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 (Border; Gräns)的故事設定其實是常見的「異類英雄」故事:有特殊能力的人間異類一直處於邊緣,遇上同類後便掙扎於要跟同類一起與人類為敵,還是懷著人類的情感和價值,保護人類。
《惡魔人》和《X-men》其實都是這套路。
這題材在動漫及其他媒介的創作中已經是一種既定的敘事架構,只是在具體內容上有變化。
Ali Abbasi 大膽之處,在於他的「異類英雄」並非像其他作品一般有吸引人的外表,反而強調主角醜化的外表、舉止和生物特徵設定(從人類主流角度)。
這種刻意令人反感的Grotesque怪異,令觀眾對主角即使產生同情,也不易投以認同。
於是這種距離感讓觀眾有機會對主角對「我是誰?
」「我應如何活?
」之掙扎有一個更大的反思空間。
只可惜電影對那些核心問題探討未算深入。
人类是地球的癌细胞,他们只是夺取,从不付出。
这样的观点倒是和中国古书里的哲学非常相似。
盘古开天辟地,倒地而亡之时,身体的各个部分化为大地,星辰,草木与河流。
而身上的虱虫化为人类。
仍旧有虐待儿童的阴影萦绕,这是最深的原罪。
人类连自己的孩子都加以摧残,还有什么邪恶的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半人半兽的他看着父母被人类当作实验品虐杀,发誓要为他们复仇,令丑陋的人类付出代价!
不过,他却亲手将那个虐待儿童的罪犯斩杀,名义上说是不能让他泄漏秘密,但是,看着肝脑涂地的罪犯,这何尝不是作者的明确表态。
如此邪恶的人,那样惨烈的死,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她总是能嗅到危险的气息,却无法嗅出身为同类的他的异样。
只是被莫名吸引。
他们在林中赤身奔跑,他们在山雨倾盆的水塘中做爱。
他告诉她,你并非残疾,你的与众不同之处使得你比他们都要完美。
身为边缘人的他们,却可以在彼此给予的爱护中拥抱常人无法想象的自由与欢畅。
他们属于山林,属于比人类更纯洁,更高级的存在。
她脚踏在厚厚的苔藓之上,触摸着溪流的律动。
而他,本就是双性的。
并不被所谓的性别所规划界定。
故事正是用这样带有神话色彩的设定,对人类世界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与挑战。
鸾,见类则鸣,终宵奋舞而绝。
青鸾舞镜,是孤独之极的癫狂与言说。
没有什么生物可以独自活在世界上。
失去同类的她,自暴自弃,游走在山林间,是那个有着一支短尾巴的“孩子”令她重又恢复了存在下去的动力。
边境,因为隔绝,所以游荡着不可归类的可能。
这样的边境是作为文明世界的对立面出现的,文明,真得可靠吗,真得道德吗?
我们需要在边境里反思罪恶,回归原初的纯粹,暗夜里,问候麋鹿,与狐私语。
这部电影很难让我完全不动声色地看完。
它慢慢地引发了至深的不安,不是对故事的不解和情节画面的不适,而是由“边界”本身所带来的不安。
表面看起来,《边境》似乎是从生物和基因的角度给出了关于人的边界,以一种极其直白且合适于影像来表现的方式,直接以画面(最佳化妆)提交给观众。
人类的尚美之下,埋藏的首先是能否交合、是否有生殖隔离的功利本质;但影片并非这么简单,因为当男主人公说人类是地球的疾病,女主人公却说有些人是好的,考虑到这时他俩已经好合,这时“边界”就与“边界”起了冲突,我们就要看一个在体质方面不属于人类却在文化方面并不自外于人的“人”将会如何选择。
我想说,这个故事思路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起码是人类文化的自我意淫和沙文主义,怎么女主就不能觉醒为彻底排斥人类的异种呢?
不能,因为人类文化有个补偿机制,就是它一方面在尤其擅长党同伐异,建立区隔、异化同类的同时,又特别渴望接纳、融合与博爱。
人性就是这样,接受人性就是接受矛盾的性情,正如女主一样,这么多年,她只是痛苦,但后来她开始变得矛盾。
这个自然界里,在各个层次是否与体验到自我矛盾,我看就是人类的边界。
由此,人类在毫无生殖隔离的情况下,制造了最多样化的生活、音乐和语言和宗教,但也制造了最骇人听闻的迫害,并且在这些东西的底下,是人性的基本层面上的随着语言和概念而来的分裂与矛盾。
我们自诩为人,却未必能理解一个祖鲁族的战士的选择,未必能理解吞剑人的理想,甚至我们不能想象上一辈人在神州大地上的所遭受的劫难……但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觉得从自己出发所见的“人类”是一切ok的,是欣欣向荣,是充满希望的。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潜质成为异类,我们一方面警惕着这种变异,同时又以个性与自我的名义悄悄地发展着这种变异。
尾巴这种东西,谁说你没有?
莫名地烦恼冲击着活着的人,洗澡的时候,认真地摸一摸自己的尾骨,发现除了腰椎间盘凸出之外,异心早就凸显在我们无法看见的back(身后)。
福布斯排名、一切排名的本质,其实是比谁的尾巴被人类接受得更好的排名。
描述人类,只能枚举。
可悲的是,我们只能从人类的角度谈论和理解一切,这是《边境》的边界,当然也是此篇评论的边界。
微博上有人贴出了《寄生虫》的导演奉俊昊看过的片单。
正好最近感觉该看的电影都看过了,借着这张片单,转向“未来会影响世界影坛”的这些导演们。
截图不全,后面还有正在热播的《我的天才女友》。
片单的第一位,就是这部《边境》。
左一女主蒂娜,长相奇特,拥有超能力——只凭嗅觉就可以察觉到别人的罪恶心理,有这样能力的蒂娜做边检员是再合适不过了。
直到有一天,蒂娜遇到了外表与她极其相似的沃尔,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人类,而是山怪。
作为一个移民,我很理解蒂娜的孤独:在融入另一个社会时受到的阻力,价值观被同化后回望原来群体时的无奈。
也许一代移民还要好一些。
蒂娜从小就生活在人类社会,已经完全是人类的好与恶,用法律惩罚坏人,保护人类的孩子。
而另一个山怪沃尔,以杀反杀,直接处死了恋童癖;为了延续自己的种族,偷走人类的孩子,将山怪后代放入人类家庭,这些都是蒂娜所不能理解和无法容忍的。
内心已经同化,而外表还是异类。
蒂娜的处境是几乎所有二代移民都要面对的。
我不太理解“海归”,外面的世界清晰简单,规则明确。
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散漫惯了,回去之后如何生存,如何能适应职场中的各种潜规则?
导演阿里-阿西巴是伊朗移民,用北欧传说中的山怪来表达边缘人群的问题,视角独特,表现手法也很特别,既惊悚又奇幻。
“换子”这个传说,在其他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过体现,如英剧《都柏林凶案》中走失于80年代的两个孩子,最后就是用换子传说加以解释;安吉莉娜-茱莉的获奖电影《换子疑云》,其英文原句Changling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
瑞典文对山怪的形容,有点像种族间的歧视:瑞典文中形容一個人很邪惡(elak)、很醜(ful)時都可以用山怪來比擬;遇到麻煩不斷,真是「見鬼了」,在瑞典文中會說:「一切都山怪了」(gå troll i något);家中若出了一個跟大家都不一樣的「怪胎」,可能會用「生孩子難免生到山怪」(Sällan är kull utan troll);「一丘之貉」瑞典文可以說「山怪不互咬」(Ett troll biter inte ett annat);拜金的人(尤其是為了錢而結婚的人)也會被說是「把山怪當黃金」(Många tar trollet för guldet)——一切非常態、有問題的事物都跟山怪有關。
《遗传厄运》看过了,下一部看阿里-艾斯特的《仲夏夜惊魂》。
作者:Devika Girish (Film Comment)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作为阿里·阿巴西的第二部故事片《边境》的女主角,蒂娜看起来似乎有些古怪:棱角分明的面庞、凹陷的眼窝、磨平的牙齿,这引起了许多陌生人的恶意中伤。
她是一名海关官员,在瑞典一处遥远的森林地区工作,她拥有一种X战警式的超能力,能够用鼻子闻出他人的意图——对于海关安保工作来说,这种天赋是无价的;但就像所有电影中的那些奇怪的能力一样,这让她产生了一种和其他人的疏离感。
蒂娜最后发现,这一切都与她的真实身份有关——其实她是一只山精。
她是这种超自然种族的仅存后裔之一,他们曾在几十年前被人类迫害、屠杀。
这部影片极具野心的主题选取,构成了对近年来社会文化议题的寓言书写,触及了对移民的压迫,和对种族少数、性少数的排挤。
不过,《边境》没有流入造作的象征手法,或是对政治议题的直接评论。
它描摹了在社会的边界、不同的人群之间飘零的那种特别的、动人的私密经验——它也深入了那些来自失落之地的人们的内心,勾勒出那种惊惧感。
(「我不喜欢那些不用隐喻,就没法表达自己所想的人,」阿巴西在最近一次《电影评论》的采访中如是说道,他强调这部影片是一个「寂寞、寻爱的女人的故事,只不过她恰好有着很好的嗅觉。
」)这是一部很难分类的影片,糅合了神话幻想、爱情故事和犯罪类型的特征。
《边境》或许更像是一部酷儿电影: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它处理欲望的方式。
影片将欲望看作是某种宇宙力量,这种力量唤醒了蒂娜真正的自我。
《边境》从蒂娜日常生活的场景开始:无趣的、程序化的生活,即使是她的生活中最令人惊异的部分——她超人的嗅觉——也只是被称赞为某种「金属探测器」。
她身穿制服,站在海关的无菌通道中。
在她用鼻子闻着过往旅客的气味时,她的鼻子随之抽搐。
首先,她发现了一名未成年的酒徒,接着是一名衣着得体的儿童色情制品走私者。
后来,她回到家去,我们看到了她那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男友罗兰(一个由约根·托尔松扮演的蠢角色)。
她也会定期到一间养老院去尽自己的本分,看望她那已近衰老的父亲。
在他们温柔的交流中,我们渐渐感受到其中潜藏的忧郁感:或许她在逐渐失去这个老人,而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爱着她的人。
在蒂娜的这种「常态」中,我们可以体认到某种不自然的、受压抑的感觉。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那些不属于某种文化,却不得不强迫自己生活其中的人,可能会很熟悉这种感觉。
感谢梅兰德的深刻洞见和精彩表演,体察了蕴含在这一角色内部的一切,让蒂娜在勉强度日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不安的、沉默的世界观察者。
她永远得不到满足,却不能获知她到底失却了什么。
她唯一显露出活力的时刻,是当她偶然发现那个自然领域的时刻。
在那个场景中,摄影师纳迪姆·卡尔森创造了一种鲜活的、富有美感的色彩组合与影像质感。
蒂娜站在她的小屋外的某处,像一位访客一样偷窥着自己屋内的景象,这时,有一只巨大的麋鹿悄然出现在她的肩上。
接着,她突然在半夜醒来。
在在她卧室那结霜的窗户外边,有一只狐狸正与她分享这个这个温情、古怪的时刻。
在这些场景中,阿巴西与卡尔森在北欧的森林中,采掘着他们的民间神话。
我们看到事物的形体从阴影中出现,最终又消逝在黑暗中。
蒂娜谨慎地接纳了这种相遇,但它们毕竟看起来像是自己的异类——直到有一天,在海关工作时,她遇到了沃尔(埃罗·米洛诺夫饰),他的脸看起来和她有着许多同样的特征。
他的到来明显扰乱了蒂娜的生活;她嗅觉上的超能力将她导向一种极度狂乱的情绪,而梅兰德就被框在了一个洞穿人心的特写之中。
突然被惊动、被唤醒的蒂娜决定进一步探查,而她甚至发现了他们之间更多的共通点:雌雄同体的性器官;臀部上方的一道疤痕;被闪电击中后的灼痕。
「你是谁?
」她问道。
这悄然成为她此后的另一个问题的前奏:「我是谁?
」他们接踵而至的恋情,继承了许多成长电影——无论是酷儿电影还是其他电影——的基本结构:沃尔是一个无所顾忌,但不可思议的爱人,他将尚显羞怯、未经世事的蒂娜拉出了她的安全区,让她得以认识自己。
不过阿巴西对虚构细节的关注,当然还有梅兰德和米洛诺夫介于人与非人的长相,让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场景显得特别迷人、极具原创性。
他们之间最初的交流,是通过嗅觉,悄然地陷入迷狂;他们就像动物一样,用他们的鼻子「审视」着彼此,谨慎地相互接近。
慢慢地,沃尔将蒂娜逐渐引入她的自然冲动之中。
他先是拿蛆虫给她吃。
(「这很恶心」,她说道,「谁说的?
」他轻蔑地说道。
)不久之后,他们在一场雷雨中,一起蜷缩在桌子底下,四肢交缠,想要逃过追逐他们的闪电。
很快,他们在森林里享受着热情而狂野的性爱。
那场性爱场景,在这部影片在戛纳首映之后,就被广泛地讨论。
那是《边境》的高潮场景:那是纯洁的、天启式的愉悦时刻,成功地唤醒了蒂娜对自己身体和欲望的认同。
它同样也是超越常规的,我们看到油画般的裸体,以及频繁的嘶吼声与咕哝声。
在阿巴西塑造他的「他者化」角色时,这是又一个例证:他没有让他们之间的性爱拟人化,而是尝试了一种更真切的方式,重构了我们对「怪物」和色情的惯常想象。
梅兰德和米洛诺夫又一次从本质上发挥了这一场景的效果;他们展现了动物化的欲望,而不是流于戏仿或吸引同情。
《边境》改编自约翰·艾维德·林德奎斯特的小说,这位作家另一部有名的故事,是少女吸血鬼邪典电影《生人勿进》(2008)。
就像《生人勿进》那样,《边境》也深入了某些真正黑暗的领域,包含着一个(有些不自然的)犯罪支线情节。
这让这部影片的身份之谜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也造就了一个观感更佳、更刺激的故事。
即使当我们发现蒂娜的真身之后,她仍旧面对着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这依然是「她究竟是谁」的问题——和她想要成为谁的问题。
「我不想伤害别人。
这像人类吗?
」她在电影的结尾,对沃尔如是说道。
阿巴西似乎想要暗示,身份这一命题,要远比单纯的性别议题、遗传学问题复杂许多。
而我们为自己设下了边界,有时候比起我们真实的特质要更加重要。
电影剧情都十分出人意料,导演把小众噱头看点玩到了极致。
主题经典常见,是我是谁,那我应该怎么做。
当女主角发现了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样貌丑陋的人类,她根本就不是人类,而是山怪,这些年她遭受的欺凌根本就是毫无意义。
当女主爱上男主,两个人找到了一份未来生活的新出路,女主的选择是要仇恨人,做回一支野兽,还是选择当一个人。
电影化妆也十分出彩,男女主妆容看起来十分自然,让人一度怀疑,导演怎么找到两个长相如此抱歉的演员,还这么相似?
片中几处情节都触动人心,男主和女主两人裸奔在森林里,我体会到了他们剥去人身上的束缚,变回自己;女主收到快递,打开纸箱盒发现里面是自己的小孩,她给小孩喂下生虫,小孩露出满足的笑容。
故事的表像是在阐述,选择兽性还是人性,但背后隐藏的是导演自己对社会的咆哮,他本身是一位伊朗新移民,全片是一部黑暗色彩的童话故事。
从故事看,一开始从女主角在边境的工作讲起,展开了两条线,一是男主角的出现逐渐揭开女主的真实身份,二是女主去寻找拍儿童色情片背后的线索,引出案件背后凶手,最后两条线合并在一起,女主的伴侣正是伤害人类儿童的凶手,那么接下来女主角该如何选择,她和男主会不会爆发冲突,两人最后何去何从?
很多人看到一半可能就猜到男主角和凶手有关,但这个故事并不俗套,而是在平淡的叙事中不停更新悬念,故事的张力是有的,并不会让人觉得无聊。
看了男女演员原来的造型,我瞎了,这个化妆造型特效我都是服的,不愧是进了今年提名的片子……p. s. 个人认为女主角雌雄同体的设定是有用意的,在兽类中她是雄性,有繁衍的能力,但在人类中她是女性,女性会让人想起什么?
女性比起男性更加柔软、拥有母爱的天性,或许,这也是女主角蒂娜不愿意伤害人类,留在人类社会的原因之一。
从镜头看,总体来说是沉闷的,配乐也是低缓的,整体感觉找个形容词,应该是逼仄,当女主角出现在镜头中,不论是她工作的环境、和人的相处、自家的环境都是压抑的,甚至死气沉沉的,更别提女主整个人的举止和表情,可以说,她在导演的镜头中,就类似于行尸走肉,这是她作为人类的时候。
什么时候她开始变得鲜活?
那就是她走进大自然以及和男主角相伴的那段时间,以她和男主赤身在森林里面狂奔的那一段镜头举例子:两具白色的身体穿梭于绿色的森林和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一瞬间的镜头色彩就鲜艳得多,当女主作为山怪的一面开始觉醒,在自然中的她不用受到人类社会的制约和歧视,她的兽性就得到了释放,此时的女主就更加生动,镜头中的色彩运用也更鲜艳。
具体的镜头结构色彩变化什么的,我说不好,就不献丑了。
再看种族,我很容易把这部《边境》和之前的《水形物语》联系起来,再次让人联想到种族歧视,的确,在今天,少数群体仍然是弱势群体。
片名已有提示,边境就代表蒂娜,游离在人类社会之外,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歧视,她的工作在边境、她的身份非人类,就连居住地也是少有人烟的森林中,重重限制,实在是和人类格格不入。
《水形物语》中,倒没有揭开男主的身份,他就是一条人鱼,不过女主作为哑女,和人鱼类似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是倍受欺凌的弱势群体,实在是难以抗衡人类,最后哑女选择和人鱼遁入大海,远离人类。
同样作为难以被人类社会接受的异类,《边境》的结局走向却截然不同:女主角选择了人类,并不是她不向往芬兰的种族生活,而是她无法接受男主的做法,在她看来,男主角不论如何,都不可以伤害人类幼儿,他这么做,简直丧心病狂。
而男主不同于女主,他目睹人类对亲生父母进行了残酷的医学实验,自己也遭受了无数霸凌,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不是自己比人类更强壮,或许已经死亡。
女主至少有爱护她的父亲和工作,而人类带给男主的只有伤害,所以就连女主,也不能强行要求他原谅人类。
两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取向,最终蒂娜留在人类社会,沃尔回归种族,将两人亲生的孩子送给女主。
男主回归种族后会继续对人类儿童下手吗?
女主和孩子在森林中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毕竟这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局。
至少在边境,有了新生儿的陪伴,女主不会过于孤单,或许这也是男主留给女主的一点暗示:我仍然期待你来到芬兰。
剧情上,如果能把男主父母遭遇的事情以及山怪这个种族的背景也交代一下,也许男主的人设不会太单一?
可惜电影时长有限,不是什么细节都必须要拓展……蒂娜的养父隐瞒了她的真实身份只是为了她过得更好,他对蒂娜十足爱护,一开始蒂娜的愤怒我完全能get,但最后父亲出院找她解释,她为什么都还表现得这么愤怒呢?
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是爱她的养父,而且养父已经年老病重,两人在房中的争执只会让人觉得很无力、很牵强。
最后,结局很和谐,不过个人开了下脑洞,觉得那种男女主都恨上了人类社会,回归种族后携手连同种族对人类社会进行报复,导致人类社会付出惨痛代价的走向也很不错!
不过这就不是冲奥片了,而是可以拍12345的暗黑系列片《山怪:终结者》。
如果太反社会了,我们也可以正能量一点。
在shzy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下,作为山怪,虽然受到了歧视,仍应该坚强大度善良无私,最好号召全体种族,理解人类,并为国家献出自己的超能力,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为国家无私奉献,最后得到伤害者的道歉,全体人民的喜爱,以及祖国的称赞。
《山怪之保卫祖国》。
p. s. 作者小学生水平,自娱自乐,自娱自乐。
脑洞大开的奇幻片《边境》。
深秋小屋 | 影视 文/整理:Dongdong 配图:深秋小屋 豆瓣*注:文中“☞”手指符号可点击到另一篇深秋小屋推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今天推荐一部2018年瑞典拍摄的电影。
边境 Gräns
每次看到这部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我就会想起这个角色——
有年代感吧?
出生80年代的估计会知道,这是当年CCTV正大剧场很火的美剧《侠胆雄狮》里的男主角文森特,一个生下来就长着一张狮子脸的“怪胎”。
尽管他从一出生就饱受人们的歧视、惊恐、回避,甚至因为他面容兽性而想弄死他,导致他不得不长年累月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居住。
但文森特心地善良,行侠仗义,总是默默做好事,拯救遇到危难的路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尊称他为“侠胆雄狮”。
“侠胆雄狮”也最终抱得美人归,获得了美女律师凯瑟琳的爱。
当年演女一号凯瑟琳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帅气的《终结者》女主角琳达·汉密尔顿 (Linda Hamilton)扮演的哦!
言归正传。
《边境》是一部奇幻片,讲述了一个名叫Tina的女生,从生下来就长得与众不同。
她看上去既丑又怪异,身上有很多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她特别害怕雷雨天,因为闪电非常容易击中她;她每次一回家,家里养的狗狗总是冲她狂吠不止;
但是森林里的那些小动物,狐狸呀、麋鹿呀……却都愿意主动靠近她;
她嗅觉异常灵敏,不仅能嗅出各种气味,还能嗅出人的恐惧、罪恶、不安等情感情绪。
因此,她在海关负责安检工作,总是能轻而易举抓出不法分子。
她甚至不太爱吃熟食。
医生认为她可能是染色体有缺陷,其他也查不出什么名堂来了。
为此,她性格变得内向,独来独往,身边朋友稀少。
她的父亲貌似患了阿兹海默症住在养老院,能记起来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愿意和她交往并同住的只有一个所谓的男朋友,每当他喝得醉醺醺想占Tina便宜时,总是被她粗暴拒绝。
所以,两人实际上过着有名无实的同居生活。
心地善良的Tina总是默默帮助身边很多人,比如半夜三更遇到快生孩子的邻居,她开车载他们去医院生产。
但是人们除了对她说谢谢和赞美她是个好人之后,便拒她以千里之外了。
Tina太孤独了。
这份孤独让她心甘情愿把同居的男友留在自己的家里白吃白住,至少她觉得身边还有人陪着她。
直到有一天,她在关口安检时遇到了一个跟她长得非常像的男人。
这个挺着个啤酒肚的男人叫沃尔,跟Tina有着一样的嗅觉和感受。
两人就像一见钟情,又仿佛已相识很久。
沃尔给Tina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教她尝试吃昆虫。
Tina说自己和别人不同,说自己虽然有女性特质却天生无法生育。
沃尔告诉她:“如果你和其他人不同,那是因为你比他们更好。
”
沃尔让Tina从极度自卑里走出来,找回真实的自己。
原来Tina和沃尔一样喜欢吃昆虫; 原来Tina不仅仅是女性,身上还有男性的器官; 原来沃尔也不是男人,他其实是个女性,他的啤酒肚其实是孕肚;
原来,Tina和沃尔都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类,他们是另一种“人类”。
难怪之前所有努力融入人类的集体生活,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无论是人类的打扮、穿衣、吃喝玩乐,都一直让Tina觉得如此别扭和压抑。
两个人相爱了,在原始森林里享受着完全属于他们的时光和独有的爱的方式。
可是,好景不长。
沃尔慢慢暴露出对人类的仇视,并且怂恿Tina一起参与他的复仇计划。
原来,当年一波这样的“非人类”被人类当做研究对象残害。
Tina的老爸其实是养父,他也并非失忆,只是良心愧疚不愿意向Tina提起往事。
当年他是关押“非人类”的精神病院里的一名护工,不忍看到刚出生的Tina也被当成研究对象,主动要求照顾Tina。
而Tina的亲生父母早已经作为研究对象被“杀害”了。
Tina开始犹豫和两难。
一边是抚养她长大的人类世界,一边是她向往的同族世界。
而Tina还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特殊的“快递”,打开盒子是一个和她一样的“非人类”婴孩。
游走在人类与非人类的边境,Tina又将如何选择?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外貌用人类的审美角度来评判,显然是丑陋的。
就如同我们看到影片中的Tina,尽管知道她是纯良的,行为规范的,但是,依然觉得“她长得丑”。
这恰恰也是导演试图让观众从一个客观的视角去思考的问题——那些你认为和自己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人,你将如何完全放下自己的主观与偏见,去接纳和认可对方呢?
影片获得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很显然这份奖项也证明了影片中的雌雄同体、跨性别是对LGBTQ群体的关注。
它亦抛出一个命题:少数群体在经历了自我认同后,是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坎坷,还是充满负能量的看待不公与歧视?
影片还获得了第3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和☞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提名。
看看男女主人公真实的长相,化妆造型确实很厉害啦!
▼
影片节奏舒缓,构思奇妙,导演阿里·阿巴西 (Ali Abbasi)出生于伊朗,八零后,拍摄的电影目前包括《边境》一共只有三部。
*悄咪咪说一句:影片中的丛林啪啪啪是亮点,画风奇特。
在深秋小屋公众号后台回复 边境获取影片熟肉资源-END-
电影很猎奇,很重口味,带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也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
但这部片子表达的集体情感价值取向还是大部分观众可以接受的,也可是说三观很正整体正能量。
建议观影时尽量抛弃传统道德观念,很多剧情要从自然的角度而不是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如果代入过多的传统道德荣辱观念,反而会引起大量不适也体会不到导演的真实意图。
这种片子在印度肯定是会被封杀的,而作为一个伊朗籍瑞典导演,感觉完全没有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我也很是惊奇。
本片探讨了两大主题,一个是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尽管整个社会都在排挤针对自己,但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影片导演尊重了这种独立判断。
另一个主题就是自己的本性与主流社会不符时,是选择融入社会还是坚持自己,导演对这个问题的停留在思考中没有给出一个倾向,因为尽管二者有矛盾,乐观的看也有相容的可能性,此处应该也映射了主角家庭在移民过程中的挣扎和思考。
另外本片剧本非常猎奇,信息量巨大这部分水准一流,剧情的起伏波折也可以算是上乘之作,剧情张力把握还行,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悬念推动剧情发展。
本片的男女主的演技很赞,因为本片包含一部分奇幻的元素,不得不佩服女主角的想象力,可以从表演表情中读出多重复杂的情感,绝对是演员中的实力派,所以那个化妆我也就忍了。
本片的加分项和减分项最大的就在于它的尺度,它的尺度大并不像日本你懂的片那种对于欲望的释放,反而说你几乎读不出一丁点的欲望。
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野性”“自然”,呈现了大量纯粹的情感,不加修饰,清澈如泉水。
对那些一生包裹在世俗情感生活的人可能会直接将本片定义为色情淫秽。
但如果能暂时抛弃掉这些世俗的社会观念,这部片子也无关尺度,只关于自然与纯粹。
整体评价本片是优秀的,我觉得在中国这个开放和包容国度里,它值得一个更好的评分,也许只是还没到那个时代吧。
(高能预警:本片包含森林裸奔)
一部摄影极美的片子,连绵的森林,阴湿的青苔,碧绿的湖水,交合的异人,斑驳的裸体,一切都与北欧冷峻的,疏离的,边缘的气质奇妙地契合;但抛开影像的美,主题的猎奇,故事的完成度还是低了点,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已经人类社会化的异人遇到同类后重新寻求身份认同与归属,一条是屡建奇功的海关官员协助追查娈童案,两条线之间的衔接还是显得生硬,刻意,导演想探讨娈童,两性平权,移民歧视等社会问题但又讲不清楚;电影整体感觉外观精美但内里欠火候,观影之前建议了解一下导演的移民背景和北欧山神的传说,总体来说是一个有趣的政治寓言,但给一种关注大奖有点过誉了。
ps.第一次见套戏结束后观众们连片尾曲和字幕都懒得等,迫不及待离开,离开时走在身后的男人不停对身边的女人说芬兰真厉害啊真厉害,倒是令人印象深刻😅 2019 年情人节的夜晚 于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
画面精美,场景布置细致入微,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画,看得出制作团队很用心。”“配乐恰到好处,与剧情配合得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了情感渲染力,让
所以你告诉我,木村文乃拒绝中岛步,为了拯救女学生误入歧途结果自己和牛郎店的整容文盲牛郎谈恋爱,然后还要大家理解她祝福她?!我不明白……
😳😳😳😳😳😳😳😳😳😳😳
看了一集,男主比较丑,除此之外各块都在八分以上。
比预想中好很多:情场失意的天选小学教师误入高中导致职场一并失意,给了牛郎可乘之机。。可见选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有多重要。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e1男主和母亲那段+女主教男主写保证书,会编+拍。但是,男主这颜,我……不行
其实挺好看的
木曜劇場 什么新型恐怖片啊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這裡的影片中記錄下一個高中教國文老師在救一個被牛郎欺負夜店的學生因為他的學生的問題而再跟牛郎交友的老師墜入愛河時真實的生活是像傲慢與偏見。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大蓝雀
谁赔我医药费
目前还可以,实际上老师跟男公关底层有点相似,都是真诚的人,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别整救赎爱情那套好么,两个人都更好生活,稍微活人就可以了
演得太好了,非常推荐。值得一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啊?
美智子姐姐又是客串吧,男主太丑,女主苦唧唧的我也不喜欢,一集弃了
主角有种淡淡的疯感,整个剧有点九十年代野岛伸司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