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剧透,建议先看片再看此文。
观影后的一种理解,其实压根就没有鬼,影片的名字第一诫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
整个故事的走向实际上是这样的:李国强在杀死陈福来后因为创伤后遗症精神发生问题被调去杂物科处理特殊事件,在跟随黄督查处理所谓的“闹鬼”事件期间李国强的精神状态持续恶化,幻想出黄告诉他这个世界实际上是有鬼的,但事实上他们一直在处理的都是一些所谓的“闹鬼”事件,黄督查也一再告诫李国强杂物科的第一诫: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李国强的精神已经发生严重问题,深陷其中,不断做着各种噩梦。
而李国强女友出轨同校男老师的奸情是导致李国强最终心理严重扭曲开始一系列报复行动的重要导火索,李国强开始了针对女性的变态报复行动,李国强先后杀死了护士郭小芳、两个朋克女孩,营造顶楼女学生“跳楼”,杀死学校现场女警、男警,在事情败露后又杀死杂物科眼镜小哥,最终设下陷阱杀死黄督查,所有这些被杀害的人最后的目击者只剩李国强,我们看到的陈福来鬼上身报复行动其实都是李国强向警务处处长编造的谎言又或者是他臆想出来的内容,最后所谓的被陈福来上身,其实也只是李国强内心的一种自我安慰,他将一切罪责都推给了杀人狂魔陈福来,化身“厉鬼”陈福来犯下一系列恶行,而女友最终也成为被囚禁的玩物。
当然,导演本身的意图也是希望让大家去思考猜测,大家认为有鬼被鬼上身或者有鬼但最后其实没有被上身都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我的理解更偏向于其实压根就没有鬼,鬼只是李国强内心幻化出来的一种“恶”,世上的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白的未必就像你所看到的是正义的,黑的也可能只是别人告诉你的假象,真正的恶或许来自于两者之间的“灰色”,最后的小故事猎人走进森林,提防着黑熊,最终却被一头灰熊杀死,仿佛告诉了我们一切。
第一诫:这世界上没有鬼,又或者人人内心都住着一只“鬼”。
——这个世界有很多种鬼,大多数都是幽灵,个个都被锁在一个伤心的地方。
很久没看香港电影了,尤其是“鬼片”。
恪守职责、意志坚强的小警察余文乐,穿长风衣、喝洋酒,听黑胶唱片跳舞的老警察郑伊健。
虽然有送外卖可爱的小女孩、老警察和充气恐龙跳舞此类的调剂,但电影还是一如既往像所有鬼片一样以一个所谓的“杂务科”所要处理的种种幽冥诡异事件展开并以闪烁的画面和惊悚的音乐营造了此片的基调。
当看到片中的往生的男女老少突然站起坐起或怎么以某种方式出现,虽然还是会不自然背后一阵阵的发凉,但对于我们这些从大学时代就开始有各色妖魔鬼怪不断涌到你眼前的人来说,这个片开始并没有“吓到”我,很多片中的经典桥段不断地被借鉴到这部片中。
小警察看着他老婆坐在床上自己从下体掏出一个未成形的孩子,呲牙咧嘴的告诉他“是儿子”。
这一幕虽然还不错,但似乎比一个我已忘记名字的欧美片做的欠些火候:那个肥壮的女人自己完成了整个分娩过程,而且一直是站着进行的,伴着她杀猪般的嚎叫,臃肿的双腿间淋漓着的脓血中孩子被丫用手拽出来了。
变成鬼的坏人,更加嚣张、变本加厉,倒更能为所欲为了,而没有制约因素,对付这种被鬼上了人身的,只能杀死他,如若不然,他会像细菌一样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而鬼上过身的人就三魂不见了七魄像没有思维的木偶一样,只剩下一个躯壳。
这样故事的构架显然是经不起我们东方传统的神鬼理论推敲的。
也就有了我对这一幕幕情景的气愤:被鬼上了身的学生模样的女孩儿,看着你拿着圆规朝自己的大腿上一下一下的戳,戳的这叫一个开心,挑衅的眼神好像叛逆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自虐;头发挽头发,六个女孩儿,在带头大姐(鬼上身)的带领下,从楼顶一起坠下,摔为一堆肉泥,跳下那一刻女孩儿那不屑的轻笑,熟悉的似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做了鬼的连环杀手报复游戏的进行,整个电影的精彩之处到了:它上了一个女警察的身,用枪指着小警察,说出了这一系列事件的缘由:这个鬼就小警察开始打死的连环杀手,他被小警察击毙后,发现当鬼更好玩,怀着生前对少女的痛恨和对小警察的仇恨,他不断鬼上身害人,现在就是要找小警察报仇。
当两人厮打,小警察用枪指住鬼上身的女警察时,穿便衣的小警察被两个二b同事死死的按住,痛苦无奈的看着鬼大摇大摆的离开,等他大声的喊出警员守则,挣脱了那两个白痴同事时,小警察似乎意识到什么了,他疯狂的跑回家里,那有他最重要的人,还是两个。
当他拿着枪在家中搜索完并没有发现什么,只有被他吓坏的老婆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警察和小警察在一个仓库等待最后的决战,两人并排坐好,朝向大门,“总之,谁进来,就打谁”。
该来的总要来,其实我们也能猜到来的人无非那几个,人来了,是老警察的前妻,小警察举起了枪,老警察拦住他:你给我三分钟时间,让我证明她没有鬼上身。
不要怀疑的老警察的智商,音乐响起……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老警察看到她前妻进来时的心态:完了,她被鬼上身了。
亲手开枪打死她还是亲眼看着她被小警察打死?
她死了,我还有活下去的意义吗?
不如……最后一直探戈跳完,鬼从老警察前妻的身上转移到老警察的身上,小警察痛苦的开枪打死老警察,小警察升为“杂务科”的头。
小警察回到家中,镜头中她老婆的照片和枯萎的花草映衬显现,小警察和他老婆ML的镜头“交错”闪现,故事不知不觉中开始变幻:在小警察冲回家时,那个被鬼上了身的女警察已然上了她老婆的身,又从她老婆上了小警察的身,留下她老婆一个美丽的躯壳,像没有灵魂的芭比娃娃蜷缩在浴室的角落。
上了身的小警察开始了杀戮,杀同事,杀老警察。
镜头切回小警察的家,小警察坐在床头吸完一只烟,回身把烟摁灭在她老婆的裸被上,美丽的芭比娃娃睁着一双木然的眼睛,一颗眼泪从脸颊滑落。
老警察的老婆打着打不通的电话一个人哭泣着离开,后面坐着老警察的灵魂。
(注意我前面提到的“交错”,那些ML镜头是两个结局下不同镜像的结合。
)开始看下来会被最后的结局弄迷糊,其实导演玩了一小把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被鬼上身的女警察离开被两2b摁住的小警察后,它可以走两条路,故事也就开始了分叉:第一,像片中开始发展的一样,去仓库的是老警察的老婆,跳舞,上老警察的身,小警察开枪打死老警察,小警察和老婆幸福的生活下去。
所略去的是被上了身的女警察杀他们的同事,和老小警察约定最后决战地点,再去找老警察的老婆鬼上身,这样以老警察的老婆的面目去见他们。
第二,像片中后面一些散乱的片段中那样,鬼上身的女警察去了小警察的家,鬼上身小警察的老婆,他老婆鬼上身小警察,小警察去杀同事,约定决战地点,杀老警察,鬼上身的小警察蹂躏剩下躯壳的小警察的老婆,鬼继续为害人间。
老警察的老婆伤心的离开。
看完这个电影后,一段时间里都很不舒服,最后小警察的老婆木然的眼睛和滑落的那颗眼泪,很长时间在脑中都挥之不去。
也许还是不习惯此以此种方式结局的电影吧,虽然也看过很多非“大团圆”式的结局,但我还是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更能接受,内心深处存在一套因果循环的善恶法则。
回头想想,其实导演已经够仁慈了,不管怎么说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但同时,似乎他不想就简单给我们一个结局、一个答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以前有人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男人拿着一只枪走进森林,想去捉熊,他一直以为熊不是黑色就是白色,但是到了最后,那男人被一只大灰熊吃掉了……”——在一个分不清黑与白的世界里,千万不要靠猜
这戏给我的感觉是剧情薄弱。
鬼要上身这么容易吗?
一上了就变成三魂少了七魄,那自己的魂去了哪?
没有说服力。
凶手的鬼魂能肆虐,难道郑伊健和余文乐死了之后就不能反击吗?
还有,鬼要怎么死?
被枪打死就行了?
电影最后是坏人(鬼)胜利了,导演想表达什么?
这样的结局并没有正面意义,相信票房自然不会好的。
郑伊健与小女孩的情节可有可无,可笑的是当恶鬼到学校报仇时,小女孩突然出现说“送外卖”!
哈哈,在这么非常时刻竟然会有人莫名其妙的插入,好突愕。
谢宛谕的演技缺乏自然。
余文乐出院回家时的亲热表情,好像是做给人看。
还有,余文乐在医院这么久,这女人似乎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这么牵强的把她带进来了。
最扯的是,杂务科的警员可以见人(鬼)就杀,谁向死者的家人交代啊?
戏里的局长说会低调处理,学校无缘无故死了这么多人,还能低调啊?
鬼出现的画面并没有让人惊吓,倒是余文乐被吓的表情比我们严重。
咳,这部戏是失水准了。
不值得推荐,进戏院看也是白花钱的。
诫,既有警告之意,也有劝别人注意之意,意在强调风险和错误近在咫尺。
神秘的杂物科强调了第一诫是没有鬼,目的是为了维护危楼欲坠的人世间一个看起来美好的真相,于是上司也只有嘴出场而无眼睛,他既无看见的天赋也无看清的欲望,他只是饮食男女中的一个,他代表的是人世间荒诞的话语权。
2008年的片子不算早,在曾经高手如云的香港恐怖片里它出现的时间点很容易令人怀疑其含金量,却没有想到这是一颗明珠。
最后结局的反转固然精彩,但更为震撼的,是它可以冲出恐怖片固有的套路,也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结局:邪不压正(主角一方可以损失惨重,哪怕没有取得最后胜利、也必然要报仇雪恨)、九死一生(最惊心动魄的对垒都是为了最畅快淋漓的结局)、阴阳两界(尘归尘土归土人在人间鬼回地府或者烟消云散),和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的善恶终有报。
当然,《第一诫》也不是开创者,毕竟借尸还魂也好、夺舍也罢,一向也是恐怖片的最爱,像是科幻概念卓越的《天外魔花》、喜剧感拉满的《回转寿尸》等都有,但没有本片的悲惨氛围激起的愤慨这么强烈。
影片整体以暗黄和暗蓝为主,辅助以鲜血的暗红和粘稠,世人和制度人鬼不分以酒作水,杂物科能看见真相的人日日绝望以水做酒,当恶鬼取代正义大行恶事时反而不像是反转,更像是必然。
无辜的鬼被困住,恶念的鬼乱杀人,再悲愤哀叹又如何,谁让上司无眼、可恨天无晴日。
人们不怕恶鬼,怕的是没有能与恶鬼对抗的人,而那个人最好是他人。
第一诫到底是港产鬼片佳作还是漏洞百出的烂片?
下面将从表层故事,隐藏故事,以及故事之下的思考三方面来解析一下这部电影,想必看完之后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大量剧透的分割线——————【表层故事】小警员余文乐巡逻时偶遇杀人魔并将其反杀,后因坚称见鬼被调往杂务科,与上司郑伊健共事期间得知世上确实有鬼且分为无害幽灵和附身恶灵,杂务科的职责就是掩盖真相粉饰太平。
另一方面,杀人魔死后成为附身恶灵,一路找到余文乐寻仇,最终附身余文乐,杀死并取代郑伊健成了杂务科负责人。
【隐藏故事】影片中隐藏了一条暗线,余文乐昏迷期间,余妻出轨同事老师并怀孕,片中不仅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索,还多次暗示余文乐查悉此事,甚至有意将观众往余文乐去学校杀了情敌的方向上引导。
<时间线细节>影片中给出的时间线指出余妻在8月余文乐住院期间受孕1、余文乐出院后在警局报到时翻看了自己的口供,上面写明了案发日期,也就是余文乐陷入昏迷的时间,2007年7月21日。
2、余文乐入职杂务科后某日出警老人院,在老人院入口处,显示10月的挂历一闪而过,而后,在3天前去世的老婆婆房间的日历上,显示7日。
当天余妻去医院查出怀孕。
<是余文乐杀了男老师吗>影片中有好几处逻辑不通的情节,给观众制造了过度解读的机会1、余文乐在得知“附身恶灵”的存在后,途经小巷时刻意避免与人擦身而过,生怕被恶灵上身。
但之后在学校,已知恶灵就在附近,却全不避讳被下课出门的学生们碰撞,可见他确信恶灵不在其中。
2、余文乐去学校的重要原因是担心妻子被恶灵伤害,然而在看到男老师被杀,且未见妻子踪影的情况下,他却一心只管追踪被恶灵附身的女警,未再提及妻子,可见他知道妻子当时无恙。
3、余文乐在教室里并未亮明警察身份,只是一味追杀女学生,以至于一名女生因害怕逃走,并央求余文乐“不要杀我”,可见余文乐才是“恶灵”。
4、郑伊健与余文乐从鱼缸溺毙女孩家中一同赶到学校,奇怪的是郑伊健在女孩家戴的是条纹领带,到学校后领带却变成了红棕色,预示接下来观众看到的情节并非事实。
当然,不排除以上只是单纯的bug。
毕竟这部电影只用了18天完成拍摄,客观上没有精雕细琢的条件,因此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也不建议细究。
但可以肯定的是,余文乐知道妻子不忠,并因此常常夜不归宿,冷落妻子。
【故事之下—— 对于执法者武力使用限度的思考与担忧】片中余文乐被两名巡警压制后,为自证身份,背诵了警察通则中关于武力使用的规定:第一条,疑犯持械才可拔枪,第二条,遇到危害生命才可开枪,第三条,开枪是阻止逃跑,危急情况才可射击要害与传统警匪片给人的印象不同,香港对警员武力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
来源:中国新闻网《香港巡警谈配枪》作为警察,深知在人们安居乐业的表相下隐藏着危险的“附身恶灵”,对武力使用过度审慎可能会威胁到无辜市民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而作为普通市民,身在一个真相被掩盖的环境中,在未意识到危险的情况下,看见警察拔枪是什么反应呢?
片中通过外卖女孩和余妻之口两次提出质疑:干嘛乱拔枪?
在民意的监督下所产生的严格的武力使用限制和审查制度,使警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遇到危险时,如果迟疑,可能危及生命,但如果果断开枪,事后将面临严格的调查,甚至可能因此断送在警界的前途。
那如果放松对武力使用的监管呢?
片中警务处管理层对杂务科的武力使用就采取了不追究甚至默许的态度,郑伊健从事“杂务”工作十九年来多次射杀“附身恶灵”,并未见对其不利的后果,而余文乐在巴士上击杀红衣女子后没有迹象显示受到调查,也不必为之后郑伊健的死负责。
可见在影片中以“坚守第一诫”也就是“维稳”为目的的武力使用可以逃脱监管,这势必引发某些执法者对武力的滥用,也使得暗线故事中余文乐利用监管漏洞杀死情敌及上司郑伊健成为可能。
正如影片的最后,余文乐贯穿全片的黑西装白衬衫被棕(灰)色的咖啡渍弄脏了。
这并不是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被放任不管的灰色地带往往最致命。
附赠【花絮】2007年时任香港警务处行动副处长的是任达华的胞兄任达荣,导演在接受采访时称对副处长的特殊拍摄手法是个恶作剧。
余文乐和郑伊健他们两都演的很不错,尤其是郑伊健。
跟万能钥匙差不多的意外结局啊,看完都会有很深的绝望感。
愚蠢的上司根本分不清人与鬼啊(当然也有可能上司也被鬼上身了)。
在到结局之前我都以为郑伊健那个角色的老婆其实是鬼,还有那个送外卖的女孩也是。
这个鬼上身这个设定确实很不严谨, 无限夺舍,而且条件居然只是触碰就行。
搁修仙小说都没这么无敌的技能 。
除了一开始的翻白眼要怎么分辩一个人是否被鬼上身,有可能所有人都被鬼上身了,而且你被鬼害了,难道不能化成鬼回去复仇吗?
还有这类案件相关部门为啥不够重视,只让三个人去处理?
住院两个月女友怀孕至少一个月 回到家,家里乱糟糟的 像没人住过,女友回来看到主角除了抱上去秀恩爱就是赶男同事走emmmmm 是被戴绿帽了吗?
出轨对象是开头的男同事?
摘抄:最后的结局有银河映像的味道,最后郑伊健的角色的妻子独自坐船离开,而郑伊健的鬼魂在后面坐着很有感触。
有一点日系社会派推理的感觉,总是要借恐怖之名倒影社会部分现状,也许这也一直是亚洲鬼神信仰的一种观念。
虽说是鬼片故事,但是基本的逻辑还是要讲的1.鬼这么多,高层成立的调查部门太过业余,连最基本的科研小队都没有,重视度太低了,完全没把鬼当回事,正常人类的逻辑是会去了解调查发现,研究破解方法,一味隐瞒没有意义2.什么情况下死了会成鬼魂,什么样的鬼魂会作恶也没有交代,看着像是一部半成品,鬼多闹事代入刚刚说的第一点就显得警方很愚蠢3.鬼的智商也没有具体说明,如果都保留生前的头脑,按照电影里警方这么蠢,人类社会应该早就被鬼统治了,或者另一个情况是早就已经乱套了,根本不可能瞒得住4.如果被鬼杀死了,为什么不能化作恶鬼找鬼报仇?
既然死了就能变鬼,为什么就不能鬼打鬼?
整部电影观感很不好,半成品的电影,故弄玄虚的剧情,剧情不完整解释不了的地方只能用鬼片噱头掩盖,鬼虽然不用讲道理,但是你故事架构至少得完整,可惜了,拍好了绝对能神作其实最后一个镜头交待的很清楚了,就是男主身上有撒的咖啡。
男主想附身刘处长,被刘处长制裁了,刘处长就是鬼,或者整个社会高层全是鬼,能力也很强,所以主角才乖乖去当杂物科的头。
这个视角去看,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整部剧就像是一副拼图摆在你面前,当它杂乱无章,而你却将它当做画来欣赏时,你就会说它是垃圾(附庸风雅人除外),把整部剧理解成3个部分来看,就清楚了。
———————————————————————1、第一部分是主角编造和臆想的“事实”:比如停车场鬼救人,学校女孩被鬼上身自杀,连环杀手鬼魂复仇等等,大家有没有发现,带鬼的全是主角编造的,还有车里拿口红的女人被主角击毙,这种是主角臆想出来的;2、第二部分是影片给你呈现的“事实”,比如警署中人物关系,主角和女友关系,包括作者借助艺术形式向观众传递的信息,比如第一诫一直反复强调这世上没有鬼,就是告诉观众这不是个鬼片,还有很多既定事实,比如地下车库确实是主角击毙了连环杀人犯,学校确实死了这么多人,还有一些看似矛盾的细节,如女友态度,浴室头发等,因为这些既定事实穿插在主角编造和臆想中有鬼的情节里,很乱,需要大家自己去一点点分辨;3、第三部分就是站在上帝角度看到了的真正事实——主角的黑化过程:主角凭借运气,意外破获重大案件,伤愈后发现女友出轨,出于内心的不甘报复社会,起初对学校女性下杀手,制造鬼附身自杀景象,被几名同学目击,一发不可收拾,故技重施,几名学生惨死,后被同事和女警发现,又痛下杀手,编造了个连环杀手鬼魂附身复仇的解释(香港那个时代有些迷信),最后和女友决裂,折磨蹂躏她,另外,当初那个坚持己见的小警官终于屈服了内心,和长官同流合污,一面是利国利民的警官,一面是利用职位之便和玩弄权术的走狗,变成了既黑又白(或者说是灰色)的角色。
———————————————————————只看我的解释你肯定会觉得漏洞百出,但自己去回顾影片细节,不难发现,每一个情节都有铺垫,合情合理,看每一部电影,就像是在和作者对话,看这部电影仿佛是和大师对话。
《第一诫》就像一幅打乱的名画拼图一样,开始我们以名画角度来看,它肯定就是垃圾(不合理的剧情,矛盾的逻辑,不讨喜的结尾,可不就是垃圾?
),但把拼图摆好了再去看,哇,神作!
这也是我认为这部影片作者的厉害之处,值得让观众反复玩味。
第一诫:世界上没有鬼。
那请问影片中的鬼在哪里呢?
答案是——人心。
不要在选片时直接拒绝恐怖片、惊悚片、灵异片或者其它带有相关因素的电影,恐惧是建立在未知的基础上,拒绝首先是一种默认失败。
一定要确信的是,所有恐怖电影都不恐怖,恐怖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会一点一点地填满剧情的缝隙,不断放大神经末梢,直到浑身冷汗,睁眼恐惧,闭眼恐惧。
但是,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你战胜恐惧的时候。
于是当你看贞子笨拙地从电视机爬出来时,可能就会抵制不住地哈哈大笑,看到龙婆疯狂地追着刘青云的时候也只是感叹她是个经打耐磨的铁人,闪灵中的尼科尔森挥舞电锯时,你不由自主地心理分析。
更后面的结果是整个电影院回响着此起彼伏的尖叫声,而你却像块石头一样冷静地坐着,然后被身边的朋友骂,说你的反应比电影中更恐怖。
当然,我不是钢铁机器人,只不过,反应属于沉默型,因为尖叫无助于疏解我的恐惧。
像面对第一诫,鬼上身的连锁反应并不会吓倒你。
你感到无助与恐惧的是,太多生命的无故流逝。
然而面对着无法形成约束的行为时,你只能告诉自己严格遵守戒律——就是什么都没有。
它适用于解释一切我们力量不能解决不能干预的事情。
或者叫它:精神胜利法!
我们可以战胜恐惧,可是能不能战胜精神胜利法?
我不知道。
唐导演的作品有了长足进步,就气氛来讲,要比徐克的深海寻人强。
被都市生活麻木感知的各位同事,如果想出一身冷汗,通通气再重新奋斗起来来,不妨看看这部电影。
其实第一诫是这个意思,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有鬼的其实是人的内心,在停车场余的精神已经错乱了,往往一些简单的事,在他眼里看起来就是有鬼,这一切都是他为自己找的借口,就像他老婆讲的,他已经心不在焉了,思觉失调也就是人格分裂,所以还是那句话,第一诫……他为什么要杀郑伊健他的动机是什么?
很简单,其实他杀太多人了,他认为那些都是鬼,其实呢?
是郑知道了他太多的事,本来是最后一天了,郑要退休了,而他呢?
约了郑去那个地方,开枪杀了他,而他的女朋友也被他弄成植物人了,最后的那滴眼泪就已经证明她还有感觉,只是已经麻木了,鬼根本就是借口,人性的分裂才是无法挽救的,就和无间道的刘建鸣一样,很不错的电影,如果以为是鬼片,那真太可惜了
电影开头说:“在这个分不清黑与白的世界里,凡事不要靠猜。
”电影结尾说: “以前有人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男人拿着一只枪走进森林,想去捉熊,他一直以为熊不是黑色就是白色,但是到了最后,那男人被一只大灰熊吃掉了。
”结合最后警官李国强的身份,导演要表达什么意思,很清楚了是吧?
然而电影里的这个大boss鬼,有什么资格被划分到不黑不白的那一类?
你看,生前,连续变态杀人犯陈福来。
死后,变成鬼,杀学生,进学校屠戮手无寸铁的人,附身警察杀孕妇。。。
哪一条不是恶贯满盈。
你说你是灰熊,这世界tm没黑熊了对吧。
作为比对,我们看看类似的电影,著名的《无间道》,结尾里,我们看到高级督察陈健明,所有能证明他是黑社会的人都死了,然而最后一幕他对着镜头说了句,“我想跟他换”。
这个角色,才叫又黑又白。
回头看看这部《第一诫》,同样到最后,再也没人知道李国强其实就是杀人犯陈福来。
然而,这人物设定得。。。
要表达一个意思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这部电影里我却只看到一种极端的表达,和导演满满的恶意。
差评。
实在是烂的不能再烂
其实就是怪蜀黍对90后小Loli的怨念啊……
总是有些不同,但又不是很有趣
情节不错,结局还行。
近年来最好的恐怖片!
很久没看到这么精致的港产鬼片了啊!本来以为我猜中了结局,结果被导演耍了。值得琢磨的一部电影!
结局还可以~
除了有些地方逻辑上有问题外
我看过的最好的中国鬼片
不错
别靠猜
郑伊健cosConstantine,余文乐反转玩起了便宜时尚杂志摆拍,阿Mei沦为彻头彻尾的肉便器顺带烟灰缸,香港鬼片迷失的第几个年头。6.0
故弄玄虚,不咋好看。合肥到济南长途车上观看。
我最爱的鬼片
那个杀人魔要不要这么恶心!
什么跟什么……….
有点小恐怖。。。。
真是无聊透顶有够烂的,故弄玄虚了半天讲什么了?好多地方逻辑上根本讲不通,气氛倒是做的不错,当初还以为是部恐怖港剧呢结果就是这么一个三流都不够的恐怖片,其实把设定换成外星人还差不多,看不见摸不着,虽然美国早有前车之鉴,但起码也比这各种出戏,形式大于内容的装逼片强,浪费了好卡司!
老片重拾漏系列。。。三星半。。。单说故事,根本就是一场人类方无胜算的单向较量,至于隐喻啥的,看片别太累就好。。。
09年在家里看的DVD,亮点与糟点并存的一部片,有几个恐怖镜头拍的不错,结局很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