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from "Still Pinteresque " By SARAH LYALLPublished: October 7, 2007 LONDON The New York TimesBut what did Maggie say on the other end? The director, Kenneth Branagh, asked that of the screenwriter, Harold Pinter, in rehearsal, and it was a natural question; in “Sleuth” reality is elusive, and the truth is often little more than an opportunistic weapon. The response was not particularly satisfying, but it was classically Pinteresque.“Harold said to me, ‘Who said it was Maggie?’” Mr. Branagh said, laughing as he recalled it. “He said, ‘We know that the phone rings and that he appears to be having a conversation. ’ ”“I would suggest that the old piece is about game playing and the new piece is about men fighting,” Mr. Law said. (Mr. Caine appeared in the original film, as the younger man, Milo; Laurence Olivier played Andrew.)“It hints at Harold’s opinion of war,” Mr. Law added. “Man’s primal instinct is to fight, and sometimes we lose sight of what we’re fighting over.” Much of Mr. Pinter’s work concerns power — who has it, who doesn’t, where it comes from, how it can shift. That is very much the case here. 可能是天性喜欢pinter的风格,旧版相比之下比较波澜不惊。
虽然原话剧就是那个人写的。
舞台剧式的故事,只得两人一屋共处90分钟挺好看。
可见好看这回事和场景繁简,人员多少统共没关系。
想起另一个关在小房子里的戏,12怒汉,仅仅靠对白推进的精彩戏码Jude law同学色衰的厉害,尤其后半那个发型简直完全暴露了他的严重脱发问题。
但是演的不错,比之前看过的他的戏都好,这次不仅仅是简单花瓶,很多表演在其中。
最让人失笑的是小鸟依人男宠样,还有最后穿着女式皮衣的狂傲失控样,合该适合他,长着那样的脸仿佛天生就是用来演这些的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在1972年的原片中饰演jude这个角色的迈克尔凯恩,这次饰演了当年的对立面作家。
Jude同学之前演过一个看过就忘记的阿尔菲,也是翻拍自迈克尔凯恩,所以这是一名老牌帅哥据说原版更精彩,有点想看看
来自433981951足迹的评论 我是这样理解这部电影的。
如果说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的话,分为三局。
第一局和第二句,不用说,老人和青年各赢了一局。
但是在第三局,也就是最后连续发展高潮迭起的部分,确实让人很迷惑。
大家的讨论关键不外乎是谁演习给谁看。
我认为,从老人不愿意给年轻人倒酒和对年轻人的要求极度勉强可以看出老人是想要设计谋羞辱年轻人的,也是让年轻人离开自己的老婆。
然而年轻人也是在演戏,最后的幡然醒悟不是偶然,他一开始就在试探老人,之后也说了许多含义深刻的话刺激老人。
这时候他们谁也没有骗到谁,但是谁都不会松口说自己是在设计谋,因为要是自己明显暴露了那也意味着是输家,而双方都无法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中计了。
最后当老人对年轻人进行抚摸被年轻人拒绝的时候,可以看出年轻人是以为老人中计了,所以将老人用言语羞辱了一番,并且提到了老人的老婆为了钱要回来。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说老人的老婆以后可以找他喝酒,这也就是和老人说你把你老婆喂饱了我再带走她。
这是老人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老人开枪打死了他。
这本身只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没有谁输谁赢。
如果说真要分出输赢,那么这两个人都是输家,失去了生命和失去心爱的人和自由(坐牢)都不意味着他们谁占到了便宜。
(芷宁写于2008年3月18日)通常既省演员又省场景的小成本电影都需要精妙的剧情架构、不凡的表演功力和观众那颗能耐住寂寞、充满探究的心,在这类缺少其他花哨填充物的影片里,往往尽显表演和台词魅力,于是,一个好剧本、一个好的主创团队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点上,同产于去年的《足迹》(又译作《侦察》、《非常冲突》)要比《密会》好一些,这两部影片的主演都只有两个,主要故事情节皆发生在一个幽闭的空间里,即角色之一的家里,但《足迹》的叙事结构、情节调度、表演层次和语言对白,要强于《密会》,这或许和《足迹》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一点有关,也或许和迈克尔·凯恩爵士高超的演技有关,还或许和大名鼎鼎的哈罗德·品特所写的犀利幽默的对白有关。
在看这个由裘德·洛担任制片和主演之一的翻拍版《足迹》之前,因怕被左右情绪,刻意回避了由劳伦斯·奥利弗和迈克尔·凯恩主演的旧版,当然,这两者之间有一些超越创作之外的有趣关联,如1972年版的英俊“情夫”迈克尔·凯恩,如今已然上了年纪,故而已转正为阴险“丈夫”,而当年由他所饰演的角色,则由生于1972年的裘德·洛担纲,当然,1972年的电影版也绝非《足迹》的首次面世,在1970年就有舞台剧版的《足迹》,并获得过托尼奖,而所有这些都改编自安东尼·萨佛的同名小说。
恐怖小说作家安德鲁·怀克(迈克尔·凯恩饰演)拥有着“一切”,名望财富、毫宅娇妻,然而“年老色衰”的他再怎么不甘心,也已沦落成“not good in bed”的老男人,年轻英俊的麦洛·泰德尔(裘德·洛饰演)突然到访,要求“老牛”安德鲁让出“嫩草”,即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书。
安德鲁明白,眼前这个张狂的帅哥就是“睡了我老婆的男人”,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已酝酿出了一个“雪耻”计划,他并不担心妻子会真的和他离婚,因为“拜金”的她迟早会回到他身边,现在他就想教训一下这个自信满满的后生,要在这个有样有貌的情敌身上找回失去的丈夫尊严。
不过,这个情敌并非貌美无脑型,他也能抵挡、回击一两个回合,于是,事情发展的越来越戏剧化,一场由女人引发的两个男人之间的对决,在这个既私密又无私密可言的幽闭毫宅里上演了。
说私密,是因这座毫宅几乎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说无私秘可言,是因安德鲁这位作家心思诡秘,在房间各处都安装了监视器,让一切仅在掌控中。
这场男人对决的呈现方式也颇具层次,起先彼此试探、相互嘲讽,继而由嘴仗升级至勾心斗角的猫鼠游戏,最后发展至处心积虑的正面交锋,不论踌躇满志、机智天真的情夫,还是深藏不露、老谋深算的丈夫,不到最后,没有赢家…… 看后,对照了一下老版影片,发现两个男人的交锋在新旧版中都有三轮表现,不过就整体而言,旧版似乎更具悬疑感和戏剧张力,且新版的结局仓促呈现,似乎也是欠缺之处。
当然,新版中的创新不少,如鲜明的时代气息,不论监视器还是自动化的居室机关,不论更接近于当下生活的对白还是后现代艺术风格的室内设计(旧版中的作家住在古堡里)。
另外,人物的性格设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似老版中那个有点神经质、暴脾气的作家,迈克尔·凯恩所演绎的安德鲁具备一种难以捉摸、深藏不露的老狐狸气质,他外表绅士、言辞温和似谦谦君子,实则内心阴暗冷漠、包藏祸心。
而裘德·洛的麦洛更是不同于当年凯恩的诠释,他给予了这个翻拍片一个全新故事的感觉,乍一看情夫这个角色的性格层次很浅显,很容易对付,实则不易,裘德·洛为其赋予了新的特质,不仅将怯懦与自负、莽撞与机敏结合的很微妙,而且还散发出一种刚中带柔、柔中显强,既强悍硬朗又阴柔妩媚的气质来,他在影片中后段的“易容”出击乃至撒娇使媚,令人眼前一亮又鸡皮疙瘩一身,貌似此次的演出是他近年来最为出色的表演。
影片的场景变换虽不多,但颇具特色,也很能说明毫宅主人内心的阴暗面——居室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设计风格于简约中闪烁着诡异神秘的调调,加之将故事发生时间安排在了一个阴天的午后,取代阳光的是房间灯光的变换设置,且灯光会随着角色对话气氛的变化而变化,不仅没有抹杀舞台剧的效果,还将其呈现得更为立体,也为情节的发展推动渲染出诡异绮丽的氛围。
看过一些该片的相关评论,《综艺》贬得过火:“这部影片与原作有着根本上的天壤之别,看起来更像是编剧哈罗德·品特一次拙劣的自我模仿。
”《今日美国》又有点太过乐观:“看着裘德·洛和迈克尔·凯恩这两代英国演员中的代表人物,在那里迂回婉转地唇枪舌剑,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观影享受。
”客观的说,新版《足迹》充斥着些许讨巧的新鲜物事,如带有敏锐智慧、幽默灵动、充满英式文学气息的对白,再如人物塑造的诸多变化、舞台剧般的场景设置,如果将其当作一部全新的影片看也未尝不可,只是一旦比照旧版,就会生出一些挑剔来。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7710989_d.html)
一部能吸引盲人的电影,靠的是富于张力,精巧,锋芒毕露,流畅的文字游戏。
导演不辱使命,舞台感的把握,镜头的运用,无比配合品特大师高智商的讲故事精神。
要抓紧找找老版的舞台剧来看,至少也得把剧本翻一翻,NND,还有1个月就得交作业了,刚看这点点。。。
片名sleuth,中文译名有几个,足迹,非常冲突,侦察,都感觉不是很好。
喜欢英文简洁精确的一面。
这部电影是在实在是我这样喜欢分析情节、钻研细节、苦苦猜想导演用意的人的最爱。
大概是因为这部电影太小众,不能刺激大多数观众的味蕾,所以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都不高,只有七点几分。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两个男人之间玩的三个游戏。
因为前两个游戏都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戏耍对方,所以很容易看懂。
唯独第三个游戏,我看了三遍也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
所以在这里请高人指点。
第三个游戏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双方都清楚自己和对方的处境,两人在不杀对方(或不违法)的情况下,戏耍对方。
其实,我们自己想一想,如果我要在对方知情的情况下,戏弄对方,这是很难的。
所以双方都在绞尽脑汁,用十倍的努力迫使对方就范。
下面我们就看看第三局是怎么进行的吧:老人先出招,诱惑年轻人跟自己住。
年轻人开是就在猜想老人有什么阴谋诡计,正在计划如何接招时,电话响了,是女人打来的,她告诉年轻人,她爱老人,不爱自己,年轻人慌了,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老人正看着自己。
所以当面说一些肉麻的话,挂掉电话后,老人问女人说了什么,年轻人骗他说“她想跟你离婚”。
这里大概有人会不同意我的分析,但其实仔细想一想,女人前后两个电话,为什么前一个还说要离婚,后一个就说要回到老人身边?
合理的解释就在上面。
继续讲述,挂掉电话后,年轻人态度有了变化,他开始顺着老人的话往下说,这说明他开始给老人下套了,来一个将计就计。
因为女人不要他了,他在老人屋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他要在临走之前好好羞辱一次老人,才能尽量挽回一些自己失去女人的丢脸。
此刻,他开始说一些使老人以为他已经中套的话。
接下来,年轻人开始试验老人,让他为自己斟酒。
斟酒这段时间很长,前后特写很多,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很频繁,心里斗争激烈。
年轻人之所以要老人给他斟酒,是想看看他有没有中自己的套,如果中套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但老人不为所动,说明他没有中套。
于是年轻人拿出一系列好处来勾引老人中套。
最终老人让步,老人屈尊斟酒,这是为了赢得最终的游戏。
斟酒后,年轻人相信老人已经上套。
于是开始下一步行动。
正在年轻人准备继续进行计划时,电话响了,年轻人接起电话后,说了你好,此时他们已不是一对了,但是为了使老人相信他们还是一对,所以特意加了一句“亲爱的”。
这句“亲爱的”非常怪异,语气、语调都是,所以引起了我的怀疑,怀疑这句话是有所意图。
紧接着是一句“什么?
”,明显是女人在电话里说她已经开车往这里赶来了。
不过年轻人立刻伪装了自己的吃惊。
在打完电话后,告诉老人:女人要回到他身边。
此时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在第一个电话中就已经知道的内容呢?
是因为年轻人知道对方可能在耍自己,所以又用女人要对到他身边来实验老人究竟是不是真的上了套。
不过老人不为所动,因为他不相信年轻人,也因为他不稀罕女人。
继续执行先前的计划。
这时老人电话响了,但他却不接,说实话这里我没看懂。
但是年轻人却知道女人要说什么内容,他知道女人很快就会赶来,到时候自己会非常丢脸。
于是,他加快了游戏的进程,他想赶在丢人前结束战斗,这样才能挽回些颜面。
他开始出击了,看,他慢慢爬到床上,接近老人,说出暗示同意老人请求的话语,并表达自己也很喜欢老人,甚至摆弄老人身上的衣物。
于是,接下来的剧情向着年轻人的计划发展下去,而老人则将计就计陪他演下去。
但是老人没想到的是,年轻人这么快就揭穿游戏的真相,开始尽情的羞辱老人。
此时老人的不为所动,表现出,老人早猜到年轻人会有这一出,只是没想到他揭穿的比自己快。
使得自己前面的各种铺垫皆付之东流,变成了给年轻人的游戏铺路。
接下来,老人开枪。
但是年轻人没死,原因有二:第一,年轻人先前检查了手枪,他知道已经没有子弹了,才会把手枪随意放床上;第二,掉下去后,年轻人身上没血。
接着门铃响了,标志着游戏结束。
最终结局是,双方都赢了,双方都输了。
很久没写影评了,今天实在是忍不住要喊一声了:裘德洛!!!
你这个妖孽!!!
剧情我就不想再讨论了,我就说说这两个男人的演技吧。
我一直在想,老麦在看到裘德洛演的milo的时候,会不会和自己20多年前的自己作比较呢?
风格无疑是不同的,但是我觉得一样的耀眼,这可能也是老麦认可裘德洛的演技才会重演本片的一种证明吧。
一直以为自己是比较客观的,不是那种会因为一个演员的表现去评价一部影片的,但是事实证明这点在两个人身上完全行不通,一个是凯特温斯莱特,另一个就是裘德洛...每当看到他演的片子的时候,都会有种莫名的好感,他的魅力已经渗到骨子里去了,包个几层都包不住的,而本片近似舞台剧的风格更是给了他一个肆意发挥的空间,他在本片中的表演俗言之即是“惊天地,泣鬼神!
”,简直是个“妖孽”奥斯卡是什么?
heh,jude!
你不需要奥斯卡!
这是一部只有两个人在一座别墅里表演的电影。
里面展示的智慧与演技的较量可说精彩绝伦。
这部电影的片名只有一个英文单词“Sleuth”,翻译过来就是“足迹”。
这部《足迹》的主演是迈克尔·凯恩和裘德·洛,前者以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蝙蝠侠黑暗三部曲》里的管家为中国观众熟悉,曾经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男影星”之列,位居第55位;后者以《冷山》和《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中国观众熟悉。
他们两位是最具英国绅士风采的杰出演员之一,两人的演技PK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著名的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安德鲁的乡间别墅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是安德鲁妻子玛格丽特的情人、演员兼美发师米洛·汀朵。
米洛·汀朵和安德鲁摊牌,希望他和玛格丽特离婚,让他们结婚。
安德鲁则提出一个建议,让米洛·汀朵偷走保险箱里价值100万英镑的项链。
米洛·汀朵得到玛格丽特和项链,安德鲁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等额的保险金。
米洛·汀朵犹豫再三之后,接受了安德鲁的建议。
当他在安德鲁的帮助下,打开保险箱,拿到项链后,却发现安德鲁拿着枪站在身后。
一声枪响,中了圈套的米洛·汀朵倒在地上。
3天后,安德鲁的别墅来了一个名叫艾迪·布雷克的警官,调查米洛·汀朵失踪案。
多个证据显示,安德鲁杀了米洛·汀朵,但安德鲁却辩白说,这只是一个游戏。
事实究竟如何?
影片最后揭开的真相令观众大感意外。
看电影,各有侧重点,有的看场面,有的看特技,有的看情节,有的看表演。
《足迹》首先值得一看的就是情节的设置。
一个是以编织悬疑复杂剧情著称的老奸巨猾的侦探小说家,一个是年轻气盛的演员兼美发师;一个精心设计了圈套让对手来钻,一个胸有成竹,证据在手,反让对手进了圈套。
不到90分钟的片长,一环紧扣一环,反转接着反转,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可以说是烧脑电影的佳作。
《足迹》第二个看点是表演。
两个演员在一座封闭的别墅里互飚演技,令人大饱眼福。
看完电影,才发现这部片子改编自安东尼·沙弗尼1970年赢得托尼奖的同名话剧。
1972年时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就把它改编成电影,请了大名鼎鼎的劳伦斯·奥利弗和当时39岁的迈克尔·凯恩出演。
影片获得过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两个最佳男主角和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在豆瓣电影上有着8.4的高分。
44年后,英国导演肯尼思·布拉纳重拍《足迹》,请当年饰演米洛·汀朵的迈克尔·凯恩饰演安德鲁,请英伦帅哥裘德·洛饰演米洛·汀朵,既有颜值,又有演技,银幕上下都过足戏瘾。
喜欢烧脑的,喜欢演技的,绝对应该看看这部《足迹》。
老男人其实并不在乎他的妻子,他知道她很拜金,所以无论在外面有过多少个情人,最终还是会回到他的身边。
真正令他产生兴趣的是年轻人。
虽然片中没有说明,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年轻人应该不是第一个上门同他谈判的人,而不幸的是,他也像所有前人一样,第一局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聪明人,并且有着忠实于自己的信念。
所以他卷土重来,在第二局一雪前耻。
这时候老男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才真正把他放到与自己同一层面上进行较量,于是有了第三局PK。
第三局,老男人利用金钱权势,甚至不惜改变性取向来引诱年轻人留在他身边。
我不想深究他此举是真情还是假意。
无论是出于棋逢对手惺惺相惜之感也好,还是纯粹的玩弄手段也罢,其出发点都应该基于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只是一个游戏。
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正是游戏的本质。
我想最初年轻人应该是有点动心的,但是老男人妻子的一通电话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终于了解事情的本质,如果他接受老男人的条件,那他将彻底完败。
于是他假意逢迎,做戏做足,才在最后一刻,给了老男人一记闷棍,告诉他自己是自由的,不会依附于任何人。
是的,如果非要下个结论的话,这场较量应该是年轻人赢了。
至于老男人最后为什么要开枪射杀他,我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甘心。
虽然他自己口口声声坚称这只是一个游戏,但我们都知道,游戏游戏,谁认真谁就输了。
足迹是个挺特殊的片子,打开它的演员表,只有四个名字,除了迈克尔-凯恩和裘德-洛,还有就是编剧的客串演出和一个从未谋面的女人。
其实真正到电影里面,有对白的只有凯恩和洛。
看着这样单薄的演员表(只是人数单薄,卡司质量还是很强大的)也许很多人顿时失去了兴趣,老实说我也是看在老戏骨和才子同台飚戏的份上决定看的。
开始并没有对片子报太大希望,毕竟一部只有两个人演的戏似乎真的是有点单薄,难道两个人持续不断的对话真的足以撑起整部戏么?
我就是抱着这种怀疑的心态开始看。
但是颇令我惊喜的是影片一开场就颇为特别,以一个监视器中俯视的镜头开始而后切换到现实场景,然后一直是俯视镜头,直到洛进入房间,这一段的拍摄手法我记得很清。
从这一段两个男人之间的心理对决就已经开始了,表现在凯恩强调自己的车子比洛的大这一个镜头。
接着场景又从俯视切换到平视,这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房间的样子了,这又是一个让我颇为惊喜的地方,房子的室内设计真的是做足了功课,一个很大很明亮的黑白简约的空间只有几把素色的椅子,暗示了这部戏确确实实是简约而不简单啊。
这样的空间设计特别适合进行两个男人的心理对决。
关于室内设计后面还会提到很多,这确实是这部戏的亮点之一。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两位演员的声音和台词,确实有种一下子把人拉入戏的魔力。
才开始五分钟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部戏将会给我们带来的特别感觉和它的魅力,潜意识中已经觉得这是一部好片子了。
戏继续往下走,剧情开始明朗起来,原来故事的导火索是凯恩饰演的犯罪小说作家的年轻夫人maggie有了外遇,而外遇对象就是洛。
洛这次则是和凯恩书信联系好来谈判的,谈判内容是劝凯恩和夫人离婚。
凯恩一直都用很轻松随意的语气和洛闲聊,仿佛是一个关心年轻人的长辈一样和善,这时洛给人的感觉还是头脑简单心急气躁的小年轻,而凯恩,很不幸被我们观众看穿了,绝对是假慈悲,是笑里藏刀型的。
凯恩向洛展示了自己所有的小说,展示了家里各种高级的机关,还展示了自己夫人昂贵的衣服。
可以看出凯恩一直在削弱洛的气焰。
此时凯恩又向洛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提议,他很怀疑洛是否能养得起maggie,他不想maggie最后又因为不能过贫困生活会来找他,他希望能一劳永逸地摆脱她。
所以他建议洛来抢劫自己家的名贵珠宝。
这确是很奇怪,让人很有欲望继续看下去。
我很佩服编剧的想法,这个提议又一次注定这是部不平凡的电影。
洛答应和他一起演这出闹剧,又一次显示出他的冲动和为爱不计后果,这时的洛明显还是没什么智商的热血青年,怎么能和凯恩这样的老狐狸玩?
于是我们看着他在凯恩的指导下爬梯翻墙砸玻璃,还几次差点从高处掉下来。
每次他出点状况时明显看得出凯恩老狐狸在暗自窃喜或者在一边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很欠扁的话。
而洛呢,一直处于尴尬位置的他只能任听摆布。
终于历尽千难万险后他拿到了珠宝,这时他的表情像个小孩子一样单纯开心,而凯恩早就一直用枪指着他了,他这才感觉到不对劲,表情立刻从欣喜若狂转变到僵硬到惊恐。
凯恩依然是一幅看好戏的狡猾样子。
可以看出它肯定是没有杀死洛的意思的(再说戏才演到三分之一杀死了还演屁啊)但是他就是迟迟不肯放下枪,就好像他很享受这种威胁人的感觉很享受看到自己的敌人眼睛中的害怕和绝望。
不得不说老少两位英国才子的气场的确强大,随便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这时凯恩很轻蔑地对洛说你以为我会这么轻易的就让你带走我的夫人和珠宝么 哈哈凯恩这是狠狠的耍了洛给他一个下马威。
不得不叹一句姜还是老的辣啊。
我们都是习惯一边看电影一边猜故事接下去怎样发展,这回也不例外,但往下看真的是被SHOCK到了,这回真的甘拜下风。
因为凯恩突然就向洛开了一枪!
洛嗵的一声就倒了,摄影机给了她的脸一个很长的特写,脸上写满了震惊。
不过我猜我脸上的震惊估计不亚于他的,这个凯恩怎么就给了他一枪呢?!
他这个罪不至死啊!
再说这戏才演到一半,横竖就两个演员你现在死了一个不就只剩独角戏啦?
好吧,独角戏也是能看的。
但是我始终不相信只剩一个人故事该怎么讲。
一个洛死时的长镜头直接切换到监视器:一辆车朝别墅开来。
又是开头那样的俯视镜头。
这次拜访者是个侦探。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这个满脸胡茬的侦探看上去脾气及其暴躁,好像酗酒,行为古怪,很重的口音。
这时我还没看过电影的演员表,还在想不对啊这不是有三个演员嘛。
怪不得洛死那么早,莫不是要给这个新的男人做铺垫?
这个男人给凯恩带来极大的恐慌,因为他是来调查洛的失踪案子的。
甚至我都觉得凯恩这只老狐狸,说谎面不改色心不跳啊,明明杀了人辩解得和清白无污染的一样,不愧是写犯罪小说的。
但是凯恩解释的真是真得有点过头了,我都忍不住开始要相信他了,仔细一想总感觉不对劲,开恩为什么始终解释自己没有杀他而只是把他吓昏了呢?
而侦探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总让我隐隐约约觉得他不简单,难道说他就是洛?
正思考着,侦探已经开始暴力威胁凯恩说出真相了,凯恩满脸痛苦时侦探终于亮出了他的真实身份,真的就是洛!
我当时只想说“ 哇 ”。
一是感叹导演巧妙缜密的构思,二是对裘德-洛的演技表示真心佩服,奥斯卡你真的欠人家的啊。
故事越来越有看头了,这回变成凯恩占下风了。
洛好像突然就智商剧增,开始学聪明了,看来老狐狸要招架不住咯。
裘德-洛又一次施展出他的妖孽气质,把一个神经质的夸张的得意洋洋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特别是他专门报复凯恩,把凯恩的珠宝故意戴在凯恩身上那一段,真是绝了,活脱脱一个报复心理极重的人看到敌人被羞辱的样子表现出的狂热,真是挺吓人的。
不过从这一段看出虽然年轻人智商长了,但是仍然让人感觉到孩子气,暗示虽然这次是凯恩输了,但是豪无疑问的,老狐狸终究是老狐狸,孩子就是孩子,最终赢得比赛的还会是凯恩。
第三回合暗暗开始了,凯恩向洛抛出了橄榄枝,他以自己很欣赏洛的想法为理由开出很丰厚的条件请洛留下来住,这招正戳中洛的敏感点,对他这样一个一直怀才不遇的穷小子演员来说,凯恩的条件太诱人。
但是洛此时还是为爱不为利益所动的纯情男青年啊就是迟迟不肯答应。
就在这时洛接到了maggie的电话,(这一段气氛转变得很是微妙,注意洛的表情)。
洛向凯恩传达说maggie说“我爱你”。
凯恩却希望他们两个人不要再为这个女人斗争,干脆把这个女人扔到一边。
一段很长的电话铃声。
凯恩没有接电话。
这段电话铃声就好像是对凯恩的考验一样。
接下来就是整个片子最有基情的一段了其实凯恩大叔(或者要叫爷爷)和洛美人还真挺来电的咧特别是洛靠在凯恩身上的镜头,男人看了都要喷鼻血了,女性观众又要羡慕嫉妒恨了,腐女们又要无限遐想了,我只能说着演员选得太特么的合适了。!
这也是片子中很精到的一段,对剧情的推动会起很大作用。
加上后面的升级版,凯恩摸洛的头的时候,感觉他已经完全陷进去了,正陶醉的时候,突然被洛推开(这段裘德-洛的表演也特别精彩,如同他一直以来的表演)顿时从一个妩媚的样子一秒钟变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开始辱骂凯恩是个基佬,并且很得意地告诉他自己要告诉maggie凯恩是个基佬的事实,因为maggie要回到他身边,她已经在路上了。
想起片子刚开始的时候凯恩说过:“不要相信爱情”“她迟早会回到我身边”。
凯恩大叔啊果然是见过世面的,又一次显示出洛可爱但是可悲。
洛想在第三回合中羞辱凯恩,所以他一步步诱惑凯恩直道他显露出gay的迹象,本来以为这次莫非是洛又赢了,他潇洒地披上maggie几千镑的风衣准备走,走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句“goodbye baby”.凯恩却用一种微弱的语气叫住了他,他转身过来的时候可能死都没有想到,等着自己的是一声枪响,他也来不及想.就直挺挺地掉下楼了。
凯恩这才说”goodbye baby”.可以听出他的语气含有的各种复杂感情。
此时maggie的车正好停在楼下。
最终,又是一个长镜头一直停留在洛的脸上。
就像第一次“死“的时候的场景。
关于洛到底是不是死了还一直有争议,我个人觉得这次是真没逃掉,这样前后对比的设计更具有戏剧性而且更合理。
先不管凯恩到底是为什么要杀了洛,不管他出于何种复杂的感情,这确实需要慢慢揣摩,或许得再多看几次才感觉得出来。
但总之它带给我的震撼还是够深的。
首先我确实没有想到一部两个人的戏能看得如此带劲,我不得不开始考虑一定得去看看山姆-洛克威尔的月球了。
对于它两个男人为一个我们观众没有见过的女人斗智斗勇的剧情设计很精巧,这个悬念确实留得好,我们不得不浮想联翩,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样?
她何德何能就让两个魅力十足的男人为其这样斗争?
她就是这整个故事的一条看不见的线,是冲突的开始,主导了故事的走向,两个男人明争暗斗的中心。
感觉像那部《玫瑰街角的汉子》,那个关键的汉子始终没有现身,讲故事的人故意没有说,就是让观众想象。
片子中转折很多,意外很多。
还要专门再提一下室内设计,这个房间简直就是为这部片子而生的。!
除了它的颜色和家具外形摆设之外和内部构造之外,最棒的设计就是那部像铁笼一样的电梯。
感觉这种电梯设计,一个逼仄狭小的空间特别适合近距离的紧张的戏。
两个人很多对手戏都是在电梯里发生的,最后洛死时也是掉在电梯底部。
再有就是配乐音效,从头到尾只有一首,但轻重缓急分的很适当,所流露出的感觉与画面配合得也不错。
就像《闪灵》也只有一首,但是凄厉的效果已经把我吓饱了。
虽然是部翻拍片,但从角色场景配乐等各个方面来说仍是一部上乘之作。
我现在很有看看原版的冲动,有意思的是凯恩在原版中饰演年轻演员而在翻版中演老作家,过了两把瘾。
也许多年后又可以翻拍一个版本让裘德-洛也演一回老姜如果想同时享受老中两代英伦戏骨飙戏,这部绝对够了。
不用女王啊国王的演讲什么的还有各种英国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更不用什么老中青明星大腕扎堆的好像搞慈善捐款的圣诞档电影,只用费心记两个名字就能享受到同等的演技和质量。
足迹确实是一部小制作,花钱最多的可能是两个演员的工资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不及冲奥电影大气,但它每个方面都做得足够精致,足够让人回味,对细节的描写正够火候,拿捏得钱到好处。
各何况电影中还惊喜连连。
mtime剧情概括:一个房间,两个男人,一老一少,因为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美丽少妇,展开了一场智力拉锯战,布下了陷阱中的陷阱。
ps.注意片子中很多细节对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暗示。
对于片子其实还是有蛮多不解的地方,比如凯恩杀人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
还有片名为何取为足迹?
还是要多看几遍多揣摩人物的心思才行啊。
.........
Mark“想看”的是老版,下载到的是新版。真是适合改编成话剧,演戏的人一定过足了戏瘾,但……我其实没有太看懂……20131015
我是没有看过70年代的那个版本 听说比这个好 本来这是部舞台剧的 后来被搬上了银幕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不简单 在于对人物精神状态中的疯狂和邪恶 陷入阴谋?究竟谁是真正的复仇者?
如果电影就在第一段结束就是部好的电影短片
太深刻了,深刻的看不完,深刻的变成了同性恋
整部戏只有两个人--迈克尔凯恩 裘德洛 还需要其他人么?
剧本太混乱了,裘德洛的表演也没有突破。
封闭空间二人转,丈夫与妻子情夫的对决,互相试探互相羞辱,可惜脑筋终究没有子弹快。实在舞台剧形式太重,不像是看电影。
虽然挺有趣但是过分戏剧性
+迈克尔凯恩对调了个角色继续演,肯尼思爵士集合两代阿尔菲实力调情。电影全程暧昧,压迫结合挑逗,早闻充满性暗示,结尾基情上线,盛世裘花画风色诱。戛然而止,一场游戏。
Jude Gay->Jude Game.
从头到尾都没离开那该死的别墅
似乎结尾突兀仓促了点,还可以抖个花枪吧
任何惊悚片都木有今晚见证恒大夺冠痛快.
很早之前看的,整部电影只有两个演员和一个场景,觉得内容不咋地
喜欢裘德诺的人才重口味
21_038。3.5吧,看了老版来看翻拍版,这版演员和音乐都很好,但真的总体比不上原版。改了一点,气氛和表演方面还是老版更出色(当然这里演员也很优秀
一部用通篇对话与室内场景讲述的电影,拍摄手法比较具有新意,讲述了感情与物质在精神层次上的理解。
非常话剧的赶脚,很想看原版
很俗烂的电影。虽然裘德洛和爵士的表演不错,有几个情节的反转有点意思。但是还是太简单了,看了第一部分就知道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发展。而且整部电影都是二人转,表演就算再好,还是会觉得枯燥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