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福柯的“权力-知识-身体”的概念工具,大概可以诠释一下这部片子里集中呈现的权力对知识作用在身体上的“真理意志”。
影片中不断展示了有形和无形规矩的生产与消灭。
福柯的权力观是一种生成性的权力认识,生产出知识,限制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生产出身体,使之在监狱、工厂中被改造得更具生产性;是通过话语制造内化为一种身体性的行为方式,通过知识控制达到对人的身体和思想的双重控制。
福柯的系谱学研究让我们有机会辨认那些一直存在却被刻意忽视的真实,重新审视被多重因素建构出的历史,惊诧于那些特定历史时期的话语是如何被权力-知识关系在主体上生产并传播的。
分析权力,无非是解释某一特定历史主体产生的历史。
以理性为耻、屈从于集权话语的奴性主体在独裁文化的温床下变成常识,并具有一定“真理性”,这仅仅是开始,将主体身体作为媒介,不断把制造它的话语传播出去并将这种主体身份扩散到整个社会。
这个场域的权力中心是神父保罗,保罗成为观念的上帝,他的声音与命令经由广播渗透至场域里每一个角落,不服从的结果就是惩罚,接受身体的摧残和公开表演性的辱骂和厮打,福柯笔下的“规训权力”解释了这样一种在影片中默认的观点:主体不仅是一种知识形式,也是权力的建构,通过一整套技术、方法、设施、描述,对身体和灵魂进行改造,最后达到自我规训的目的。
在封闭的规训场域内,保罗假以爱的名义做该做的事,以宗教慈善为号召,实则通过纪律训练和微观管理进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同时配合独裁的智利总统皮诺切特研发武器和毒气。
渣男!
当于塞尔费尽千辛万苦逃脱了尊严殖民地,却在踏进自由世界的第一步时丢了性命,到底所谓的“自由世界”是何地?
也许根本就是通往下一个不自由的集权世界,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哪里能真正逃得出。
这一笔够辛辣。
尊严殖民地其实就是被集权社会造就的缩影,若想戳破这层假象,就必须依靠未曾受到侵淫的外来他者。
但这是多么的艰辛,要平复这样的历史断层。
杉本博司在回忆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影院时说:“看电影和做梦这两件事有个相似之处,就是都会在观看中丧失自己,我们的意识被卷入,甚至因此汗流浃背。
” 这里要专门说一点的是,影片对男权视角的颠覆。
Lena将男友全裸系围裙的背影偷拍下来,并在照片上写上“My Man”,这一幕有意在翻转性别观看位置。
好莱坞电影中不应该只充斥着男性对女性的凝视,由于Emma Watson近期频为女权运动奔走,这个形象倒是像为她量身定做。
男友成为了满足她视觉愉悦的被凝视对象。
之前二人在调情一段,Lena曾说过:如果我发现你金屋藏娇,就阉了你。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片子。。。
)
一开始以为男主会出轨,看来是我的脑洞被套路腐化了……电影里的许多细节很人性化,比如男主在遭受虐待折磨后害怕的哭泣,再次回到受摧残地方的愤怒。
很多细节夜也很隐晦,比如影片中对保罗性侵小男孩的描写,但更加的让人愤怒。
他眼里看到的只是一群“生物”。
喜欢女主。
没有太聪明英勇,坚强,努力,一直在坚持。
艾玛演技很好,开篇5分钟后,一直没跳过戏。
刚开始觉得男主如果不非要拍那些照片,他和女主就不会有事,可是等影片结束,会感慨,幸好还有一个人这样坚持。
坚持揭露黑暗。
另外觉得结尾赶上飞机那稍微有点“太完美”了。
影评•尊严殖民地主演艾玛•沃森个人推荐指数四星。
第一次写影评,写的不好请多多指正。
首先我的承认我的不足,对于艾玛的电影我看的实在是太少了。
除了哈利波特外,我只看过她的壁花少年。
这部电影把故事背景放在了二战的智利,故事主角是德国人。
一个积极参加政协运动的文艺青年因为运动失败,被送往智利的一个与世隔绝异教组织的地方,他的女朋友勇敢前去解救男友的故事。
看到那个铁丝网的镜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奥斯维辛的监狱,想象的是纳粹党虐待犹太人的事情。
因为两者同样是与世隔绝,同样是二战的背景,同样是德国人。
里面最后活着出去的人都心怀愧疚,为什么自己最终活下来了,和自己呆在一起的人许多死在了那里,有时侯就是因为一碗水,一句话,一个秘密。
在这部电影中,女配角因为女主角的一句话她的男朋友是迪特,这个女配角被一群男人殴打成重伤,男女主角活下去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了的地下隧道的秘密。
最终女主角能够逃出智利,也会永远的愧疚最终怂恿孕妇和自己一起逃出的行为,反而害死了她。
电影里面关于性的部分都是暗示的,第一个镜头是舍费尔第一次单独询问艾玛的时候,艾玛脱掉了里面的衣服。
第二个镜头是费舍尔走进了儿童的浴室。
镜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可以自己脑补这些镜头之后会发生的事。
有的菲舍尔可以随意和这个王国里的女人发生关系,他还有着特殊的癖好,恋童癖。
关于信仰亦或是宗教的问题。
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邪教?
我觉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有人说邪教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
宗教是及时行善。
可是我就想问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的伊斯兰教我就不多说他们清除异教徒的圣战,曾经的历史上也有基督教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实际上一帮人趁火打劫。
佛教在缅甸也发生过大规模的屠杀事件。
电影中的这个教没有反政府,拥护总统,在政府的庇护下成长,在智利这个国家来看,也许这不是个邪教。
最后说一句,艾玛的演技越来越好了。
智利政变时期,有一个秘密基地,那里是残存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
纳粹余孽在那里创建邪教信仰,实行独裁统治,对所有人的控制残害程度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百名囚犯被审讯,杀害或埋于地下。
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仅有五名囚犯成功脱逃。
那个地方,叫尊严殖民地。
不过,这是个爱情片。
处境有多残酷,爱情就有多纯粹。
最喜欢的镜头是在刚开始——清晨,她穿着他的宽松白衬衣,光脚走到厨房门口,看到他的背影,认真地做着早餐,光身系着围裙...偷偷拿起相机一阵咔嚓,被他发现后追逐嬉闹到床上...被他抓拍到的那个吻,她藏在十字架的吊坠里,带进了殖民地。
艾玛最好的一部电影了。
真实故事改编,一对恋人,莱娜是汉莎航空的空姐,而丹尼尔则是一名摄影师,他在智利皮诺切特政变时候拍摄照片被关进尊严殖民地,这个臭名昭著的地方是前德国纳粹在智利准备东山再起的独立王国,掌权的保罗.费舍尔是一个变态的娈童者,这的农场男女小孩分开管理,严禁有任何性接触,导致25年没有一个婴儿出生。
而农场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帮智利政府严刑拷打政治犯,制造武器和毒气弹,40年来,只有5人成功逃脱,其他都死于非命。
莱娜为了救丹尼尔,自愿进入农场,忍受130天的非人折磨,和装傻的丹尼尔成功逃脱,但是铁丝网外就是光明吗?
德国大使在送他们去机场中出卖了丹尼尔和莱娜,莱娜靠私人关系联系到机长,惊险登机,机长在飞行被取消情况下强行起飞,两人这才逃出生天。
由于德国大使勾结保罗.费舍尔是真实事件,德国总统还组织外交人员观看电影。
丹尼尔偷拍的农场地下室照片在全球引起轰动,但依旧改变不了智利的命运,知道皮诺切特倒台,费舍尔才被绳之以法,因为性侵上千名男童,被判处33年有期徒刑,于2010年死于狱中。
电影前半段平铺直述,后半段惊险揪心,值得推荐。
1.二手电影只是说我之前看过一遍,而没记住,结果当成新电影又看了一遍。
2.可能非常特别,与电影无关,晚上口无遮拦得罪了好友。
后面会如何,不知道,随缘吧。
3.说说电影,女主喜欢,男主演的不错。
看这个电影是因为对皮诺切特的历史感兴趣,想找部电影感受一下当时的直观体验。
结果,只是一个背景。
与此电影基本无关。
电影拍的还是可以的,虽然有点理想化,未必真实。
但氛围算是有吧。
4.皮诺切特,电影只是戏剧化了一点,现实未必不精彩。
拍不出来罢了。
5.纪念这个年近半百仍是少年不令人满意但也无所谓的中年吧。
这次德国影展只提前买了一场票,还是因为艾玛沃森。
这个从哈利波特里走出来的小姑娘跟我们一起长大了。
悄悄截图一个广告狗指南的朋友圈
电影片名《尊严殖民地》。
没有提前查故事梗概就买票,这就是电影明星的魅力。
开场音乐有点忧伤,“你走了之后我就没有阳光……”,现在想想,也是男主人公的真实写照。
艾玛沃森,一个漂亮空姐,飞完航班抵达智利圣地亚哥之后看到了正在广场集会抗议的情人,于是立刻要求脱离组织,投奔情人怀抱。
男主演丹尼尔布鲁赫的代表作是《再见列宁》,《无耻混蛋》,三太郎说《美国队长3》他演反派,呃,完全忘了。
不知漫威在电影界作威作福的日子还能有多久?
豆瓣简介说他俩是夫妇。
应该不是。
艾玛沃森的其他空姐同事还提醒她,别让那哥们儿轻易得手,谁知俩人一见面就用舌头狂甩对方嘴唇。
明显是一对烈火情人。
进家门的时候艾玛还说要是发现有其他女人,就cut your balls off.影院字幕翻译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自我阉割的语言真是缺乏魅力。
艾玛跟丹尼尔缠绵了没几天,突然得知智利政变。
大街上都在抓人,丹尼尔这货太革命了,都大规模抓人了,还偷拍照片,结果被武装力量押走,被革命叛徒指认,关进了尊严殖民地。
艾玛沃森去求丹尼尔的革命伙伴,大家爱莫能助。
对爱情的激情驱使她自愿投入了集中营,啊,殖民地。
两人经历了各种集中营式的折磨……(脑补不了的,还是得看片。
)前半部分还有点嫌艾玛沃森zuo,干嘛爱上一个搞政治的人,傻了吧。
(前方剧透)没想到逐渐被两人的命运紧紧抓住了。
两人好容易死里逃生,跑到了德国大使馆。
大使馆立刻帮他们补办了护照,但是当天不能走,因为飞机满员了。
这难不倒空姐,艾玛沃森打电话给她的机长求助,得到肯定。
于是大使馆送他们去机场。
你以为终于两人得救了。
那就不是类型片了,类型片要玩翻转的。
但真没想到翻转的是大使馆馆长,居然跟尊严殖民地的大魔头狼狈为奸,联系了大魔头准备把他们遣返回去。
两人死里逃生上了飞机。
被机场控制台要求停飞……现场交流环节忍不住第一个举手提问,德国大使馆作恶的设定,是真的么?
大使馆没有找你们麻烦么?
导演说上世纪70年代,德国大使馆确实做过这种事。
不过他们没找我们麻烦。
恰恰相反,德国总理还陪同我们一起参加了首映推广,电影还在欧盟影展,智利放映。
敢于直面前人的错误,其实也不难,比掩盖简单。
中学课本里不就学了,防民之后,甚于防川……这故事改编于1974年皮诺切特政变时期的真实事件。
大魔头是从德国搞邪教组织出了事跑到智利的,带了一帮信徒。
真实历史上,大魔头的名字就是保罗谢弗,想想演员恩奎斯特的状态,仍然不寒而栗。
恩奎斯特本人就是孤儿院长大的,气质忧郁,从此见到他照片都惧怕三分。
当艾玛沃森进入尊严殖民地的时候,要对领导做常规忏悔。
保罗谢弗当时没有侵犯她,于是我推测他可能娈童……影片进展中也揭示了这一点。
保罗谢弗的一大爱好就是男童合唱团。
这些小朋友都是从德国骗来的。
保罗谢弗告诉民众,比利时有一场音乐会,请一批小男孩去参加,骗这些小男孩带着护照,直接拐到了智利。
从此小男孩再也没有回到家。
尊严殖民地存在了几十年,跟当时的智利政府达成无耻勾当,保罗谢弗帮政府买武器装备,换来政府维护他一大片自给自足,电网围栏的殖民地。
作为当红演员的艾玛沃森在女性权利问题上持续发声。
这部电影的主题,对历史的反思可能也是她参与项目的重要原因。
开拍前她跟导演一起去智利,当地采访了尊严殖民地的幸存者,直到现在,一些老人还对外来者充满敌意,觉得外人侵犯了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在看电影的时候,忘记了剧作结构,忘记了摄影机的运动,导演的设计,全心卷入主人公紧张逃亡的命运里,是幸福的。
也有朋友说,他们逃离的太容易了。
也许导演的重点不在这里。
同是逃亡片,本片比《肖申克的救赎》更让我紧张不安。
因为这是活生生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降临在任何一个有一点理想的普通人身上。
一个人被自己的国家出卖,毛骨悚然。
PS 想看的,A站B站都有。
开篇飞机lena身穿黄色制服,跟机组成员们离开,跟pauls久别重逢,不期而遇的惊喜,温暖缠绵的激情戏。
摄影师很善于捕捉emma wason的眼睛,她的眼睛充满对生活的满足。
接着画风突变,随即被捕入狱,pauls遭受点击,lena随即自愿进入那个泯灭人性的地方。
一个国家内部居然可以这么黑暗,各个政府势力相互联结,就像下水道散发着浑浊腐烂的恶臭。
人生活在那个地方,完全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像一颗螺丝钉,只能在机械转动的时候随着机械一起转动。
在那里,爱情会被杀死、恋爱是污浊、对婚姻的向往会被当成龌龊肮脏的灵魂,被一群没有灵魂的驱壳用巴掌掴死。
lena湛蓝色的眼睛写满了悲伤、后悔和对眼前的一切的不可置信,你会被她眼神里透露出的聪明和智慧吸引。
在男女混合游行的过程中,lena和pauls第一次重逢,他们牵着手站在人群中的那一刻,是lena来到殖民地这么久以来绽放的第一抹微笑。
电影中每一个逃跑即将被抓住的情节,都来得合乎情理,让人紧张到抓心。
但是也有不合理的成分,pauls作为一个傻子,可以自由的来到每一个地方,却丝毫不会被人发现。
最不合理的就是他来到地下通道,看到曾经被点击的地方,拿起椅子砸坏了设备,却没有被惩罚。
多次出入下水道,却没人发现,让故事发展的太过顺利。
最后的登机的时候,也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也是电影中才有可能发生的情节,机长愿意为lena的请求而开飞机。
不过最起码,结局还是美好的,电影都是如此,不是吗?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051523/问你个问题:你若爱一个人,我说的是爱情里的那种爱,你会为他做什么?
疯狂到何种地步?
我自己不知道,因为我是被动的人,也是比较自私的人,所以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估计不太可能。
不管你能做什么,有一个人做的大概没几人能做到。
她是莉娜,《尊严殖民地》中的女主。
选择这部片子,主要原因是莉娜的扮演者是艾玛·沃特森,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赫敏。
这个小魔法师早就在我们不觉察的时候长大了,成为了知性大美人。
对她的好感让我点下了这部影片的播放键,而我在被紧张的故事吸引的同时也为莉娜对爱人的深情所感动。
原来爱一个人,可以爱到这种份上,可以为他做这么多。
1973年的智利,这个南美国家正在经历政变。
德国一个热血青年丹尼尔来到这里。
他狂热地支持其中一方,并参与了演说、集会、设计宣传海报等工作。
他的空姐女友莉娜为了与他相聚,特意飞至智利,给男友一个超级惊喜。
当她从车上看到他时,眼中已开始放光。
他回头看见人群中的她,顿时愣住。
两个人用眼神交流着爱意,无语却深情。
两个年轻人彼此相爱,又有各自钟爱的事业,看着都让人觉得美好。
他们一起憧憬着未来,说着属于他们的甜言蜜语。
她听他演讲时笑,看他拍的相片时笑,畅想他们以后的小日子时也在笑。
爱他爱到骨子里,笑容便会自然绽放吧。
幸福是按捺不住的,爱也是。
可一夜之间,智利军政府统领、独裁者皮诺切特上台,丹尼尔被所谓的同志出卖并被抓走。
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 ,面对昔日的温馨爱巢被搜查者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莉娜必须在自己的安危和爱人的命运中选择一项。
年轻的莉娜没有退缩,毅然踏上了营救男友之路。
原来的同志为了自保拒绝提供任何帮助,莉娜只能依靠自己。
这是她为爱情付出的最大努力,也是对爱情做出的最好注解。
屏幕前的我自问没有这种勇气,所以才更佩服。
莉娜通过了解,知道了丹尼尔被皮诺切特的手下绑架到一个被称为“尊严殖民地”的秘密基地。
那儿正是前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被绑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曾活着逃出“殖民地”。
她装扮好,对着镜子凝视片刻,转身向前。
面前的路她不知道是怎样的吗?
即将出现的危险她不害怕吗?
我想她是知道的,至少在经历了被追捕、被人用枪指着、有人在面前被枪杀、男友不知下落等等事件之后,她心中是有数的。
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子,应该没受过苦,更没接受过战争的历练。
人性总是怯懦的,愿意铤而走险甚至以命相搏,除非是有更为强大的东西做支撑,比如爱,比如巨大的利益。
而剧中支撑莉娜的,就是对男友的爱情。
那张被装入十字架中的合影,就是给她力量的砝码。
敲开那扇看似普通的蓝色大门,走进林木环绕的幽静之所,能不能再走出谁也不知道。
她来,就是要用爱创造奇迹,就是要让两个人都好好地活着出去。
眼前的莉娜似乎苍老了许多,为爱人担心着的她仿如一朵枯萎的玫瑰。
她本可以离开这危险境地,可以美丽优雅愉悦自由,但因了爱,她选择承担。
爱,真可以让人无限勇敢。
面对奸诈残忍的女主管、可怖的纳粹首领、监管森严的“殖民地”,莉娜几次犯险。
她尝到了身体的疲累,心灵的恐惧,经历了被欺骗,无意伤害了别人,也为了创造和男友见面的机会,以身犯险。
她害怕,但眼神却始终倔强。
任凭各种危险,她仍然坚持当初的想法:他们必须一起跑出去。
尽管度日如年,尽管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伤害,但她未曾动摇过,爱压倒了一切。
望着她眼中的泪,真是心疼。
当一个个恐怖的日子慢慢熬过去,他们终于相见。
她望着他,心中诉不尽的千言万语,却在他轻捏自己手指时,化成了甜美的笑。
男主以为是自己连累女主被捕,女主却说是自己主动走进来的。
语气平和轻松,像在谈论一次郊游,男主早已惊呆了。
这是多深的爱啊,他何其幸运!
经历一系列波折,数次遇挫,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屏幕前的我一直捏了把冷汗,生怕这个故事是个悲剧。
毕竟这一切与政治有关,而政治经常让人无言。
在政治集团的利益面前,个人的牺牲实属平常。
还好,我终究没有失望,爱终究胜利了。
这是上天开的一只眼,是莉娜付出应有的回报,是友情战胜了权势,是正义回归人间。
这个结局是历史上真实事件的再现,所以不算虚构,也不太夸张。
有人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政治斗争,有人看到智谋,有人看到反人性,但我看到的是爱情。
一个柔弱美丽的女人为了爱情,将自由与生命做赌注,用勇气和智慧将男友救出。
因为他们的行为,让更多的人获救,罪恶的人受到惩罚,小爱化成了大爱,爱情的力量着实惊人。
我不是莉娜,自问走不出这么伟大或者说超凡的一步,但这世界上总有些人比我爱得深沉,爱得热烈。
在最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选择坚持,选择为爱付出一切。
我不是,但我会钦佩,也会祝福。
如果你和你的爱人在为爱受苦,希望老天为你们睁开一只眼,让你们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执手相望,安静平和。
1973年智利政变,德国夫妇丹尼尔被独裁者皮诺切特的秘密警察绑架,莉娜跟踪他们到一个封闭社区Colonia Dignidad,智利军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由前纳粹分子保罗·费舍尔统领,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很深刻的主题,拍的却不深刻。
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内容,电影的叙事转折都比较生硬。明明是德国人,却说英语,别扭。
片子不错,很浓厚的历史色彩
好久没在电影院看到过这么紧张的片
题材很好,但是集中营里的逃脱太简单容易。结尾德国大使馆的背叛出乎意料。作为越狱片,整体略简单,对独裁政治的批判也不不够深刻,力道不足。
看完哈利波特系列意犹未尽,想顺着再看一部 Emma 的电影。尊严殖民地,表面上是一个教会组织,但实际上是智利秘密警察主要的酷刑监狱,上百名扣押在这里的人被严刑逼供、折磨致死后抛尸地底。40年来只有5名异教徒从中逃脱,而德国青年夫妇 Daniel 和 Lena 就是其中两人。参与智利民主运动的 Daniel 在政变后被带到了尊严殖民地,妻子 Lena 为了救出丈夫也甘愿进入到这个可怕神秘的基地。最后半个小时看得我小手心直出汗,简直和《逃离德黑兰》有异曲同工之妙。机长不顾飞行被取消还是毅然起飞了飞机,虽然没有像《逃离德黑兰》一样在最终献上一句充满仪式感的「您現在可以享用我們提供的酒精飲品了,我們已經順利離開伊朗的領空」,但我很安慰的是在这部电影终于出现了一位值得让人信任的人,机长说完那句「管他娘的!」随后帅气的起飞,真的太爽了!
艾玛沃特森演的电影怎么都这么傻逼?
好无聊的电影,反派们都傻得不行,尤其是女主不要总是一副我在拍时尚大片的高冷酷帅状行吗?
我是在德国电影院里在震撼中看完了这部电影。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能通过电影的方式去触摸去掀开血淋林的历史,即使电影在震撼,也无法做到对历史上遭受迫害的人所经历之事的感同身受。艾玛的演技和当年那个小赫敏相比成熟了很多。
3.7 照片公布于世引起巨大反响然而智利国内一切照旧 想必有些外国人觉得中国好恐怖X色政权独裁的感觉和我看智利是差不多的吧
好久没看到这么心闷的片子了。这才说明,这片子好。
感觉还不够刺激
奔着女神看的,你这样?
很不错的电影呢,艾玛沃森这一部的演技有进步,但还是全程愤青脸,最后半小时很精彩。恐怖的政治!
波澜不惊,缺乏高潮,前期略无聊。最后逃跑的部分倒是扣人心弦节奏不错。
[3.5/5.0] 妙麗的床戲實在非常惱人。
题外话,特别喜欢女神的发音
最后十五分钟逃离德黑兰。不过题材更严肃
浪费题材系列
还是较好的展现了大独裁式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