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地方我没有弄明白,就是强盗怎样让那么多人质听话的帮他转移警察的视线、、、、、如果车上真的全部是人质的话,肯定拿着雨伞一出来就会告诉警察的。
是大家都被主角感动了?
自愿帮他?
没什么心灵鸡汤,很多细节里都有梗,想放空大脑笑一笑的时候可以搭配薯片一起服用本片。
故事发生在小城市里,镜头聚焦警察。
原本作为警察的男主接到了在集训演练中扮演强盗的任务,男主作为一个性格认真的人接受了这个奇怪的设定,开始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强盗学习和准备。
矛盾的设定和偏差一点点的感觉让人觉得节奏和尺度把握的刚好,搞笑的成分多一点会让人沉浸在欢笑中忘记嘲讽的意味;嘲讽的意味多一寸都会让气氛变得过于沉重。
韩国导演和编剧的节奏真的让人佩服。
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结尾要怎么收场,明明是为了新任的局长撑场子才办的集训演练,没想到让媒体一报道整个市的人都开始关注这次演练了。
按照局长的剧本就是简单地警察抓小偷发展走个过场,然后接受媒体的表扬即可。
没想到经过男主一番折腾从警察到特警都没有拿下。
电视直播了一场笨警察和聪明强盗的闹剧。
中间一度担心会假戏成真,男主真的动了邪念拿着钱和人质美女跑路。
又是一部嘲讽韩国政府部门腐败无能的喜剧片,男主人公是警署里难得的尽职尽业的好警察,正因为他是这般正直的人,所以受到了另类的排斥,仕途坎坷。
整部戏的精髓就是一次抢劫银行的演习,正直的男主人公戏剧般的被要求扮演唯一的抢匪,当开始真的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认为这次演习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就是一场无关紧要的闹剧,谁知道,好戏现在才开始……男主人公通过他率真的性格,和对每件事情都认真对待的态度,成功的扮演了一位比劫匪还要劫匪的劫匪,呵呵,很喜欢剧情的安排,整个演习让人感觉时真时假,男主人公的表情,手法都相当专业,但是周围又是一群很不专业的人质,挂着各种状态的牌子,笑死人了。
最喜欢强奸人质那段,表演的太有趣了,还有最后逃走时在雨中打伞的音乐配上镜头的组接,很有味道;完美的结局,男主人公将人质杀死后并自杀,虽然看起来很幼稚可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又深深的痛击了那群无能的警察,过瘾啊。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拍出这样的好片呢?
期待中……
其实我觉得如果按照千里马和伯乐的节奏去拍,应该也挺不错的,前期男主的率直,是周围同事都烦恼的性格(除了他的好友),就连警长犯法也与庶民同罪,其实有时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就是一根筋,不会转弯,但其实这个性格是有闪光点的,影片越表现的负面那这个性格的闪光点就越有挖掘的必要。
工作认真,刚正不阿,超强的执行力,是做事的好手,这些都被吃了个亏但依旧愿意重用男主的市长,在办公室委以重任的谈话绝对不像是在恭维或者是嘲讽,表现出来的是对男主的信任,发现出男主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这次演习表现的好是有晋升的,也看得出市长的真诚,所以说一声伯乐并不过分,而且这种设定继续往下走的话,就是世人笑我太疯癫,各种不理解和反对,但我身边依旧有一个人坚定不移的支持我信任我鼓励我,相信我的能力能大放异彩,能让我在合适的领域打出一片天,市长和男主的羁绊不就有了吗。
但标题为什么说是半个呢,因为到了最后,一个市长玩不起,一个男主最后降智去送死,各自分道扬镳,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赛道,变脸大师和功夫刑警。
我都搞不懂,办公室里的市长和对男主歇斯底里的怒骂居然是同一个人,明明是让男主全力以赴,但中途却又让男主赶快收场,最后又好像为了面子继续相互较量。
这一点是比较出戏的。
而男主这边,结尾的三个真劫匪和片头的劫匪对应上了,这是一场真实的抢劫,我以为会有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结果你告诉我男主转身就来了个凌空飞拳?
哪怕觉得是演习也不用这么去送人头吧,真的理解不了啊,专业能力呢?
看的一头雾水。
先吐槽到这,现在来夸一波剧情,这部片跟国内的相比,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部片的男主真的在认真演戏,或者说真的投入进去了,让人感觉到这是真的抢劫纪录片,虽然其他人是“出戏的”,但男主一直是“入戏的”,要做到这一点导演还用了其它铺垫,比如说亲情,男主的妈妈说了一句话“他在里面当强盗一定很难过,他内心很善良的,干嘛要他去当强盗”。
这句话一出来,亲情的羁绊就绑的很紧,如果家长能够懂你的内心,那真的很幸福,很多家长都是只管你衣食住行,不会饿死就行,很少有真正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的,哪怕是朋友恋人之间都很少有这种羁绊,懂你内心的感受。
这同时也为男主在之后的真情流露铺垫了说服力,破窗的那个举动真的惊到我了,前面儿戏的氛围真的很安逸,一破窗整个气氛都变了,像是走投无路一般,男主艰难的选择了一个人质拖到窗口进行鸡哔,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反映在脸上,这是一场真的抢劫,不知不觉已经杀了这么多人,但却没有办法只能一直杀下去,哪怕自己的内心一直在备受煎熬。
至此男主的角色已经立的无限高了,而市长在那一刻退让的演技也让两人之间的对戏更丰富了起来,两个人都处在认真的状态。
夸完了,还是继续吐槽一下结尾吧,这到底是哪个小天才想出来的,简直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严重跑偏,不喜勿进。
---这篇影评献给所有韩国电影,包括电视剧。
太久以来,每次从别人口中听到种种对于韩国电影和电视剧的非议,特别是那语气中的极度不屑和嘲笑,我都想反问一句,请问您看过多少韩国电影?
韩国的电影主要分为这几个类型:温情催泪线路、黑道动作线路、小人物黑色幽默线路、浪漫爱情类型(这种在电影中并不多见)、历史人物事件、还有惊悚类型。
如果观者以为韩国电影只有爱情一个题材,对不起,那是多数韩剧的题材,韩国电影走写实路线更多,而且多反映社会现实。
跳戏讲一下韩剧,直到《星你》之后,还有人跟我说韩剧都是无脑爱情剧,我想说看过才有发言权。
韩国电视剧的分类相当细,一般包括家庭剧和爱情剧,家庭剧就是周末适合全家看的电视剧,一般剧情都走家庭温情路线,而且保证不会对小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而爱情剧是在周一三或二四播,所以称为月火或水木剧,这类电视剧经常都会称为很有卖点的电视剧,拥有很高人气。
特别是个别催泪爱情剧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勿以偏概全,而且拜托跟上时代。
最近几年,韩剧的类型都已经上了不知道多少台阶了。
非常讨厌某些人以国别来分析片子的质量,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我看过法国美国也有一大堆烂片,敛钱的片子。
小成本的泰国也有优质的电影。
用不用心,一下就看得出来。
真不是烧钱就能拍出来的效果。
回到韩国电影,因为言论的自由给予电影导演极大的自由去讲自己想讲的话,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些年,优质的电影大都是能够以真诚感动观者。
例如这一部,有大明星吗?
有暴露美女吗?
有肌肉吗?
有重口味吗?
有黄段子吗?
有特效吗?
有大制作吗?
有高超的动作戏吗?
有美女扮丑的噱头吗?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甚至不知道三蒲市在什么地方?
对于电影来说,什么最重要?。。。。。。
讲一个好故事。
如果没有好的故事一切都是白搭。
这就像一个人没有好的灵魂,一样悲哀。
一个好故事的标准,首先是真心在讲的故事。
不是说这件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发生,而是认认真真、用心构思、成剧、分享心得。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电影、电视剧没有好故事?
你告诉我原因?
缺乏原创。
都没有人静下心来写故事,只想着如何编了故事圈钱。
我记得看韩国电影、电视颁奖典礼的时候,上台发表得奖宣言的演员几乎都要同时感谢导演和编剧,并感谢编剧写了一个鲜活的角色给自己。
我们国家的演员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
一般都是感谢导演、制片人、公司、出品人。
说白了,就是钱主。
这。
就。
是。
差。
距。
-比如说这部电影《率性而活》,其实只是众多韩国电影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真诚讲诉社会现实。
什么是现实?
“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实。
喜剧的背后,其实是悲哀的现实。
州官一句话,全体警员出动,且不说人力物力财力,给全市市民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影响。
“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向上面显示自己的功绩。
而警员郑度满,偏偏被选为选择扮演了强盗,这些安排对度满的影响,想必署长在当初策划演戏时,根本没考虑过。
正如市长说的“你会吃苦头的!
”署长对度满的围追堵截最后以强盗自杀收场,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尾。
警察无能,胖子警官连自己穿了防弹衣都忘了。
想起来穿了以后,又忘了自己头部中枪。
就这种水平能保护人民吗?
当然,电影最后的结局也极具讽刺意义。
因为曾经的一次演习,银行职员们反而分不清真假强盗了。
这样的演习,到底是有作用还是没作用呢?
观众去想。
P.S. 笑点特别多,我就不剧透了。
搞笑不是恶俗,而是冲突之下,出其不意的举动而产生的效果。
郑在咏演员做到了。
男主郑度满在本戏中是个耿直的人,演习银行抢劫案,却耿直演出,将上司气个半死。
黑色幽默加上还算深刻的主题,甚至最后加上了反腐,让这电影上了一个高度。
生活中很少见那种在职场中耿直的人,毕竟现在钱难挣,处事圆滑才能在这个时代过得有声有色。
以前工作中碰到一个“耿直”的人,她是财务,我去她那办理退费手续,第一次去我把金额数字搞错了,连忙回去修改,第二次去,她看到打印的金额不清楚,要我重新去弄。
当时我就有点生气,毕竟这不是我的错,是另外一个部门打印出来的,且以前是可以手写的,且重新弄的话很麻烦,因为当事人已经离开了单位。
我带着恳求说不必重新弄了吧,这不是我的问题,可以手写写清楚来,当事人也离开了单位。
最后她硬是没有通过,我无奈,只能回办公室打电话叫当事人别走太远,我重新弄好骑着单车去找了他。
再后来,我又去她那里办理退费,她说预交人那里是空的,后来才知道是系统的问题,这又不是我的问题,我见她为难我,于是我便和她吵了起来哈哈。
其实这些事情没必要吵起来,弄得以后工作氛围不好,也算是折磨自己,把问题立即解决就行,在心里就当她是个屁。
这么一想,“耿直”这个词看起来不算好,许多事情圆滑一点也不错。
就比如电影中,一开始被男主假装杀死的警察的母亲打电话过来,男主说那警察已经死了,然后母亲倒下去,假如那母亲真的因此而心脏病去世了,那不就是太可惜了嘛,好吧我想太多了哈哈。
喜剧,怪诞,幽默,这是一部很有味道的电影。
新任警察署长搞得演习就是一场辩论赛,但郑度满说服了大多数人。
人质和三名警察被挟持后各种不服都被一一整治了。
亮点无疑是女职员被打昏和做完俯卧撑后被挂上遭强奸的牌子。
度满是一个很认真很较劲儿的人,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极致。
署长找来度满母亲,但并未劝降成功,署长便无厘头地指责,:“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强盗,否则你会心疼自己的母亲,被劝降。
”度满流下了热泪,:“我没有投降,是因为我的母亲是一名警察的母亲,不是强盗的母亲,她并不是抱着强盗母亲的心态来劝我的。
”很精彩啊,当真如辩论,严密有条理,并且点出了度满一直认真地做好事情。
左右逢源地世界,度满倒是可爱的存在了。
今天晚上看了韩国电影《率性而活》,才知道原来韩国也有既轻松又严肃的电影。
经济学里有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的说法,指的是在铸币流通时代,成色好与成色不好的铸币在市场上一起流通,久而久之,成色好的良币逐步退出流通转为储藏,而留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好的劣币,这样,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这个这个现象出现的前提是这个市场没有遵循良好的规则运行。
想起在博物馆看中国历代钱币展,在两千多年的铸币使用过程中,铸币的制作和分量很好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国家安定富强的时候铸币制作精良分量也足,社会混乱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一个钱剖开当俩使用的情况。
历史的真实确实跟这个说法背后的规律一致。
在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管理混乱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用人管理中,真正认真工作的反而不如那些溜须拍马、见眼色行事的更能得到重用,时间久了这个队伍难免都变成无能之辈——谁让那些认真做事的都靠边站了呢。
但是良币终归是良币,在公开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是金子总会发出光来。
《率性而活》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郑度满因为工作认真,在调查跟市长有关的案子的过程中被迫从侦查科调去做巡警工作,该任警察署长也被撤职。
从此以后他们那个警区治安状况就很混乱,甚至连续发生劫匪抢劫银行的案件。
看看这帮警察在新任署长到任的时候献媚的态度就知道,他们把工夫用错地方了,面对抢劫他们自然是束手无策。
新任署长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的打算是在这干半年就升职离开这里。
面对频发的抢劫银行案件,他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计划成功既可以震慑劫匪,又可以提升他们警察队伍的形象,为他迅速晋升铺好台阶。
他想出的办法是搞逼真的抢劫演习。
演习终归是演习,只要演习中警察扮演的“劫匪”按计划被“制服”,或者“投降”甚至被“击毙”,演习就会很快结束。
按照署长预计的,他们至多三十多分钟就可以解决“劫匪”,这样特警队即使赶来也派不上用场。
演习在署长的精心布置下如期开始了,没想到却没能如期结束。
那个工作认真的警察郑度满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他的认真,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过,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这两个字,这次在韩国人的电影里应验了。
安排演习角色的时候,郑度满原本抽到的是巡警角色。
这个新来的署长太追求演习的逼真——越逼真效果越好嘛,想到上任的路上在空旷的田野里违章表明自己的身份还是被郑警官开了罚单,就特意安排他做这次演习中的劫匪角色。
郑度满接到任务后照他一贯的认真去准备,在演习中用他的认真,真让署长和他另外的手下们无计可施了。
郑警官从演习一开始,就让自己照一个专业的劫匪的做法去做,为此他可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控制银行里的局面时他“击毙”了守在银行里的警察,“捆住”了营业厅里的人员做人质。
当然,这“控制”、“击毙”不过是在相关人员身上挂一纸牌表示一下而已。
按照计划,这个时候署长下命令让当地的记者开始摄像,布置好的警察应该可以顺利进入现场,制服“劫匪”,演习就可以成功结束。
没想到郑警官认真的做“劫匪”,放下了银行的卷帘门,关上了百叶窗,外边的警察没法按照预定计划进入现场。
更令署长没想到的是,一家国家级别的电视台记者凑巧路过现场,记者特有的敏锐让她们捕捉到了这个有价值的新闻,尽快安排了现场转播车,在遭遇警察驱赶的时候也以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坚决地为自己争取了现场报道的权利。
里边的高素质的“劫匪”和外边无能的警察就这么耗上了。
硬冲不行;想从银行里其它通道进入,被“劫匪”预料到,全部“窒息”在封闭的房间;派来的谈判专家话都说不清,把“劫匪”的母亲请来,又没让她投入进去——“劫匪”后来说见到他妈妈掉眼泪,一定会投降的;让狙击手击毙“劫匪”,却“误伤”人质。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劫匪”的专业即主人公作为警察接受任务的认真,这跟外边无能为力的警察形成了鲜明地对比,真是绝妙的讽刺。
他在面向全国的直播中说,他是一个警察,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该尽力把他做好,无论他的角色是警察还是劫匪。
这就说明,如果他接受的任务是扮演警察这个角色,他也会这样优秀的表现自己的能力。
他以前曾经这样表现过,遗憾的是结果如同“良币被劣币驱逐”,被迫调离岗位。
这次演习,给了他一个公开公正的对抗机会,英雄本色再一次表现了出来。
外边的警察完全听命于他,给他提供车辆让他“逃跑”。
他精明地利用外边的警察少数了两个“人质”这一点,让“所有”“人质”都坐上巴士离开第一现场。
“人质”们看到了他的优秀和幽默,也乐于看警察出丑,把巴士开到很远的地方,最终让警察们看清楚他们上了当。
“劫匪”留在了银行,另外留下来的是演习中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女银行职员。
本以为故事可以就此结束了,“劫匪”无意中从洒落的文件中发现了市长受贿的线索,于是他决定继续演下去。
他带女职员离开银行,一直“逃”到海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枪杀”“人质”,然后“自杀”,剩下的是完败的警察面对大批的记者。
从接到命令扮“劫匪”到最后的“自杀”,他以他态度的认真和素质的优秀做出了完美的表演,连谢幕都那么精彩。
他的优秀表现让他回到了侦查的岗位。
他把市长受贿的证据交给了署长,市长终于被绳之以法,也算是给署长和警局挽回了些脸面。
故事的结尾是他去那个银行找他的女友——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吧,结果有三个劫匪真去抢劫,他腾空跳了起来向劫匪扑去,全剧到此结束。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想象接下来的故事:他勇敢地制服了那三个家伙,因为“良币”终归是“良币”。
影视作品有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是合情合理的。
回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被重用,甚至因为本质的优秀被人为的淘汰出局,一旦他们站在了肆意调配他们的一方的对立面,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终归会用他们的高素质给乱中得势的一方响亮的耳光。
电影里描述的不过是无能的家伙丢脸,真实的历史不只丢脸这么轻描淡写,可能是某个企业的倒闭、某个单位的衰败,甚至是朝代的更迭。
抖音上第二部线上首映的电影《大赢家》,虽然出自敬爱的李潇和于淼老师之手,但还是改编自日本的《永不结束的游戏》,而在07年还被改编为《率性而活》。
《率性而活》和《大赢家》的区别:1、段子不同,毕竟《大赢家》更本地化一些,中韩文化的差异,段子不同,大赢家更好笑一些,全片不由自主的笑了7个地方,赶得上很多自诩为喜剧的喜剧了;而且由于本地化,《大赢家》的段子会更接地气更让人接受一些。
2、《率性而活》的形式主义是由新任署长放任并导致的,《大赢家》杜源饰演的局长很支持演习的公正公平,而反而是银行的行长更希望以形式主义结束一次完美的演习,包括孟非饰演的记者一开始都以为这就是玩玩而已,出乎人意料之外确实是两片的经典伏笔。
3、《率性而活》反讽的是体制和制度,《大赢家》反讽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关爱的丧失。
4、《大赢家》的最后10分钟有点儿为了过审而存在 ,《率性而活》倒是还好,一切为了剧作核心而发展。
5、综上,《大赢家》更具喜剧内核 ,《率性而活》更具荒诞现实主义。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一气呵成的片子了片子的内容情节不用多说,简介里已经很详细。
前二十分钟的铺陈虽然稍长,不过从演习开始一直到最后结束,每分钟都够精彩。
其中的幽默也用得很妙:男主角存折上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恐吓词,每个人质胸前挂的代表当前状态的牌子,被俯卧撑“强奸”的女职员,最后十三位人质上车前的集体舞……也正由于这些精彩的幽默,整个片子看下来,很多人甚至感觉不到的黑色。
直到男主角“自杀”前的那番话,我们才略有所悟:虽然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做个称职的强盗,但他并没有想过一定要杀人,而且是杀了八个,这八个人的死,究竟是谁之过?
其实仔细一回想,一切都很清楚明白:两个一开始就忽略事态严重,轻率行动而被杀的警察一个被狙击手误杀的职员四个因为指挥官未考虑周详而“牺牲”的冲锋队员一个被杀的摄影记者(因为外面的警察不拿绑匪的要求当回事儿)一个城市,连续发生五宗银行劫案,警察却没有认真想去处理这个问题,演习过程中到处都可见警方的轻率与不专业:好大喜功的指挥官、冲动鲁莽的警员、照本宣科的谈判专家……一大队人马被一个已经十分善良的抢匪搞得团团转,最后几乎让其逃脱,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讽刺。
不过片子的喜剧元素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不喜欢沉重的人,把它当作纯喜剧片来看,似乎也无妨,无论如何,你不会失望的。
呵呵,其实还能更加搞笑,不过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以为认真的人不是有性情的人,人家较真起来不是你能搞定的
警署抢劫银行演习活动事件。非常精彩的黑色幽默。抢劫之前的铺垫有些小啰嗦 电影在三十分钟之后才开始闪闪发亮。在演习中假扮强盗 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抢劫人物。郑在泳啊郑在泳 你要我今年看过的韩国好片全部演完吗。编剧非常之牛逼 懂得峰回路转又会把玩小幽默。还有还有 那个不得不提的“俯卧撑”~
虽然很有意思的剧情,可惜没出很有意思的效果,像一个不怎么好笑的冷笑话。PS:5年前的画面就这种粗糙感?还是韩国电影进步太快了?
无论是细节还是格局都好过《大赢家》太多了。长镜头也是自然不做作,无奈无奈。《大赢家》有太多妥协和删减,也让故事整体看起来不伦不类。而本片则是从政治格局出发,也让故事更好一些,更没有如《大赢家》那种本该扬却抑的断裂剧情。不知道看了日版以后我又会怎么想。
一直在等着剧情往假戏真做去发展,场面逐渐失控那种,但…
(8/10)那个醒眼的俯卧撑……………………
还不错。顺手找到市长受贿的证据太刻意了。
第一次对韩式幽默提不起兴趣。
结局的真抢劫可以预料,但是拍成彩蛋一样的点缀有点可惜。如果拍成两段,一假一真,可能会有点意思。
为了做功课看的。说实话这么生硬的编我是进不去戏。不过大概知道导演构思的是个啥。
比《大赢家》多一颗星吧,因为先看的不是韩国改编的,能猜到剧情发展走向就显得不那么好笑。大鹏在里面的表演就显得夸张卖力略显尴尬,韩版的中和了一下,结尾处理的也比较好,反正不是国产版的煽情结局。
以认真的姿态演习,以演习的姿态犯罪,郑度满这个家伙极其有魅力,电影节奏明快,黑色幽默
整体没有大赢家好,最后都在是完成上级的任务,而没有自己内心的变化,剧情显得很平。嗯,豆瓣影评人对于日韩倾向+1分,而国产-1分。观影要注意。
是本色出演咩~感觉他一直呆呆的,笑起来傻傻的。可爱S~
不觉得多好 不入戏 漏洞的
首先必须要厘清关系,本片也是翻拍日版电影,日版则根据原著小说改编,故本片不该拥有所谓原版光环。《大赢家》版权来自于日本小说而非韩版,这个也要明晰!接下来简单列举一些我认为本片存在的明显瑕疵①男主居然用的是真枪,可韩国是严格禁枪的。真警察也居然把手枪交给强盗了,这非常不符合演习设定,男主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也应该考虑到真枪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②节奏非常拖沓,铺垫太长,20多分钟才正式抢劫,商业类型片应该迅速进入正题。③主题陈词滥调,还是讽刺所谓公权力,很无聊,人物行为逻辑也有很多漏洞。④结尾设计雨伞遮脸明显不合理,警察就算误判,也不该完全疏忽让强盗轻松开车逃走。⑤强盗后续一直忽视可能被狙击手击毙的概率。⑥笑点不够密集,泪点莫名其妙,配角也形象单薄。唯一优点是提供了对比且传播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设定。
和大玩家一样翻拍日本电影游戏永无结束时,感觉不如大玩家
一星半
黑色幽默,敢于讽刺gov,有意思的一部电影。里面有段配乐好像夜来香。
三星半,为了看《大赢家》,提前看下韩版。虽然整体的设定可信度不高,但其实剧本既巧妙难度又高,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界限需要拿捏的很准才能提高的影片的可信度。半星为剧本而加。影片很明显会让人联想到《热天午后》,但就所反应出的社会性这一点来说,还是没有超越几十年前的经典作品。ps:结尾男主赤手空拳扑向三个拿枪歹徒,再次让我降低了对此片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