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めだか」作为TBS的年末SP,不管是原作还是出演者都可以用豪华来形容,特别每一次出追加出演者的新闻时我都由衷地觉得TBS是下了重本在拍这部SP,看完成片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感觉,正片里导演玩梗玩到飞起,各种大物不停出现。
但可能由于人数实在众多,所以许多人只能匆匆一瞥,观众没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大物就已经下场,加上落语本身在中国只流行于小范围内,可能一些梗大部分观众不太了解或者没注意到,因此我作为一个考据强迫症十分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梗。
同时在看的过程中各种BGM也是亮点,应该说这种流行BGM与落语这一题材的混搭让很多人不适应,我也努力试图分析了制作组为什么要选用这些BGM,希望能让大家观影更愉快。
请谨慎选择追新番的翻译!
请谨慎选择追新番的翻译!
请谨慎选择追新番的翻译!
重要的事情要先说三遍,理由在接下来会说。
一.出演者1.落語和歌舞伎落语是日本传统话艺的一种,起源于江户时期传承至今。
相比能乐和歌舞伎之类的其他艺能,落语基本不依赖服装,道具,音乐,仅仅一人通过身姿,手势,音调等变化调动观众的想象力,推动故事的发展从而做到一人多役。
这种艺术类型和中国传统相声中的单口相声在形态上类似但不!
是!
同!
一!
种!
话!
艺!
因此追新番字幕组将落語翻译为单口相声是不妥的。
落语家一般都有各自所属的团体,目前存在的团体有关东地区的落語協会(简称落協),落語芸術協会(简称芸協),五代円楽一門会(简称円楽一門会),落語立川流以及关西地区的上方落語協会。
这次「赤めだか」的拍摄是难得的五派参演,所以导演也就玩的飞起。
立川流作为这次SP的主场,其主要有Aコース,Bコース和Cコース三种不同的人员构成,谈春等弟子是专业落语家,也就是Aコース。
在这一部分导演将原著中真实存在的谈春的师弟立川谈秋替换成为了师兄立川ダンボール(立川纸箱和立川谈球两种翻译其实都可以,纸箱是ダンボール的直译,谈球是考虑到他曾经是棒球选手又时常装着一个球),其经历上虽然和真实的立川谈秋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名字的改变增加了许多笑点。
实际生活的立川流取名其实也和SP中一样十分有趣,比如滨田岳饰演的志らく的弟子立川こしら在2015年拍卖了自己弟子高座名的命名权,仮面女子这个偶像团体用25万1000円的价格拍下了命名权(能拍出高价的原因是这个弟子是志らく的第一个Aコース的落语家孙弟子,谈志的第一个Aコース落语家曾孙弟子),所以这个弟子的高座名就是立川仮面女子。
命名权应该是只拍了一年的,不知道一年后又会变成什么样。
<图片1>在回忆中出现,转投北野武门下的立川談かん就是后来北野武经典段子『ダンカン馬鹿野郎』中的「ダンカン」,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段子,二宫也经常模仿这个段子。
ダンカン本人也出现在了这部剧中,饰演了给志らく送快递的快递员。
<图片2>Bコース的人员构成主要是入谈志一门被谈志认可的艺能人,比如本季新番『阿松』的作者赤塚不二夫就属于立川流Bコース,高座名是立川不二身。
饰演立川谈志的北野武早年曾经入立川流门下取名立川錦之助,今年更是把高座名改为立川梅春(梅春=ばいしゅん=売春),重入立川谈春门下开始讲起了落语……<图片3>谈春在出租车里练习『浮世根问』的这一场戏中,开头时出租车的广播里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毒蝮三太夫」,这位在『笑点』里作为第二代搬运坐垫的人出现,当时作为司会的谈志给他起名叫立川毒蝮,后来他就以「毒蝮三太夫」这一艺名开始进行艺能活动。
<图片4>推荐志らく的这位放送作家高田文夫在1983年进入了立川流,高座名为立川藤志楼,1988年升了真打。
<图片12><图片15>Cコース是谈志认可的一般人,剧里没有涉及所以也就不说了。
片末有对谈春的几位师兄弟后续情况的简单介绍,有人好奇谈详细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我就以我的了解简单说一下。
年纪最大的立川谈谈,1988年升入二つ目后改名为朝寝坊のらく,90年代和志らく,谈春一起组成了立川ボーイズ,进行深夜广播放送,后废业。
废业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大部分人认为是由于谈谈赌马借了大笔钱无法还上,因此废业。
废业后不久谈谈就去世了,去世的年月不详,死因不详。
可信度较高的说法是谈谈为了还钱去「マグロ漁船」上打工然后坠海行踪不明(也有人说「マグロ漁船」是捡尸工作,我所了解的是「マグロ漁船」是个高收入高风险常年在海上的工作,捡尸应该是另一种叫做「鯖拾い」的工作),本片中也出现了金枪鱼这一条线索,因此我觉得这个死因的可信度很高。
<图片5>立川关西1988年升入二つ目后改名为「立川談坊」,1998年升入真打袭名六代目立川文都,2009年胃癌去世,时年49岁。
立川流之外,芸協的春风亭升太饰演自己本人。
<图片6>关于升太师匠有一个很好玩但是很冷的段子,三遊亭小遊三说「春天一到,春风亭升太就时常吃螺丝(噛む),所以这个就叫做 spring has 噛む(come)」www落協的春风亭小朝饰演自己本人。
小朝师匠在这剧里瘦了同属落協的柳家喬太郎饰演了筑地鱼店的老板。
<图片13>有人说不太懂「芝浜」里面钱的数法,这个数法日本是渔夫常用的数法,「芝浜」中总共有84枚二分金价值42两黄金,原本的数法是「ひとえ」「ふたえ」「みっちえ」「よっちょ」念一次数5枚,各念四次总计80枚,剩下的4枚再「ひぃ」「ふぅ」「みぃ」「しぃ」的挨个数,后来各门派对这一篇落语进行了不同的改动,因此这一数法变成了剧中简化后的数法,但是实质上没有变化。
円楽一門会的六代目三遊亭円楽饰演自己的师傅五代目三遊亭円楽。
<图片8>上方落語協会的副会长笑福亭鶴瓶则担任本片的ナビゲーター(这个应该怎么翻,引导?
)并且饰演了酒吧的酒保。
<图片9><图片10>除落语家之外,歌舞伎役者六代目中村勘九郎饰演自己的父亲五代目中村勘九郎,也就是后来的十八代目中村勘三郎,勘九郎说话的语气语音语调都几乎和父亲勘三郎一模一样。
他的弟弟是二代目中村七之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松润的大亲友小七。
<图片11>=============正文暂时结束=======感谢大家耐心阅读这篇冗长的文章,本来这一篇是写给朋友作为SP背景的介绍,没想到最后被朋友撺掇着写成了这个和正片没有太大关系的影评。
如果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SP有更好的理解或者对落语感兴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www============以下正文=========1月2日更新2.评论家林修一「赤めだか」中有一个角色十分令人在意,那就是由Lily Franky饰演的评论家林修一。
林修一作为片中唯一的反派人物,处处找立川一派的麻烦,和谈志作对,那么这个人物有没有原型呢?
答案是有的。
虽然导演没有指明是谁,然而林修一这一人物一出场,2ch所有相关楼都直指林修一实际上是小林信彦和安藤鹤夫的合体。
立川一门作为落语界的异端一直争议不断,特别是谈志本人更是典型的评价及其两极分化的人物。
谈志性格乖张,兼有反骨,脾气也不太好,加上1983年从落協脱退成立落语立川流,没有寄席,让弟子交上納金等等举动对当时传统的落语业界来说都是不小的冲击,因此当时对谈志及立川流持反对态度的人非常多。
在若手真打时期,谈志和三代目古今亭志ん朝、五代目三遊亭圓楽、五代目春風亭柳朝并称为『落語四天王』,其中的三代目古今亭志ん朝是晚谈志5年入门的弟子,却比谈志早一年从36人中脱颖而出升上了真打,谈志后来称这让他尝到了生涯里最大的屈辱。
小林信彦作为『日本の喜劇人』的作者是当时有名的评论家,同时也是出了名的志ん朝的支持者,因此对将志ん朝作为对手的谈志非常不喜欢,多次暗讽谈志技艺不加,言辞粗暴。
2001年志ん朝过世后,小林信彦公开表明『志ん朝さんの死によって、東京(江戸)の落語はほぼ終ったと見るべきだろう』(志ん朝师匠去世之后,东京地区的落语界也差不多完了)。
而后在2003年出版了『名人 志ん生、そして志ん朝』,专门夸赞了古今亭志ん生、古今亭志ん朝父子两代落语家,同时在书里多处不指名的讽刺了谈志。
比如:“志ん朝さんの不幸は、なんたって、ライヴァルがいないことである。
ライヴァルがいないのは、芸の世界では、どうも良くない。
良くないけれども、これは仕方がないですな。
<志ん生になったつもり>の自称天才はいるとしても、実質がともなわない。
”志ん朝さん的不幸就是没有对手,这在艺界并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虽然有“想成为志ん生”的自称是天才的人存在,实际上却是一点实质都没有。
“そうした<一山いくら>の芸人に対して、志ん朝さん、特にその独演会は、入場料を一万円ぐらいとってもよいのである。
”和那些没价值的艺人比起来,志ん朝的演出,特别是独演会,入场费只要一万左右是十分良心的。
一山いくら是一个非常侮辱的词语,本意是要把很多个绑在一起才能卖出去的没价值的东西,这一用词足见小林信彦是十分讨厌谈志的。
如果说小林信彦还是隐晦的讽刺,安藤鹤夫就是公开的批评整个立川流。
安藤作为老一辈的批判家是十分权威的存在,特别是在落语,歌舞伎评论方面很有威望,小林信彦受他的影响很大。
安藤的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他喜欢的人不惜辞藻大力赞赏,反之对他不喜欢的人就恶语连发。
安藤是古典落语的支持者,对新作落语十分看不上眼,因此对演出新作落语而十分有人气的落语家都持否定的态度。
在二つ目的时代,安藤还曾经赞赏过谈志的表演,然而在谈志破门创立了立川流之后,安藤认为谈志破坏了传统落语界的规矩,因此虽然谈志表演的多是古典落语,安藤还是言辞激烈的公开批评谈志得意忘形「談志は天狗になっている」「調子にのりすぎている」。
谈志对安藤的批评非常不满,也曾经写过文章来反驳安藤的评价,而且言辞犀利,基本到了指着安藤鼻子骂的程度:“「安鶴は駄目だよ」「安藤鶴夫みたいなヤツの意見を(三木助は)聞いて(落語の芝浜を)嫌らしくしている」”(立川一门都很有意思,每个人单拿出来都能写小说,各位有兴趣可以去查阅资料看看,特别是谈志师匠,绝对比SP演绎的有趣十倍www)两人的结怨日益加深,到后来谈志开始对古典落语进行创新的时候更是水火不容,安藤一派的评论家都对立川流持着无视和不认同的态度,公开表明没有寄席的落语家算不得落语家。
片中的林修一正是小林信彦和安藤的结合,Lily Franky也是把这个角色演的十分惹人厌。
有意思的是,2ch在演到这一段时相关楼有很多人都把Lily Franky认成了吉田钢太郎,本来我不觉得这两人很像,直到有人发了下面的图www
奇妙的相似==========以下闲谈===========背后有故事可考据的人物到此就写完了,除了以上的这些出演者,佐田雅志(谈春是佐田的fan,「赤めだか」的小说原著里佐田就有出现,同时佐田本人高中和大学都是落语研究会的,本身就很喜欢落语,还曾经在自己演唱会上不止一次表演过落语,也做过落语有关的广播,谈春的落语CD收录佐田也曾经到现场听过)这一类的大物,寺岛进,岸本加世子这一类的熟面孔大家都很熟悉我也就不再赘述。
接下来还剩下SP挑选的BGM的分析,我争取在【坊っちゃん】熟肉出来前完成这个大工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谈春师匠的情热大陆,也是不错的了解落语的材料。
https://m.youtube.com/watch?v=gNWKmShGQy4&feature=youtu.be(生肉,需翻墙)感谢阅读至此。
===========以下闲谈=========1月3日更新BGM的分析比我想象中困难许多,虽然有资料和底稿,然而要能将所想准确的说出来还是不简单。
而且说白了,BGM的分析就是我脑洞大开的结果,我并非制作组,并不能知道选曲时他们所想的到底是什么,因此只能凭自己片面的认知来完成这一部分的分析。
总共的BGM是24首,我先做了其中的3首,看大家是否能接受这种脑洞大开的分析吧。
如果有雷到大家的地方,就允许我当做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跳过这一部分吧……以及大家问为什么这个回答被折叠了,大概是这个账号潜水太久,突然就给这部SP打了高分,豆瓣判定为水军了吧www,已经在好心人提醒下向豆瓣申诉了,不过结果未知。
==========以下正文=========二. BGM的选择「赤めだか」除了剧情之外,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BGM的选择,应该说这部SP的BGM选择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包括我在内。
在读「赤めだか」原作小说的时候,我心里对这部SP的基调已经有了大概的想象——明快轻松但又不失沉重,因此当时心里对成片的氛围有了自己的想象,但是看到成片的时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成片的BGM选取了大量英文歌曲,虽然都是时代金曲,然而这些和落语分属两个世界的歌曲把本来就不浓重的昭和气息又冲淡了几分,所以我看直播时朋友问我什么感想的时候我的第一句话是“BGM选的太谜了”。
但是我看完直播开始拖档的时候回忆起来却发现BGM在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不是那么太违和。
因此本着考据强迫症的习惯,我试图分析制作组挑这些歌做BGM的理由是什么,接下来都是一些个人见解。
一部影片所配的好的BGM在我的认知中一定要有三个条件:契合影片时代,契合场景氛围,如果选取非纯音乐作为BGM还要让歌词契合影片。
在我看来,「赤めだか」的BGM选择正是达到了这三个条件才能使音乐和画面的分裂感达到最小。
第一曲:Stevie Wonder - SuperstitionSuperstition作为开头第一曲,鼓点和电吉他的声音一起就让人吓一跳,若不是屏幕上出现的“1984”,我完全无法认为这是一部背景在昭和年间的SP。
然而在日本经济开始复苏,美国文化为首的外国流行文化渗入日本社会的时代背景下,Stevie Wonder作为美国60-80年代活跃的歌手,选取他的歌曲在时代背景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而我觉得,制作组选择这首曲目作为开头,一是因为充满节奏感的旋律的确容易提起观众兴趣,二则是因为歌曲本身和场景的契合。
Superstition,直译做迷信,然而这里我更想把它理解为狂热的崇拜。
这个BGM主要出现在谈春第一次找谈志拜师以及和父亲争吵的场景,这两个场景的共同点就是:谈春狂热崇拜谈志,因此不惜和家人吵架,以离家出走的方式也要拜谈志为师。
以此为契机,歌词和场景就连在了一起。
<图片16>当然,我觉得这个BGM选取的意义不止于此。
这首歌有三句一直重复的歌词:When you believe in things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Then you sufferSuperstition ain't the way这三句歌词其实无意间也说明了谈春之后的道路 — 一味的狂热崇拜并不是办法,只会让人受罪。
这里的受罪也许是指让人不安的谈志咖喱(毕竟在谈志往锅里扔芝士蛋糕的时候,BGM恶意的停了一下),也许是指谈春不顺利的学习之路。
第二曲:The Rolling Stones - Gimme Shelter滚石乐队已经不用介绍,60年代到70年代达到顶峰的他们在全世界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选取Gimme Shelter 作为谈志对谈春说不收内弟子这一幕的BGM,我觉得是透露出了制作组小小的恶意的。
Gimme Shelter,直译为给我庇护,虽然歌曲本身主题是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然而我认为制作组只是单纯相中了歌名和谈春听到谈志不收内弟子时的心理活动的同步率,毕竟BGM只出现了这首歌的前奏,而且鼓点和电吉他的结合和上一曲又有相同之处,因此在衔接上也没有太大的违和感。
谈春听到不收内弟子时内心大概是崩溃的当然这首歌如果放出了歌词也和画面十分相配,毕竟开头的歌词是这样的:Oh, a storm is threat'ningMy very life todayIf I don't get some shelterOh yeah, I'm gonna fade away第三曲:THE BLUE HEARTS - 青空THE BLUE HEARTS这个乐队在国内可能不太出名,不过在日本国内这是一个活跃在90年代的朋克乐队。
作为90年代年轻人的代表,他们的歌主要表达的就是当时年轻人的迷茫,不安,愤怒同时还有对于理想的渴望。
「青空」所要表现的,正是对于现实不公平的不满,一边想逃避烦恼,另一边又对梦想有着无限的渴望。
「出来れば僕のゆううつを 撃ち倒してくれれば よかったのに」谈春收拾着属于他的东西,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惜离家出走。
然而一个人走在上野的街头,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只能坐在神社里吃着临走时母亲塞给他的饭团。
这时的谈春心里在想着什么呢?
也许就是对于未来的烦恼吧:师傅不愿意收内弟子,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仅凭着冲动离家出走,将来的生活应该怎么办……这些烦恼在看到报社的招工广告时迎刃而解,而BGM也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
============正文暂时结束========先放一点给大家看看是不是能接受这样的脑洞,毕竟我的脑洞还是开的有点大。
感谢阅读至此。
讲的是一个日本倒霉孩子跟日本相声界老前辈北野武(北野武搞电影之前就是相声演员)学徒出师的故事。
日本相声界跟中国解放前的情况差不多(解放后演员都被圈养了),拜师,学艺,门派,等级,练功,熬,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一样的。
其中有一段儿倒霉孩子被师傅踢出门去市场卖馄饨,一卖就是一年。
在咱们这儿,这叫体验生活,也叫接地气,很有用。
01老实交代,这剧是奔着北野武去的。
02这部剧其实很简单。
名为电视剧,只有一集,在日本被称为“单集特别剧”。
改编自日本著名落语家(单口相声)立川谈春的同名自传,讲述了立川谈春拜师落语家立川谈志学艺的成长经历。
03故事简介。
041984年,受立川派落语宗师立川谈志的感染,平凡高中生佐佐木信行决定终止学业,拜入立川名下成为一名落语表演演员。
作为落语界的异端,立川特立独行的风格让徒弟们也吃不消。
他破天荒向徒弟收取学费,平日里支使他们干着各种杂务,一旦不满意就破口大骂。
有的人因吃不消而选择离开,有的则以理念不合拜入其他师父门下。
得名谈春的信行为了梦想甚至和父母闹僵,好不容易令师父青眼相看又错失良机,被发配到筑地的鱼市修炼。
在此期间,天才师弟脱颖而出,两位师兄谈谈和关西也各自经历着内心的煎熬。
梦想当前,谈春他们全力奔跑.... 最终四个徒弟成为“二之目”,成功出师。
05纵观豆瓣 9.0 评分的影视剧,要么是特别优秀的文艺片,要么就是有大场面的商业片。
而这两点在这部剧都没有,套路平淡。
但,之所以这么高评分,备受喜爱,恰恰是立川谈志师徒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师徒间的情感故事,平淡中见真情,平凡中见不凡。
06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英雄故事固然吸引人,但我们几个究竟是超级英雄,又有几个能经受那些折磨。
07之所以要抽时间,写一写这部剧,叫影评、赏析也好,叫感触也罢。
它不是超级英雄,它能看到我们自己,看到我们的父子、师生、朋友、同学、亲人,平静的镜头下看到年轻的冲动、谋生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并给予我们温暖、力量与感动。
08为什么这么说?
09因为平淡中的真情弥足可贵。
10立川谈春高中没毕业便打算去拜师,父亲极其生气,教育他拿不到高中学历以后很难在社会立足,同时母亲也不看好这个职业,但是,当谈春毅然决然离家时,母亲追出来给他准备便当,父亲最后同意支付他四年生活费。
这像不像为我们未来着想的父亲?
像不像吵架后依旧做饭挂念我们的母亲?
11师傅立川谈志在收了几个徒弟之后,每天让他们干杂活,驱毛、做饭、清洁、养花、修理、购物.....。
就这这个天天骂他们混蛋的师傅,在徒弟闯祸时、在面对评论家质疑时,师傅极大地发挥了“护犊子”的本领,不惜得罪那些有影响力的评论家们,硬生生地把质疑给怼了回去。
在立川谈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学生时代的老师们,成绩不好批评、闯祸了批评,但是他们传授知识总是那么认真,教育人生道理时总是苦口婆心。
被撵到市场卖了一年烧麦的谈春学会了贴近生活,发现细节,才懂得师傅的良苦用心。
12谈春师兄弟之间,尽管有嫉妒存在,但是受到批评时都彼此关心,在落难时都能伸出援手。
就像关西、谈春、志乐都将寿司店老板给的红包送给了谈谈师兄,让他偿还高利贷。
13这部剧,戏剧冲突的矫揉造作,重申了少有大喜大悲的人生,回归平凡人的心路历程,审视我们平淡但真挚的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让我们珍惜涓滴成河的情感,让我们在这个极寒的冬天彼此温暖起来。
14因为平凡中造定不凡。
15或许很多人像我一样,一开始总自命不凡的,逐渐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平凡人,有点才华也不横溢,在走的路是前人走的路,吃大家吃的饭,做大家都做的事,有点小意趣以志乐,有点小伤感以缱绻。
不再简简单单空谈理想与现实,也不再在乎成功与失败,慢慢懂得日子是一天天过、路是一步步走。
谈春不惜与家人闹翻执意要学不太受欢迎的传统曲艺落语,为了交学费自己送一晚上报纸,甚至撒谎自己父母过世了,这就是年轻时的我们,懵懂、冲动,而又执拗。
修行两三年后,师傅倔强地将四位虽然表演都有瑕疵的徒弟宣布出师。
当踏上理想的征途时,经历了冷嘲热讽、在经历不受重视、在经历“发配”的历练,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住了;有的人天资聪明、有的人后天多努力;人和人是有差距的,有天资的人毕竟是少数,回看那些成功的,回看我们自己的成功,大多都是勤奋努力,且坚持到了最后。
一步步前进,没有什么捷径。
成功之道往往是浅显的。
幼儿园就学会了大道理,只是后来一些人要么懒惰,在该努力的年纪贪图享乐,要么自作聪明,投机取巧贻误终生。
16这让我想起了,传统相声《口吐莲花》的段子:一个徒弟上茅山学艺,八个徒弟七个成了仙,只因他贪玩没学道,师父一怒将其赶下了山,下得山来无事做,只能变戏法谋生。
以前当相声单纯为乐,现在听听这不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活生生的例子嘛。
这种情感在周飞周老板的歌曲《口吐莲花》里演绎得很淋漓尽致。
16这部剧中,没有英雄主义,让我们能看到我们这些平凡人的努力,让我们铭记不要因为出发太远而忘记理想,不要被生活的琐碎遗忘掉情趣,让我们重拾努力奋斗、重拾质感与分量、重拾诗与远方的希望。
当然这部剧还有一些台词很令我们反思和警醒自我:18“吃醋需要远离火种,既不易伤到自己,滋味也更好。
什么是吃醋?
也就是嫉妒。
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揪着对方的弱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作,这就叫作嫉妒。
本来为了和对手相匹敌并超越对方而努力,日复一日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人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比较轻松。
”“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
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我问你们,落语是什么?
人在不该睡的时候依然会不小心睡着;即使知道不该喝酒,被劝酒还是会喝;即使知道暑假作业有计划的去做,之后会更轻松,但却总也做不到;虽然努力了却依然不能出人头地。
这些人,才会寄席来看表演,他们才是落语的主角。
所谓落语,是对人类懒惰的肯定。
” “我们从来都不能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师父,我们选择了立川谈志做我们的师父。
”“不要轻易低头,没有什么值得你谄媚!
”19这些台词,和这部剧一样,很值得我们去赏析,去咂摸。
20最后,我说一说这部剧为什么起名叫《红鳉鱼》。
21剧中有三处提到了红鳉鱼,第一处是谈春谈球师兄弟俩吃饭花掉师傅给买金鱼的大部分钱后,只够买一些红鳉鱼,且欺骗师父说这鱼很贵。
第二处是师傅在同意他们晋升二之目后,看着鱼缸喃喃感慨:“一开始有好多呢,不知不觉只剩下四条了。
不管喂他们多少饲料,也一点都不长。
红鳉鱼是不会变成金鱼的。
”第三处是谈春在结尾表演时说“鳉鱼就是鳉鱼,永远不可能变成金鱼,但是,正因如此才招人喜爱,说不定他们的人生正是笑中带泪的故事呢”22鳉鱼分布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和溪流中,是小型观赏鱼类,全场 25-40毫米,也就是说它们终生也就我们半截手指那么长。
它们变不成雄壮的大鱼、也没有金鱼那种多变的形态,但鳉鱼亦有火焰鳉、五线鳉、黑珍珠鳉,或火焰红,或绚蓝,也十分绚烂美丽。
如果金鱼像那些含着金钥匙、或者老天赏饭吃的人的话,我们普罗大众就是这红鳉鱼,平凡、渺小但又有着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23正因为我们平凡,才让我们免于多灾多难,正因为我们平凡,才彰显出涓滴的至臻,正因为我们平凡,才让成功显得弥足感动。
最近论文时间吃紧,学习环境又涣散,所以想看点励志电影来给自己找些感觉,以便找到高考或者考研时候的感觉。
曾经高中的时候,一首追梦赤子心就能让我热血沸腾,后来慢慢发现我内心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只要让我能够独处我便能发挥出其中的力量,所以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就成了我发泄情绪找到自我的个人时间,确实也挺让人怀念。
同样,考研的时候我尽力而行,努力把所有我能看到的时间挤出来,一个人来回吃饭学习,最后虽没取得想要的结果,但是在我心中已经不重要了,那过程实在让我迷恋,我在那时能够真正找到内心的自我和内心的平静,以至于我的二战考研纯粹是为了延续我考研的状态。
所以说回忆起来,那些奋斗的日子总是撒满了光芒,为了让研究生生活显得不那么暗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要翩翩起舞,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最大的辜负。
这部电影从剧情发展角度没有那么出色,也正因为如此,剧情的朴实让我能够身临其境。
仿佛自己置身于想要拜师学艺、想要出人头地的境地。
如何在陌生环境生存、如何与老师相处、如何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都是我同样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样一来我达到了沉浸式观影。
所以能够在他们都晋升二级相声演员的时候能够同他们有同样的感受:喜悦中带着空虚。
喜悦自然不用说,空虚来自对于名利的获得的感慨,有些人就是长时间不能够出名,所以出名之前他们吃尽各种苦头、被各种人看低甚至嘲笑,自己也从未想过会有一天能够突然成名——万人敬仰。
可是当这一天突然来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空虚感充斥了你,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生活却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者被人看低,后者万人敬仰。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成功人士成功后想要回到过去,因为那段艰苦的日子更令人充实,更记忆深刻。
而且电影名字起的不错,看似是全局一个不起眼的几只红锵鱼,也就如此朴素的贯穿了全文。
是一部有笑点的电影、也是一部有内容的电影,讲述为人处事,讲述现实。
a讨喜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学艺拜师的过程,可能因为跟自身经历相似。
追随一位师傅学艺,最重要的,如电影中的立川派宗师(北野武)所说,要先讨好老师。
在现实中亦是如此,你能把老师讨好,做个讨喜的学生,老师就愿意教你,并且不只教你,还愿意帮助你更多,在你实现你自身价值的道路上。
讨喜,是迈入社会重要的一项技能。
重回师门的男主角,被师傅要求先向师弟请教,男主角没有因颜面的损失而恼怒,因为他选择做一个,不被别人所讨厌的的人。
为了学习,他愿意低下头向每一个人请教,并讨得每一个人的喜爱。
b嫉妒“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而使自己变得下作。
”这是师傅对嫉妒的定义。
现实生活中,面子被看得很重。
我们无法忍受我们的师弟师妹领先我们入门或是精通,会让我们恼怒,或者嫉妒。
即便是同时入职的同事,若做的比你好,你也定会心中不爽,琢磨着凭什么,相处过程中也事事看他不顺眼。
这是嫉妒。
而隐忍下一切不甘,甘愿为学艺抛弃所谓的面子,认清问题,才是现实。
c现实“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分析,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出行动就好。
”“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我的老师脾气很大,说话阴晴无常,有次忍不住,我被骂哭了。
他说,“我骂你们,只是希望你们遇事更加淡定,慢慢把事情想得更周全,做的更完善。
”你现在的处境有一定的道理,静下心来慢慢认清问题,付出行动改变现状,才有可能,学成。
d礼尊师、尊重长辈、兄长、尊重观众。
日本人的鞠躬中,便能窥探出他们的礼数。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要重视礼,毕竟讲礼才会讨喜,讨喜才会学成。
跳过的影片,因为截图而下载。
关于嫉妒的阐述。
对于日本最深的印象应该在于他们的不将就和精致。
从衣食住行,到影视的制作。
很多细节都体现了用心。
让人忍不住投入。
即便是无聊的内容,这些细节也让无聊变得有趣。
甚至是津津有味的赏味。
原本该是一部无聊的传记的有声版。
却夹杂了对于一些行业的知识普及。
还带有日本影视一贯的人生思考。
人生很少能遇到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做旁观的人总是能很轻松一笑而过。
任性抉择背后,总要有很多心酸。
师傅的冷面背后是特殊的教导和体贴。
师兄弟之间互现理解后的互相扶持成长。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影片里,角色的性格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师傅,师兄,父母,甚至是评论家都印象深刻。
越来越喜欢日本的作品。
敏感的自己才会欣赏这样繁琐而无味的产出。
因为能体味很多东西,思考很多。
而不是仅仅是自娱娱人。
笑点特别自然,很温馨。
师生情,同门谊特别好,本来就很喜欢日语的腔调,用在这样的片子中再合适不过了。
剧中有很多的哲理,关于嫉妒,关于如何理解自身的处境,对,处境。
人没有高低只有处境的不同,但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里,获益的总是自己。
还有师傅关于单口相声的理解。
日本的电视剧,电影,漫画中总有一种对自己的突破,对自己的切实认知的精神传递给我们,喜欢这样的作品!
看完之后感觉自己对生活,困难的想法也不一样了!
我看过很多热血故事,少女经过漫长的反复的努力变成美好的女神,少年因为日复一日的追求终于抓住了心中的目标。
“我记得夕阳下的奔跑,是我逝去的青春”,年轻真好啊,有希望,有目标,未来还很长,我们还在努力。
这是一个不太“普遍”的热血故事,或者说,它更接近于真实,师兄师弟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努力,比起理想,我们可能更需要生存。
好像一直紧绷着的弦“嘣”的一声断了,有一点释然,更多的是难过,是无奈吧。
所以啊,把握一切机会,在此之前,拼命努力。
让我来教你 吃醋 也就是嫉妒为何物听好了,自己不去努力,不付诸行动揪着对方的弱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来这就叫做嫉妒本来为了和对手相匹敌并超越对方而努力,日复一日这个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但人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比较轻松现实就是现实 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这是北野武大叔说的,所以,嘿,听着,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温柔的人啊,即使是那么凶巴巴,面瘫,让人害怕的师傅,也有这样温柔的内心,也教会谈春人生的哲理。
别萎,别想着轻松。
想要超越,就是干啊。
细水长流,但结果一定是好的啊。
介於時間問題,在這里以草稿的形式,簡短紀錄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科普:落語 rakugo:前座:學徒階段,二目:獲得表演的資格,高座:資深表演者首先電影名稱紅鳉鱼的隱喻:電影中提到了鳉鱼不會變成金魚,而鳉鱼本身也是一種比較脆弱的觀賞魚。
這裡隱喻落語這一職業,想要從前座升級為高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表演落語的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也像鳉鱼一樣是為了讓“觀賞“,博得觀眾的一笑。
這也是為什麼立川談志在影片的開頭對拜他為師的前座們說,“你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開心”,其實為了鍛鍊他們的細心與耐心,從生活中理解落語表演這一職業。
在對於鳉鱼大多數魚好不起眼,很多種類會在一年內死去,或許也暗喻這個行業的競爭力之大,很多人還沒有出名就已經因為各種原因早早退出,也是這部電影前段部分提到的。
落語中的市井百態在海鮮市場裡堅持工作了一年後的立川談春,某天忽然在市場裡一位大叔用“一來一來一來”方式的方法數錢,他恍然大悟。
為什麼《芝濱》裡的人會用“一來一來一來,二*二*二*”,原來是因為落語講的是市井百態,沒有體驗過民間生活是無法了解落語精華的所在。
而經過一年工作的談春,從一開始嫉妒同門師弟志樂,每一次送燒賣都被送貨的人撞倒,到後來成為一個十分細心的人:例子,師傅的手被燙到,所以把他泡澡的水溫調得比平時低了一些;師傅穿著和服,準備出門,師兄讓他準備木屐的時候,他說木屐走路夾腳,先穿運動鞋,到了目的地在換等。。。
而關於對於落語表演本身來源,觀眾是我們生活擦肩而過的形形色色的平民百姓,他們來看落語表演,因為表演本身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映射出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然而即便表演本身的受眾群體是平民百姓,它也是非常講究的。
例如表演者在表演的時候,在觀眾和自己之間放一把扇子,表示劃清觀眾和表演者這兩個世界。
觀眾是不允許進入表演者的世界的。
這也意味著,雖然表演者重現了觀眾的日常生活,但是表演仍然只是表演,它或者模仿或者誇張的表現生活,但是它和現實生活還是有差距的。
而觀眾來劇場後觀看表演,以旁觀者的身分了解被表演的角色的人生,以此來暫時脫離自己的人生。
但在表演結束,他們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拾起屬於自己的現實。
另外落雨表演者的高座,質對觀眾深深鞠躬,而不對比自己資歷小的鞠躬;表演時穿日本傳統和服和木屐,也體現了落語屆傳統和規矩,這門展現平民百姓生活的市井藝術其實還是十分講究的。
社會的壓力影片側面反映出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傳統文化在社會的位置,比如一開始談春在跟家人提出要放棄高中跟隨老師學落語,遭到家人的反對,特別是對於落語這一行業的不理解。
因為藝術家在大眾人的眼裡都是不被看好的。
而立川流派的二師兄在某一表演場合等待師傅出場的時候,偶遇了大學的同學。
這位同學在很出名的tbs工作,看到老同學如今竟然學期了落語,而且還是前座的時候,露出了一臉自我優越感,和對他的鄙視。
可見落語這一行業,就像在其他藝術行業一樣,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人質疑你的選擇,特別是在你還沒有做出什麼名堂之前。
特別是一些坐辦公室,有著穩定收入的人,看到這些未來藝術家不穩定環境,在心中暗自慶幸當初自己放棄了某一行業。
但是影片的後段,在立川流派的二徒弟順利通過二目考試,準備參加師傅準備的隆重的慶典時,收到了這位大學同學的電話,他想要收到獨家參訪的機會。
而收到這通厚臉皮的電話,二徒弟當然是用當時這位同學挖苦他沒有地位的話挖苦他,說自己可受不起妳們電視台的參訪。
傳統和創新的衝突 日本社會是一個對傳統極其將就的社會要。
戲劇評論屆的名人,(立川談志的前徒弟?
)小林先生則是一個十足的保守派。
他鄙視不認識他這位名人的前座談春,並間接指責立川流派教育徒弟有失誤,並且在落語屆前所未有的對徒弟收學費。
這些遭到立川談志的反駁,師父談志認為小林把自己的位置搞錯了,他一副高高在上的原因是因為他以為落語者要靠他的評論吃飯,但是卻忽略了其實正是因為有落語者的表演才給了他評論家的飯碗。
而收學費這事情,在整部影片看來其實也是一種形式,或許就像是一種你對進入落語屆的一種宣言,一種對於你意象投入這一行業的表現。
因為談志也並沒有在一開始就要求談春繳學費,而是說等他以後有能力再給他。
另外在落語屆的一個傳統式,前座不能表演大段子。
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談春,一鼓作氣在壽司店老闆的邀請下,在大家面前表演。
事情傳到小林的耳裡,讓他抓了又一攻擊立川流派的機會。
在大師兄的提醒下,談春極速趕來師父這裡請罪。
師傅顯得很淡然,反而請談春表演大段子,但是受到驚嚇後的談春卻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就這樣失去了一個師父指點的機會。
側面反應出了一位新人對舊體制挑戰收到打擊後的改變吧,也或許因為是要在師傅面前表演,談春反而怕出醜了。
談志讓四位徒弟在同時通過了二目考試,其中包括了在考試中失誤的談春。
原因是他考試前言緊張失眠,導致早上考試前忘記帶了昨晚寫好的五十個考試內容名單,於是在師傅來到前,在新的名單中隨便寫了一個自己並不怎麼熟悉但是卻十分簡單的段子,結果師傅正好抽中了這個段子。
可是就是這樣師傅還是讓他過了。
評論家小林站在依然站在傳統這邊,質疑談志的徒弟是否有真的本事,認為他的各種行為破壞了落語屆的傳統。
而談志本身作為資深的落語家,(貌似並那麼的正統?
因為電影的開端展示了談春的媽媽對自己兒子要去談志那裡學落語表示質疑。
但是這裡我忘記了談春的媽媽是對立川流派的質疑,還是對兒子選擇了落語這一行業而不是漫人-更加現代,更加流行的口頭表演 表示質疑)給自己的流派定了新的規矩,例如師傅不給徒弟道歉,他是他,徒弟是徒弟。
表面上看上去是師傅不為徒弟負責,有什麼問題不關師傅他的事,但實際上給他的徒弟新的發展空間。
例如他允許談春賀永志在還是前座的時候就去開了學習會(忘記了是這個姓名);對於談春在大家面前表演大段子,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很好奇,想聽他在自己面前說。
談志這些反應都表現出了他嚴厲的外表下,作為藝術家對生活的好奇心,對徒弟的關心,而不是一個將自己鎖死在傳統的箱子裡的體制的捍衛者。
這在日本是很難得的。
因為我對日本太鼓感興趣,身邊也有一些打太鼓的朋友,但是總會聽到那些打太鼓的資深大師,對於打太鼓的傳統和體制的捍衛,一些大師容不得一點創新。
一個徒弟不可以擅自在公共場合未經允許下表演自己的門下的作品,而對於挑戰或者更改太鼓傳統的創新作品在傳統的太鼓屆也是不被看好的。
而同樣的事情在韓國种朝鲜传统曲艺表現盘索里판소리中也可以看得到,比如韓國社會對藝術家jaram lee的質疑。
所以這樣的衝突不盡盡是在影片中的落語屆,而是在很多其他傳統藝術中看得到。
只想些一兩句,結果不知不覺過去一個半小時,寫了這麼一大片。。
保留以下連結,知乎有關影評,我只看了第一句話還沒有讀完整的文章,想收藏著以後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27687百度百科有關鳉鱼,參考了其中表現鳉鱼特點的片段: http://baike.baidu.com/view/746788.htm截圖連結:
1.进立川派没有门槛,所谓的门槛是这份修行你能否坚持下来。
(这句是我自己想的)2.徒弟是徒弟,我是我,这就是立川派。
3.不好意思,我不相信评论家,因为不可能有人能够比我自己更冷静的分析自己。
而且,并不是你来养活他们,而是等他们出师成名了,你是靠他们吃饭吧,麻烦你不要搞错了行不行。
(这句太赞!
创作者和评论者的纠葛历来是难舍难分的,搞评论的应该尊重搞创作的,搞创作的又应该耐心听取评论的声音,这大概是最理想的吧)4.吃醋要把握好度,吃醋的人内心不急不躁,这醋也吃的耐人寻味。
吃醋,也就是嫉妒为何物?
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揪着对方的弱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作,这就叫作嫉妒。
本来为了和对手相匹敌并超越对方而努力,日复一日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人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比较轻松。
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
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这段说的太好,简直说到我心坎上去了,当时抄台词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
因为人是不完美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总少不了和别人比较。
当发现自己不足时,最先开始的情绪是自卑,接着是愤怒,然后循环往复,没办法好好做事。
等下次再被迫和别人比较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填补自己的弱点上。
整天想着自己的不足,别人的好,你的世界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反而别人越来越好。
因此,还不如心安理得,干好自己手头的事情)5.忠臣藏,是四十七义士复仇的故事,讨伐杀死主公浅野内匠头的仇人。
而实际赤穗城里有多少人呢,有三百人,这之中的四十七义士是四十七个人,那其他二百五十多人都去哪儿了呢,大家都逃了,跑路了。
为什么跑呢,因为复仇那种事怎么可能成功啊。
他们觉得只是痴心妄想,怎么可能成功呢。
要说落语是属于哪种呢?
不是去复仇的四十七义士,而是逃跑的那些人,把焦点对准他们,这就是落语。
我问你们,落语是什么?
人在不该睡的时候依然会不小心睡着;即使知道不该喝酒,被劝酒还是会喝;即使知道暑假作业有计划的去做,之后会更轻松,但却总也做不到;虽然努力了却依然不能出人头地。
这些人,才会寄席来看表演,他们才是落语的主角。
所谓落语,是对人类懒惰的肯定。
(这两段分别是开头谈春在高中时看谈志师父表演时,立川谈志对观众讲的,和最后徒弟四人都通过考试,升二目时谈志师父对他们的忠告。
片头片尾首尾呼应,反复强调的一段话。
肯定了落语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的地位,历史是记载名人的历史,落语是记载平凡人的历史。
中国的相声大概也如此)6.一开始有好多呢,不知不觉只剩下四条了。
(金鱼啊?
)不管喂他们多少饲料,也一点都不长。
(这样才有饲养的价值,不是吗?
一定很快就会成为夺目的金鱼的!
)红鳉鱼是不会变成金鱼的~(是,立川的徒弟们从来都不是天才,在片中我们也看不到所谓的主角光环。
刚开始谈球师兄走后,谈志师父开始给谈春开小灶,后来感冒事件后谈春突然失宠,被发配到海鲜市场干活一年,再回到师父门下时,师父仍然傲娇的不给他辅导,还让他有问题请教志乐师弟。
最后考试的时候睡过头忘带考题,抽签又抽到忘的一干二净的寿限无。
谈春身上有很多缺点也是我们有的,他有时交好运,大多时候比较背,也是我们会有的。
所以,不是金鱼又怎样呢,做一条红鳉鱼也能成才。
这是坚持的道理。
如果你年复一年认真做一件事,总是会有收获的)7.常有人说本事是偷来的,但那是骗人的。
就是因为教的人教导无方,才会变成这样。
偷也讲究技术,当然要费一番时间,讲落语,节奏和韵律是必不可少的。
你是我的徒弟,就照我的节奏和韵律来记落语,我会与你倾囊相授,直到你学会偷的本事。
(其实是一个模仿的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小孩学语言也是模仿大人的样子,所以才能说得一口顺溜的方言。
而那些偷本事的人,也就是抄袭,是没有学会模仿的技巧,只偷到了表皮,没有偷到本质。
如果有一个老师教你如何掌握模仿的技巧,可以避免你走很多弯路,但是不要忘掉自己的思考)8.片中还有一段是,谈春和大师兄吃饭,抱怨师父把他发配海鲜市场了。
大师兄语重心长的跟他讲:我们从来都不能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师父,我们选择了立川谈志做我们的师父。
这大概讲的是,既然你选择了他,你偷师的同时,也要容忍他的挑剔,他的无情,毕竟最开始做决定的人是你。
就像两夫妻,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快乐的同时也要包容对方的不足。
我是这么理解的。
一颗星给北野武的表演。好好的一个本子拍成这样……片子我就不评价了。感觉真的很玄。这是我迄今为止第二次选片踩雷,第一次是《水手服与机关枪》的翻拍版,自己找错了,那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然后这部片里居然出现里《水手服与机关枪》的原版海报……是在嘲讽我没错了!!而且,我花了好久思考北野武到底出什么事了居然完全抛弃了自己的叙事风格,是想告诉大家自己很年轻很潮流吗,要深度有深度,要肤浅也可以肤浅一把??结果导演根本就不是他!!!啊啊啊啊啊啊我的时间啊!!还不如打几把游戏上上分!!气死我了
分了好几次才看完,和预期的略有差距,以为会是虎与龙那样的将落语融合在日常中的剧情,没想到主体放在了落语家的修炼和成长上,果然戏剧和现实还是有着巨大落差啊。
談志大師(北野武飾)聽說弟子要去拜師北野武的時候,拿了一瓶酒…看到這種自我吐槽還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北野武寶刀不老,能塑造這麼一個出格、毒舌但同時又很善良的藝術家老頭不過就是在演他自己嘛,至於為什麼打三星,剪輯實在太鬧心了……攝影也完全是電視劇攝影,不過這種題材確實也沒辦法。
评论界的魑魅魍魉们口下留德,别忘了你们的衣食父母
又是北野武死忠粉刷了分,当年我也是赵本山死忠粉,但是也会客观评价作品怎么样,请评分客观一点好不好,最多也就是个三分的传记片,还是电视剧,你有多贱啊捧北野武的臭脚,是不是北野武出来说句台词你都会说伟大啊,这评分什么时候会拉下来客观一点不再骗人浪费时间啊!
稍显老套和啰嗦的励志故事,落语典故与现实故事结合很有趣,这种传统艺术能通过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到就挺好的,想到了《花牌情缘》~BGM的搭配都很好玩,还有高岭之花药师丸博子的旁白~最喜欢二狗高语速的台词了,帅帅帅~~!!!
现实就是答案……关于嫉妒.......个人喜好打低分吧嘻嘻
不好看
温暖细腻的师生情谊,动人心弦
不知道是不是落语这个形式本身的特点,总觉得与之相关的作品都好有趣哦,之前看“虎与龙”就特别喜欢,还有一直有人推荐的“元禄落语心中”看着也不错,是特别日系的幽默跳tone,其实像我们看也就是看个热闹,但是好的文化传递就是要在展现特点的同时让不了解的人也能乐在其中,这个片子就有做到,当然如果基础的落语知识日系幽默了解越多(还有好多北野武个人梗)越能投入其中,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准则,影片的价值观也好想要传达的信息也罢,首先要做到的是成为一部有趣的作品,这对于大众文化产品我认为是底线,小说电影音乐其实都是,就像最后说的“希望大家能喜欢他们”的那种心情。
看了半部,也标一下吧,现实即正解。
二狗真的是有一张十几年不变都可以演中学生的脸~!不服不行啊,一点也不觉得违和。这剧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看完之后再看各种背后的故事解析很有趣~但是SP本身并没有太多关于落语的专业技法,都是在讲人性、感触、修炼。北野武老爷子太棒鸟~~不过感觉他演谁都像在演自己。再次表白职人精神~
好感动啊,在300年的传统下跳脱传统,看似暴行和暴论背后是对弟子的爱护,出格的落语传奇人物,当年拍的人物传记sp 可真好看!选角太棒了,落语练习可不容易啊……明知红鳉鱼不会成为好看的金鱼,可照样养了4年,作为师父,教弟子做人和做事同样重要。这么“闭塞落伍”的艺术形式,恐怕只有怪人才能坚持下来了。
比起虎与龙 火花 等讲落语漫才的作品,意外的这部豆瓣九分的电影并没有很打动我 感觉就只有流水账一样讲完了故事 人物特点虽然还算鲜明 但character arch还是不够突出啊 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虚化镜头不知道意图在哪 是不是都是冲着arash打得分
没那么好,匠气。
没有共鸣
浪费卡司的鸡汤片……
jiang鱼
无聊。
三星半现实就是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