不了的闷骚风
这人物形象真是太痴呆了,十足衰相,最后那段舞好囧。结尾还有彩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