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季里,某年的万圣节时,正当老板容许在办公室里穿戏服的喜气洋洋的逗乐日子里,一队墨西哥乐手来到了Denise门前,奏起轻快的乐曲。
Denise和Alan都被吸引到门口去观看,一边乐呵呵的以为这是老板准备的节日惊喜。
但是在乐手唱起“Ces’t la vie”的时候,Denise手中的马克杯砰的落下。
她意识到这是Daniel为她送来的特别谥告。
演员表现的很有张力,那一瞬间的表情就像是真的明白到相爱的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宣告永诀。
这一段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不禁嗟叹。
在Dirty Sexy Money里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可不可以再多留一会,我们享受最后一次的美好时光?
”“我们最后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了。
只是那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
”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最后一次见到彼此是什么时候。
可能上一次的欢乐,就是别离的笙箫。
并不是大家都有机会去说farewell的。
自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现了烟草之后,这一魔力十足的植物就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今日处处可见的香烟。
在给人带来销魂体验的同时,烟草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也极大的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包括烟民和非烟民。
在法治的社会,产生纠纷之处必然会有诉讼,烟草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Boston Legal第5季以一场烟草诉讼案开局,的确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在先前的剧集中出现过的Bethany再次现身,代理一位已去世的烟民的女儿起诉烟草公司,她们与被告纠缠了6年,而且一位年老体迈的医生专家证人被法院传唤作证了13次,直到一命呜呼了案件仍无结果。
Bethany无望,求助Alan,于是一场精彩的烟草诉讼大战开始。
但是,包括神奇的Alan在内的众多所内律师都认为这是一场艰难的诉讼,即使是Crane,Poole & Schmidt这样的律所也难以把官司打下去。
烟草公司并非不可诉,而是难以起诉:时间很忙长,花费巨高昂,赢的希望很渺茫。
因此,烟草公司几乎不可诉。
总的来说,针对烟草公司的民事诉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首先是如何证明吸烟行为和健康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烟草是有毒的,但烟民健康受损却可以由许许多多的原因导致,而非仅仅因为吸烟。
正如Boston LegalS5E1中的案件所展示的,烟草公司的律师可以列举无数导致烟民健康受损的可能:家族遗传、工作环境、房屋可能含有的氡气、硅、铬等微量元素等等。
烟草公司的律师可以将布兰代斯诉讼法运用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如果原告难以证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类起诉甚至连诉前准备一关都过不了。
烟草诉讼的另一难点是诉讼双方的实力差距极大。
烟草是一个暴利行业,也是少有的公司股价和盈利同法律诉讼直接相关的行业,因此烟草公司心甘情愿的从巨额的利润中抽取很大一部分专门用于应付烟民提起的诉讼。
烟草公司可以聘请最出色的辩护律师为自己辩护,可以用金钱支持那些有利于它们的科学研究并作为自己的诉讼证据,它们想方设法将案子无限期拖延下去直至拖垮原告。
相对而言,单个的消费者的力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很少有人能够承受得了漫长的诉讼大战。
美国法律赋予烟民提起集体诉讼的权利,目的就在于把分散的消费者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力量庞大的烟草公司,同时还利用巨额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给予胜诉的消费者物质上的补偿。
剧中Alan在closing时曾经向陪审团发出强有力的质问:每个人都知道烟草是剧毒的物质,它们的作用等同于毒品,这种物质怎么能够成为合法的商品呢?
烟草公司也都在香烟的包装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语,可是香烟依然在市面上畅通无阻。
面对这一怪状,政府何在?
法律何在?
美国政府也想禁烟,曾经的烟民克林顿就有过将烟草公司斩尽杀绝的想法,可是没有法律将烟草等同于毒品,所以对这个存在了数百年的行业政府也无可奈何,这也说明烟草公司的游说政策是很有效果的。
不过美国政府并没有善罢甘休,由于政府在宣传禁烟以及应付烟草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时耗资巨大,所以美国政府想让烟草公司掏这些钱。
1999年,美国政府对烟草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追讨2800亿美元不法利润,并指责烟草公司有意向公众隐瞒吸烟有害的真相。
这起诉讼也拖了很多年,但最终还是仅以烟草公司支付1.6亿美元和解费了事。
当然,也有政府自己不愿意禁烟。
在目前无法彻底根除烟草行业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强迫烟草公司在香烟包装上印刷警示标语及宣传图片,并且规定这些警示性的内容应超过包装总面积的一定比例,让消费者在购买香烟时感到恐惧。
根据全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规定烟草公司要“用清晰、醒目的健康警示语或图片,告知吸烟者“烟草使用的有害后果”,警示标识占据烟盒可见部分50%以上”。
中国政府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理应履行条约义务。
但国家烟草专卖局却在《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对这些条约义务视而不见,根本不加规定,直接降低了对包装的要求。
烟草局这一规定一公布就遭到了多方的反对,9月份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各路专家一致“炮轰”这个新规定,国际控烟组织近日也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另外,由于各国都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烟草进口,因此为了掠取利润,烟草公司鼓励走私甚至亲自组织走私已经是业内皆知的“新闻”。
2006年7月18日,英国《公共图书科学》杂志发表了《未来的关键:英美烟草公司以及中国的香烟走私》一文。
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的Kelley Lee博士和爱丁堡大学Jeff Collin博士,在分析大量英美烟草公司内部文件后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烟草公司一直通过控制供应链(代理商和中间人)和价格来操纵向中国等地区走私香烟市场,运作方式包括设立英国的离岸公司、新加坡的保税仓库等。
据估计,世界第二大烟草商英美烟草公司每年在中国销售的香烟只有5.4%是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其余的都是通过走私渠道非法进入中国市场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香港曾经查获一笔85亿港元的香烟走私案,英美烟草(香港)有限公司出口部总裁吕健康涉嫌收受瀚国有限公司巨额商业贿赂,使用伪造的文件,将价值85亿港元的香烟走私销往中国内地和台湾等地。
但答应为政府作证的著名走私香烟分销商徐道仁却在开庭前被黑社会在新加坡杀死扔入大海之中,此案至今仍无结果。
是选择数额巨大但浑身都流淌着罪恶血液的烟草税收,还是选择无数公民的身体健康?
接下来就要看号称“企业家要流着道德的血液”的政府如何在二者之间做抉择了。
控烟、除烟之路漫漫,途中各方角力反复无常,但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还在于烟民自身的自我控制。
Alan刚刚还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陈述烟草的危害并声讨烟草公司的罪恶,出了法庭后,二人回到熟悉的balcony,又照常和Denny夹起精致的雪茄烟,侃侃而谈,以此结束一天劳累的工作(这个镜头很不符合禁烟的要求)。
“我们都喜欢抽这些只能在室外享受的芬芳的癌症棒,这真是个悲剧。
”
我看得津津有味,跟他们一起思考,一起逗乐,我甚至在想,其实可以更精彩,正在看第一季,希望之后的剧情能够渐入佳境。
民事诉讼是最有人情味也最值得拍成肥皂剧的选题,以前跟朋友讨论过,为什么不选择商业诉讼题材等,这样涉及太多专业知识,就失去了趣味性,要想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民事诉讼是最佳选择。
同ally mcbeal一样,其中也有少数刑事和商业案例,但剧情也会集中在人伦部分,毕竟这是电视剧,不是教材,总的来说,我挺喜欢看这种诉讼争斗,简直可以说,它们给了我相当的诉讼灵感。
Pull the rabbit out of your hat。
这是Denny Crane在第一季的第一集中告诉Alan的关于法律和人生的一种智慧或者是总结。
《波士顿法律》是一部备受好评的美剧,一部充斥着美女,却又缺乏现代意义上俊男的美剧,不论是律师所的女律师,抑或是前来打官司的女客户,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美女。
但是几个主人公,Alan,Denny都有一张普通而并不俊朗的面孔。
但是这些人物所代表的人性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似乎在他们的身上你能看到你想要的,和你无法做到的人生。
欣赏Alan和Denny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欣赏Alan和Denny的洒脱和自如。
他们是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的人,懂得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游刃有余的人,同时,他们又是有着一颗憧憬人心本善的善良的人。
Alan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恨,更懂得如何在这个无奇不有的世界中利用自己的技巧来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想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坏,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寄希望与希望,而是懂得如何从自己的帽子中变出属于自己的兔子,给出惊喜,给出答案。
人生的结果不问自知,但是做事,不会有人关注你的过程,而更关注的是你的结果,因此,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懂得变通,懂得如何变出自己的兔子,是对自己对你所做的事的一个关键。
短评:两个人都很猥琐好色,贪图享受,且亦正亦邪。
欣赏此剧,就是欣赏一份独特放肆的风格。
为了衬托这种风格,作为法律剧,它的案子奇奇怪怪而且很难评价正邪,往往貌似正义的结尾忽然响起诡异的音符,然后提醒你另外的可能,而貌似阴暗的结局却令人看出一点光明;全剧极其侧重结案陈词(close),主角alan shore许多陈词都是绝佳的演讲。
所以,基本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男性化的作品,有些女生可能不喜欢,但是也许挺多男生喜欢这份炫耀和放肆。
这部电视剧虽然由于题材的原因在国内名气一般,但是获奖无数,评价相当好。
从此剧可以看到很多啼笑皆非的生活,美国本土的文化,以及一些特别的法理。
假如作为英语学习的题材,这部作品也是很有用处的,整部剧大量的法律等专业词汇绝对达到gre水准,而充斥着的各种有关性的俚语更是令人汗颜,假如你去其官方网站上搜索它全部的剧本就可以知道它的bt了;而alan shore金口吐出的优美的结案陈词,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冲动,在寂静的夜里自己也昂首挺胸秀出那一段慷慨激昂。
for ego!目前我存的版本:第一季:1-17 集 风软字幕 rmvb格式第二季:1-27 集 风软字幕 rmvb格式第三季:1-15 集 风软字幕 rmvb格式16-24集 字幕不佳 avi格式第四季:1-6 集 外挂双语字幕 avi格式呵呵,耐心等待更新。
看BL是因为我狂爱的The Practice,BL 是the practice延伸出来的姐妹篇,为其中的一个角色Alan Shore 续写新篇。
看BL多少得了解一下美国的司法制度,这个年轻的国家当年建立的时候就避除了当时欧洲国家政权结构的弊病,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国家制度,即民主政权(人民有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的权利)。
美国宪法第一条就是人权自由言论自由,所有宪法的每一个条款都是按照这个第一条设立的。
所以你常听美国人说The First Amendent, 就是指他们受宪法保护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如果任何人,公司或者政府的条款侵略了宪法第一条,他们都可以在法庭上输掉案子。
美国是一个人性的国家,所以的都是以人性出发,是否犯罪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12个陪审员决定。
只要你能够说服并打动陪审员的情感,你的案子就有胜诉的可能。
就凭这一条,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无法与之相比。
Alan Shore 是一个精明的律师,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他几乎每次出马都可以胜诉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如何打动陪审员,让他们觉得他是真诚的。
正如他对一个女律师(他的律师女友)说的那样,你要有让陪审员相信你的本事。
当然很多人指责他会歪曲事实,误导陪审员的感情,但是Alan的利害之处就是误导也好,歪曲也好, 他的知识和能力使他有本事让陪审员跟着他的思维走。
每次看Alan在法庭上慷慨激昂陈词的时候,我都禁不住想,如果Alan是中国律师,他就没戏,根本没有发挥的法律依据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恐怕早就失业了。
如果看了BL就想当一个像Alan那样的律师的朋友,我说你别傻了,Alan 玩得是美国法律游戏,没有美国宪法的保护,根本没机会胜出。
美国律师的费用一边都是几百美金一小时,Alan 在BL里面只是一个高级律师,连合伙人(Partner)都不是,自然只能收500美金一小时,如果成为了Partner, 好几千一小时呢!
长话短说,BL的精髓就在于编剧深懂得美国法律的每个细节(制作人R Kelly自己本人就曾经是律师),通过各种社会问题或者政治问题引起的法律案件,借Alan 之口大发对美国各种社会问题以及政治问题的不满,精彩之处让人拍案叫绝,所以这部电视剧在美国非常轰动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我个人还是喜欢the practice, 离现实生活更近,更让人感动。
而BL的主角是高级律师楼里面属于上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的代言人,让你会觉得大美国主义, 所谓美国中心说的利害。
BL还精彩的一点就是黑色幽默式的喜剧,让人看了捧腹。
不过,在美国这样一个以真情感人的人性社会,正义的体现就是以感动别人的方式赢得机会。
如果你喜欢BL,说明你是一个像Alan一样心存梦想和感性的人。
这部剧最令我欣赏之处在于法庭上不同政见、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关于美国本质的反复讨论。
美国人到底该不该合法持有枪支,对当局不满的小镇有没有权利提出独立,女人能不能当牧师……很多案件其实都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美国的人权到底有多大,美国的民主到底到何种程度?
因为热爱祖国而为她辩护的人,以及因为热爱祖国而抨击她的人,法庭或许本不是他们发表政见的舞台,但法庭又恰恰是他们最好的舞台。
令我震惊而又有些羡慕的是,他们没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却有几百年可以引以为傲的追求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斗争史,虽然在这追求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一次次牺牲他人的独立、自由与民主,而且从不曾实现真正绝对的民主与自由,但是,即便有时堕落,有时走偏了路,但是总有人会站出来,说出来,而且有地方让他们可以站出来,说出来。
这也许是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文化基因,只有他们会漂洋过海寄望于找到可以跻身的新大陆,在看似势不可挡的灭亡中求生存,然后在那片大陆上,和其他不同民族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并成为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
America is not perfect. But who can beat her?
最初是看这部剧认识Alan的,然后又为了Alan追这部剧,越陷越深,开始寻觅Alan的过去。
无可否认,Boston Legal是一部很讨巧的片子,融合种种元素,法律、搞笑、社会现实、以及各类文化,当然,Alan更是一个很成功的角色,不完美但绝对让人喜欢,他有他的正义,有他的方法,有他特立独行的人生观。
直到看了The Practice,才真正认识到Alan不仅是一个善良并有些手段的天才律师。
或者说编剧在The Practice里想展现的不是一场喜剧,而是一种人生。
除去演员的外表和角色的个性,虽然喜欢Alan,但在看Boston Legal的时候绝不会把Alan和某些宗教形象相联系。
然而看了The Practice,(声明,这部剧几乎没有喜剧元素,与Boston Legal完全不同),Alan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堕落的天使,或者也可以形容为徘徊在善恶边缘的魔鬼,他眼底终年不曾散去的迷雾使得这个角色充满了不为人知的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看下去,想要更了解他一些。
Boston Legal里的Alan是敞亮办公室里的鬼才律师,行事即使不羁,但至少他是有所把握的,他可以很好的控制局势发展,可能这也和这部剧的轻松定位有关,尽管话题多样化,但并不沉重;而The Practice的整个基调就偏向暗色,鲜有笑容,更别想见到耍宝的台词,除去Alan的一些表现性格的台词外,不具喜剧元素,当然,注明一下,我只看过第八季,所以评论和前七季无关,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剧Alan也许戏份不是特别多,但绝对是一大亮点,比Boston Legal有过之无不及,他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矛盾是极其深邃的。
无论什么时候,哪怕微笑,Alan总有一丝阴郁藏在视线后,仿佛他能够看透别人的心,读懂一切,甚至我相信,他只需一眼就可以判断委托人的善恶,然后用他自己的天平来裁断。
他是无惧的,放肆的,不顾一切的,并非不能,而是The Practice里的他根本不想控制局面,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他不计后果,无论将要付出什么,似乎Alan从来都不曾顾忌。
相比之下,Boston Legal里的他要保守的多,或许是Denny的友谊让他有所牵绊,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是,The Practice里的Alan是疯狂的,病态的,他渴望感情但害怕被人理解,寂寞却逃避人群,像极了迷失在凡间的天使,换了规则的世界他猝不及防,也像极追逐正义的魔鬼,善与恶在心底撕扯,难以找到一个绝对的平衡点。
James Spader不愧是靠大荧幕成名的影帝,把一部电视剧诠释得意义非凡,就凭这点,艾美奖绝对非他莫属。
最初看BL第二季是因为他的语言,就像我以前喜欢看West Wing一样。
后来开始迷上这出剧开始回味第一季是因为喜欢James Spader(Alan Shore)和William Shatner(Denny Crane)。
他们的表演实在太棒了。
在James得到Grammy奖之前我就预言他应该获奖。
到了第三季和第四季,我真的成为BL的Fans确是因为David Kelly,本剧的编剧,他是BL真正的主人,可以说他真正创造了BL。
BL作为一部法律剧其实重点不是罪案,不是律师的口才,甚至我认为无关法律。
而是通过这些林林总总的案件的庭辩,通过Crane Pool & Schmidt事务所的各个律师(主要是Alan Shore)的口对美国社会当今政治经济环境种族宗教反恐伊战等各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有很多案件,比如小镇要求从联邦独立,小镇要求拥有核武器,控告军方将没有受过作战训练的弟弟送上战场,控告民主党没有规定党代表必须按照初选结果投票给党内候选人,控告教会规定女子不可以担任大主教....最精彩的案件其实在现实和剧中都是甚至不可能被立案的,但是通过这出剧,大胆指出美国社会一些矛盾现象,并且通过控辩双方的辩论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
不可否认的是编剧的偏liberal的观点会通过Alan Shore口若悬河的辩才得到最好的伸张,但是美国国内社会对于这些问题争论之激烈可见一斑。
通过BL其实观众可以更好的理解美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当然需要明白的是许多主张并不是美国社会主流的看法,并且与其对立的看法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声张。
曾经看过一篇评论说很多美国人因为BL过于强烈的政治化,甚至“Anti-America"而无法看下去,引起收视的下滑。
可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可以对社会各种问题进行如此大胆而精英施的讨论是很难想象又非常过瘾的。
我向每一个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希望了解美国核心价值观念的人推荐BL剧集。
可喜的是明年还有BL的第五季,我们可以继续通过此剧旁观美国社会,并且到时美国大选会引发更多跟热烈的讨论,拭目以待。
本来早就想在剧集结束之际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想,结果看完剧集以后让我对自己因为想要说的话会遭受怎样的对待产生了一丝顾虑。
这也是我从来没在任何场合表达过另一时区的某可爱得自以为是的大国新政权交替时出现的一些新意阐述过自己的看法。
倒不是怕什么,无非是到处口水那么多,没人喜欢没事玩唾面自干的游戏。
走得路多总要踩狗屎,果不然,那天出于责任心先写了对寒鸦女的一些个人看法,结果还是免不了的有变态逻辑思维紊乱的脑残跳出来质问我凭什么那样说。
罗胖不止一次感慨自己当年的无心彪悍语怎么一棒子打死,拿家教素质说事等伎俩一再重现,再次让我不得不感叹“不是我愿意做流氓,但我更怕流氓有文化”。
打不过就入伙的恶心事我们做得还少吗?
所以我倒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了!
这个剧我追了3年,一直都算心头大爱(原先是最爱的,现在让位给加州迷情了)。
怀着遗憾的心情看大结局的时候,我一听冒C,估计肯定要出事。
果不其然,后面马上冒出了许多铁定会严重伤害红朝热血小白感情的桥段。
我先说个题外话,不知道豆瓣那么多热衷美剧的人士有没有认真问过自己以下问题?
大家都是通过什么渠道看的美剧?
什么原因导致具有时代特色的字幕组这种品种的献爱心社的产生?
每周绯闻女一出就议论得热火朝天的人众有几个想过什么是正常的观看渠道?
又是什么导致了不正常?
我绝对没有撇清自己的意思,虽然我最心水的那几个剧都是让亲戚朋友第一时间录好传给我的,虽然为我录制的家伙们铁定是付了有线电视费电费网费维护费修理费管理费资源损耗费耐心费空气使用费……但这改变不了我是一个“光荣的盗版者”的事实。
而且如果错过了哪集我也铁定还是会到那几个大坛子里去开动迅雷下滴。
虽然我收到了也只是娱乐自己绝不到处传播(当然,我的圈子异常的窄,大多打交道的都是没什么交集的怪人,也没法传播——正如他们也没法把甲骨文,俄文绝版书,90年代所有小游戏的通关记录……传播给我一样)。
但每次收到了熬夜等待的剧集时我也不会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说是为了什么狗屁学习目的。
我知道自己是在侵害某些人的劳动果实来娱乐自己!
当然,正如我在其他场合说过的一样:在畸形的环境制度制约下,我只能如此——做了就做了,即不会有心理负担但也不会引以为荣。
平头老百姓关起门来自己乐和也就只能如此而已。
我不需要也不希望“卫道士”打上门来告诉我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是如何的卑鄙低俗龌龊不是东西……好,回到正题,我自己也干过字幕组,遇到的偏见误会歪曲偏激也比一般人多得多,生活中也遇到很多所谓意识形态的争论,但我当初之所以退出种种小团体的原因和现在轻易不在现实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自我安慰谨言慎行是为人处世的良德的道理一样:这个世界太多无法正常沟通的妄人!
除非你把自己降低到与其同等的脑髓和语系,一切以点头附和为准绳;否则甚至无非正常的沟通,更勿论交流了……从我听说有字幕组霸译,到网络上一片叫嚣。
我就知道肯定又是一大撮人类的脆弱心灵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了伤害。
剧中有个打击性很小的小细节,个人觉得杀伤力巨大——所谓的猥琐众人团头领张开就来地第一句台词就是:“你要向我道歉!
”这么一针见血的桥段也只有那帮有才的狗血说教者才能发明出来。
(虽然我很怀疑alan众自我安慰地谋求小团体的独立性时那段快速的长篇大论有几人能仔细听明白)。
这个剧集一开始好看的原因就是这帮好莱坞的自由主义者发明出来的玩世不恭但绝不犬儒的alan,近两年年特别乏味的也是他开始在法庭外抒发所谓的人文关怀了……虽然这帮家伙每次都不忘感动你的同时给你灌输一些他们的自以为有益的价值理念。
但我这种所谓的反动狗血人士还就是一再的落入他们的圈套了——至少他们还允许我进行我自以为正常地思考……我不想学狗屁语文老师分析鲁迅门前的两颗树那样去一一比对这个大结局里边的种种象征意义。
猥琐又旁若无人的左顾右盼;睚眦必报又反复无常的手段;莫名其妙地沟通不畅;态度不明的热烈鼓掌;自以为受害者的种种大C威胁论……种种细节无论是刻意地丑化还是自大地误解,都不重要。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是真的,我们在番人(至少很不少的部分)眼里就是这样子的。
从第一个臭鸡蛋砸到别人领土的那一瞬起,我就知道铁定会有人这样看待我们的。
更让我想到某心理变态因为同类比自己更受番人认可而莫名开枪报复屠杀无辜人士后自绝的反人类同胞。
既然已经是“自认被侮辱与损害人士”之一,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反省一下是什么造成的这种种不愉快。
至少不要总心灵脆弱地动不动就叫嚣自己很受伤吧?
收到伤害只会痛苦地瞎叫唤那是弱者的呻吟,除了会引来强者再多踏上一脚外我看不到任何益处。
周总邓公为人敬仰绝不是靠的象某反复小国教主那般假装(自以为)强者的叫嚣。
用讹诈侮辱谩骂固步自封等等手段让众人回避的阿Q伎俩只会反衬出你的无知无能和无所作为的囧态和孱弱。
就如牛博用来骗钱的高价T恤上印的“我爱外国”人众,除了不怕挨打外,总要心怀泱泱大国的气魄才好。
被误会了不心慌,被误解了也不置气,明了自己的弱势和不足,孜孜不倦的改善,积极谋求在统一规则下的平等沟通,努力在跻身规则制定者之列的同时寻求自身的良好发展方是正途。
不好看。。。看似专业的肥皂剧。。。
爱死了!!! 爱死了!!!我也爱波士顿啊想定居的城市像北京
the fringe
The allure of bad boy boils down to one word - vulnerability - the confidence to open up to and survive failure, judgement and criticism. That is ultimately appealing to both sexes.
不仅仅是一部法律剧,这里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案子都有着自己强烈的存在感,并因此展现出了各自的意义。这部剧永远是我心目中律政剧的Top1,没有之一,永远。
少当如alan,老应似crane
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美剧之一
老爸原来是律师,Danney and Alan
天,我爱死Alan Shore了。
''我会尽可能帮助我每一个聪明的前女友,做他们想做的事。''。以分手吻作为感情的结束有点浪漫哇~
一般
老男人丹尼还真是真性情~~;Shirley还真是风华绝代~~;Alan还真是老辣~~
season finale太给力了!!
james spader我觉得这个不帅又发福的男人真他妈性感!!
骗小孩的吧,律所真有这么多靓妞等你泡啊,再说庭审哪来这么多戏剧性
如果是大学时期看 年龄以及社会大环境没准觉得alan 有魅力 有好有坏 有俏皮毒舌 ,放在今天看 案子是精彩 女性角色的形象过于单一… 男女相处模式也有些不适…
演得好做作
迄今为止看过最好的美剧。贱的时候生活大爆炸和他比起来真的是小儿科,但是有的时候又很正经,让人觉得自己仿佛在思考自由、正义、人性、贫富差距等问题。
很烂
denny cr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