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24帧

24 فریم,廿四格(港),24格(台),二十四格,24幅画面,二十四帧,24 Frames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法国语言:无对白年份:2017

《24帧》剧照

24帧 剧照 NO.124帧 剧照 NO.224帧 剧照 NO.324帧 剧照 NO.424帧 剧照 NO.524帧 剧照 NO.624帧 剧照 NO.1324帧 剧照 NO.1424帧 剧照 NO.1524帧 剧照 NO.1624帧 剧照 NO.1724帧 剧照 NO.1824帧 剧照 NO.1924帧 剧照 NO.20

《24帧》剧情介绍

24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二十四段每秒二十四格的电影真理,也是馈赠给世人的遗愿纪念。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在静态摄影与动态影像之间,百转千回、细细探寻,也搭建起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间的关联。下起雪来白茫茫一片的林地,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屋,鸟儿振翅飞过原野,鹿与牛缓步迁徙横越,世间万物在阿巴斯灵动诗意的凝视中,每一个按下快门瞬间的之前与之后,都随着景框里的窗框树影摇曳,天马行空地流转时光,在影格与影格之间,梳理电影的本质。 “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这是法国新浪潮大导演高达对阿巴斯电影美学的赞誉。从摄影出发,拓延影格之间的空隙,《24格》发想自阿巴斯个人收藏的照片,历经三年的时间与伊朗技术团队合作,运用数位影像工具,以3D动画、摆拍的方式,重新想像这些画面的前世今生,与其创造出来的情感触动。摄影与电影之间反覆且亲密的追寻与叩问,一曲温柔而绵长的影像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祷告永夜星河99分女朋友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二季鲁滨逊漂流记黄金搭档:千金杀手盗梦空间刑警ZERO特别篇2019孩子舞水端神探伽利略XX内海薰最后的案件愚弄漕运码头秀才遇着兵用甜酒漱口抗体迷失太空相棒第11季关中匪事斗罗大陆之燃魂战第四出局冷瞳魔物黄玫瑰魔幻爱情后悔药米基少年魔法师第一季尼基与弗洛法证先锋2黑塔利亚第6季擅长逃跑的殿下

《24帧》长篇影评

 1 ) 看了《24帧》,我觉得我也可以拍电影。

不要误会,这绝没有贬低的意思。

这部电影由24个大自然、日常、返璞归真的片段构成。

我不禁反思,自己遗漏了多少对身边生活的探寻,遗漏了多少对内心触动的记录。

想起两件事,都让我感觉“重生”。

第一个是戴眼镜,曾经由于近视度数不深一直不戴眼镜,自以为不影响生活就行。

后来终于佩戴了眼镜,清楚记得走出街道的那一刻,所有周边习以为常的熟悉,都变得如此陌生。

第二个是最近决定走在街上的时候摘掉耳机,好好的感受周遭一切。

曾几何时走在街上只想戴着降噪耳机,与正在亲历的现实世界隔绝,进入一个由音乐创造的虚拟世界,似乎那个世界的声音更了解也更能触动自己。

渐渐明白,所有的感触都来源于生活。

换种方式,一切日常都变得如此新鲜,似乎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个鲜活的不尽相同的故事。

我的房间窗外有颗大树,树上常有几只鸟,偶尔会在清晨时分响亮地鸣叫,把我吵醒,有时候真想破口大骂让他们闭嘴。

偶尔周末坐在窗边晒太阳看书,也能听到他们吱吱喳喳,似乎是为我这份悠然自得增添一点儿气氛。

同样的事物,因为我的心情可以如此变幻莫测。

我想,应该可以随性地任性地把一切触动记录下来,无论是文字、拍照、视频,什么都好。

 2 ) 阿巴斯

阿巴斯遗作,电影《路边野餐》看完以后来的。

逐渐的对于电影有了另一种感觉,不需要有多么宏大的故事,和情节的反转,甚至于演员。

单看着画框里的海水潮起潮落,炊烟升起,一群人在下雨的天气站在桥上,伴随着美妙的声音。

让人沉醉!!

电影的本质,似动现象,周老师颠覆我对于电影的理解!

阿巴斯印证了这个现象。

最后一刻二人缓慢的接吻,正是对于电影本质的印证!

 3 ) 短评放不下

阿巴斯电影大师遗作,关于电影本体的探索与想象(单纯的看风景或听白噪音也是不错的选择)。

摄影可以说是某种对于真实的占有,通过摁下快门将某一瞬间据为己有,又或者说是一种光明正大的窥淫,是拍摄者对拍摄对象的凝视、掠夺和切割。

如果说摄影是窥淫,那么电影便是意淫,通过想象和某种再现方式以探求生命、真实的本质。

影片是阿巴斯对其本人的摄影作品,经由其想象、预测或基于当时情境的再现,再通过各种数位影像技术制作而成,一种诗意的关于电影的追寻之旅,四散的群鸟、被枪杀的小鹿、倾倒的旗帜……包含着些许悲剧性色彩以及死亡、消逝、离去和孤独种种情感基调,配合观看导演的全电影序列或许会有更深的感触。

影片中多有“窗”、“切割的矩形”还有“洞”等元素,模拟的是摄影机的拍摄方式又或者是影片的放映形式,在窗框、画框或是镜头内、荧幕中展现生死、聚散、风起云涌……其中有一些“帧”:在建筑和窗体切割出的不规则形状的窗口中,有鸟群在觅食,随后驶来一辆卡车将鸟群惊散;在堆砌的木堆后,小鸟和随风摇摆的树木,随着锯木声而惊逃和倒塌等等,其中体现出导演对于工业化、现代性的焦虑,甚至是某种对于“死亡”的执念。

 4 ) “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种电影”

阿巴斯的遗作《24帧》是我这学期最难以释怀的一部电影,114分钟的影片是由二十四个单独的镜头组成,整个影片是无对白,无戏剧冲突,片段之间也没有任何的编排逻辑,它不像是我往常看到的电影作品,更像是挂在美术馆里面的装置艺术品。

看完的感受,非常震撼,画面美的快失真了。

24帧其实也不需要去看懂什么,靠直觉,靠眼睛去欣赏它就好了。

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那就是一阵风,一场雨,仅此而已。

24帧提供了一个很安静的氛围,虽然我的眼睛在盯着屏幕,但脑袋是一直在放空,随心所欲地想着感情、家人、其他电影的事情,后面找了很多《24帧》相关的资料来看,了解之后大吃一惊,这居然是一部“假的电影”。

原来24帧的每一个镜头都是通过动态的CG技术结合静态的影像照片拼接而成的。

也就是他将每一张静态的照片拓展成长达4分多钟的“镜头”,再通过CG技术让画面运动起来影片中的风云雪雨,马牛鹿林鸟看上去那么真实,却无一例外都是虚构的。

之所以能给我带来那么大的冲击力,也是因为我没看懂电影开头的英文介绍,开头其实有介绍这部影片是CG虚构的,以及阿巴斯要分享的想法。

这意味着我是被它从头“骗”到尾,当我还在回味某些画面的调度极具“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突然猛地知道这些其实都是虚构的记录,以及电脑技术建构的自然,自己当时是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我也不太清楚是否努力把电影拍的不像“电影”就是好的电影,像赫斯特的《一千年》,杜尚的《泉》,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这个艺术种类需要这些先驱不竭地探索的,它需要新作品,新标杆。

24帧它让我往电影的那个方面去思考了,电影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是“造假”的艺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安排,都是导演深思熟虑的结果,电影当中的内容都是建立在不断的调整,不停的摆拍之上。

阿巴斯与特效师沟通每一个细节,让你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造梦人。

来来回回的鸦群,昏暗诡秘的森林,风雨来袭的戈壁,他所想的即能成“真”。

很多电影技术的发展都是为了消灭那个看得见的边框而推进,希望能更有力地把你拉到荧幕里面去,完全沉浸在它的故事里面。

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也都是在模仿真实,要让观众相信你所呈现的东西是有迹可循的,真实存在的。

随着思路,感悟再深些,电影无论看起来多逼真,它都不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它本质上不过是一张一张的图片而已,电影从来都是在观众的脑海里完成的,只有在被看时,电影才是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只有在被看时,电影才是存在的。

否则它就只是每秒24张的图片而已。

阿巴斯说“我更希望我的电影离我的摄影更近,而离故事更远”,是啊很多导演们试图去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于文字与叙事中,再努力的用影像与其做联姻。

很多人只是踩在了文学巨人的肩膀上。

电影很长时间都活在台词与剧情的笼子里,你甚至可以说它是小说,漫画,寓言影像化的产物,导演们编织好精妙的剧情与台词,经演员的嘴巴与动作表达出来,调动人的视觉让你会为其中的爱情心碎,为逝去感伤,然后走出影院如大梦一场。

他们要做的就是赚观众的眼泪,赚观众的心潮澎湃,更重要的是赚你手里的钞票。

最精妙的镜头都是直接的,大道至简。

24帧的纯影像记录,没有故事没有理论,只有固定的画面和声音的力量,抽离所有,以最真诚的方式面对了电影。

戈达尔说过电影止于阿巴斯,我常常在想会不会是始于阿巴斯呢?

 5 ) 画面记录以及零碎思考

FRAME 1 静止:村庄 枯树 猎人 鸟 雪山动态:炊烟 飘雪 牛 撒尿的狗 飞鸟— 画面来自 《冬季猎人》布勒哲尔FRAME 2静止:车窗 树 雪地动态:嬉戏的马 歌剧配乐 大雪 事件:汽车驶入与离开 车窗降下与升起FRAME 3静止:篱笆 石头 海岸 远处的山 喘息的牛动态:海浪 鸟 群牛走过 乌鸦 叫声 海浪声 事件:海浪逐渐汹涌并在尾声达到最高 喘息的牛醒了起身离开 前景出现群鸟飞走FRAME 4静止:雪地 树 停留的鸟 雪地上的脚印 大雪动态:枪声 作鸟兽散 鹿与鸟从画面一侧进入消失于另一侧 事件:一只鹿回头等待 又一次的枪声伴随哀嚎 一头年老的鹿终于还是进入了画面 共同离开FRAME 5静止:树林动态:飘雪 吃草的小鹿 松鼠 飞鸟 动物叫声 背景音效(不明)飞奔的鹿 枪声事件:吃草的鹿被枪击中死亡(暗指FRAME4的另一场景?

)FRAME 6静止:打开的窗动态:歌声 风 吹动的竹 云 乌鸦飞来 飞机 乌鸦飞走事件:乌鸦互动FRAME 7静止:栏杆动态:鸟 雨 海浪 闪电 乌云FRAME 8静止:栏杆 柱子动态:船 鸟 海浪 鸟群FRAME 9静止:石窟动态:雨 狮子 闪电 树枝 爬虫事件:ghsFRAME 10静止:一颗树 雪地动态:羊群与一只狗 大雪 狼叫事件:羊群围着树(做什么?

)警觉的狗赶跑了出现的狼FRAME 11静止:一颗树 雪地动态:狼 大雪FRAME 12静止:窗台 窗帘的倒影 草地动态:歌剧 鸽子事件:乌云飘过 窗帘倒影若隐若现 倒影飞走 是只鸽子(隐喻与暗喻)FRAME 13静止:地平线 海滩 鸟的尸体动态:海鸥 海浪 枪声 鸟中枪掉落事件:猎鸟FRAME 14静止:废弃房子动态:觅食的鸟 摩托车 汽车符号:三角与不规则四边形的形状营造画面的稳定和不安定的冲突矛盾 框架式构图建立窥视感突出内容主体FRAME 15静止:人物背影照片(背景)动态:路人从画面中走过 下雪 路人歌手弹唱象征手法:背景的光影变化代表时间FRAME 16静止:废弃场地 柱子 拦网动态:鸭子 海浪 船符号:拦网内外的鸭子 群居与离群索居FRAME 17静止:枯树 雪地动态:鸟 下雪FRAME 18静止:窗 网 树 雪地动态:鸟事件:争抢雪堆中的洞 一只鸟成功占据 后被猫猎捕 后逃脱回归洞口象征手法:?

FRAME 19静止:树林 前景的牛动态:牛关联:画面3疑问:前景牛的位置?

FRAME 20静止:窗 枯树 雪地动态:鸟符号:画面分割(场面调度?

)FRAME 21静止:幕布与倒影(未知) 窗动态:背景声 窗帘被拉开(揭示) 树叶 鸟 云 背景音乐象征手法:声音叙事FRAME 22静止:海滩 地平线动态:海浪 雪 鸟 旗与石头 不断吠叫的狗FRAME 23静止:堆叠的木头 天空动态:鸟 远处锯木头的声音 枯树象征手法:声音结合画面叙述 何处 何人 何事FRAME 24静止:窗台 书桌 灯 睡着的人动态:树 背景音乐 逐帧播放的显示器 黑夜到白天事件:结束记录目的:记录事物的出现与消失、打乱与重组记录重复出现的事物与强调的内容比起装置艺术,它更像是导演用数字技术重新解构了电影,并以另一种电影形式告诉观众如何欣赏画面,如何将电影的象征手法 隐喻 暗喻 符号等语言关联起来去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图或事叙事情节的走向。

 6 ) 人间寻常的24行诗,海鸟是不读的

写在前面的废话:假期的末端,有时间看如此周折费力的影像诗。

慢镜的好处是,可以边看边在本子上写下24行在雪地里做爱的诗。

想象这些字句被一头驯鹿叼到了浪里。

海鸟是不读的,它总有更高远的理想,比如透过一扇颤抖的溶洞窥探奶牛的不动。

人间静寂如雪,雪在镜头中,镜头在人间里。

导演做了一件伟大而猖狂的事。

独自看完,产生强烈振动。

独自写下影评,不参考任何他人的想法,也是狂妄却深远的缘定。

1、个体的动,成全整体的静。

然而人们会在宁和的村庄里寻找炊烟和山鸡的意志。

圆锅旁的妇人没有动,妇人也许没有意志。

2、马在雪地交配,人在车里摇下窗。

树干与玻璃,爬着相同的菌类。

3、牛戏也是一样,在层叠的海浪里睡觉,又在危险来临前的一秒,潇洒走掉。

4、普通者趋着群体朝向,眼睛是向下的。

有思考的麋鹿带着疑问转向,探寻来时的路径,却被另一个自己俘虏。

除了灵魂,没有鹿能让你堕回普通的鹿。

5、只会吃草的人,会被一声枪响吓得绝了气。

6、美学的受众是飞鸟形状的枝叶,会停留、舞蹈、沦醉、自己跟自己交配、然后high起来,也会无情振翅,飞往下一窗畔。

如同阵风和树干从不挽留,美学的音符也未曾静止。

它并不恭迎你的来。

7、孤单者对爱是仇视的,虽然他的眼睛从没有离开过。

8、轮换无数世的旁观者,千层浪也不能合成一股浪,独行的船只从那头驶了回来,用了跟来时相同的速度,没有耐心的只能是观众。

一刻便飞得尽尽绝绝的。

9、世界的橱窗效应:你窥视的对象,一定也在窥视你。

你们隔着湿漉漉的沙丘和滂沱的雨,他的世界因你这边的雷鸣而深深惊动。

10、信仰把一头牧羊犬塞进了绵羊堆。

是大树真有庇佑,还是狼嚎太猖狂?

11、现实的群体引力与近在咫尺的危险,会战胜美与信仰,这是全体畜类的共鸣。

12、虚幻像猎鸟,得先称霸了阴影。

然后扑动翅膀,逃向真实。

13、信仰的发起者,是那只独面大海的飞鸟。

它像佛陀一样,引来愈多的匍匐信众。

哪怕巨浪仍是滔天的。

14、一生万物,万物生争斗,争斗招引殖民。

15、主角才是道具,是一种假的环境,用来让真的背景发出亮光。

16、眼见为虚,耳听为实。

如果耳朵的信息源是你的同类。

17、人无法抵抗下坠的力道。

就像飞鸟食雪,会引来愈多忘记自己会飞的鸟,同食堕落。

18、一人造洞,但洞本身是群体的。

个体入洞很危险,偏偏人对危险乐此不疲。

19、叛逆和呼唤叛逆者回归,是同一种执念。

对峙在路的两岸,眼前走过相同数量的牛。

叛逆会永胜,因为它不动。

20、宏观正确很重要。

架构是美的,个体无论位移还是出镜,都会优美。

21、别忽视声音,只要足够突兀,声音能引起猜疑和叙事。

画面沦落为想象的工具。

那些诗歌状的云朵与白鸟,始终要飞走,而诗的嗓音从未静下。

22、反复抨击一种意志,赶走意志的所有者,打倒它的旗帜。

却在得胜的快慰里遗忘自己身处于更广大的意志之中,并且只是条马不停蹄的狗。

23、枯柴与云绮,袤天与野地,无法作为桥廊让人与人相渡。

个体的孤独,绵延缠续,直到过路的时间,先了断了他,再了断了你。

24、故事总是一到爱情,就开始催眠,缓慢、游移,使人五体投睡。

音乐却守住正常倍速,被吞进梦里,做了一味药引。

·

 7 ) 阿巴斯!

伊朗这个国家,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敢于和美帝对着干,二是国家居然还有一个精神领袖。

如今,不妨再加上第三点——一个诞生了电影大师阿巴斯的国度。

法国大师高达说“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意思很明显:葛里菲斯让电影从技术走向艺术,阿巴斯则创造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说实话,我也是看完《二十四帧》才知道这一点的。

这是二十四段每秒二十四格的电影真理,阿巴斯在静态摄影与动态影像之间,百转千回、细细探寻,搭建起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间的关联。

下起雪来白茫茫一片的林地,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屋,鸟儿振翅飞过原野,鹿与牛缓步迁徙横越,世间万物在阿巴斯灵动诗意的凝视中,每一个按下快门瞬间的之前与之后,都随着景框里的窗框树影摇曳,天马行空地流转时光,在影格与影格之间,梳理电影的本质。

(这一段是抄的简介)茫茫雪野,静静窗棂,鸟儿灵动,牛儿慵懒,或追寻,或等待,世间万物在阿巴斯灵动诗意的凝视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天马行空地流转时光,讲述哲思,传递美感,引发遐想,触动灵魂。

可说的东西很多,重点说说摄影与电影的关系。

其实摄影很像是在动态影像即电影的每秒二十四帧中抽取了一帧,相当于定格。

摄影里的连拍和延时也无限接近电影的表现手法。

那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幅摄影作品是能够向它所定格的瞬间的前一秒后一秒延伸的!

当你在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抑或一幅美术作品)前伫立凝视久久不愿离去时,其实,你是在把眼前这个定格瞬间在脑海里还原成电影在回放,你自己根据这画面编导的电影!

一张宇宙微博背景辐射照片,看似定格,却蕴含着数十亿年的时间跨度。

一部电影,看似动态连续,却可以分解为每一帧静态图像。

其实电影里也常用“定格”手法。

电影的原理,把静态图像连续成动态,利用了“视觉暂留”原理。

那么,摄影,由动态凝固成定格,需要用视觉延伸和思维联想去还原。

《二十四帧》,是用电影艺术在讲哲学,是诗和画的结合,看似写实,实则写意,是一种精致异常的大写意。

窗棂的光影,动静虚实的对比,彩色与黑白的把控……堪称经典。

对摄影的讲解和感悟只是这部电影的副产品而已。

人们膜拜大师的作品,经常会自问两个问题: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

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拍的?

也许,向大师学习,不断追问这两个问题,正是成为大师的路径呢。

这部电影我连看了两遍,中间偶尔跳戏。

比如奶牛海边酣睡一场,想起了皮克斯的《鹬》,都是用极其高级的电影手法,把哲学讲的浅显易懂发人深思。

以窗为框那场,想起了“捣衣砧上拂还来”,同样的空灵、深邃。

把照片变成电影,从静态到动态,动作的延伸,带动情绪的延伸,进而思想的延伸,再慢慢地静下来……看完这部电影再去卢浮宫,相信你一定会在那里逗留双倍的时间。

我到现在还一直在想,阿巴斯是怎么想的?

阿巴斯是怎么拍的?

��{W�

 8 ) 阿巴斯答电影是什么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从片名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元电影,即关于电影的电影。

《24帧》作为一部元电影,揭示的是看与被看、观众与电影的关系。

画面使用车窗、窗户、栏杆、绘画等元素,以及透视关系的引导,在画外空间预留出了观看者所在的位置。

观众同摄影机视点重叠,成为了电影画外空间的一部分。

电影画框内能看到的,只是空间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能清晰地认识到画框内没有但肯定存在的部分,例如摄影机、房间内、车内,而这些都是观众的心理补偿,是观众想象出来的。

而这不就说的是电影本身吗?

电影无论看起来多逼真,它都不是客观存在。

因为它本质上不过是一张一张的图片而已,电影从来都是在观众的脑海里完成的,只有在被看时,电影才是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只有在被看时,电影才是存在的。

否则它就只是每秒24张的图片而已。

阿巴斯对电影的理解之深、对空间的感悟能力之强、呈现方式之优美,足以令无数导演对自己的平庸和肤浅感到彻底的绝望了。

 9 ) 谁又知道电影自何而生?

2016年7月4日,大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因患胃肠癌在法国巴黎逝世,身后留下两部遗作。

一部是短片《带我回家》,另一部是长片《24帧》。

从本质上来说,这两部遗作一脉相承,都是静态的摄影影像,加上动态的CG技术,创造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电影呈现方式。

尤其是后面这部《24帧》,更是阿巴斯的“电影史”,是他对于影像的拓墣和致敬。

电影甫一开场,阿巴斯就用字幕点明了自己创作的意图和方法:“我一直在思索艺术家叙示一个场景的方式。

画家仅仅捕捉到一个瞬间,既不是在此前,也不是此后。

《24帧》,用一幅著名画作和一些我所拍摄的照片,并为这个瞬间各想像出了长度为四分三十秒的此前或此后的场景。

”也就是,所谓的“24帧”其实是一张著名画作和随后的23张摄影照片所延伸出来的各四分三十秒的动态想象,而这段动态想象的核心在于那张被捕捉到的瞬间。

这一瞬间既可以是摄影快门的瞬间,也可以画家作画所捕捉到的瞬间。

“24 Frames”当然可以按照大家所熟悉的那样翻译成“24帧”或“24格”,但不能忽视的是它同样是“取景框”,是“画框”,是银幕内外、台上台下的那一道界限。

24 Frames 也正是那个24个取景框。

而电影的本质就是那每秒24帧的运动画面。

每秒24幅静态的照片最终构成了运动的视觉效果。

阿巴斯通过这样的动静对比,重新组构了电影叙事的可能性。

除了动静之外,阿巴斯还在这24帧的长镜头中设定了多组对比:光和影,明和暗,彩色和黑白、远和近,大和小,快和慢,自然和人工,风雪和雷雨,在场的画面和不在场的声音。

大雪纷飞中嬉戏的马儿,海浪潮汐边的奶牛,窗外的风吹林梢,华灯初上的埃菲尔铁塔,一帧帧,一幕幕,正如阿巴斯所一直坚持的电影理念一样,所见即所得,不要解释,不要预设,不要概括,其中展现出来的广袤和伟大,无与伦比,诗意盎然。

除此之外,最特殊的当属首尾两帧。

电影的第一帧并非来自阿巴斯所拍摄的照片,而是一副广为人知的油画——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

在这一帧中,原本静止的画面被延伸动态的情节,或许正是画家创作时所想象的瞬间前后。

雪花缓缓落下,炊烟袅袅升起,群鸟鸣叫,猎狗狂吠,声音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最后一切大自然的声音归于沉寂。

与之对照的是,一动不动的固定机位摄影,就像是站定审视画作的视角一般。

阿巴斯通过让炊烟、飞鸟、猎狗的运动来完成向电影本质的回归,构成了对电影本质的对照性的反思:静止也是一种动。

阿巴斯之所以选择《雪中猎人》来作为电影的开端也并不是毫无来由。

这幅画对于电影史的影响可能比想象的更大。

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同样出现过这幅作品,用以寄寓电影中关于“地球记忆”的永恒乡愁;罗伊·安德森的《寒枝雀静》,又译作《一只坐在树杈上思考存在的鸽子》,指的正是这幅画中枝头上的群鸟。

巧合的是,阿巴斯《24帧》的制作构思真是始于2014年,正是罗伊·安德森凭借次作拿下威尼斯金狮奖的那一年。

两人年纪相仿,同样量产广告短片,又以固定景框的定拍手法而闻名,实在难以让人停止遐思在这两部作品之间的呼应关系。

然而阿巴斯辞世后,这个谜恐怕今世难以被正面解答。

而电影的最后一帧所与众不同的是,这一帧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只不过这个电影并没有出现在大银幕上,而是电影屏幕中。

这一幕正是威廉·惠勒的电影《黄金时代》的结尾,玛娜·洛伊和弗雷德里克·马奇的深情一吻。

整部电影从第一帧的绘画开始,到最后一帧的电影结束,处于中间的是21帧主题各异的动态摄影,阿巴斯的意图不言而喻:从绘画到电影,从静到动,电影是如何缓步发展而来,又是如何进入人心。

电影内外的这一帧,三层银幕关系,形成了绝妙的互文。

第一层是电影外正在观看大师遗作的我们,或坐或躺,或陶醉或睡着,形态各异;第二层是哪位睡死般趴在桌上工作的人人,就像是坚守在电影工作岗位上的阿巴斯一般;第三层则是电脑屏幕上那一帧帧运动的,美轮美奂的,《黄金时代》的吻。

向内,是一层层的仰望和回溯;向外,是一层层的影响和传承。

从我们到阿巴斯再到黄金时代,电影的历史就这样被写下,并将一直被续写。

而三层银幕关系所代表的又是三种不同纬度的时间:我们观影时的时间,一分一秒即是一分一秒,共长四分三十秒;电影中的时间,每秒24帧,窗外却从暗夜到放亮,或许是一夜的时间;电脑屏幕上接吻的时间,或许是每秒8帧或16帧,一帧一顿,是一个吻的时间。

三种时间以不同的速率流动,无疑暗示着电影导演控制时间的魔力。

电影就是一出幻术,是一种虚构的艺术。

最后,电脑屏幕上打出“THE END”,电影的终结,大师的终结,电影本质的终结,银幕内外,一曲绝唱。

音乐响起,是Katherine Jenkins经典名曲《Love Never Dies》,恬静温柔,悠扬动人。

正如歌词所唱的那样:“谁知道爱是自何而生,谁知道爱是因何而启,某天爱就在那儿,活在你的心里,溜进你的思绪,渗入你的灵魂,带给你惊喜……”是的,谁又知道电影是自何而生,因何而起。

是卢米埃尔兄弟的那扇工厂大门还是那列冲出银幕的火车?

但无论如何,电影就这样活在你的心里,溜进你的思绪,渗入你的灵魂,带给你惊喜。

原文刊于《看电影》杂志。

备份。

 10 ) 《24帧》观影笔记

看了一半才想起来记一记,一定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1 彩色 雪 村 炊烟 乌鸦 牛 狗2 黑白 雪 车窗 音乐 马3 黑白 牛 海 海鸥4 黑白 雪 树 麋鹿5 黑白 雪 鹿吃草 枪6 黑白 风 窗 音乐 竹 乌鸦 飞机7 彩色 雨 栏杆 海 乌鸦8 彩色 雨 栏杆 柱子 海鸥 艇9 彩色 雨 草原 土堆 洞 狮子10 黑白 雪 树 羊 狗11 黑白 雪 树 狼12 彩色 屋子 阳光 绿草 歌剧 舒缓 乌鸦影子 鸽子 麻雀13 黑白 海 海鸥 枪 哀鸣14 黑白 废墟 窗口 路 斜线 阳光 乌鸦 摩托 车15 黑白 6人背影 埃菲尔铁塔 路人 开始下雪 灯光 掌声 歌手 撑伞的人16 彩色 阴 沙滩 柱子 铁板 铁丝网 船 鹅17 黑白 雪 灌木 麻雀 乌鸦18 黑白 晴 雪地 窗 格栅 树干 乌鸦 猫19 黑白 雾 树林 牛20 黑白 晴 窗 墙上的光影 雪地 树枝 乌鸦21 黑白 窗帘 树影 乌鸦 bmg 开门声 脚步声 窗 风 鸽子22 黑白 雪 沙滩 海浪 旗子?

海鸥 狗 旗倒23 彩色 晴 蓝天白云 木柴 风吹树 麻雀 伐木声24 黑白 夜 窗前 桌 台灯 屏幕 PS 趴着的人 屏幕里的画在动 歌 天光渐亮 mac the end 屋外似乎在下雨

《24帧》短评

*一帧可以被延长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一帧里的意味却是无限的 通过这一帧仿佛可以到达银幕的那个彼岸 一次静思 或者也可以说是一次机械复制时代的拓宽-对待某一张照片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因此将我的想法投射在银幕上 那你的呢?因此特别喜欢铁塔前的那一帧 伴着枯叶的调子 是理解的某一种

3分钟前
  • マツハラ
  • 推荐

大美不言。阿巴斯是不想说,我是说不出来。没有字幕,可以全身心观看画面,多出来好些明暗的光影,沁入心间。

6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边界分割图层,图层收缩成元素,元素被排列成诗意的形状,剩下一个空转的机器。以造假回归真实当然是可行的,但边界似乎不该放在这样的位置。最后一帧ok。@资料馆

8分钟前
  • Fin!Vertige
  • 很差

哎為什麼會忘記標註這個呢,夜半聽Love Never Dies就想起這部片子的結尾,感動得想哭。

11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镜头之外的才是关键吧,有点懵,总体来说是“看了个鸟”

15分钟前
  • 虚空巴拉
  • 还行

太浪漫了太浪漫了。万物有灵且美。

18分钟前
  • Stacie
  • 力荐

1到24,虚实之间。风、雪、浪、乌鸦的意象反复出现,艰难、孤独、悲观、理解之不能,中间穿插少而珍贵的彩色与温度,支撑生命与电影的历程。爱电影的人,谁看到最后一帧会不动容?在资料馆里大哭,为阿巴斯对电影赤诚的爱。Love for the film never dies.

23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一声叹息,闭门造车,技术落后。

26分钟前
  • Quester
  • 还行

这么好睡的电影不睡着简直暴殄天物

30分钟前
  • 莫雅
  • 还行

我也会开始幻想,在瞬间的定格中幻想流动的时间。

32分钟前
  • Troy
  • 还行

确实非常美非常有意境,适合弥留之际观看,去天堂走得更安心。也适合在一个好天气去星巴克之类的地方,慵懒地去品生命的真谛。我会留着,以每个片段,分段在应景的时刻重温。不为生计奔波的人越看越有品,陷入绝望的人越看越绝望。8.4/8.2K 【IMDb6.9/1.8K 北美票房3.44万美元,全球票房3.7万美元】

37分钟前
  • 安心
  • 还行

还真的只能电影院看,美术馆看音效设计不白瞎了,很多看似雷同的场景都会有不同的细节

42分钟前
  • 荒野侦探
  • 力荐

用镜头作画,以影像写诗。万物有灵且美。

46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过多的读解其实是一种虚妄,图片摄影和影像从本质上就是不同,强行加入自我的读解然后进行的加工,早已显得面目全非。从制作立意上来说,通过声音叙事,更像是一个声音学院的高阶作品,除去阿巴斯这个标签还剩下什么。三星是因为喜欢其中几段。强行说是阿巴斯的遗作,我大概也是个傻子。

51分钟前
  • Moki
  • 还行

令人窒息的操作,2小时看了24张ppt。

54分钟前
  • 小菠萝猫侦探
  • 很差

#24幀•大源 | 未完成遺作

56分钟前
  • monsieurAgave
  • 还行

豆瓣评分8.5,而且有近4000人评价。我真的是一个庸俗的人,没有看懂。基本快进完了。我艺术修养太低了。3分

58分钟前
  • 目标170
  • 较差

才疏学浅啊,真就看了个寂寞,不知道意义是什么?说它垃圾也不为过,浪费时间,浪费电

1小时前
  • 输入昵称
  • 很差

阿巴斯的遗作,想起他的《伍》,又想起《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他们这样的人,且不知东方之既白,实在令人羡慕。

1小时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打高分的,你们怕不是被阿巴斯的光环晃了眼吧。

1小时前
  • [已注销]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