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上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特别好的老师?
最近在看这部《放学别走》,每次看到他们的老师尹皓出场,我都特别有感触,不自觉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的班主任。
虽然我们那时候没有高四一班这么多的精彩事件和经历,但是我们那个贴心又温柔的班主任,很多次在我状态不好、情绪低迷的时候给了我鼓励和帮助,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帮助,更是在心理上给我了指引。
老实说,那位可爱的赵老师,是我关于学生时代的记忆里最温暖的一部分。
就像这部剧里,深受高四一班全班同学喜欢的尹老师一样。
其实一开始回到校园的这帮学生,都是蛮浮躁的,也并不能算团结友爱。
在他们看来,自己也没有得到这个学校的“公平对待”。
直到尹老师的出现, 这群学生才终于有了领头羊和主心骨。
当全班同学因为一分之差差点被迁去环境破旧的分校时,尹老师带着帅气的头盔风驰电掣的拦下了校车,然鹅下一秒就发下他的坐骑是一辆粉粉嫩嫩的HelloKitty......这反差萌,绝了
在学校领导们在班级里装上了监控,搞得大家叫苦不迭的时候,全班人都束手无策,方学又是找人签字又是换衣服反抗的,却还是收效甚微。
这个时候是我们可爱的尹老师站了出来,拿着螺丝刀对着同学们说着“以后这种事让我来”!
这一个瞬间真的燃炸了好么!
在大猛因为跳舞的事而被同桌威胁的时候,尹老师发现了之后第一时间温柔的找大猛谈心,告诉他以后被欺负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自己。
而对于大猛的舞者梦,尹老师眼神坚定的告诉他“我支持你”。
这一刻,内心受挫的大猛应该也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安心吧。
在学习这件事上,尹老师更是费尽心思的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搭配组合”,用一带一的“哆啦A梦”计划,很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班级的成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霸&学渣”两大阵营之间相处的更融洽了一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在尹老师的带领下,整个高四一班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就是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所在。
他让更多学生在这个班级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也让他们有了更多动力努力向前冲。
有这样一个尹老师的带领,高四一班的他们真的挺幸福的。
我就喜欢这种清新自然的校园剧 最不喜欢的就是那种剧情不尊重观众的傻缺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 同行太能衬托了 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
老实说,我的高中生涯并没什么意思,除了吃饭和睡觉这两个生理必须的内容,其他的时间都被学习占用......这也是每个学霸的写照。
什么,你说上体育课?
不要要求太高好不好嘛......总之我的高中生涯就是这样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尽管一座高等学府是对这个枯燥过程最好的回馈,但是总觉得学生时代不那么完美。
曾几何时,我憧憬那些被人拿来无数次回味着的学生时期的逗趣、嬉笑回忆。
我也非常向往日漫、日剧中那些所谓的友谊、热血、青春、奋斗。
当我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网剧《放学别走》这部青春甜剧的上演,我算也算是在国产剧中真正体会了学生时期的那些美好。
这部剧讲述了女主作为“城中村希望”的方学(李婷婷饰)与从重点院校退学的卫来(姚弛饰)一同来到香江中学,成了欢喜冤家的两人组成了学习小组一同再战高考,并与性格五花八门的逗趣伙伴挥洒汗水,跨过成年的第一道坎的故事。
说实话,我喜欢剧中的每一个年轻人,喜欢他们的性格,喜欢他们再战高考的时候,从困惑迷茫的状态到坚定认真的成长过程。
不仅有男女主的同学冤家,还穿插了重读班级不同性格学生的组成联盟的故事,无论是苦涩还是甜蜜,纠结还是坚定,每个角色都在各自的故事中收获了成长蜕变。
我喜欢这种从零到蜕变的点点滴滴。
女主方学,呆萌可爱又仗义;姚弛饰演的卫来,在剧中他是个冷幽默的学霸男神,为了人生梦想中的古生物专业,从大学退学回到香江中学再次冲刺高考。
姚弛外表高冷,内心纯粹,与外冷内热的形象不谋而合;女二成静在该剧中是个文静乖巧的女神,与女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俊霆饰演男二顾上和二宝饰演的罗辑,作为整部剧的笑点担当,给欢乐增色;还有”妹妹”熊稳稳,饱受白眼和嘲讽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和梦想......就是这样一群性格迥异,属性不一样的人,组在了一起,早就了很多人都曾缺失的欢乐和泪水。
我喜欢你们的人,也向往你们学生时代的美好经历。
可我没有这种美好经历,所以我只能隔着屏幕去羡慕你们。
虽然我们在学生生涯走了不同的轨迹,但是由于向往,我也会看到剧中的种种会哭得一塌糊涂。
我唏嘘这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能回味。
可我又可是很庆幸,我能在一部优秀的国产剧青春剧中看到学生时代的精彩,同时也看到了国产青春剧的崛起。
因为我在剧中看到了你们的自然和纯真,友情和懵懂,仗义和友爱。
虽然理想化但是又特别真实,活得像自己想象中的高中同学该有的样子。
真的是满怀敬意的去看你们。
我在日本青春剧中所憧憬的一切,终于是在你们身上实现了!
这样一部致力于传递正能量的青春剧,怀旧感又不失当下主旋律风格,用一个真实+真诚贯穿了全剧的脉络,用平实的剧情和精良细心的制作让观众们在剧中弥补了现实中缺失的美好和精彩,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
觉得剧中有不少bug,也是青春校园剧通病了。
目前我看到的中学背景的剧,这些编剧有一个算一个,在中学都绝对算不上学习好的学生。
根据第一集开头女主的资料,她92年3月出生参加复读,这部剧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约2009-2010年。
女主总分399,其中理综186(物理68化学42生物76),语文76,英语75,数学62。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查了下历年高考各科的平均分,大致上是数学80多,语文90多,理综140,英语70多,加起来380的样子,和女主的成绩差不多。
对比一下各科的平均分就知道女主高考成绩偏科很严重,理综186算很高了,很多考500分的人理综也不见得能比她高几分。
她理综的186分里,生物考了76,当年的全国一卷生物满分才80啊。
但是语文才76是怎么考的……语文想考高分很难,想考个80多分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大家日常都说中国话,大作文只要好好写,不偏题,拿个35分不算难。
剩下的90分里拿40分就75了。
就算是课文一篇不背古文一句看不懂,也很难考到70分以下。
更让人费解的是下面的优势科目写的居然是语文……理综和数学是有相通的地方的,相对于理综的186,数学62有点太低了。
同时出现的其他人的理综成绩都普遍偏高。
二宝复读那么多年居然才考389,离谱的是他理综居然考了210。
理综210,是一本水平了。
但是他数学才31,这种人真的难找。
最离谱的是吴大猛,413分的总分,理综居然能考出248分……如果理综能考248分,对应的水平应该是985大学才对。
然后他的数学只有41分……后来第四还是第五集里面,出现了一个场景,女主的物理才考了10多分,这和她高考时60多分完全不是一个水平啊。
还有,距离高考大约半年的时间大家还在穿着短袖短裤,不合理。
第六集,黑板上这些离子式……初三的学生也写不成这样吧。
后面女主通过小语种自主招生考试,也是奇迹了,就凭她英语75分的高考成绩……我不相信能在大约半年的时间有这么大的进步。
17集,女主的生日从3月变成12月了。
正片和片尾的距离高考时间有多处不匹配的,比如有几集正片黑板旁边的倒计时显示还有200多天,但片尾是100多天。
22集正片最后部分的内容是女主艺考,艺考时间是12月底到2月,最晚3月初之前,距离高考是90天以上,但片尾距离高考只有12天了。
23集填志愿,剧中的年代高考志愿已经是网上填报了,不可能交纸质表格的。
看这部《放学别走》你们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对我来说,这部剧里的校园生活展现的蛮有氛围的,有关于方学卫来和成静顾上之间的那种独属于青春时代的悸动和爱慕也是真的很动人,但是在这些东西之外,我觉得最打动我的,还要说是这群可爱少年之间的“神仙友情”其实也不难看出来,在这个高四一班,大家都是背负着各自的包袱在努力。
如果说在高三的时候,他们还有一些空闲去享受生活,那么到了重来一回的高四,大家的压力大概都不允许他们去思考学习之外的东西。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人的情绪都很容易受到影响,在这种时候,来自于同学、朋友之间的那种相互温暖、相互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且珍贵。
而在这个班级里,最能体现出这一点重要性的就是“灵魂人物”班长方学。
该说不说,方学真的是一个很称职的好班长。
从进入这个班级开始,她就一直不遗余力的去帮助同班的每一个人,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自己的真心朋友。
夏暑难耐,她会自己掏钱给同学们准备解暑绿豆冰;遇到学校不人性化的规则,她会首当其冲为同学们发声;看到同学遇难题,她也总是仗义相助倾尽全力。
甜甜因为监控下的一封情书而备受折辱,自尊心受挫,气到头上就连方学的仗义发声也被她厉声呵斥,但是方学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快理解、想办法解决。
当然了,这两个真心的好朋友之间也没有“隔夜仇”,很快甜甜就认真道歉,和方学袒露心声,当时我看弹幕都在刷“真正的好朋友就是这样的,说开了就都好了”。
大猛的舞者梦想被群嘲,不仅被同桌隐形霸凌威胁,还被自己的妈妈和雷主任多番阻挠,积极性被打击的死死地。
这时候也是方学挺身而出,不仅四处奔走说通了雷主任、感动了吴妈妈,还在过程中不惜“社死”的跟老师同学们公开宣布自己喜欢上了同桌要换座位......此等友情,感天动地啊!
而且不仅方学对朋友们耿直仗义,这个班级里很多人都让人不自觉感动。
卫来、顾上和二宝在大猛的舞蹈表演缺少助演的时候挺身而出,硬着头皮努力从头学习;甜甜因为王子奇而难过委屈的时候,Fiona、成静一众小姐妹纷纷安慰替她排解烦闷;而方学为了学习成绩一筹莫展,找不到有效的提升方法时,成静和卫来适时地帮助暖心又有效。
有这样的一群好朋友,真的是太幸福的一件事了。
看到现在,感觉高四一班里这群可爱的同学们之间那种相互扶持、相互“罩着”的感觉真的特别让人羡慕,希望每一个逆风成长的我们,都能有幸拥有一帮这样的“神队友”啊!
因为那段青春岁月是我们踏入社会,面对每天966工作压力下无法透气时可以逃避的港湾;是一个暂时可以卸下生存的重担,什么烦恼都抛在脑后的无忧之地;是一个去了无数次都可以得到些许安慰的治愈之旅。
说来也怪,毕业多年,但是每到夏天,每到毕业季,总是忍不住喜欢看一些青春校园剧来重温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想,我们之所以对青春时光总是那么念念不忘并不是真的有什么人或事无法释怀,我们更多的是在怀念那个处在悠悠岁月、还未踏入社会、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烦恼和生存压力的自己吧。
被青春洋溢的海报吸引,随意点开《放学别走》这部剧,没想到一看就看进去了。
节奏轻快搞笑,人物鲜活,丧葬行业家庭出身的“混世魔王”女主和少年感十足、外冷内热的学霸男主很有cp感,甜甜淡淡的暧昧让人欲罢不能,是非常适合在夏天追的校园青春剧。
男主卫来作为一个高考状元为什么要从名牌大学退学来香江中学复读?
这个悬念一开始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女主方学邻家感十足,身边朋友般自然松弛的演技也让观众非常有代入感,看剧的自己仿佛也一头扎进了那个美好的青春校园时光。
《放学别走》在男女主情感的营造上比较真实,生活化,用不经意的小细节铺垫,一点点情感递进,互生好感,产生暧昧的情愫,而不是像一些先婚后爱的古装剧那样失真,只是填鸭般的喂观众糖。
《放学别走》是让观众自己代入,而后心里产生甜蜜的暖意,不由自主的微笑。
方学对卫来的好感是看到监控视频里自己被挂到栏杆上,卫来真的气喘吁吁拿梯子回来的心头一暖;是特意带来家人做的朴素袖套没人肯戴时,卫来毫不犹豫戴上的欣慰;是在书店和卫来眼神交汇时害羞的躲闪;是被误会自己买的绿豆冰导致大家腹泻被围起来质问时,卫来解围时的感激。
卫来对方学的好感是被人挑衅时方学冒着被处分的风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打架受伤后在医务室看到方学拿冰棍给自己冷敷消肿的贴心与温柔;是发现方学被误会后的奋不顾身;是感受到方学面对挫折那股不服输态度的刮目相看;是看到方学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中暑后忍不住的关怀与心疼。
这部剧的每个角色设置的都非常鲜活,除了殡葬行业家庭出身、倒霉麻烦事一堆但自认做白事命硬的不服输女主以及充满谜团的高冷学霸男主,其他角色也各有特点。
比如骑着hello kitty粉色模特车、穿黑皮衣的班主任尹皓老师,爱打架的“斗战胜佛”顾上,艺考“堕落天使”陈艳芬,复读第五年的“活化石”李二宝等等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让这个复读班仿佛成了一个唱戏班,每天各类大戏好戏轮番上演,让教导主任叫苦不迭,却让观众欢笑不止。
他们似乎每天都在胡闹,可是啊,他们,没有浪费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
在他们身上能看到曾经的老师同学、曾经的自己,以及曾经想成为的自己。
作为一部校园剧,《放学别走》传递了开明的教育理念,用一幅多彩的群像展现了校园生活除了考试和成绩之外更重要的话题。
学渣翻墙写5000字检查并当众宣读,学霸只要写500字小检查;男主书包藏着小黄书漫画被教导主任误会是女主带来的后大方雷霆,而男主承认后只是小声说稍加注意;这样面对好学生坏学生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样不公平的对待,借学生与班主任之口展开质疑与反抗,也传递给观众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作弊事件中,方学最终选择换试卷,在酷暑下完成考试,证明了自己内心诚信的选择,最后校长的一番话也在强调学生的心里健康成长,从小诚信的培养比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更重要。
选班长事件则强调了同学间的信任与付出,当没有人想当班长时方学义气力挺班主任担起班长大任,还给同学们做了袖套,渐渐从一个曾经想放弃学业的学渣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群体荣誉感的人。
这同时也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唯成绩论标尺下的学渣身上也有闪光点。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复读班的故事,更是关于青春的故事,是的,他们在复读学业,复读高考的拼搏岁月,而我们也在复读我们的青春时代。
成为大人的我们为何那么爱缅怀青春?
因为那段青春岁月是我们踏入社会,面对每天966工作压力下无法透气时可以逃避的港湾;是一个暂时可以卸下生存的重担,什么烦恼都抛在脑后的无忧之地;是一个去了无数次都可以得到些许安慰的治愈之旅。
高考是重要的,又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考不好,没关系。
复读,也没关系。
考不好,是为了遇到对的人;考好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青春是一首即使你长大后也永远不会褪色的诗,阳光,操场,迟到,白衬衫,睫毛,黄昏,侧脸,逃课,单车,短裙,背影,对视,汗水,开水房,大扫除,图书馆,运动会,相遇的走廊,被风吹起的窗帘,躲在后门偷窥的班主任,音乐课的钢琴声,青涩的自我介绍。
这些有画面感的关键词随便选两三个,就能组成一个美好的青春故事。
话说看了前四集,给我的感觉这部剧整体的细节感和代入感都蛮强的。
就是那种“这就是我真实经历过的高三”的那种感觉
首先先从服化道和环境细节来看,港真,这个校园真的像极了我真实的母校!
而且校服也是真的很像!
(没有假模假式的短裙衬衣版校服这一点我就很拉好感了)剧中那个阳光满溢的操场、人声鼎沸的食堂、木地板斑驳老旧的礼堂、共享洗漱间的老式寝室、总是挨着拐角厕所或楼梯的开水间、总像带了一层昏黄滤镜的楼道走廊、明晃晃的阳光下被风扇吱嘎声支配的教室、小到书本总不自觉被碰掉的书桌......一幕幕“神还原”的场景再现,拥有一种一瞬间把人拉回高中时代的神奇魔力。
再来说说故事设定,老实说在这一点上这部剧还是给了我一些惊喜的。
汇集了各种复读学生的“高四1班”,是鲜少有人会直观去讲的一个特殊存在。
在这个班级里,大家都是心有不甘的,有人不甘心分毫之差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人不甘心差一分就能上个大学......甚至还有卫来这样的,考上了一流大学却退学回来“文转理”的。
在这样一个临时组建的特殊班级里,大家各有各的理想抱负,各有各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习成绩和各式各样的性格特点注定将碰撞出非常精彩的火花。
最后再来说说人物群像,这也是我个人看来目前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
为了心中执念任性退学归来的学霸卫来,是个“外冷内热”的典型代表,看起来高冷寡言,但其实内心温柔善良,虽然自己是老师眼中的香饽饽好学生,但是他也深知这种“凭成绩定义”的模式有多不公。
而性格耿直可爱、大大咧咧的硬核学渣方学,虽然看起来学习成绩不好,还三不五时的爱闯祸,但是认真了解就会发现她其实努力又上进,热情大方的性格让她一进入这个班级就轻松收获了好朋友数枚,她会因为看不惯而在操场为了刚认识的卫来硬刚校霸、会为了Fiona翻墙出去买五月天专辑、会为了全班同学着想自己出钱买绿豆冰给大家消暑、会热心的给全班同学准备贴心小套袖......活脱脱就是个校园版“热心马大姐”,跟这样的人做同学、做朋友,一定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吧。
而除了男女主角人设鲜活之外,同班同学们的性格也都很鲜明有趣。
痞帅活泼又热情仗义的顾上、呆萌甜美的甜甜、外向爽朗的Fiona、高冷认真的成静、“耍宝担当”二宝、“找茬专业户”李达莱......一个又一个生动立体的特色人物,共同刻画出了一副丰满的学生群像,每一个人都很有看点。
目前为止虽然只看了4集,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有被吸引到的,精良考究的服化道小细节和生动鲜明的人物群像都让人很容易带入剧情找到共鸣,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会继续追下去
以高四为题材的一部青春剧,切入点比较新颖,到剧情有点像大杂烩,本来是一部描述高四的电视剧,但关于学习的剧情很少,关注的都是强行结合一些社会热点,想给观众反思。。
表现形式上以小剧场的形式结尾,比较新奇的方式。
整体感观上是一部值得追的剧。
剧中人的脑回路有的时候搞不懂,而且身世都比较有故事,感觉和现实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后来我才知道校花会落伍,校草会发福 成绩单上的第1名不一定以后也是第1名。
高考是起点,终点在哪里由自己决定 未来是道开放题 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意难平,留给别人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对青春剧总是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可能是因为自己的青春太过平淡了吧 总是想感受感受别人那不一样的热血青春 为高考而热血奋斗的日子,也是烦恼最少的时候。
喜欢方学的爷爷,对孙女的疼爱,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曾经我也是个有外婆疼的孩子,可惜以后再也没有了 学生时期的感情总是最纯粹的 不掺和任何杂质 (顾上和成静)一动一静 放学和卫来 而我 很遗憾 那时候也没有找到那个可以并肩携手的人 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 我感觉身边的友谊都非常短暂也许在一起的时候真的觉得可以一起走很久 但是一旦分开感情就淡了 大家都奔波于生活 没有时间去经营友谊 能走到哪里只能看缘分可能尹老师都是别人家的老师,也就出现在电视剧上吧 为了接手高四 连女朋友都没了 为了学生什么都不怕 都不像一个老师 后来他的学生甜甜成为了老师 也当起了像他那样的人 这就是一个人精神的传承吧 虽然我知道不可能所有的老师都像他那样 但我知道像他那样的老师一定不少 最后一集的时候男女主应该是没有在一起“如果说我们这段感情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好 那有什么意义呢”一段好的感情就是要让彼此变得更好 互相成就 如果没有的话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也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不管在什么时候
放学别走‘早恋’这个名词的发明只有短短二十年时间,在网上搜了搜具体时间,只能确定出现时间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概念的形成和当时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的时间大致重叠,是在全民重视教育的档口。
所谓严防死守,不过是唯分数论的产物。
一吻定情看日韩剧或欧美青春片,里面中学生恋爱的比比皆是,从《一吻定情》到《暮光之城》,讲的都是懵懂初恋的纯粹和美好。
里面男帅女美,表白大胆,爱情曲折动人,更难得的是父母还开明,不仅不阻挠,还有做媒撮合的,入江直树的妈妈就一直明示暗示地给琴子和儿子制造机会。
但国产剧却是另一种风格,我小时候看的《花季雨季》,男女生的情愫很是模糊,周遭环境也不是很支持。
而这个时间后出现的家庭剧,只要涉及到高中生恋爱的,无一不是负面的,里面充斥着如临大敌的老师和歇斯底里的家长。
学生已然变成一种职业,学习成为职业道德,个人爱好和恋爱都属于不知轻重的渎职,当然恋爱的后果更严重,除了会受到惩罚,一般还会伴随精神羞辱。
同样是讲述高中生活的《放学别走》,把焦点集中在复读的这一年,女主方学和男主卫来在第一集不到十分钟的时候相遇了,女主一头撞在男主身上,男主推开,女主摔倒,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事故,这既是甜甜的cp的初遇,也是高四一班学生大团结的开始。
姚弛饰演的卫来真的好看,有股学霸校草的清俊,李婷婷的圆圆眼配着bobo头很有少女感,关键是清冷校草和蠢萌少女的搭配有CP感,两人同框的时候总有种甜蜜蜜黏糊糊的氛围感,让你觉得这两人一定会发生点什么。
理论上来说,恋爱中的人更容易被差异性所吸引,不是照镜子似的找另一个自己,而是迷恋上性格环境和自己南辕北辙的人,卫来从方学身上看到了热情仗义有担当等闪光点,方学也逐渐被卫来的聪明善良有决断打动。
方学因为高四一班平均分没有过500分,学校就决定把他们学生送到分校;方学因为成绩不好,一直被李达莱冷嘲热讽;一有事情发生,好生轻轻处罚,差生背锅听训。
而卫来对方学说,有的东西虽然理所当然,但不一定正确。
于是方学在当着全校念检讨的时候,对学校发出质问;学校安装摄像头,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方学带领大家不穿校服抗议。
好几次都看得很热血,对于不正确的东西,勇敢反抗积极争取,才是真正有活力有激情的青年人,方学比大多数成绩好的学生都具有这个美好的品质。
卫来因为不喜欢金融专业,在考取大学后勇敢选择退学,加入香江中学复读班,弃文从理,朝他理想的古生物学前进。
这个决定是不容易做的,现实里,有多少人,有卫来的想法和志气,却没有卫来的勇气,他们只能老老实实把精力用在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这还只是个开始,身在大学象牙塔里,他们很难想象以后将此作为一辈子事业的恐怖,等他们发现时,已经晚了。
卫来并不是一味追求分数的好学生,他有理想,并勇于走出舒适圈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目前看到更新的剧集,卫来和方学的纠葛越来越深,虽然还没捅破窗户纸,但已经很甜了。
卫来嘴上说着自己不会在这一年谈恋爱,可不过是幻想了下方学喜欢自己,就已经面红耳赤到要用冷水洗脸降温。
可爱,又欲盖弥彰。
老实说,剧中的几对cp都挺甜的,不仅是懵懂的爱情,还有同甘共苦的友谊,互看不顺眼的“对手”。
比如顾上和成静之间互相关心没有点破的细腻情愫,比如方学和顾上的哥们儿友谊,比如成静和方学看似完全不同但性格里都有着一股劲儿的相似,等等,可以说是cp大乱炖。
其实十八九岁的年龄,从生物学的角度,谈恋爱一点也不早。
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精神上对美、对爱、对世界也已有了自己的判断,正是最青春最美好的年纪。
容颜娇美,精力充沛,对生活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时的感情才是最纯粹的,没有功利心,不看附加分,在一起就是因为喜欢而已。
这样的喜欢,可能以后很难再有。
我始终认为,爱是一种积极的能量,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是想要他好,乐于看着他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也激发自己变得更好,好追上恋爱的脚步一起并肩。
与其抡起大棒子棒打鸳鸯,不如化这股力量为动力,激发两人向上努力。
现实中为了和男友/女友考上同一所大学,学渣奋发图强高考逆袭的事情并不少见,‘早恋’并没有那么可怕,少年慕艾是人性。
我们少有不遗憾的,不管是爱情,还是爱好,都必须有节制知时节。
不能早,不能晚,不能偏移,要如瑞士机芯一般严谨精确。
总是要安排好一切,却不容许自然的意外。
谁又能想到,中学时翻书包偷看日记本的父母,会在工作后孜孜不倦地逼迫孩子去相亲?
谁又能想到,填志愿时铁口神断的父母,会在毕业后面临职业瓶颈时,转过头来指责孩子读书读傻了不会来事?
你会发现,不管怎么做,父母好像都不满意,因为他们的标准总在变化,一会儿和男生说话都要被盘问,一会儿却希望毕业立马结婚生子,一会儿是听我的学这个专业毕业后工作好找,一会儿是你都这么大了也该为自己的事情操点心了。
简直比变色龙都变色龙。
不夸张的说,我们可谓是最注重实用的民族,一个东西再漂亮,不能吃也就没有用,一个理想再怎么热爱,不能表现就是浪费时间。
不能结婚的恋爱,都是胡闹,不能挣钱的专业,永远不会成为热门专业,于是乎,我们进入了速食化时代,一场相亲三次见面半年开始谈婚论嫁,基础科学和文科哲学年年坐冷板凳,什么都要计时,婚恋不能容许一点点困难,没人关心精神空间还有什么,一切只奔着利益。
可是人不是机器呀,哪怕门当户对到无可挑剔,也不能保证两人婚后就恩爱,哪怕从现实角度把职业规划精确到小数点,一次金融海啸就可以把一切化为乌有,关键的是,钉在这些程序上的人,快乐吗?
快乐是人的本能啊,虽然理性是珍贵的,可是我想真正的理想也不是以功利为出发点,就算康德在世也不会赞成人像机器一样按部就班活着。
混沌和无序才是宇宙的真相,强行理智强行压抑,若干年后,人们只会发现生活是一个虚无的骗局。
意外,才是人生不期而遇的美丽,就如同旅途的风景从来是车窗外一般。
机器人一样活着的后果,代价就是越来越常见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没有爱人和走进爱情的能力。
宗介和波妞五岁的宗介就已经知道什么是爱,波妞认定真爱就是宗介,这种坚定几乎没有说服力,但让海神动容,这对小朋友感动旁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在一起的机会,这就是纯粹的力量。
学会享受每一段过程,珍惜每一次感动,才能保持爱的能量。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