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一定行的。
很棒的一部讲述父与子的片子,虽然节奏很平,没有太多宛转,通篇慢条斯理的都在像讲故事,但还是给人很不错的视觉享受,潮汕的景色不得不说很美,万年不变的习俗流传至今,吵吵闹闹度日的邻里邻间,听不懂的潮汕话,和片中一直在放的潮汕歌,听起来总有种凄凄凉凉的感觉,真的是是一部很有潮汕特色的片子,片中最喜欢的就是父亲跟儿子间的每次互动,从刚开始儿子退学,父子间的上钢上线,到最后的相拥言和彼此理解,其实片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沉默的爱,而儿子对父亲的屈从也不失对父亲情感的表达,太多的细节在其中流露,为了不影透,还需要大家自己去体会,总体都是满满的感动,整个片子步调很平缓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这种专门写父与子的影片还是极少看到的,体现了父爱的宽度,和儿子的理解和成长。
很多时候生活中,父亲跟儿子的角色总是不对调,充满火药味,但有时候都是因为缺少沟通和表达的因素,如果每对父子都跟片中最后父亲和儿子那样做到的互相理解,多交流,多一份表达,生活中父亲和儿子间的关系也就不那么敏感了吧。
先前第一次看到电影宣传片,感觉蛮期待的,潮汕人也有自己的电影了,慢慢的也关注了这部电影的公众号,发现满满的商业气息,各种道德绑架,怪排片率低,还有今天又怪起了评论中不好的评价来。
我想说排片率这个取决于你们自己本身的宣传,要想排片率高,请多推广,如果院线都看不到宣传,凭什么承担风险给你们排片?
如果给你们安排了好多场排片,却没什么人看,这损失谁承担?
假如你们的宣传做到位了,铺天盖地是,院线肯定也有信心给你们多一点的排片。
每个人成长都是不一样,自然有人看了觉得好看,也自然有人觉得不好看的,这太正常了,你们却说别人故意为之,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也没有什么大牌明星,对其他电影构成不了威胁,谁没事故意给差评黑你们呢?
你们是被迫害妄想症吧!
还有你们叫人多发表好点的评论,抽送明信片还是什么的,这不就跟雇佣水军刷好评一样吗?
只不过把钱变成了礼品。
原先还觉得你们真正用心在做电影,看了你们的公众号文章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总是怨别人,这是潮汕人的本质?
潮汕人可不是你们这样的,赢得起输得起,也绝不怪天怪地,爱拼才会赢,而不是怪别人才会赢!
倒是知道潮汕情怀是个很好的宣传点,这一点精明。
这种种,可以看出并非真正用心做电影,而是要票房,真心做电影就不怕别人的批评指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被迫害妄想症了。
一分都不想给的,这一分就当给潮汕笑星带来的笑点及情怀。
希望你们是真心实地在做电影,而不是为了票房,总是怪这个怪那个的。
最后的彩蛋千万不要错过,全场爆笑,真的😜😜😜有人说粗话太多,这方面确实是有点太多了,不过狗哥高中那个年代应该就是粗话遍行的年代,所以他拍出来的可能也会带有这样的(纯属个人猜测,别喷我)还有一个就是逃课就导致开除,这个有点牵强吧,记得我初高中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逃课的,也不至于开除,其实可以是369自己不想读之类的也可以吧,不一定非得是什么事情,我的高中同学就有很多读到高二不读的。
还有的说圈钱的,我看完有看第二遍的冲动,虽然是有情怀在的因素,但是也是电影本身的因素占了更多。
前半部分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毕竟在学校的时候我可是乖乖女一枚,但是还是很符合我的学生时代,毕竟那时候确实有一些人是逃课不读,然后被抓到。
那时候不能在课堂上睡觉,会被老师点名😜😜。
后半部分在深圳打拼的时候比较有感觉,毕竟也是一个在外面打拼的人,有时候真的很累,想回家,但是想到我至少要在外面努力一下,至少要失败过才不会后悔,有时候也会想,怕什么失败,大不了回潮汕,哈哈哈。
再说到剧中的父亲,像极了我的父母,每次我说要回家,他们就说好,注意安全,不会过多表达什么,要走的时候也是默默地,不会表达太多的情绪,但是每次我妈总是会拿很多东西给我带来,我爸总说,家里的东西是最好的,哈哈哈。
最后的彩蛋真的是太搞笑,看到彩蛋的时候全场爆笑,让你们看看潮汕人的团结。
虽然可能剧情方面确实有点不衔接。
先说到这里了,等想到什么再来补充。
抱着可能看到烂片的心态去的,结果还不错,改进之后可以合格的。
最大Bug在叙事支离上,不知道是否是硬要删到一百分钟上映的缘故,如果后续网上能放出来个导演版,把片子剪好一点,那可以算完成吧,想再提升我觉得囿于编导水平挺困难的。
对父子主题还是能发挥上七成,这个题材容易崩,一不小心就成宣传作品了,这部电影还是实打实的影视作品,片场里观众反应也不错。
我觉得父与子的核心电影是摸到了,但还差那么一点,在看的时候一直在旁边捉急啊啊啊,还是文化水平太低,活该被地域黑说不出话来回应,哎。
即使没有了潮汕这个标签,父与子主题我好像没有见过此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也是潮汕背景对此有加成作用,希望未来能有人继续发挥。
表演问题,不知道演父亲的是谁,真的本色出演的感觉!
非常好了,儿子为啥有点不尽人意?
有些浮夸动作不太像电影,好像是地方喜剧小品的那种套路。
前面有些学印度跳舞的很辣眼睛啊!
不懂为什么要这么拍,你本来故事就没讲完整了,还整这个。
其他演员有些类似,与其说是演得差,太夸张什么的,不如说他们就是按地方小品的思路来的。
七分,也情怀夸起来会更谨慎,如果知道是看别的地方电影有这种程度会直接说还不错吧,不会给六分多的。
不存在只有潮汕人看得懂的问题,不信你拉一个非潮汕人去电影院看看,应该也能看得很欢快,多了异域风情感觉会更好。
电影中的金灶镇很漂亮,居然看到和母校一样好看的校服,还是真校服。
男主站在十几年后的角度说了一大堆理想,却一个都不肯去付诸实践?
就知道跟老爸要钱?
自己不是出来工作了几年了吗?
连个电脑的钱都凑不齐?
老爸最后还要忏悔?
对不起儿子?
不,这位爸爸是我见过潮汕最好的爸爸,儿子打架辍学逃课旷工,没打没骂,默默帮儿子找工作,你完全不需要任何忏悔,这样的儿子受不起!
理想不是看说说谈谈,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我看到下面一群评论说这是一部卖情怀的商业片,也没有表现出潮汕的风土人情,说的头头是道。
我不是潮汕人,更不懂潮汕情怀,但我从这部电影上看出来的是369和他爸之间的情感历程,父子之间的矛盾到和解,相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对于一个本来就注重情怀的电影来说,能够引起很多人内心的共鸣就说明它已经成功了。
这部电影上映一段时间了,一直不太敢看,怕的就是会太过强调潮汕人这个群体而搞得刻板僵硬,害怕它放入太多旧的东西,没能表现出潮汕紧跟潮流的一面……担心的东西太多了。
今天中午在有点吵的环境中看了一部分,调低音量,对白自动脑补成普通话,感觉就是无功无过的乡土片。
很多地方给我 Puissance人给人一种敢闯敢拼的印象,其实这个闯是建立在稳妥的基础上的,很多人出去闯也是因为有朋友同乡在某处,便一个带一个扩散开去,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
男主最开始是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内衣厂打工,后来去修摩托,最后因为朋友在深圳发展而去了深圳做直播,这个也跟很多人一样,家乡毕竟比较沉闷,年轻人还是向往大城市。
男主在深圳做直播卖保健品,居然有村里的人买了,后来喝坏肚子了。
这个也是有意思的,这也可以看做是“团结”的一种象征。
挺生动地表现潮汕的人情社会,无论你人在哪里,通过强大的潮汕圈子,都能够把你跟家乡联系起来。
前段时间某地有小孩失踪,一时间整个潮汕朋友圈都在转发,一天之内那孩子就被找到,可见一斑。
电影把“团结”这个因素放到花絮里算是做了很好的处理了。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以前的人有宗族情结,很多时候大家在一起脱口而出就是普通话,能把潮汕人弄成团的重要东西可能要算潮州菜吧,唯独口味比较难改变。
电影里所说的方言腔调是潮汕话里比较像台语的,越看越有台湾片的感觉,那种平凡的小乡村,有青春年少时的玩闹,有挣钱养家的辛劳隐忍,有往出闯荡的彷徨无奈,就是这种普罗大众式的东西才打动人。
PS 比《鮀·恋》好太多了,虽然群演很多时候是中景,但台词说得还是很自然的。
感情上是要打四星的,主要是表现得体,不过看木卫二打三星,还是参考一下他的评分吧。
潮汕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最好把它当成台湾片或普通的青春电影,不要老去想它潮汕不潮汕的,吹毛求疵或盲目自嗨都会遮住视线。
我不是潮汕人,虽然里面有些方言不知道啥意思,不过我觉得这电影还不错,感觉很真实,人的正常生活就是这样,并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差也不觉得低俗。
你们的评语给我感觉你们很嫌弃自己身为潮汕人身边日常的一些生活(比如脏话,很多人说低俗,说我在外面待久了,回到家乡听别人用家乡话骂人会情不自禁的笑得很开心,毕竟这是我以前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来几句脏话没你们说得那么严重吧),谁会看一个电影就会觉得那地方里的人就是电影里的样子,世界很大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这有什么接受不了的,还说毁了你们建立起来的形象,这是我实在想不明白的事,如果你们觉得电影里面把潮汕人一些不好的全改成好的,那这电影出自潮汕有何意义?
你们有点过激了。。。
如果照着你们这想法去想的话,看过古惑仔的就会觉得香港全是黑社会打打杀杀。。。。。。
也不见香港人来喷古惑仔电影怎么怎么样毁了香港的形象,所以心态放平点吧,你们想得太严重了。
小成本的电影,加上地方话的演绎,本就不必有太多的期望,我也是纯粹无聊打开链接,想不到,《爸,我一定行的》真的还行,从校园浪荡到村里浪迹,无所事事的背后,也有解释深层的原因,从开头的网吧cs,到深圳的闯荡选秀,到网红的带货主播,很有时代感!
导演用浮夸手法演绎,有恶搞,无厘头的成分,肤浅得有点不堪入目,情节连接支离破碎,抛弃这些,父子情的细节,演绎得能够感动我,我觉得是抓住了主题,就是成功之作,满满得潮汕话,很独特,一开场 ,我以为是台湾片,潮汕乡土气息很浓郁,也是亮点之一,全片潮汕话,我是台州人,听得似懂非懂,也是一种很不错很新奇的感觉,我认为也是加分!
7分吧,对于我这种潮汕小白,也是一种不同的体验,父子情真的简单,真诚得有点感人!
不好意思,我不是潮汕人,所以我没感觉到自己的情怀被廉价的利用了。
也没看到过这部电影的宣发软文。
但是,我一个外地人,看完这部电影,感受到一些些潮汕人的情怀。
我觉得挺好的,感叹自己家乡还不能有这样让人舒服的小制作。
演技不好很明显,毕竟团队没有操作经验,但是并不妨碍我对故事的欣赏。
他是潮汕的故事,也是很多人的故事。
别那么着急和大电影比较,毕竟好多大电影只是用来融资套现的。
不是一个目的。
潮汕普通话很好听,画面很阳光,有时候感觉自己在看台湾青春小电影。
采景地很漂亮,我想有空我会去潮汕找个小镇转一转。
最后的结局调侃其实挺好的,有观点。
更见导演的情怀。
同样,希望每个出来闯的潮汕人都能得到幸福。
没演技很明显,难得做的不尴尬,故事情节发展很顺。
看得出来,为了故事完整,导演也裁了很多得意之作。
感叹现在有些大制作,不知道怎么搞的!
让我想到一个词,大巧不工。
我喜欢这部电影,很喜欢!
谢谢创作团队!
作为本土片,四星支持吧
难得潮汕终于有自己的电影了,满满的潮汕方言和建筑物,还有拜月娘的习俗也在,周末时带妈妈去电影院看,这也是妈妈第一次同意去电影院,电影院里面基本都是潮汕人,而且很多也是带着父母去看的,虽然很多地方不足,但完全不影响观影,可惜李树浩戏份太少了,我老妈还没看够呢
与黄观于赤岗影院,电影不够深入
这是电影?不要潮汕人丢脸好吗。导演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你这个电影拍成结局那种剧情商业片还可以。但镜头剪辑化妆对白剧情人物这些硬伤还是改不了烂片的本质。
这边的电影院满座到第一排都坐满人了。四星给的是情怀,实际上只值得一颗星。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潮汕籍演员编剧导演。
2018.09.30 普通至极,拿不出手
父亲演技好像有点僵硬,这部剧主要受众就是潮汕人吧
看了《带你去见我妈》后来看第一部,这部实在是有烂片嫌疑,明显还很不成熟,剧情很生硬突兀,乱七八糟的太多,导致导演具体要表达出的矛盾点什么的也没太能get到(就算单单要讲男主不生性,然后和老爸不和这个核心冲突??那也应该更具象化吧)有些人物表现也没有很自然,就更出戏了。。还有最后还是强行大圆满结局我很不喜欢。
1、作为一部方言电影,《爸,我一定行的》做到了能用方言的地方基本用方言,是南方谱系电影的进步 2、主打情感牌和认同牌,顽劣、不着调的大陆青春校园片主角,很少见。父亲与村民配角都出彩,不逊那部被影展追捧的《喜丧》 3、单看学校打闹戏份(一所故意挂着纪念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招牌的中学,与郑正秋都是汕头潮阳人),和父子之间的细节采写(比如发动摩托车与打电话),电影还是下了不少心思,娱乐性以及寓教于乐的意思都有兼顾到 4、遗憾的是,当电影离开汕头去深圳,也迷失了方向,公司与餐厅两段都是网大练手感。如果把深圳的网红直播部分,压缩为一个长大后的尾声,倾力在老家的青春蹉跎故事。无论情感诉求,还是故事连贯性,恐怕都会更加凝练。
浪险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潮汕文化的片子,其实现代社会,人嘛,只要肯努力,都能赚到钱的……
当年就看过,依旧是情怀
鼓励吧
剧情到后面有点崩,完成度不如《带你回家见我妈》,片尾彩蛋比结局有意思…
为什么打五星?!因为有人打一星啊!小树初长,可见参天
挺有意思,接地气的一部电影,拥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外来打工者的喜怒哀乐。也是我看的第一部潮汕方言电影。潮汕小伙伴们应该觉得分外亲切,乡村景色,传统仪式,人情世故,方言,原汁原味,能把这些搬上大屏幕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情节虽然平淡但是有欢笑也有泪水,浓浓的亲情体现在细微之处。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普通人做得好的东西自己如果不行那只说明不是自己的优势,只要找到并在这方面努力,我们都一定行。不足之处是有点太平淡了,而且结局好像很匆忙,显得虎头蛇尾。
非常割裂!本片作为类型片的那一面,无论是青春(青年)还是励志都是失当到令我几欲逃走的,从短裙校服就可见一斑。但镜头捕捉到的乡村空间里的“闲言碎语”又非常动人——我可太羡慕片中的小院小巷了。于是,影片表现出一种怪状:创作者想要突出的父子冲突、一整代人的无所适从与柳暗花明、城市化与归乡等主题都变得绵软无力;而乡村空间中次要的戏,那些饱经时光侵蚀的传统景观,无论是喧闹的群体活动还是沉默的空镜都闪烁着无比诱人的微光。因此,龙伯一角的表演成为了全片独树一帜的存在。有趣的是,接近尾声时,人物们逐渐变得正常起来,而我这儿阴雨绵绵的天空竟乍现天光,我便一道释怀了。彩蛋不错,张小策拍长片大概就这个样。
2018.11.7一刷,2022.5.22二刷
有的地方表现夸张了些。作为(可能是)第一部潮汕话电影,总体都是不错的。特别是饰演父亲李锦龙的演员郑鹏生大叔,对角色的演绎就是两个字:“贴切”,三个字:“很真实”。想打个7分,豆瓣只能选三星还是四星,还是打了四星。希望还有更好的作品,有机会会去影院支持。最后必须说,饰演小敏的演员张咏娴,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