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毛脑袋总能说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话。
他没有朋友,喜欢吃咖喱,会自己烹饪,看起来总是一个人,但是一点也不因此慌乱无措。
他读了很多诗和书,会在下雨天专门出门吃好吃的,会坐新干线去大阪看画展。
卷毛脑袋身上有一种,让人安心的,沉静的感觉,和他待在一起不用担心会被评判。
他总会认真听别人讲话,然后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往往都能准确的起到安慰作用。
他很自恰。
他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但不会觉得烦恼或骄傲。
他也会在遇到难题的一瞬间缩进被子里团成一团,但他也会很好的安慰自己,然后从被子里出来勇敢面对。
他总是淡淡的,坚定的沿着自己的道路走着。
他仿佛知道怎么珍惜自己,也更在好好爱自己。
好可爱的卷毛脑袋,好坦然的卷毛脑袋。
人生如果能活的如此坦荡平和,感觉也很不错。
我路属于越看越有魅力的类型,每次出场都风度翩翩,黑大衣皮手套,好有风格。
两个表兄弟也是,一个像拉美混血儿,一个像街边老大哥,但居然都是难得的正常好人,也挺奇妙的。
卷毛脑袋和我路也是很好磕。
一个知道对方从河堤上滚下去住院检查后露出了整部剧里最欢快的笑容,然后寄了一盒子玫瑰花,一枚戒指和一封“情书”(落款卖弄画工的外行人笔,暗戳戳的小暗号有多甜就不说了)。
一个在告诉萍水相逢的母女自己不喜欢女生没有女朋友也不喜欢男生后把对方称作“有点在意的人”。
我是真的有点在意你们两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路是那个在某些方面比卷毛脑袋更敏锐的人,他能观察到卷毛脑袋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这甚至是卷毛脑袋自己都没察觉的事情。
所以他应该是那个能接住卷毛脑袋的人,他会懂他的小动作,不会嫌他话多,会懂他的童年创伤。
他们俩之间存在着更深的、灵魂的共鸣和羁绊,在相遇一次后就都对对方恋恋不忘,那么如果合作解决一个案子呢(第二季什么时候出!!
),想必会有更精彩的碰撞。
卷毛脑袋跟徕卡更像是知己。
两个同样聪明机敏的人,是能够平等分享自己的创伤的存在。
卷毛脑袋在徕卡面前第一次露出了围巾下的伤疤。
他们也像战友,背靠背的在各自的生活里战斗,胜利后坦然的告别。
是另一种很难得的情谊。
风吕光警官是有自己的一条成长线的,未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很优秀的刑警。
她对卷毛脑袋的感情更像是短暂的烟花,只是暂时被吸引了而已。
回过神来也许会发现这份感情并不叫爱情。
我反而更磕她和猫田警官(这是可以说的吗不管了真的很好磕)。
今天,《勿言推理》完结了,追了两个月,感慨颇多。
虽然叫做“勿言推理”,但它依然还是一部推理剧,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一个推理剧,却要起一个“别跟我聊推理”的名字。
这部剧首先吸引我的,是主角久能整的性格,和我一样是一个非典型的INTP独来独往,隐藏自己的存在感,擅长观察细节,发散思考,而且明白每个人的心情。
第一集的案件,实际上一开始就让我觉得,吸引我的并不是推理。
这部剧的推理,只能算勉强及格而已。
然而,最后出现反转,久能整开始整活儿的时候,还是深深的打动了我。
作者真的非常擅长利用纯粹的逻辑来营造情感氛围。
听起来很奇怪吧,用逻辑营造情感氛围,实际上还真的可以做到,只要你洞悉人心,足够亚撒西就可以。
看完一整季的《勿言推理》,我发现了这部剧的套路——每一个案子都有两次反转。
第一次反转,是案件或者推理的反转,是逻辑剧情的反转。
这个时候凶手可能已经认罪,甚至很容易就猜到。
第二次反转,是人物背后巨大的情感力量,是一份被你忽视的,来自于人物内心的愿望。
这个人,为什么如此执着的做一些明显病态的事情。
那个人,为什么一定要用杀人犯罪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如此的孤僻,古怪。
那个人,又为什么要坚持撒谎,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这一份来自于人物情感的力量,才是这部剧的主菜。
而刑侦、推理,只不过是甜点。
每一个人物在情感逻辑被揭露的那一刻,这个角色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屏幕上,也成为了这部剧的特色。
也就是说,在你没有正式看见人物的名字之前,这个角色就还有你不知道的隐情。
有趣,非常有趣。
最好的一个转折,当然是医院女孩的精神分裂症了。
我也曾经和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女孩谈恋爱——我只是和她的本人格谈恋爱,每次打电话都需要由她的保护人格同意,然后回给我才可以。
所以在看这一部分剧情的时候,看到女孩的人格消失,整君的初恋也随之飘散。
本来以为身经百战的我,不会再被感动。
但是女孩临走一句,真希望我可以像代替我的另一个人格那样,代替你受伤。
我一瞬间眼里涌出来。
这真是我听过最浪漫的情话了,如果有人能说给我听就好了。
日本人总是搞这种缥缈浪漫,卑微细小,令人感伤的东西啊。
这个作者是那种很熟悉套路的人,所以总是在观众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之后,才漫不经心的放出绝招,偷袭,不讲武德。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案子,当然是倒数第二个暴雪山庄了。
凶手的思路并不高尚,却如此的真实——难怪这部剧叫做勿言推理,比起理性,非理性的力量才一直在决定人们的行为啊。
然而,INTP恰好是最理性的思维性格,所有16型里,只有INTO追求纯粹的理想思维的乐趣。
最起码表面上是。
抱着这个角度看《勿言推理》,真有趣。
久能整有没有情感呢?
藏的很深吧。
没有女朋友,也没有喜欢的人,唯一在意的,只有我路君。
记得看完第一集,我立刻就去下载了漫画原著。
然而看到整和我路的CP的时候——真想快点见到我路君呢。
甜蜜,好奇,危险,种种感觉涌上来。
INTP并不是没有感情,而是只追求最真诚、最纯粹、最极致的感情。
所以在漫画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剧会很有趣。
于是我关上了漫画,一直等到第一季出完,也就是今天。
满足了,现在,我可以继续追漫画了。
以上,是我看完《勿言推理》的感想。
期待在漫画和周边资料里,看到更多东西。
最近三年看到最喜欢的一部剧!
十二集将前面的伏笔重新串联起来,实在是出人意料(感恩没有落入虎头蛇尾的结局)。
Garo消失了七集导致我爬墙到徕卡,许久没有这么打动我的BG CP了,徕卡最后的告别,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什么都说尽了。
“如果我能替你受伤就好了”作为保护角色而诞生的人格,喜欢的方式就是替代对方受伤害,这句话直接让我哭出猪叫,不愧是月色真美的霓虹人,作者真的很会!!
“千叶子不认识你,希望你不要出现在她面前”私心觉得是徕卡不希望整把对自己感情转接到千叶子身上,这样在整心里徕卡也不会被覆盖不会被遗忘了。
结果最后两集,编剧真的是按头喂粮,我明明为徕卡意难平落泪锁死cp了,Garo低音炮一出来,又是送花又是送戒指,整君一天到晚想老公就算了,被问到男朋友居然立马就想到Garo,谁看了不说是官逼民腐。
总之期待第二季看小夫夫联手解密了!
第五集男主说,我们喜欢说逝者是和病魔抗争失败而去世,这样的话语中带着一种惋惜以及潜台词的批判,彷佛死者是一个战败者和弱者。
感觉好有道理,而且是之前没有想过的。
人体生病很多时候并不是自身造成的,跟基因有很大关系。
但习惯控制的人类却一定要从患者自身找原因:太胖了、饮食习惯不好、不喜欢运动等等,这些其实跟社会人的控制欲和文化中的身材焦虑等都有关系。
另外,如果病没有治好,可能还会认为是患者本身不够坚强、抵抗力弱、没有“赢”得这场战争。
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其实,人也得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和生活的不可控性,愿意正视生命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心态会更平和。
我喜欢这部剧的一个原因就是作者有一些跳脱出传统文化之外的思考。
还有之前他关于霸凌中,有问题的是施虐者,但我们的文化中却习惯于认为是被霸凌者太软弱,没有“逃开”造成的,去鄙视和批判弱者。
比如我以前看过父母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啊!
这样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仿佛不能还手就是懦弱和错误。
还有一个就是父母不把照顾孩子、参与孩子生活教育当作一种义务,也要积极主动参与进去,当作一种权利,这个视角也很好。
语言中本身是带有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但我们很多人从小生活在这些语言里,认为其是理所应当的了,很多时候不该会去反思。
这也是为什么有点耐心听听男主的絮絮叨叨是必要且有趣的了。
勿言推理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推理剧,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吸引了大量观众。
剧集紧凑,每个案件都设计得精巧,充满了智斗和反转,让人猜不透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在推理的过程中,主人公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这让观众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勿言推理在角色塑造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主演们凭借其出色的演技,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男主角,他的冷静、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让人印象深刻,成为了这部剧的一大亮点。
此外,勿言推理在剧情的推进和节奏把控上也做得相当出色。
导演和编剧巧妙地将悬疑元素融入剧情中,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张和好奇。
同时,剧集在推理的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使得这部剧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推理剧,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总的来说,勿言推理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剧。
它不仅满足了推理爱好者对悬疑剧情的需求,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阴暗面。
如果你喜欢推理剧,那么勿言推理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一部佳作。
ep1:我敢肯定,它一定很喜欢你。
它不想让你看着它死。
这不仅仅是猫的习性,也是它很喜欢你的证明。
不过,这种事情并不局限于猫。
我的外祖母也是,明明病房里随时都有人,但她仿佛专门挑了无人在场的那一秒死去了。
母亲很悲痛,但我认为这是外祖母的决定。
她是一个坚强善良的人,所以在生命最后一刻,不想被发现,也不想让别人看到。
这是她的,还有猫咪的,自尊和体谅之心。
ep1:那群大叔们,特别是那些有权利的人,特别喜欢抱团做坏事,结党营私,暗中图谋,唯利是图。
如果其中多了个女人,大叔们就不敢这么肆无忌惮了,因为她不愿参与到这些肮脏的事中,坚不可摧的团体会受到威胁。
ep1:人只能看到主观的东西,只会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对的。
如果缺少上帝视角的第三方,那就很难看清真相啊。
所以在战争中,交战双方对彼此的行为总有不同认知。
就算大家都没有说谎,也没有夸大其词,也一定会出现不同的说法。
所以说啊,真相可不止一个,也不止两三个,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真相。
但是,事实只有一个。
警方应该调查的是事实,而不是众人眼中的真相。
正是因为拘泥于真相这种暧昧不清的东西,才酿成冤案不是吗?
ep1:我有时候会看职棒大联盟比赛的直播,职业大联盟的选手和教练有时也会休假不参加比赛的。
老婆生孩子的时候自不必说,孩子的入学典礼或毕业典礼,这些家庭活动他们都会休假的。
因为这些重要的场合,他们想在现场参与。
他们会觉得这些场合必须得去啊,是自己想去才去的。
但是观看那场比赛的日本解说,关于这一点却会说,哎呀,他们的老婆一定很可怕吧。
对他们来说他们是无法理解选手们是真的自己想去才去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没这样想过。
他们觉得选手们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放弃重要的比赛的。
职棒大联盟选手,把亲自参与孩子的成长当作是父亲的权利。
而日本的解说员们,却觉得就是义务。
这两种想法之间可谓是有天壤之别。
大家都说,女性在生了孩子之后就会变对吧。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是在养育着稍有不注意就会死去的生物。
问题在于你没有跟着一起改变。
但这也不是什么强制的要求,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你曾经做过的事和没做过的事,最终都会对你造成影响。
孩子得到父亲的关心故意装叛逆什么的,这种事只存在于电视剧当中啊,现实当中只会越来越冷漠。
ep2:虽然有罚则,但并没有禁止杀人这条法律。
为什么不能杀人呢?
其实并没有不行,不过,为了构筑一个有秩序和平且安定的社会,所以才会图个方便,说不可以杀人。
因为杀人这种事,一旦进入战争,就会突然变成被允许的行为。
不知如此,甚至杀的人越多,越能得到赞赏。
所谓杀人,就是这种前后矛盾,又随便至极的事情。
实际上,这个世界仍存在着,不停互相残杀的地方,你只要去那种地方就行了。
只不过,一旦到了那种地方,你也会咔嚓一声被人干掉,在你说到“为什么不能杀…”的时候就被杀了吧。
你现在之所以没被杀,因为在这里的,都是重视秩序的人,都不是会刻意去思考“为何不能杀人”的人。
正因为我们都是如此,现在的你,才能免于杀身之祸。
也就是说,你就像是跑到游泳比赛现场,却嚷嚷着想撑杆跳的人一样,让人非常困扰。
其实你只要去参加撑杆跳比赛就好了,只是你参加的那场比赛没有任何规则,也没有人招顺序来,还会有来折断你杆子的敌人就是那样的比赛,那就是你想参加的比赛。
不过,若你并不想去那种地方。
只想自己大开杀戒的,那就另当别论了,你只是单纯想取得优势,或是想要支配他人,也就是说,只是自卑感作祟罢了。
ep2:有人说过“不懂如何生气的人,也不会懂得如何判断是非对错”,所以我决定,愤怒时就尽情生气。
ep3:虽然很多男人都说过一样的话,不过你工作时,难道不需要察言观色的能力吗?
十几年来,在工作上,你都会去留意别人的心情对吧?
那为什么你对下属和家人却做不到呢?
你明明做得到的。
ep3:通常穿着制服的人,难以被认知为单独的个体,所以很容易形成盲点。
ep5:为何大家总是会说“对抗病魔”,使用了对抗一词,就变成必须分出个胜负。
例如,某个知名人士过世了,新闻就会这么报道“无法战胜病魔,输给了疾病”,或是“与病魔长期抗战,最终没能撑过去”。
为何会如此大剌剌地对针对已过世的人,进行这种言语暴力。
他们是因为输了才死的吗?
是因为没有认真对抗,没努力想赢过病魔,吃了败仗,所以才死的吗?
不是这样。
若真要计较输赢,输得也是医生或医疗技术,是当下的医疗技术不够先进,并不是病患本人。
ep8:能意识到自己有所不擅长的事物,就能理解学生也会有不擅长的科目。
坚信自己能做到的事别人也能做到,这样的老师容易忽略很多事情。
ep12:我一直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红毯都是和父亲一起走的呢?
为什么把最花时间经历养育孩子的母亲晾在一边,只和父亲一个人走红毯?
为什么从父亲的所属变成丈夫的所属,这种类似所有权转移的形式现在还会存在呢?
同样是自立,为什么新郎的父母不陪他走红毯呢?
结果就是新郎并没有离开家,只有新娘需要挪窝。
这是什么超越性别的吉祥物!
差点性向不保可怕可怕。
看把孩子吓得被吓到会把头埋起来你是鸵鸟吗哈哈哈哈哈每次都在做咖喱的时候被案件打扰的小可怜。
初登场就反杀犯人完了还诛个心真是舒畅,一边破案一边随手攻略npc不愧是心理辅导型侦探,看着迷迷糊糊其实是个小太阳啊周围能照到的地方都会温暖到。
过于可爱了难怪建国都忍不住逗弄。
建国颁奖cos麻衣的大小姐气质拿捏得死死的,哥哥一个个跳出来好福分(虽然还是没保住这孩子)…被纵火案的转场惊艳到,天使不愧是天使,最后还是对蛙很温柔。
莱卡和卷毛嗑拉了,可怜小警官没届到(暂时),如此可爱的毛茸茸生物谁能不爱呢?
记得一直保持思辨,这也是我从人生导师那学到的重要一课,这样做以后自己留意细节的能力似乎有所增强,处理突发事件也能更冷静了,大概一直这样下去会变成他们一样有趣的人吧。
整体节奏很棒,猎奇的案件混合着男主侧一贯的温暖气息,作为观众真是吃到了一锅奇妙的混炖咖喱,多谢款待!
日本漫改《勿言推理》,菅田将晖完美演绎,爆炸头的造型也不违和,反而演出几分可爱。
这部推理剧有点反传统,本身重点也不在推理过程和破案,但是推理的逻辑又很缜密。
第一集就信息量巨大,不断反转。
虽然知道会有反转的套路,但是反转得很精彩。
完美演绎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菅田将晖演的久能整,眼神坚定,说什么话,即使滔滔不绝,也让人听得进去。
给人以沉静疏离,又有点悲悯心疼的感觉。
这类的眼神,我还是在《非正常死亡》的石原里美演的三澄美琴中看到过。
第一集的节奏很好,虽然还是熟悉的日剧的说教。
但是有几段的观点很能触动人心。
有些是非对错本来就很模糊,平时也不会去想,陡然听到,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1. 女人,本来就是与男人完全不同的生物。
久能整共情女巡查 风吕光圣子(伊藤沙莉饰)对于猫咪去世的悲伤,说出的话可以说是温柔,宽慰死亡和离别带来的伤痛。
他也敏感地察觉到了身为女巡查的风吕光圣子在警局的尴尬地位,但是男主久能整,絮絮叨叨,没有敷衍,也不屑于敷衍,就是直白地说没有小看你。
如果换任何一个人说这样一段话,可能都不会有那么大的信服力。
这段对女性的发言,角度清奇。
在特定的男性主导的职场中,除了硬着头皮融入,换个角度,我们也得承认,女性本就是和男性不同的生物,女性的价值的体现也不是单一地融入男性圈子。
无法融入,可能无关性别,无关能力,仅仅是因为本身就不一样。
“不用在意这些,你是与他们完全不同的生物。
”
2. 真相不只有一个,但是,事实只有一个。
这段真相和事实的说法,真令人惊艳啊。
即使不是柯南迷,“真相只有一个” 这个论断也深入人心。
看完这一集,立马改变了我的认知。
3. 复仇之后开心了吗?
当揭开最后凶手的时候,没有大快人心。
一般大众对于复仇的主人公充满同情,他们大多背负伤痛,忍辱负重。
久能整对薮鉴造(远藤宪一饰)最后的声讨,让人更深一步的去思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大家在想,何必当初呢?
接着,剧集又扔给我们一个炸弹。
悲剧的源头,竟然是因为爱,因为没有说出来的爱。
当观众被一个个反转惊得还没反应过来,最后才是最狠的,复仇的对象错了。
什么大仇得报啊,搞出这样的错杀,但是谁也说不上来,是谁错了,从哪里开始错了。
再回头看久能整,刚出场的片段,“适合吃咖喱的日子”,有点被治愈。
这又是一部让我对日本职业编剧水平刮目相看的作品。
相比原作纯粹的单元故事,日剧版的剧情完全整体化了,各章节之间的呼应被大幅强化。
可能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是觉得还挺好的。
很多小细节也改的更好了,比如反复拉到警局处刑,比如去医院急救时的对白,比原作更有意思。
感觉村田由美年纪大了以后更关注整体气氛,不太在乎这些细节了(想想双星记),日剧补上了细节。
至于给警局三人组特别是女警加戏,这个确实没起什么好作用,应该是从商业角度考虑的吧,吸引女观众?
我个人最不满的是对章节顺序的改变。
漫画改编动画和日剧删主线的情况也算家常便饭了,我也能理解出于商业考虑要把精彩剧情在各季之间均匀分配。
但是这部作品的遗产案是整个故事的精华,里面的思辨和哲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而且还有最漂亮的女主汐,第一季的重头应该是这个案子才对啊。
给我的感觉是电视台特别自信,相信作品一定会火,必须留一个高潮戏到第二季拉收视率,于是就把第一季的精彩主线给挪到后面了。
谢谢你们这么看得起这部剧,但是你们这样很容易玩脱的啊,如果真的只有一季那最有魅力的一段故事就没了啊。
其实会引发我怨恨的真正原因是,近期还有另一个改编动画《虚构推理》也是打乱了剧情顺序,而且受害的也是遗产继承导致的案子,WHY ?
日本电视业的诅咒吗?
在没看到最后一集之前它在我心中都是五星神作,我到处逢人便安利的那种。
但是最后一集实在让我太失望太失望太失望了,像是劣质网站上的章节付费小说结尾的四个大字“未完待续”。
私以为,既然作为完整的一季,那就应该把整个故事说完整,把坑填干净,顶多在结尾制造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一季做铺垫或者说引子。
而不是本末倒置,把最后一集拍成这个样子。
该交代清楚的没交代清楚,故事线明显还没结束(甚至最后一集还扰乱了叙事故事线,有一种为了制造悬念而制造悬念,为了做结尾而做结尾的感觉)。
明显的被引出的大坑——“老师”,TA可能是羽喰十斗决定开始进行连续杀人犯罪的原因(是否可理解为心理暗示或教唆?
),还可能是让本来已经进入恋爱关系的正在变好的爱珠决定寻死的原因(催眠暗示爱珠一无是处让她去死?
)。
这位“老师”在这两起案件中可能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重要性的人物,就我个人拙见,是不应该成为留给下一季的引子的。
因为“老师”不解释清楚,本季的故事线就没有好好地结束。
所以,结尾才会给我一种极其仓促、没有交代清楚、“未完待续”的商业感。
昨天晚上终于有空用流量追完第12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啊?
是还有番外还没完结吗?
”当我意识到我刚刚看过的真的是《勿言推理》第一季的结尾时,我感觉我像是被人喂了一坨屎。
观众不是傻子,这样敷衍未免太令人寒心了。
前文提到在《勿言推理》连载期间,我一直把它当作五星神作到处安利。
既然现在被结尾恶心了,那就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前文里的各种缺陷(但是之前我因为苏打滤镜以及近年没看到什么比较好的同类型剧就故意忽略了)。
首先第一集,应该也不少人提到过警察面对一个被当成杀人嫌疑犯的人,按理来说是不会坐下来认认真真听来自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生活的教诲的。
更不用说请教如何跟自己老婆相处,如何倒垃圾,诸如此类。
其次我想到的是风吕光这个人设。
首先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刑警,她几乎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虽然说在《勿言推理》故事线之前,风吕光从没有被允许去到犯罪现场,但是作为一位刑警,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素质应当要有吧)。
很震惊我的是风吕光的一句台词:风吕光对猫田说:“等她真正地去到了现场,她才明白杀人犯是真实存在的,她太害怕了”(我:??????
这是出自刑警之口的话????
)风吕光这个人物设定的意义,本来是要破除在警队里面的性别歧视刻板印象(阿整在第一集,风吕光准备辞职的时候,就对风吕光说了她一个女性存在刑警队里是有必要性的),但是风吕光这个人物却被塑造得无知、弱小、(最有存在感的时候是暗恋阿整的时候)。
我不知道风吕光这个人物是塑造失败还是故意为之,但是无论如何,这个人物是在加深“女性不适合刑警”的职场性别歧视。
突然想到一点,阿整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追剧的我很久,但是我一直以为在完结之前会介绍整的成长环境,但是没有。
我一开始认为,阿整大概率是在受虐待的家庭中成长的,由阿整每次提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探讨推测,另一个是在樱花树下面对徕卡的时候,阿整摘下围巾拉下衣服露出了胸口的大块伤疤,对徕卡说,他的伤疤和徕卡的也一样,所以他能理解徕卡。
但是到12集,在新干线上,面对幸福的一对养母女,阿整却说自己的养父母对他非常好,他过得很幸福。
于是我又迷惑了。
有一说一,苏打塑造人物还是非常立体的,久能整这个人物算是完完全全地能立住了。
我宁愿故事按发生时间讲述,然后这一季结束在徕卡的离开,春天的提前到来。
到处的樱花都开了,阿整站在樱花树下目送千夜子开始新生活。
这样的话,这一季会比现在这副乱七八糟的样子好得多吧。
勿说是推理,其实是治愈系。
难怪叫勿言推理,原来更多是在以不同于“常识”的角度看待人与事;看得出原著应该挺扎实的,不过第一集的节奏不算特别好,消解严肃的幽默也可以再侧重些。四星看在卡司上,下一集瑛太出来后的对手戏,期待。
剧情就是:动画片都直呼离谱吧~~~ps真的是一共12集么?还是说要留着拍下一季?
天呐 三十年前的套路放在2022年不觉得尬么
如果只是解解暗号玩文字游戏的话,确实别说这是推理
高概念意识流,台词很深邃
两集弃,没有吸引我的点
ep03开始有些地方让人觉得奇怪不真实,刻意的说教变得明显,人物也变得脸谱化。ep01和02非常好。
你看到的是真相的不同侧面,但事实只有一个。
确实是“勿说是推理” |3.5 前十4星后二2星
真就高开低走了。越到后面越垮全靠演员撑。田村由美三三be like“fine…” 最后两集的意义是?
直接改名叫嘴炮推理得了呗。虽然每集的脇役都是挺大牌的脇役了,但日式嘴炮太明显了。虽然苏打还是那么的可爱哈哈
逻辑下的情感驱动。往后的人生经验也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改变”并不丢脸,要与人相遇,要去认识他们,这是一趟认识你自己的旅程
很治愈,主角对很多事情的思考和有趣的角度,很治愈~~~CP也很好嗑,在意的人,最后还寄了戒指,这这这…………就是结尾太潦草了
越看越没劲 还有就是请问第12集的结尾我是看漏了吗?吃了苍蝇一样的感觉
太好看了,看完之后好空虚啊,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看到这么好看的剧了!完全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剧啊,演员台词剧情全都在我的审美点上!菅田将晖和瑛太是年度CP了,谁也不能进我脑海里把他们分开!
弃了,每集嘴炮说教感化。
最后两集的时空错乱令我的心很乱。
虽然有些太主角光环了,甚至配角也聪明到仿佛只为推理而存在,去餐厅吃饭真的能碰上跟你打哑谜的店员吗??但谁让你是爱吃咖喱看画展的爆炸头呢,你是爆炸头你最可爱!ps,长发门胁麦反而像男人,韩流瑛太倒拿的是女主剧本。
一星观望。主角是嫌疑人,嫌疑人指挥警察办案,还莫名福尔摩斯?最后警察才是罪犯????啥玩意儿?抹黑日本警察也不用这么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