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得主一部僅有半個小時的動畫片令人不禁回憶起童年的木偶定格拍攝加上現代的CG就成爲這部贏得掌聲無數的短片全片無一句對白由一部兒童交響樂改編比起由文字劇本改編更加抽象化更利于發揮鑒于音樂是前蘇聯的作曲家所作影片無處不表現出濃郁的蘇聯風情寒冷的氣候 蘇聯式的穿著 蕭條的社會 動蕩的政治定格動畫雖較其他类型的动画相比 过程复杂繁瑣动作的流畅性欠佳 却獨樹一幟 别有风味作为一部定格无对白动画短片仅通过背景乐 动作 人物表情来表现故事的发展過程以及刻畫人物性格此片做得非常到位從小主人公Peter一齣場我們幾乎就可以概括出此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弱小 膽怯 孤僻 卻 善良 典型的"受氣包"形象但是當我們看到Peter見到貓 鴨子 和 小鳥受到狼的威脅時表現出焦急和手足無措當見到狼吃掉了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小鴨表現出了震驚 悲痛 和 憤怒以緻他非常勇敢的去面對狼的威脅爲了幫小鴨復仇 奮不顧身徒手捉狼 甚至在搏鬥中受了傷 也無絲毫膽怯這與Peter在鎮上懦弱的受到武裝者欺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當成功的捉到狼之後Peter再一次有了出人意料的表現沒有像人們想像中打死了近在咫尺的狼爲小鴨報仇卻活捉了狼 送到集市交易但當看到爺爺在與商人們討價還價見到出售獸皮的店鋪 磨刀霍霍的屠夫 冷酷市儈的馬戲團老闆再看看困於籠中的狼Peter心軟了善良和對狼的同情 超越了 對狼吃掉小鴨的憤怒也許在困獸的身上 他看到了自己對于强者時的那份無助默默地打開籠門不顧世人驚异的目光 將狼放了出來狼猶豫的走出來 囬望了Peter一眼 便在衆目睽睽之下消失在夜色中
彼得眼神出现,都好像在为狼的眼神铺垫。
彼得与狼,在不同的物种之间有着相似的遭遇。
彼得是一只被马戏团利用的狼,彼得是一只被屠夫剥皮的狼,彼得是一只被做成标本的狼。
彼得看到狼,就好像看到了自己。
老人没有给彼得自由,但彼得在最后时刻要把自由给狼。
狼,无法用绳套住人,无法用网束缚人,猎枪之下,狼只能等死。
人,可以翻越高墙,可以突破束缚,给人自由,不如让人靠自己的力量追求自由。
短片以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一部同名交响童话为故事蓝本改编,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彼得与一只来犯的灰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即配乐的那一部分。
童话中角色仅仅只有几个,却制造出了生动、紧张、曲折的情节气氛,并富含哲理。
但在改变成短片后加入士兵和城镇内容后,风格俨然成为一个寓言故事,充满讽刺和隐喻。
故事结构、主题及故事内涵的延伸短片情节紧凑,故事清晰,结构明朗。
与小男孩斗智斗勇简单童话表现和结构相比,短片稍微复杂,运用小男孩斗智斗勇前后的故事及一些对比、隐喻,表达自然世界的宽容向往以及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怀疑和讽刺的主题。
在表现主题上,短片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来和隐喻。
短片在一开始,在残酷的自然世界里,彼得爷爷用一道高大的栅栏,为了“保护“彼得免受狼害,硬生生的把彼得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
故事由此拉开序幕,也开始了作者用彼得的眼睛看世界之目:影片潜在两个世界的对比1.彼得挣扎打开栅栏门上的一块小窗,窗外是本短片最美好的一个镜头:冬日的阳光穿过丛林的缝隙撒在丛林边缘结冰的湖面上。
随后爷爷一把把他拖入人类社会,在集市上不小心撞到士兵,随后被枪顶住,进垃圾桶2.爷爷成人类社会的代表白天慵懒的憨睡和彼得在自然湖面上动物与欢愉的嬉戏3.原野丛林的那只狼和还是士兵所代替体现出鲁莽、粗暴的那只“狼”的对比4.彼得的朋友鸭子在小鸟掉地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接及最后的死亡和爷爷那只肥猫想狼一样想吃小鸟,甚至在被狼追赶的时候也为放弃以及最后绕着爷爷的腿,去做卖狼的买卖如此的对比,在影片的比比皆是。
短片不仅大量的运用对比来阐述故事主题,而且使用了不少不同的蒙太奇手法来辅助主题的表现:如开篇在商店门口看到狼的镜头,之后接下来的镜头便是碰到卫兵;结尾处几个快速的肉店、皮革店、动物表演广告拍,接下来一个镜头就是被关起来的狼等等。
《彼得与狼》篇幅虽短,却寓意深远。
彼得与狼,谁是那只真正的狼?
咋一看,毫无疑问是丛林那只,吃掉善良可爱鸭子的那只狼;细细想来,士兵不是狼吗,在短片中和狼一样粗暴凶残的伤害彼得。
可为何彼得最后放掉那只狼呢?
短片中的几个连续的镜头,给予我们提示,如果不放狼走,他将成为肉店老板的狼肉,皮革店老板的皮带或是马戏团里人类的玩物。
从而像彼得自己一样成为被成人世界俯视得不到尊重,被成人世界的所界定的游戏规则限定得不到自由。
所以皮特也是“狼”,一只被片中成人世界禁闭起来的“狼”,一只向往原野自由的“狼”。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影片中的那个成人社会的文明才是真正的“狼”,她像狼一样粗暴、缺乏尊重,贪婪成性。
短片最后彼得放出狼且狼并没有伤害人走出人群,奔向原野而终。
以一个涉世未深的善良少年的眼光看待这一切,从而怀疑成人的社会文明,辛辣的批判人类社会文明里的那些远比“狼”更甚的行为和思想。
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是经交响乐老师课上推荐过来看的,这部动画影片最让我惊掉下巴的有两点:一是在管弦乐器的选用上抓住了乐器的个性并巧妙地运用到对角色的性格塑造上,将乐器拟人化如木管类乐器中的长笛,通过利用长笛高音区空灵、明亮的音色来表现小鸟灵巧的舞动翅膀并发出清脆的叫声;双簧管相对于其他木管类乐器而言,对气息的要求要大于对技巧的要求,所以对技巧性要求差一些的双簧管用来描绘呆萌、憨憨的小鸭子再合适不过了,就是小鸭子最后没能跑到彼得怀里那里好难过啊,只有一片羽毛飘落到彼得身边,哈哈哈好希望大灰狼行行好把鸭子吐出来;单簧管较具技巧性,不像双簧管那样笨重,故用单簧管的低音区来塑造诙谐(一肚子坏水)、调皮(除了好事啥都干)、步伐轻快的小肥猫,最好笑的一段是猫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的挂在树干上,树枝上是小鸟,树下面是随时会扑上来的大灰狼,哈哈哈我脑补猫猫的内心独白:精打细算的想要吃了小鸟垫垫肚子,失算啊差点要去大灰狼的肚子里陪鸭鸭戏水了,还好我会爬树!
再就是用大管的低音区发出低沉的音色来塑造爷爷严肃、唠叨的形象;用弦乐来奏出彼得勇敢、正直的形象,弦乐是管弦乐队中合奏音响效果最为和谐的,在这里我觉得是刻画彼得化解内心的冲突,追求内心世界秩序的和谐;大灰狼的主题音乐主要采用铜管类乐器中三只圆号的低音区来表现,我印象中的圆号一直是走温柔路线,没想到小白兔也能变大灰狼,用来表现大灰狼的残忍;最后就是用明亮的小号、打击乐器定音鼓和钹来表现猎人以及枪声,浅损一下虽然没有打中但人家装备齐全。
整部影片没有对话或者角色的独白,为音乐赋予电影台词般的作用,塑造的角色鲜活而富有力量,属实佩服。
二是能用短短的三十二分钟把故事情节交代的如此清楚,在我这里彼得的善良大于我对彼得勇敢的赞美,他敢于对这个世界说不,敢于维护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重点是他不会以恶报恶,而是以自己最温柔的方式与这个黑暗的社会对抗着,在威武的押送大灰狼去动物园的路上,当他看到挂满动物尸体的肉店、用动物皮毛为原材料制作衣服的服装店、马戏团团长拿着的动物表演海报,重点是彼得透过关在笼子里的大灰狼真切的看到那个被爷爷以保护为名封锁在院墙里的自己、被仗势欺人、不仅猎物还要猎死小孩单纯美好世界的猎人扔在垃圾箱里的自己,所以他动容了,决定与自己和解还他人以自由,也还自己自由和敞亮。
固执的老人、顽皮的孩子、断翅的鸟、天真的鸭子、慵懒的猫、狡猾的狼……这些只是一些简单的定语概括,当看完片子之后会发现勇敢的彼得,孩子的不作恶,猫在危机时刻的贪婪,鸟儿对天空的向往,最后你会发现狼并不是邪恶的,那些定语只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吧。
这部片子可以引起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制作精良,没有浪费每一个像素……当然,这也与音乐《彼得与狼》的伟大有关,影片出字幕的时候没有一点声音,一个音符都没有浪费……
彼得被欺负彼得被爷爷关在院子里彼得唯一的伙伴——鹅被狼吃掉彼得打败了狼彼得和爷爷把狼带到市区换钱彼得威风凛凛彼得羞辱了欺负他的两个兵彼得看了一眼仍在谈价钱的爷爷彼得放走了狼我相信这部动画片所要表现的并不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论,物种平等说等等不知所云的连国产动画片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的主题。
我们纠结着彼得放走了狼,纠结着狼温顺地与他并肩同行,纠结着他们先深情地对望才各奔东西。
还纠结着海报里彼得拼接的是狼的影子。
狼激发了彼得,也唤醒了彼得。
他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彻底幻灭。
原来无论人类社会还是动物世界都有它的弱肉强食冷酷残忍无法逃遁永恒不变。
只有站起来,站到高点;只有迎上去,迎面危难。
否则只能躲在篱笆背后,只能缩在垃圾桶里。
他可以做到,在与狼交锋的绝境中他意识到,他可以。
他可以春风得意可以威风凛凛可以光彩夺目可以焕然一新——但不变的,仍是爷爷苦涩的眼神,不变的是捉襟见肘勉强度日的生计艰辛。
他看见了世界,他认识了自己,他发觉了相似,也找到了狼与欺负他的那两个人的差异。
他还那二人以羞辱。
他放走了狼。
P.S. 当初对这个片子感兴趣是因为介绍上说它的配乐很赞,由于没有任何台词,所以每个角色都用一种乐器扮演。
但是,在看的时候,由于人物制作简直太逼真了,表情神态动作超级细腻丰富栩栩如生,加之深夜看时把音量调小,因为完全忽略了配乐…orz…http://coldenjoy.blogbus.com/logs/32485364.html
贪玩的彼得不顾爷爷的禁令出门玩耍,和没什么毛的鸭子,绑上气球的小鸟一起滑冰,送小鸟上枝头,猫和爷爷睡在一起的画面非常和谐美好,肥猫醒了,想抓鸟,没抓到,爷爷醒了,把彼得锁了,狼来了,追猫,猫上树,鸭子行动慢,吞了鸭子,狼想吃猫,猫想上树吃鸟,不慎掉下来,动多了树枝折了,体重过重有可能会有危险,关键时候不灵敏。
彼得拿网爬上围墙,上了树枝,让鸟去吸引狼注意,鸟飞下时在狼头上,很可爱,都懵的,莫名萌和谐,狼追鸟,鸟飞来飞去,彼得套狼尾巴,狼想吃彼得,抓了一下,狼进了网,猎人看到不慎开枪,爷爷回来救彼得,彼得和爷狼一起去镇上,一边动物园,一边是屠宰场,爷爷和两边交涉,孩子看狼,欺负过彼得的猎人来打狼,彼得用网套猎人,放了狼回山林。
影片中彼得的成长不仅在于他获得属于自己的力量,获得自由和别人的尊重,还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和品德去合理的使用他的力量,而不是成为一个让其他生灵感到恐惧的动物。
而狼的眼神也很有味道,注视枪口,从笼中看彼得,放它时回看彼得的眼神,彼得像狼一样渴望自由,也想有玩伴,他看着团体不敢融入,碰到猎人,被扔进垃圾箱欺负,他渴望强大,证明自己,不被欺压,狼的被捕让他成为主角,有了孩子圈里的存在感,也有勇气去反抗猎人。
小鸟自由的飞着,气球被狼戳破,狼和小鸟有一种cp感。
东郭先生把狼放走,却遭狼反噬;彼得放狼归山,却安然无恙;同样是放狼,为何结局有如此不同?
东郭完全不了解或者有选择性的不考虑狼的本性,出于无原则的恻隐和怜悯,在没有对狼性进行有力约束的情况下,盲目放狼,当然自取灭亡;那东郭如果变聪明了,在放狼之前,拳脚相加,把狼胖揍一番,并且言语严加警告,对狼吼道:“勿谓言之不预”,然后把狼放出,东郭因此会安全吗?
答案是不会,而且狼因此会被激怒,释放后,会进行更为疯狂的撕咬。
对狼的驯服,不是棍棒相加,也不是镣铐加身,而是用你的智慧、力量、勇气与它一决高下,击败它,捕获它,让他心悦诚服,它才能真正屈服于你的脚下,这就是彼得放狼而能自保的原因。
但彼得为何要放狼?
这来源于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尊重,还有血液里流淌的满满自信,这是胜利者的自信,也是王者的风范!
而最终拯救世界的,我相信就是这种大爱!
又是一个童话改编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发现以前童话中的残忍和冷酷,这是一个再次揭露与从善恶交锋到善恶纠结的故事。
最后邪恶的不是狼,是现实么,还是人类,是冷漠吧,抑或是麻木。
当小男孩站在车上露出笑容的时候,我并没有理解上去一直表情都那么Cool的他这个笑容意味着什么,生怕是那时得意的笑容。
后来他把狼偷偷放掉了,真好,他生活的世界里至少还有他这样一个人。
ps:那个小男孩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帅哥,脸上被划伤三道以后眼神还是那么冷静和坚毅。
还满喜欢他和狼对视的眼神,两个强者的眼神交锋。
把海报作为桌面,慢慢回味。
把《皮特与狼》看完了,鸡动一下!
虽然现在3D电脑大行其道,像《玛丽和马克思》、《狐狸爸爸》,这种传动手工制作出来的,加上电脑特技,不管是粘土还是木偶,看得都让人嫩流满面。
一个脏兮兮的瘦弱小孩,一个固执倔强的爷爷,一个神经兮兮的鸭子,一个骄傲自满的肥猫,一个凶恶的狼,一个断翅捆着气球的乌鸦,就这么几个角色,完成了一个很棒的故事。
彼得的眼神做的太传神了,每当他低着头,斜着眼表达内心的情感时,我都被震撼的不行!
没有一句对白,背景音乐就是普罗柯菲耶夫的童话交响乐《彼得与狼》,所以,要动画角色传达出的情感,导演很聪明也,把眼神做的这么棒!
彼得被街上的小流氓欺负,那种委屈和不服的眼神;每次扒着栅栏看时的那种好奇的眼神;被爷爷训导失望的眼神;看到断翅乌鸦时由惊恐变成可爱的眼神;第一次打开围栏大门时的眼神;和鸭子一起滑冰时的眼神;被爷爷拎出去不满的眼神;看到自己的鸭子被狼吃掉时悲伤的眼神;对付狼时那种坚毅勇敢的眼神;第一次看到钟情金发小妞那种青涩可爱的眼神;第二次带着战利品狼看到钟情金发小妞那种得瑟的眼神;站在卡车上那种小威风的眼神;看到小流氓拿枪欺负狼时那种厌恶的眼神;看到人们对狼不友好的愤怒眼神;最后和狼一起走掉那种满足淡然的眼神……如此传达给观看者这种细致了然于心的感受,看来真是磨出来的呀。
彼得和狼最后一起走掉,矛盾冲突被自然和谐,彼得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的高!
也许正是因为只有小孩才有这么纯朴善良一眼看透事实的心智吧。
鸭子最后被狼吃掉的那一瞬间,我都想替彼得嫩牛了!
我一直以为肥猫把可怜的气球乌鸦吃了,然后狼再把肥猫吃了!
可是,最后死翘翘的居然是那只神经兮兮的小鸭子!
肥猫的神态做的也挺好,就是感觉还不够憨傻,有点得意!
除了在树上扒着老往下滑有点好笑以外,最后它居然安然无事,连个忙也没帮上什么彼得的。
小乌鸦的翅膀最后终于好了,可以飞了!
也许彼得正是因为看到了小乌鸦的飞走,才理会了狼的内心吧。
就像狐狸爸爸看到狼会哭一样,野性是动物的天性,彼得一直被爷爷束缚着,不准进出院子玩,三不知还会被发配到街上买土豆,正是风华年少的小少年,哪个不是叛逆不是自我意识特别强的小孩!
挣脱对大人的束缚,就像狼喜欢原野一样!
最后说一点,我觉得那个在街上给彼得小气球的大叔,那个造型让我想到了林海雪原里面的杨子荣,他第二次出现在市场的时候,又让我想到了小龙人里面那个雪山猎人!
不喜欢的画风.完全无法理解的剧情
2008-03-07 大学时音乐欣赏课里老师讲的话,突然被记起了。
各种欠火候,尤其节奏感。全无“表现力”。
画面不错,剧情再歪!!!!!!!!30分钟的片子看掉我一个晚上。。。
看不懂,太弱了我……
那只肥猫比加菲还加菲
是阴郁还是坚毅,总之他注定与外面的世界不相容
三十多分钟的人参。。。。
30分钟无语言的短片 看起来 有点,,,
俺就看出善良来了 .......
不太流畅,再制作三年也就这水平
为了与音乐旋律匹配前半段周旋太多,猫的制作是败笔。海报很有创意,将 Peter 与 wolf 匹配在一起,实际上没有特别大性格和处境上的相同之处。但女导演还是很有才的!
画面感觉有点CULT
喜欢呀真喜欢
对古典入门者来说,是很好的交响诗联想画面。
当然技术也很棒但那不算什么。真挚的故事胜过一切
引狼入网,放狼归山。
其实是两头狼啊,孤独以及自由
剧情太拖沓了看着都要睡着了……
這個做的也太好了吧。除了劇情有點古怪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