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拍个文艺片,内在充满佛教隐喻象征,却偏要商业,毁于娱乐至死的时代人多手杂的系统我倒觉得没有传说中那么差,尚可一看,看完还可思考一下好处在哪里,坏处在哪里,看来我是注定不能与人同了。
同一个系列,参差不齐,新大闹天宫我也给了及格分,因为故事完整无多余构造明快,国产少见的淡淡初恋风不油腻,没有我厌烦的浓墨重彩的爱情,同样国产少见的新颖角度,如有点暗黑的反转剧情,孙悟空成功翻案不再为自己任性,而是为亲族被害冲冠一怒闹天宫名正言顺,以及菩提和玉帝的形象,几段禅机公案还原了道教神仙身上那种天道无情与世无争以万物为刍狗的既平和通彻又高冷的旁观感,而不是世俗心机懦弱官liao的感觉,虽然这是百回本西游小说里所没有的,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有尴尬搞笑段子比后来几部少多了,而新三打白骨精我就觉得几乎一无是处,叙事凌乱主题不明剧情生拼硬凑直男恶意卖腐戳不着萌点只能戳雷点,提都不想提。
至于本片,我的看法是,一半(内核)还好,但被另一半(表面)毁得差不多了,所以姑且给一半分。
主要是我看作品,喜欢拆开看,不是非黑即白的看,不是爱屋及乌的看,不是一损俱损的看,而是把题材、意境、具体内容情节、风格、舞美造型等一一拆开,区分出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这可能是做研究的职业病。
我之前和人讨论时说,说一部片子拍坏了,也要分析它为什么坏了,从哪儿开始坏了才是。
本片明面上的拙劣显而易见。
有个朋友说,主题曲学86版(包括唐僧和女儿国王的感情线也是一代人针对86版的衍生YY),傻白甜设定女王和搞笑如意真仙学张版,唐僧想生孩子学TVB,国师BOSS和慢速叙事学浙版,美漫式个人英雄主义唐僧拯救世界学三地合拍版,整体单元性结构和立意以讲述人性为目的学日版,当然没学到点子上。
——有道理。
这些问题都存在。
还有从隔壁少年派、水形物语、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偷来的东西都被说烂了,不说了。
名侦探都说,一切违和感背后另有真相,明眼人自会分辨。
借梗太多是某朝影视治不了的毛病,失去创造力是文艺衰落的反映,非一剧、一时能改变。
不多赘述。
可是,换个角度看呢,如果把枝蔓全剔除干净,感觉原案是块可堪雕琢的木材,可惜了。
把梗概抽离出来明明可以是个文艺片的模子。
文艺片不用太讲逻辑,但是内在充满隐喻象征。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也是以象征意义著名,虽然和原著象征的风格不一样,也算传承发扬了。
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典故在暗地里是下足了的。
还有凡心一动,袈裟落地,放下凡心,重披袈裟。
凌空出现的佛影和佛手,让人不见佛的真容的处理,倒也颇有佛法无边的大气。
由于全剧从头到尾与佛教相关的隐喻如此普遍,女王的座骑白鹿也具有鲜明的佛教特征,那么我觉得并不是粗暴地抄袭精灵王,应该是取佛本生故事里释迦牟尼的前世鹿王的形象,并且佛陀也曾转生为仙人和鹿所生之半仙,诸多本生(前世)故事其中就包括被女色迷惑后来彻悟的故事,是和唐僧遇女劫相照应的。
最后“爱无分别心”的大彻大悟,“不立无破”的道理,就是观音说的,能放下的都是未拾起的,如果没有爱过,说什么看破,必须经历一劫才能成长,爱过,才知道放下。
全都符合佛教宗旨,也是经文里常宣讲的。
这些本来都是有深意的构想。
这种构架,为什么不拍文艺片?
本身进度也缓慢,是文艺片的节奏,认真做文艺片也许能达到更高水平,非要做成商业片,又没做到位,迎合市场,结果不尴不尬,左右不讨好。
为了娱乐效果,剧本写低了,内容薄弱,硬加各种难堪的笑料,如八戒大闹女澡堂。
包括那些剽窃片段和跟风设计,明显都是后来加进去的。
服饰跨越不同时代地区民zu也不必说。
顶着个红心皇后般诡异发型的国师,好看的学也罢了,又不好看干嘛要学。
除了佛教,能看出原案里原始神话的意义也很浓,母系氏族、女王的巫女身份(和国土一体化),上古预言,祭祀神舞,头发组的长明灯。
可是不但剧情没写好,选角还失败,小家碧玉型根本hold不住这样的角色 。
(这是剧组定位和剧本的问题,和演员无关,不攻击演员) 所以,大纲不差,真是给拍毁了的典型。
毁于娱乐至死的时代,毁于人多手杂的系统。
个人认为参与者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的商业模式毁坏了电影,人一多,智商和才能取平均值,这叫什么,木桶效应?
当然拉低水准。
艺术需要独立创作,独立创作不会存在这种矛盾和拖后腿的情况。
这样的片子就不好评分,既然我给解构了,按哪一点评分合适呢,算了,为了可怜的原案,笼统给个及格分吧,可能不是太准确,明白我的意思就好。
先声明我是官配党,我只欣赏唐僧和猴子间超越凡俗的知遇之情,所以我主观很讨厌唐僧或猴子和其他人有情的戏码,泯然众人。
尤其我心目中的唐僧是圣僧,我也不信他会为女儿国王动凡心,这个假设太小家子气。
不过要客观评价,抛开个人成见,不能因为本片没有选择我喜欢的主题,选了我不喜欢的主题而直接差评,那样是不讲道理。
连选题都推翻就无从评起了。
就片论片,按这个主题做的怎么样而论。
单说在已选取这一凡俗爱情题材的前提下,本片的内核还行,只是内容做砸了。
一见钟情就不要槽了,因为原著就那样。
唐僧爱上女儿国王我也不能接受,但本剧就是这个定位,只能依此预设往下想。
男人是毒,悟出情为何物才能开门,预料中的梗,其实也出自佛教教义,当然佛教指的毒与情都不是狭义,是泛义。
“我梦见,你蓄起长发,我们一起慢慢变老,但是,你不快乐。
”这一笔把女王从原著里唐僧的劫难,变成了知音。
这是她的悟道。
鸳鸯比翼,白头偕老,然眉尖心上,到底意难平,大梦而醒,是故顿悟,这梦要演出来就越发有古传说的味道。
她知道他注定志不在此。
因为濒临死亡时,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每个人都漂流在苦海,只要取得真经,一定能让他们靠岸”。
成大爱,必舍小爱,最终升华为佛教提倡的“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没有分别”。
这是他的悟道。
若有来生,不打诳语的唐僧唯一的谎言。
他十分清楚自己没有来生,生生世世,总是佛门子弟。
但或许这已是给予这段感情最好的留言了。
他毕竟为她破过妄语戒。
如果非要写唐僧与女儿国王的爱,以上这些无疑是最理所当然的写法。
我也想不出有比这更合适的视角。
基调无罪,还是败坏在别处。
两人一路用树枝在地面写下经文,在爱情戏里可算别致的经典,文艺哲学双得分。
唐僧要把孩子生下来,固然有借鉴别版的嫌疑,不过想法本身还是有创意的。
这里引入一点原著背景知识,小说中的女儿国落胎部分是包含道教内丹(一种养生气功)修行法门寓意的。
道教把内气的凝练比喻为丹,又可比喻为胎儿,正常修炼成的丹胎是修道者追求的,能延年益寿。
男人饮子母河水怀孕象征“邪胎”就是俗称的走火入魔、练功出错了(这点在原章节名“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中表现无疑,鬼孕也是丹术术语,这种现象的别称)。
那必然是要化去胎气才行(这也是比喻,指通过正确疏导方法解除内气混乱),所以原著里唐僧师徒毫不犹豫地寻求打胎之法。
这一段原本几乎忘记了佛教意味。
其实在佛教而言,胎儿也是生命,以慈悲的和尚的价值观是否能够不假思索要求堕胎,这么做是否合适?
这话题在原著里完全没有被提起,因引入道教内涵,去佛教化,表面情节乍一看是不合理的。
因此第一个提出唐僧曾想生下孩子这情节的,是另辟蹊径,从佛教角度重新构思了。
一句“落了胎的孩子不也是众生吗?
每当有人落一次胎,我都会在这点燃一只蜡烛,照亮那些孩子的前路。
”深化主题,甚至有点为人权呼吁的现实含义了。
这是第一层境界。
可是不落胎,无法去西天,度众生。
这是第二层境界。
“这个恶人我来做,老孙的职责就是保护师傅,你不是凡人,拖家带口,如何西去。
”这是第三层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三层境界,也是修行路。
有人说本片没有灵魂,不不,灵魂有的,就是rou体捏得粗糙。
只能说一般人是先看外形的,压根不可能看到灵魂的深度,剧情若好,人们还耐烦解读,剧情又单薄,谁还会注意别的。
所以说不同的人会从同样的片子里看出不同的事物,你看到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以上因素确实被掩埋在糟糕的瓦砾底下,但挖掘出来还是发光的,若你看不到,是你自己眼力不够。
我个人看法是,这部电影原本能够更好,如果把愚蠢俗气的都剪了, 涉嫌盗用的都改了,搞笑只留少数精华,剧本修理整合,紧扣中心写情节,就取佛经氛围和教育意义,少扯其它,台词再短点,镜头长、速度慢不要紧,好歹还有点艺术品的样子。
好好做一出佛教传说那样余韵悠长的戏如何呢?
浮躁的大环境之下,偏偏就做不到更好,才令人惋惜。
最煞风景的是恶俗的搞笑,特别尴尬。
例如耍光棍,太俗,学术研究是说金箍棒有阳性象征意味,但是你不能这么白话说出来,隐喻有品位,说破就低级了。
裤子那段卖腐也有点硬。
还例如你有病我有药,丝毫不能融入剧本,找网上冷饭段子硬插,何苦。
搞笑比较不尴尬的地方有:“贫僧不近女色”、“我也不近女色啊”(少女天真,不通人道,鸡同鸭讲,都表现出来了)。
以及“你得到我的纸也得不到我的字”的那页书还有点可爱,虽然对主题帮助不大,不过嬉闹追逐戏加一点活跃气氛也无妨。
除去大格局的深沉,西游徒弟的日常是需要有喜剧因素的。
说教,打架,闹笑话,缺了哪个都不像西游记。
女儿国三人组VS徒弟三人组,用最短篇幅漫画式抽象表现人物性格,稍有夸张但尚且恰当,孙悟空对大姐头就是黑道谈(斗)判(狠),两个爆炸攻都是分分钟neng死对方的架势,猪八戒色you冷漠妹子,沙僧啥也不懂,别人说什么听什么,傻卖力气的忠犬,都合人设(不过那个投怀送抱的妹子人设有点崩)。
刑场装死那段也还行,让我想起车迟国斗法(猴子的表演太不走心了哈哈哈)。
最大笑点莫过于“打哭的不算”,说到让人哭,毫不犹豫第一反应是打哭,不愧是猴子,还挺符合猴子的人设。
笑完接着煽情。
全剧最好的台词恰恰是戏份不多的孙悟空的: 只要师傅能去到西天,取得真经,刀山火海,天打雷劈,三个字,来!
来!
来!
(俺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得承认,真的感人,脱离任何其它剧情也感人。
猴子不懂情,只懂打架。
如意真仙让他以情动人是为难他,也是考验他。
泉眼在眼睛里,感动流泪是解药,这个设置本来也有借自古神话的文艺气质。
这段剧情大方面不错,利用戏剧冲突树人物。
猴子戏分是太少,但这一幕确实立住了他的人格形象。
猴子身上唯一能打动人的情,自然就只有和唐僧之间的师徒之情了。
他是一根筋直来直去的,他那么相信唐僧的意志坚定,甚至比唐僧自己还相信自己,他从没想过唐僧会动摇。
唐僧到底是凡人,他有许多劫未历,许多法未悟,而孙猴子,天生灵物,本无凡心,再如何被贬也是成过仙的,他其实粗中有细,大智若钝,其实他比唐僧更早已领悟到坚如磐石的大爱,用始终如一的忠诚守护着唐僧经历劫难。
虽然在全剧中显得太短,不过也呼应了主题,这样就不只是写唐僧一人,各人物各有自己的大爱,如果铺陈长一些更好,然而导演光顾着插科打诨,该发挥的没发挥。
没有人会比老孙更明白师傅,而唐僧也是明白悟空的苦心的,所以他虽为孩子不忍,却未责怪谁,只是抄写经书。
两人的默契官配党表示满意。
我朝太爱写感情戏,无论什么情,一着重写就过头,一过头就腻歪,着意栽花栽太多,就农家乐了,还不如随意插柳来得舒服,幸亏孙唐不是本片主线,反而成就。
至于如意真仙非要找个糙大叔画个恶心的女妆这就是恶趣味了,简直破坏全体……你要表现阴阳一体的思想找个女装美少年我没意见,仙风道骨的那种,本可以演出问道公案味来。
拥抱和“你咋这么帅”也是根本不必要的败笔。
最想吐槽的是你们女儿国附近的水域也太多了,原本只有子母河,现在又有苦海,又哪冒出来个忘川,看的人稀里糊涂,写一条河就够了。
还可以给河神加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丰满人物和情节,让河神线更加动人。
不然这部分头轻脚重,爱的疯狂,死的悲壮,但却不知所谓。
国师和河神的悲剧太没说服力。
其实这段往事编精彩了能撑起全场,目前却砸了全场。
另外不得不说BOSS战打的毫无亮点,时间又拖得长,怎么不学学古老的武侠剧,打架套路也是能加入有趣构思的,别干打。
有人说定海神针打不过河神的事,这倒是不用苛责,原著里西游路上的孙猴子被削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原著还敌不过蝎子毒请昴日星君呢。
河神无性的点子可以,但就不能找个外表中性的人来演中性的角色吗?
林志玲的脸太女性化,加多少后期做成CG,看起来还是百合……虽然国产有百合就算是进步吧。
PS本片特效OK, 审美还有待发展。
主题歌借86版,却没法和三十几年前的歌词比考究,但以现状看,还算写的用心了,相比现在大部分歌曲,语法问题不多不严重,除了有几句太白,稍微改改还能看。
我标准已经很低……
鬼神之说不是玄学,那只是未被发现的科学。
社会主义思想体制才是最大的玄学。
众生和个人有什么区别?
其实没有区别。
但是众生之力大于个人,佛祖对河神可以降维打击。
凡是你不懂的,解释权在别人那里的,就是社会,就是体制。
电影里的唐僧也就是个装清高的白莲花婊子,病入膏肓。
以反抗体制出名的孙悟空反而为了虚无的西天当起了体制的走狗,体制作恶就是理所当然啊,管你众生不众生,最多给你点一根蜡烛,流两滴鳄鱼的眼泪。
明明就是个皆大欢喜的娱乐片好吗,为什么还要搞那些说教的名堂。
越来越恶心。
大年初一和家人看了贺岁影片女儿国,本就奔着东方魔幻的视觉奇观去的,所以对剧情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也就没太过失望。
改编力度之大一如既往,且不说前两部(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这种很难插入爱情桥段的故事,人家尚且能插进去,《女儿国》这种原著中的奇货,自然更是要大写特写。
只是剧情上的硬伤太多,爱情故事也略显逻辑不通,我就不在此过多吐槽了。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禁欲系佳作里的这段为爱痴狂,成为了一代人对西游记中这对CP永远的记忆。
在看电影《女儿国》的时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86版经典,很多人觉得电影版对剧版改动太大,一时无法接受。
但其实86剧版也只是先入为主,和原著中的故事相比,86版编剧也夸大了相当多的成分。
我们可以在对比中发现编剧们各自的倾向,以及作者吴承恩本人想表达的东西。
郎情妾意 相比起电影,剧版女儿国在剧情上的确更加接近原著。
从进入西梁国境误饮子母河水,到女王施爱御弟哥哥,三藏设计逃跑,再到琵琶洞逼婚、三徒弟败北,主体走向十分相近,而且我个人认为剧版的演绎比书中的描写更加传神(尤其蝎子精的那句经典“我可不是你那娇滴滴的女王”简直御姐气炸裂!
)。
在原著里西梁女国一遭,并没剧版中那么精彩,甚至人物的心理活动,少到要靠读者猜才能略懂一二。
原著中有关西梁女国的内容并不多,相比其他动辄三四章一写的故事,在女国境内的只有两个章节,且一半笔墨还用作琵琶洞大战蝎子精。
而女王对唐僧的痴情,并不像86版剧中那般情意绵绵——最后只得释然,情丝千缕,目送唐僧远去;而更像是偶然逮到了稀罕物,一时兴奋冲昏了头脑,在蝎子精掳走唐僧后再无下文。
原著中唐僧的态度,也不及剧中那样明朗——被女王噬魂摄魄,只敢低头念静心经。
书中只有两处明确提到唐僧对女王的反应,一处是招赘唐僧时,女王远处唤唐僧,“三藏闻言,面红耳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另一处是女王扯住三藏要上车去婚配,“这长老战兢兢立不住,似醉如痴”。
由此可见,唐僧虽然为这位千娇百媚的女王所倾倒一时,但也仅此而已,除此以外全文再无任何唐僧对女王产生的心理或行为的描写。
可谓“女帝真情,指望和协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
而女王在城门口目睹御弟“霞飞”之后,除了“自觉惭愧”以外也并未萌生其他情愫,可见书中女王对御弟哥哥的情意也不过尔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元神”指唐僧元阳未泄的至纯身躯,文中多次提到唐僧未破元阳,为的是保留这处子之身以登极乐世界。
没错,书中的唐僧并不像剧中那般超然,反之相当功利现实,拒绝女色不是出于不想,是不敢。
强拉上车 在电影《女儿国》中,这个故事直接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
女王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而西梁女国是一个类似于迷失王国的异域幻境。
唐僧也不是那么克己复礼的僧人,甚至一度要带女王离开西梁。
另一个原著中的主角,实力超群的蝎子精,被替换成两个小龙虾,甚至都不具备参与剧情的能力(心疼御姐一秒)。
至于落胎泉、河神、国师等太过失败的元素添加在此不再赘述。
且说说这里的主体情节:唐僧与女王。
这里的女王是一名少女,所以少了些气度,虽对远道而来的男人暗生情愫,但她要的不是招赘唐僧,而是要弃国随之而去,之后险些因此导致举国石化,善良纯情的人设崩成愚蠢无知(疑惑国师到底是干嘛吃的)。
这里的唐僧是一个“超然”的人,具体表现为心系众生,但心却不幸被女王俘获。
在苦海一遭后参透:我要定女王了。
但在水漫西梁后又参透:我要定众生了。
这一前一后的转变实在太快,让人觉得唐僧分明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前痴情博爱的人设也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这里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唐僧和女王的取舍,也不在于对这两个人性格、想法的重新定义,问题是两个最重要的人物都没立住,根本不具备深化主题的能力。
既不要老版那样落花有意,流水强忍装无情的苦楚,也没有新作为爱仗剑走天涯的情怀。
零散的情情爱爱不老少,完整的西梁情缘没看到(抱歉还是没忍住吐槽)。
大叔你好帅... 和尚与爱情这对矛盾体本身自带戏剧冲突,在小说情节里本是常被大书特书的环节,但吴老爷子并没有过多描写唐僧与女王的这段情缘,难道是这位创作奇才一时疏忽?
我想是西游记的创作本就意不在此。
西游记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大主题,大背景,无论是严肃的官逼民反,还是浪漫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人间的世态炎凉,还是心头的个中滋味,无不在西游记的表达范围之内。
而西游记中有关儿女之情的故事其实也并不少见。
先有杏仙奉茶、琵琶洞成亲;后有金鼻白毛鼠、玉兔精轮番魅惑,哪一个不是亭亭玉立,玲珑剔透的佳人。
但唯在女儿国一遭,圣僧禅心险被春心破,我想这已经是在吴老爷子心中,允许唐僧这一人物离轨的最远边界了,毕竟不是描写男欢女爱的言情小说,这里的一切只是众象中的一种,并不占更多比重。
至于西游记的主旨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是否存在主旨,一直以来饱受争议,无人可以盖棺定论。
在错综复杂的西游世界里,西梁女国是一朵娇小的花,尽管让人怜爱,但不免只能予人以沧海一粟之感。
从表演上来说,小沈阳的口音很出戏,他一说话就想笑,偏偏这部电影里的猪八戒并不是负责搞笑的角色,可能是这里的猪八戒不“蠢”,很聪明,所以显得不伦不类。
其他演员发挥得都还行。
电影前半部分完全是靠段子搞笑,台词真的很尴尬,没有艺术美感,全员都在生硬的对话。
中部插了一段国师与河神的爱情,看上去很凄美,实则不符合逻辑。
为什么国师要照顾女王就必须抛弃河神,河神又不是人类,需要天天陪在他身边,何况她们两本来就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啊!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没有拍的必要呢?
故事大纲是:女主角的教母因为受过情伤(或祖训)对男人心生厌恶,教母非常重视女主角。
女主角遇见意外闯入自己世界的男主角,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男主角则心存犹豫,因为他有大任在身。
女主角因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男主角承诺带她出去……有没有觉得这故事很感人很眼熟?
邓超和郑爽演的《画壁》不就是这个模式吗?
只不过换了个背景。
《画壁》的核心内涵本身就很虚幻,所以无法引起共鸣。
故事相似的《女儿国》因为背景设定在《西游记》,所以核心内涵肯定得和西游相关吧,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给出足够长的时间来铺垫核心内涵的表现,只是在末尾强行向观众灌输“大爱无私”的观念。
西游记女儿国 (2018)4.42018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喜剧 爱情 奇幻 / 郑保瑞 / 郭富城 冯绍峰从主题曲MV一出来就开始期待的电影,直到情人节看完点映忍不住问自己,好看吗?
灵魂拷问了好几遍,最后觉得还是要对自己真诚一点:好看的。
除了原著、特效、卡司这些常见的宣传点外,觉得最难得的还是剧本立意:在尊重西游记原著的基础上,修复了一些bug,而且立意比之前所有版本都要贴近原著。
比如,唐僧师徒三人喝了落胎泉的水,这算不算杀生;又比如,唐僧为了取经而断情,女儿国王从此孤苦一生。
都说西天取经是为了渡众生之苦,众生之苦是苦,一人之苦就不是苦吗。
这些问题之前没有在哪部西游影视剧里见过,但这部电影提到了。
而且是大大方方地把男女之情放上了台面,用佛法和人性去解读诠释。
而不是以往常见的要么像对待毒虫猛兽一样避之不及,要么一棍子打死——好像风月之情就是天生怆俗低人一等、理所当然就该为其他事让路。
少女骑着白鹿和圣僧相遇唐僧、悟空、女儿国王,他们所有的选择,都是主动的、自由的,是痛苦后破了执的通透,而不是单纯为了虐而虐:为了取经大业,为了普渡众生,就该一辈子苦熬死忍直到老死。
时代变了,早就没人吃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了。
所以这次的人物设定是崭新的、自然的、可爱的。
所以他们最后的不得圆满,也让人更容易理解,体会也更深刻。
观影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讲真,在看过主题曲的MV后,不论是在精练和惊艳度上,正片其实都已经很难达到期待值了。
而且依然存在不少瑕疵:尤其是河神和国师一段,生硬狗血不知所云,毁整体的功力和造型师毁女神的功力难分伯仲,相比之下连刘涛几乎都还算顺眼了。
所以赵丽颖的女儿国国王简直撑起了半壁江山。
她太动人了,美丽,勇敢,清澈,轻盈得像只小鹿。
有评论说她没有气场,请问一个十几岁的少数民族初恋少女需要什么气场?
少女骑着白鹿和圣僧相遇,天真懵懂;看着心上人在眼前,那双笑意盈盈的大眼睛简直像是湖水里掉进了星星;在山上鼓足勇气,怯生生地拉住对方衣袖,却最终失望地垂下眼睛的时候,画面外音乐响起,镜头拉远,一瞬间整个葱茏的山谷都弥漫起了郁郁的惆怅。
这多青春啊,我见犹怜楚楚动人,简直撩拨起了中年少女们最后那点儿所剩无几的少女心。
“小时候以为唐僧逃过一劫,长大才发现是他错过了一生。
” 作为原著默认的官配,很多人被唐僧和女儿国王之间那种宛如初恋般似有若无、爱而不得的禁欲虐恋情节戳中了泪点。
其实换个角度看,未免不是好事,起码今生今世他们都是彼此记忆里唯一深爱的人了,没有人间烟火打扰的回忆是最美好的。
不过,若有来生呢?
原著里,国王的结局没有交代,长老最终是到了西天修成正果,从此不入轮回,也就是一去就是永别,他们再也没有来生了。
但愿这个曾经闯入他心里的小鹿般的少女,依然是他心里永远的白月光。
电影女儿国的国王设定不同,原著因为是情劫所以国王有种诱惑的感觉,但是电影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国师说国王是天选之人,这是她的命所以国王动情了,这是她的使命所以国王放手了。
电影女儿国的悟空也不同,他懂他的师傅,一直默默守护,在保护也在守护,原著中的悟空和情字没有太大关系,但在这里他也有情,看的更透彻分明。
电影女儿国唐僧也不同,他有他的使命,并且为了这个使命已经经历了很多劫难,但那些劫难是伤身这次是诛心,圣僧当然有爱,不然如何爱世人,经历了这一切他更明白如何去爱。
电影加入了河神和国师这条辅线,河神是他和她,他有戒律清规,她有王权富贵,王权富贵易舍,戒律清规难弃。
圣僧对河神说他懂,正是因为这条辅线他和她才知情为何物。
演技?这个确定不是贬义词 呵呵哒 首先说女儿国的国王是个大美女?她是?顶多算是个长了张娃娃脸可爱型的人,怎么?现在大众评论都喜欢这种?那有那么多娃娃脸的女孩子不都可以当明星?再说演技?我们心目中的国王是高冷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她简直演出了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在花千骨就是啥白甜,好吧,那是剧情需要?国王那是傻白甜嘛?
电影就毁在了女主这里。
垃圾片女王。
演好傻白甜就可以了,其他的还是自己安分守己吧。
毁整部剧 害人害己。
今天有点无聊,家里春晚看不下去就去看了零点电影,实在没什么选择看了女儿国,毕竟前两部口碑不怎么样,三打我觉得还好不过口碑也很差,对这部实在没多大期待。
但是看完之后真的蛮惊喜的,剧情比三打好多了,最让我惊喜的是画面美感跟特效特效好炸真算国内顶级了。
天王还是天王一如既往的牛,自从之前看过他几部戏后对他感观了许多,一个演员还是要演戏好。
还有一个人让我出乎意料,赵丽颖在我印象里颜值也就那样,这部电影里也太好看了吧,刷新了我的认知,之前觉得被夸过头了,在这部电影里看确实是个演员有在用心演戏。
这部电影演员都还不错笑点有泪点也有,看完后还是有可以分享故回味的地方。
放眼望了一下这可怜的分数,4.7分,比海上牧云记还低,这我就不能忍了。
就我个人,我觉得还蛮好看的,而且整个影院都是满座,大家都还看得蛮开心的。
一般来说我很少打高分,那这里我就只能唱唱反调了。
说道西游记,和他的衍生品,在中国大地上是属于共识性的经典,基本上没有人敢反对西游记的经典价值。
经典不仅在于奇谲的想象力,其中也有对于明朝社会生活的批判。
著名的吸血夫人伊丽莎白二世试图吸食妇女血液永葆青春,而我们则有太监吃小孩益寿延年(出处已不可考)。
换言之,想象力仍是有现实做基础的。
到了女儿国,其现实主义的部分体现在,原著是熟女,唐僧是唐皇御弟,西梁女国大致在今天四川甘孜到甘肃南部的交界带,此处强敌环伺,套上唐朝皇帝的关系对于西梁女国的生存有帮助。
因此一开始便展开了攻势。
至于说情爱,自从看了妖猫传,杨玉环接受了唐明皇的爱,也接受了唐明皇的懦弱和谎言。
女王对于御弟的追求,有如狂风暴雨,政治利用应当被解读为为这场爱情添砖加瓦。
影片从改变国王为少女的改动开始,就摒弃了这样的半现实主义魔幻的设定。
国家由先祖女王用仙术等手段建立,这个女王还吃过男人的亏所以有点愤世嫉俗。
不过就其建国传说而言,这确实是一个有童话色彩的国度。
还留下预言,说这个男人一进来就要国家毁灭,而女王和国民将面临一系列考验。
很多人觉得这个设定不合逻辑。
我其实觉得蛮可惜的,影片中的女儿国与其说是现实中投射出的,艺术加工修饰的女国,不如说是一个泰半来自想象,少数参考现实的女国。
这个国家起源就是有些童话色彩的,就像三个徒弟本身是贪嗔痴的幻身,女国本身也有一些幻象。
这是一个包围圈,把受过伤的,对男人有敌视的女人包围起来,筑起一道幻想的城池。
女国不需要男人,那也就不需要同外界交流了。
对此,西行人进入女国的经历就说明了,毕竟他们被河神一尾巴扫进了女国,而河神本人则在女国门外苦苦求索入国的方法。
他们的入国方式本身就不正常,女国不是靠手脚靠舟车能进去的。
既然如此,女国总有一天要突破自己设下的心防。
它的子民是要出去更广阔的世界追求自由的。
而不是因为爱情有毒,就拒绝追求幸福。
个人对于爱情的看法非常简单:爱,是虚幻,是幻象。
因此面对爱的态度和方法,整体上就是接纳谎言,拥抱真实。
所谓幸福,我觉得就是一种接纳包容的结果。
唐明皇不爱杨玉环吗?
再说个各位不太熟悉的例子,是帖木儿和他的蒙古正妻。
帖木儿一直打着匡扶蒙古帝国的口号打遍中亚,据说他很是敬爱这位蒙古公主,但是他也没跟她生下儿子女儿。
就像甄嬛传里雍正和他的华妃那样。
如果你一定要说,这些男人不爱这些女人,或者仅仅是想用这些女人炫耀,那我觉得也就没必要谈了。
人对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多样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有时利他的成分多,有时自私的成分多。
或许过去利他的占主导,但是后来自私的后来居上了。
或者有时人自私的成分多,后来就受刺激了,发誓要对她好一辈子,然后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完了。
这都是有可能的。
你当然可以说,那我就是不能接受自私的成分,如果不是对我无私的我就say byebye。
那当然可以。
很多不婚主义者都有这个心理(注意我没说全部不婚主义者都必须有这个心理)。
不过这和我的态度不一样,和电影传达的观念也不一样。
当然你打我左脸我就把右脸给你打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
我会任由愤怒支配,有多少力气就把你打到多惨。
我们初中时就学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站在男孩子的角度,赞美爱情,鼓励大家追求可爱的女生;另一方面我们在高中还学过: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这是站在女孩子的角度教育各位女生要学会保护自己。
这个电影讲的不是高僧百毒不侵,唐玄娤是真的百毒不侵,人家在印度河的船上面对匪徒抢劫一船人,还在念经,结果匪徒被大风吹到水里,他和一船百姓没点事。
但是不论西游记原著,还是这里,百毒不侵有点没必要。
这是一男一女,接纳幻象,拥抱真实的故事。
我会被感动从国王偷偷拉唐僧的衣角 唐僧短暂的停滞和他们在船上 拉住彼此的衣角一个是碧玉无瑕 一个是涉世不深正是这特殊的身份 让他们彼此第一次见面成了简单而深刻的记忆会想 会惦念 会难忘我从电影一开始就问一起看电影的人你说他们会不会亲一下或许从那时我就已经预感到这会是比伤心更难过的故事于是爱情 成了碰不得的易碎品如河神的固执如唐僧的情不自禁如国王历经千帆后的放手这才是爱情最初的样子 才是女儿国国王与御弟唐三藏的爱情故事会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音乐好于画面好于剧本好于演员。现在看来,在国产西游题材的年年争霸中,郑保瑞这个系列算是发挥最稳定,也最有可能拍到底的。
还行吧,为了幽默而幽默,显得有些不恰当
颖宝真好看,棒棒哒,搞笑,爱情!今天大年初一,在新年可以看到颖宝的作品对新的一年也是一种鼓励!
喜欢国师和河神CP
画面挺好的 剧情嘛 有笑有泪吧 反正贺岁片 图个乐儿 也可能我泪点低 “若有来生” 关键插曲 满分啊简直 太好听了 好听哭 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是有区别的 区别大了 林志玲好帅 话说电影结束我也没见郭富城啊 原来他演孙悟空 nb (*゚▽゚*)
大年初一的保留项目看西游记。在我心里,西游记怎么拍都不至于会太难看的。这一版中,河神这条线略牵强了,最后为了中心思想有些台词过于生硬,但总体特效真心不错,而且赵丽颖实在太好看了!《女儿情》这歌简直就是神曲,每一个版本都这么好听,无论是李荣浩张靓颖还是片尾曲版本都超好听。三星没问题
有点意思 其实从国师赶走河神那电影结束了更好 没必要为了炫技加那么一段无意义的打斗。女儿国作为西游里开放性最大的一段 关于唐僧和国王之间的爱和放下 郑导的理解安在最后那句“你不快乐”里 其实有几分禅意。怎样都好 导演开始思考了 而不再是一味打打打了 进步再小 也总归是好事。
大概有三分钟的烂俗笑点,剩下的两个小时,不知道在干嘛,也不知道将要干嘛,也不知道对白想表达什么,冷漠.JPG
郑保瑞掌勺的“西游”系列除《大闹天宫》烂得一无是处,两部续集《三打》和《女儿国》在平衡叙事和娱乐性后各有特色,比其他打着“西游”旗号圈钱的片子质量上稳些,也做出了东方奇幻的感觉。赵丽颖版女儿国王只是看着顺眼演得一点都不顺眼,林志玲反串演河神与梁咏琪搞虐恋明显有种女同的意味。
过年陪家人看没办法,太垃圾了
情人节看的点映,看过几版预告片,本以为是偏恶俗的爱情喜剧片,看过之后才发现电影一点都不恶俗。关于爱一人与爱众生的探讨,堕胎的纠结及情爱的参透都有很好的表现,感情发展自然而然,不突兀;笑点与人物性格贴合,不尴尬。特效真的很良心,尤其是水特效,巨幕厅看起来视觉效果很好。超出预期很多。
我一向给分好说话
有笑点有泪点,志玲姐反串吗?惊艳!歌曲也不错,李荣浩和张靓颖唱的这版多了份禅意,非常耐听!和抄经那段剧情结合太好了!!最后,赵丽颖的小国王好漂亮!乘风破浪后又一个惊艳角色!非常适合大荧幕!!
这么多年终于get到了林志玲的美,其余不做评价。
一般吧
美女好多,主角是唐僧和国王,没孙悟空什么事儿。大爱和小爱该选择哪一个?画面唯美,故事完整,唯一的败笔就是梁咏琪的额头和林志玲演的河神,找个帅哥演河神就完美了!
希望☺别再这样拍电影了
跌回第一部水准,你以为是一部特效动作大片,其实,是部爱情喜剧,可惜的是,爱情拍得不行,喜剧拍得也不行。尤其是,志玲姐姐的设定真是雷到我
对于国王而言,如果爱的起初是愉悦跳动内心,让妳忍不住靠近他、想着他、陪在他身边,无论最后自己的结果如何?那么深爱后就更懂得对方的快乐、懂得他的想法,即使会让自己心痛万分,也愿为他披上袈裟,送他西行。
怎么会有这么难看的电影。这个导演是不是特别喜欢大,所有的妖怪都必须大大大。梁咏琪竟然会为了赵丽颖而放弃志玲姐姐,导演和志玲姐姐什么仇什么怨!编剧好像没读过书,导演只追求大,师父永远看不到悟空对他的爱。