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什么恐怖片,简直就是变态的恐男片 几个名场面直接载入cult影史了,几个男人连环生娃,恶心程度直逼《哭悲》 片子的隐喻很明显:男人死后投胎一万遍 只为寻得女主,它揭示了女性处境的具象化,象征了女人的无助,全片的男人都是家暴男的分身,也可以说是影子,每个人都对应了一个特质、地位,侧面反映了女性的卑微,用男人的视角凝视女权,这部恐怖片男人看了应该无法接受
这部恐怖片如果不算最后那惊世骇俗的几分钟,便可以取任何名字,比如《隔山有眼》或者《致命弯道》这种针对女性的恐怖片,而有了最后男人@生¥子的情节,便给人一种错觉,即世界上最团结的物种,大概就是雄性,自文明初始、文字被创建以来,他们对于女性¥生育力量的觊觎和嫉妒无从止息,占有欲和破坏欲随着夏娃吃了那只苹果便开始疯狂蔓延。
开放式的结局使这个故事的离奇停留在对昨夜真伪的判断中,故事从一个来到英国乡村渴望从丧偶里获得几天平静的女人开始,村里男性的不怀好意掩藏在平静和普通下,如同死鹿身上遍布的虫子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女人只想获得几天平静的生活,而丈夫的故意自杀、裸¥男的跟踪、男警的不作为、牧师的指责、路人的谩骂让这间偏僻的乡村别墅宛如炼狱。
影片节奏很慢,但回忆线和主线的交织却不会令人觉得疲累,在对真相的逐渐还原后,现实处境的危机也浮出水面。
虽然最后的生子环节成为全片最高光的一刻,但大量的性#隐喻依旧冲击着这片美丽的田园风光:美丽疯狂散播种子的蒲公英犹如男性无处不在的播种^欲;女性恐惧面孔的面具被当作玩具按在鸟尸上被侵犯;男人脸上孕育枝丫下^体生出孩子;而死鹿眼珠被腐蚀后的空洞和漆黑阴暗的隧道正是暗喻着生^殖^器@官,尽管前者孕育出了蛆%虫、后者重生了裸男和女主。
石像的正面很像是真言之口,而背面则是女子裸体袒露%生(殖^器的形象。
将这面明显邪气十足的石像供奉在小镇的教堂里,而牧师又是隐藏淫^邪想法的恶人,那么小镇人民真正信奉的大概是某种邪教,尤为奇怪的是小镇里没有一个女人,就像石像的背面一般被隐藏了。
或许这才是石像的真正含义:使真理永远闭嘴,使男性取代女性,使狂妄代替规律。
就剧情而言其实影片是形式多于内容,如果说本片是女子的临终幻觉,类似《死路》(所以片中会有女主溺毙在浴缸里的镜头),或者说是生#殖恐惧,类似《身在其中》(所以最终出场的闺蜜是孕妇),都还算是个很好的反转,然而影片并未给出真正的答案。
女主在面对被追杀、被性%骚^扰、被恐吓之后,最多的仅仅是厌烦,犹如对前夫的厌烦,从忍无可忍到奋起反抗、到面对对方的疯狂直接将其赶走的果断,可以说始终智商在线。
于是这场谋杀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男人们的大戏,一场又要处!女^生子的矛盾、又想要荡&妇发*情的的意#淫。
片中的田园风光美丽静谧,每一帧都可以截成桌面,然而这一切仅仅存在于女主的视角,一旦男人出现,不是肮脏的裸男便是傲慢的责难,无论是对聪慧果断的女主还是美如油画的风景来说,他们都是一场灾难。
而片尾手握着叶子的女人,或许才是真正的残忍的真相:尽管她恨前夫,却已经怀上了孩子。
孕育孩子的可怕完全不亚于男人摧毁女人生活的力量,从女主吃了那只苹果开始,最不愿面对的事,便已经开始现出端倪。
虽然我在很多片子里用符号解读,但我觉得本片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认为本片其实就是真实世界丈夫自杀投射在了女主这次度假中。
所有光怪陆离对应的其实是她自己的老公所有的男性角色对标她心目中她老公的特点1.房东对标她老公和蔼可亲幽默2.问题儿童对标她老公幼稚控制欲3.神父对标她老公的伪善4.警察对标她老公的暴力5.变态裸男对标她老公的执念但是我觉得导演显然是想把她老公投射到所有男人身上,从这点上看男人也是千奇百怪,个别另样的。
有反向极端的渣男,渣男可以完全不用主动控制女人。
也有被女人欺负的老实男也有经过世事成熟的男人所以我认为剧本在这里有了一个困境,单独投射她老公,没过错但是格局小了。
投射所有男人又缺乏说服力。
另外我觉得剧本的核心思想有点偏激,就是单方面直白的批判男性。
这是让我错愕的。
要知道批判“男权”和批判“男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因为男人是自然的生物物种。
男权则是人类智能化后定制出来的不平等的规则。
真正需要着墨的是规则而不是生物性其中最大的着墨无疑是男性的性需求。
但是我们仔细想女性没有性需求吗?
如果没有,人类或者所有生物是怎么繁衍的。
上帝创造生物两性都是有性需求才能繁衍的。
动物有发情期人也有。
男人有女人也有。
所以批判男性我觉得太偏激。
真正需要批判的是单一的男权!
并且赋予女性自由追求性的权利。
实现男女平等。
就像动物公的母的繁衍后代都没有谁歧视谁。
有人说像动物一样!
简直笑话,那人类不是倒退了吗?
我想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因为人类的问题从来就没解决过!
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物种!
人类本身就是罪恶的根源九十不论男女。
人间本就是地狱!
期待这么哲学的问题我们在其他说到点子的片子里讨论所以我最后还是没法打五星。
而且我认为豆瓣6.8分数恰如其分
神——惩罚吃下智慧🍎的女人亚当——第一个男人,播撒种子,以女人躯体为养料,让女人腐烂,吃下智慧的🍎后,不是用树叶遮住吊,而且遮脸绿叶人——春分、发春,重生🍎——女人独自吃下,得到智慧和愉悦,自己与自己的共鸣和声,男人强制以生育、繁衍冠以神圣的目的用来钳制女人的自由,圣歌变成恐怖,女人罪的由来塞壬——男人自认是被诱惑脱胎——阴魂不散,都是你害的,女人是个盛放胎儿的器皿房屋——把女人赫退进房屋,以保护的名义,然而呆在房子里也不能避免闯入侵犯和恐吓男人这种生物,对女人有深深的误解
Love is what we came here for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Love is the key we must turn爱是我们必须转动的钥匙Truth is the flame we must burn真理是我们必须燃烧的火焰Freedom the lesson we must learn自由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功课Have your eyes really seen你的眼睛真的看见了吗不得不说,影片开头第一幕就非常喜欢,配着雨声的画面,
然后镜头转向室内,突然的bgm,女主哈珀刚好卡点惊醒,一个意外坠落的画面算是留足悬念。
然后是久违的风景画般的场景,配着歌曲,开车走在英国乡间的小路上,汽车慢慢驶入乡村别墅,苹果树,
莎士比亚时期的建筑,市内陈设看起来也都很温馨。
(截至此时一切都好喜欢,如此治愈的画面差点让我忘记它的标注是恐怖片。
)
然而片头的十几分钟和后边简直不像一部片子,风格之割裂,让人很难不叹为观止。
如果沿着开头的画风继续下去,大概会是另外一部很不错的剧情片。
观影过半我就在想,导演这是故意的吗?
难道是想说明,看,电影和世界一样,可以很美好,也可以很阴暗,可以很温暖治愈,也可以很血腥诡异,如此一分为二如此多面才是世界的全部真相……本来抱着久违的欣赏之情来探索的我,很快就放弃了幻想,因为之前美好的镜头之后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赤裸裸的限制级画面,让人不忍直视(容易产生不适感)。
关于电影的直观感受和画面部分,暂时就说这么多。
接下来试着讨论一下它的核心部分——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什么?
由于电影本身台词并不多,再加上不断穿插的闪回镜头,各种隐喻和细节,属于那种乍看起来观感比较晦涩的片子。
而且据说最后导演又删掉了女主和闺蜜的对话,使得结尾变成了纯开放式,即你怎么解读都可,无疑为它的主题揭秘之途更添疑云。
所以这种电影评价两极分化也是在所难免。
有人说它是女权电影,有人说它是部恐(厌)男片。
有人夸它神作,怒打五星,有人称它垃圾,一星送上。
于我而言,都不至于。
在我看来,它不是在简单地批判男性,其目的也不只是在诉说女性的现实困境。
的确,不论是擅长道德绑架式软PUA的老公,伪善的房东,神经怪异的跟踪男,阴郁变态的牧师,凶恶乖戾的小男孩,还是淡漠的直男警察……这一系列男性人物看起来没一个“好人”,他们都对女主实施了各种有意无意的“迫害”行为。
女主总是被迫“应战”,一刻也不得闲。
总之,确实有点“总有刁民想害朕”既视感。
但电影也不止在于单一呈现,还有一点点探究的意味,比如后边的套娃式“男生男”情节,这么长一组镜头,难道就是为了显现电影有多邪门或者恶趣味?
想来必定不是,开头的画面证明导演有拍“美好”的能力,而后边突然开始大篇幅地执着于拍这些,一定有它要表达或者想对比的东西。
男人不断单性繁殖,不停从各个部位生育一个又一个男性,这寓意着什么?
他们完全受自然规律唆使,根本停不下来?
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
看着一个个“生育者”痛苦地生产,直至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缓缓倒下,接着“新生儿”从降生开始,就慌忙寻找求生的可能,然而不等他得到回应,自己又开始被迫进入繁衍状态,如此循环往复,真的很荒诞却又很写实。
确实不想再费太多功夫去声讨片中男性人物的“可恶”与“变态”现象,因为如果他们是极少数,需要科学实验去研究如何产生变异的,如果是大多数,那么大力口头批判和鞭笞是没有多大效用的(片中好几个不同的男性人物由同一个演员扮演)。
还是更想探究源头性的问题,是偶然?
是注定?
是规律?
是未解之谜?
这部片子的确很奇情,但因为它带有女性主义的议题,又不能把它简单当成一部类型片去看。
讲真,其实电影画风并没有多恐怖,更多带给人的是那种无形中的压迫感和整体偏沉静阴郁的节奏。
不过看完全片,也不会觉得电影是在单纯为女性呐喊,无论是被跟踪、被凝视、被忽略自己的姓名、被鄙视自身的性别特征,尽管这些看起来虽然是在替女性“发声”,但片中仍出现不少关于“雌雄同体”的暗示,不禁让人想到“酷儿理论”。
最近看到这么一段话:"某种表象被沉淀、被凝固下来,它们就被当成某种内在本质或自然存在的表象"。
"欲望的异性恋化需要'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对立,并且把这种对立加以制度化,把它们理解为'男性'和'女性'的本质。
"大胆假设一下,也许导演并非在强调某一性别问题,男性女性尽管有自身难以对换的身体特征,但在心理层面,也许两者不一定非要处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女性被规训的同时,男性也在被规训被塑造。
但其实,真正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男性女性的简单划分,而是弱者与霸权的对立。
如果我们要变得强大,并不是学习像男性一样强大,也不是做什么女汉子,而是要“像人一样”强大。
因为,爱不分男女,自由也不是任何一个性别的专属。
哈珀明明会弹钢琴,但她说自己并不会总而言之,无论这一段旅途是女主纯粹臆想的噩梦,是其丈夫幻化出的鬼魂,是为反衬现实无处不在的危险而拼凑的概念形式,还是别的什么(还有人说其实电影真正是在反讽女性的,可以,果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残缺亦或圆满,你想站在哪一面去观看,都由你,反正偏爱把世俗理念灌溉于己,经自身内部吸收后再习惯性强加给别人,也许就是人类难以更改的弊端和顽疾。
执拗地一再追问,男人还是女人,真的很重要吗?
为什么一定要非此即彼?
困在性别的桎梏之中,终究还是浅层概念。
归根结底,自然界里,没有爱的人压根不会是人。
(当然,还是要说,就连这句本身也逃不开是人为定义。
)
一个丈夫在婚时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妻子的自由和价值,认为妻子对他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当妻子说要离婚时,丈夫哭着喊着说她不能这么做,并且以自杀来要挟,把妻子立于道德两难的境地。
一次妻子在手机中抱怨丈夫的恐怖,丈夫竟然身体袭击了妻子。
一气之下妻子赶他出了家门。
结果丈夫忍不住跳楼自杀,妻子却要在惊恐中又要承受一个自私的丈夫的自杀的愧疚。
这就是这个电影故事的起因。
接着妻子,也就是女主角,为了平复自己的心情来到了郊外村庄的别墅修养。
结果即便在最美丽、最天然的自然环境,女主也不能避免男性强权的骚扰。
野外的裸男、表面斯文但是内里暴力的房东、性压抑和偏向男权的神父、抓了裸男又放了的男警察、蔑视女性的男学生,这几个角色电影都用了同一幅面孔表现,他们都代表着男权在社会上压迫女性的方方面面。
这些角色都是实实在在会遇见存在的人,他们长着同一幅面孔,就像在说他们不可摆脱的象征着的同一样东西——男权。
女主角想要离开这个村庄,却遭到了男性们的阻拦,在别墅经历一系列血腥暴力的追逐之后,女主角最终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她的恐惧的来源。
她问她的丈夫,到底要从她身上获得什么,犹如冤魂般的丈夫弱弱的说了一句your love。
此时女主角露出了理所当然的微笑。
当初丈夫为了不让妻子离开,做了多少违背道德常理的事情,甚至动手打了妻子。
然后在妻子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公平的赔偿之前,丈夫竟然自私地自杀。
在极度惊恐悲愤的情况下,妻子却还要背上丈夫死去的愧疚。
但是当她又再次见到丈夫时,她似乎明白到这一切不公平的对待和精神的扭曲,是来源于丈夫的懦弱。
丈夫无力、草率地自我辩护。
男人愚蠢地一直只看到自己,却没有看到别人。
以爱之名做出各种荒唐、无耻的行为。
经历了一晚上惊心动魄,同一面孔的各个男人的追杀看似并非真实发生过。
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撞过的车辆和地上的血迹确实存在。
不仅让人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
女主角独自坐在花园,对女性的歧视或者不公平并没有停止,但是此时她坚信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已经没有必要为丈夫的死背上更多的感情负担。
出预告的时候,片名一打出就引起观众心照不宣的大笑,无论男女,人们没说出口的话接近于“男人嘛,你懂的”、“男人嘛,我就说”、“男人嘛,怪不得”。
实际上电影也就是简单地描述了“男人”这个物种,或者说,一种名为“男人”的恐怖现象。
刚刚丧夫的女主角来到英格兰乡村疗养,却碰到了一连串奇怪的男人,个个行事可疑,对她怪话不断,甚至试图伤害她。
从房东到混混、警察、牧师、流浪汉,这些男人拥有同一张脸,也由同一个演员饰演。
为什么一定得是同一张脸?
嘉兰自己给出了两种解答:在女主的眼里,这些男人虽然是不同的个体,但他们是一路货色;或者,女主以为自己结识了不同的男人,但她没意识到他们其实都一样!
整部电影是一个过于直白的明喻,差不多一刻钟之后观众就能明了嘉兰想表达什么,反正“很具冒犯性”——不同的男人给女人带来了风格各异的恐怖,他们本质上都受原始欲望驱动,追根溯源拥有同一个父亲;虽然表现型不同,但都继承并发扬了厌女仇女的代际文化遗产。
这个主题在每一次女主和男人的遭遇中被重复表现,到后来让不少观众心生厌倦:我们已经知道了!
嘉兰你没有别的可说了吗?
你怎么像个复读机!
人类的感情是不相通的。
被爆款机械姬和湮灭吸引而来的观众,并不能理解这种“复读机”操作其实引起了女观众 100% 的共鸣。
重复多次的恐怖事件让人疲惫、让人无语,恐惧会化为愤怒,但终究还是恐惧。
此为女观众的日常,不需要再援引新闻补充。
嘉兰不厌其烦再三重复这些事实、而男观众为此感到厌倦,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仇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怕的事情已经日常化了,反复上演就惹看客烦了,你再多说就是祥林嫂了,到了这个程度怕不是有意挑起性别对立。
幸好嘉兰是个有口皆碑的男导演,他直白表现厌女现实的电影只会被视为“失手”。
如果换做其他(女)人,那就是一整套女拳警告了。
这种厌女传承也体现在多次宗教标志特写上。
在不祥的氛围和瘆人的 BGM 中,嘉兰的镜头聚焦了两个图像,一个是 Green Man,被树叶围绕的男子形象;一个是 Sheela na gig,用手分开下体的女子形象。
这两个标志广泛分布于欧洲教堂,但早在中世纪之前就已出现。
前者一般被认为代表重生;后者像石像鬼一样做辟邪之用,有学者认为它丑陋的面容和出现在教堂建筑中这一点,暗示它代表女性欲望的下流和罪恶,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它是前基督教时代的遗物,描绘的是一位代表丰产的女神/母亲。
嘉兰认为这两个标志很有表现力,可以激发出观者的反应。
而因为没人知道它们曾代表的具体含义,所以他自作主张,将小绿人解释为原始的男性欲望,其不怀好意的凝视千百年来追踪着女性,构成了本片心理惊悚的基础。
而 Sheela na gig,无疑就是这种凝视的客体。
可以说,如果女主潜意识认为她遇到的所有男人都一样,那么在各色男人眼中,她始终、也一直都会是它。
电影里,一名裸体流浪汉还充当了小绿人的具象化。
他对女主的跟踪拉开了乡村惊悚大幕。
然而他又被警方形容为“无害”,看起来也确实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
可正是这个无害无知的家伙成为了万恶之源;正是这原始的“自然”,诞生了层层递进、更加文明化和社会化的暴力。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的最后 20 分钟成为了厌女明喻结合恐怖类型片的牺牲品。
嘉兰用血浆和身体恐怖描述男人的厌女传承,给人造成了身心不适。
人们认为没必要表现到这个地步,也认为这景象过于可怖和怪异。
这一连串场景其实受到了《进击的巨人》启发。
嘉兰在 Collider 的访谈中提到,《男人们》的剧本酝酿了 15 年,期间有四五次改动,但他始终想象不出如何表现那个“变异”(mutation)场景,直到他的女儿安利他看巨人。
“巨人是不可思议的动画片,在各个层面都让我大受震撼”。
他认为动画在创造怪异人形方面特别聪明,一方面在逼近荒诞的边界,一方面又让它们显得恐怖和极具威胁性,简单又有效。
“它的想象力是我脑中画面的 20、30、40 倍”,嘉兰说,看到巨人这样优秀的作品,让他不由自主想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和巨人一样,这最后的 20 分钟也是一部纪录片。
原始的男性欲望在文明社会中不断进化、逐渐变得温和隐蔽,直到能够被完全接受。
它最初是强迫女人的自发繁殖欲,然后是将女人视为碧池的明晃晃仇女,接下来是看似悲天悯人实则将奴役教条化的宗教,再进化为看似没毛病其实很可疑的白骑士。
最终是丈夫。
虽然他这样那样,但他要的不过是“你的爱”。
通过一组血淋淋的镜头,嘉兰道出了男人们的起源和本质。
如果他更勇敢一点,可以把结尾拍得不那么语焉不详。
这可能是我对它的最大意见。
当导演拍出开放结局希望剧情由观众自己阐释时,等于是推开了一堆责任,也放弃了一份立场强硬的声明。
p.s. 嘉兰真的很懂。
最后女主问死鬼丈夫“你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丈夫回答“你的爱”,结合之前他的一系列表现,“你跟我离婚我就跳楼让你一辈子负罪”,真的十分典型。
你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都在 troll,但这种 troll 就很容易让人破防。
很多男观众以为他是诺兰 2.0,但嘉兰却告诉他们,我这里不是避风港哦。
本文首发于 墨带(ink_ribbon)
加兰的《men》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恐男片。
它拍出了男性给女人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其实,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加兰只是用恐怖元素包装了一下。
他的包装挺厉害,能把人带入女性视角,感受到她们的恐惧。
想要看懂这部电影并不难,只需要理解下面几点就行了。
温馨提示,本文不做剧情复述,建议看完电影后再来阅读。
本文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有不同理解,欢迎交流。
1.女主的行踪女主离开城市,去乡村疗伤,然而她始终无法逃离男人的凝视。
在乡村,女主一共去了三个地方,森林、教堂、酒吧。
这些地点的面积越来越小,说明女主能自由活动的地点越来越小。
她遇见的男人越来越多,她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
最后,女主被逼无奈,回到住的地方。
她在外面遇见的男人,以让人恐惧的男性形象闯入她的房间,打扰她的安宁。
女主想要彻底摆脱男人,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要反杀,让男人彻底消失。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影片开头,女主对前夫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要见面。
前夫自杀后,依旧以恐怖形象出现在女主的生活中。
只有女主拿起斧头,亲手杀死前夫,她才获得最终的平静。
2.牧师的天鹅在片中,女主问牧师,“what the f··k are you",牧师回答,“A swan”。
字幕组的直译是“天鹅”,有些莫名其妙。
从之前的对话,我们就能明白牧师不是前言不搭后语的糊涂人。
然而,此处他的答案让人迷惑。
如果让我翻译,我会译成“男人”。
swan就是mans的变形,其中w和m就像6和9的关系,swan对应的词汇就是men。
在西方文化中,swan是圣洁的象征,然而在片中,牧师用swan自喻,极可能是加兰用天鹅来内涵男性,看似圣洁的swan,其实是丑陋的mans——man的复数形式就是men,呼应了影片片名men。
牧师和女主的对话让人窒息,是他作为牧师的形象和女主交流,他不能理解女主的生存困境。
牧师问女主,“前夫打了你之后,你有没有给他道歉的机会?
”女主非常困惑。
牧师的观点是女主没有宽恕前夫,导致了前夫的死亡。
牧师的话不是他的个人理解,而是宽恕教义的必然。
这让女主非常愤怒,因为她发现,宗教不能给她安全感。
此后,女主去酒吧喝酒解愁,她发现跟踪她的裸男已经被警方释放。
这让女主非常害怕。
这意味着无论是宗教还是政府,都不能给她安全感。
这也为这些男性闯入女主房间提供了可能。
3.被凝视的女性身体教堂中有男性和女性的雕像,男性雕像呈现的是面孔,而女性雕像突出的是性器官。
在这里,女性是引诱者。
她是主动吃禁果的人——女主来到乡村,看到一棵结满果子的树,主动摘下来吃掉。
我在前文也分析了,牧师也是男性形象的代表,是一个将女主性客体化的男人。
女主离开后,他会用手抚摸女主坐过的椅子。
这个动作有明显的性意味。
他在垂涎女主的身体。
后来,牧师闯入女主的房间,不停说下流话,并且试图插入女主。
这是女主命运的分水岭,她是被插入的被动者,还是主动插入男主的主动者,决定了女主是受害者还是拯救者。
女主最终用刀子插入了牧师的身体,获得了救赎。
4.男人生男人这是影片最恐(e)怖(xin)的镜头。
裸男生出儿童,儿童生出牧师,牧师生出房东,房东生出前夫。
影片还有个细节暗示,裸男是前夫的变形。
前夫自杀后,他的脚摔断了,裸男也有断脚的细节。
男人生男人是男人形象的自我复制,代表着不同男人拥有一样的精神图谱。
为什么这些男人会千人一面?
影片的结尾给出了答案,他们对爱的理解让女性害怕。
女主问她要挣脱的前夫,“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他说,“你的爱”。
这段对话的可怕之处是,男性和女性对爱的理解完全不同。
女性寻求的爱是关系,男性追求的爱是占有。
如果女性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嫁给他,积极缔造夫妻关系。
当女主要解除婚姻关系后,男主却要用自杀来要挟女主。
他要用自己的死亡使女主愧疚,从而剥夺她寻求幸福的可能。
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女主身体的占有。
如果我们知道女性和男性对爱的定义不同,就会明白很多常见的情感现象。
比如说,当年的一线明星某波出轨,某波的妻子发文指责小三,始终维系某波的受害者形象。
正宫娘娘斗小三的事件有个情感逻辑就是, 正宫娘娘认为丈夫出轨的根源是小三,而非丈夫本身——男性扮演的是一个被小三诱惑的形象。
只要将小三污名化,就能洗白丈夫,这也是维护夫妻关系的关键。
如果女性出轨,男性对女性的常规态度就是离婚,家暴,甚至毁灭,杀害。
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是,男性认为妻子是自己的占有物。
结语:本片属于R级,17岁以下人群需要由父母陪伴才能观看。
它是一部站在女性视角审视男人的电影,势必也会引起某些男性的不满。
我觉得《men》值得观看,它把女性对男性恐惧的沉浸感,做得特别好。
女主去户外散步时,始终有大量的背影镜头,这些镜头营造了一种背后有人的恐怖感。
我觉得《men》出现的意义就是,它拍出了女人的不安,也让男人明白女性为何不安。
我在上学时,有个刚刚分手的女同学和我诉苦,说她和男友提出分手后,男友说他不会放过她。
她的男友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他是性格温厚之人。
我当时觉得她小题大做,就安慰她不用担心,这只是玩笑话。
后来 ,我才觉察到,对那位女同学来说,她是真的恐慌。
在这几年,我才逐渐意识到女性在男性面前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有一次,我在深夜看完电影回家,按电梯时发现还有位女生,就随口问她住几楼,我想的是随手帮她按了。
女生愣了一下,说她自己来按吧。
然而,直到我出去,她也没有按电梯。
那一夜,我突然意识到,在那一刻,她猜测我居心叵测。
在某山的烧烤店事件发生后,胡锡进胡总写了雄文,号召我们男人要保护女性,得到很多喝彩声。
其实,很多时候,女性需要的不是男性保护,她们更需要男性管好自己。
忍着焦虑看完了《Men》这部电影。
我很喜欢它,但大概不会再看第二次。
我给这部片子打了10分,只是因为它的皮相足够和我胃口。
但对它想表达的东西依然有诸多不满。
导演很认真地刻画了女性面对的困境和痛苦,手段十分高明。
从房东出现的第一镜就勾起了我浓浓的不适,直到神父出现,反感已经转化成了恨意。
它十分全面地捕捉到了令人厌恶的男性形象典型,并给观众提供了超强的代入感。
但也到此为止。
电影试图提及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议题,但并不想去讨论它,而是大费周章地描述,构建,展示。
最后让女主从原罪之中得到解脱。
我只说让我百感交集的一点:结尾精疲力尽的女主问丈夫:“你到底想要什么?
”“你的爱。
”真的是太好笑了。
有人从这句台词里能读出对女性的嘲讽,发出“看哪还是女性不懂得理解和尊重”这样的声音。
我伤害你,威胁你,追逐你,都只是想要你爱我。
这种观点好像在说男人不是生活在现代文明里,能沟通能尊重理解他者的人,而是一种情感机能低下的动物。
这是对男人赤裸裸的侮辱和嘲讽。
我始终期待更多男性能意识到这点,将自己当作“人”来看待。
而对受尽折磨的女性来说,一个解脱的微笑是远远不够的。
知乎的弱智爽文都开始教读者:要学会像男人一样贪婪,一样心狠,一样不择手段。
把他们试图施加在你身上的暴力原分不动地还回去。
我承认以牙还牙,相互折磨永远没有尽头,但起码得从能站着面对面说话开始。
对一部分男性来说,只有拳头够硬,他们才愿意把女性当作是能够沟通的人而不是符号化的“女”。
也许我宁愿它最后让女主像《Cerdita》一样爆发,展示和宣泄痛苦,沦为一部更低层次的猎奇片子,起码也算是给出了回应。
而不是把反抗和救赎艺术化,符号化,最后停在一声叹息里。
好像无数人无数次重复过的那句【嗨,男人嘛……】
不得不说将女生视角里的很多男性问题都抛了出来,电影表现形式也不错,恐怖诡异又让人印象深刻!
片头里女主经历丈夫的精神压迫后又沉浸在丈夫死的阴影里,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满眼的绿色确实是能治愈!
之后出现的房东男、面具男、教父男、裸露男、警察男,不同的妆造不同的身份,但是用的是一张脸!
这个设定很有意思,这几个人都代表了部分男性的问题,特别是女性视角里的男性问题!
这哪是女权片,这还是新怪谈啊。把里面的男人都当成一个灵异体就完了,因为面孔相同(男孩的面孔特效做的极其诡异),女主也并不诧异,因此表意就无法再被扩大化。这样的演绎方式,本质上和那些男主角遇到女鬼的恐怖片并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加兰延续了新怪谈风格,比如最诡异的那个段落,因此美学上与主流恐怖电影形成差异。但也仅此而已,哪怕那些台词再怎么有针对性,再怎么比喻,也都只能视为无所指的能指。所以这更像是一个架空世界观,一位恶魔创造的寂静岭,甚至是女主内疚感幻化出的诡异空间,它从来都是一种个体叙事。本片的问题在于,没能将新怪谈更进一步,指向更深层的心理表意,最终还是落在了视觉猎奇上,这点甚至还不如《湮灭》。
Alex Garland attracts male nerds, then he shoved this up their ass. Be like Alex Garland.
A24不阴阳怪气后,以清新脱俗后再来一剂猛药,还是抓住了特立独行的流量密码,全片不意外隐喻丛生,将女性的身心恐惧和不安具象化与符号化,全面展现男权生态里的凝视和勒索,大抵从婚姻,宗教,性和生育上描写了对女性的全面压榨,清幽雅致的郊外森林,却布满隐秘暗涌的惊魂动机,精致安逸的摄影画面与诡谲吟唱的音效配乐常常形成矛盾的对立面,后半段这种怪奇的氛围被逐一打破,直白血腥的场面接踵而至,别开生面的cult奇景轮番上演,刀片分裂手臂,男性连环畸形生殖场面,不间断摧残与折磨女主和观众,一种全方位堕入自责和痛苦的深渊境地,还总以爱为借口,绑架着精神领域里的群魔乱舞,逃离和规避终究不是久计,唯有痛彻反击才能达成创伤和新生的疗愈,所以手握斧头砍向一切冠冕堂皇,是女主自我保护与挣脱束缚的第一步。★★★☆
当代恐男片,男人恶心、卑鄙、残暴,还会自我复制和延续。男人反复生男人的镜头可能会成为cult片经典。但是这片子毁了我吃泡椒凤爪的乐趣,因为我也是这样中间一刀切鸡爪的。。。
看了下Alex Garland的采访。剧本第一稿写于十五年前,生育生育生育的场景受进击的巨人影响。导演的表达我只能解读为;男人本就残缺,没有女人只能不停复制自己。看起来在讲厌女,其实all about MEN
不否认有其风格和立意上的独到之处,虽然但是……是有多厌男和恐男才能拍出这么个玩意儿?
3.5. 符号和表达太直露,阴茎暴露癖也不过于此;孤雄生殖还是牛逼
简单粗暴的观点输出,仓促粗糙的半成寓言,全片充斥着生硬直给的隐喻符号和视觉象征,却断然在诱导奇观解读之外回避深入女性主角的创伤深渊去解读与交流。于是电影真正的恐怖诞生竟然是孤立女性对抗裂变增殖无尽绵延的男性共同体父权系统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被以血肉支离声嘶力竭的形式再度扁平化概念化地重申一遍。然而了无任何观点的提出,甚至作为被追猎被迫害的女主直至最后依然只是空心的残缺人格,反射男权暴力自身却无法言语的回音洞穴。男性创作者试图女权表达当然不坏,但这部仿佛加长版短片试验的作品,想要讨好却不愿理解,命题作文又处处偷懒,既浪费演员,也让人对A24的招牌一再失望。
有点受够A24旗下导演们拍这种不能被称之为电影的,没有半点剧情的摄影大片混搭意识流神经质的长视频了。很显然这样为影评人和文艺片爱好者而生的片子可以就其中的大把隐喻和暗示写上千把上万字的解读,但站在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而言我现在只想给这片子打无数个差评。恐怖片如果未来的流量密码都是这样靠抛弃叙事的本质转而堆砌怪诞刻奇的想象和段子加上似有似无的主题与缓慢游移的摄影镜头拼凑而成,那迟早会被观众反噬。这样的电影在前几年还让人有些好奇,然而现在看起来只剩下烦躁。全片的水分挤一挤变成一个小时左右的短片观感甚至会好于现在的成片很多。
树林山洞那里拍得好好的,后面那是在干嘛啊yue...男主拍这片牺牲可比黑镜里首相x猪大了去了
比起恐怖片里女性被剥削的形象,更讨厌这种假装“我懂”的片子,我们女人会一个人租男房东的乡郊大别墅?会在野外看到裸男一个人都不告诉?很明显你什么都不懂
加兰好骂,女主最后一脸“我就静静地看你还要怎么表演”的无语表情笑死
恐男核能现场,最后真的太邪了。各种指代确实都没毛病,但它们真的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前后逻辑的剧作吗?
【7.2】很有奇观性的恐怖片。即将离婚的丈夫坠楼惨死以后跑到小村庄疗养,但却步入了一个由丈夫怨灵幻化成的诡异地带。房主,流浪汉,警察,牧师,怪胎,酒保,酒吧里的男人们,全都长着同一张面孔。stalker是暴露+跟踪狂,警察:他又没造成什么伤害。牧师:你丈夫打你为什么你不给他道歉的机会?男人有时候是会这样,但还是罪不至死。怪胎:你不陪我捉迷藏,你就是stupid bi*ch。你不满足男人的心意他们就会恼怒,而危及女性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的行为男人则会找尽借口推脱。就像还魂的黑人丈夫说:我还不是为了让你爱我嘛!男人生男人的场面极其吊诡,从下体 腹腔 后背 口中爬出下一个一模一样的个体,代代无穷尽,且从未改变。用女主在山洞的回音做惊悚配乐是非常巧妙的玩法。
伊甸湖边有个狗镇 狗镇里有很多稻草狗....
女主心理疗伤,男主多重宇宙。前面昏昏欲睡,后面精神抖擞。“套娃”简直太嗨皮了。。。
A24总是能把娱乐性拉高,老题材新视听,真是,越看到后面越开心。影片直接把隐喻一口血喷到观众脸上,想不理解也难
emm,想说的确陌生的男人大多在我的记忆里面都长得一样。连环生那段有点意思
男性专属版套娃套餐
3+,层层包裹、恶性自体增殖的男性性欲最后吐出来一个精心包装试图利用女性同理心和负疚感的“我要你的爱”,滚吧(笑死),赶紧补一斧头好吗直女朋友们,答应我。阳台坠落+诡异林间很难不想到《反基督者》。把自然拍得猥亵又好笑。蒲公英那一幕尤其恶心,象征什么不言而喻。顺说我其实一直不明白人类为什么会喜欢花,我只觉得它们是生殖器,这片也给我这样的感觉哈哈哈哈。不过我其实也不是很明白女主,是我遇到这种事可能分分钟已经把对方砍死了(所以我遇不到我也就看看电影对女主角的犹豫不决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