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上一部讲到,尼奥在最后关头被崔妮蒂深情一吻,死而复生。
特勤眼镜男史密斯被消灭。
摆脱了来自母体的干扰后,尼奥、崔妮蒂和墨菲斯回到地下的人类聚居地,巨大的钢铁城市:锡安!
故事的开始就上演了精彩的动作戏,崔妮蒂冲破摩天大厦的防护玻璃,在跌落的过程中同特勤展开了激烈的对射。
随后崔妮蒂中弹,尼奥惊醒过来,原来只是一场梦。
随后,各个战舰上的重要人员进入母体开会,不过在会议过程中来了一个神秘人物,送给尼奥一封信。
原来是特勤眼镜男又来了,他不仅没有死,还变得更加强大,她能够复制自己!
所幸尼奥已经觉醒,特勤已经完全不是尼奥的对手。
尼奥能上天之后会议结束,战舰纷纷返回锡安,不过墨菲斯执意留下一艘战舰接收先知的消息。
这令城中指挥官十分气恼。
因为在锡安上面,已经聚集了两万五千只电子乌贼,这会摧毁整个地下城市。
不过墨菲斯坚信一定能够度过难关,他将全部希望寄托到救世主——尼奥的身上。
但是锡安的议员们对尼奥的动机和目的有所怀疑,但是也不得不相信他。
人类命运何去何从?
尼奥他们不得不去问路先知,但是见先知前必须接受安检——同一位小哥交流功夫!
尼奥和小哥打得不亦乐乎,小哥开始处于下风。
于是叫停,随手打开一扇门,进入另一个世界,先知正在等待尼奥。
先知告诉尼奥,想要阻止母体摧毁锡安,他必须潜入主机大楼,找到代码之源,这就是他的宿命。
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找到制匙人取得钥匙。
说罢先知拍拍屁股走了,留下尼奥自己思考人生。
这时特遣眼镜男再一次出现,而这次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他和大量的复制体围攻尼奥,毕竟尼奥是救世主,轻松脱身。
随后他们根据先知的提示,找到关押制匙者的邪恶程序,但他并不想把制匙者交个尼奥。
最后还是他的妻子帮助了尼奥,条件是尼奥深情一吻。
没错在崔妮蒂面前。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邪恶程序岂能咽下这口恶气?
于是乎开始追杀尼奥他们。
同时想抢回制匙者的不仅是邪恶的双子星病毒,还有无处不在的特勤,在高速路上不断的争抢战斗。
也达到了整个片子的高潮。
此时地下的电子乌贼也已经到达锡安!
生存还是灭亡就在瞬息之间。
来到安全的地方,制匙者告诉他们,主机大楼里面有一到特殊的门,打开它就潜入了代码之源。
但是必须切断大楼的供电系统,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计划顺利实施,不过特勤史密斯重视阴魂不散。
借助制匙者穿梭时空之门,摆脱了斯密斯门,但是制匙者也中弹身亡。
他把终极钥匙交给了尼奥。
尼奥打开了最后一道门,泛着白光,他走了进去。
遇到一个白发老头,他声称是母体的制造者,所有的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包括尼奥的到来,尼奥已经有五个前身。
来到这里救世主必须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将自身携带的代码植入母体,要么导致母体系统崩溃,这个人类玩完。
与此同时,崔妮蒂来到这里,与特勤战斗,同尼奥梦境中的完全相同。
崔妮蒂中弹身亡,尼奥面对终极抉择,最后选择去救崔妮蒂。
后来他们返回锡安城,大量的电子乌贼已经入侵完毕,幸存寥寥无几。
面对电子乌贼尼奥居然能够直接将其击杀,不过自己也陷入了昏厥之中。
究竟人类的命运到底发生了什么?
电影并没有讲述,且看续集《黑客帝国3》。
总的来说,《黑客帝国2》是中国功夫、日本太刀、法语,各种元素杂糅。
就科幻内核来看90分钟就够了,打戏太多,但是观影体验还是极佳的!
后台回复“黑客帝国2”即可下载。
1.这就睡一起了?
2.他仍然是个凡人,会飞的凡人3.这机甲,有柴油朋克内味儿了4.你的飞船很先进,但是你的信仰很古老,你究竟是什么人?
5.车车,好快的车车6.来了来了,这就是神魂异位吗?
7.跟保护者的打斗有点港风那味儿了8.他来了,他来了,1打100,他来了。
说现在的电影要是能做到这特效的1/10,我就很满足了。
求求你们整点阳间的特效吧。
9.梅罗纹加lsp了10.他老婆也是11.有一说一,子弹都能停止为啥就不能直接停止人呢?
可能这就是主角吧12.这高速公路被两波人追杀还啥事没有就离谱13.懂了,摩托车可以当炸弹用14.制匙者,关门不一定要站在门中间的,也可以站在门后的15.感情您俩都是生命激素?
16.人形自走EMP上线,其能量源疑似来自生物电17.不对呀,不是说内鬼必死吗?
尼欧醒转,成为救世主。
尼布加尼撒号返回锡安城。
洛克总指挥官向莫斐斯要一个解释,为什么他将一艘战舰留在锡安外(莫斐斯想要一艘战舰留在城外等待先知召唤)锡安城内聚会,狂欢,也可以说是战争动员(乌贼军团正在钻破锡安的城墙,准备入侵)。
电脑人史密斯战斗力升级,同时也学会复制代码,将一人复制成史密斯,并传送到锡安。
尼布加尼撒号再次出发,离开锡安城。
尼欧去见先知,先知告诉他去“代码之源”——救世主的原点,但首先要去找到被梅罗维奇关押着的keymaker,被无数史密斯围攻,最终逃离。
锡安议会决定派两艘舰艇前去协助尼布加尼撒号。
莫斐斯、崔妮蒂、尼欧三人去见梅罗维奇,他拒绝了他们会见keymaker的请求。
梅洛维奇的老婆因为吃醋,带领仨人救出keymaker。
仨人和梅洛维奇的手下发生混战,在奈奥比的帮助下,他们最终逃出生天。
代码之源所在的建筑,警报器跟炸弹所绑定,所以兵分三路,切断供电厂以及紧急备用系统。
前往紧急备用系统的三人因为战舰遭到攻击,全部死亡。
因尼欧的恳求(尼欧梦见崔妮蒂死亡)留在真实世界的崔妮蒂,毅然进入Matrix。
任务成功,keymaker壮烈牺牲。
尼欧见到Matrix(母体)的Achitect(设计师)。
原来之前已经有五代的尼欧,但他们未能拯救世界——救世主的使命就是来到代码之源,将身上的代码植入主程序,然后重建锡安。
Achitect给尼欧提供了两扇门,两个选择,一是通向代码之源并拯救锡安,一是前去救被电脑人缠住的崔妮蒂。
尼欧使尽全力,接住了下坠的崔妮蒂,并将子弹从她体内取出,救活了她,没让梦境成真。
然而不像预言所说的那样,战争并未结束,乌贼大军在24小时内会进入锡安城内。
大战一触即发。
乌贼突袭尼布加尼撒号,毁灭了这艘舰艇。
尼欧伸出一只手,便阻挡了乌贼,同时自己陷入昏迷。
莫斐斯一行人进入沙漠号。
被史密斯附身的那人启动了EMP(电磁炸弹),导致在主要通道的五艘战舰全部瘫痪,舰组人员被屠杀殆尽。
只有被史密斯附身的那人幸存。
尼奥选择去救崔尼蒂而不是Zion,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式价值观,我不管全人类或者是全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love和love的能力都不能保护,他是无法去保护国家or世界这么大的命题的。
@客居客:jacky:把QQ管家卸载了,因为我发现在更新系统漏洞时,它竟然“智能忽略”了其中一部分。
这件事戳中了我脆弱神经中最不耐受的一个节点:一个寄生虫,为了自己的存在,悍然阻止寄主的成长与发展——虽然它的无畏源自对自己短命的自信。
现在,你知道中国为何不能强大,华族为何不能复兴了么?
QQ电脑管家客户服务:您好,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困扰。
智能忽略的情况是按照微软的补丁要求,这个机器需要打,但是由于机器环境较为复杂,(可能是非微软官方版本等情况)因此在修复过程中,智能识别后忽略掉了。
如果您不是这种情况,不管安装什么漏洞管家都智能忽略,请联系我提供QQ号码,管家这边非常愿意进行核实。
谢谢。
(10分钟前)法国人的现实真身居然是一只企鹅
趁着热度很快就来看第二部了,从感官上来说比第一部加了更多炫酷的打斗镜头,要不是概念依然酷、哲学内核耐人寻味,这部电影只会是部看起来很过瘾的爆米花动作戏,因为说实话很多打斗是为了打而打,没什么逻辑和道理的,比如Smith把自己复制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拿武器非要赤手空拳,反派们不到最后关头也不拿武器,好像是刻意制造打戏的层次感,很多时候Neo太过无敌了,一个人vs一百个人都不过瘾,最后手伸入Trinity身体掏子弹跟捏心脏让她起死回生就有点离谱,好像必须要拉回圆满的结局。
被打斗场景耽误了片子本可以更加高的深度,和Oracle,architect和Keymaker的对话显得有点仓促,有些地方也是刻意为了深刻而说些神乎其神的话,可能在当年来看还是比较有新意的尝试。
最想吐槽的莫妮卡贝鲁奇这角色,女人想要的就是被爱的感觉吗?
直接大女主复仇也很好啊。
总之,虽然很有娱乐性,还是有很多让人失望的地方,不知第三部如何。
本系列影评,共计三篇,本篇为第二篇,这里留下其他两篇的链接,一起食用,相信会效果更佳《黑客帝国》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终极解答】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7344《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I:进化实验】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99460《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II:人类答卷】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186206《黑客帝国动画版 the Animatrix》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V:机器自觉】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578691/************* 前言 ************************** 设计师 ***************************** 先知************************ Neo与The One ********************* 死亡哺育新生*********************** 尾声*****************前言********************************************************************************************************************一直以来,人类以人性光辉彪炳自己,当然人性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或指向的内容是值得歌颂与自豪的。
但是,在面临新生的未知时,人类往往不能从人性与人类理智出发来面对,反而容易以一种群体性的极端态度来化解无知的尴尬,时而左倾,时而右倾,时而觉得好如天堂的使者,时而认为可怕如撒旦附身。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重复的自作孽而犹可活的流水账,每次劫后重生久了便忘记这撒旦的种子其实是人类自己的性格。
只是这一次,面对的是机器智能。
可以说早在人工智能出现前,种族灭绝祸源便已埋下,因为人类还不能持续有效地与新智慧生物共存。
当人类滥用乃至奴役智能机器人的时候,矛盾已现端倪,最后,当本能驱使下的机器反抗人类的消息传来,遍布人类生活犄角旮旯的机器人又马上成了人类的仇敌,人类采取集体无意识的低能姿态来反抗,也促成了智能机器自我保护的本能快速觉醒。
那一刻,人类的抵触情绪也加速蔓延、风靡全球,全民意识中的民粹基因让人类如同二战中疯狂屠戮犹太人的纳粹一样,只知道屠杀与清理身边的机器人。
铁棍、枪、弹、火、炮,乃至核武器……这些人类历史中引以为傲的大杀器对于灭绝整个机器生命来说的无效性不是不能预测的。
也许,人类可以不要急于表态对立,让人类智囊有时间了解分析这个已经大量存在的强大物种,让科学家尝试入侵机器的智能大脑,让信号处理专家以游击战的方式进行信号干扰,甚至可以主动寻求一种共存的方式,而不是主动自绝选择,毕竟所要面对的已然是一种生命形式。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在人类选择孤注一掷时,便注定给出的是一道生存单选题。
人类政治家与极端种族主义者的煽动,让人类的理性分析让步于这些似乎是短平快的解决手段。
人类距离末日不远了!
当人类欢呼着用乌云遮蔽太阳时,难以想象这是地球上长期以来的高级智能生命做出的终极一击,即使这样赢得了战争,地球还能是碳基生命的摇篮吗?
是该让碳基的智能物种退出地球的主宰位置了。
机器的二次复兴不过是人类自己给自己物种甚至所有现存生物留下的安乐死。
机器的快速胜利对于机器的存在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二次复兴后,机器已经不是单纯的低能生命,而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新物种,生存的本能让此时的机器与人类早期一样,拥有一种进化的自觉与冲动,但是硅基生命的进化源泉不是那么充分。
集成电路与宏观电流的信号流动远不能保证一种神奇进化的源动力。
进化的本源应该在于本种族内具有一种随机性承载下多样化存在的可能、一种非目的性存在的可能、一种生存的自觉与生命的敬畏、一种对存在之外高尚意识的追求,这种追求承接着一种包罗万象的文明性格,而包容也是一种对自身多样性的丰富。
(就像中华文明在绵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性,大量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在中国的大地上氧化合成,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活力文明)(这里声明一下,我不赞成圣母一般包容所有发现的新文明,因为那可能直接断送自己文明的活路,这里不一样,对于人类来说,让机器智能的诞生就应该慎重,当它诞生并大范围存在以后再突然决定完全灭绝他们,更应该慎重。
对于机器来说,机器人那样已经完全干翻了人类,留着人类从人类这里学习一些东西也是合理的,当然文明的相处这又是一个很辩证的问题,就不再多说)。
在《终极解答》中,我们分析了这样的一种进化动力般的随机性之所以在人类文明中出现,根源在于人类的大脑——这样一个对量子层面的信号既满足规则化传递,又允许随机性涌动的载体。
而机器生命的集成电路即使发展到二次复兴,也没有成为这样的一种载体,原因有很多,比如:量子信号是多态复合共存的,而硅基电路中的电势只有高低之分,分别对应0 or 1,这也是机器的判断常常”非对即错”的根源(当然当前美国或者西文的潜在意识形态中也是类似这种二元论,这可能更多源自圣经或黑暗中世纪的一些历史遗留影响,电影里是否有是对这种意识形态的映射不得而知,但是从人类整体来说,多样性还是普遍存在的,这里不由又要感慨一下我们文化的伟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讲求过犹不及,一花一世界,一世一菩提,一如万象,万象如一);量子信号的传递与变化是非线性的,而硅基电路中的电流甚至信号传导相对于宏观时间是线性或者类线性相关的;大脑中的神经纤维密度与量子级的触突数量之多(这里是说一颗大脑的绝对质量,而不是相对数量,鲸鱼被看作人类外最聪明的物种,甚至有自己的语言,是因为鲸鱼的大脑质量与人脑质量非常接近)难以常量计数,2010年统计的全球互联网中的信息流通之和接近于一个大脑中的信息流通量,而且大脑更加敏捷,神经网络更加密集,随机性的承载力度自然更高。
这些难以置信的事实让人类诞生之初似已具备神性,也让人类突然淡出历史舞台时,这份神性难以复制。
于是,机器把人类打碎,放入培养皿,在matrix里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进化实验与冷酷观测!
这只是机器的必然选择!
设计师设计师与先知都是机器智能最先进形态的两种投影,他们代表着文明的现状,寻觅着进化的源泉。
找寻的对象都是人类,但是切入点有着本质的不同。
设计师构建了整个Matrix,以虚拟世界圈养下人类的大脑,目的是搭建人脑的长期存活器,如果一个电子世界可以让人脑很好地适应并长期存活,那么这个世界的复杂度与真实性无疑是比较适合长期观测,并用来理解人类社会或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的,甚至可以放一些机器智能进去来逐渐替代人类进行进化。
设计师在Matrix里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一种机器智能在产生之初便被设计追求的循环求解最优的过程,类似于一直维持一个等式里等号一直成立的条件一样,(当前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即是一种循环迭代求解一种失真最小的参数状态,而失真是由事先规定好的一个失真函数来量化,参数输入后失真函数输出一个失真值,通常要求失真最后为0),这个过程的终点就是达到一种稳态,一种所谓某种失真度量下的最优解存在的状态,一旦实现这样的稳态,设计师可以从上帝视角来观测记录人类的生活。
但是进化的过程哪里有失真可以度量,进化的方向更加不可预知,进化只有前进的动力,却没有一条规定的道路,那是随机性与多样性的结晶,是物种在个体环境与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里各种选择的结果,是无数试错与成功后留下的一个个火种,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希望。
因此,在设计师与Neo的对话中,可以知道Matrix已经经历了不只一代,最初的五代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设计师说他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得到一个最优解与稳态的结果,他没有必要骗Neo。
设计师引以为豪的第一代被他设计为人类的理想国,但是人类,准确地说是人脑,很快产生了排异反应,人类大面积地死亡。
而这原因被设计师称为:“是因为人类是有缺陷的物种”,他以一种极规律、极封闭、极对称为美的观点审视人类,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理解。
而事实是,如果在一个世界里,人们不用选择,不用进取,不用奋斗就可以衣食无忧,大脑会首先萎缩,物种必然退化,进化的希望就会湮灭。
而在Matrix里,大脑萎缩就意味着人的死亡。
后来的Matrix按照人类“不完美”的样子来构建,于是大部分人可以存在其中,但是却依然不能抵消掉所有的系统错误,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
设计师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各种难以捉摸的选择,选择是人类内在多样性的一种宏观体现,设计师并不能理解,其实人类自己很多时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舍己救人?
有的人会南辕北辙?
有的人会无中生有?
有的人会一反常态?
而这些突兀的选择一旦出现,就会造成一定的Matrix世界异常,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消除这些普通的异常。
但是有一部分人总是更加难以理解,甚至冲击着Matrix的基本物理规律与人类该有的生理极限设定,例如《黑客帝国动画版》中的短跑选手,毕竟Matrix是虚拟的,而人脑的极限在虚拟世界里如同无限,Matrix中的世界在构建时必然有重力或人体极限的约束,一旦有人冲破了约束,系统自然就会异常,这就如同打游戏时,如果经常不按常规操作,游戏界面经常会花掉,然后跳出或死机,而联接的那颗大脑同样会因此而跳出系统,所谓在现实世界中觉醒。
即使没有人为选择造成的异常,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自身必然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代码运行错误,例如《黑客帝国动画版》中的反重力空间。
目睹这些系统错误的人,很大程度上也会因为觉察到所处世界的异常而觉醒。
所有这些觉醒的人虽然占比例很少,但是绝对数量也是不可忽略的,如何处理这些试图觉醒或已经觉醒的人?
肯定不能继续留下在Matrix里,因为那就像在电脑系统里留下了最可怕的电脑病毒一样,会引发快速的系统崩溃。
于是,就有了杀毒软件——特工进行截杀,而一些侥幸逃脱特工的人,设计师开发出了The One程序来吸引这些人(这些能逃脱的人往往有着异于常人的特长),The One是一个super BUG程序,这个程序的存在就像一个磁铁扔进了细砂里,里面的铁屑会被连成串地吸在一起。
The One具有修改Matrix世界的能力,他的参与会快速吸引所有觉醒人类的注意,然后救世主聚集起这些异类群体在觉醒的现实里安家,组成人类反抗军。
Zion就是这些人的现实根据地。
当然,一段时间后Zion就会聚集很多人,同时也说明系统错误已经够多了。
此时,机器大军出动一次,驾轻就熟地清理掉Zion里全部反判者的同时,Matrix也要更新一次系统,打个补丁。
【请注意!
这里只是更新系统,跟机器智能文明的进化不是一回事!
】The One中记录的系统错误日志,包括他被动参与的或者他主动修改引起的,也会被放入新系统的源代码中进行修补与优化。
The One本人重新从Matrix里挑选一些人,重建Zion这样一个未来新系统中异类人群的根据地,开始新一轮循环,就这样,Matrix到了6代。
//:(上述就是大多影评讲解的世界观,但是那其实只是电影的SET UP而已,并不是电影的全部,为什么这么说?
):// 如果一直持续上述的过程,机器最后最多就是打造一个无限逼真的虚拟现实而已,是不会体会到人类文明进化的真谛的。
因为:第一,设计师的工作是在排斥随机性的出现;第二,文明的前进并不是靠所有个体来实现的,而是一些万中无一,甚至不世出的人来促成的。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文明的进化史从来不是群相史,而是个别人推动历史的车轮,大多数人通常充当的还往往是进化的阻力。
而这些进化的精华,通常更加敏感,异于常人,更加偏颇甚至疯狂,更加执着甚至顽固,对于设计师来说,很不幸,这些进化实验中最需要观察的人恰恰是在Matrix里最容易觉醒的人,设计师用于维持进化实验的规则反而会清理掉实验中的最佳样本。
这样一种天然的矛盾源自于一种方法论的错误,但是设计师的做法却是一个文明追求进步不能跨越一步,因为它虽然保守但是也是最符合进化实验实施逻辑的做法,是保守却也最安全的实验方法,是文明螺旋式发展的必然倒退,或者叫一种寻找有效的实验方法的必要试错与孵化箱。
如同爱迪生1000次实验发现灯丝材料实验里,前999种伟大的失败。
因为,正是由于设计师的一直以来的工作,先知得以代表机器智能酝酿了一场真正有效的进化实验。
//: Matrix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发电吗?
Neo曾经拿这个威胁过设计师,但是设计师的答案是:“这种损失对于机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这里再次呼应一下第一篇影评《终极解答》里关于Matrix不是机器只用来发电的这种说法的论证。
人类啊!
是不是有点失落?
://
先知先知与设计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先知已谙进化的源动力来自于一种内在随机性产生的外在多样性。
但是机器本身没有随机性的承载器与多样选择的触发器,更加不能理解人类这种多样性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共性与驱动力,而理解这一切的缘由,先知主要是通过人类多样的选择来进行学习,而学习的对象正是那些Matrix里的不安分者。
没错,在这次进化实验里,方向对了,实验样品也选对了。
选择是本文一个重要的字眼,因为这个词语贯穿了电影始终,并构成了电影所有主角人物的内动力。
而人类的选择就是一种随机性的宏观展现。
先知与设计师的这点本质不同,在电影里也有体现。
当然,这应该也算是一段初看费解的对话,有了上面的分析,现在看来,应该会比较清楚这是在说什么了吧。
这是《黑客帝国》的叙事风格,其实当那一层窗户纸被捅破后,这段话应该很好理解。
这里还是要多说几句,《黑客帝国》的叙事无疑很像是未来史诗,因此它的对话不会说是为了让观众听懂为上,而是更加符合当时(未来)人物的见识、知识、经历、目的的对话。
但是它不能完全晦涩至深,于是它的有一些重要人物参与的极其重要的对话,其实也是用一种尽量通俗的类比或者一边解释一边来进行。
什么是极其重要的对话?
比如,严肃对白的时候,大战结束后的对话,与先知的每次对话,以及无比费解的与设计师的对话等等。
进化实验中,选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字眼,也是人类在实验中的宿命。
实验的目的就是促成这些具有重大观测价值的选择,学习这些选择。
这里,我挑选了几个“选择”用于说明问题:1、当Neo在Matrix里还是安德森先生的时候:
2、Morpheus出场拿出了红蓝药丸:
这里是一个重大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剧情的进行,每当一部电影里有关于类似的重大剧情推动的选择,观众不禁会问一个问题,“如果Neo当时不是这么选择的呢?
”这个对于《黑客帝国》的进化实验来说很好解释,但是很重要:Morpheus等人的行为与做法其实主要还是先知在主导,因为这是机器智能在这里进行的是一个实验,什么叫作实验,就是“多次、可重复”,请注意不只是说实验结果可重复,而是实验过程可重复。
如果这里Neo的选择是回家,我不玩了。
那本次实验结束观测,继续按照设计师对于Matrix设定那样就可以了,等待系统更新重启来玩一轮选择,或者这个人选的样本就是选错了,先知重新物色一个人 (《明日边缘》或者《忌日快乐》那样子)。
但是电影没必要那样去演绎,还是因为那些东西在这么宏大的立意面前,太喧宾夺主了,没意思,它只展示成功的那一下是怎么玩成的就可以了。
而这里,先知选择Neo肯定也是慎重选择的,她是一个最初设计用于研究人类心理的程序,而心理活动可不是心脏的活动,而是大脑的活动,所以她对于人类的基本行为预测,以及一些选择与判断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这里Neo选择去看现实世界,也只是获得The One权限的第一步,即使到了后来Neo第一次见到先知时,先知明白告诉Neo,你不是The One,不是救世主。
为什么?
因为获得The One权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点点人的选择与机器智能选择的共同结果。
后来怎么就又是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点想象,这里放个问题引子,摆完这几幅图再说。
3、第一次与先知对话:
4、为了救Morpheus,他做出了一个看似不合理的选择,异于常人逻辑的选择。
5、第二次与先知对话,这段对话极有意思,尤其是当你知道了她们背后的目的后,更加觉得台词很有意思,大家都不明说,但是又完成了有效的交流。
6、为了爱情与当下现存人类的继续存活,他做出了第二个重大选择。
7、当先知化身的Smith在最后的大战中问出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时,“你这么坚持是为了什么?
爱情?
正义?
和平?
那些都是虚幻的,……,为什么你这么顽固,你还在坚持?
”,没错,这虽然是Smith问的,但是这本质上也是先知一直想要知道的(这里要补充一下,Smith附身一个Matrix里的人以后,化身的样子虽然是Smith,但是应该是会具有原来这个人的知识、见识、甚至能力的)。
此时,Neo给出了电影的终极一答:“这是我的选择!
”
8、人类面临选择的前奏,就是展示给你现实的虚幻与真实的荒漠;有的人,尤其是成年人,一下子就疯了,有的人活着,成为了反抗军。
而选择成为了反抗军的人也会选择背叛,这就是人性复杂的地方,也算是一种多样性导致下,特定个体造成的整体阶段性倒退吧!
关于人类的描写有很多,人物形象的建立就是一次次选择营造出来的,比如,真正的女司机,Niobe,在最后关头选择给Neo开自己的飞船去机器城等等,后一篇影评《人答答卷》中我会继续分析。
Neo与The One之前的五代The One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那样的救世主以一种人类大义压抑着人性或者代表人类种族进行妥协,他们选择同意Zion的毁灭,然后重建Zion维持人类的续种,其实他们的行为或者做出的选择的动机比较单一,而且动机极强烈,因此对于进化实验来说,这种样本的观测效果并不好。
而这次Neo版的The One不一样,对于机器来说,Neo充满着人性的复杂与不定,因为这次的Neo会担心、会害怕、会自我怀疑、会犹豫,他其实更像一个凡人,他有了爱情。
而这样的Neo是如何一步步通过展示人类多样化不凡的选择来获得The One权限,并同时促成实验成功与人类存活的呢?
下面我们细说进化实验过程:在这场进化实验里,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先知如何让所有这些觉醒者的注意力都放在一起,然后集中进行试验观察呢?
总不能有的觉醒者放在一个体育竞争领域实验,有的放文学领域,有的放艺术,有的放科研领域里。
而且在这些领域里,机器没法与人类进行公平过招,更无法确保能促使人类真实地做出一些具有重大观测价值的选择。
于是机器智能选择让大家都被带进一个进程,就是战争——这是人类与机器在曾经与未来的历史中不能回避的一种生存处境。
但是,要参与战争进行实验,就要人机博弈,在博弈中,人类不能没有一点机会或者没有希望,于是,先知给出了一个觉醒者们参与战争的希望,先知一直的一个预言贯穿着Neo出现前期主角的所有活动,那就是会出现一个救世主,The One,他会带领人们结束战争。
于是以Morpheus为首的其实有一大批信众,在前赴后继,迎接预言实现。
战争,这场生死熔炉是所有现实人类不能回避的,但是如何引入一个人类多样性或者个性选择的触发器呢?
这是第二个问题。
先知选择利用一种高级的人类情感触发器——爱情。
一种让人盲目、让人伟大、让人脆弱也让人坚强的虚无存在。
战争与爱情是这场进化实验的培养基与催化剂。
(真会选!
)下来就是看看Neo的表现,先一步步获得The One权限,然后推进着进化实验。
首先分析一下The One在先知主导的这次进化实验中需要的特质。
(当然,先知并不是在事先全部预见了所有事情,而是能够合理推测出99%的事情,但是那1%的关键选择,先知不能明确人类会如何决断,但是无论人类怎么选择,一旦选择了,结局先知都可以看到,甚至可以适应性地做出一些反应,这个后面会具体说。
引用一句台词,“未来永远不是你知道就完了,关键是你得去经历它。
”先知要完成一个实验,看到一个结果,也需要根据人类,尤其是Neo的选择,做出一些变化或者冒险的实验举动,比如在第三部选择重新回到Matrix里,导致Smith可能获得无上权限,上天入地。
)
那救世主The One的特质是什么?
通过前面的分析,其实这也很好总结,第一是有高超的某项人类技能与敏感不羁的个性,大脑聪明而且对这个世界已经产生了怀疑,即具有觉醒者的特质;第二是具有善良的人性光辉与固有的人性缺点(拒绝完美人设),害怕与退缩,无畏与忘我。
至此,人选具备了实验中成为The One的内在品质,但是这也只是具有了入局的门票而已,关键是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份真挚爱情的加持。
在真实的实验推进中,爱情的承载者是我们的Trinity。
这里选择Trinity也有着一种“随机”与“必然”,“随机”是因为在用人作为样本的进化实验里,滋生爱情很容易,人选其实很多,毕竟这种情感很普遍,看中了谁,先知可以引导已有的觉醒者去唤醒她就可以了;“必然”是因为这里的Trinity具有着优秀样本的众多特质,这个人选兼具着进化的三个重要关键词,爱情,随机,必然。
关于Neo与Trinity在进化实验中的人类答卷,下篇影评会从人类的角度详细说明,这里先致敬一下这份末日爱情的伟大与艰辛,他们代表人类演绎着不屈不挠与至死不渝,他们更是代表人类去迎接死亡,博得新生。
他们的悲壮选择不仅感动着人们,也震撼着机器智能。
Neo获得The One权限的过程主要在《黑客帝国》第一部里讲述。
首先,对于Neo的启蒙与引导最初都是Trinity去完成的,当然剧情里也说了Trinity经常在Matrix外观察Neo。
后来,Neo被带进现实,学习技能,开启心智,对于虚拟与现实的思辨在这个过程里进行了如同禅宗问道一般的呈现,特别过瘾,百看不厌。
最后,Neo为了救出Morpheus选择重新进入Matrix里,与特工Smith对决,Neo体内关于The One特质的体现需要通过他的选择来表现,Neo的选择也是对机器智能的一种宣誓(机器智能肯定不会听你什么承诺或者赌咒,人家就看你生死关头的选择)。
截止此时,Neo已经展示了The One特质的全部内部条件,只需要一份外在加持的承认,即可成为救世主。
(不好意思,下面这里我截图有点多,但是请允许我的任性。
)这份来自Trinity的伟大表白真正唤醒了Neo体内的The One权限,重生的Neo还是原来的Neo,只是有了爱情的男人,往往都会如有神助。
在成为The One后,Neo成为了Matrix系统里一个超级黑客,而Matrix的平衡原则会让杀毒软件同时升级。
正好,此时Neo马上跟Smith产生了负距离的接触,于是The One的管理员功能中的一部分被Smith程序获得。
实验进入了下一阶段。
先知的进化实验与设计师的实验其实是在同步进行中,即使这里得到的是一个没有爱情加持的The One,The One还是要去见到设计师,或者叫把自己保存的系统错误日志带回下一轮系统更新的源代码中,这我们在前面关于设计师的章节分析过,也是电影第二部呈现的内容。
但是,我们的Neo版The One最后见到设计师时,宁愿承受设计师无力的威胁,“你愿意承担人类种族灭绝的历史罪过吗?
”也要选择不重启系统,回去Matrix救Trinity,其实更重要的是Neo不选择让Zion里现在活着的人死亡,而是继续抗争,要抗争就在这一世,什么来生,什么种族延续,活着也不过是你们机器培养皿里的傀儡,还不是说灭绝就灭绝。
于是至此,先知的预言出现错误,战争没有结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预言不过是当初鼓动人类参与实验的一个谎言罢了。
但是这次不一样,Neo的选择让这次的预言错误的现实状态有了更大的实验潜力与实验风险,因为Neo的选择背后有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动机,这份异于理智却高于理智的选择其实让设计师与先知也无从下手。
直观上看,人类依然难逃机器对Zion的进犯;而机器这边因为没有The One代码,系统不能完成更新重启,同时,特工Smith程序却在更加疯狂地引起系统错误,Matrix系统崩溃在即。
摆在人类与机器面前的是一个同时困难的棘手场面,此时先知做出了一个更加激进的选择来进行进化实验的终极一章,与Neo一起促成了两全局面出现的可能,这就是电影系列第三部《系统重装》的内容……插叙一段,先聊一下,先知如果“不激进”会发生什么:当Neo见到设计师以后,Matrix会进行当机重启,而这个阶段所有的智能程序都会暂时离开Matrix,就像重装系统时,系统盘其实是会被清空,程序也会清空,程序为了下一轮能出现一定要有自我备份离开系统的能力,像什么梅老板啊,先知啊,都会先离开。
梅老板的车站此刻就会异常忙碌了,导出各种程序,然后完事再导回来。
而这次,由于Neo没有直接促成系统重启,而Smith又比较张狂,此时,机器智能要首先困住Neo,让他不能行动,尤其不能再出现在Matrix里,接着马上来清理Smith,为什么不能让Neo再留在Matrix,因为系统有平衡原则,留着一个高权限黑客,这个对应的高权限的杀毒软件就不能清理完。
这里要把Neo困在一个The One权限无用,现实里也无意识的状态,而此时,正好就是借助梅老板把Neo关在了车站。
(梅老板的行为可能有机器智能的授意,也可能是机器智能设计师没有授意,正好借刀杀人。
这里不得不说,梅哥在Matrix里那么嚣张,背后肯定有机器智能的Boss在支持,或者是设计师本人在背后默不作声。
毕竟,Matrix里的一切不可能脱离设计师这么高级别管理员的眼睛,这梅哥存在了不止一代了。
这里主要是想说Neo被困其实是必然。
而我比较倾向于设计师借刀杀人而已。
)然后,系统会对Smith进行隔离、查杀,清理干净所有具有Smith程序特征的代码,还原一个干净的系统。
就像现在的电脑杀毒,其实是对着病毒的代码特征进行匹配然后清理。
清理Smith病毒的重点有两个:一要有代码特征,二要全盘清理。
先知如果是这样做,就是直接离开,不再回来Matrix的话,设计师也可以逐渐化解机器的危机。
那样虽然化解了机器的困境,人类还是难逃末日。
然而,从机器生存的角度来说,这样其实已经是一种最好状态,但是,先知没有这么做,为求得一个进化实验博弈中的更大收益,她进行了一场更激进的命运豪赌。
因为机器智能的目的是进行文明进化背后对于命运随机性与多样性的实验,学习人类多样选择的存在过程与发生方式。
现在是已经出现了多次很好的选择结果,具有难得一遇的观测效果,虽然造成了系统困境,但是也是机器学习人类人性复杂与随机多样的关键时刻,如果选择解除机器危机,而让人类自生自灭,不仅前面铺垫的各种选择浪费了,更是断送了人类这个学习工具。
如何更进一步了解人类的选择与难以捉摸的灵魂,先知给予了人类又一次与机器平等博弈的机会,甚至她选择给人类一个体面生存的机会。
她选择回去Matrix,引导Trini与Morph救出Neo,还祭出了专属的最强保护软件——WINGLESS Seraph来保证营救成功。
最后,她看到了Neo出现,完成了最后一次铺垫后,贡献出了自己,让Smith感染自己。
这是极其危险的一步,因为如果Neo没有按照先知铺垫的那样去机器城,与Boss在那里进行交涉。
拥有自己能力的Smith将是一个纵横于Matrix内外的终极破坏的存在。
先知的能力不用细说,主要是意会一下其强大,首先,她是机器智能的关键代表性人物,即代表着机器文明发展现状;第二,她熟悉Matrix运行规则,并一定程度上参透了人类的复杂性本质,即又是Matrix之母,又是人类导师;第三,她被Smith附身后,系统难以进行全盘的清理。
因为,先知是与设计师一样级别的重要存在,其加密方式必然是最顶级,也是最底层的加密,这种加密设计师与先知之间不能相互破解。
因此,Matrix系统无法确定此时Smith的病毒代码特征。
而这样的一个病毒程序的代码蔓延能力肯定也不会简单停留在Matrix里,也是可以渗透进入现实机器城里的,这个可以参考我在《《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终极解答》中问题II的分析。
先知的这个选择已经把当前的机器文明也摆上了悬崖边。
而此时,Neo也在进行着生死的艰难选择,要知道Neo也是一个普通人,曾经,他不过是一个普通上班族。
死亡哺育新生Neo这次从先知那里回来,得知了战争不会就此终结,得知了Zion的灭亡不过是一次循环过程的一步。
但是Neo不想看到Zion里已经成长起来的人们被屠杀,不想看到残留的人类文明一次次像废弃实验里的小白鼠一样被无情杀死抛弃。
他于是最终选择去跟机器文明进行交涉,他也从先知那里知悉了自己唯一的一个筹码,就是献身自己去清理失控的病毒程序Smith,他希望能够求得现实里人机的和平,留下人类的殘种。
而面对这次的选择,即使有爱情加持,Neo依然选择了直入地狱,而不是保全小我,与Trinity苟活到下一代Matrix中。
男女主角在电影的结局处前后牺牲,人类文明在死亡悬崖的夹缝里等到了新生。
而机器最终得到了Neo的The One代码与被Smith感染后的病毒代码,一举完成了病毒清理与系统升级,Neo的遗体被英雄般地运出视线。
更重要的是,机器文明目睹了Neo的选择与献身,感受到了一种高尚意识的洗涤,明白了多样存在的必要与进化到高级意识的源泉。
机器大军骤然撤退,与人类共存于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
机器文明中新出生的美丽程序,Sati,用对Neo的怀念做出了炫丽无比的日出,一种源自机器意识中的美的感受开始萌发。
Matrix内外,机器智能与残存人类达成了一种新的共生,更和谐,更彼此尊重。
毕竟,当下的地球环境已经不可能容纳人类自由地繁衍与发展,反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Matrix里的虚幻更加适合人类种族的延续,而对于小众的个性异类,即觉醒者们,机器选择放行!
尾声是人类的撒旦基因葬送了人类的进化地位与文明地位,因为人类不会与另一个文明有效、持续地共存。
而机器文明的这次进化却实现了人类自身都没有完成的一些改善,讽刺的是,校正后的进化方向里包含了重要的一点,叫“人性化”!
行文至此,我已泪如雨注~其实想写写黑客帝国的事情,时间很久,而最终促成我写的还是因为电影里展现的各种人类情感,感人至深,又少有人谈及,也就是系列影评的第三篇《人类答卷》里想表达的内容,但是只写人类答卷,没展示我的世界观似乎也是不能说明白的,于是我准备了本篇《进化实验》。
好了,真正动手写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引入需要交代一下,可以铺垫一下我的想法跟思路,本来想写一点点就直接写《进化实验》,没想到解答几个问题写了一万多字,就当成了第一篇《终极解答》。
好吧!
影评也成了三部曲了!
其实我很想把问题,把我所想说明白,但是毕竟是第一次这样认真写影评,希望我能表达清楚吧!
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所有图片都是电影截屏)本人自小电影狂热者,无影不欢。
学术背景是当前的信息安全类硕士与博士,涉及具体领域包括密码学,人工智能,信号处理还有一定的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当前主要研究还包括图像处理,曾经半系统学习过量子图像处理等量子力学的计算机应用。
入行之前,其实我已经看了黑客帝国近百遍。
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重温一下电影,这么多遍的输入刺激,周围人早就鼓励我输出一下对黑客帝国的认识了。
这不,就在豆瓣里写一下吧!
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I:进化实验 完《黑客帝国》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终极解答】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7344《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I:进化实验】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99460《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II:人类答卷】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186206
嘿嘿,本人科学知识有限,因此无意对黑客的某些艰深的理论作深入探讨,只想谈谈它的外在的一些东西。
正如一座冰山,隐藏在水下的是它的主体部分,浮出水面的只是它的一小部分。
这正是文章起这么一个题目的原因。
一、任何知识派系的构成,都是先假设某些东西成立,然后基于这些东西,推导出一些新的东西。
这些假设的东西是无法被证明或证实的,因此称之为公理。
所以,纠缠于公理本身是否正确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被纠缠的,是论证新东西的过程,也就是推导定理的过程。
于是,有些关于黑客的争论就显得毫无意义,比如乌贼的飞行违背了流体力学理论,人类无法被当作电池,等等。
既然科学发展到了这一步(这是黑客系列的“公理”),那以上的情形就是完全可能出现的:乌贼可能依照其他科学理论作这种形式的飞行,人类的脑电波有可能被作为一种能源而利用。
然后我们会发现,某些批评是有道理的:既然科学如此发达,那么第三集里人类的火箭筒就不该如此落后,不该停留在一人发射一人填充弹药的可笑水平上;同时,这两个人,以及人类的步兵居然都不穿铠甲,居然都赤膊上阵,从而将自己的身体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步兵操纵的机器有战斗能力,但由于操纵者被杀而退出战斗)。
这些,显然都是不合理的。
仅仅为了体现肉搏战的血腥,导演的安排出了问题。
二、当第三集中neo在机器城里将要去挑战smith时,电脑放出了很多插头准备把neo送进母体里(jack in)。
嘿嘿,这些带着插头的绳子,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
前两天我翻了翻漫画《女神的圣斗士》,忽然发现这些绳子非常像漫画第33集里的那个冥斗士地狱星莱米的虫足带,愈看愈像。
(龌龊司机兄弟也公开说他们是日本动漫迷)当第二集开头trinity从背后踢出的一脚让我想起梁小龙扮演的陈真时,当第三集人类的火箭兵躲避乌贼的手臂的镜头让我想起魂斗罗一代某一关机器铁臂上上下下的场景时,当第三集雨中的决战让我想起古老的《七武士》时,当neo和smith像两个超级赛亚人般在空中搏斗时,当neo摆出黄飞鸿的经典pose时........呵呵,天下文章一大抄啊,紧接着的一句就是“看你会抄不会抄”啊。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每几个月就要翻一番。
在每天都要接受大量信息的时候,我想,我也不指望我再能想出新的创意了,只要能将这些信息融会贯通,我觉得就相当了不起了。
于是,将这一点具体到电影啊音乐上啊上来谈,拼接就成了一门艺术。
美国歌手beck的起家,就是因为他善于搞拼接,他的歌曲掺杂了很多种音乐形式,让人听来“眼花缭乱”。
有名的电子乐队chemical brothers也说:“我们喜欢用吉他创作,但我们更喜欢坐在电脑前,用鼠标将这些音乐分解,然后重组。
”黑客一当年的哲学理念,在受到推崇的同时,也被指出是早有定论的。
例如:“你是否做过一个感觉特别真实的梦?
如果你不能醒来,你怎么去分辨它是真还是假?
” “真是一个什么概念?
如果说你能看到、能感觉到的就是真的,那么真的就太多了。
” “真相是你是一个奴隶,neo,你被囚禁在思想的监牢里。
”这些理论,其实在奥威尔的小说里(《1984》、《动物庄园》等)、以及很多哲学先贤的文章里我们早就可以见到了。
但,通过了黑客一,它们才被更广的人群所得知。
漂亮的动作场面,深刻的哲学理念,这两点是黑客系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这两点的来源竟有很多是并不新鲜的。
那么,该不该去佩服导演“龌龊司机”兄弟?
我认为:应该。
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式,一种可以用很简单的手法体现出很多或艰深或漂亮的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在电影上,也在其他很多方面对我们有相当的启迪意义。
在短小的篇幅里(相当于大部头的哲学著作而言)集中了大量的信息,并用一种引人入胜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
这个理念,或许不是龌龊兄弟发明的,但无疑他们把这个理念实现得非常棒。
三、由上面一节,我又想起了其他一些东西。
在第三集快结尾时neo向smith打出了一拳,这一拳极其凌厉,劈碎了它行动轨迹中的雨点。
这个镜头为很多人称道,但这样的镜头我们在《英雄》里已经有了啊!
而且效果不比黑客的差!
但最终,谁都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记住的,还会是黑客三里的这个镜头,而不是《英雄》里的。
尽管从这个镜头的水平上来看,黑客与《英雄》不分高低;尽管《英雄》的上映比黑客还早了一年。
《午夜凶铃》,风靡亚洲的恐怖片,但也必须由美国人重拍一遍,其故事才能被美国人甚至大多数西方人所接受。
好莱坞电影鬼才昆廷塔兰蒂诺自称极喜看港片,他的片子里也有很多港片的味道。
显而易见,吸收了港片精华的“昆片”,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比真正的港片大多了。
《无间道》的剧本,最近以17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人,准备由美国人来拍,布莱德皮特主演。
嘿嘿,这种行为到底是体现了美国人的兼收并蓄呢,还是体现了他们的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呢?
四、黑客二、三的经营手段,可谓巧妙之极,让人拍案称奇。
二的故事脉络是完全开放的,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结尾又狡猾的注明“to be concluded”(等待最后结论),吊足了观众胃口,实在让人叹服。
(当时网上甚至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黑客三剧情介绍,不过显然都是假的)甚至可以说,黑客三的票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黑客二。
电影连续剧如果今后成为一种模式,那么黑客系列的这种策略功不可没。
(同期的《杀死比尔》也是分两部上映,是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不过这样做也有副作用,那就是:二的剧情提供了过多的可发挥余地,提供了太多的可能,但三只给出了一种答案,某些观众抱有幻想的段落并未得到发挥:当看过二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黑客三,都有不同的黑客三;而且自己的黑客三经过半年(二与三的上映期相差半年)的想象,变得越来越成型越来越完善;但,就在此时,心目中的三被真实的三无情的粉碎了。
当然,尽可以说三给出的答案是多么多么精妙,但它却同时扼杀了其他大多数答案。
很多人认为导演提供的三是比自己更高明的三,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不如自己的。
这是黑客三高票房的同时受到评价却很低的重要原因。
如果单看黑客三,那会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单看二,当然更棒。
然而三承载了太多的任务,从而不堪重负,顾此失彼。
龌龊兄弟的想象力是杰出的,但同时,他们对大局的控制力也稍显不足。
与此相似,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和黄易也都是有非凡想象力的,情节拉的非常开,但往往收不住。
这让我们看出:创作,固然需要自由的想象,但也要严密的掌控,否则就会如第二集里法国人所说,out of control。
换个角度想一下,要是仅仅用商业手段去作为黑客二的剧情开放的注脚,无疑会伤害很多爱思考的黑客迷。
可我有时会悄悄产生这种与别人格格不入的观点:这是不是导演在玩的把戏?
是不是黑客二的有些东西是在黑客三完成后添加上去、以便激起更多波澜的?
附:有些暗示我觉得确实没有必要,比如黑客二中trinity的车的车牌号七绕八绕绕到了飞船的名字上(奈布克曼泽),头昏脑胀啊!
这让我想起了金圣叹评《水浒》里的阮氏三兄弟的名字和排行:“(阮)小七是七,小二小五合成七,小五唤作二郎,又独自成七,三人离合,凡得三个七焉。
筹亦三七二十一,为少阳之数也。
”由几个名字推出“少阳”来,pf啊。
然后解释为什么是少阳:“一百八人必自居于阳者,明非阴气所钟也,而必退处于少者,所以尊朝廷也。
”呵呵,既是好人(阳),又奉朝廷为尊,简直perfect啊。
五、简单谈谈剧情吧(哈,终于要献丑了)。
有人说:就情节上的震撼力来说,黑客一的无疑是最大的,其无暇精巧的构思令很多人为之着迷甚至深思。
对于这种观点,我的意见是:就想象力来说,二和三无疑更有创意。
黑客系列就像不断敲击我们大脑的棒子,黑客一把我们敲醒,二和三让我们更清醒。
在我们被敲了一次后,产生了一些抵抗力和精神准备;因此接下来的棒子虽然更重更沉,但我们感到的疼痛却仿佛还不如第一下的。
黑客一在我看来就是讲一个人认识自己的过程(know yourself),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做法就是“free your mind”;同时,爱依然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一个表白爱情的吻甚至能让人死而复生,从而认识到真正的自我。
55555555,但是黑客二却把这些我这些美好的想法推翻了大半:the one是系统bug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同时neo “free your mind”的过程不是寻求真理和自由的过程,而是寻找系统bug的过程,找到了足够多的bug,也就变成了the one。
卧靠,实在够酷够狠,颠覆啊。
三的剧情更刺激人:人类文明已不占优势,吸收了人类文明精华的机器文明乃是更高级的文明。
结尾时六翼天使问先知是否早就知道了这一切,先知回答说:“我并不知道,但我相信。
”先知是程序,而她却用了人类的方式也就是抱着希望来面对并解决最严重和棘手的问题。
看着笼罩matrix的绝望的绿色终于消失,看着可爱的程序sati快乐的掌控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呜呼,人类文明终于不再是地球的主宰,机器文明为人类中心论奏响了挽歌。
六、影片中morpheus和trinity的形象相当鲜明,他们代表的是典型的为达目的不顾一切、甚至不考虑代价不考虑自身实力的人。
morpheus不顾一切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获得与机器对抗的胜利,而trinity更多的是为了爱,为了neo。
为了衬托出他们,尤其是为了衬托morpheus,电影里有了lock司令官这么个人。
lock代表的是理智的思维,缜密的安排,周全的考虑,因此他和morpheus一直有冲突。
然而,拼精确的计算,人类斗不过机器人,而morpheus的近乎盲目的对the one的信仰却最终取得了胜利。
希望,的确是我们最后拥有的东西。
这就是片中这两个男人冲突的意义所在吧。
neo在成为the one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比morpheus更冷静和理智一些;当然,他最主要的形象还是最后的人类英雄。
neo最感动我的镜头,不是他摆出黄飞鸿pose的时候,而是他甘愿被smith复制、仰起头并显出平静而满足的表情时。
他认命了!
他牺牲了自己以便获得和平!
认命的人总能打动我,因为认命就意味着默默承受自己不情愿接受的事物。
上帝造世界需要七天,第六天完成,第七天休息;我们的第六任the one完成了最后的任务,将这个世界最终完善了,换来了第七天的和平。
smith,这个程序就是贪婪的人类的卡通化。
第一集里他曾说,人类就像病毒,就像瘟疫,总是在不停的繁殖,企图占有一切,征服一切。
然后从第二集开始他就变成了这样的形象,变成了到处复制自己的病毒,在第三集里更说出了“purpurse of life is to end”(生命的意义就是去终结)这样的话。
当他变得无法被控制时,解决的方法也只有全部消灭了。
其他还有一些有趣的值得一提的东西。
比如第二集zion狂欢时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都是黄种人和黑人;而neo他们去找法国人时,呆呆的站在电梯门口的,全是衣冠楚楚但目光呆滞的白人。
也许过度商业化的白人更不容易拔掉插头并认识到真正的自我吧。
咳咳,可是我们又看见了,zion议会的成员却大多数都是白人,不知道龌龊兄弟这么安排有什么深意。
写到这里,该告一段落了。
黑客系列在我这几年的观影生涯中占有相当多的时间和相当重要的地位,仅仅一篇文章是不能完全表达的。
这是部商业片,但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味很浓的片子,好像是很矛盾,然而不曾有过这样哲学味身后的商业片。
游离在虚拟世界和锡昂之间的尼奥与看电影的人会否产生于庄周一样的疑问:是庄周梦中的蝴蝶还是蝴蝶梦中的庄周。
我们的存在到底是深麽?
Merovingian(法国人):There is one only constant … one universal.It's the only real truth Causality.Action-Reaction. Cause-effect.So we will be slave.(在宇宙中只存在一个真相,因果关系。
行为-反应。
原因-结果。
所以我们都是它的奴隶).Morpheus: Everything is begins with choice. (所有的事都是由选择开始的)这两句对白反映了两种看法:Matrix的看法,人类的看法。
即事情是预先决定的(fate),还是由自己选择的呢(free will)?
如果如Matrix的看法来说(Architect),那么所有的宇宙间事设置好初始状态后,便都可以计算出来并模拟发生。
并且如果每次实验设定的初始状态都相同,得到的结果是必定都是相同的。
但这样的世界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所不可接受,人经常会受到常理之外的情绪、信仰(belief)的影响,正如Neo一开始发现世界的真相的感觉类似,有某些东西无法用常理来解释,但你就是感觉得到它的存在,而你所做的事就是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在找到答案之后,答案变成了未来的常识的一部分。
作为第一个在未知世界中发现宝藏的探险者,也许你会被铭记在史册之中。
英雄们探索这种未知世界的动力,恰恰是一种由无法按常理无法解释的动机,如好奇、狂热。
不幸的,这位探险家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任何东西,即有可能被人做为追求有悖于常理的东西的疯子看待。
科学史上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与当时人们的常理即人类居住的地球是被上帝所眷顾的宇宙中心矛盾,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观测、实验,太阳中心说变成了常理。
因果关系只是人对已经了解的过去的事情的一种解释,这些解释可以保证人正常生活在这个已知世界中,但是它却不能对未知的世界作出解释。
往往是事情发生了之后,人们才会去找因果关系,固然有一种从经验中总结规律的动机,但这种倾向往往会造成许多“冤假错案”—牵强附会。
而且如果这些事情涉及有自由意志的人,所谓的因果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顺序关系,解释多半是牵强的。
想象一下,如果拿破仑的一生能够重来,他一定会去炮兵学校么?
他进了炮兵学校,一定会远征埃及么?
滑铁卢战役会再重演么?
回到电影中去,Architect 给 Neo 两个选择,右边的门(rational door)通向zion重建(根据所谓的causality,结果可预知,类似结果已经发生过五次),左边的门(irrational door)通向解救Trinity(风险高,无人尝试过,结果按常理大致估计是Trinity死去,所有人类灭亡),Neo就是没有选按常理的哪一条,而选择了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扇门,最后改变了所谓的命运—Zion第六次被重建,Trinity死去。
还有在首部曲中当Morpheus 被Agent Smith 严刑逼供时Neo面对的选择,是冒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Morpheus以及Morpheus在获救前供出Zion密码的危险,还是及早结束Morpheus的生命并消除密码泄露的危险,如按Matrix的推理,后者的结果是可知的—Morpheus 死去,密码保留,而前者的结局是不可预测的。
但是就因为Neo的不合常理的选择,改变了Morpheus的死亡结局并且自己拥有了救世主的能力。
信仰、激情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四溅的水花固然晶莹剔透、美丽异常,其真正的突破却在于其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离开大地母亲的庇佑,勇敢地舒展自己的身体,在这一刹那,平静、温润的水绽放出了其生命中闪光的美感。
杰克苏拯救世界
场面更大,各种子弹穿梭以一敌百更加炫目;武打更多,除了延续东方武打路线外邹兆龙的出场属实亮眼;阵容更强,女神贝鲁奇和基努里维斯都直接亲上了;造型也更加时尚,Neo穿上神父职业装戴上墨镜犹如超人一般的存在。原来锡安也只是程序允许它的存在,一切只是造物主和先知共同作用下母体对bug的大清洗,而已经是第六代救世主的Neo与女主产生了爱情的变数,拒绝再次成为牺牲品。电影对黑客帝国的世界观进行了补充,同时又包裹着颇有内核的哲学议题,但特效和打斗的比重太大,过于兼顾商业导致顾此失彼,相比第一部有更多铺垫,大量信息都藏在对话里,也更加晦涩了起来。
虽说这集好像爱情是主要的探讨命题,但其实没感觉到尼奥和崔怎么就这么爱了,感情上没接住第一集。too much 打斗,非大银幕看+已经耳濡目染多年,完全不感冒。看高概念就好了
看懂了这一系列之后,才再次意识到,黑客帝国的在逻辑设定、视觉表达和哲理诉求上,确乎是开辟先河。直到现在还被多少电影模仿和致敬啊!
我还真不喜欢看这种在电脑里打斗的片子,浪费经费,两部都没看完,爆米花有啥好的!
事实证明Zion也不是现实,而是另一个Matrix…打斗很有老港片的味道,撞车戏太豪华了。只是很多人来得去得莫名其妙。
啊哈哈哈,超人造型要笑屎了。整个逻辑还是很惊人的,虽然之前也猜到一些,但是细节真是狗血到让人拍桌啊,从一开始的大型DISCO就开始了。。。
我更加不知道在说什么了。The One的设定越来越难以理解,凭啥只有他能成为唯一救世主?打戏拍得特别特别假且无聊无意义,还没明白为什么就开打了。整部电影就Neo和Trinity的爱情好看点。天呐原来那个大美人就是莫妮卡贝鲁奇,身材也太好了……
没有第一部的深度,了无新意,故弄玄虚。
更高的预算没有带给观众更新的体验,一切特效都是首部曲的增强和叠加,原本为观众留足思考空间的人物对话变成了无休止的自言自语,让很傻很天真的剧情变得无比烧脑
剧情都在后20分钟,前面一大段都在不停地打打打打打打打,每一段打斗剧情结束我都会想不起来他们怎么会打到一起去的……
没诚意 Neo和Trinity的两演员真是毫无化学反应硬加的爱情戏份看着像在搞基
恕我直言,没看懂。
頓時發現自己的智商有問題,還有什麽是那個該死的矩陣啊..........
啊呀我发现Lambert蜀黍和贝鲁奇阿姨也挺般配的不如你俩在一起好了╮(╯▽╰)╭,剧情什么的姐完全没注意反正除了结尾那一段还不就是打打打啪啪啪么,基努我真的不想黑你但是你演亲热戏好像老是进不了状态啊。以及:邹兆龙居然没演反派这一定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
看1的时候觉得还行,到2只能坚持到一半了。。。所有功夫片统统不是我的菜,没完没了的打斗看的烦躁忍不住想快进,那剩下的几分钟床戏和故弄玄虚的对白还不如直接看个内容简介了。
從無懈可擊的邏輯不加修飾的過渡到超人模式,這著實無法令人折服,雖然三部片子通片看完之後能自行腦補,為初被視為bug的存在自圓其說,但是就這個既是黑客系列的優勢又是劣勢,這部片子過於依賴這個優勢,以至在別的方面(似如主題呈現及必要的過度)的處理相當草草。作為一部電影,這種表達并不及格
三部曲中的动作片,最核心的内容只有Architect与Neo的对话,Zion只是Matrix的debug和升级的一个附属,而the one只是Matrix升级的驱动程序
從第一部的真酷,到這一部的裝酷,反烏托邦還在,而我喜歡的無政府主義沒有了,不至於充斥銅臭味,但是床戲吻戲突兀加入、動作戲比例激增,商業元素已經開始有點過多了,從敘事節奏到故事走向都已經開始向失控傾斜了。上一部的三位動作指導中還有一張美國面孔,這一部的三位動作指導就全部黃皮膚了,打戲的力量感雖然還有欠缺,不過連貫性和流暢度都大幅提升了,經得起長一些的鏡頭考研了,替身使用率也明顯降低了,即便仍然套招味很濃,進步了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全片最佳打戲莫過於鄒兆龍出場的一場。
《黑客帝国》系列和《无间道》系列有点像。不是说题材方面,而是——都是第一部火了之后开始了狗尾续貂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