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女性之月,这个月雨水温润,气温回升,花草生长,枝头开始热闹并绚烂起来。
女性就是如此,那么美丽、亲切,有生命力。
刚看完一部名字很长的台湾电视剧——《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
题目中特意将这个“女”字呈现出来,看完后,我思考了很久,这到底是在说女性的力量,还是单单在说这个女性个人的力量?
我倾向于后者,我觉得这个女记者是一颗种子,由她激发出了一群人的勇敢抗争,这群人里有男人,也有女人。
我们这个时代不那么美好,它泯灭很多原本顽强的灵魂,所以那一颗种子特别重要,也特别不容易。
这个记者是一个很年轻的女性,初入职场,充满热爱。
由于是莱鸟,她会犯错,可她愈挫愈勇,常常带着奶茶拜访前辈同事,处处求教。
当做好一件事后,她会开心地跳起来,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兴奋就像一个小太阳。
看到她,我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这才是青春的力量,不知疲累,勇往直前。
(最近的职场上很少看到这样的年轻人了,大多都苦哈哈或者怕兮兮。
这才是令人羡慕的年轻的光芒!
)这个女孩坠楼而亡,死于夜店旁,死时衣着性感,死前服用过毒品。
于是,对于女性的黄谣接踵而至,人人唾弃她。
她生前明明是一个很努力的记者,死后却成了不洁身自好的荡妇。
还好,她这颗种子让其他的花朵发芽,要不然,她的奋不顾身就会成为一场虚空,但也许,她一直坚信,她的死亡一定能够撬动那些同她一样的勇敢灵魂,毕竟她一直都是个聪明又勇于相信的女孩。
l 她唤醒迷茫的人。
同一个公司的前辈记者正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
曾经,她也是一个像她一样的记者,认真努力,一住无前。
为了寻求一个真相,她不怕辛苦,也不怕报复。
直到有一次,那个爆料给她的当事人遭到迫害而死亡,她被死者家属劈头盖脸地指责。
她突然犹豫了。
为什么不走一条更易走的路呢?
她从社会新闻组转到娱乐新闻组。
追追明星,报报八卦多轻松,抓到大明星的丑面也可以升职。
那些所谓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会让人疲倦,也会让人心痛。
在职场里摸爬滚打得久了的人,有没有共感?
很多时候,周遭的一切,正在一寸一寸浇灭你心中的火。
我们斗不过的,只能自保。
可这次,面对这个一路跟着自己跑新闻的“菜鸟”之死,她无法袖手旁观,别人不了解,她还不了解吗?
这个女孩一定是为了查明某一个真相而失去生命,而这次,她要完成她未竟的目标。
一个因死亡而犹豫挣扎的灵魂再次因死亡而坚定了起来。
l 她唤起失败的人。
有一群人整天跟踪明星,让其不厌其烦,他们妄图不道德地窥探明星的隐私来获取报酬。
这种人被称为“狗仔”,名字里面全是蔑视。
他是一个“狗仔”,每天的工作内容没什么意义。
妻子看不起他,和他离了婚。
他每天待在车上盯人,车上乱七八糟,就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未来。
他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女儿也觉得他很糟糕。
这样工作家庭双失意的人,就接近我们所说的loser吧。
够失败的,活得平凡到渺小。
可是,他也不认为死去的女孩是个荡妇,因为她经常很虚心地向他讨教追新闻的技术,将他当成厉害的老师,并不会看不起他们狗仔。
为了给她讨一个公道,他作卧底向证人套料,他和恶势力以命相搏。
其实他也可以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也可以做很有正义感的事。
l 她唤回沉郁的人。
顶流明星正在迎接事业上的挑战,在人前,他努力争取一个电影主演的角色,遂愿后,满心欢喜地准备接受再以飞升。
可人后,他非常忧伤与消沉,他被爱人之死苦苦折磨,经常通过酗酒与毒品来麻痹自己。
往日的二人那般美好,共同向着演员的梦想奔跑。
他用吉他轻轻弹着自己写的歌,他的爱人就是他的缪斯,可有一天,缪斯患病逃离,改做普通的服务员工作,在人前情绪失控,最后自杀。
他仿佛隐隐知道原因,可他又不敢去追寻。
他怕真相是他无法承受的,他怕自己会被真相拖累,可是他又放不开这个真相。
他真的,好难过呀。
直到,这个女记者的死。
她和他的爱人实在太相像了,她们的死也许拥在重叠的真相。
那么,他应该勇敢一回,因为他与真相其实很近。
l 她拯救很多受到伤害的人。
事件的真相很惨烈,女性在很多时候被物化,被迫害,被折磨,被威胁。
而她们只得默默吞下这份痛苦,因为人言可畏,因为不堪回首。
是她的奋不顾身,让越来越多收到侵犯的女性敢于站出来,直指恶魔。
因为她是春风呀,吹过荒芜的冬夜。
这个娱乐女记者是我近期看到的最勇敢的灵魂,她,太令人震撼。
为了哪怕一点点的可能性,她都敢于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她明明可以走一条更好走的路:她又不是受害者,她的朋友是受害者,可朋友已死,朋友的家人、爱人都没有为真相拼命,她凭什么?
她有大好的前途:做好娱乐新闻,还清父亲的债,好好孝顺妈妈她美丽又年轻,聪明又努力。
她完全可以热爱她的工作,再好好谈个恋爱。
可是,她就是那么有勇气。
我一只直敬奉哈柏李的那句话,他说,真正的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会输,可却依然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
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那天,她坐上高楼阳台的栏杆,风从她的背面吹来,吹起她长长的头发。
她从容地望向她眼前的那个恶魔,坚定地说:“谁说没有一条新闻能从你这里传出去!
”话落即跃,她用生命为这个固若金汤的罪恶之堡撕开一道口,而她坚信,一定在人如她一般为受害的女性执著奔走,哪怕,是死。
电视剧的最后一集里有一个蒙太奇叠加镜头,“顶流明星”救起一个被害女性,抱起她逃跑;另一边,那个“狗仔”也抱起被打晕的女记者逃跑。
这就是“拯救”的传承。
不仅仅是男性拯救女性,而是一群人在拯牧另一群人。
希望,这不是一个童话故事。
有多少证据就写多少字,这是我的原则。
高尔基曾经说过:没有太阳,花朵不会绽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凡事要看远一点,想要成名,你就要学会等待。
每个人都有价码,不管梦想、身体、名誉,还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很多事情过了我这里,我就控制不了了。
记者就是记者,而记者要做的就是报道真相,尤其,……是那些见不得人的真相。
我们不因为害怕权势而选择沉默。
以前,我们都觉得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但结案是一时的,被掩盖的真相,现在没有结果,就代表还有翻案的机会。
我们都是公众人物,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所以我选择了容忍。
这两天的新闻报道让我知道,良辰汉不仅是一个对婚姻不忠诚的丈夫,更是一个道德败坏、无视法律的性侵犯。
女人,最擅长的就是装受害者,你们姚姐今天演了一出好戏。
娱乐新闻表面上光鲜亮丽,但是真实的情况,比我们笔下残忍了一百倍。
我只是比大家最早认识了这个情况,所以,我选了一个比较适合我的位置而已。
就是,很愤怒媒体具有公权力,有监督政府揭露社会黑暗干预社会的职能,但如果媒体烂掉了呢?
我最愤怒的竟然是,新闻周刊的高管,工资也不可能低吧,怎么可以300万台币(73万人民币)就买下她的良知?
甚至于漠视一个人的死亡?
妈的,良知是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她本该无价!
回顾太多的社会现实,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人情淡漠,金钱至上。
功名利禄有这么重要吗?
还是因为拥有了这些,在社会身份阶级固化里,可以尽情释放人性的恶而仍可以逍遥法外?
甚至掌控别人的人生?!!!
当金钱与权力挂钩,当人性没有被超我好好规范,人,就有了三六九等,就有了纯粹的恶。
影视是艺术,但源于生活,我只会相信,现实只可能比这个更残酷,更不堪。
故事剧情有点像一部很小众的电视剧巴基斯坦的《女巫》,简单来说就是上流社会玩弄穷人的游戏,在那充满情欲的包厢里,尽情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但幸运的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阳光,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勇于直视深渊,努力撕开裂缝,让阳光照进现实,让丑恶中生出善良之花~只希望,这些成功的反抗,不是只存活在影视作品里
娱记调查、资本运作等细节严重失真(如单枪匹马获取顶流私密视频、董事长亲自灭口),将娱乐圈简化为权钱色交易的卡通化舞台。
主角刘知君的调查行为缺乏职业逻辑支撑,反派行为则因降智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性侵、吸毒等议题停留在现象堆砌,我认为真的蛮无聊的,他好像就是给你一场感官上的猎奇盛宴。
之后呢?
你说好屌,嗯,好屌。
大boss的行为对刘知君杀人未遂,就算这部剧只描述娱乐记者,但也没必要这么弱化执检能力吧?
大boss看的时候一愣怎么这么像李铭顺,看演职员表原来是其亲弟。
说一些我觉得带点意思的情节。
第八集有一位受害者关于"出席≠同意" 的表述呼应 #MeToo 运动核心理念,或许可以进一步讨论:醉酒状态下的同意界定, "被迫同意"的认知差异。
大boss在女人醉状态时反复念咒般——"让你当女主角" ,"当女主角" 将性暴力伪装成职场机会,延续了娱乐圈 "潜规则" 的典型话术逻辑。
这种话术通过制造 "双赢" 假象(权力者给予资源,受害者获得机会),消解了暴力的本质属性。
但其本质就是性侵,用酒精用权力对其进行的侵犯。
相比国产剧长期回避性暴力的正面描写,该剧的出现具有突破性,但也如同被吹胀的批判气球,看似触及娱乐圈黑幕,实则因悬浮感消解了批判力度。
故事简介: 剧集围绕娱乐女记者离奇坠楼展开,随着调查深入,娱乐圈内部的黑暗、潜规则与诸多丑闻逐渐浮出水面。
从明星的私下恶行到家暴事件,再到资本与媒体的勾结,这一切都被卷入其中。
观者吐槽中: 剧集在追寻真相时不断回溯,用记忆碎片拼凑全貌,营造出强烈悬念感。
开篇女记者坠楼,后续调查中线索与反转不断,每一集都充满惊喜。
第二集里,观者刚理清一点线索,新人物或事件就推翻之前猜测,让剧情始终扣人心弦,这种紧凑节奏极大提升了观赏性。
其次是演员演技给力:林予晞饰演的记者,职业性十足,起初冷静甚至冷漠,一心只为业绩。
在调查过程中,受助理影响逐渐产生恻隐之心,人物性格变化明显。
她面对复杂情况时的眼神、表情,精准传达角色内心,如得知关键线索时的兴奋与紧张,让观者感同身受。
李铭忠饰演的大反派,将威胁女性、自视甚高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观者对其恨之入骨,展现出演员精湛演技。
服道化也为剧集增色不少。
角色服装契合身份性格,记者的干练西装、明星的华丽穿着,都符合大众认知。
场景布置同样用心,娱乐场所的灯红酒绿、办公室的简约现代,高度还原现实,增强了观者的代入感,酒吧场景的灯光、人群与烟雾,更是将娱乐氛围营造得真实可感。
然而,该剧也存在不足。
部分情节逻辑有瑕疵,调查中线索出现过于巧合,缺乏合理铺垫。
结局也略显仓促,一些问题未充分解释,影响了剧情的深度与完整性。
总体而言,这部剧适合喜欢悬疑题材和关注现实问题的观者。
它以独特视角揭露娱乐圈黑暗,尽管存在不足,仍值得一看。
真相是什么?
罪恶是什么?
一名记者在追查真相时死亡,另一名记者在寻找真凶时发现了更大的罪恶。
权力、财富、名声,饭桌上的三个人喝着红酒,轻飘飘地拿下了一切,似乎也掩盖了一切。
在强权压力下,普通人生存就很难,更别说追查真相了。
“有多少证据写多少字”,“没有证据没代表没有发生过”。
刘知君变成了林姵亭,涂上口红,换上红裙,带上项链。
时空交错,林姵亭为了许若希,刘知君为了林姵亭,她们踏入饭店,走进那扇门,以身入局,也许是以生命为代价,去揭露真相。
普通人要多努力才可以,普通人要有多少条命才可以。
“那里只有两种人才能进去,有钱人和女人”这里的女人不是人,已经被哄骗成为了商品,这里的有钱人也不是人,是垃圾是充满恶臭的什么也不配是的性侵犯和杀人犯。
姚于甄说“我必须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证明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无论是市长夫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还是经济公司的老板姚姐,还是招待所老板马姐,还是娱乐记者刘知君,在做出一番成绩之后,功劳和成就都会归功于她们的丈夫。
姚姐和马姐,是恶人,讽刺的是,即便是恶果,也被男人的恶果所掩盖。
“如果我没有去那个招待所,如果我没有去那个房间,如果我没有……”受害者在自责,“她有去验伤,或者报警呢,那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她在招待所被性侵呢?
”旁观者在质问。
“真相是站在有权人的那一边”施暴者肆无忌惮。
暴行犯罪的画面,镜头不要总是对着受害者,应该对准施暴者,让大家看看他们丑恶的嘴脸。
我有时候在想,电视电影里拍得都是有可能真实世界里会发生的事吗?
是创作者天马行空,还是基于可能发生的事实?
“我不希望还有女生跟我一样”。
世界是以千千万万普通人组成的,正义和爱是每个人心中的种子,只要有人开头了,只要让受害者感到安全了,不发生二次伤害,那么大家就会站出来。
先是姵亭,再是知君和大海,后面越来越多的人,即使是工作上的竞争对手,也会为了正义,反抗不公和侵害,站到一起。
最后看到高佑霖出现在梁辰汉那,我就觉得不妙,他直接把罪犯杀了,虽然一时解气,但不能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无法从他挖出更多的人,应该让他承受长长久久的痛苦。
深夜街头,灯红酒绿。
人挤人的酒吧里,尽是暧昧的气息。
就在狂欢的夜晚即将来临时,街头突然有一不明物体从高处坠落。
是一位身着红色紧身裙的女性。
鲜血横流,当场死亡。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导演:梁秀红/吴旻炫编剧:陈昱俐/柯映安/林志涛/郭柏伸/梁秀红主演:林予晞/薛仕凌/王渝萱/李铭忠/柯淑勤首播:2025-02-08(中国台湾)集数:8
红衣死者的身份,是娱乐周刊的女记者林姵亭。
在成为记者之前,林姵亭也当过女公关,经常出入娱乐场所。
与此同时,警方在林姵亭的包里发现了毒品,在她的体内也查出了相关成分。
初步推断,林姵亭是因为吸毒过量导致神志不清,而失足坠楼。
作为带着林姵亭入行的“领路人”,调查记者出身的刘知君,并不愿意相信这一切。
而林姵亭的妈妈更是告诉刘知君,因为爸爸曾经染上毒瘾,欠下巨额债务,对此深恶痛绝的林姵亭是断不可能是碰毒品的。
她恳求刘知君,一定要想办法还女儿一个清白。
面对着漫天的报道和污蔑,她决定去寻找死亡背后的真相。
在林姵亭死之前,最后一通电话来自一位网红,米娜。
根据调查发现,米娜除了表面上的网红工作之外,还私下接局赚钱。
林姵亭很有可能就是收到米娜的邀请,去到了这个酒吧中。
而林姵亭生前还跟周刊负责摄影的同事透露过,自己很缺钱。
但林姵亭的妈妈却说,家中的欠债早已还清。
那到底林姵亭缺的是什么钱?
又是为什么要跟着米娜去这个局?
要解开这些谜团,那就要先找到米娜。
但米娜也并非等闲之辈,并没有那么好约出来。
为此,刘知君只好做了个局,让同事假扮外商,把米娜钓出来。
经过他们的一顿操作,米娜终于托出实情:当天是她邀约林姵亭入局,而且还有一段林姵亭与顶流男星相拥的视频。
刘知君随即公开了视频进行报道,顶流男星一夜沦为嫌疑人。
就在刘知君坐等检方解开真相时,突然接到了一通求救电话——“林姵亭的死根本不是意外!
”
是米娜打来的电话。
等到刘知君匆匆赶到现场,米娜已经成了一具死尸。
与此同时,摄影同事查出当天在现场追杀他们的车牌号,与电视台董事长有关。
这时刘知君突然意识到,林姵亭的死,势必牵扯到一桩隐秘的、肮脏的权钱交易。
而想要曝光这场大型丑闻,线索也全都藏在林姵亭身上。
剧集改编自同名小说,首播就冲上了收视第一的位置。
除了越挖越深的案情本身,其中描写的周刊狗仔与娱乐新闻现状,更是引发多加讨论。
大众对于“狗仔”、“娱记”的厌恶,可谓积怨深久。
暗中偷拍明星家事,为博眼球而不惜夸大陈词,是老鼠屎,更是搅屎棍。
但如果没有狗仔的存在,眼前的娱乐圈就只有欣欣向荣这一面吗?
在剧集一开始,刘知君全力追踪一起顶流女星婚变新闻。
飙车、偷拍、查车牌……所有卑劣的下三滥手法,该用的全都用上了。
好不容易拍到了女星与与昔日“情人”密会的照片,似乎证实了传闻中的婚变事实。
在调查“情人”身份时,刘知君才发现,原来女星并非传说中的抛家弃子,而是深陷于家暴的恐惧中。
而豪门丈夫却对此闭口不谈,联合舆论媒体炒作婚变,对女星进行攻击。
好不容易说服女星说出家暴真相,刘知君也承诺会保护女星,协同进行鉴伤。
报道还未见公,女星就反悔了。
因为经纪人的“善意”提醒,也让一桩所谓“家事”就此隐秘于圈内。
不仅家暴没有公之于众,甚至女星还站出来否认婚变,表示夫妻依旧恩爱。
到底哪一方才是道德的沦丧,哪一方才是事实的扭曲呢?
这样的困惑与思考,在剧中出现了很多次。
面对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刘知君即便知道不合理,也不会写出来。
对于猜测和推断,她教育林姵亭,没有证据的事情不能写。
而面对林姵亭是不是为了偷偷调查“放蛇”才丧命的说法,即便心中有疑惑,她也依然不会轻易下定义。
记者的职责,便是就事论事,报道真相。
但却有太多的人,为了头条与名利,无视这份职责本身的重量。
有收受贿赂而对性侵调查藏而不报的,有对着照片断章取义的,也有为了晋升而编造假新闻的……
在“娱乐至死”的当下,明星被称“戏子”,而报道娱乐新闻的娱乐记者们,也被踩在了食物链的最底端。
也就有了开篇林姵亭死了之后,公众单薄且冷漠的攻击。
我们总以“贵圈真乱”一言以蔽之,但乱的就仅仅是娱乐圈吗?
暗藏在娱乐圈混乱之下的生态,就如同剧集中所牵引出的一样,环环相扣。
顶流明星被指认参与毒趴之后,经纪公司紧急公关封锁所有消息,把谎话编撰成了真话。
董事长以“想红”、“当演员”作为诱饵,把初入演艺圈的女演员拉进深渊……
而在恢复的林姵亭云端记录里,留下了大量的未公开采访素材。
基本上都是网红、模特、演员们被邀请到聚会上被性侵、偷拍的口述记录。
其中的文字更是触目惊心——
那些尝试说出真话的,要么躲躲藏藏,要么自行决断,要么就是“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想要在贵圈活下去,唯有服从,或是成为同类人。
看似毛骨悚然的剧情,却也就正巧发生在现实的娱乐圈里。
像是之前引起热议的张紫妍案、胜利burinning sun案,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报道真相,无数的记者被封杀与辞退,顶着压力调查并报道真相。
一个娱乐记者,到底可以改变什么?
抛开娱乐二字,他们依然还是记者,要做的依然是报道真相。
世界的认知并不应该只有非黑即白,对待娱乐圈与娱乐记者也同理。
我们始终要乐观地相信,阴暗之处会有一群坚守道义的人,正在努力;而那些龌龊的、肮脏的黑暗,有一天也一定会被揭开真相。
或许有迟来的正义但没有绝对的“真相”即便身为记者 也很难把整件事事无巨细原原本本呈现但是“记者就是记者 没有证据不代表没发生过”真相的重量难以衡量 而正义无价两位女记者不惜用生命为代价携手竭力曝光了娱乐圈的巨大阴暗面 那些被无端伤害欺辱的女孩那些仗着权势金钱压榨女性的无良罪犯这个社会有太多动物性非人性的坏东西而你们勇于揭穿这些恶 打击犯罪 保护女孩们真的谢谢你们 林佩亭和刘知君你们让我看到了 “她不需要畏缩和躲藏,她本身就是一把利刃”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是2025年台湾地区推出的一部犯罪悬疑题材剧集,通过一起娱乐女记者的离奇死亡事件,揭露娱乐圈的黑暗内幕与权力结构。
菜鸟娱乐记者林姵亭(王渝萱 饰)在参加某夜店派对时坠楼身亡,警方初步调查称其因服用致幻药物导致意外,但同事刘知君(林予晞 饰)怀疑真相远非如此。
资深记者刘知君与狗仔庄大海(薛仕凌 饰)联手追查,发现林姵亭生前卷入娱乐圈性丑闻、毒品交易及政商勾结的黑幕,甚至牵涉影视公司高层以性侵女演员为筹码的权色交易。
剧组耗时一个月搭建“台版N号房”——虚构的顶级招待所R酒店,通过暗门、隐秘包厢等细节强化权色交易的视觉冲击。
刘知君重新走过林佩婷的调查之路,项链里暗藏摄像头,拍下了R酒店里恶心肮脏的交易,官商勾结,蛇鼠一窝,纸醉金迷,在雪茄的烟雾和毒品的意乱情迷中展现着变态耸人的一面。
影视作品还是有真情在的,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剧里马姐供出了梁辰汉推林佩亭下楼的证据,可能是发现梁辰汉强奸女性的屋子里安摄像头的可耻行为,发出了身为女性群体的愤怒。
主角刘知君心存正义,即使追查真相危及生命,也要找出答案还林佩亭一个公道,还公众一个真相,揭开娱乐圈的蒙尘布。
剧里往往都存有善良正直或动了恻隐之心的人,这让结局有了光明的结局。
而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真实的世界里,扳倒这些势力就像移开巨石般困难。
娱乐记者也是记者,记者的核心信念到底是什么?
报道事实追求真理?
还是利益最大化?
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民众们应该听到真话,只有爆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想到《1984》中历史是被撰写的,民众们的信仰是被制订好的。
如果记者不是承担着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的责任,那我们的生活就是被人操控的弦乐,我们需要听到弦外之音!
但我也理解危及生命时个人的选择往往是迫不得已的,只是希望是存在正直的记者的。
就比如2023年上半年,为揭露缅甸非法偷渡和电信诈骗等行为,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调查记者团队利用4个月时间,卧底缅甸电信诈骗招工黑色产业链。
记者兵分三路,周旋于高薪骗局的招聘者、专门组织偷渡的“蛇头”以及靠引诱他人获利的中介之间。
他们以招工者和务工者的身份,深入虎穴,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
娱乐圈里性剥削并不少见。
从吴签,李易峰到如今的金秀贤金赛纶时间,都反映了娱乐圈内部的混乱和积垢。
当你看到一只老鼠,说明已经有一窝老鼠了。
能被我们所见的只是冰山一角。
那些我们无法想象的恶臭的早已经成为娱乐圈深谙其心的规则,指挥着娱乐圈的秩序。
当某一个角漏出,他们便丢卒保车,继续海底的交易。
总之,《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以悬疑叙事包裹社会批判,试图撕开娱乐圈光鲜表象下的权力与欲望真相。
尽管存在剧情套路化等问题,但其对媒体责任、性别压迫的反思仍具现实意义,成为2025年台剧“暗黑系”作品的代表之一。
娱乐卖场的灯红酒绿之下,俊男靓女们正在纸醉金迷。
突然,一位穿着性感的女性从天而降,坠楼身亡。
直到鲜血流到了脚边,那些喝得醉醺醺的男女们才反应过来。
更离谱的是,坠楼的竟然是一位娱乐女记者。
她被发现嗑药身亡,但从她母亲的口中得知,她生前最讨厌父亲嗑药,所以肯定不会碰毒品。
那么是自杀?
还是他杀?
是否是因为她“放蛇”调查被人发现遇害?
开局前5分钟就将观众拉入了一个迷局,究竟坠楼女记者林姵亭是人是鬼?
01娱乐圈的“照妖镜”“娱乐记者”是知道明星八卦最多的职业,台剧《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从周刊娱记的视角展开,去看娱乐圈乱象。
仅有8集,在台北公共电视每周六21:00更新一集,这个更新速度真的太让人着急了。
好在节奏够快,每一集都有反转,虽目前更新了四集,但是信息量已经足够巨大。
第四集结尾的时候节奏稍微有些拖沓,因为需要铺垫掌控娱乐圈背后的资本,横插出来的支线反而影响了节奏的紧凑性。
但总之瑕不掩瑜,整部剧还是写得非常大胆的,堪称娱乐圈的“照妖镜”。
菜鸟女记者林姵亭在夜店的极乐派对上离奇坠楼身亡,这一幕,仿佛是娱乐圈黑暗面的盖子被猛地掀开,露出了里面腐臭的真相。
林姵亭的上司和师傅刘知君一心想要升职主任,但因为林姵亭的丑闻,此事被暂时搁置。
不管是出于对仕途的考虑,还是念及这份师徒情谊,刘知君都想要探查出真相。
然而,在调查的过程中,真相却愈发扑朔迷离。
随着调查的深入,刘知君发现林姵亭死前参加的那场嗑药趴上出现了知名男艺人高佑霖,也有性感网红主播米娜。
然而,高佑霖在参加采访的时候却矢口否认认识死者林姵亭,但在米娜的影像里,林姵亭与高佑霖在包厢里举止亲密。
那么林姵亭的死亡与高佑霖有直接关系吗?
而另一方面,米娜的身上也隐藏着秘密,她表面上女主播,但实际上背地里私下接客,而且下手的都是那种混血富商。
物欲横流的娱乐圈里,女明星下海接客,男明星花天酒地,还有已经嫁去香港的女艺人时常回台北见情夫。
表面上看,该剧只是一部调查女记者死亡真相的悬疑剧,但这背后隐藏的,是娱乐圈的潜规则、权力斗争、性丑闻……目前来看,娱乐圈的权力网环环相扣,林姵亭的死亡绝不是简单的嗑药过度,而有可能是动了谁的蛋糕被灭口。
02悬疑的“高光时刻”台剧的尺度从未让人失望。
第一集刘知君带着林姵亭偷拍就是一个劲爆新闻,已婚隐退的女星深夜幽会情夫,情夫还是一位整形医生。
后来在调查后才得知,女星被长期家暴,但在发稿前夕,女星却突然反悔,拒绝公开验伤报告。
是被威胁?
还是有其他的顾虑?
然而,这条线却因林姵亭的死亡而戛然而止,关于女星的事情没有再继续调查。
但实际上,这条线是一个引子,揭露了娱乐圈背后实际上是资本的力量才操控,尤其是这位女星嫁给了富商,实际上是资本裹挟的玩物。
林姵亭的死也牵扯出了娱乐圈的很多丑闻,比如米娜接客。
为了打破这个突破口,刘知君携手娱乐摄像大海前往调查。
大海伪装成中菲混血的富商,成为了米娜的客户。
他们只是想要拍下米娜接客的证据,然后威胁她说出真相,却没想到米娜来到酒店后并没有要钱,而是欲求不满地想要和大海行房。
大海几次三番拿出金钱让她先收下,米娜却视而不见。
如果她是因为缺钱才接客,那么她拒绝收大海的钱是因为什么?
想要当婊子立牌坊?
还是她背后有更大的目的?
看到后来发现,米娜可能是嗑药过度,真的欲求不满了,所以那个节骨眼金钱的诱惑远没有生殖器的魅力大。
而米娜口吐白沫后,大海虽然慌张,却立刻反应了过来,找来自己的花臂好兄弟。
那个人十分娴熟地给米娜打针,救了她一命。
由此可见,娱乐圈此事常有,吸毒过度也很常见,大海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米娜的事情过后,这条线索又没有继续进展,反而又牵扯到了男星高佑霖,他和林姵亭亲密互动,是因为林姵亭的身上有和他前女友一样的翅膀纹身。
那个纹身并不常见,拥有同样的纹身、同样的位置实在太巧合了。
何况,林姵亭在成为记者之前是夜店线人,自己本身就是在夜店工作的,身边的朋友圈很杂,她联系米娜是因为自己想要下海还债。
那么林姵亭身上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四集看下来,满头的问号没有得到解决,但总觉得这些线看似分散,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待后面的剧情进行解答。
03娱乐至死的狂欢剧情进展到第四集,刘知君猜测林姵亭去夜店下海是为了“放蛇”。
所谓的“放蛇”就是放出诱饵,林姵亭就是把自己当成诱饵,想要调查娱乐圈里的性侵丑闻。
她的调查对象就是高佑霖,所以林姵亭与高佑霖的亲密互动,实际上是她故意为之。
那个与高佑霖前女友一模一样的纹身,可能也是林姵亭为了接近高佑霖故意这么做的。
然而,林姵亭私自调查,却没有告知刘知君,这件事情也十分奇怪,何况,她得罪的是一个巨大的资本,如果单枪匹马,下场只有死。
高佑霖的经纪人林美惠也是一位杀伐决断的人,她可以捧红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
她表面上是娱乐圈的“大管家”,实际上却是资本的傀儡。
比如当她怀疑林姵亭试图曝光当红男星高佑霖的性侵丑闻之后,她联合公司高层和资本方打压,甚至不惜动用权力让她“消失”,所以林姵亭的死亡很可能是她一手策划的。
她甚至可以冰冷地说出:“娱乐圈就是这么现实,没有真相,只有利益”。
这就是娱乐圈的真相,为了保全利益,可以牺牲任何人。
该剧也刷新了大家对于娱乐记者的看法,之前很多人说起狗仔的时候,都是拍摄明星的八卦获取利益。
但刘知君在成为娱记的过程中也在转变,她的前史里就交代了她曾经曝光一个新闻后导致当事人自杀,而她调查吴凯莉的时候却并没有盲目曝光她出轨的新闻,而是了解她是被家暴后,希望能够帮她“洗白”。
刘知君的成长以及林姵亭的牺牲,其实让观众不由思考:记者们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究竟应该付出多少代价?
真相的意义又是什么?
是单纯的曝光,还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
娱乐至死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回归理性,去思考光怪陆离之下的人性善恶。
用力过猛的演技撑不过15分钟
前面调查过程很无聊,没有足够抓人的钩子,查个半天还死了个女主播就查到个马姐,并且真凶与目的都太快从上帝视角揭露,如果后面是小记者与大财阀的对抗用足够渺小去表现足够壮烈也算有看点,但最后两集节奏又崩得太快,爽得不是很有逻辑,女主一意孤行全靠光环,财阀倒台得太轻易了。林佩亭以自己的死亡传递消息并坚信女主会帮她查到底,这点还是挺感人的。但一想,死了也太可惜了。
又一个萝莉岛的故事 剧情马马虎虎 柯淑勤的演技完爆众人
除了演技有點抓急跟有些劇情設定不合理,其他都不錯
揭露娱乐圈不为人知的性丑闻……不是,还用揭露吗?这个圈子尽人皆知都是性丑闻吧
還剩兩集看完,受不了女生zs情節。
三星半。我目前看悬疑剧的耐心:悬疑剧6集就够了,足够讲好一个故事了;8集还能忍忍,再长就有点看不进去了。
拿性交易当噱头,不是敢拍就是一切。梁都已经是董事长了,睡个小模还不是手拿把掐的,需要费这么多手段么。还是他就喜欢用强的。两个记者去同一个地方遇到同样的情形,还都选择了喝下那杯酒,还把手里的筹码主动说出来。女主还没什么后手,硬上啊。
戏剧冲突、情节推进、人物形象、演员表演,都好匠气、高扁平。林予晞好像贾静雯,薛40好迷人!!!!!
这么好的题材拍得如此又臭又长,除了主线,其它台词是用脚写的吗?每个英雌背后非得搞个男的救,看看娱乐圈的小鲜肉出轨嫖娼吸毒现在还有涉及杀人的,还好意思塑造这种纯情男啊??为什么女主从造型到神态都那么贾静雯...好难受,剧里面其它女演员也是一直嘟着嘴,一度分不清谁是谁了,台湾女演员可以有点自己的特色吗?都可以拍这种题材了为什么还那么娇妻啊啊啊啊,好烦ヽ(‘´メ)ノ
女性群像就是好看
对娱乐圈的呈现有些平,叙事节奏也有点慢。好在质感到位。林予晞太美了。
其实港台的“狗仔”,追踪的并不只是明星,也包括政治人物在内的公众人物。台湾一些政治人物的各种桃色绯闻,就是娱乐周刊爆料出来的。在内娱,“狗仔”就是“狗仔”而已
整体还是挺不错的,题材也值得鼓励。虽然感觉有一些逻辑bug,结局也有一点讨巧。但换个角度想,就算再挖深一点又能怎样呢,有些事或许还是会发生。这样简单粗暴大快人心的结局也不错。受害者们也能多一些慰藉。
娱乐女记者之死 = 当代新闻没落新闻の独立性在哪,严谨性在哪?让人最绝望の,在这个社会里,真新闻没有人看,假新闻才会有更多曝光量。不过就是谁有流量,就抄谁の,谁有热点,就用谁の或是在流量好の时候,再蹭一波,做一条绯闻专题。为了流量,也不怕落得吃相难看。最后,新闻之死,娱乐至上の风气,也只能怪罪于"现实"就是如此
演员都没啥灵气,没意思
不觉得尺度有多大,剧情有点拖。
果然商场上的女人段位更高,娱乐记者只是以卵击石的孤勇者。
类似的题材,我们拍出了《掌心》。
虎头蛇尾 最后揪出幕后黑手 逃出生天 将对方绳之以法的过程太简单粗暴了 强行结局的感觉不过让人想起那个西班牙经典悬疑剧无罪之罪一点点 ,现如今的萝莉岛,不过相对剪辑剧情人物塑造差别真是天上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